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白居易《长恨歌》的虚实处理艺术
导语:在白居易《长恨歌》之中,无论情节结构、题材处理、人物塑造、意境创构还是表现手法等方面,作者都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进行了巧妙的艺术处理,处处可见诗人的匠心。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居易《长恨歌》的虚实处理艺术,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恨歌》是白居易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它以独特的风姿倾倒了古今中外无数读者。本文从多个角度对《长恨歌》进行探讨,试图从“虚实”这一艺术视角出发,去深入挖掘其风情魅力。
“虚”与“实”这一哲学范畴源于老子的“有无相生”观念,“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其后这一哲学理论又逐渐延伸到文学、绘画等各个领域。古代很多文论家对这个概念进行过阐述,虽然说法各异,但却都看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虚实相生”这一重要特征。在现代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理论中,“虚实观”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艺术应该“虚实结合,才有生命。”可见,二者缺一不可。
关于虚实的概念,可界定如下:从感官的角度看,实即作家所写的实人、实事、实境,虚即虚构的鬼神世界、梦幻仙境、过去或未来之境等;从题材处理的角度看,即生活(或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从意境构建的角度来看,景物为实,情与理为虚;从表现手法上看,虚实与详略、正侧、隐显、疏密等均有交叉涵义。
《长恨歌》这首长诗,无论情节结构、题材处理、人物塑造及意境创构还是表现手法等方面,都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法则进行过巧妙的艺术处理。因此后人阅读时,也需辨明虚实方可探得各中滋味。
一、《长恨歌》这首诗从总体结构上来看,第一、二部分相较于第三部分来说属于实写,但实中有虚。从开头至“回看血泪相和流”为第一部分,写杨妃生前与帝王的爱情故事及其悲剧结局。诗人虽在实处落笔,却善于虚处经营。如杨贵妃的入宫,作者就进行了艺术虚构。“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诗中说她是被选入宫的。但据《新唐书后妃杨贵妃传》所记,“(杨妃)始为寿王妃。开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异之,即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聘韦昭训女,而太真得幸。”可见白居易用虚笔有意识的剔除了历史材料中的丑闻,净化了杨贵妃的出身。另外描写杨贵妃的一笑,“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虽未写出后人心目中贵妃应有的庄重矜持、典雅高贵的形象,但是通过这种“俗化”的虚笔揭掉了蒙在帝王后妃身上那层神秘的面纱,从而为后文埋下伏笔。在笔法上,作者采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相生,形神兼备。接下来是赐浴、侍夜、陪宴、共游、专房、歌舞,可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写玄宗对贵妃的迷恋,可见二人感情之深。但这种没有节制的爱情,结果却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和“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玄宗贪色忘朝以及杨氏贵戚集团的形成。这种帝妃之爱所显现出的致命缺陷,不仅对江山社稷不利而且也为他们日后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果然,不久大乱爆发。但令人深思的是对“安史之乱”这样一场危及唐王朝国运的大乱,作者并没有详写,而是用虚笔简写,仅用“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一笔带过。但接下来对“马嵬兵变”中杨贵妃之死作者却大肆泼墨,“翠华摇摇行复止……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从这八句诗,完全可以看出君王对杨妃惨死的沉痛哀伤态度。
二、从“黄埃散漫风萧索”到“魂魄不曾来入梦”为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仍以实写为主,但虚笔的灵光也处处可见。“虚实结合”主要表现为以景写情,化情思为景物。艺术效果正如宗白华所说,“实化为虚,虚实结合,情感和景物结合,就提高了艺术的境界”。
作者首先用赋笔描写玄宗在杨贵妃死后的哀伤心理,笔法非常细密。“黄埃散漫风萧索……旌旗无光日色薄。”这四句写景,以悲景来烘托哀情,景中含情,实中寓虚。“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这是以乐景反衬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行宫月色,雨夜铃声,更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这又是一层。《网师园唐诗笺》评“蜀江水碧”这四句,“从景上写出悲凉情味,虚际描摹,笔意宕漾,如聆三峡猿啼。”然而至此诗人仍意犹未尽。
为了强化人物的感情,他又腾挪跳宕,反复渲染。“天旋日转”,御驾回宫本是天大喜事,但玄宗却是“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白日里,触景伤情,睹物思人,潸然泪下,“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夜晚被情所困,辗转难眠,“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这又是一处精彩的虚笔。清代施补华《岘佣说诗》中曾作如是评,“‘孤灯挑尽未成眠’又似寒士光景;南内凄凉,亦不至此”,其实不然。它虽非生活真实,却完全符合艺术真实。唯其如此,才更突出他独挑孤灯夜不能寐的凄惨心境。其它如“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也用了虚笔。按照常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作者却说从马嵬坡生死诀别之后,杨贵妃的魂魄从来都没有进入玄宗的梦乡。这似乎不大符合生活实际,但正是采用这样的艺术虚笔,才能突出玄宗的相思之苦,才能引出下文一段“海上仙山”的寻觅。所以这两句诗承上启下。作者如同一位能工巧匠,构建危宫大厦,能于接榫合缝处做到毫厘不爽、滴水不漏。
作者反复渲染玄宗这种苦苦的思恋,真可谓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并且现实中找不到杨妃,又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推进,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直至高潮。这正是梁启超先生在《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中所说的“螺旋式”抒情方法。而且正如宋代范文《对床夜语》引《四虚》所说:“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
三、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尾为第三部分,属于虚写。陈寅恪先生说过,“在白歌陈传之前,故事大抵尚局限于人世,而不及于灵界,其畅述人天生死形魂离合之关系,似以长恨歌及传为创始,此故事既不限现实之人世,遂更延长而优美……洵为富于天才之文士矣。”陈先生所论可谓精辟。的确,诗人根据民间传说,大胆运用浪漫主义的虚笔,巧妙变换汉武帝李夫人的故事,移花接木,给读者展现出另外一个奇异虚幻的神仙境界,而且,虚境中又时见虚笔,虚境叠加,更显风神绵缈、摇曳多姿。 玄宗派临邛道士四处寻觅杨贵妃的魂魄却无果,正在失望之际,道士又“忽闻海上有仙山……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明代周《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唐孟庄语“‘忽闻’二字,装点其真;‘虚无缥缈’,明见其假”,可谓独具慧眼。道士推测这位太真仙子可能就是杨贵妃了,于是就前来拜访。“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用“小玉”和“双成”这两位美丽多情的侍女来侧面陪衬太真仙子,这又是一处虚笔。正如清代刘熙载所说“取径贵深曲……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
接下来写太真仙子出场,“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这些动作将她内心的相思展露无遗。她迟疑了片刻,便“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可见其相思之深欲见之切。但即使是这样,也并未损害其形象之美,出现在读者面前的太真仙子衣袂飘飘轻盈似舞“风吹仙袂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清代蘅塘退士评此二句道“空虚处偏有实证”,他已看到了虚实结合的妙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流泪时她楚楚动人,带泪的面庞就像春天里一枝洒满了雨露的梨花,这完全是一个纯洁美丽又柔弱的女神形象。宗白华指出中国美学上有两种美学倾向:错彩镂金的美和芙蓉出水的美。此处太真仙子的“一哭”,以白描见长,给人以清水出芙蓉的美感体验。以上文字,作者表面上描写了太真仙子的一系列动作及外貌,没有直接写心理,但其实笔笔都是为刻画其内心的痴情幽怨服务的,可谓实中含虚,形神兼备。接下来是太真仙子殷勤致辞“含情凝睇谢君王……天上人间会相见。”这段话表达了她对玄宗的深情思念,而且又托使者带给玄宗一些信物,希望天上人间再续前缘,这种痴情足以令人动容。
到这里,故事似乎已经可以结束了。但作者却忽然又说了“临别殷勤重寄词……夜半无人私语时”六句话。诗歌由于篇幅所限,省略了诸多笔墨,但我们可据陈鸿《长恨传》将省略部分补足,“方士受辞与信,将行,色有不足。玉妃因徵其意,复前跪致词:‘乞当时一事,不闻于他人者,验于太上皇。不然,恐钿合金钗,罹新垣平之诈也’。” 听了道士这番话后,杨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故有如上言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昔日的海誓山盟,同她的深情寄语“但教心似金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一样,都只是表现了杨玉环的痴情无限,但同时也隐约感觉到诗人透过纸背对玄宗的无言谴责,特别是联系上文的“芙蓉帐暖度春宵”、“翡翠衾寒谁与共”等诗句,这种倾向不难看出。所以此处实写太真仙子,虚刺玄宗注重感官刺激的享乐观。白居易跳出了“女祸论”的窠臼,把杨贵妃写成了一个可悲可悯的弱女子和牺牲品,实为独具慧眼。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点明题旨,催人泪下。
这段虚写,正如孙昌武先生所说:“包含着对人生的肯定、对爱情的讴歌。从而,神仙传说不只给《长恨歌》增添了曲折、生动的情节,更丰富、深化了它的主题。如果缺少了这一部分,《长恨歌》也就全然失去了现在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总之,白居易以绝世才情创作的《长恨歌》成功运用了虚实手法进行了艺术处理。二者交错为用,相得益彰,极具风情,从而使得这首长诗蜚声诗坛并流传千古,成为可供后世借鉴的经典范本。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 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 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 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 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 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 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 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 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 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 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 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 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 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 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 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 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 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 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 蓬菜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 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 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 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相关人物
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生于神都洛阳,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杨玉环
杨玉环(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号太真。她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
杜甫有《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花江草岂终极!”、白居易形容她“温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白的《清平调》则说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白居易《长恨歌》的虚实处理艺术】相关文章:
《长恨歌》(白居易)07-18
白居易长恨歌10-12
白居易的长恨歌06-02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01-21
白居易《长恨歌》全文02-24
白居易《长恨歌》评析11-03
白居易长恨歌朗读03-20
长恨歌白居易的翻译11-04
白居易《长恨歌》 赏析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