《背影》微课教学设计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如果说母爱如涓涓溪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那们父爱便是一首永远不老的歌,常常震憾着我们的心灵。生活中父亲就是那登天的梯,就是那拉车的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认识父亲那高大、感人的背影,感受浓浓的父子亲情。
二、简介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三、初识背影(放全文朗读动画)
要求:1、注意一些生疏字的读音
2、体会作者的感情基调
3、画面中哪个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四、回望背影
1、作者是怎样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的?(有感情的朗读,注意朗读时感情舒缓、深沉)
外貌描写 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色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动作描写 蹒跚、探 、攀、缩、倾
2、你认为第6节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好?说说理由。
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探 攀缩倾——行动不便,步履艰难(动作描写,“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过渡语:对于这个场景,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看法,前几天我查阅资料,看到了这么一段文字:
9月12日《北京青年报》报道:由于多数学生反对,《背影》可能落选湖北版语文教材。学生的理由是:《背影》中“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翻越铁路线”和“父亲形象不够潇洒”。
9月14日“搜狐网”:听到这个消息,台湾的年轻学子反应却是相当不以为然,而国文老师更是直呼不可思议。他们认为这样做太无聊,《背影》所传递的人性美、人情美是经久不变的“善与美”。
(一二两组持第一种观点,三四持第二种观点,展开辩论,赞成任何一方均可,但必须结合课文父亲的形象来谈,有理有据。)
过渡语:大家讲的都很精彩,其实第一种观点和第二种观点都能成立,的确从交通规则方面来说父亲的行为对我们产生了一定的误导,但《背影》这篇文章的主题主要体现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所以本文更注重着人性美、人情美的传递,一个称职的父亲,为了子女,他什么都可以付出,他买橘的一系列的动作,无不渗透着浓浓的父爱。这种“父亲”身上特有的东方式人性美、人情美,出现在家庭祸不单行的日子里,令之动容的不仅仅是儿子,则更有读者了。)
五、寻找背影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真挚无私的。这种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子女对这种感情有的体会到了,有的体会不到;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有的过后才体会到。请你体会一下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寻找一下生活中的背影。写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背影》微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7课《背影》教学设计10-31
背影教学设计优质课10-27
《背影》优质课教学设计08-29
背影一课时教学设计01-21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1课时10-19
初二语文《背影》优质课教学设计09-05
《背影》名师教学设计(四课时)08-30
背影的教学设计11-06
课文背影教学设计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