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歌语言艺术特点

时间:2020-08-26 19:47:35 白居易 我要投稿

白居易诗歌语言艺术特点

  白居易的大多数诗歌传递的思想一目了然,读者能够很快地理解诗人要表达的主题。诗歌题材通俗化、语言平易浅近,这是白居易诗歌的总体特点。

白居易诗歌语言艺术特点

  诗歌没有一种固定的语言风格模式,在诗歌创作中允许作家对诗歌的语言形式有所创新。当然多样性的语言、饱满的内容都会为诗歌意蕴的形成增色添彩。白居易的诗抛开含蓄、选择直白、丢弃华丽、选择朴实,这是对传统诗歌语言的继承与发展。白居易诗歌的类型大部分是现实型的,现实型文学更适合用直白、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诗人选择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来实现诗歌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语言艺术特征

  1.高度的形象性 白居易的语言风格不是在长期创作中不自觉地形成的,他有自己明确的诗歌创作主张,尤其在诗歌语言方面。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诗歌语言要做到“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把事物的特点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使读者明白易懂,在理解的基础上印象深刻。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的描写“回眸一笑百媚生”“梨花一枝春带雨”;把杨玉环美丽动人的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琵琶行》中的人物描写“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卖炭翁》中关于老人贫寒形象的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观刈麦》中关于劳动者在艰难的环境中辛勤工作的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些描写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特征,特别是有以上生活体验的读者更能产生共鸣。

  2.高度的概括性 白居易诗歌总是在有限的字数内传递最多的信息量,这是一个技术性的操作过程,需要作家高度的语言概括能力,特别是在诗歌这种对字数和韵律要求很高的文学样式中。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首经典爱情叙事诗,诗人仅用120句、840字完整地记叙了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深闺待娶、受宠奢靡、惊变死别、睹物伤情的发展过程,很多场景饱含深情,以情写事,字字含情。这首诗有起因、经过、高潮、结果,很容易把它扩展成剧本或小说,清人的《长生殿》很多情节就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张。白居易另一首著名叙事诗《琵琶行》也具有高度概括性。他以612字详略精当地把一整件事描述出来,中间还不乏对个别情景精细的刻画,特别是琵琶弹奏的动静地描写非常细致生动——“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其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成为千古绝唱。

  3.强烈的感染力 诗词的感染力主要在于其情、其境。白居易的诗歌情感力量极强,充分体现了他的诗词作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宗旨。很多句子一鸣惊人,例如,他在词《忆江南》中所写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的景色描写,充满了对自热美丽景色的热爱,承载了作家浓烈的情感。又如,他的《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些诗句,就把司马大人和女子之间悬殊的地位一下子拉平了,虽是身份不同,但是同命相怜。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关于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非常凄婉,“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这些句子令人动容,催人泪下。最后李杨在海上仙山上相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感人肺腑,成为了后来痴男怨女梦寐以求的愿景。

  二、语言艺术运用

  1.叠词使用频繁 叠字又叫重文,它的使用不分文体,是诗歌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法,它充分利用了汉语语音音节的特点,能使诗词的形式整齐美观、音韵和谐动听,增加诗词的节奏美和韵律美。白居易比较喜欢在诗中用叠字,据不完全统计,在他的诗中使用“叠字”的地方有九百三十多处。白居易是古代运用“双字”写诗最多的人。叠字的运用,增加诗歌的音韵美和修辞的整饬美。叠字的运用也能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感受,准确地传达蕴含于其中的感情色彩,如“唯当饮美酒,终日陶陶醉”“依依田家叟,设此相逢迎。留连向暮归,树树风蝉声”。叠词不但把作者的强烈情感很巧妙地表达出来,更能够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叠字能够更好地描述人的心理状态,如“袅袅过水桥,微微入林路。行行何所爱,遇物白成趣”。叠字的使用使诗获得整齐的形式美,诗意得到了更好的表达,增进情感的强度和诗歌感染力,又如《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自劝二首》中的“稀稀疏疏绕篱竹,窄窄狭狭向阳屋”,其中连续使用四个叠字,更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而在《霓裳羽衣歌》中“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一句诗用四个叠字来表示数量,一方面使语言呈现出音乐美,更重要的是感情在文字的强调变化中升华,情感自然地流露。叠字确实有形式整齐、语感和谐、悦耳动听、节奏感强、增强旋律美、易诵易记的效果。

  白居易的诗用叠字描写景物非常成功,他的诗歌中景物描写总是在叠字使用后更加自然生动,情景交融,在清新的话语中让读者很自然地感受到神韵美和形象美。如“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湛湛”,怒泉水清澈的样子,泉水清澈晶莹,不为外物所污染;“悠悠”在形式上的对仗,用泉水水流的漓净无染映衬诗人任性自适、逍遥自在的身心。此外还有如“烟浪始渺渺,风襟亦悠悠”,“渺渺”表现出了湖水万顷茫然的朦胧美;“悠悠”更从心理上表现了作者面对美景赏心悦目的心理感受。

  2.浅近的口语 白居易作为中国诗歌史上通俗型诗歌的代表,他对诗歌语言的`通俗化有着刻意的追求,在创作中甚至不断修改句子,使其明白易懂。白居易在《寄唐生》诗中明确表示“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他要求自己的诗“辞质而径”,目的是“欲见之者易谕也”(《新乐府》序),他的诗歌语言口语化、大众化,像是和读者促膝而谈。他甚至用民间俗语入诗,并且不加任何修饰。清人叶燮《原诗》论断:“元白长庆集,其中颓唐俚俗,十居六七。”王安石说:“世间俗言语,已被白乐天道尽。”白居易诗歌流传广就是因为他的很多诗歌口语化后接近现实生活,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拉近了作家和读者的心理距离。白居易自觉地追求尚俗,语言通俗易懂,不去刻意追求诗歌的意境。日本学者入矢义高指出白居易是在那个时代以口语入诗的主要人物。如白集中说,“匹如剃头僧,岂要巾冠主”“匹如身后莫相关”中的“匹如”,如“更恐五年三岁后,些些谭笑亦应无”“忽忽眼尘犹爱睡,些些口业尚夸诗”“是非一以遣,动静百无妨”中的“些些”“百无”也是口语。另外诸如“不妨”“冥搜”“迷头”“白地”“生憎”等,这些词汇都很生活化,在白居易的诗歌中还有很多。甚至一些句子成了流传久远的成语、俗谚,直到今天仍然在用。白居易诗歌对传统诗歌语言尚含蓄的突破可见一斑。

  3.以文为诗 白居易常以散文的形式入诗,在篇章结构、句法及虚词方面都有体现。他的很多诗歌像散文一样平实,尤其是叙事诗更能体现出其诗歌的散文化。诗歌的散文化特征使白居易的诗歌更为亲切、平和,像是在诉说一件故事。传统诗歌中的语言往往是叠加意象,语序被省略打乱,思维具有跳跃性。白居易却故意用逻辑严密、语序完整,合于散文语法规范的句式打破传统诗歌的范式。白居易在写景叙事的时候,往往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叙述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白居易的诗用语朴实、简洁明了,许多诗句平白如话,和散文相差无几,正所谓“搜句总予颠倒,裁章贵于顺序,斯故情趣之旨织,文笔之同致也”。

  律诗的格律要求极其严格,尽量避免一字在诗中多次重复,白居易却不去理会这些在创作中的枷锁,在他的诗中不但出现一字多用的情况,甚至一字在一句中也有重复,如“爱琴爱酒爱诗客,多贱多穷多苦辛”“劝君一盏君莫辞,劝君两盏君莫疑,劝君三盏君始知”等,都形成了以文为诗的特点。白居易还有意识地突破平仄、押韵等诗歌规范,以语助词、虚词等这样的散文化的词语入诗。语助、虚词本来用于散文写作中,白居易刻意地将这些用到诗歌中,使诗歌语言散文化。

  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表达,他把诗歌的语言通俗性发展到极致,做诗甚至要求老妪能解。他的诗歌树立了诗歌发展史上语言尚实、尚俗的一座丰碑,也是现实型诗歌语言风格的一个典范,后世竞相模仿,影响极大。

《白居易诗歌语言艺术特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白居易诗歌语言艺术特点】相关文章:

白居易诗歌分类11-18

白居易诗歌评价11-18

白居易《歌舞》诗歌鉴赏 11-19

白居易的诗歌汇总11-18

元稹诗歌特点11-21

王安石诗歌特点09-01

白居易《春生》诗歌鉴赏11-20

白居易诗歌经典名句集锦11-18

徐志摩的诗歌特点09-08

温庭筠的诗歌特点05-26

文章
代写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白居易诗歌语言艺术特点

  白居易的大多数诗歌传递的思想一目了然,读者能够很快地理解诗人要表达的主题。诗歌题材通俗化、语言平易浅近,这是白居易诗歌的总体特点。

白居易诗歌语言艺术特点

  诗歌没有一种固定的语言风格模式,在诗歌创作中允许作家对诗歌的语言形式有所创新。当然多样性的语言、饱满的内容都会为诗歌意蕴的形成增色添彩。白居易的诗抛开含蓄、选择直白、丢弃华丽、选择朴实,这是对传统诗歌语言的继承与发展。白居易诗歌的类型大部分是现实型的,现实型文学更适合用直白、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诗人选择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来实现诗歌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语言艺术特征

  1.高度的形象性 白居易的语言风格不是在长期创作中不自觉地形成的,他有自己明确的诗歌创作主张,尤其在诗歌语言方面。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诗歌语言要做到“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把事物的特点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使读者明白易懂,在理解的基础上印象深刻。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的描写“回眸一笑百媚生”“梨花一枝春带雨”;把杨玉环美丽动人的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琵琶行》中的人物描写“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卖炭翁》中关于老人贫寒形象的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观刈麦》中关于劳动者在艰难的环境中辛勤工作的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些描写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特征,特别是有以上生活体验的读者更能产生共鸣。

  2.高度的概括性 白居易诗歌总是在有限的字数内传递最多的信息量,这是一个技术性的操作过程,需要作家高度的语言概括能力,特别是在诗歌这种对字数和韵律要求很高的文学样式中。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首经典爱情叙事诗,诗人仅用120句、840字完整地记叙了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深闺待娶、受宠奢靡、惊变死别、睹物伤情的发展过程,很多场景饱含深情,以情写事,字字含情。这首诗有起因、经过、高潮、结果,很容易把它扩展成剧本或小说,清人的《长生殿》很多情节就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张。白居易另一首著名叙事诗《琵琶行》也具有高度概括性。他以612字详略精当地把一整件事描述出来,中间还不乏对个别情景精细的刻画,特别是琵琶弹奏的动静地描写非常细致生动——“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其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成为千古绝唱。

  3.强烈的感染力 诗词的感染力主要在于其情、其境。白居易的诗歌情感力量极强,充分体现了他的诗词作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宗旨。很多句子一鸣惊人,例如,他在词《忆江南》中所写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的景色描写,充满了对自热美丽景色的热爱,承载了作家浓烈的情感。又如,他的《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些诗句,就把司马大人和女子之间悬殊的地位一下子拉平了,虽是身份不同,但是同命相怜。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关于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非常凄婉,“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这些句子令人动容,催人泪下。最后李杨在海上仙山上相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感人肺腑,成为了后来痴男怨女梦寐以求的愿景。

  二、语言艺术运用

  1.叠词使用频繁 叠字又叫重文,它的使用不分文体,是诗歌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法,它充分利用了汉语语音音节的特点,能使诗词的形式整齐美观、音韵和谐动听,增加诗词的节奏美和韵律美。白居易比较喜欢在诗中用叠字,据不完全统计,在他的诗中使用“叠字”的地方有九百三十多处。白居易是古代运用“双字”写诗最多的人。叠字的运用,增加诗歌的音韵美和修辞的整饬美。叠字的运用也能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感受,准确地传达蕴含于其中的感情色彩,如“唯当饮美酒,终日陶陶醉”“依依田家叟,设此相逢迎。留连向暮归,树树风蝉声”。叠词不但把作者的强烈情感很巧妙地表达出来,更能够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叠字能够更好地描述人的心理状态,如“袅袅过水桥,微微入林路。行行何所爱,遇物白成趣”。叠字的使用使诗获得整齐的形式美,诗意得到了更好的表达,增进情感的强度和诗歌感染力,又如《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自劝二首》中的“稀稀疏疏绕篱竹,窄窄狭狭向阳屋”,其中连续使用四个叠字,更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而在《霓裳羽衣歌》中“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一句诗用四个叠字来表示数量,一方面使语言呈现出音乐美,更重要的是感情在文字的强调变化中升华,情感自然地流露。叠字确实有形式整齐、语感和谐、悦耳动听、节奏感强、增强旋律美、易诵易记的效果。

  白居易的诗用叠字描写景物非常成功,他的诗歌中景物描写总是在叠字使用后更加自然生动,情景交融,在清新的话语中让读者很自然地感受到神韵美和形象美。如“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湛湛”,怒泉水清澈的样子,泉水清澈晶莹,不为外物所污染;“悠悠”在形式上的对仗,用泉水水流的漓净无染映衬诗人任性自适、逍遥自在的身心。此外还有如“烟浪始渺渺,风襟亦悠悠”,“渺渺”表现出了湖水万顷茫然的朦胧美;“悠悠”更从心理上表现了作者面对美景赏心悦目的心理感受。

  2.浅近的口语 白居易作为中国诗歌史上通俗型诗歌的代表,他对诗歌语言的`通俗化有着刻意的追求,在创作中甚至不断修改句子,使其明白易懂。白居易在《寄唐生》诗中明确表示“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他要求自己的诗“辞质而径”,目的是“欲见之者易谕也”(《新乐府》序),他的诗歌语言口语化、大众化,像是和读者促膝而谈。他甚至用民间俗语入诗,并且不加任何修饰。清人叶燮《原诗》论断:“元白长庆集,其中颓唐俚俗,十居六七。”王安石说:“世间俗言语,已被白乐天道尽。”白居易诗歌流传广就是因为他的很多诗歌口语化后接近现实生活,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拉近了作家和读者的心理距离。白居易自觉地追求尚俗,语言通俗易懂,不去刻意追求诗歌的意境。日本学者入矢义高指出白居易是在那个时代以口语入诗的主要人物。如白集中说,“匹如剃头僧,岂要巾冠主”“匹如身后莫相关”中的“匹如”,如“更恐五年三岁后,些些谭笑亦应无”“忽忽眼尘犹爱睡,些些口业尚夸诗”“是非一以遣,动静百无妨”中的“些些”“百无”也是口语。另外诸如“不妨”“冥搜”“迷头”“白地”“生憎”等,这些词汇都很生活化,在白居易的诗歌中还有很多。甚至一些句子成了流传久远的成语、俗谚,直到今天仍然在用。白居易诗歌对传统诗歌语言尚含蓄的突破可见一斑。

  3.以文为诗 白居易常以散文的形式入诗,在篇章结构、句法及虚词方面都有体现。他的很多诗歌像散文一样平实,尤其是叙事诗更能体现出其诗歌的散文化。诗歌的散文化特征使白居易的诗歌更为亲切、平和,像是在诉说一件故事。传统诗歌中的语言往往是叠加意象,语序被省略打乱,思维具有跳跃性。白居易却故意用逻辑严密、语序完整,合于散文语法规范的句式打破传统诗歌的范式。白居易在写景叙事的时候,往往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叙述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白居易的诗用语朴实、简洁明了,许多诗句平白如话,和散文相差无几,正所谓“搜句总予颠倒,裁章贵于顺序,斯故情趣之旨织,文笔之同致也”。

  律诗的格律要求极其严格,尽量避免一字在诗中多次重复,白居易却不去理会这些在创作中的枷锁,在他的诗中不但出现一字多用的情况,甚至一字在一句中也有重复,如“爱琴爱酒爱诗客,多贱多穷多苦辛”“劝君一盏君莫辞,劝君两盏君莫疑,劝君三盏君始知”等,都形成了以文为诗的特点。白居易还有意识地突破平仄、押韵等诗歌规范,以语助词、虚词等这样的散文化的词语入诗。语助、虚词本来用于散文写作中,白居易刻意地将这些用到诗歌中,使诗歌语言散文化。

  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表达,他把诗歌的语言通俗性发展到极致,做诗甚至要求老妪能解。他的诗歌树立了诗歌发展史上语言尚实、尚俗的一座丰碑,也是现实型诗歌语言风格的一个典范,后世竞相模仿,影响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