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业食品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4-09-03 12:06:10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食品业关于食品的调研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食品业关于食品的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食品业关于食品的调研报告

食品业关于食品的调研报告1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市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对全市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全世界有13亿穆斯林,全球清真食品、用品市场需求量逐年增长,前景十分广阔。不仅穆斯林依赖清真食品,来自于不同种族及宗教的人群对清真食品都具有较高的需求。其中,阿拉伯联盟的22个成员国是清真食品的巨大消费市场,也是我国开拓清真食品的出口的目标市场。

  xx市现有人口135。68万,其中回族人口68。5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50。5%,是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是名副其实的回族之乡,在发展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和明显的资源优势。清真产业是我市发展特色经济的主体,也是形成经济优势的主要依托。20xx年以来,市委、政府提出“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战略,主要依托“回族之乡”品牌优势,全力打造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独特优势,逐步形成了新的产业集群。截止20xx年底,我市清真产业进出口总额达到516万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42。26%。20xx年一季度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实现产值达到16。92亿元,占全年的19。6%,同比增长12。8%。其中清真餐饮业销售额达到1。62亿元,同比增长20。1%;清真牛羊肉销售达到13700吨,增长2100吨、同比增长18。1%。总之,我市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正处一个新的起点上。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从事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共有140130家,从业人员238814人,规模以上企业28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3亿元的有3家,过亿元的有9家;以下中小生产加工销售企业有128家。初步形成了清真肉制品、清真乳制品、清真餐饮、清真方便休闲食品、清真粮油、清真调味品、回医回药、清真保健品、穆斯林用品等为主的“七大重点”产业雏形。

  二是各类产业竞相发展。20xx年全市清真餐饮企业、个体工商户有2300多家,其中中等以上规模的有20家,拥有300个餐位以上的大型餐饮企业6家,从业人员16700多人,年实现营业收入6。29亿元。清真肉及制品类企业、个体户有7。6万家,从业人员11万人,加工、销售清真肉制品6。2万吨,产值11。8亿元,清真乳制品企业16家,从业人员1。5万人,主要生产固态包装奶粉和液态奶共4个系列30多个品种,实现产值15。7亿元。清真方便休闲食品、清真粮油、清真粮油类有5。6万家,从业人员8。1万人,实现产值17亿元。清真副食品类有7417家,从业人员9661人,实现产值3。68亿元。清真调味品类有484家,实现产值1。23亿元。清真饮料类有686家,实现产值1。55亿元。回医回药及清真保健品有生产、加工企业21家。穆斯林用品业生产加工销售企业、个体经营户275家,从业人员2524人,实现产值1。33亿元。20xx年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实现产值75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增加值27。8亿元,占全市dp的比重达到18。3%。

  三是品牌效应日益显现。目前已形成的品牌产品有“夏进”乳品、“沙漠王子”、“涝河桥”清真牛羊肉、“老毛”、“国强”手抓、“老苗”月饼、“中桦雪”面粉、“原野蜂蜜”、“万绨旎”民族服饰等。其中,“夏进”牌牛奶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中桦雪”面粉、“老苗”月饼、“原野蜂蜜”等12个产品被评为宁夏名牌产品。“沙漠王子”清真牛羊肉系列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全市有17家企业被国家民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为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定点企业。一批穆斯林用品已打入国际市场,其中,富盛机械制造公司制造的伊斯兰风格的铁艺制品远销阿联酋、伊朗、沙特等;宁夏雄鹰皮草集团生产的具有民族风格的二毛皮大衣、背心、褥子、围巾等,产品90%远销欧美国家和地区。“红果”公司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今年3月,400吨“红果牌”全脂淡奶粉销往委内瑞拉,重启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来宁夏奶粉惟一出口的国际市场大门。

  四是项目带动后劲足。截止20xx年第一季度清真项目占商务“两大任务”的比重在80%以上,17个正在加紧建设的项目,总投资2。18亿元。特别是涝河桥清真食品公司投资5000万元兴建2条吊宰线、1500平米牛羊肉交易大厅、5000吨冷藏项目,通达公司投资1000万元、年产4500吨牛肉吊宰分割线、犇羴源小白牛养殖加工项目、兴达粮油公司投资1。3亿元的年产3。5万吨油脂油料项目一期工程、“夏进”液态奶新技术扩改项目,入驻金积工业园区清真类项目达4家。 []这些项目的实施为清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层,增加了后劲。其他改扩建的项目有10个,为清真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

  二、存在的问题

  清真产业在整体发展上缺乏规划的宏观控制和引导。

  清真产业面上有数量、点上没有规模,产业链短、产业集中度低。

  龙头企业少,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清真产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清真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

  三、思路与对策

  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五个统筹”发展的根本方法,我们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入手,将这一产业做大做强。

  编制高层次高水平的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的好的规划也是生产力,在当前人口、资源、环境等制约条件下更显得重要。要在充分调研论证、准确定位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尽快编制《xx市20xx—20xx年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规划》,将其纳入《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xx年远景发展纲要》。

  加快园区建设,扩大清真产业集中度。按照“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远期规划20xx亩,近期规划600亩,采取因企制宜,加快金积工业园区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中小企业孵化园建设,吸引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中小企业入园发展,推进产业集群的形成。

  狠抓项目带动,增强清真产业发展动力。以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深加工项目为重点,抓好开发项目和引进项目的论证、制作和储备。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食品和服饰加工企业开展合作,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大品牌。同时充分发挥中国xx回族民俗博物馆、中国xx文化艺术馆、中国xx伊斯兰文化中心以及穆斯林用品专用市场、穆斯林风情园等项目优势,培育回族特色区、回族文化展示旅游区,带动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快速发展。

  培育龙头企业,增强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建立动态调整、预警监测、跟踪服务和年度分析评估制度,做大做强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企业集团;一批创新能力较强、具有专业技术和特色优势的中小企业;一批具有先进生产工艺、知名度较高、国际经营能力较强的知名企业。重点发挥乳品、清真牛羊肉加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重点抓好“夏进”乳品、“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沙漠王子”清真休闲食品、通达4500吨牛肉冷鲜分割生产线项目、黄宝栋回医医院回药浓缩提取生产线项目、犇羴源小白牛养殖加工、伊光穆斯林家禽屠宰加工项目等以及兴达粮油、红山河、生利来等10个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为清真产业发展增添新亮点,有效提升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做大做强清真产业。

  提高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治理结构,通过加强管理,提高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通过政策支持,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采取科研机构重点研发和企业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支持相关企业建立清真餐食品、穆斯林用品等研发服务中心,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创新步伐;通过项目支持,使更多的清真产业企业开拓国外市场,走出口创汇的路子。

  实施品牌战略,丰富清真产业发展内涵。四个“中国号”集中反映了我市经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因此要在产业层次上、科技支撑上、文化内涵上、市场营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引导和鼓励企业争创驰名商标、国内名牌和国际知名品牌。着力提升“涝河桥”清真牛羊肉、“阿伊河”清真牛羊肉、“沙漠王子”清真休闲食品、“夏进”乳品、“中桦雪”面粉、“老苗”月饼、“万绨旎”民族服饰等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品牌效应。鼓励企业积极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宁夏著名商标和全国驰名商标。引导餐饮和清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积极申请注册商标,提高清真产业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塑造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产品。

食品业关于食品的调研报告2

  一、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现状

  一是绿色食品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全省绿色食品生产面积已达4380万亩。其中,绿色食品种植面积238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20xx万亩。全省已建立42个地、县286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全省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已达到238个。全省各类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已达到200多个,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就达到81个。通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试验示范的带动作用,全省已累计推行标准化种植面积7000多万亩,农业标准覆盖率已达到70%以上,其中,四大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等农业标准覆盖率已达到75%以上;农垦系统农业标准化覆盖率已达到100%。绿色畜禽饲养量1286万头。绿色产业生产总量1581万吨,产值498万元。二是绿色农产品认证领域进一步拓宽。目前,我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标志的农产品已达787个,生产总量1110万吨;无公害农产品238个,生产总量802万吨。同时,认证领域已扩大到粮油、饮料、乳制品、豆制品、糖酒、畜禽、蔬菜、经济作物、山野菜、食用菌、林特产品、生产资料等领域。三是绿色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我省制定实施绿色食品技术标准49项,绿色食品开发从投入品标准、生产技术操作标准到产品加工标准,坚持全程标准化,有效地提高了全省绿色食品标准化水平。四是绿色食品产业化体系初步形成。全省绿色食品龙头企业305户,其中国家级和省级75户,全省绿色食品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73亿元,占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的24。4%,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初步形成了贸工农、产供销相连接的绿色玉米、大豆、大米、乳品、肉类、山产品、饮品和特色产品等8大产业体系。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还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不平衡和诸多不足之处。一是绿色食品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够。大部分的绿色食品的种养殖生产以家庭、个人为单元,规模、资金、产量上不去,各自为政,缺乏竞争力。龙头企业自身不够强大,引导和带动作用不突出;二是品牌意识偏差、狭隘。产品生产者都想出自己的名、创自己的牌子,造成一个地域同个品种多个牌子,缺乏影响力和规模效益;三是产品生产者过分依赖天然优势,科学种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只顾眼前利益,单一追求产量,盲目滥用投入品,缺乏绿色、保持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诚信、自律意识;四是多数绿色食品科技含量低,生产标准不统一,操作技术不规范。原字号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统装粗货多、精包装细货少;五是缺乏系统的、分层次的检验、检测系统。检验、检测机构基本上集中在大中城市,县级以下基本上没有,适时的现场鉴别性检验、检测根本没有,批量检验、检测的覆盖率极低。全方位的安全和质量监测更是无从谈起。没有科学数据支持;六是绿色食品市场混乱。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时有发生,市场监管的力度和规范性,有待于加强和提高。鱼龙混杂、冒名顶替、优质不优价,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绿色食品生产者的积极性。省内对外埠产品的.准入滞后,缺少了公平竞争的前提。

  三、进一步发展壮大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意见

  根据我局“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的职能,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意见:

  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奋斗目标,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按照“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深入开展食品放心工程和专项整治,组织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强化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做大作强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步伐,不断探索食品安全长效机制,从而进一步促进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具体措施

  加大对绿色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的整治

  1、加强产地生态环境建设

  进一步加强食品产地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污染防治工作。

  2、狠抓绿色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行业标准和参照国际农产品标准及技术要求,制定全省主要农作物和畜禽等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统一生产标准和技术措施。同时制定出台安全农产品的农业种植、畜禽饲养等生产基地管理办法,建立统一的农业生产管理档案,以利于农产品质量跟踪追溯制度的实施。加强对农业投入品、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绿色食品加工原料采购的监[]管,以保证企业按标准和要求组织生产、依法规范企业使用安全食品质量认证标志;

  严格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按照国家及有关部门公布的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特别是严把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等使用关,在生产过程中,全面推行生产记录档案化管理,并严格监管措施,从而使农业生产者从传统的无约束、随机生产转向标准化操作、规范化生产,以保证生产中全程质量控制;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体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xx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的规定,组织和协调有关部门联合检查监督,把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质量认证标志的监督管理和生产基地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依法维护全省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规范市场经济行为;

  强化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力度。加强农业生产投入品的登记、生产许可使用管理工作。加快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和淘汰进程。支持无公害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机构建设,配备现代化的检验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逐步建立起内容与承担任务相适应,建设布局与无公害食品区域布局相结合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完善省、市、县三级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基本形成以省级检测为主,区域性检测为辅,以重点市县为基础,各级检测系统的配置水平达到国家农产品检测指标的基本要求;

  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

  深入开展农药、兽药、畜产品、水产品专项整治工作;

  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的行为。

  3、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

  继续实施对蔬菜农药残留、畜产品“瘦肉精”等污染和水产品氯霉素污染的监测工作。

  4、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以蔬菜等农产品为重点,探索“ic卡管理”、“联户联保”等多种形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办法。

  加大对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整治

  1、突出抓好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整治

  严厉查处粮、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酒、饮料、儿童食品和保健食品等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违法行为;认真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运用政府监管、市场引导、企业自律三管齐下的办法,遏制无证生产行为;取缔无证生产的小作坊,对有制假劣迹和质量不稳定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和整治,从严审查企业生产条件,督促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

  2、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日常监管

  全面开展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建档工作,逐一建立企业动态监管档案,完善工作制度和运行规则,对食品生产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对高危、中危、低风险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分别实行、b、c分类分级监管。落实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实施定责、定人、定区域、定企业的监管模式,对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全面实行巡查、回访、年审、定期检验、监督抽查、强制检验等措施,确保对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管到位;进一步完善预警制度、快速反应机制、奖励举报制度、行政辖区打假责任制、制假“黑名单”等五项执法打假制度;建立假劣绿色食品召回制度;建立绿色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资质审核、注册管理制度。

  3、展食品卫生许可证专项整治

  规范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和监督,清理无证和不符合卫生许可条件的生产企业,严格按照相应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规范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要求进行审核和监督,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严格依法予以查处。

  加大对绿色食品流通环节的整治

  1、开展绿色食品质量安全和绿色食品包装标识专项执法检查

  重点对饮料、酒、奶制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豆制品、腌熏制品、调味品、罐头、食用油等绿色食品加大质量监测力度,逐步建立并强化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加强不合格绿色食品的退市监管,依法责令企业停止销售和追回不合格食品,完善相关的处置措施。同时查处一批影响恶劣的食品假标识、假包装、假商标案件。

  2、健全食品流通服务体系,加强企业自检体系建设

  向社会推荐优秀企业和优质绿色产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冷链配送和电子商务,加快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步伐;加快推进企业自检体系建设,积极督促大型畜禽屠宰加工和农产品经销企业建立严格的进货检验制度,配备必要的有害物残留检测设备,进一步完善委托检验制度,形成有害物超标食品市场退出机制。

  扶持壮大龙头绿色食品企业

  通过“抓龙头、抓源头、抓典型”,大力扶持龙头绿色食品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从而实现绿色产业的壮大。抓龙头就是要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通过推荐诚信放心食品企业,推广企业生产经营示范文本,推进食品全链条良好生产规范和建设绿色、特色食品工业基地等措施,提高我省绿色龙头企业的食品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发展壮大食品支柱产业。抓源头就是要抓住国家加大粮食主产区扶持力度的大好机遇,通过绿色龙头企业的食品安全良性带动,引导绿色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组织模式,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发挥我省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优质粮食和无公害农业,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无公害农畜产品标准化种植养殖示范区建设,走农业绿色化道路。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省作为全国最大优质商品粮基地和绿色农业基地的地位。抓典型就是选择东宁黑木耳等我省典型优势绿色食品产业,按照突出食品安全,打造健康产业的原则,整合优势食品产业的品牌和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产业服务体系、技术支撑体系、诚实信用体系等4大体系,推进优势食品产业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和工厂化,并通过东宁黑木耳等典型优势产业的规范与提高,不断探索以食品安全为品牌推进我省优势食品产业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

  加快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步伐

  1、全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落实《全国食品标准20xx一20xx年发展计划》和《全国农业标准20xx一20xx年发展计划》;

  加强“三绿工程”和农产品流通领域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审查制定酒类商品批发和零售经营管理规范以及屠宰加工行业等标准。

  2、验、检测体系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善检验、检测手段,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

  扶持、整合、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食品质检中心,加强市、县的食品质检机构建设;

  加快省部级质检中心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工作。

  3、对绿色食品工业发展的宏观指导

  大力调整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结构,切实提高食品工业发展水平,推动绿色食品工业健康有序发展。

  4、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

  全省各市地县都要在本行政区域内选择一批基础较好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业、龙头企业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各市、县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开展食品安全信用知识培训、开展调查研究、建立食品企业内部经营档案、建立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逐步推广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建立食品安全信用基础标准和信用征集、评价、披露、奖惩制度,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和信用意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和试点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

  5、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监测系统和信息通报网络,选择几种高风险食品开展食品安全状况调查;

  按照《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发布暂行管理办法》规范各部门信息发布程序,推进奶制品和蔬菜的信息发布试点工作。

【食品业食品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工商系统食品监管调研03-01

网络传销行为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12-18

食品的作文07-24

车辆市场调研08-19

食品推广语06-30

风味食品作文08-31

食品王国作文11-12

食品营养与健康03-12

食品召回公告08-13

垃圾食品作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