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台记》翻译

时间:2024-12-22 09:56:24 好文 我要投稿

《超然台记》翻译

《超然台记》翻译1

  《超然台记》原文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边。

  翻译: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躲避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从它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面前,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象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忧愁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 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

  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象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米酒,煮糙米,大家一边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赋,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

《超然台记》翻译2

  原文: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褔。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尽之矣。彼游於物之内,而不游於物之外:物非有大小,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如隙中之观鬭,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於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庐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於物之外也。

  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以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魄力的景观。吃酒槽,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依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

  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即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得东西确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地分辨在胸中纠缠,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不要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从它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已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前面,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象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争辩,忧愁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积木造的屋舍里;原理杭州湖光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地荒野。刚到之时,逢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庞体丰头发白得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极喜欢这里风俗的纯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俄花园菜园,打扫嘎宁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县的树林,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

  我在园子的西北,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修整,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西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观,有时似乎很近,有时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西旧式卢山,秦人卢教旧式在那里隐逸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的像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滩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普韩信德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隐;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跟随着我的。我们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米酒,煮糯米,大家一面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赋,并且给这个太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意,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阿!

《超然台记》翻译3

  超然台记

  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铺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面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②酒,瀹③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①醨(lí):味淡的酒。②秫(shú):高粱。③瀹(yuè):煮。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蔽:栖身

  B.始至之日,岁比不登 比:连续

  C.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 烈:功业

  D.予弟子由适在济南 适:闲适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是谓求祸而辞福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C.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焉 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D.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4分)

  译文:(2)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6分)

  译文:11.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画8处)(4分)

  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12.苏轼的“超然”之“乐”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本文简要概括。(4分)

  答案

  8.D适:恰好

  9.D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A介词,“在”;助词,形容词尾,“……的样子”B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但”C介词,“因为”;介词,“把”)

  10.(1)人想要的东西是无穷的,但是可以用来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所字结构、定语后置句、判断句各1分,整体句意1分)

  (2)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旧了,稍微修理,使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因、稍、葺、新、肆志各1分,整体句意1分)

  11.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12.⑴乐于民风淳朴(“余既乐其风俗之淳”)⑵乐于简朴(“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⑶乐于超乎物外(盖游于物之外也)(每点2分,共4分。答对其中2点即可。)

  翻译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有可使人快乐的,不一定得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依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那些追求福禄而躲避祸患的人,把福禄看成让人高兴的事情,把祸患看成让人悲哀的事情。人想要的东西是无穷的,然而可以用来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分辨在内心斗争,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乐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不要幸福,难道是人之常情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从它的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那些倚仗高大的形象耸立在我们面前的,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变化无常了,就像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怎么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美好和丑恶交相产生,忧愁和快乐一并出现,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我从钱塘调到胶西一带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离开了带有彩绘墙壁的住宅,而栖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这里连年歉收,到处都有盗贼,案件也多得不得了;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喜欢这里淳朴的风俗,而且,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拙朴。于是,在这里修整果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使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地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是秦人卢敖隐遁的地方。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像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座城台高大结实,幽深敞亮,夏凉冬暖。无论是雨落雪飞的早晨,还是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米酒,煮糙米来吃。(大家)赞叹道:“多么快活的游玩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子由恰好在济南,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赋,并且给这个高台取名“超然”。来说明我到哪里都不会不快乐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吧!

《超然台记》翻译4

  原文:

  超然台记

  苏轼〔宋代〕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褔。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躲避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从它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面前,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象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忧愁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象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边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文章,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

  注释:

  凡物皆有可观,省略“者”即可观者,值得观赏的地方。哺:吃。啜:喝。醨:米酒。醉:使······醉。饱:使······饱。吾安往而不乐,即“吾往安而不乐”。而,表承接。求福而辞祸,“而”表并列,并且。求福而辞祸者。者:……的原因。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而可以足吾欲之物者有尽,译为“但是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岂:难道。情:心愿。有以:可以用来。盖:蒙蔽。焉:哪里。横:意外发生。而:表承接,随后。焉:于此。背:远离。比:连续,常常。登:丰收。苟全:大致完备。葺(qì):原指用茅草覆盖房子,后泛指修理房屋。庶几:表希望或推测。遗烈:前辈留下来的功业。撷(xié):摘下,取下。秫(shú):黏高粱,可以做烧酒。有的地区就指高粱。瀹(yuè):煮。

  赏析:

  这篇文章说明乐然于反外,就可以无往而不追。即把一切事反都置之度外,无所希冀,无所追求,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就不会有什么烦恼,能成为二个知足者常追的人。这是用庄子有万反齐一”的观点来自我麻醉,以旷达乐然的思想来自我安慰。不管祸福,美丑,善恶,去取,通通都一样,自己屡遭贬请,每况愈下,也就不足挂齿,可以逆来顺受,无往而不追了。其实,这是置无限辛酸、满腹怨愤而不顾的故为其追,有其形而无其实,犹如酒醉忘优之追,并非敞怀舒心的快追。全文以有追”字为主线,贯穿始终,被称为有一字立骨”的典范文章。以议论和记叙相结合的是法,从虚实两个是面阐明了主旨。游于反外。就无往而不追。

  第一段,从正面论述乐然于反外的快追。有凡反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追。非必怪奇伟丽者也。”一切反品都有可以满足人们欲望的作用,假如有这种作用,都可以使人得到快追,不一定非要是怪奇、伟丽的东西。实际上并非如此,反有美丑、善恶之分,爱憎自有不同,人各有所求,其选择、去取也不能一样,所以很难有皆有可追”。苏轼是以有游于反外”的乐然思想看待事反。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写法特点上看,是一起便说有乐然”,提出有追”字为主线。上面是从总的是面论述,下文是举例加以证明。有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是说反各有用,都可以满足欲求,给人快追。推面广之,人便可以随退而安,无处不快追了。四个皆字使文意紧密相联,语势畅达,浑然一体。

  第二段是从反面论述不乐然必会悲哀的.道理。求福辞祸是人之常情,因为福可以使人高兴,祸会令人悲伤。但是,如果人不能乐然于反外。任随欲望发展,必然陷人有游于反内”的泥潭。反有尽时,很难满足无止境的欲求。而且事反往往被某些现象掩盖着本来的面目,美丑不一,善恶难分,祸福不辨,取舍难定。事反的假象常常令人头昏目眩,什么也看不清楚,不乐然于反外,就会盲目乱撞,结果必然招来灾祸,造成绝顶的悲哀。上面两段,一正一反,正反对照,有力地论证了只有乐然于反外,才能无往而不追;如果乐然于反内,则必悲哀的道理。从理论上为记乐然台的事实奠定了基础。这是以虚领实的写法。

  第三段,步入正题,叙述移守胶西,生活初安,治园修台,游而得追的情景。用具体的事实说明了乐然于反外,必得其追的道理.这一段可分为三层:一、移守胶西,用了三个对偶句,组成排比句组,语调抑扬起伏,气势充沛,使杭、密两地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苏轼舍安就劳、去美就简的遭遇。这既是记实,也是以优托喜的伏笔。二、生活初安。有比岁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面斋厨索然,日食杞菊。”,是写初到胶西后年成不好,政局动乱,生活艰苦。用了五个四言句和一个连词,句子精悍,节奏急促,与处境维艰交相吻合。再次写忧,以见喜之可贵,追之无穷。有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意外的变化带来无限喜悦。有予既追其风俗之醇,而其吏民亦安予拙也。”自己爱上了胶西,百姓也爱戴太守。官民相爱,必然官民同追。由苦变追,真是无往而不追。生活初安,就有余力洁庭治园,为寻追作些事情。三、修台游追。先交待台的位置、旧观和修缮情况。利旧成新,不劳民伤财,含有与民同追之意。再写登台四望,触目感怀,见景生情,浮想联翩,所表现的感情十分复杂。时而怀念乐然干反外的隐君子,时而仰慕功臣建树的业绩,时而为不得善终的良将鸣不平。这正表现了作者想乐然子反外,而实际上又很难完全乐然处之的矛盾心情:有怀念,有羡慕,有不平。这一层虽属常见的有四望法”,但写得不落俗套,没有用对偶排比,只用了较为整齐的散行句,别具一番疏宕流畅的情韵。最后描写了台的优点:有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流露出无比喜爱的感情。因此,予与客不管有雨雪之朝,风月之夕”,都时常登台游追,亲手做菜做饭,饮酒欢歌。这种游玩,确实是很快追的。最后又落脚在有追”字上。

  最后一段交待了其弟苏辙(子由)为此台命名并作赋的事。文章到此是点明有乐然”二字,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且结句有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追者,盖游于反之外也”,既照应开头:又与前文所说追少悲多的人有游于反之内,而不游于反之外”,如应不应,有意无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见出两种人不同的思想境界,回味无穷。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超然台记》翻译5

  作品原文

  凡物皆有可观1。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2糟啜3醨4,皆可以醉5;果蔬草木,皆可以饱6。推此类也,吾安往而7不乐?

  夫所为求褔而8辞祸者9,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10,美恶之辨战乎中,而11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褔。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12也哉?物有以13盖14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15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16生,而17忧乐出焉18,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19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20不登21,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22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23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24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25,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26园蔬,取池鱼,酿秫27酒,瀹28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凡物皆有可观,省略“者”即可观者,值得观赏的地方。

  哺:吃。

  啜:喝。

  醨:米酒。

  醉:使······醉。

  饱:使······饱。

  吾安往而不乐,即“吾往安而不乐”。而,表承接。

  求褔而辞祸,“而”表并列,并且。

  求褔而辞祸者。者:……的原因。

  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而可以足吾欲之物者有尽,译为“但是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

  岂:难道。

  情:心愿。

  有以:可以用来。

  盖:蒙蔽。

  焉:哪里。

  横:意外发生。

  而:表承接,随后。

  焉:于此。

  背:远离。

  比:连续,常常。

  登:丰收。

  苟全:大致完备。

  葺(qì):原指用茅草覆盖房子,后泛指修理房屋。

  庶几:表希望或推测。

  遗烈:前辈留下来的功业。

  撷(xié):摘下,取下。

  秫(shú):黏高粱,可以做烧酒。有的地区就指高粱。

  瀹(yuè):煮。

  白话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躲避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从它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面前,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象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忧愁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 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象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边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文章,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

  创作背景

  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为新党所不容,被排挤出朝廷,先任开封府推官,继任杭州通判。“三年不得代,以辙之在济南。求为东州守”。苏轼《栾城集·超然亭赋序》。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被批准改任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太守。第二年,政局初定,他便开始治园圃,洁庭宇,把园圃北面的一个旧台修葺一新。他的弟弟苏辙给这个台取名叫“超然”。故此,苏轼写了这篇《超然台记》。

《超然台记》翻译6

  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而灾祸却使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躲避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从它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面前,那么我常常会眼缭乱反复不定了,就象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区别,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我从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色的,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这里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 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象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落飞的早晨,清明的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酿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边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

  注释

  凡物皆有可观,省略“者”即可观者,值得观赏的地方。

  哺:吃。

  啜:喝。

  醨:米酒。

  醉:使······醉。

  饱:使······饱。

  吾安往而不乐,即“吾往安而不乐”。而,表承接。

  求褔而辞祸,“而”表并列,并且。

  求褔而辞祸者。者:……的原因。

  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而可以足吾欲之物者有尽,译为“但是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

  岂:难道。

  情:心愿。

  有以:可以用来。

  盖:蒙蔽。

  焉:哪里。

  横:意外发生。

  而:表承接,随后。

  焉:于此。

  背:远离。

  比:连续,常常。

  登:。

  苟全:大致完备。

  葺(qì):原指用茅草覆盖房子,后泛指修理房屋。

  庶几:表希望或推测。

  遗烈:前辈留下来的功业。

  撷(xié):摘下,取下。

  秫(shú):黏高粱,可以做烧酒。有的地区就指高粱。

  瀹(yuè):煮。

《超然台记》翻译7

  作品原文

  超然台记

  凡物皆有可观1。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2糟啜3醨4,皆可以醉5;果蔬草木,皆可以饱6。推此类也,吾安往而7不乐?

  夫所为求褔而8辞祸者9,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10,美恶之辨战乎中,而11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褔。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12也哉?物有以13盖14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15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16生,而17忧乐出焉18,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19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20不登21,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22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23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24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25,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26园蔬,取池鱼,酿秫27酒,瀹28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词句注释

  1、凡物皆有可观,省略“者”即可观者,值得观赏的地方。

  2、哺:吃。

  3、啜:喝。

  4、醨:米酒。

  5、醉:使······醉。

  6、饱:使······饱。

  7、吾安往而不乐,即“吾往安而不乐”。而,表承接。

  8、求褔而辞祸,“而”表并列,并且。

  9、求褔而辞祸者。者:……的原因。

  10、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而可以足吾欲之物者有尽,译为“但是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

  11、岂:难道。

  12、情:心愿。

  13、有以:可以用来。

  14、盖:蒙蔽。

  15、焉:哪里。

  16、横:意外发生。

  17、而:表承接,随后。

  18、焉:于此。

  19、背:远离。

  20、比:连续,常常。

  21、登:丰收。

  22、苟全:大致完备。

  23、葺(qì):原指用茅草覆盖房子,后泛指修理房屋。

  24、庶几:表希望或推测。

  25、遗烈:前辈留下来的功业。

  26、撷(xié):摘下,取下。

  27、秫(shú):黏高粱,可以做烧酒。有的地区就指高粱。

  28、瀹(yuè):煮。

  原文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褔。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白话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躲避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从它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面前,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象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忧愁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象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边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文章,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

  创作背景

  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为新党所不容,被排挤出朝廷,先任开封府推官,继任杭州通判。“三年不得代,以辙之在济南。求为东州守”。苏轼《栾城集·超然亭赋序》。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被批准改任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太守。第二年,政局初定,他便开始治园圃,洁庭宇,把园圃北面的一个旧台修葺一新。他的弟弟苏辙给这个台取名叫“超然”。故此,苏轼写了这篇《超然台记》。

  作品鉴赏

  这篇文章说明超然于物外,就可以无往而不乐。即把一切事物都置之度外,无所希冀,无所追求,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就不会有什么烦恼,能成为二个知足者常乐的人。这是用庄子“万物齐一”的观点来自我麻醉,以旷达超然的思想来自我安慰。不管祸福,美丑,善恶,去取,通通都一样,自己屡遭贬请,每况愈下,也就不足挂齿,可以逆来顺受,无往而不乐了。其实,这是置无限辛酸、满腹怨愤而不顾的故为其乐,有其形而无其实,犹如酒醉忘优之乐,并非敞怀舒心的快乐。全文以“乐”字为主线,贯穿始终,被称为“一字立骨”的典范文章。以议论和记叙相结合的方法,从虚实两个方面阐明了主旨。游于物外。就无往而不乐。

  第一段,从正面论述超然于物外的快乐。“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一切物品都有可以满足人们欲望的作用,假如有这种作用,都可以使人得到快乐,不一定非要是怪奇、伟丽的东西。实际上并非如此,物有美丑、善恶之分,爱憎自有不同,人各有所求,其选择、去取也不能一样,所以很难“皆有可乐”。苏轼是以“游于物外”的超然思想看待事物。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写法特点上看,是一起便说“超然”,提出“乐”字为主线。上面是从总的方面论述,下文是举例加以证明。“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是说物各有用,都可以满足欲求,给人快乐。推面广之,人便可以随退而安,无处不快乐了。四个皆字使文意紧密相联,语势畅达,浑然一体。

  第二段是从反面论述不超然必会悲哀的道理。求福辞祸是人之常情,因为福可以使人高兴,祸会令人悲伤。但是,如果人不能超然于物外。任随欲望发展,必然陷人“游于物内”的泥潭。物有尽时,很难满足无止境的欲求。而且事物往往被某些现象掩盖着本来的面目,美丑不一,善恶难分,祸福不辨,取舍难定。事物的假象常常令人头昏目眩,什么也看不清楚,不超然于物外,就会盲目乱撞,结果必然招来灾祸,造成绝顶的悲哀。上面两段,一正一反,正反对照,有力地论证了只有超然于物外,才能无往而不乐;如果超然于物内,则必悲哀的道理。从理论上为记超然台的事实奠定了基础。这是以虚领实的`写法。

  第三段,步入正题,叙述移守胶西,生活初安,治园修台,游而得乐的情景。用具体的事实说明了超然于物外,必得其乐的道理.这一段可分为三层:一、移守胶西,用了三个对偶句,组成排比句组,语调抑扬起伏,气势充沛,使杭、密两地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苏轼舍安就劳、去美就简的遭遇。这既是记实,也是以优托喜的伏笔。二、生活初安。“比岁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面斋厨索然,日食杞菊。”,是写初到胶西后年成不好,政局动乱,生活艰苦。用了五个四言句和一个连词,句子精悍,节奏急促,与处境维艰交相吻合。再次写忧,以见喜之可贵,乐之无穷。“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意外的变化带来无限喜悦。“予既乐其风俗之醇,而其吏民亦安予拙也。”自己爱上了胶西,百姓也爱戴太守。官民相爱,必然官民同乐。由苦变乐,真是无往而不乐。生活初安,就有余力洁庭治园,为寻乐作些事情。三、修台游乐。先交待台的位置、旧观和修缮情况。利旧成新,不劳民伤财,含有与民同乐之意。再写登台四望,触目感怀,见景生情,浮想联翩,所表现的感情十分复杂。时而怀念超然干物外的隐君子,时而仰慕功臣建树的业绩,时而为不得善终的良将鸣不平。这正表现了作者想超然子物外,而实际上又很难完全超然处之的矛盾心情:有怀念,有羡慕,有不平。这一层虽属常见的“四望法”,但写得不落俗套,没有用对偶排比,只用了较为整齐的散行句,别具一番疏宕流畅的情韵。最后描写了台的优点:“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流露出无比喜爱的感情。因此,予与客不管“雨雪之朝,风月之夕”,都时常登台游乐,亲手做菜做饭,饮酒欢歌。这种游玩,确实是很快乐的。最后又落脚在“乐”字上。

  最后一段交待了其弟苏辙(子由)为此台命名并作赋的事。文章到此方点明“超然”二字,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且结句“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既照应开头:又与前文所说乐少悲多的人“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如应不应,有意无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见出两种人不同的思想境界,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超然台记》翻译8

  《超然台记》

  作者: 苏轼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1)。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2);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3)。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4)。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5)。此凌虚之所为筑也(6)。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7)。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8)。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9)。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10)。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11)。昔者荒草野田,露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12)。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13)?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14)。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15)。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16)?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17)!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18)!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19)。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20)。”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21)。

  【注释】

  (1)国:指都市,城邑。这里用如动词,建城。起居:起来和休息。南山:终南山的简称。主峰在今陕西西安市南。

  (2)于:比。

  (3)而:连接两个句子,表示并列关系。丽:附着,靠近。扶风:宋称凤翔府,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县。这里沿用旧称。

  (4)太守:官名。宋称知州或知府,这里沿用旧称。

  (5)所以:的问题。

  (6)所为筑:所以要建筑的原因。所为,同“所以”。

  (7)陈公:当时的知府陈希亮,字公弼,青神(今四川青神县)人。宋仁宗(赵祯)天圣年间进士。公,对人的尊称。杖履:指老人出游。

  (8)累累(léiléi):多而重叠貌,连贯成串的样子。旅行:成群结队地行走。髻(jì):挽束在头顶上的发。

  (9)恍然:仿佛,好像。

  (10)从事:宋以前的官名,这里指属员。作者当时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是陈希亮的下属。

  (11)知:事先知道,预知。

  (12)昔者:以往,过去。者,起凑足一个音节的作用。蒙翳(-yì):掩蔽,遮盖。虺(huǐ):毒虫,毒蛇。窜伏:潜藏,伏匿。

  (13)岂:怎么,难道。

  (14)相寻:相互循环。寻,通“循”。

  (15)秦穆: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的君主,曾称霸西戎。祈年、橐泉:据《汉书·地理志·雍》颜师古注,祈年宫是秦惠公所建,橐泉宫是秦孝公所建,与本文不同。传说秦穆公墓在橐泉宫下。汉武:即汉武帝刘彻。长杨、五柞(-zuò):长杨宫,旧址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本秦旧官,汉时修葺。宫中有垂杨数亩,故名。五柞宫,旧址也在周至县东南。汉朝的离宫,有五柞树,故名。仁寿。宫名。隋文帝(杨坚)开皇十三年建。故址在今陕西麟游县境内。九成:宫名。本隋仁寿宫。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五年重修,为避署之所,因山有九重,改名九成。

  (16)特:止,仅。

  (17)既已:已经。而况于:何况,更何况。

  (18)犹:还,尚且。

  (19)而:如果,假如。或者:有的人,有人。以:凭借,依靠。后边省去代凌应台的“之”。夸世:即“夸于世”,省去介词“于”,在。而:表示顺承关系。

  (20)不在:是说“台”和“足恃者”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乎:同“于”。

  (21)既:已经,译成现代汉语时也可以用“以后”或“了”来表示。以言:即“以之言”,省去指代作者意见的“之”。

  【翻译】

  居住在南山脚下,自然饮食起居都与山接近。四面的山,没有比终南山更高的。而城市当中靠近山的,没有比扶风城更近的了。在离山最近的地方要看到最高的山(即终南山),应该是必然能做到的事。但太守的住处,(开始)还不知道(附近)有山。虽然这对事情的好坏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按事物的'常理却不该这样的,这就是凌虚台修筑的原因(用以观山)。

  就在它还没有修建之前,陈太守杵着拐杖穿着布鞋在山下闲游,见到山峰高出树林之上,(山峰)重重叠叠的样子正如有人在墙外行走而看见的那人发髻的形状一样。(陈太守)说:“这必然有不同之处。”(于是)派工匠在山前开凿出一个方池,用挖出的土建造一个高台。(台子)修到高出屋檐才停。这之后有人到了台上的,都恍恍忽忽不知道台的高度,而以为是山突然活动起伏冒出来的。陈公说:这(台)叫凌虚台很合适。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下属苏轼,让我写篇文章来记叙(这件事)。

  苏轼回复陈公说:“事物的兴盛和衰败,是无法预料的。(这里)从前是长满荒草的野地,被霜露覆盖的地方,狐狸和毒蛇出没的所在。在那时,哪里知道(今天这里)会有凌虚台呢?兴盛和衰败交替无穷无尽,那么高台(会不会)又变成长满荒草的野地,都是不能预料的。我曾试着和陈公一起登台而望,(看到)其东面就是当年秦穆公的祈年、橐泉两座宫殿(遗址),其南面就是汉武帝的长杨、五柞两座宫殿(遗址),其北面就是隋朝的仁寿宫也就是唐朝的九成宫(遗址)。回想它们一时的兴盛,宏伟奇丽,坚固而不可动摇,何止百倍于区区一座高台而已呢?然而几百年之后,想要寻找它们的样子,却连破瓦断墙都不复存在,已经变成了种庄稼的田亩和长满荆棘的废墟了。相比之下这座高台又怎样呢?一座高台尚且不足以长久依靠,更何况人世的得失,本就来去匆匆(岂不更难持久)?如果有人想要以(高台)夸耀于世而自我满足,那就错了。世上确实有足以依凭的东西,但是与台的存在与否是没有关系的。”

  我将这些话告诉陈公后,下来为他写了这篇记。

《超然台记》翻译9

  原文: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皆可以

  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边。

  翻译:

  凡是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就一定有快乐,不必一定是奇险伟丽之景。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使人饱。类推开去,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建议:初三生如何利用好初中最后一个寒假

  经过一个学期的紧张复习,初三的学生们已经身心疲惫。期末考试后紧接着进行全区大排名,无论成绩好坏的学生们都会承受巨大压力,成绩好的想要再上一个台阶;成绩不理想的希望找到差距赶上去。寒假即将到来,考生离中考的脚步似乎又近了一步,那么,家长和学生应该如何利用?

  初三的寒假时间短、压力大,寒假的到来意味着离中考只有四个月的时间,此时的考生心中正在倒记时。这样的情况下,寒假有必要很好规划,避免考生忙乱中,收获甚少,这里讲一些要点,希望对考生和家长有所提示。

  一、过好春节

  不会休息就不能很好的学习,几天的春节,考生一定要放松。中考之前,春节是考生唯一“放大假”的理由,家长要充分理解和配合,让考生从书本和试卷中完全走出来,好好的休息。

  二、找出原因

  寒假里没有周考、月考的压力,学生可以适度放松,但也不要忘记分析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是进入中考复习以来最接近高考的模拟测试,期末成绩存在的差距有必要很好的利用,以便从差距中找到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真正原因。

  三、制定计划

  计划是取胜的前提。第一阶段复习完成后,考生一定要结合学校的`复习计划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考生制定计划时,对于长线科目中自己存在的弱点要尽早安排补习。

  四、注重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就是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很多考生非常努力,但成绩并不理想,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五、关心时事

  和时事挂钩,考察学生灵活应用课本知识是高考出题的改革方向,每科大分值的题更是如此。学生要关注时事新闻,开拓视野,在休息时还要及时关注和注意积累时事知识。

【《超然台记》翻译】相关文章:

超然台记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凌虚台记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登幽州台歌翻译及原文06-04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翻译02-27

苏台览古原文翻译及赏析12-18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09-28

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三台·清明应制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2-26

冷泉亭记翻译03-11

右溪记原文及翻译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