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八年级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1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况。
2.理解这首诗内容,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字词。
3.理解作品中千古传诵句子的哲理。
4.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作品
1.作者: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
三、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全诗
四、边读边分析
诗起首四句写野外雪景。“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写边塞风狂雪早。“卷”“折”从正面、侧面描写狂风怒号,遍地肃杀的景象。“即”写作惊奇之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为千古传诵的咏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幅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
接下来四句写室内苦寒。“散人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由帐外转入帐内,点点雪花飘落进来,浸湿罗幕;穿着狐裘盖着锦衾也不觉暖,奇寒难忍。而将军都护这样的勇猛边将,也是“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手冻僵了连弓也拉不开,铁甲也冷得穿不上。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去惨淡万里凝。”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放眼雪原,冰雪覆盖,纵横交错,抬望天空,阴云密布。“愁”“惨”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以上描绘了“瀚海雪景图”,热爱边塞风光,颂扬将士意志的感情融于其中。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描写饯别的情景。此句扣题,连举三种乐器,运用借代方式,写出送别宴上的热闹情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酒宴散,送客出辕门。茫茫雪原中一杆红旗,奇异而美丽的画面。天气奇寒,劲吹的北风翻不动坠有厚重冰凌的`红旗,更显出一个“寒”字来。
最后四句写分手的情景。“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依依不舍。路遥远,风雪猛,难行走,惜别、担忧之意交织于胸。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望不见远去的朋友,仍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足迹。结尾两句,寓情于景,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诗的后半部分描绘的是“风雪送客图”。
五、小结
这首咏雪送别诗,前十句从不同侧面写雪,后八句写送别。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诗在咏雪景的同时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还传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鲜明壮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八年级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2
也从课题出发:
1、“归”......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什么叫“饮归客”?
什么叫“归客”?
点拨......
“客”从何来?“归”往何方?
这个归处,于诗人意味着什么?
(长安的方向,对于客来说是一种归,
那么对于诗人呢,是否也是心之所归)
不归之人,对于归客会有怎样的托付?
(点点滴滴,从上下文找到依据;
比如“愁、惨”的“凝”而不散;
比如“八月飞雪”的生机的短暂;
比如“不得控”、“冷难着”的呆不住;
比如文末几句话。似乎都意味着什么)
2、“送”......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什么叫作“送君去”?(送你离开,千里之外)
为何称“君”?这是种怎样的关系?
怎样送“君”?再读诗歌最后两句。
(酒送、乐送、诗送、目送、雪送,都是人送)
用自己的话,描述最后分别的情景。
这是一次“目送”......
雪满天山路,彼此不能分辨,背影也渐渐依稀模糊;
但我尚能看见。可是,当你走远、山路回转的时候,
我却再也看不到你的.身影了……
上路上、雪地里,留下一行深深浅浅的印迹。
“空”留马行处......
什么叫“空”?(不止“只”那么简单)
“空”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空闹闹)
点拨......
吊诡的一段文字,一些词语两次出现:
君君......去去......雪雪......山山......路路
(反复读;连词成话;体会情思)
小结:
对友的不舍,对家的惦念,对于朝廷的殷切期待,
以及身居边塞的孤寂之感,都让诗的内涵超越了送别本身。
3、“白雪”......
八月的飞雪是什么,
仅仅是自然风光么?
(再读全诗感受)
小结:
是边塞的风光,
是送别的背景,
更是始终相伴的复杂心绪。
这些心绪......
在营帐里润湿,
在乐音里温热,
在铠衣下冷却,
在天空中凝结,
在荒漠里纵横,
在烈风中狂舞,
在山路上弥散。
八年级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背诵,学习绘物、抒情的特点和方法。
2、领会诗人寓于诗中的深层情感。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教学重点】
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写景语言的精妙。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介边塞诗,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别样的诗歌内容——边塞诗,它是盛唐写边塞、从军、守边、战斗的诗歌,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边塞诗表现着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建功立业的豪情,描写了边塞雄奇瑰丽的奇异景色,气势雄伟,意境开阔,情调激越,音韵铿锵,表现出动人心魄的阳刚之美。
三、初读,疏通文意。
1、作者介绍
岁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他与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读之令人兴奋。岑参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诚挚浑厚的送别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2、读准字音
岑参cén shēn散入sàn狐裘qiú锦衾薄qīn báo瀚海hàn阑干lán羌笛qiāng风掣红旗chè
齐读全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文意。【朗读节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咏雪、送别。(板书)
师:请同学们说说哪些诗句是写咏雪的,哪些诗句是写送别的?
学生答,教师明确:
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
4、请学生当堂笔译全诗,即用现代汉语的白话文翻译诗句。
【韵译诗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
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著。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
四、赏析雪景
思考:你选择一句写景的诗句,细细品味,来体会用词的精妙。
教师示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第二句写雪,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
“卷”与“折”字写出了北风之迅疾猛烈,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
根据学生可能会品析到的句子,适时加以指导,参考如下: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重点赏析这句话,教师提问引导:
这句话里哪些词用得好?运用了什么修辞?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风格?
“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喜。
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新颖独特,落笔传神。不只写出了雪来得突然,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出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这句话是咏雪的千古名句。“春风”使梨花盛开来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紧接下来,又渲染出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情境。这句体现了作者的豪放风格。
教师:穿插有关资料引导讲解。
1、引导深解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教师:岑参最喜欢梨花,在他的作品里,曾多次写到梨花,请看屏幕,一起朗读一遍。
屏幕展示诗句:“长安柳枝春欲来,洛阳梨花在前开。”“梁园二月梨花飞,却似梁王雪下时。”“梨花千树雪,柳叶万条烟。”
学生:读以上诗句。
教师:由此可见,梨花于诗人的印象何等深刻,诗人写梨花常常是在远离故乡之时,他笔下的花常常总是和思春念归、士逢知遇等情感活动联系在一起。现在你对这两句诗有了怎样的新的理解?
学生:说自己的见解。在天寒地冻的飞雪胡天想到春日千树万树的梨花(豪放)。
(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日暮时分,大雪纷纷,诗人把他的视线从酒筵上又转向了辕门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异的画面:在暮雪纷飞的背景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凝住不动。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此句运用反衬手法,既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也写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个“亮点”色彩感强,富有表现力,构画了一副奇异而美丽的画面。不仅写出了边塞奇寒,而且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也喻指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作者心中奔涌的豪情。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引导:从“瀚海”到“愁云”,视角有何变化?这一句在诗中有何作用?“百丈”、 “万里”是实写吗?运用了什么修辞?
“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极言奇寒,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万里”形容面积之大,这句是夸张的说法。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这里,把边塞将士的军营置于一个广漠、辽阔的背景上,给人一种奇异而又壮伟的深刻印象。
五、感悟情感
教师:在奇冷的天气里送别友人,这本是伤心之事,然作者描绘的边塞雪景是如此的奇异、壮美,甚至是唯美,为什么诗人能够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呢?
请看材料,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屏幕展示材料: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岑参是就是其中之一。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旅,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时所作。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作者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诗人所处时代,正值大唐盛世,国家的强盛自然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所以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乐观向上的情怀。
六、赏析送别部分
1、齐读送别部分——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
依依不舍
2、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学生回答,理由自由阐述,句子归纳如下:
①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②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③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重点引导赏析意思:
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
教师:引导联想想象
这首诗最后两句描绘的画面历来被人称道,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下面请大家一起将目光聚焦于这两句诗,试着展开你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化身为诗人,说说:当你站在冰天雪地里望着友人渐渐远去的身影,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说自己的设想。
教师:大家的设想都有可能,然而作者不明写,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留白”这种艺术表现手法的魅力。
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这句体现了作者送别时的惆怅心情。
明确赏析诗歌的方法:
(1)抓关键词(2)看修辞方法(3)联系上下文和课文背景运用联想想象
4、理解诗意,明确主旨
师: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怎样的联系?(再次诵读,加以体会)
答:全诗以雪景衬托别情,情景交融,诗人描绘边塞八月冰天雪地、愁云惨淡、苦寒难耐的景象,更能衬托出诗人送朋友的无限怅然之情。
学生说说有关雪和送别的诗句、谚语或俗语。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七、深情诵读,尝试背诵
男女生分读全诗:女生读咏雪部分,男生读送别部分;
全班齐读
八评析小结:
这是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诗作,全诗句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
开篇先写野外雪景,把边地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可谓妙手回春。再从帐外写到帐内,通过人的感受,写天之奇寒。然后再移境帐外,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别的特定环境。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路转,不见踪影,隐含离情别意。全诗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分动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境清新诱人,读之无不叫绝。
【教师寄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欣赏到了塞外变化莫测,奇异壮丽的美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我们看到了诗人伫立愿望,依依惜别的身影;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们听到了将士们誓死卫国,震撼人心的誓言;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勤诵读,多琢磨,深领悟,传承古典文化的精髓!
九、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
2、积累并品评咏雪的名句。
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咏雪:忽如梨花——豪放
送别:不见空留——惆怅
十、教学反思
【附校本作业】
一、反复诵读,读准字音。
岑参( )散入( )狐裘( )锦衾薄( )
瀚海( )阑干( )羌笛( )风掣红旗( )
二、问题探究:
(1)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怎样分层?
(2)研读第一层咏雪部分:这些诗句共同显示了胡地的雪的哪些特点?
(3)研读第二层送别部分:诗人在句子中并未写到“情义”“不舍”等字眼,那么这种情义是怎样传达出来的?
3、重点语句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为什么会感到这个比喻新颖贴切?
三、记忆边塞诗歌名句:
1.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唐·王维《老将行》
2.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唐·王昌龄《从军行》
3.愿将腰下剑,只为斩楼兰。 —唐·李白《塞下曲》
4.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你知道的边塞诗句有:
6.默读,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文中巧妙地将写景转入送别的诗句
,。
②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7、赏诗句,悟情境。
(温馨提示:从字词、修辞或写作手法任选一个角度,悟诗句意境,解作者情感。)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当堂练,重落实。
(1)诗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2)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在内容上为后文送别场面酝酿气氛的句子是:
,。
(3)表现塞外“风狂雪早”的句子是:,
。
(4)把作者因友人的离去而依依不舍,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极致的句子是,。与之意境相似的诗句是,。(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古诗中写“雪”的诗句有:,。
四、比较读,丰积累。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船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王伦送我情。
【八年级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05-2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03-2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05-20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10-0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05-0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热门)05-2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案例08-10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优秀教学设计07-0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范例09-1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参考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