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实录优秀

时间:2024-11-16 16:16:04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优秀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优秀1

  教学实录: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优秀

  一、揭题,探讨学法。

  师:同学们,你听说过晏子这人吗?你了解他吗?

  生:晏子是春秋末期齐国的大夫。能言善辩,很有才干。

  生:我听说晏子很廉洁,有一次齐王要送他千两黄金、千石粮食和一辆新车,他都拒绝了。

  生:晏子被派往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他,都没有成功,反倒自讨没趣。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晏子派往楚国时发生的事,同学们预习了,我们用什么方式来熟悉课文?

  生:讲故事

  生:角色表演

  生:朗读

  讨论后决定用讲故事法熟悉课文。

  评析:预习时对所学内容作一些了解,这既是预习的重要环节,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也是探索学习方法的重要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主动求知中扫除理解课文的障碍,培养良好的读书兴趣和习惯,培养主动学习的品质。经过较长时间学与教的配合,让学生自己选择学法,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乐于接受。

  二、自由读文,读通全文,读懂意思后小组里讲故事。推选同学在班里讲故事。(讲故事略)

  评析:讲故事的语文实践活动,一是因为这篇课文故事性强,二来有助于激活课堂气氛,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在反复听故事的基础上达到熟悉课文的目的,避免了单调的课文朗读。尤其是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的把握,加深了对人物身份、人物处境的理解。同时一些难理解的字词在反复感受的基础上也有了明确的认识。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同学参与面广,个个跃跃欲试。

  三、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起交流解决。

  (根据课文提示及自读收获,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一起解决。学生问,学生答,老师适当点拨。)

  生问: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生答:讲了三件事。

  生答: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三次想侮辱他。晏子反驳了楚王,维护了自己的人格也保全了齐国的尊严。

  生问:楚王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晏子用什么方法反驳楚王?

  生答:第一次是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让晏子从五尺来高的洞进去,楚王抓住晏子矮小的缺点加以取笑,这是对晏子人格的侮辱。晏子毫不客气地指出: “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他的意思是说你楚王让我钻狗洞,就必须先承认楚国是狗国,楚王是狗王,用这样的逻辑驳倒楚王。

  师问:你们能感受到这是一种侮辱吗?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境况吗?

  生答:我遇到过,我长得较胖,有时有人叫我肥崽,每次听了总不是滋味。

  生答:老师我也有过这样的情景,我也有过……

  师说:是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过这样的窘境,我们难受,我们气愤,我们有时因为这些,与人吵架甚至和他们大打出手,更多的时候我们可能说不出一句话来,是这样吗?

  (学生点头认可)

  评析:适时的把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尊重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引起情感的共鸣,使学生能入情入境的学习,充分感受语文学习就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语文是“生活的影像”。

  师问:课文中的“五尺来高的洞”有多高?

  生答:1米=3尺,那么5尺≈1.67米

  生说:晏子不可能有1.67米,今天我们如果有1.67米,也不算矮,而文中提到晏子很矮小,那肯定比常人要矮,那5尺到底有多高呢?

  师问:古代称呼男子身高是几尺?你知道吗?

  生说:我记得有“七尺男儿”之称,那比较正常的身高是七尺吧!

  生说:如果我们认为比较标准的身高是1.70米,那么,古代的一尺是:1.70÷7≈0.24米,5×0.24=1.20米,5尺来高的洞就是1.20米左右。

  老师比划5尺多高后问:看到这个数字,你想说什么?

  生说:晏子太了不起了!我很佩服他。

  生说:楚王太阴险,这样侮辱人的方法都能想到。

  生说:我很佩服晏子的机智。

  生说:我很佩服晏子的胸怀,面对这样的话还能机智应变。想想自己真是惭愧!

  评析:这一问题的探讨,使同学们对晏子的机智有了足够而且非常形象直观的认识,探索的过程了解了解题思路、方法以及手段,学习从多个角度寻找问题答案的学习策略,从而感受课文的精髓,这也是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这一类问题地提出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为能疑并逐步学会善疑奠定基础。

  师提示:请大家继续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生说:第二次楚王想讽刺晏子无能,达到侮辱齐国没有人才的目的。而晏子采用先贬低自己,再贬低对方的办法反驳楚王。

  生说:第三次楚王污蔑齐国人没出息,干偷盗的.事,使晏子难堪。而晏子将计就计,用水土不同,结的果实也不同为例来说明原因,这样不但驳倒对方而且使对方反受其辱。

  评析: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阅读正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一位学生从教材中获得的信息与体验都不一样,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找出问题来交流,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展示的空间,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思维不断得到补充、完善,从而对课文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学生每一点知识的获得都是自己的发现,都成为了自己的知识,这比老师的讲解更有效;问题解决的过程,探索了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为以后自主学习提供可操作的方法;问题解决本身又让学生体味了成功,学习的兴趣更为浓厚;由同学提出问题,改变了原来的接受模式,使每位同学在学习中都成了主角,在共同求解中成了“同事”,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而一起努力,培养了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回顾学习过程,提出要继续探讨问题。展示探讨结果。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优秀2

  课堂教学目标也可以生成──《晏子使楚》教学有感

  在执教《晏子使楚》一文“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一句时,有同学问:“这上大夫也算是一个上等官,晏子为什么要贬低自己呢?”我思考片刻说:“对呀,既然出使到楚国,那肯定是有头有脸的人,晏子为什么要贬低自己呢?”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答案:

  生1:晏子是为了顾全大局,为大家舍小家嘛!

  生2:如果按这个规矩的话,晏子最不中用,就派到楚国来,所以楚国是最下等的国家。晏子贬低自己的目的是贬低整个楚国,这也合算呀。

  生3:我知道了,晏子是退一步说话。

  我接住第三个学生的回答说:“对呀。如果你要伸出拳头去打的话,你必须先缩回拳头,再狠狠地打出去,这样才有力。晏子退一步说自己是最没用的,那楚国就是最下等的国家。这一击叫‘以进为退’”,而且这种还击是很有力的,你看楚王只好陪着笑。

  这时生4发言了:秦王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我连忙肯定说:“对,侮辱别人就是──”,马上有同学接嘴说“侮辱自己”。我又说:“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许多同学接上了 。

  【分析与反思】

  “这上大夫也算是一个上等官,晏子为什么要贬低自己呢?”这是我课前没预料到的一个生成性资源。这时我马上思考: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可以趁机进行一点交往时应对方法的渗透,于是就生成了“渗透巧妙的说话技巧”这个教学目标。当最后一个学生说到“秦王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时,我又及时生成了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这个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教育机智随机地增补了目标,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

  由此可见,预设的教学目标并不是不可调整的唯一行为方向,也不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当学生的学情发生变化时,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并不是看预设的目标是否达成,而更多地取决于学生上课时的精彩生成和教师在具体情况下的即时处理能力。

  自主参与创造学习──《晏子使楚》教学有感

  【背景】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的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倡导个性化的学习,只有这样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我所任教的班级,语文基础较好,学习较主动,表演欲很强。他们具有一定语感,对一篇课文的思想感情能很好地把握。教师稍加点拨,就能很好地读懂课文,因此我不必把时间花在理解课文内容上,大多数时候让学生通过讨论解决。课堂上重在让学生掌握语言,积累语言,对语言进行迁移。

  《晏子使楚》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但人物语言精妙无比,晏子通过逻辑推理,巧妙运用语言,使气势嚣张的楚王不得不低头赔不是,不必对学生说一些逻辑术语,但课文语言的精髓要让学生掌握。我首先让学生读课文,对课文语言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讲故事,挑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在小组里讲,这样势必学生要认认真真地读好课文,揣摩人物说话的神情、动作。最后选一组上台表演。

  【过程】

  在读了第一个故事后,我让学生读读晏子说的话,然后激趣设问:“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他会怎么说?”有的说:“他会把晏子的话原原本本的说给楚王听。”有的说:“不会,他没有那么大的胆,楚王会暴跳如雷的,他应该委婉一些。”我又问:“那么他该怎么说呢?”想了想,有几个同学说了:“接待的人报告说:‘大王,那个晏子真是胆大包天,目中无人,竟敢说……’楚王问:‘说什么?!’接待的人哆哆嗦嗦地说:‘那个晏子说,我们开的那个洞是个狗洞,他要是访问狗国,就钻狗洞,叫我来问问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学生的创造真是令人惊叹。我又因势利导:“楚王听了,为什么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他是怎么想的?”教室里顿时像开了锅一样,热烈讨论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个同学说:“楚王听了心想,这个晏子倒不能小瞧了。我要是非要他从洞里钻,不就承认我们是狗国了吗?不行!唉!算了,这次就便宜了他,反正以后有的是机会,让他瞧瞧我们楚国的威风。想到这里,楚王挥挥手说:‘打开城门,迎接晏子进来!’”学生说得是那么精彩,我不失时机地说:“那同学们能想象一下当时这些人的神态动作吗?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小组排练,讨论一下动作、台词基本以课文内容为主,结合自己的理解,可以加以创编。”

  教室里热闹起来,小组正兴致勃勃地排练着,我看到他们模仿着电影里的样子,有模有样地表演起来,台词记得很熟,看来课文的语言已经掌握了。我不由得笑了。

  【反思】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教师就要善于摸透学生的心理,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动作。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师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在活动中没有批评和否定有的是赞赏和表扬,师生间平等、互动。学生之间是团结协作的关系,因为表演不能仅仅靠一个或几个同学,而需要人人参与,发挥每个人的能动性,互相指出不足之处,互为参谋,达到合作的目的,既培养了合作精神,有发展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优秀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晏子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的内容,排演课本剧。

  二、教学重点

  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如何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三、课前准备

  搜集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人物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尊严

  [图片]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有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他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他就是――板书:晏子。

  2.生介绍搜集的有关晏子的资料和故事。

  3.补充板书使楚。抽学生讲讲意思。

  4.师:晏子出使楚国时发生了什么事呢,跟老师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一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练习读课文。[课件:读书要求]

  ①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②边读边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抽生接读课文,集体评议。

  3.简短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侮辱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在进行朗读指导前,安排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读。]

  (三)精读课文

  1.问: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课文中几次写到他侮辱晏子?

  2.师叙述: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请大家自己研究一下课文。[课件:自学要求]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并想想:在这个故事中,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

  3.抽生汇报自学情况。板书:钻狗洞笑无才押齐盗

  [课文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对于这样一篇故事性强的课文来说,该怎样处理教材呢?思考之余,教师摒弃了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淡化了情节教学,采用板块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力。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挑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自学,了解楚王如何对晏子进行侮辱,晏子又是如何进行反驳的。对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及语言有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的朗读训练做好铺垫。]

  4.师小结:刚开始,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缺陷,让他钻洞进城,对晏子的人格进行侮辱;在晏子见到楚王时,楚王讽刺晏子无能,侮辱齐国没有人才;接着楚王借一个囚犯,把偷的'罪名安在齐国人身上,侮辱齐国的分量一次比一次更重了。面对这些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一一反驳。

  5.[课件]晏子的话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大王难道不知道吗?橘树种在淮南的,结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容易做盗贼吧。”

  ①你觉得此时晏子的心情怎么样?他是用什么语气说这些话的?

  ②试着模仿晏子的语气来读读晏子的话。在读中体会:晏子对楚王的反驳妙吗,妙在哪里?

  6.抽生回答,朗读。板书:狗国最下等国强盗国

  7.这真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师生接读,再次体会晏子语言的精妙。

  [学生对历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因此,我抓住本课的教学重点,从学生的回答中提炼出晏子对楚王三次反驳时说的话,让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模仿晏子的语气来读这三段话。通过自由练读,有感情展示读,师生接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晏子语言的精妙之处。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越读越想读,甚至会拍手称快,拍案叫绝的。]

  8.在晏子妙语连珠的反驳下,故事最后的结果怎么样?板书:尊重

  9.学到这里,你觉得楚王是个什么样的人?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生自由说)

  (四)拓展,表演课本剧

  1.师叙述:这三个故事主要由对话组成,大家想要演好,先得过台词这一关,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有感情地读好他们之间的对话。

  2.[课件:排演要求]选择故事中的一个人物,练习有感情地读他的话。

  师叙述:你想扮演机智勇敢的晏子,傲慢自大的楚王,还是故事中的配角―士兵呢?赶快行动起来。

  3.展示。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一味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于是,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排练表演。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他们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模仿人物的语气。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又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和小组内的同学排练课本剧《晏子使楚》。

  [课后的作业,是对本堂课教学的延续,设计让学生和小组内的同学排演课本剧,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晏子通过逻辑推理,巧妙运用语言,使气势嚣张的楚王低头赔不是的高尚爱国情感和人格魅力。在动态的思维与活动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优秀4

  【教学目标】

  1、自学字词,理解“安居乐业、自讨没趣”等词语的意思,并根据意思写出成语,学习用 “不敢不”造句。

  2、继续提高默读能力,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晏子,明确“子”是尊称。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1)通过理解关键词“使”从而理解课题。

  (2)介绍“晏子使楚”背景,了解楚王傲慢无礼的原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课文开头和结尾语句,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不敢不”双重否定用法。

  (1)自读课文1、2、6节,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2)交流。板书:晏子、楚王、侮辱、反驳

  (3)“不敢不”双重否定,体会楚王自讨没趣的'结果,并用“不敢不”造句。

  2、自读课文,学习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语句,根据楚王前后表现质疑。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用直线划出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语句。

  (2)读生字新词;交流找到语句。

  (3)自读,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并板书:瞅、冷笑、笑嘻嘻,体会楚王的傲慢无礼。

  (4)齐读,读出语气。

  (5)质疑。

  三、研读晏子,感受晏子冷静智慧。

  (一)学习3——5节,用波浪线划出晏子说的话

  1、自读3——5节,用波浪线划出晏子所说的话。

  2、交流出示第一次智斗中晏子的话,齐读。

  3、扮演楚国接待的人,将晏子的话转述给楚王听。

  4、体会楚王心理活动,推理“楚国是狗国”的结论。板书:只好开城门

  5、引读,抓住重点词语“看了看”朗读并板书,体会晏子的机智。

  (二)学习第4节描写晏子言行的语句,体会晏子的机智及爱国情感。

  1、交流第1句(回答齐国没人的语句),小组赛读。

  2、将语句中反映人多的成语概括出来,了解夸张手法。

  3、引读,联系上文体会“严肃地”回答与“冷笑一声”对比,捍卫国家尊严。板书:严肃地

  4、交流第3句,个别读,齐读。

  5、用上“因为……所以……”或“之所以……是因为……”来说说,自由说,个别说。

  6、引读,抓住“拱了拱手”体会晏子有理有节,板书:拱了拱手、只好陪着笑

  7、联系上文第2句理解楚王无法发作的原因。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读出感情,把楚王傲慢和晏子的不卑不亢的语气读出来。

  (三)学习第5节有关语句,体会晏子机智。

  1、交流找到语句,齐读。

  2、理解“自讨没趣”的意思来体会楚王心情,板书:只好赔不是。

  3、理解“水土不同”“安居乐业”含义,揣摩晏子说的话的含义。

  4、引读晏子的话,通过理解并板书“面不改色”来体会晏子的沉着机智。

  5、师生配合朗读,读出感情。

  四、布置作业

  1、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2、读《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优秀5

  教学内容:晏子使楚(人教版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0—5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会写14个词语,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临淄、撒谎、欺骗、敝国、规矩、囚犯、盗窃、笑嘻嘻、淮南、柑橘、枳、盗贼、赔不是”等词语。

  ⑵从楚王的“三辱”与晏子的“三驳”中,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思维方式。

  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法以及师生共同学习的方法体会晏子的能言善辩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会文章的表达方式。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楚王的“三辱”与晏子的“三驳”,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和他高尚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晏子的善辩中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另外,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习得简单的推理。

  教具: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从《中国大百科全书》、《晏子春秋》等书籍中,或者通过网络搜集有关晏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

  (出示课件2)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让学生当一次外交家,假设自己是周总理,该怎么回应这个富有挑衅性的问题,(出示课件3)展示外交家的精彩回答(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

  2.从古到今,转移过渡

  师为学生解说,从古到今,我国有许多能言善辩的人物,然后从周总理过渡到晏子。(出示课件4和课件5)

  3.晏子故事大展台

  在揭示主人公之后,让学生利用已查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汇总一下,然后小组派出代表到上面展示交流的结果。然后,师进行总结归纳还有补充,使得学生对晏子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4.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引出本课课题《晏子使楚》。

  二、揭题(出示课件6)

  1.课题《晏子使楚》,理解“使”字的意思。

  2.说明“子”字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

  3.让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

  三、初步感知课文

  1.默读,思考问题(出示课件7)

  要求学生进行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发生了几件事?有哪几件?

  2.示范读(点击课件7的超链接)

  让同学们听录音朗读,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同时,认准字音,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出示课件8和9)

  3.课堂交流(出示课件10)

  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呢?

  4.分角色朗读课文(师指导)

  在同学回答晏子是如何反驳之后,引导学生重点读楚王说的话和晏子说的话。

  四、小结

  今天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这篇课文,通过朗读,了解了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也领略到了晏子的才干,请同学们下课后继续朗读课文,自由的去感悟晏子的语言艺术。下节课我们将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学习。

  五、作业(出示课件11)

  ⑴摘录晏子反驳楚王的话;

  ⑵复述《晏子使楚》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课件12)

  1.播放情景剧,让学生回顾课文中所描写的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课堂交流,大胆质疑(出示课件13)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从三次反驳中选取一次最感兴趣的在小组里说一说,议一议。并大胆的提出自己感到疑惑的地方。

  二、深入阅读,感悟智慧

  (根据学生所选段落分析,选哪段分析哪段,师生共同学习,探讨三次较量。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晏子语言的妙处)

  1.探讨第一次较量(出示课件14)

  ⑴主要让学生挑句子进行朗读

  ⑵点拨与引导:

  ①喜欢这次较量的原因,鼓励不同学生说出不同的看法;

  ②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是针对晏子的什么缺陷?

  ③重点学习“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从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句话,分析晏子是怎样辩驳的?他的反驳妙在哪里?(让楚王没有任何选择地打开城门)

  2.探讨第二次较量(出示课件15)

  ⑴让学生挑最喜欢的句子进行朗读,并说明为什么喜欢这次较量。

  ⑵点拨与引导:

  ①楚王是怎样刁难晏子的?

  ②如果自己是晏子,面对楚王的咄咄相逼,会怎么想,怎么做?

  ③引导学生把“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脚尖碰着脚跟”这三句话积累成三个成语(张袂成云、挥汗如雨、摩肩接踵),并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④引导学生体会楚王“冷笑”、“陪着笑”这两种笑的不同之处。

  ⑤理解“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的言外之意。

  3.探讨第三次较量(出示课件16)

  ⑴让学生挑最喜欢的句子进行朗读,并说明为什么喜欢这次较量。

  ⑵点拨与引导:

  ①积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②楚王“笑嘻嘻”说明什么?他有什么意图?

  ③积累“面不改色”这个成语。

  ④体会“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这句话的推理方法以及蕴含的意义。

  4. 故事结局(出示课件17)

  “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引导学生理解“尊重”和“不得不”的意思,让学生用不同的词语进行代替,再说一说。

  三、统筹全文

  1.全班共同探讨楚王和晏子的三次较量之后,让同学结合课文内容,小组讨论,分析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晏子有什么高尚的情操值得我们学习?

  2.让学生了解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提醒学生把这种方法积累起来并在适当的时候应用到作文中。

  3.引导学生说出从晏子身上学习到那些品质。

  4.仔细品味楚王的三个“只好”。

  四、总结

  古人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学习了《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相信同学们对语言艺术的感染力都深有体会了。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五、作业

  把故事改编为剧本并进行排练

  第三课时

  1.表演话剧:《晏子使楚》

  把全班划分成若干小组,从中选出几组上台表演,并评选出表演得最好的小组加以奖励。

  2.课外阅读拓展

  带领同学们读一读古文:《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优秀6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能够准确解释文中"坐","诣","熙","病"等重要实词。

  2,能通过对课文的解读,说出自己对晏子入物形象的认识。

  3,学习晏子机智的辩才,并能在特定的情景中流畅,简洁地说出一段巧妙的应答话语。

  [教学重点]

  晏子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习晏子机智的辩才。

  [教学难点]

  晏子巧辩方法的分析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晏子使楚》的`文意,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整体感知。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跟随晏子到楚国寻找珍宝。当然,我们寻得宝不是金银古董,而是比之更珍贵的知识,能力和情感。

  二,温故知新

  这是一份同年级同学的作业,你能帮他批改一下吗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王曰,何坐:坐下

(2) 吏二缚一人诣王:禀报

  (3)圣人非所与熙也:玩笑

(4)寡人反取病焉:疾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答:只是叶子相像,其实味道是不同的。

  (2)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答:大王问:"为什么要绑人 "

  三,走近晏子

  1,分角色朗读,之后组织学生点评。

  2,晏子在楚国反击楚王的目的是什么?能够成功反击依靠的是什么?

  3,晏子成功使楚,齐王决定重赏他,于是需要拟一份诏书,对晏子作一个全面,客观地评价,你能帮助齐王完成这一工作吗

  4,假如你是晏子,你能否结合刚才的事例说一说你是怎样巧妙地反击楚王的 (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推选代表发言。组织学生点评。)

  四,展我辩才

  假如你是楚国的大臣,你能否找出晏子话语中的破绽,巧妙地反击他的论辩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优秀】相关文章: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03-08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03-15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经典】03-09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03-13

晏子使楚优质课堂实录优秀08-11

晏子使楚教学设想07-10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5篇[精]03-13

晏子使楚的故事09-22

晏子使楚反思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