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奏划分

时间:2023-11-24 11:14:25 晓丽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奏划分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没少做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是对作品更深层次的探讨和领悟。想必很多人提起古诗词鉴赏依旧是非常苦恼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奏划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奏划分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一道道蹄印。

  简析

  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正如诗题所标示的那样,这首诗以歌咏白雪为主要内容,同时也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的深情厚意。诗一开头,就把边地奇寒、早雪的特异风光和壮丽景色,通过典型事物,用饱蘸淡墨的画笔,以浪漫主义手法氢它描绘了出来。北风卷地,连那坚韧不拨的白草,也为之摧折。那风啊,简直是一把锋利的铲刀,把大地乔得净荡荡的了。可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之间,竟变成了异样的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这玉树琼枝,千姿百态的冰雪世界,却春风阵了,象是醉人的芬芳灿烂的江南春色。这境界该是怎样的新奇壮美!在这壮观的奇景辉映下,诗人从四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描写了这早雪带来的令人难耐的奇寒。

  那飘飞的雪花啊,连帐内的罗幕都打湿了;狐皮袍子不暖啊,盖的锦被也嫌太薄;将军的手啊,已冻得拉不开弓;征战护身的铁衣啊,也冷得难以穿上。但就在这一派难耐的奇寒中,透出了一股雄的健的气息。珠帘罗幕,狐裘锦衾,是多么的富丽;将军角弓,都护铁衣,又是多么威严。它巧妙地把防守边疆,战胜奇寒的将士,生动而鲜明地烘托了出来。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毕竟还是奇寒,从而才能显示出防守边疆的将士,是怎样艰苦卓绝。八月在内地,正是桂子飘香,皓月增辉的美好时节,而边地呢,已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可是,这瀚海坚冰,万里凝云,虽然愁惨,但不萧瑟、凄凉,而是浑厚、沉郁,这正是岑参边塞诗歌奇峭的艺术风格的特征。正是在这漫天皆白,寒气袭人的时候,中军设宴,饯别归客。一时胡琴、琵琶、羌笛齐奏,伴着塞外风光,自是别有一番天韵。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

  词句注释

  ⑴武判官:当是封常清幕府中的判官。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⑵白草:西北的一种牧草,晒干后变白。

  ⑶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⑷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⑸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⑹狐裘:狐皮袍子。锦衾(qīn)薄: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衾,被子。

  ⑺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⑻都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难着:一作“犹着”,一作“犹著”。

  ⑼瀚海:沙漠,这里当指轮台附近的准噶尔盆地沙漠。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

  ⑽惨淡:昏暗无光。

  ⑾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

  ⑿胡琴:泛指西域之琴,不是现在的胡琴。羌笛:羌族的管乐器。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

  ⒀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

  ⒁“风掣”句: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一言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掣,拉,扯。

  ⒂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天山:一名祁连山,横亘新疆东西,长六千余里。

  ⒃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⒄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⒅空:只。

  白话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

  雪花飘入帘笼沾湿帐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

  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

  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

  帐中摆酒为回京人送行,助兴的是琵琶羌笛胡琴。

  黄昏时辕门外大雪纷飞,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

  山路曲折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马蹄的印迹。

  创作背景

  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此诗当作于此期,具体时间约在天宝十四载(755),地点在轮台。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人,早年孤贫,博览经史。岑参为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尤长于七言古诗。岑参善于写景,在景物中寄寓豪情壮志,想象奇特,感情饱满,推进了边塞诗的发展。

  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出身仕宦家庭。早岁孤贫,遍读经史。 20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中进士。八载、十三载两次出塞任职。回朝后,任右补阙、起居舍人等职。大历间官至嘉州刺吏,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 、《精卫》 、 《暮秋山行》、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 、 《走马行川》 、 《轮台歌》 。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奏划分】相关文章: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翻译12-3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词11-2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反思12-1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翻译10-0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译文05-0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12-0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翻译12-14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译文05-1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翻译04-14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译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