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故事15篇【推荐】
孔融让梨的故事1
孔融(公元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为当时著名的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丰。孔融是当时比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刚直耿介,一生傲岸。最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
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孔融让梨的故事2
今天我妈给我买了一本《上下五千年》,我饶有兴趣的看了一章《孔融让梨》,深深的启发了我。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孔融六岁的时候,他妈妈买回了一些又大又甜又滴黄的梨。洗干净后,她让孔融把它们分发给他的五个哥哥和妹妹,但把最小的黄梨留给了自己。我妈不明白:“孔融,你为什么把最小的黄梨留给自己?小的不好吃,大的好吃。"孔融笑着说:“老师说尊老爱幼,就吃大的!"我妈听后赶紧点头说:“你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孔融从小就知道尊老爱幼,把好东西送给别人,这让我很佩服。现在很多孩子被父母称为乖宝宝,就把礼貌忘得一干二净,认为自己吃的穿的最好,只关注我。
仔细想想,其实我也有缺点。有一次过年,我知道妈妈刚下班回家,已经渴了;虽然家里还有一瓶果汁,但我还是拿起来喝了,完全不理会爸爸妈妈,喝完就让他们买。想到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不禁羞愧。
这个故事让我深深的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所以希望像我这样的孩子能够改正自己自私的缺点,多向孔融学习。
孔融让梨的故事3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千古流传。今天,我翻开《神童点子故事》,看到了小孔融拿着梨送给爸爸的图片,我迫不及待地读起了《孔融让梨》故事。呵,孔融是一个非常有孝心的孩子!四岁的一天,爸爸从集市上买来了一些金黄的鸭梨,他让孔融先吃一个,可是孔融在篮子里挑了许久,却捡了一个最小的留给自己。原因是自己年纪小,应该吃小的。
读到这里,我才知道,“年纪小,应该吃小的”,说得太好了。以前,我总觉得,我是小孩子,应该多吃点。每次妈妈让我选吃的,我总会比了又比,选了又选,哪怕只大一点点,也是好的啊!上学期,我被评为“有孝心的好少年”单项奖,我逐步改正了自己的缺点。每一次餐桌上有什么好菜,我就先夹给妈妈,对她说:“妈妈,请吃!”每次中午学校发餐点时,我总是迫不及待地递给妈妈,对她说:“妈妈,你吃吧。”直到看着妈妈吃下,我才放心地离开。每天晚上,我总是把热水袋冲足电,交给妈妈,对妈妈说:“妈妈,请你捂脚。”
在姐姐十岁生日的宴会上,服务员端上了一大盘烤鸭。我拿起一块面,夹了一些鸭肉和葱,蘸了酱,把两头裹起,卷好。大家都眼巴巴地看着我。我想:你们可别以为我是个“馋嘴猫”,我可不是做给自己吃的!我放下筷子,用双手将烤鸭递给妈妈,大声地说:“妈妈,您吃!”在众目睽睽之下,妈妈接过我递给她的烤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桌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赞不绝口,说:“高梵晟真孝顺啊!”“我也要让我的孩子向高梵晟学习。”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看来,我都成为大家学习的`“有孝心的好少年”的榜样了,我一定要做得更好!
现在,我才知道,孔融四岁时就懂得谦让,而我新年都九岁了,这么做也是完全应该的。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今后,我要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要做一个当代的小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4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孩儿名字叫孔融。他家有六个兄弟,他排行第六,大家都叫他小六儿,因为他性情活泼、随和,大家都喜欢他。虽然家里兄弟多,但爸爸妈妈对他们每个人的要求都很严格:要勤奋读书;对人要懂礼貌;说话要和气;无论什么事,兄弟们都要互相谦让,不要光想着自己;别人有困难要给予帮助。孔融年纪虽小,爸爸和妈妈的话,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喜欢做事,总抢着扫地呀,端碗什么的,非常讨人喜欢。
在孔融四岁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个学生来看老师和师母,并带来了一大堆梨。客人让孔融把梨分给大家吃。在爸爸点头同意后,小孔融站起来给大家分梨。他先拿个最大的梨给客人;然后挑两个大的给爸爸、妈妈;再把大的一个一个分给了哥哥们;最后,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客人问小孔融为什么捡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纪最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客人听了孔融的回答直夸奖他。爸爸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后来,爸爸的学生便把孔融分梨、让梨的故事写成了文章。于是大家就把它传诵开了,从古代一直讲到现在。
[古文]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四岁时,x月x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现代文]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给小弟弟吃。"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融四岁,能让梨。"就是出自这个典故。
故事意义告诉我们从小就要向孔融学习,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也告诉人们,要互相忍让,不要只想自己,不想别人。
[另一则故事]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在任,孔融径直往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他拉住,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一巧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孔融让梨的故事5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拉,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一巧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孔融让梨的故事6
一天,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尊老爱幼孔融让梨的故事,读完之后一种佩服之情油然而升,仅有四岁的小孩竟这么懂事,他的高尚举动和优秀品德深深教育了我,实在令人印象深刻。简朴的语句中,洋溢着可贵的尊老爱幼的品质,蕴藏着其中的美德。
现实的我与孔融比起来真是有点羞愧,一件惭愧的事又在脑海中飘荡着,那事发生在我五岁的时候,一天弟弟正在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我看看动画片又看看钟表说:“糟糕”电视剧大结局忘看了,我立即拿起遥控器换了台,弟弟一下子变了脸色,跑来给我争吵。吵闹声惊动了妈妈,妈妈了解情况后,就说:麟麟,做哥哥的让着点弟弟,而且弟弟是先看的,你不能换个房间看吗?我说:“就不!”听话妈妈叫!我瞪了妈妈一眼就气冲冲地回了房间。到了晚上妈妈看电视,我刻意在电视机前左右摆动,妈妈叫我别挡着,我假装没听见,最后妈妈什么也没说出去了。看了孔融让梨的故事让我又想起了这件令人后悔的'事,我恨透了自己真对不起妈妈又没让着弟弟,现在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要先人后己,尊老爱幼。
读完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首先我们做什么要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也要谦让别人,做到先人后己,自己的收获才会更多更丰富。谦让,是一种美德,有时尊重,是一种宽容,是一种贡献,是一种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救济药。学会谦让,做到谦让,那么,你就会享受到人际关系和谐的快乐。
孔融让梨的故事7
从前,有个叫孔融的小朋友
他有五个哥哥
因为孔融年龄最小,哥哥们都特别疼爱他
一天,爸爸带回来一篮新鲜的梨
看上去又大又好吃
哥哥们都舍不得先吃,就让孔融先去挑
孔融把篮子里的梨挨个看了看
然后,他高兴的拿起了那个最小的梨,说“我要吃这个”
爸爸看到了
笑着问孔融:“这么多梨,又让你先挑,你为什么先挑了最小的梨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最小,应该拿最小的,剩下的留给爸爸妈妈和哥哥们吃”
只有4岁的.小孔融,就懂得孝敬父母,谦让自己的哥哥
大家都夸他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挑选,你会选哪个梨呢?
孔融让梨的故事8
中华自古以来都传承着礼让兄弟姐妹的传统美德,读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我感受到古代的小孩子都这么懂得礼让,何况我们现代人呢?
孔融让梨的故事主要讲了在孔融四岁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个学生来看老师和师母,并带来了一大堆梨。客人让孔融把梨分给大家吃。在爸爸点头同意后,小孔融站起来给大家分梨。他先拿个最大的梨给客人;然后挑两个大的给爸爸、妈妈;再把大的一个一个分给了哥哥们;最后,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客人问小孔融为什么捡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纪最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客人听了孔融的'回答直夸奖他。爸爸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孔融是最小的一个,在现代社会中,长辈有好的,有大的东西都会毫不犹豫的给最小的小孩子,无比溺爱他,呵护她。这也成为了现代常见堪称几乎的现象。尤其是独生子,家长团团围着一个小孩,就像一群龙守护一颗明珠一样。“孩子,巧克力吃不吃呀?”“喝水吗,换饮料吧?”“冷了吗?”让人不禁感叹道,这比慈禧还享福啊!这就导致了孩子不懂礼让。
我就是个“嫡系皇子”。因为哥哥住在姑姑家,逢年过节也很难来一趟。家里虽说这有三口人,但那两个大人无非不围这我团团转?我也要学习礼让,可去哪学呢?家里只有我一个“嫡子”啊!谦让是人和人相处必不可少的一种美德,懂得谦让的人能和同伴和睦相处,能深受同伴欢迎。但是,在生活中,不少家长不懂得谦让的内在含义,喜欢无原则地要自家孩子谦让。记得有一次,我才那么小,和邻居家的小孩玩,爷爷端过来两只苹果,说给我们吃,而那两个苹果一大一小,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挑了一个又大又饱满的,而那个小孩更是被宠爱得不得了,就嚷嚷着要拿大的,我们就因为一个苹果闹得不可开交,你争我抢,后来爷爷把那个小苹果换了个大的才平息了这场无理取闹的戏码。长大后回想此事,真是有感而发!唉,现在每家每户都有一个蜜罐,每个独生子都在蜜罐里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玩最好的。当我问爷爷为什么不锻炼我礼让的时候,爷爷满不在乎,只是抛了一句“礼让了就是懦弱的人啦,你要去争去抢啊”。可我认为,不学会礼让,而去争抢,就像后宫里的你争我斗一样,这才是懦弱的表现,这才是不懂事不听话。
现在的我们该怎么做呢?在朋友之间要互相礼让,互相谦让,不要你争我抢,闹得一团糟。人与人之间不要咄咄逼人,要你让我我让你,才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尽管自己是个“嫡系皇子”,也要像古人学会怎样礼让。
孔融让梨的故事9
这天,我受邀给洛杉矶一所小学的学生们上一堂关于“礼让”的主题课。
课上,我引用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我引导孩子们说:“孔融四岁就知道让梨了,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懂得礼让的人,大家说好不好?”
让我意外的是,下面只有寥寥数声说“好”。
这时,有个小男孩站起来说:“陈老师,我不打算向孔融学习,我觉得他做错了!”
我一听,感到十分诧异。
男孩略带质疑地说:“孔融是先拿了小梨,然后把大梨让给哥哥和弟弟,可如果他真的打算让梨,为什么要先拿梨呢?为什么不最后一个去拿呢?”
我困惑地问:“先拿后拿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我觉得他的哥哥弟弟也有可能会让梨,但因为孔融抢先拿了小梨,他们没有了表现让梨的机会。孔融不仅抢走了让梨的机会,还让人们产生了一种只有他才会让梨的错觉。事实上,他的.哥哥弟弟也有可能会让梨的。”
说到这里,男孩显得有些激动,他接着说:“我觉得孔融的做法完全不值得提倡,如果让哥哥弟弟先拿梨,然后他们剩下什么孔融就吃什么,或许这才算是真正的礼让。”
我完全怔住了。
客观地说,这个孩子的解读是对是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讲台上站了15年,却从未见过有学生提出与老师不一样的想法来。这是为什么?或许这个问题的答案,远比孔融究竟是在“让梨”还是在“抢机会”更值得我们思考!
孔融让梨的故事10
今天,我读了一本《懂礼貌的故事》书,其中有一篇叫《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是:在东汉鲁国时期,有一个四岁的孩子叫孔融,有一天,叔叔送来一筐梨,爸爸让孔融给大家分梨吃,他把大的`让给了爸爸、妈妈、哥哥们,自己留了一个最小的。大家都夸他有礼貌。
我读到这里被孔融的行为感动了,四岁的孔融都知道要做一个懂事又有礼貌的好孩子,可是我以前很自私,吃东西都是我先吃,玩也是先自己玩,从来都没有想别人。我读了这个故事觉得很羞愧,从今以后我要做一个懂礼貌又懂事的好孩子,吃东西一定先让长辈们吃,玩玩具也一定要懂得谦让他人,只要有人需要帮助,一定伸出援助之手,做一个心中永远装有他人的好孩子,不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孩子。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只要你尊重他人,他人也一定会尊重你。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学会这种美德吧!这样你的生活会变得丰富多彩,生命也会更加绚丽多姿。同时让我想起了一首歌《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孔融让梨的故事11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曾经有一位老师将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交流这个故事的感受,学生们大多都说孔融具有谦让的'美德、要如何学习云云。唯独一名学生,语出惊人:如果孔融不让梨,他的哥哥们会揍他。这是他不得已的选择。也许在他哥哥们的眼里,他这不是谦让,而是一种屈服。
细细分析故事的本身:兄大弟小,兄之于弟是强者,弟之于兄是弱者;梨有大小,大梨乃大利者,小梨乃小利者。强者占大利,弱者占小利,何来谦让?要是强者将占据大利的机会让给弱者,这才叫谦让(因为强者本来就有力占据大利)。
孔融让梨的故事12
难得媛爸在家哄媛媛睡觉,
媛媛让媛爸给讲故事她才睡呢,
媛爸说,从前有个小女孩,她姓吕。
停,你就不会给孩子讲个别的。
媛爸:我不会讲啊,你给她讲好了。
给你书,照书上讲。
媛爸顺手一翻,翻到个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小时候聪慧好学,才思迅速,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理解礼仪,父母亲十分爱好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顺便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疲惫:我年事最小,应当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非常惊喜。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始终传播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导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恳,而且擅长思考。父亲外出拜客老是带着他去。
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拉,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
孔融严正地答复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
守门人见他郑重其事,也不知是什么来头?
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
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间代来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
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很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跟本人家庭是什么关联,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召唤各位来宾,立场不亢不卑。
李膺一边让座,一边端详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异: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
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咱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
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阐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
今你性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
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认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衅,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必定很聪明。这一奇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赌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样子容貌,不苟言笑地喝着茶,引得世人哈哈大笑。
讲完后,问媛媛,假如当初有一盘梨,有大中小,你拿那个?
媛媛:我拿小的。
那大的谁吃呢?
媛媛:妈妈吃大的。
那爸爸吃那个呢
媛媛:爸爸,吃中的。
孔融让梨的故事13
夏天,一个个黄澄澄的梨挂在了枝头,就像一个个大铜铃,在枝头摇动,好像在说着:“快点来吃我吧!”梨的皮金黄金黄的,上面有许多棕黑色的小点,如果它圆一点,就像一个网球了。一口咬下去,汁水丰盈,又嫩又香,真是美味极了!
孔融鼻梁高挺,鼻子上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时刻闪着智慧的光,他的眼睛上有着柳叶眉,眉角有一点向上弯起,非常可爱。
这一天,孔融和父亲、母亲,还有各位兄长一起吃梨。孔融拿起了一个最大的梨,大家以为他要把这个大梨给吃了,结果他把这个大梨放到一边,自己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吃。
妈妈问他:“你为什么不吃最大的梨呢?”
“我还小。”孔融回答,“所以要吃小一点的梨。”
妈妈一边抱着小弟弟一边又问:“可是弟弟比你小呀?”
他又回答:“弟弟比我小,我要让给他。”
这时,他的兄长们想:他可真乖,我长这么大都不明白他说的道理,惭愧得很。
他的父母喜悦地点了点头,心里想:这孩子长大了一定是个人才。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我觉得每个人都要学习孔融的礼让,这样社会就会更美好,家里也会更和谐。
孔融让梨的故事14
以前,我听妈妈讲过《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吧。今天,我又在书中读到了这个故事,也对孔融让梨有了新的见解。
这个故事讲的是孔融四岁时,有一天,他父亲的学生来看望老师,带来了一筐好吃的'梨。孔融和他的几个哥哥一直盯着那筐梨。妈妈知道了他们的心思,妈妈说:“让孔融分梨。”
爸爸让分梨时,应该先洗手。他们洗完手之后,来到了爸爸那里,妈妈说:“在吃梨之前,是不是应该谢谢客人呀?”孩子们向客人作揖道谢。
孔融开始分梨了,他先拿了一个最大的梨送到父亲手里,又拿了一个大的梨送给了他的母亲,又拿了一个大梨送给了客人,又拿了几个大梨分给了几个哥哥。
最后,筐里只有两个梨了,一个大梨,一个小梨。可是还有一个哥哥没有梨,孔融毫不犹豫地把大梨给了哥哥,他拿起了最小的梨吃了起来。
爸爸问他:“为什么你拿最小的梨,大的都给别人呀?”孔融回答说:“因为我最小,理应吃最小的。”爸爸笑了。
爸爸的学生说:“小学弟才四岁,就懂得了谦让,以后必成大器。”
我们也要像孔融一样,从小要学会谦让、礼让。
孔融让梨的故事15
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意思就是说:不学会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你看礼貌是那么的重要。今天,我就读了一个关于礼仪的小故事,它叫《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主要讲了:
孔融小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他总是拿最小的梨。有一次,爸爸看见了,就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答道:“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最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每次都让哥哥哥哥先拿,最后他才拿,而且每次都拿最小的梨,把大的让给哥哥。
我们生活中有好多小孩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他们的家长对他们更是宠爱有加,什么事情都让着。这些“小皇帝”“小公主”要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自己,当然不会像孔融一样把最好的东西让给别人。就拿吃个苹果来说好了,我们一般都会把最好的留给别人,可这些“小皇帝”“小公主”都会第一个去拿,要把最好的苹果给自己,一点也不知道要礼让。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之所以流传千载,是希望会有更多的人,像孔融一样,学会礼让。所以,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把礼让记在心哦!
【孔融让梨的故事】相关文章:
孔融让梨故事03-29
孔融让梨的故事03-09
(精华)孔融让梨的故事13篇03-10
孔融让梨的故事13篇【精华】03-10
(精品)孔融让梨的故事13篇03-10
孔融让梨作文10-09
《故事里的人生》故事03-10
狮子的故事06-08
白求恩的故事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