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灾害诗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居易的灾害诗,欢迎大家分享。
白居易的灾害诗
在白居易的诗集中,有一类诗歌长期未得重视,这就是他的以自然灾害为题材的诗作。
其灾害诗共5首,收录在讽谕诗中。按时序排列,大致如下:元和四年(809)作《贺雨》和《捕蝗》,元和六年(811)作《春雪》,元和九年(814)作《夏旱》,元和十一年(816)作《大水》。白居易灾害诗歌有三方面值得注意:其一,以史家实录笔法记录中唐几次严重的自然灾害,既可证史亦可补史;其二,反映白居易灾害思想,藉此可窥探唐人对灾异的认识,具有思想史料价值;其三,诗歌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较大影响,具有一定的文学史意义。
一、证史和补史
元和三年(808)冬至四年春,中国南方发生严重旱灾,波及到今天的苏、浙、皖、鄂、湘、赣、闽等地。直到四年闰三月才开始降雨,旱情有所缓解。这次旱灾,史籍多有载录。《旧唐书》卷十四《宪宗纪》:元和三年,“是岁,淮南、江南、江西、湖南、山南东道旱”。《新唐书》卷七《宪宗纪》:“(元和)四年正月壬午,免山南东道、淮南、江西、浙东、湖南、荆南今岁税。……闰月己酉,以旱降京师死罪非杀人者,禁刺史境内榷率、诸道旨条外进献、岭南黔中福建掠良民为奴婢者,省飞龙厩马。己未,雨。”《资治通鉴》卷二三七“元和四年”条下载录尤为详细:“南方旱饥。庚寅,命左司郎中郑敬等为江、淮、二浙、荆、湖、襄、鄂等道宣慰使,赈恤之,将行,上戒之曰:‘朕宫中用帛一匹,皆籍其数,惟赒救百姓,则不计费,卿辈宜识此意,勿效潘孟阳饮酒游山而已。’”白居易的《贺雨》诗,即作于本年闰三月,详细地记录了灾害发生的经过。诗云:
皇帝嗣宝历,元和三年冬。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遂下罪己诏,殷勤告万邦。帝曰予一人,继天承祖宗。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元年诛刘辟,一举靖巴邛。二年戮李锜,不战安江东。顾惟眇眇德,遽有巍巍功。或者天降沴,无乃儆予躬。上思答天戒,下思致时邕。莫如率其身,慈和与俭恭。乃命罢进献,乃命赈饥穷。宥死降五刑,责己宽三农。宫女出宣徽,厩马减飞龙。庶政靡不举,皆出自宸衷。奔腾道路人,伛偻田野翁。欢呼相告报,感泣涕沾胸。顺人人心悦,先天天意从。诏下才七日,和气生冲融。凝为油油云,散作习习风。昼夜三日雨,凄凄复濛濛。万心春熙熙,百谷青芃芃。人变愁为喜,岁易俭为丰。乃知王者心,忧乐与众同。皇天与后土,所感无不通。冠珮何锵锵,将相及王公。蹈舞呼万岁,列贺明庭中。小臣诚愚陋,职忝金銮宫。稽首再三拜,一言献天聪。君以明为圣,臣以直为忠。敢贺有其始,亦愿有其终。(《白居易集》卷一)
诗歌甫出,影响甚巨。白居易《与元九书》备载当时情状说:“闻仆《贺雨诗》,众口籍籍,以为非宜矣。”(《白居易集》卷四十五)今天来看,此诗并没有什么“非宜”之处。事实上,诗歌对唐宪宗的反躬自省,下罪己诏,发布赈灾制文等举措,是持颂扬立场的。其受人批评的原因,可能与该诗“卒章显其志”的后四句,也就是希望皇帝能体察民情,蠲免赋税应善始善终的话,过于直露有关。
元和四年,白居易还作有《捕蝗》诗,系《新乐府》五十首之一。诗云:“捕蝗捕蝗谁家子,天热日长饥欲死。兴元兵后伤阴阳,和气蛊蠹化为蝗。始自两河及三辅,荐食如蚕飞似雨。雨飞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河南长吏言忧农,课人昼夜捕蝗虫。是时粟斗钱三百,蝗虫之价与粟同。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饥人重劳费。一虫虽死百虫来,岂将人力定天灾。我闻古之良吏有善政,以政驱蝗蝗出境。又闻贞观之初道欲昌,文皇仰天吞一蝗。一人有庆兆民赖,是岁虽蝗不为害。”(《白居易集》卷三)本诗是对德宗兴元、贞元初期蝗灾的追忆。《旧唐书》卷十二《德宗纪》:兴元元年(784),“是秋,螟蝗蔽野,草木无遗”。又贞元元年(785),“正月……去秋螟蝗,冬旱,至是雪,寒甚,民饥冻死者踣于路。……二月丙寅朔,遣工部尚书贾耽、侍郎刘太真分往东都、两河宣慰。河南、河北饥,米斗千钱。……夏四月……时关东大饥,赋调不入,由是国用益窘。关中饥民蒸蝗虫而食之。……五月癸卯,分命朝臣祷群神以祈雨。蝗自海而至,飞蔽天,每下则草木及畜毛无复孑遗。谷价腾踊。……秋七月……关中蝗食草木都尽,旱甚,灞水将竭,井多无水。有司计度支钱谷,才可支七旬”。白居易此诗可与正史互证,陈寅恪先生说:“夫兵乱岁饥,乃贞元当时人民最怵目惊心之事。乐天于此,既余悸尚存,故追述时下笔犹有隐痛。”(《元白诗笺证稿》第五章)
元和六年(811)春二月,白居易在长安作《春雪》。诗云:“元和岁在卯,六年春二月。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连宵复竟日,浩浩殊未歇。大似落鹅毛,密如飘玉屑。寒销春茫苍,气变风凛冽。上林草尽没,曲江水复结。红干杏花死,绿冻杨枝折。所怜物性伤,非惜年芳绝。上天有时令,四序平分别。寒燠苟反常,物生皆夭阏。我观圣人意,鲁史有其说。或记水不冰,或书霜不杀。上将儆政教,下以防灾孽。兹雪今如何,信美非时节。”(《白居易集》卷一)这次大雪,史书并无记载,但韩愈有诗记录。其《辛卯年雪》云:“元和六年春,寒气不肯归。河南二月末,雪花一尺围。崩腾相排拶,龙凤交横飞。波涛何飘扬,天风吹幡旂。白帝盛羽卫,髿振裳衣。白霓先启途,从以万玉妃。翕翕陵厚载,哗哗弄阴机。生平未曾见,何暇议是非。或云丰年祥,饱食可庶几。善祷吾所慕,谁言寸诚微。”(《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七)该诗作于元和六年二月,韩愈时任河南县令。韩、白二诗,主旨不同。白居易认为雪在腊中为瑞,入春则多为灾沴,所以说“兹雪今如何,信美非时节”。韩愈则认为大雪或许是丰年的祥兆,所以说“或云丰年祥,饱食可庶几”。据此二诗,知元和六年二月大雪,此可补正史记载之不足。
元和九年(814)五月,白居易在下邽渭村,作《夏旱》。诗云:“太阴不离毕,太岁仍在午。旱日与炎风,枯焦我田亩。金石欲销铄,况兹禾与黍。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悯然望岁者,出门何所睹。但见棘与茨,罗生遍场圃。恶苗承沴气,欣然得其所。感此因问天,可能长不雨。”(《白居易集》卷一)此次旱灾,正史有记载。《旧唐书》卷十五《宪宗纪》:元和九年五月,“是月旱,谷贵,出太仓粟七十万石,开六场粜以惠饥民。……以旱,免京畿夏税十三万石、青苗钱五万贯”。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在浔阳(今江西九江)作《大水》。诗云:“浔阳郊郭间,大水岁一至。闾阎半飘荡,城堞多倾坠。苍茫生海色,渺漫连空翠。风卷白波翻,日煎红浪沸。工商彻屋去,牛马登山避。况当率税时,颇害农桑事。独有佣舟子,鼓枻生意气。不知万人灾,自觅锥刀利。吾无奈尔何,尔非久得志。九月霜降后,水涸为平地。”(《白居易集》卷一)朱金城先生认为此诗约作于元和十一年(816)至十三年(818)之间。(《白居易集笺校》卷一)据《旧唐书》卷十五《宪宗纪》,元和十一年至十三年,其中有两年发生严重水患。元和十一年南方水灾,“润、常、湖、衢、陈、许大水”。距离江州较近的浮梁和乐平灾情尤为严重:“九月丁卯,饶州奏浮梁、乐平二县,五月内暴雨水溢,失四千七百户,溺死者一百七十人。”元和十二年的水灾主要发生在河南和河北:“是岁,河南、河北水。”“河北水灾,邢、洺尤甚,平地或深二丈。”据此,可以确定本诗的作年应在元和十一年。
二、灾异思想
白居易的灾异思想,反映在上述诗歌以及《策林》等相关论述中。总的来说,其思想是对汉代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灾异观念的继承。但他又将灾害诗作为劝诫进谏的工具,体现为继承与革新的结合。
上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界各种异端现象感到困惑,亟需一种合理的解释,以《洪范》为代表的五行学说应时而生。经由汉儒伏胜、刘向刘歆父子,以及董仲舒、班固等人的阐释,五行学说不仅成为解释自然界灾异的理论,而且还是推占未来的重要工具。汉唐灾异思想的共同核心是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正如《晋书》卷二十七《五行志序》所归纳的:“综而为言,凡有三术。其一曰,君治以道,臣辅克忠,万物咸遂其性,则和气应,休征效,国以安。二曰,君违其道,小人在位,众庶失常,则乖气应,咎征效,国以亡。三曰,人君大臣见灾异,退而自省,责躬修德,共御补过,则消祸而福至。此其大略也。”简单来讲,其要点可归纳为“休征”、“咎征”和“自省”三方面。“休征”是祥瑞,即阴阳调谐,政治清明的反映;“咎征”是灾异,即阴阳失和,政治混乱的表征;所谓“自省”,就是面对“咎征”的消祸之道。这种思想在唐代占据主流地位。如唐玄宗认为:“政教不修,则阴阳隔并,精诚有感,则风雨顺时。”(《答裴光庭等贺雨诏》,《全唐文》卷三十)他认为求雨得到应验,即是“休征”,是群臣“同心燮理,戮力谋猷”的结果。唐人普遍认为:“太平之代,天地合而流津;至德之时,阴阳和而布泽。”(崔融《为百官贺雨请复膳表》,《全唐文》卷二一八)而“人事失于下,则天变形于上,咎征之作,必有由然”(《旧唐书》卷十二)。这样就将自然界灾异现象与政治和人事紧密联系起来。推究天灾成因,往往归咎人祸。所以,防灾救灾也就要从燮理阴阳,推行善政等方面着手。
受上述灾异思想的影响,白居易曾在《策林》中明确提出对灾害的认识以及防灾救灾的主张。他认为灾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君上失道:“或兵戈不戢,军旅有强暴者;或诛罚不中,刑狱有冤滥者;或小人入用,谗佞有得志者;或君子失位,忠良有放弃者;或男女臣妾有怨旷者,或鳏寡孤独有困死者;或赋敛之法无度焉,或土木之功不时焉。”(《策林》第十八)于是忧伤之气,愤怨之心,积以伤和,变而为沴。这与历代《五行志序》中所引《洪范传》的看法是一致的:认为违背物性,不合常理是导致灾害产生的根本原因。白居易的灾害诗也体现出这种思想。比如《捕蝗》认为蝗灾的产生,主要是“兴元兵后伤阴阳,和气蛊蠹化为蝗”。在《春雪》中,作者提出“兹雪今如何,信美非时节”,认为二月下雪,违反时令伤害物性,因而造成灾害。二月本是冰河解冻,万物复苏的季节,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雪,使得刚发芽的花草被冻死,才消融的冰河又重新结冰。这种反常现象,是上天对人世的预警:“上将儆政教,下以防灾孽。”
白居易的救灾主张也受阴阳五行灾异思想的影响。他认为灾异出现,皇帝首先要自省,追问有无政令之失,而改过自新。在《贺雨》诗中,作者详细地记述了唐宪宗自省的罪己诏。皇帝罪己,既是自省,也是减灾救灾的措施。据《通鉴》载,宪宗在罪己诏中提出的各项救灾举措,都是应白居易和李绛之请:“上以久旱,欲降德音。翰林学士李绛、白居易上言,以为‘欲令实惠及人,无如减其租税’。又言‘宫人驱使之余,其数犹广,事宜省费,物贵徇情’。又请‘禁诸道横敛,以充进奉’。又言‘岭南、黔中、福建风俗,多掠良人卖为奴婢,乞严禁止’。闰月,己酉,制降天下系囚,蠲租税,出宫人,绝进奉,禁掠卖,皆如二臣之请”(《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七)。从这里我们看到白居易务实的`风格。
与上述务实风格似乎不同,他在《捕蝗》诗中极力主张“善政驱蝗”。白居易认为发动饥民来扑蝗无补于事,因为人力不可胜天,蝗虫永远扑不完,“一虫虽死百虫来”。唐代经常发生蝗灾,救灾的方法多种多样。开元四年,姚崇以火灭蝗,及时缓解了山东境内的灾情(《旧唐书》卷九十六《姚崇传》),可见人力扑蝗确实能够救一时之急。但在白居易看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应追溯问题产生的根源。蝗灾作为一种“咎征”,它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君臣失道,阴阳不和。所以推行善政才是最彻底的解决方法。由此可见,白居易“善政驱蝗”的主张,也是受阴阳五行灾异学说影响的结果。《捕蝗》诗最后表达了对唐太宗的敬仰和赞颂:“又闻贞观之初道欲昌,文皇仰天吞一蝗。一人有庆兆民赖,是岁虽蝗不为害。”诗歌的指向是非常明显的,也就是希望唐宪宗能像太宗一样,能够在灾难面前反躬自省,勇于担当。由此来看,白居易并非迂腐之徒,其借诗歌来劝诫和谏议的意图也就十分明显。
三、文学史意义
白居易灾害诗的文学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民本情怀的抒发。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灾害诗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反映现实。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破坏,受灾最重的永远是农人,因此悯农就成为诗歌的基本主题。诗人为民请命,大声疾呼:“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夏旱》),“况当率税时,颇害农桑事”(《大水》);对农人遭灾,感同身受:“奔腾道路人,伛偻田野翁。欢呼相告报,感泣涕沾胸”(《贺雨》);面对农村凋敝景象,诗人哀叹:“雨飞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捕蝗》)。这些诗歌当与《观刈麦》、《村居苦寒》、《纳粟》、《重赋》、《轻肥》等其他悯农诗相参看,可见诗人民本情怀前后贯通的一致性。
其二,切直显露的讽谏方式。白居易极力铺写百姓的深重灾难,目的不只是寄予同情,还在于通过诗歌来向当时最高统治者进谏。但他的进谏方式却与“主文谲谏”传统不完全相同,急切而直白,颇受时人批评。这当然与他的性格有关。《通鉴》载白居易因论事切直得罪宪宗:“白居易尝因论事,言‘陛下错’,上色庄而罢。”(《资治通鉴》卷二三八)表达方式之所以如此切直,是因为他希望能引起朝廷的重视,也即“欲闻之者深诫也”(《新乐府序》)。在上述诗人为民请命诗句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其内心的炽热和知无不言的激情。
其三,藉物兴寄。在灾害诗中,白居易一方面向皇帝进谏,另一方面还顺带讥讽了丑恶的小人。比如《夏旱》诗所描写的棘与茨,本是矮小多刺而成丛的灌木,要比普通禾麦更为耐旱。这原本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但诗人却赋予更多内涵,借它们来讽刺现实中的小人:“悯然望岁者,出门何所睹。但见棘与茨,罗生遍场圃。恶苗承沴气,欣然得其所。”说它们是“恶苗”,其直指当道小人的意图也就十分明显。再如《大水》中的“佣舟子”,也是诗人批判的对象:“独有佣舟子,鼓枻生意气。不知万人灾,自觅锥刀利。”。从这些别有所寄的诗句中,可以看到白居易对比兴传统的继承。
正是由于上述三方面原因,白居易的灾害诗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较大影响。以《贺雨》为例,诗歌甫出,即“众口籍籍”,风行元和诗坛。此后流布更广,影响也越来越大,以至于皇帝“亲批”,而学士盛传(元稹《进诗状》,《元稹集》卷三十五)。宋初,盛行“白体”。宋僧智圆在《读白乐天集》中说:“謇谔《贺雨》诗,激切秦中吟。乐府五十章,谲谏何幽深。……所以长庆集,于今满朝野。”(《全宋诗》册三,卷一三九)其后陈岩肖在《庚溪诗说》中评价白诗:“昔人目元和《贺雨》诗为谏书,余特目此诗为心迹论也。”(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话》卷二)发展至清代,张品桢《读白乐天诗书后》还认为:“细玩乐天诗,情真语自挚。……高吟《贺雨篇》,孰是音可嗣。”(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一六九)由此可见,白居易灾害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不凡价值。
下面来欣赏白居易的《贺雨》:
《贺雨》
皇帝嗣宝历,元和三年冬。
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
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
遂下罪己诏,殷勤告万邦。
帝曰予一人,继天承祖宗。
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
元年诛刘辟,一举靖巴邛。
二年戮李錡,不战安江东。
顾惟眇眇德,遽有巍巍功。
或者天降沴,无乃儆予躬?
上思答天戒,下思致时邕。
莫如率其身,慈和与俭恭。
乃命罢进献,乃命赈饥穷。
宥死降五刑,已责宽三农。
宫女出宣徽,厩马减飞龙。
庶政靡不举,皆出自宸衷。
奔腾道路人,伛偻田野翁。
欢呼相告报,感泣涕沾胸。
顺人人心悦,先天天意从。
诏下才七日,和气生冲融。
凝为悠悠云,散作习习风。
昼夜三日雨,凄凄复蒙蒙。
万心春熙熙,百谷青芃芃。
人变愁为喜,岁易俭为丰。
乃知王者心,忧乐与众同。
皇天与后土,所感无不通。
冠佩何锵锵,将相及王公。
蹈舞呼万岁,列贺明庭中。
小臣诚愚陋,职忝金銮宫。
稽首再三拜,一言献天聪:
君以明为圣,臣以直为忠;
敢贺有其始,亦愿有其终。
白居易的诗句赏析
1、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2、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白居易《青门柳》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6、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白居易《空闺怨》
7、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白居易《早冬》
8、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白居易《南湖早春》
9、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10、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11、但来临此望,少有不愁人。——白居易《彭蠡湖晚归》
12、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白居易《春词》
13、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4、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莺。——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15、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16、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白居易《咏菊》
17、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白居易《李白墓》
18、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19、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20、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1、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白居易《彭蠡湖晚归》
22、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3、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24、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白居易《早冬》
25、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26、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白居易《梦微之》
27、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2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9、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30、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1、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白居易《青门柳》
32、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白居易《春词》
33、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白居易《梦微之》
34、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3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6、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37、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8、府酝伤教送,官娃岂要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9、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白居易《观游鱼》
40、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白居易《西湖留别》
4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42、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白居易《垂钓》
43、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白居易《除夜》
44、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45、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
46、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47、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白居易《江楼月》
48、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49、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50、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1、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白居易《村居苦寒》
52、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53、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54、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白居易《除夜寄微之》
55、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白居易《夜雪》
56、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白居易《早冬》
57、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白居易《村夜》
58、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59、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白居易《村居苦寒》
60、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61、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白居易《梦微之》
62、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二》
63、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白居易《买花》
64、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白居易《春题湖上》
65、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白居易《村居苦寒》
66、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白居易《村居苦寒》
67、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白居易《采莲曲》
68、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白居易《阴雨》
69、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
70、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白居易《微雨夜行》
71、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白居易《江楼月》
72、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73、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白居易《南湖早春》
74、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75、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白居易《为薛台悼亡》
76、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77、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白居易《望驿台》
78、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白居易《买花》
79、褐裘覆紖被,坐卧有馀温。——白居易《村居苦寒》
80、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白居易《买花》
81、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二首》
82、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8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84、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白居易的灾害诗】相关文章:
白居易的诗收录11-17
白居易的诗大全05-06
白居易的诗合集11-17
白居易诗鉴赏11-17
白居易悼念元稹的诗10-27
白居易写给元稹的诗10-26
白居易写元稹的诗10-26
元稹和白居易的诗10-25
白居易的诗15篇01-06
小学古诗白居易的诗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