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山脉呈什么状分布

时间:2024-09-30 12:09:19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国山脉呈什么状分布

  我国山脉呈什么状分布特点

  我国的山脉成网格状分布,山地呈脉状延伸即为山脉。山脉构成中国地形的骨架,常常是不同地形区的分界,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作走向,我国的山脉主要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等。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我国山脉呈什么状分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山脉分布的特点

  1、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条山脉):北列为天山一阴山;中列为昆仑山—秦岭;南列为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在中国东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条山脉):西列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为长白山—武夷山;东列为台湾山脉。

  3、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著名山脉有两条:阿尔泰山和祁连山。

  4、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两条,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别是横断山脉和贺兰山脉。

  弧形山系由几条并列的山脉组成,由基本上东西走向转为南北走向而与横断山脉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脉为喜马拉雅山,分布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等国边界上,绵延2400多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世界上主要的山脉介绍

  1、安第斯山脉

  作为陆地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西岸。这座隶属于科迪勒拉山系的山脉,全长约8900千米,因为横跨南美洲大陆,被称为“南美洲脊梁”。安第斯山脉内有许多海拔6000余米以上,终年积雪的山峰,远远望去,十分壮观。

  2、落基山脉

  安第斯山脉被称为南北洲脊梁,而落基山脉则被称为北美洲脊骨,山脉总长4500多千米。落基山脉气候多样,整个北美几乎所有的大河都是源于落基山脉,同时他也是大陆重要的分水岭。

  3、大分水岭山脉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七州以北的山脉和高原统一被称为大分水岭山脉,整座山脉由北向南绵延3000多公里。大分水岭山脉气候多样,作为太平洋水系和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岭,大分水岭山脉的北部属于热带气候区,中部属于副热带气候区,南部则处于温带气候区。整座山脉雨水充沛,地势陡峭,气候非常的怡人。

  4、天山山脉

  充满浪漫和武侠色彩的天山山脉,在世界最长山脉中排名第五名。天山山脉总长2500公里,其中的最高峰——博格达峰海拔为5445米,山顶上的积雪常年不化,被当地人称为“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半山腰,有一座天池,池水轻盈碧透,仙气萦绕,一直是当地的一道风景。

  5、喜马拉雅山脉

  拥有世界最高峰的喜马拉雅山脉,同时也是东亚大陆与南亚大陆的天然分界线,喜马拉雅山脉总长2450公里,将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分割开来。作为世界最长山脉第六名,喜马拉雅山脉最高海拔为8844.43米,且每年都在增高1厘米。

  地理如何学才能提高成绩

  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通过听讲,我们可以知道重点所在,通过做笔记,我们可以加深对难点的理解

  2、多看地图,多画地图

  地理高考中空间定位非常重要,而对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根本还在于地图对于地理基础差的同学来说,看到地图就会产生恐惧感,厌恶感,要想除去这种感觉,就必须坚持每天强迫自己去看一遍地图,看得多了,不仅在麻木中适应了地图,或多或少也能记住一些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空间概念慢慢也能培养起来在看地图的同时,最好能把地图画下来,不仅加深了对地图的理解,也能逐步把地图从纸上装进脑子里

  3、联系整体,分析差异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环境(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在地理环境的大背景下,各项地理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看到一种事物就要试着去牵出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以日本为例,我们首先可以想到它的气候---季风气候,接着地形---山地多,平原少,河流---短小,水能丰富,工业----外向型工业为主……

  不同地区,地理环境差异也显著像长江中下游平原与东北平原,同为我国东部平原,气候,土壤,农业却不一样,平时在学习的时候就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

  4、勤于练习,勤于质疑

  理论知识的记忆是基础,知识的运用才是目的运用知识的途径就是要多做题,勤问题做的多了,问的多了,书本上的理论自然也就熟悉了,命题人的意图也能渐渐了然于心,到高考时就可节省不少分析问题的时间。

【我国山脉呈什么状分布】相关文章:

那圣洁山脉的呼唤作文07-20

扫除腻粉呈风骨12-17

扫除腻粉呈风骨作文12-16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07-02

扫除腻粉呈风骨作文【精选】07-22

沙堤行·呈裴相公原文翻译02-27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原文及赏析03-01

五笔字根的分布规律02-02

诸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