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黑板报的素材

时间:2024-04-02 08:47:54 林惜 板报大全 我要投稿

清明节黑板报的素材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自己写过黑板报吧,黑板报是以固定或移动的黑板作载体,用粉笔或广告颜料作书写绘画工具的普及性宣传阵地。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黑板报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节黑板报的素材,欢迎大家分享。

  清明节黑板报的素材

  清明节作文1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

  阳春三月里的春姑娘,像是一个美丽活泼的仙子,接到了玉皇大帝的圣旨之后,就驾着祥云下凡,使得原本冷冷清清的大地一下子热闹起来。她唤醒了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让它们恢复了生机。

  精力最旺盛的要数油菜花了,瞧!那一片片油菜花身姿挺拔,站在阳光明媚的田野中,闪着耀眼的金光。这正好是丰收的采茶季,高高的山坡上,一簇簇绿油油的茶树,我站在茶叶丛中,手忙脚乱,一时不知采哪个好。我抓住茶叶的尖端,用力一拔,就采下了嫩嫩的茶叶,春风一吹,茶枝被吹得晃头晃脑,像是跟我捉迷藏。

  清明节重要的是扫墓。我们一大家几十人,浩浩荡荡的来到山上,祭拜祖先。我学着大人的样子先拜了老公公和老太太,再去拜了老婆婆,清明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难怪长辈们常说:“清明大似年”。

  清明节作文2

  今年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去徐州姥姥家,我曾经在那里整整生活啦3年的时间,这次回去一是要重新认识一下小时候的伙伴,再有就是观赏那里一望无际的梨花。要知道,妈妈老家可是著名的“果都”,那里的“梨花节”也是出啦名的旅游项目。

  再次见到那些小伙伴们,刚开始大家都很陌生,但是很快就熟悉起来啦,我们一起玩耍、做游戏,一起去果园欣赏梨花,在花海中追逐打闹。盛开的梨花,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层厚厚的雪覆盖在啦树冠上,特别壮观。这个时候,苹果花还在含苞待放,而大棚里的桃树,则已经结啦果实,正在茁壮成长。

  我们还一起去挖野菜,春天里,大地给予我们的是在太多啦,有很多东西可以吃,有荠菜、蒿蒿草、香椿、枸杞叶、榆钱儿,挖回来的野菜做成各种食品,真是太好吃啦。

  这个清明节,对我来说,太有意义啦,重新认识啦小伙伴们,又欣赏啦大自然的美景,还认识啦很多野菜,我要回去把这些说给我的同学听,和他们一起分享我的快乐。

  清明节作文3

  今天是清明节,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节气上承春分下启谷雨,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的节日里我们要通过登高,插茱萸,扫墓…来表达对祖先的追悼之情。秋之落叶,化作春泥,滋润春天的萌芽,正如凋零的,从未真正远去,只是换了一种新的形式守护。

  在江南地区,人们有吃青团的习惯,唇齿留香,软糯可爱。吃馓子也是南北各地的风俗,广爱喜爱,洒脱香脆。

  所以这一天我就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去华峰寺拜祭我的太爷爷太奶奶。来到华峰寺,爷爷先把供桌清理干净,再把一些新鲜的水果摆放好,奶奶则把早已准备好的鲜花修剪好,插入花瓶中。爸爸妈妈点燃了几柱清香,把它小心翼翼的插在香坛里,用来祭拜先人。我也有样学样的干了起来,先是跟奶奶学插花瓶,后是和爸爸妈妈在香坛中插上清香。

  生者寄托哀思,清明拜祭祖先并非是让人沉湎于过去的哀思,而是告诫人们,要带着祖辈的期望与希望,灿烂的生活。

  节日名称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与干支时间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谓之一岁(摄提)。天维建元,是从寅开始的,如《淮南子·天文训》收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在传统文化中,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岁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如《易·说卦传》:“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北斗七星的斗柄从指向正东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为起始,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循环往复;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终而复始。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回寅,乾元启运,时回新春。当斗柄指向正东偏南的“乙”位时为清明节气。清明这一节气,万物皆洁齐、生气旺盛、吐故纳新、气温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清明节,又叫扫墓节、踏青节、三月节等,时间在农历春分后第15日,公历4月5日前后。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历史上一度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盛大节日。在传统社会中,它的`节期持续时间较长(五六天到十几天,各地各时代不等),一方面是扫墓祭奠、怀念离世亲人的节日,一方面是踏青嬉游、亲近大自然的节日。直到今天,清明节仍然是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

  节日起源

  最初,清明只是一个提醒农民进行春耕春种的节气。《淮南子·天文训》记:“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季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按《国语》曰,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八风”即八方来风,古代历书所说的“清明风”是来自东南方,东南方即《周易》所说的巽方。《周易》又有万物“齐乎巽”之语,“齐”即“洁齐”之意,农历三月一到,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这就是“清明”得名的来由。

  节日与节气不同,节气是时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某种风俗和纪念的意义。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历法,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其划分和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大致在战国时期即已齐备起来。清明节作为一个节日,它的出现则稍晚一些,且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节日习俗

  扫墓

  扫墓祭祖是清明的重要内容之一。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据考古发掘,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了万年前的墓葬,经加速器质谱(AMS)测定,年代距今13500年左右,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的墓葬,表明距今1万多年前,岭南古人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在祖先祭祀仪式中慎终追远,在踏青郊游中享受春天,文化传承与身心调适是清明礼俗文化的重要功能。

  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春意已浓,万物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这时候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自古传承、至今不辍的传统习俗。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习俗由来已久。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踏青风俗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第一种传说,据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第二种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第三种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 “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清明节黑板报的素材】相关文章:

清明节黑板报素材03-26

清明节的黑板报素材03-29

清明节黑板报标题素材04-03

清明节黑板报的文字素材03-30

清明节的缅怀先烈黑板报素材10-06

最新关于清明节的黑板报素材03-09

清明节缅怀先烈黑板报内容素材03-28

清明节的黑板报资料素材(精选10篇)10-05

清明节的主题黑板报内容素材(精选10篇)10-06

六一黑板报素材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