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家风小故事
家风小故事1
陶渊明曾在《五柳先生传》中写过,“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我喜欢读书,先生的话让我深有体会。
我十分喜欢读书。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四大名著》《封神演义》《明朝那些事儿》
《林汉达说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这些都是我的至爱。我为什么喜欢读书呢?这与我家的家风是密不可分的。
我家的书橱里的书,有的是爷爷的'手抄本。爷爷小时候很贫穷,是书支撑他度过了那段最苦的时光。那些年,爷爷上不起学,家里仅有的几本书早也已被他翻烂了。买不起书就去借,借来的便边看边抄,常常彻夜不眠。后来有了爸爸,爷爷和奶奶白天要上工,没人看小孩。爸爸自已一个人在家,是那些书陪他度过了童年。爸爸经常说:“只有在书中,才能到找那份致远的宁静”。
我从呀呀学语起就经常和爸爸去书店。我认识了可爱的小矮人;一说谎鼻子就变长的皮诺曹;坚强勇敢,对生活没有失去信心的海伦凯勒……认识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投笔从戎的班超;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唐诗宋词更是让我爱不释手,每天都上读背一两首。
读书伴随我的成长,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勒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我们家的生活离不开书,我要将家风深深地烙印在心中,伴着家风共同成长,共同飞翔!
家风小故事2
第一则:
《父爱如山》我出生在一个小县城,是全国几千个城市里面的再也不能普通的一个,而父亲和我的`故事也是普通的不能更普通的故事。我在县城读小学,每周一父亲骑着摩托车准时送我去上学,给我一块钱作为一周的零花钱,风雨无阻数年,我躲在军大衣后取暖,看着雨水打湿了他的头发,他却从来没有半句怨言;上了初中,叛逆了,曾私下埋怨过父亲这么小气,他依然是没有半句怨言;等我上了大学,父亲不远万里送我去读书,帮我扛行李,依然是没有半句怨言;直到我工作以后,父亲说,你长大了,钱省着点花,常回家看看。我的眼睛湿润了,他对我的爱像山一样,永存心间并且巍然不动,这就是父亲这个称呼的真正含义。
第二则:
五岁时,我就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了。但是吃饭很挑食,不是挑肉就是挑菜,而且还常常剩饭。并且我洗手时,每次洗一次,就要浪费半盆水,洗完后水龙头也不关,白白浪费了很多水。妈妈知道了我这两个不好的习惯以后,对我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以后就不要再挑食了,而且也不要再剩饭了,并且要节约水资源。”从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勤俭节约”。
过年时,我到爷爷家去拜年。向爷爷说了声“新年快乐”。爷爷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红包,放在我手上,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孙女啊!你已经六岁了,明年你就要上一年级了。我要告诉你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尊敬长辈,无论你将来走到了哪儿,你看到长辈都要有礼貌,尊敬长辈;第二句话是孝顺父母,父母将你带到了世上,并养育了你。长大你一定要报答他们,孝顺他们;第三句话是自强自立,将来你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不要依赖别人,靠着自己的实力工作,还要安于现状,勤奋进取。这就是我对你的期望,希望你时时刻刻地记住。”
第三则:
记得在我七岁的时候,妈妈得了一种病,经常会晕厥过去。有一天我听到一位老人说:“芭蕉的.花能治愈这种病,但这种花很难开花,要好几十年才能开一次花,很难找到!我听了之后就想一定要帮妈妈找到这种花,帮妈妈治好这种病。于是我就在村里的各个角落找芭蕉树,可这种花真的很难找,找到了树可没开花!当我失望而归时,在一户人家的大院子里发现了一棵芭蕉树,我抬头一看树上竟然有一朵开的正茂盛的芭蕉花,我心里不知道有多激动,不管三七二十一我爬上树摘了花就往家里跑,我把花拿给了妈妈,妈妈知道我这样做是为了治好她的病,可这种小偷的行为让妈妈很伤心,从此以后我再也没偷过东西。
第四则:
家风总是由长辈们言传身教。记得小时候,年初二上外婆家过年,母亲总是准备很多的礼物,外婆的,舅舅的,大姨二姨小姨的。大家互赠礼物,按长幼次序先给外婆拜年,弟妹们依序给哥哥姐姐们拜年,小辈跟着自家父母给长辈们拜年。吃年夜饭的时候,我仍不住饿,吵着要吃饭,母亲则会告诉我再等等,要等外婆等所有的.长辈们都到齐了才能吃,吃饭的时候菜要请外婆先动筷,只有长辈们动过筷的菜我们才可以吃。这件事对我影响很深,长大后我又将母亲的话重复给我的小辈们,从小教育孩子们要尊老爱幼。
第五则:
在儿子5岁时,带儿子在钟楼附近的一家餐馆进餐,低头霎那一团红绿相间的”诱人东东“抓住了我的眼球,哦,地上躺着一团叠好的最亲爱的人民币。我捡起了钱、告诉儿子捡到钱了。儿子问:”谁的钱呀、妈妈?“”儿子,妈妈也不知道!“旁边一位女的.摸摸口袋假意说我有没有掉呀?”你在我捡起后才进来,不会是你的。“”老板娘,刚从这空位离开的人你认识吗?“”哦,穿制服那个女的是南明宾馆总台的。“”那我们送钱还给姐姐去,儿子。“当我带着儿子找到总台问:”你刚才在前面餐馆吃饭了,对吗?“”对、怎么了。“”你在哪个位置?记得吗?“”怎么了?问这些?干吗呀!吃过,看你们进来,我吃好出来时,干吗呀?“晕,晕不晕,当雷锋讨人嫌呢!儿子说:”姐姐,你钱掉了,我们捡到了,送还给你呢?“啊,她赶紧去掏口袋,羞着脸说”不好意思啊,谢谢啊,不好意思啊!“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不领情,但儿子记住妈妈的言行举止就够了。
第六则:
记得80年代初期,米饭是凭票领的,有时候家里不够吃,母亲便对我们说:”你们先吃饱先,我8岁的时候闹饥荒,你们外公从来没让我们兄弟姐妹们饿过肚子,我也不能让你们饿肚子“。又告诫我们”平日里不要羡慕别人有好衣服穿,有好吃的',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将来才会有出息“。现在,我的生活条件早已改善了许多,不过生活朴素不和人攀比的好习惯我依然保留。
第七则:
《谢谢》:我们家有个习惯,就是说”谢谢“。就算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请对方递个东西,都会说一声”谢谢“。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这样比较生分,但是我觉得很好。因为人往往会对身边最亲近的人放下应有的礼貌,反倒无意中造成最深的伤害。说一声”谢谢“,提醒我们,就算是至亲的家人,他们的付出也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也是要时时记得去回报,去感恩。因为一声”谢谢“,对方会觉得自己的付出并没有被无视。可能是这种习惯在我们家已经根深蒂固,儿子今年才两岁,从会说话开始,带他出门,都会主动跟人家说”谢谢“,不论是坐出租车,还是去餐馆吃饭,或者是去医院看病,他都不忘跟人家说一声”谢谢“。而对方也总是会开心的微笑并惊喜的夸奖他,这也让他感受到礼貌带给他人的快乐。感恩他人,相互尊重,这是整个社会需要的`一种风尚,也是说一声”谢谢“的意义所在。让我们对身边的人说一声”谢谢“,它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温暖,更和谐。
家风小故事3
许多名人都有家风家训,我的家庭不是名人家庭,假如要说也有什么家风家训,那肯定是爸爸常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百孝顺为先。
从小父母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爱幼,他们自己也在身体力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我的家庭是个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与我们合住,十多年来始终其乐融融,在小区里传为佳话。爸爸是山东人,不喜爱甜食,但对外婆做的`菜从来不挑剔,总是装作很爱吃的样子。妈妈现在还常常讲起外婆给爸爸吃桂圆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见丈母娘,外婆按绍兴习俗给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圆肉,放了许多糖,爸爸咬着牙吃下,外婆以为爸爸喜爱吃,以后常常给他做,一吃就是两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项须要探讨,起先大家叽叽喳喳发表看法,实在不能统一,最终大多是听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话说,这就叫百孝顺为先。
外公外婆年纪大了,有时会因为小事争吵起来,父母总是耐性劝告,从不顶撞他们,即使有时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没有道理,父母也没有丝毫指责他们的意思。爸爸总是说,孝顺孝敬,没有顺没有敬,哪来孝?对长辈首先是听从,要让他们顺心,感觉到被人敬重,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尽可以由着他们来。
爸爸还常说,孝敬无底线,就是说对大人尽孝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终点,只有起点。
“百孝顺为先”,“孝敬无底线”,我要牢牢记住这几句话,把它作为我们的家风家训,从小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还要把这几句话告知其他小挚友,让他们和我一样,大家共同做新时期的优秀少年。
家风小故事4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每一个家庭都有淳朴的家风,每一个家长都会以自己体悟出来的处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可以说,家风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事方略的潜移默化。
记得小时候,每到节日,特别是春节,年三十,一家人在一起看春节晚会,吃年夜饭,我父亲就开始给我们讲他小时候的事:他爸爸(她的爷爷)是一个大家庭20多人,吃饭的时候,我爷爷先给我太爷盛饭,太爷动筷了,他们才敢吃饭,我太爷就把好吃的给我爸吃一口,这就体现了我们“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家风。每到节日,农闲时节,村里的有些人就聚在一起赌博,父亲就告诫我禁止参与赌博,赌博能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准吸烟:烟有百害,无一利,酒少喝怡情,喝多伤身,我就养成了不吸烟不赌博,少饮酒的习惯。母亲每天都讲: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吃饭时不能说不吃或不想吃什么什么菜,不剩饭,不浪费;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从小养成懂礼貌的好孩子; 不说谎话、不爱占小便宜,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父母身传言教的教导我们,“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知
足常乐,待人以善”这些至理名言今天正以“家训”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好的家风才能创造出好的'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相互体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稳定。
好的家风需要传承,也需要总结,不光要靠潜移默化还要作为教育理念固化形成家训。关于珍惜时间家风家训的故事350字
寒门家风好,少年早成才。作为平凡而普通的我们,要努力将前辈的优良家风传承下来,让它成为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引领我们健康成长。
家风小故事5
吉鸿昌不忘父训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家风小故事6
在我们家没有什么成文的规定,大家也不会把我们的家风这个词挂在嘴边,但我认为我们的家风并不一定要书面化、固定化,它应该是一种传承——精神与品德的传承。父母虽没有说,但他们一言一行无不在为子女树立榜样,我从父母身上学到了很多,下面就来谈谈我们家不算家规的家规吧!
肯吃苦。这是我从祖辈父辈都能看到的。爷爷当初因灾害迁移,凭借自己的一门手艺白手起家,那时住的房屋都是爷爷和爸爸一锤一锤凿出来的。有时候早晨天不亮就起床干活,往往要骑着自行车走多几十里,他们辛辛苦苦赚下的钱自己却不舍得花,那辆自行车一骑就是三十年……爸爸妈妈也一样,人们知道他们在外面潇洒自如,却不知他们曾付出的努力,他们为数不多的休息时间有时都是排满工作的。
孝顺。说起来这可能是许多家庭的家规,而孝这个字在父母身上有着很好的体现。爸爸虽然是个在外打拼的男人,但他时刻都不忘自己的父母。每两天他总给他们打个电话看药还有没有,家里有没有什么需要的,逢周末还会和妈妈一起去爷爷家吃饭。妈妈也是有孝心的典范,虽是家里的小女儿但一点不娇气反而能说会做,虽然她对父母的.方式往往是口气很重的批评,但谁都能看出她言语深处的爱!如今现实这么形形色色,父母能撇开工作娱乐关心陪伴自己的爸妈,我觉得是十分可贵的。
未雨绸缪。俗话说得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许多人却总是事到临头才思考,这未必有些太匆忙。父母总是想得很远,有时候很不理解,知道事情发生看他们镇定自若的样
了,发出一股刺鼻的臭味。我就只能把它们都扔了。
后来爸爸教我怎样种花,同时我也学习了爸爸大盆大盆给花浇水。看着爸爸种的花,我也渐渐爱上了花。
爸爸给我在花鸟市场买了几盆花,让我好好的养护。后来我定时给“多肉”浇水,它们似乎为了感谢我还生了好多小多肉来让我照顾。我越来越喜欢种花。每当天气好时我就带着它们晒晒太阳,让他们茁壮成长。
有一次我从外面回来,看见仙人掌开出了美丽的小花,一开始我以为那是随风飘落在上面的。每当我家有客人来访,看到我种植的美丽花草,都会夸奖我好像拥有一个小花房。
自从我养了花后,我家的环境也改变了许多,每天早上看见这些美丽盛放的花朵,心情也如同花儿般舒畅喜悦。
热爱花草的家风,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带来了舒适健康的生活。
家风小故事7
家风家训是写出来挂在墙上呢?是在父亲母亲的话语里呢?还是打小儿就藏在了心里呢?一个词,一句话,一段家庭的回忆,都是家风家训的载体。家风家训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家规是一种严格的祖训,自古以来,家家家户都有立家风家训家规的传统和习惯。那么我家的家风家训又是什么呢? 不由得想起从小爷爷在我耳边的'叮咛:“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那是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有一天下午,下课了我从抽屉里拿出书包准备放学回家,却意外地发现抽屉里头好像有一样东西,拿出一看,是一块很精致的手表,手表的表盘中间还有很可爱的卡通形象,看着就让人好喜欢,不由得有点动心了。
我左顾右盼了一下,同学们也都在忙着收拾自己的东西,没有人注意到我,我下意识将手表攥在了手心里,应该没有人会看到吧,它是谁的?为什么会在我的抽屉里?是下午活动课其他班级的同学落下的吗?要是发现丢了会很着急吧……可是它又是那么的可爱和精致,不管那么多了,反正又不是我偷的,是它自己在我的抽屉里的,对,想到这里,我的心噗噗地跳地更快了,它归我了!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很得意地向爷爷展示我的“战利品”,我却突然看到了爷爷凝重的表情,“这不是你的东西,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不属于你的一定要还回去。”爷爷那深邃的眼神仿佛要穿透我的心,看的我不由得低下了头。
这一幕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是只要说起我家的家风家训,它又会马上浮现在我的眼前,爷爷意味深长的话语和深邃穿透的眼神时刻烙印在我的心头,“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这样才能顶天立地!”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家训,我将牢记并始终秉承下去。
家风小故事8
从前,楚国有个老头以饲养猴子为生,楚国人都把他叫作狙(ju)公。每天早上,狙公起床以后都在院子里给狙公的猴子们分配任务。狙公让老猴子带着猴子们跳出去,采摘山里果树的果实。晚上,等猴子们回来了,狙公就逼着猴子们交出它们所采果实的'十分之一。光靠着这些猴子采来的果实,狙公就可养活自己,而且还略有盈余。有一次几个猴子觉得自己白白辛苦一场,狙公却坐享其成,不愿交出果实,狙公就对它们棍棒相加,一阵毒打。猴子虽然觉得每天采摘果实是件苦活,可又怕狙公的棍棒,不敢违背狙公的命令。
有一天,一只不懂事的小猴子突然问这群猴子:“山里果实累累,难道是狙公亲手所种吗?”大伙都说:“不是呀,谁都知道这些果树并没有什么人去栽种,都是天生的。”小猴子又问:“既然这样,我们干吗靠给狙公做苦力过日子呢?”小猴子话还没说完,猴子都已经恍然大悟。
当天晚上,猴子们趁狙公睡熟之后,悄悄地打破栅栏,弄坏笼子。然后,它们拿上狙公积存的果实,手牵着手跑进了树林深处,从此再也不回去了。狙公一觉醒来,才发觉猴子们都跑光了,狙公赖以生存的手段没有了,只得待在家中活活地饿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自食其力,如果自己不付出努力,企图依赖别人,或者靠剥削别人过活,最终只能落得像狙公那样活活饿死的下场。
家风小故事9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悠悠五千年中华文化沉淀下来最闪亮的瑰宝。“孝”是很神奇的一个字,它会传染会蔓延,它渗透在家人的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传给下一代,就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在代际相传中,孝心像一颗种子,慢慢植入我们心灵的土壤,生根发芽。
最美的“军功章”
爷爷是一名军人,是一个胸怀大志铁骨铮铮的汉子。抗日时期,铁血男儿的爷爷加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经历了无数场战斗,立了大大小小的战功,获得的军功章也可以挂满胸怀。幼时的我经常缠着爷爷问你觉得哪个军功章最好看,爷爷总是笑笑不说话,后来我才知道,最美的军功章在爷爷心里。
战争结束后,表现优秀的爷爷被分到南京空军任职,那时的爷爷踌躇满志,想大干一番事业。可是,刚任职不久的他却接到家里来信说母亲病的严重,无人照料。得知消息后爷爷很纠结,权衡再三,带着对军营的恋恋不舍转业返乡,亲力亲为的照顾母亲起居。我问爷爷,你不觉得可惜吗?爷爷说,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可是能照顾你太奶奶的却只有我一个,能把卧病在床的母亲照顾好也是一件光荣的事。
那一刻,我知道了爷爷心里最美的军功章是什么,是太奶奶幸福的微笑。我钦佩爷爷在名利与孝道前的选择,他把年迈的母亲放到第一位,虽然牺牲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却收获了浓浓的母子情,是爷爷用孝道给太奶奶筑造了一个幸福的晚年。
老吕家的传统
从小生活在爷爷言传身教下的爸爸也是个十分重视孝道的人,他的口头禅就是“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岁月给了奶奶太多磨难,到了老年,健康状况就像坐上过山车一样迅猛地下降,大病小病不断冒出来。一日三餐吃药是奶奶的日常,花花绿绿、大大小小的药丸倒在手心里能堆成一座小山,到了后来只能卧床养病了。爸爸是奶奶最小的儿子,奶奶病倒时,爸爸正值事业上升期,工作上的事情常常让父亲忙得不可开交,可是即便这样,爸爸仍然尽到了赡养父母的责任,街坊邻居都对爸爸竖起大拇指,称赞爸爸是个孝子。
爸爸工作忙,为了能全方位照顾奶奶,爸爸为奶奶请了保姆,并和妈妈分时间段全天候24小时护理。妈妈负责白天照顾奶奶的生活起居,爸爸则是晚上睡在爷爷奶奶家,防止夜里奶奶出现紧急情况身边没人。周末的时候,爸爸总喜欢把奶奶抱到轮椅上,推着奶奶下楼转转,阳光好的时候,就停在花坛边晒晒太阳,爸爸则搬一个小马扎,坐在一旁,一边给奶奶剪手指甲一边和奶奶话家常,阳光洒下来,我竟觉得爸爸和奶奶是会发光的'。其实奶奶有点胖,每次晒太阳爸爸都要背着奶奶上下楼,为此爸爸的腰闪到好几次,我很心疼爸爸,但爸爸更心疼奶奶,他说你奶奶天天躺在床上,每天见的都是一样的人,看的都是一样的东西,周末再不带她下楼透透气,她会闷坏的。爸爸和爷爷一样,都是把老母亲放在心头来疼的人,妈妈说这是老吕家的传统,是一代人用自己半辈子时间传授给下一代人的财富。
用我的孝,换你们的笑
“妈,我今天吃了芝士排骨火锅,好好吃哦,锅底都快被我舔穿了呢。”
“哈哈哈,我生了个吃货女儿。”
我总是耍宝逗爸妈开心,我觉得让爸妈开开心心的过每一天,也是一种孝。参加工作的我不在爸妈身边,距离阻碍了我在他们身边尽孝,但却拦不住我带给他们笑声。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我已经把孝这个字深深地刻到了心里,不管大小,能为爸妈尽一点孝心,都是一件让人幸福的事。每天的电话问候、节日准备的惊喜、定期的旅游、过节回家的亲密陪伴是我对爸妈的孝,这些孝温暖了爸妈,更幸福了我。正如《礼记》所说“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让父母感到快乐,笑口常开是为尽孝,我愿意用我的孝换你们的笑。
司马迁说“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恩情值得我们用一生回报。
家风小故事10
孩子从小就得到亲戚朋友们的宠爱,每逢过生日,礼物、蛋糕,玩乐……只要他想到的,统统都堆在他面前。五六岁的时候,他就牢牢记住了自己的生日,却不知道我们的生日。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反省自己: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有没有教他爱别人呢?
正好快到我生日了,何不借此机会教育孩子呢。我故意撅起嘴巴,冲孩子撒娇:“爷爷过生日收到我们送的生日礼物,那我过生日呢,当孩子的也要送妈妈一个礼物才对呀?”孩子稍一愣神,想想也对,于是痛快地点头同意。然后我们又告诉他:送礼物不在于价格高低,而在于你准备礼物时所花的心思,要揣摩对方喜欢什么、要进行包装以示尊重、要说祝福的话……生日那天,孩子神秘兮兮地拖着他爸爸出门了,我在家好奇地期待着,大半天,爷俩终于回来了,孩子一手捧着一束玫瑰花,一手拎着蛋糕,一进门就笑盈盈地对我说:“妈妈,祝你生日快乐,越来越漂亮!”放下蛋糕,他又变魔术似的拿出一支口红:“生日礼物哦。”我给了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他爸爸说:“买花的时候,花店的阿姨夸他懂事、孝顺、有爱心!”孩子的`脸红红的,眼睛亮亮的,腰杆直直的,他
开心
极了!一个向孩子索爱的过程,却让孩子体验到了爱之付出的快乐!趁热打铁,我们展开了讨论:爱一个人,除了送礼物,还可以怎么做?……
“爱己,请先爱人”,在我们家成了每个成员心领神会的契约。每周,我们坚持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看望;外公病了,孩子和大人一样陪护守夜;我外出开会,孩子总是电话嘘寒问暖;汶川地震,孩子捐出了平时舍不得花的所有零花钱;外出购物,孩子自告奋勇帮忙提大袋小袋……
其实,爱不只是得到,更是一种付出,一种强大的能力。真正爱孩子,就应在其心中播撒一粒爱的种子,让其生根发芽,然后以爱生爱。爱家长,爱同学,爱老师,爱身边的人,爱一草一木……
家风小故事11
勤俭节约,不挑吃穿
我们作为家庭中的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自觉践行家规家训, 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的呢?以前,我的孩子吃东西总是喜欢挑精拣肥,见到合口味的,肚子吃得胖胖的',像个大罗汉,平时怕吃粗纤维的食物,尤其是青菜、罗卜。穿戴呢,拣新的、好的。我们对孩子几乎没有办法。现在好了,我们找他一起学习家规第一条,让他读几遍。他感到很惭愧,觉得自己挑剔吃穿是不对的,得赶紧改。要改就得看行动。你看:他现在吃饭时,见到青菜罗卜,都是用筷子大块大块往嘴里夹,吃得津津有味。天长日久,他的体质增强了,人也长壮了。穿衣服也不讲究了,只要干净整洁就行了。我们做家长的看在眼里,欢喜在心里,经常在人前人后夸奖:“还是新的家规好啊!我家小孩现在比以前懂事多了。有了规矩,真的就能成方圆啊!"
是的,家庭教育缺失要讲究方法啊!事实已经证明,而且将要继续证明:好的家规家训会给家庭成员的言行、品质、意志的养成带来好的影响,会给家庭各成员之间和谐相处、互相体贴增添许多有利因素,会使家庭成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倍加敬业,多作贡献。
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让我们携起手来,不断更新家庭教育理念,在教育子女时不妨尝试践行各自的新家规家训,培养自己和孩子的良好习惯, 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健康地、幸福地成长。
家风小故事12
我的家风家训小故事
我们家的家风家训可以总结成三点:第1、孝顺;第2、自立;第3、节约。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妈妈就经常教育我:“孝顺是一个人的基本美德。”爸爸妈妈总是以身做则,给我作了一个好榜样。去年婆婆生病了,爸爸妈妈就把婆婆接到我家来住。妈妈经常专门给婆婆做一些好东西吃。我就也受到了妈妈在影响。我买回来的一些东西都要先让婆婆尝尝,才能自己吃。吃饭时也必须先让婆婆吃,婆婆不吃,我们谁能不能吃。
妈妈经常给我说的另一件事就是:“凡事都要靠自己,不能依赖别人。”从小妈妈就叫我自己整理自己的'东西,所以我养成了整理东西的习惯,不用让妈妈操心。长大了,妈妈就叫我自己上下学,她从没有来接过我。就连下了大雨,我忘了带雨伞,妈妈也不来接我,她总让我自己想办法。有一回,放学回到家发现妈妈不在家,就开始写作业,写完作业了妈妈还没有回来,我的肚子开始“咕咕”叫了,我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妈妈说她在加班呢。我不想让妈妈担心,就自己拿着钱去外面买了碗面吃,是妈妈教会了我自立。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放的传统美德。不乱花钱,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在家里爸爸妈妈经常这样对我说,不光要在家里节约,出去外面也要节约。有一回,我们去旅游住在宾馆里,晚上我们出去散步,刚下到楼下,突然想起了灯没有关,妈妈就让我跑上去把灯关掉了。 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家训,它引领着我健康成长。
家风小故事13
前几日看到一则新闻,很多人在谈论“家训”这个话题,给我很深的印象。电视中,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如此谆谆教导:“礼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是每一个家庭都应当有的家训……”他说得特别中肯,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中国人素来讲究“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也让中国成为闻名遐迩的礼仪之邦。你们虽然都是农村人,从来没有华丽的言语和深刻的道理,但是,你们用最简洁的语言和最朴实的行动,让我从小就明白“学礼、达礼、行礼”是我们做人的前提与根本。我想,“以礼待人”应当算是我们的家风了吧!
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你们给我灌输的“礼”的思想许多。小时候,在我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你们就起先教我“叫爸爸、叫妈妈”,稍稍年长一些,你们带我出门,指着一个又一个生疏人,告知我:“叫叔叔、叫阿姨,叫爷爷、叫奶奶”,所以,从小我就养成了叫人的习惯,别人都夸我有礼貌。但我知道,是你们培育出我的`良好习惯。
有时候,你们也对我特殊严厉。还记得那时,我和邻居妹妹吵架,哭得很厉害,你们不问青红皂白,就让我向她致歉。其实,当时我是很生气的,咬紧牙关,眼睛愤愤地盯着你们,心中充溢怀疑,眼泪只是从眼角流下,咸咸的、涩涩的,流进嘴里。在你们的“逼迫”下,我很不情愿地说了声“对不起”。事后,你们告知我:“姐姐应当让着妹妹,何况妹妹还是客人!”你们还告知我“严是爱,松是害,不管教,要变坏”的道理,以前,我还不能完全明白其中的含义,现在我最终理解了,而且还将受益终身!
爸爸,妈妈,我想真心地对你们说一句“感谢”,感谢你们让我从小就学会了“礼”,感谢你们教会了我怎样守礼,怎样礼貌待人,更教会了我怎样做人!
我想,我会让“礼”这一家训在我们的家庭中永久持续下去!我更希望“礼”这一美德在我们的华夏大地上不断传承,发扬光大!
家风小故事14
我家有俩宝,一个“勤”,一个“俭”,他们就是我的爷爷和奶奶。
我的爷爷身板硬朗,讲话声音铿锵有力,碰到熟人打招呼总是面带微笑,方圆三里都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他非常的勤劳,是村里出了名的“能干”,不管是房前屋后,还是菜园的边边角角,都能看到他的劳动成果,西蓝花、秋葵、马兰头、红菱……很多我不知名的菜经过他的精心照料都长势颇丰,有些甚至还能拿到菜场去卖。
我的奶奶是一个很节约的人。奶奶老是说:“一粒米九滴汗,要节约,浪费粮食不好的,天会打雷的。”奶奶住长兴家里从来不到外面买来吃,因为她说:“外面的东西不卫生,看不见是怎么做的.,自己家里炒的才安心。”我家冰箱里有很多菜都是自己种的,奶奶每天基本上都吃蔬菜,很少吃荤菜,所以她身体健康。每当我挑食或嫌弃菜不好吃时,奶奶就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爸爸小时候跟我去湖州,五分钱一根油条都不舍得买,虽然时代不同了,你现在的幸福生活,可要好好珍惜啊!”听了奶奶的话,我惭愧地、乖乖地把饭吃完了。
勤俭节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更是一种文明行为。他们的善良、朴实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家风小故事15
从前,有一个男孩脾气很坏,他的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 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之后, 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 第一天, 男孩钉了几十根钉子。
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 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 易得多。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 了父亲。
父亲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在这天 拔掉一根钉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最后,钉子全被拔光了。 父亲带他来到篱笆边上,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 看篱笆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了。
你和一个人吵架, 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就在他心里留下了一个伤口,就像这个钉子洞一 样。朋友和家人都是你宝贵的生命财富,不要随意去伤害他们。要知 道。身体上的伤口和心灵上的伤口一样都难以恢复。” 这是一个智慧的父亲,他教会了孩子做人的道理。
【家风小故事】相关文章:
家风小故事04-15
家风家训小故事03-13
家风小故事[必备]04-30
我的家风小故事01-24
家风小故事必备(13篇)07-14
家风家训小故事精选16个05-10
家风的故事01-29
廉洁家风故事08-04
家风家训故事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