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小故事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实用]经典民间小故事
经典民间小故事1
狐狸和鳄鱼
狐狸与鳄鱼争论他们谁的家族显贵。鳄鱼详尽地述说了他祖先的许许多多伟大事迹之后,又说他的祖辈还做体育场长官。狐狸却说:“即说:“即使你不说,我也能从你的皮肤上看得出,你是经过多年锻炼的。” 同样地,事实胜于雄辩。
狐狸和葡萄
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
这就是说,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掉在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
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不论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
公山羊觉得口渴极了,来到这井边,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马上镇静下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劝山羊赶快下来,与他痛饮。
一心只想喝水信以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当他咕咚咕咚痛饮完后,就不得不与狐狸一起共商上井的办法。
狐狸早有准备,他狡猾地说:“我倒有一个方法。你用前脚扒在井墙上,再把角竖直了,我从你后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来,我们就都得救了。”
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议,狐狸踩着他的`后脚,跳到他背上,然后再从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狐狸上去以后,准备独自逃离。公山羊指责狐狸不信守诺言。
狐狸回过头对公山羊说:“喂,朋友,你的头脑如果像你的胡须那样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没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
这故事说明,聪明的人应当事先考虑清楚事情的结果,然后才去做。
山鹰与狐狸
山鹰与狐狸互相结为好友,为了彼此的友谊更加巩固,他们决定住在一起。于是鹰飞到一棵高树上面,筑起巢来孵育后代,狐狸则走进树下的灌木丛中间,生儿育女。
有一天,狐狸出去觅食,鹰也正好断了炊,他便飞入灌木丛中,把幼小的狐狸抢走,与雏鹰一起饱餐一顿。狐狸回来后,知道这事是鹰所做,他为儿女的死悲痛,而最令他悲痛的是一时无法报仇,因为他是走兽,只能在地上跑,不能去追逐会飞的鸟。因此他只好远远地站着诅咒敌人,这是力量弱小者唯一可以做到的事情。
不久,鹰的背信弃义的罪行也受到了严惩。有一次,一些人在野外杀羊祭神,鹰飞下去,从祭坛上抓起了带着火的羊肉,带回了自己的巢里。这时候一阵狂风吹了过来,巢里细小干枯的树枝马上燃起了猛烈的火焰。那些羽毛未丰的雏鹰都被烧死了,并从树上掉了下来。狐狸便跑了过去,在鹰的眼前,把那些小鹰全都吃了。
这故事说明,对于背信弃义的人,即使受害者弱小,不能报复他,可神会惩治他。
熊与狐狸
有一头熊大肆吹嘘,说他很爱人类,因为他从不吃死人。
一只狐狸对他说:“但愿你把死人撕得粉碎,而不要危害那些活着的人。”
这故事适用于生活中那些假装善良的恶人。
狗、公鸡和狐狸
狗与公鸡结交为朋友,他们一同赶路。
到了晚上,公鸡一跃跳到树上,在树枝上栖息,狗就在下面树洞里过夜。黎明到来时,公鸡像往常一样啼叫起来。
有只狐狸听见鸡叫,想要吃鸡肉,便跑来站在树下,恭敬地请鸡下来,并说:“多么美的嗓音啊!太悦耳动听了,我真想拥抱你。快下来,让我们一起唱支小夜曲吧。”
鸡回答说:“请你去叫醒树洞里的那个看门守夜的,他一开门,我就可以下来。”
狐狸立刻去叫门,狗突然跳了起来,把他咬住撕碎了。
这故事说明,聪明的人临危不乱,巧妙而轻易地击败敌人。
经典民间小故事2
张三的忘性大,是出了名的。
张三是一家知名外企的经理,每天有一大堆的事等着他去处理,一忙起来就有些顾前不顾后,往往做了这个就忘了那个。
比如,张三早上开着会,会开到半晌,临时接了个客户的电话。那客户的事挺麻烦,非张三亲自去解决不可。张三不得不把会议推迟到了下午,七七八八的杂事一汇报,又是半天。张三的电话还在不停地响。他只好左耳听汇报,右耳听电话。会开完时,已经快七点了。张三隐隐觉得自己似乎还有一件没做的事,可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这时,电话响了,传来老总气急败坏的声音。老总说,那个欧洲大客户需要的资料你怎么还没传过去啊?今天不传就会误了大事,你知不知道?张三忍不住抹了一把冷汗,自己竟然把这事给忘了。
还有一次,张三碰上件棘手的事,为了不受外界干扰,他特意把手机调成了静音。好不容易忙完了,张三觉得今天似乎还有件重要的事情还没办,可具体又是什么事呢?张三去摸手机,手机上显示着好几个未接电话,其中大部分是同一个手机号码。张三想起来了,今天是他和刘美丽千挑万选约定去领结婚证的`黄道吉日啊!张三赶紧拨通了刘美丽的电话,响了半天没人接。张三赶忙出了公司,驱车赶到刘美丽家,然后就看到一个哭肿了眼的刘美丽。张三为此道歉了半天。最后,结婚证是领了,可刘美丽一直为这事和张三别扭着。
吸取了这两次教训,张三特意买了一个本子,把自己每天要做的事都记在本子上。这样,张三一忙到没头绪时,就去翻翻本子,一翻就知道该做什么了。日子一长,张三几乎没再忘过什么事。
然而,那天一早,张三临时换了个新的公文包。到了公司才发现,自己那个本子还在旧公文包里。张三就像丢了魂一样。熬到中午,终于坐不住了,打定主意回家去拿。快到家时,张三不经意地掏了下口袋,翻出了一张机票。张三猛地想起来,他要搭乘下午1点的飞机去北京签一个重要的合同。这个合同非同小可,若耽误了这事,将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张三把车速开到了最大,向机场赶去。
刚赶到机场,张三就看见一架飞机从头顶飞过。一看时间,1点03分。张三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趴在方向盘上。完了,全完了。突然,半空中响起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张三看到那架刚刚起飞的飞机闪着火光,直直地往下坠。张三有些看傻了。
后来,张三扔了那个本子,还是一如往常地忘性不减。但是,再没人敢评说张三的忘性了。一说,张三准会瞪着眼跟你急!
经典民间小故事3
从前有一个公主,非常骄傲;每当有人来向她求婚的时候,她就出一个谜儿给他猜,如果他猜不出,他就要受到嘲弄,并且就被撵走。她出了张布告说,谁能猜中谜儿,不论是什么人,她就同他结婚。
来过许多人,都没有猜中,最后有三个裁缝一起来了。那两个大的以为他们做过许多巧妙的勾当,都得到了成功,因此这次他们去猜公主出的谜语一定可以成功。那第三个裁缝是一个无用的冒失鬼。他连自己裁缝手艺都不精通,但是他想,他这次一定要得到成功,不然的话,哪里还再有这种好事呢。另外两个裁缝向他说:“你留在家里吧,你什么都不懂,能够做什么事呢?”但是小裁缝并不灰心,他说一个拿定主意的人,一定有办法。他高兴地走去,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的。
三个人都到公主那里去报名,请她出谜儿给他们猜,他们的理解力很强,自以为是适当的人。
公主说:“我头上有两种头发,是什么颜色?”
第一个说:“这很容易猜,一定是黑的和白的,像人们说的黑底白点布一样。”
公主说:“猜错了,请第二个回答吧。”
第二个说:“如果不是黑的和白的,那就是褐色的和红色的',像我父亲穿的礼服一样。”
公主说:“猜错了,请第三个回答吧,我看他的样子一定知道。”
小裁缝大胆地走上前去说:“公主头上有一种银发和一种金发,这就是说的两种颜色。”
公主听了面色变得苍白,吓得几乎倒下去,因为小裁缝猜着了,原来她曾经深信,世界上没有人猜得着。
当她恢复常态的时候说:“你还不能得到我,你必须再做一件事。下面兽栏里有一只熊,你得和它在一起过一夜;如果我明天早晨起来,你还活着,你就可以和我结婚。”
她心里想,这样做她就可以摆脱小裁缝了,因为凡是与那熊一起住过的人,从来没有活着出来的。可是小裁缝并不害怕,非常高兴说:“只要大胆放手去做,事情已经有一半成功了。”
到了晚上,我们讲的那个小裁缝被送到熊那里去。熊马上向那影子扑去,要用它的脚掌来好好地欢迎他。
小裁缝说:“慢慢来,慢慢来,我马上要叫你安静下来。”于是他像毫无顾虑似的,非常缓慢地从袋里拿出几个胡桃来,咬开了,吃着胡桃仁。熊见了,起了馋欲,也想吃胡桃。
小裁缝在袋里一摸,拿出一把来给它,但是那不是胡桃,却是石子。
熊把它放在嘴里,它无论怎样咬,都咬不开。熊想:“唉,我真是一个蠢东西!连胡桃也咬不开。”
它向小裁缝说:“喂,给我把这胡桃咬开。”
小裁缝说:“你看,你多么不中用,有这么大一张嘴,可是连这个小胡桃都咬不开。”
他赶快拿石子换了一个胡桃,放到嘴里,格拉一声,咬成两半。
熊说:“我看到你这样做,我觉得我也能够咬碎。我还要试一下。”
小裁缝又给了它一些石子,熊用尽气力去咬。可是连你也不会相信,它能够把它咬开。这件事过去了,小裁缝从褂子下面拿了一只提琴来奏了一曲。
熊听见了音乐,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它跳了一会,觉得音乐很好,向小裁缝说:“你告诉我拉琴难不难?”“非常容易,你看,我把左手指头按着弦, 右手拉着弓在上面随便拉拉,很是快乐,‘和普撒撒,威发啦勒啦!’”
熊说:“这样拉琴我也愿意学会,高兴的时候我就可以跳舞。你以为怎样?你可以教我吗?”
小裁缝说:“很愿意,只要你灵敏就可以。请你把脚掌伸过来让我看看。脚爪太长了,我必须把它们剪掉一点。”他拿了一把老虎钳来。熊把脚掌放到里面,小裁缝把手柄夹紧了说:“你等着吧,我去拿剪子来。”不管熊怎样尽力咆哮,小裁缝却躺在一个角落里一捆麦杆上面睡着了。
晚上,公主听见熊咆哮得很厉害,以为熊一定把小裁缝杀死了,才高兴得咆哮。早晨,她无忧无虑,很高兴地起身,但是她朝兽栏里一看,只见小裁缝愉快地站在那里,身体很健康。现在她再不能说一句反对结婚的话了,因为她曾经公开地答应了的。
国王就叫人派一辆车来,让她和小裁缝坐着,到教堂里去行结婚礼。他们上车之后,其他两个坏心肠的裁缝妒忌小裁缝的幸福,就到兽栏里扭开夹住熊掌的老虎钳。
熊满肚子气,就向车子追去。公主听到熊喷着鼻子咆哮,害怕起来,叫道:“啊哟,熊在我们后面要来抓你了。”小裁缝赶快把头朝地,把两腿伸到窗外,叫道:“你看见老虎钳吗?如果你不走开,又要被钳住了。”熊一看见,掉头就跑走了。
我们说的那个小裁缝,就安心地坐着马车到教堂去,公主和他挽着手行结婚礼,他和她一起生活,愉快得像云雀。谁要是不相信这个故事,他得付一块钱。
经典民间小故事4
霍小玉原来出身于贵族世家,父亲是唐玄宗时代的武将霍王爷,母亲郑净持原是霍王爷府中的一名歌舞姬。因容貌秀美,歌舞动人而被霍王爷收为妾。不料,在郑净持身怀六甲的时候,突如其来的“安史之乱”打破了郑净持安享霍王爷恩爱的美梦。霍王爷在御敌时战死疆场,顷刻之间,霍王府中家人作鸟兽散。郑净持带着尚在襁褓中的霍小玉流落民间,开始了普通平民的生活。
唐代宗大历元年,霍小玉已经十六岁了,禀承母亲的资质,长得容貌秀艳,明丽可人。加上母亲的悉心教诲,她不但能歌善舞,而且精通诗文。这时,母亲郑净持落难时从府中带出的首饰细软都变卖殆尽,为了维持母女俩的生计,霍小玉不得不承母亲的旧技,做歌舞伎待客。为了女儿的前途,郑氏对待客的尺度把持甚严,仅限于奉歌献舞,为客人助兴消愁,决不出卖身体。这样竭力保住女儿的贞洁,是为了有朝一日遇到有缘人,能名正言顺地为人妻,以获取终身的幸福。这样卖艺不卖身的艺伎,娼门中称为“青倌人”,必须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做到。霍小玉虽为“青倌人”,但因才貌俱佳,照样能吸引一大批清雅风流之客,成为颇有声誉的红歌伎。
这时,有个青年男子以诗才名满京城,他就是李益。此人是陇西人士,大历四年赴长安参加会试,中进士及第。他在家中排行第十,故人们又称他李十郎。中进士时,他年方二十,少年壮志,才华横溢。他所写的《征人歌》、《早行将》等诗篇,还被长安无数豪门贵族请画工绘在屏帏上,视为珍品。
李益生长在苍凉的陇西,那里曾是汉唐时的征战之地,幼年的李益就经常游览这些战争遗址,凭吊那些曾叱咤疆场的古代英雄,这些生活经历,激发了李益的诗情豪气,因此写下了大量的怀古诗篇。霍小玉读到这些诗,大为欣赏。而更令她怦然心动的还是李益的那首五言绝句《江南词》,只用了二十个字,却将闺中怨妇无可奈何的孤寂心情渲染得淋漓尽致: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给弄潮儿。
多情的女子总是盼望与心上人朝夕相守,真心相依。霍小玉阅历无数名门公子、风流雅士,却一直不肯轻易以情相许,就因为要寻觅一个像“弄潮儿”那样守信的情人。透过这首诗,好仿佛有了一个善解柔情的男子站在诗后,于是在内心深处,牢牢记住了作者李益这个名字。
后来,经过街坊邱十一娘的穿针引线,进士及第后等待季派官职的李益,来到崇德坊的霍小玉家。两人相见,都对对方十分钟情。于是落座客厅,煮酒欢谈,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两人才情相投,意趣相合,竟有说不完的话题。这时正值暮春时节,槛外花落遗芳,窗前鸟鸣道爽,气候乍暖还寒,令人心旷神怡。谈兴正浓,直至夜阑人静,两人仍未有告别之意。霍母郑氏在一旁看着这一对情意相投的年轻人,心中漾起喜意,心想:可怜的`女儿,总算找到了一个可意的归宿。霍母殷情地点上两支红烛,重洗怀盘,再添酒菜,在烛光摇曳中,李益与霍小玉洒酒为媒,定下终身,并一同对天起誓:“永结同心,忠贞不二,海沽石烂,此情不移!”
从此,李益留住霍小玉家,双双对对,同吃同寝,同出同入,俨然是一对新婚伉俪。
时光荏苒,转眼夏去秋来,李益被朝廷授职郑县主薄,主薄是掌管全县的行政钱粮的官员,是仅次于县令的父母官。受印后,李益打算先回陇西故乡祭祖探亲,来年春天东行走马上任。在一切安排停当之后,再派人前来迎接霍小玉到郑县完婚。
李益获得官位,霍小玉半是欣喜,半是担忧,担心李郎此去,远走高飞,再也不会回到她的身边。见李益把今后的打算说得头头是道,霍小玉深想口说无凭,仍疑虑重重。李益索性取过笔墨把婚约写在一方素绫上:“明春三月,迎取佳人,郑县团聚,永不分离。”
霍小玉珍重地收藏起这一份素绫誓约,就像收藏起一份对前途的希望。在落叶透凉的秋夜里,霍家母女设宴为李益饯行,在酒意微醺中,霍小玉忽然郑重地对李益说道:“人事变幻,难以把持,虽有海誓山盟,永结同心,但等你官高位显时,难免不见异思迁,为妾只求你我十年之内倾心相爱,等你三十而立之年,任凭另攀高枝也不算晚,到时妾当剪发为尼,永绝红尘!”说完泪水无声地洒落衣襟。李益为之感伤不已,自然又把誓言重复了一遍。
谁知随后事态的发展,竟让霍小玉的担忧成了现实,李益申言再三的誓言,也被迎面的事实击得粉碎!
李益回乡后,功成名就,好生风光。喜不胜收的李家父母忙不迭地替他说下了一门婚事,女方是当地官宦世家卢家的千金。李益闻听此事,有些为难,硬着头皮向父母禀告了在长安与霍小玉的关系。李家父母听了大摇其头,反对说:“堂堂进士及第,朝廷命官,怎可以娶娼门女子为妻,真是岂有此理!”既然父母坚决反对,加之卢家姑娘秀美知书,一派大家闺秀风范,尤其卢家在朝中有一定的势力,对李益的仕途进展大有裨益。如此种种理由,使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李益把长安的婚约抛到了脑后,顺理成章地与卢氏结为夫妻,双双前往郑县赴任,夫唱妇随,喜气洋洋,渐渐把多情的霍小玉淡忘了。
经典民间小故事5
很早以前,有一个老实巴脚的农夫,娶了一个巧媳妇。两口儿过日子,男的种附近财主家的佃田,女的一年到头帮财主纺纱织布,一年到头累死累活。这家财主,两代都是秀才。这天中午,老实巴脚的农夫耕完田,回去吃中饭,就把耕牛拴在坡里。
谁知吃过中饭来一看,耕牛不见了,急得他四处寻找。最后,在小财主掌管的私塾门前,才把耕牛找到。但是,小财主不让牵走,说耕牛是自己的。于是,两下就争执起来。老财主假意上来评理,推说:"黑毛猪儿家家有。这头耕牛你说是你的.,他说是他的,谁也扯不清白。我来出个对子,谁对上了,耕牛就归谁。"
小财主一听,满口答应。
老财主就说,这个对子里要有"尖尖,圆圆,千千万,万万千",最后还要回答别人的问话,说一句"那还消说".
小财主十分神气地抢先说道:"我的笔苞儿尖尖,笔杆圆圆;写出的大字是千千万,写出的小字是万万千——"老财主接口问道:"那你一手字肯定写得不错吧?"小财主回答道:"那还消说!"
常言道:急中能生智。老实巴脚的农夫先是气急得没法,听了小财主的应对,立刻说:"呸!分明是我的头儿尖尖,鞭杆儿圆圆,耕出的大田是千千万,耕出的小田是万万千。要是哪个问我:那你一手田肯定耕得不错吧?我就会回答他:"那还消说!"
老、小财主一听,连声说:"不行,不行,第五句要别人问,你回答。"小财主当即宣布自己"赢"了,准备牵牛回家。
"慢着!"随着声音,赶来一位衣着朴素、品貌端庄的女子,这就是农夫的"巧媳妇".她向老实巴交的丈夫说:"他们这是故意刁难。也不过是篾穿豆腐——值不得一提。你放心,我现在就让他俩争着来问我!"巧媳妇说完,便转向财主,叫他们听着:"我的脚趾儿尖尖,手指儿圆圆,养活的大混蛋是千千万,养活的小混蛋是万万千——"老、小财主一听气坏了,忙争着相问:"你这是在骂我们吗?"巧媳妇气愤地回答道:"那还消说!" 人们望着巧媳妇同丈夫牵牛回家了。
经典民间小故事6
黄昏已经来临,他站在水竹坞的走廊里,等待丫环阿紫来宣布结果。
这个萧瑟的冬天,一直飘扬着黑色的冷雨。冷雨那令人倍感苦涩的气息,总是使他想起那些消逝的朋友,比如米风,比如杨四呆,比如那个名叫米兰的遥远的女人。
只有感伤,才能把他从迷茫的沉沙中解救出来。他总想抓住一点什么,来证明那些曾经温暖他的事实并非虚无:比如他手里的玉钩!这玉钩是用天山通灵之玉制成的。从前无论何时它都是温暖的,质地细腻而坚韧。但是如今,怎么也无法使它温暖过来。无论你用手将它捂住多久,它却总是冷冷的,就像一颗死去的心灵!但它仍然可以开天下所有的锁,仍然那样灵巧,仍然可以杀人——甚至会更加凌厉!但是它已经死去,就像它的主人,天下第一神盗“无锁不开”施千手。他紧紧地握住那只冷冰的玉钩,因为这是他所能握住的唯一的实在之物!走廊下还站着其他人,他们抽旱烟,跺脚,大声叹息。和他一样,他们也在等待。他们披着簑衣,裤腿用布条扎紧,脚下的烂靴用油布纸包得紧紧的。一个经验丰富的马车夫知道,在这样的寒冬里,让冰冷的雨雪透湿自己的脚板,无异于自寻死路。
他也是一个马车夫,他嘴里也衔着一只旱烟筒。马车的铜铃闪烁着冷冷的湿光,瘦骨铮铮的老马踢打着泥地的水洼,喷出的鼻息成角形,就像两把白色的虚无之刃。在我们伟大而黑暗的江湖,到处都是才华横溢的刀手,但是并非人人都能以刀为生。一个运气不好的刀手常常需要做一点其他的事,比如说,或长或短地当一阵子马车夫。
水竹坞需要一个马车夫,包吃包住,三两银子一个月。对马车夫来说这个条件可算极为丰厚。因此消息一传开,就有许多人前来碰运气。我们的江湖从未真正地摆脱过饥馑的恐惧。血雨腥风,到处都在杀人。所有的铁都已经铸成钢刀,根本无人关心耕种。
挑选总是一件费劲的事。因此水竹坞的阿紫姑娘出了两道考题,一是绕口令,二是展示书法才能。我们伟大而黑暗的江湖人才济济,捞碗饭吃实在不易,即便是区区一个马车夫,也须具有多方才艺。考试进行了一个下午。他深感震惊,因为那些挥马鞭的手,写出的字较之古往今来的书家毫不逊色,那些被旱烟熏黑的舌头跳动起来,比夜莺还灵巧!
他的成绩无疑是最坏的。他牙痛,连话都不能说,根本谈不上绕口令。他也写不好字,因为他的眼睛模糊不清,因此他拿着毛笔,顺手在白纸上涂了几个斗大的墨坨坨。他的举动引起了一阵的嘲笑。但是他坚持要等最后的结果出来。
阿紫终于出来了。他闻到一股清新甜美的气息,就像四月的桃花。
“路马!”阿紫道,“谁是路马?跟我去见小姐!”他从人群中站出来,手里紧握着那只冰冷的玉钩。“就是你了。”阿紫朝其他人挥一挥手,“你们——统统滚蛋吧!”
结果如此出人意料,走廊里一阵哗然!他的嘴角却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江湖由是奇迹组成的,它的规则似是而非,金盘玉盏中包装华丽的年糕,其真相只是一堆黑乎乎的臭狗屎。而一堆黑乎乎的臭狗屎,其实才是真正的年糕。他深谙此理,所以他要坚持等到最后的结果出来。水竹坞的主人妙心是个极动人的女人。因为他的牙齿情不自禁,痛得半边脸都麻木了。通常有两种情况,可以使他牙痛加剧心跳骤止:漂亮的女人和漂亮的刀。“路马,”妙心道,“为什么别人口令绕得那么好,你却是个大舌头?”
“呜里啦啦,”他含糊不清地答道,“牙呜里痛啦啦。”妙心皱起眉头,很过了一会儿,才明白他在说什么。
“牙痛?”妙心道,“什么时候开始的?”
“卡唯罗拉,”他答道,“很卡唯久罗拉。”
从前他双目如炬,贼光烁烁,常常把女人看得心惊肉跳。但是如今他视力锐减,每当黄昏来临,光线幽暗之时,既使天下第一美女走到他鼻尖底下,他也视同不见。他的牙齿时常莫名其妙地脱落。种种迹象表明,他的机体正在未老先衰,也许是命中注定,也许是某年某月喝酒时,中了某个对手的暗招。说实在的,在我们这个伟大而黑暗的江湖中,他已经有了太多的敌人。他对这种可怕的变化深感不安。但是无论发生了什么,作为一个乐观主义者,他总是努力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在失去足够的视力之后,他开始用牙痛的变化感受从前用眼睛看到的东西。在牙痛感受不及之处,他的鼻子就会发挥作用!为弥补视力的损失,他刻苦地训练自己的鼻子。在一间空空的黑房子里,在成千上万种气味中,他努力去寻找某种指定的极淡极飘渺的气味,比如说一种柠檬的气味。他的鼻子灵敏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你可以把一滴柠檬汁,用水稀释七百七十七次,然后把它放在强烈的羊膻臭,新鲜的狗屎,恶腥的阴沟水和窖藏的猪泔汁之间,他还是能够在你一眨眼的功夫,毫不费事都把它找出来。
视力的减退,使他发现了另一个江湖。一个由无穷的气息组成的江湖。从前他用眼睛看,才能对一个女人进行判断,而现在,他却用鼻子去欣赏她们的妙处。这是一个秘密,没有人知道他的`视力已经衰退,也没有人知道他的鼻子如何奇妙!
“小姐,”阿紫道,“你放心,他真的是个傻瓜。”
“路马,”妙心道,“不管你是真傻还是假傻,你得一直这样。我们需要的,不是爱咬舌头的喳喳鸟。我们只需要一双听话的耳朵。”一开始他就知道她们需要一个傻瓜来做马车夫。所谓考试,就是挑选傻瓜的一种方式,因此只有真正的傻瓜才能获胜。
“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阿紫说着,蓦然一刀劈来!这一刀疾速至极,他的头却没有动荡一下。他知道这是在试探他,因为她的刀锋并无杀气。他能闻到的不仅仅是女人的美貌,而且还有刀锋上的杀气!这一刀劈断了他嘴上的旱烟筒。
“听明白了,”阿紫道,“叫你干啥就干啥!否则就如这只烟筒。”
“行了,阿紫,”妙心好像对他还算满意,“叫黄四娘从厨房拿点东西给他吃。”黄四娘端上年糕,连看都没看他一眼,就走开了。他确实很饿,年糕也很香,可是他却大倒胃口。作为一个厨娘,黄四娘身上免不了有油盐酱醋,烟火,刀和血的气息。可是他感到惊讶的是,这个女人竟散发出男人的汗臭,经久不息!同是女人,妙心身上却有一股水蜜桃的甜香气息,让人心跳骤止!“路马,”妙心道,“明天要整天赶路,你吃完了,早点休息。”
可是夜晚他在马厩里无法入睡。夜风吹过带着冬雨的湿寒,他一动不动地躺在干草堆上,将那只玉钩捏在手中,听老马无休无止地啃着夜草,想起了他的朋友施千手。施千手是个很有趣的人,可是如今能证明施千手曾经存在的,只有这只冰冷的玉钩了。
次日清晨,他备好马车,啃着黄四娘做的年糕,挥动马鞭赶路。从早晨到下午,马车一直在赶路。妙心叫他怎么走就怎么走,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路马,”妙心道,“你不喜欢年糕?黄四娘可是一个了不起的厨师!”
他没有回答,只是一个劲地啃年糕。不知为什么,她身上的气息使他倍感干渴。
“路马,”妙心道,“你是不是很想喝点酒水?”
路马摇了摇头。傍晚时分,马车穿过一个到处是垃圾,到处是小贩叫卖声,到处是低矮的破木屋的陌生集市之后,妙心让他放慢速度。
马车缓缓地停下来,他抬起头来,在模模糊糊中看见有一座业将倾圮的庭院,上面写着几个东坡体行草:三贤堂。
“路马!”妙心叫道,“你在这儿等着,一步不许离开。”
妙心跳下马车,头也不回地走了进去。路马感到纳闷,她一个千金小姐,大老远,辛辛苦苦地跑到这破地方来,到底想干什么?她那神神秘秘的样子,更是令人心生好奇。
那时苦雨又下起来了。他等了又等,妙心还是没有出来,他决定进去一趟。他跳下马车,走进三贤堂,沿着她的气息,穿过一道陈旧的走廊,爬上一架摇摇晃晃的木梯。
他推开木梯尽头的破木门时,眼前竟现出一个摆设华丽的客厅!他大吃了一惊,想不到三贤堂外表破旧,里面却如此阔气!客厅里摆着两只香炉,其中一只正焚着安息古香,气息浓郁,尽管如此,却仍然无法掩盖妙心那奇妙的体香!她在这里呆的时间可不短!然而此时客厅却空空荡荡,不见一个人影!这是一个封闭的客厅,四面墙壁都是青石垒就,十分坚固,她去哪儿了?又是怎么出去的?难道客厅有什么秘密?这客厅里的主人呢?他正在推测,耳边突然却传来一阵脚步声。他吃了一惊,要想躲避,却哪里还来得及?只得在空荡荡的客厅里呆着,来的一共八个人,八把刀。其中七人身着黑衣,另一个皂衣,烂眼圈,手持一把烂头银刀,显然这一伙人的头目。
“喂!”一个黑衣人叫道,“赶车的,那个小妞呢?”
“放聪明点,”另一个黑衣人叫道,“有啥说啥!”
“问你呢,”第三个黑衣人叫道,“我们已经跟了你们整整一天了。”
他把玉钩捏得更紧了。他们没把他放在眼里,因为他手中无刀。对一个刀手来说,没有刀是不可想像的。他们却不知道玉钩亦是一把刀,并且是无比犀利的刀!
“朋友,”烂眼圈说道,“装糊涂没用!别让我失去耐心。”
“走吧,”他说话了,觉得牙齿不那么痛了,“走!我已经失去耐心了。”回答他的是一阵鸭子般的笑声。七个黑衣人一齐袭来!但是他并未变成刺猬。他出手了!穿过刀的丛林,把玉钩几乎同时扎进他们的脖子,两股细血从那里流出来,就如同吸血鬼的獠牙咬过一样。这是施千手的独门招式“玉女笑藏钩”,他也是第一次使用,没想到如此凌厉!烂眼圈大惊,怎么也料不到一个马车夫竟也如此厉害。
“大侠!”烂眼圈跪下道,“求您饶小的一命。”
“死!”他喝道,又是一招“玉女笑藏钩”,这一招却落空了。他暗自一笑,施千手这一招虽然厉害,但失之太直,只要对手功夫稍高,便会从容闪开。烂眼圈见他适才一出手就收拾了七个人,功夫极高,本以为性命难保,万不料竟能躲过一招,颇感意外。
“死!”他再喝一声,玉钩直奔对方。这一招,他使的仍然还是“玉女笑藏钩”。烂眼圈见他故技重施,当下一刀斜封,护住自己上盘,只听得“铮”的一声,火花乱迸,那刀竟被玉钩刺出一点缺口来!烂眼圈冷冷一笑!心中怯意顿时去了大半。这玉钩虽然厉害,但反来复去只会一招,又有何可怕?施千手的招式自然不止一招,但他所知道的却以此最熟,所以反来复去地使用。施千手撒手西归,玉钩已成绝响。路马觉得若用此招对敌,心中便颇多几分安慰。此招虽已用过三次,他却还想再用一次呢!然而对手却不再给他机会,刹那间,刀风呼啸已经攻到顶门!他暗自一叹,只得伸出左手,在疾飞过来的刀尖上一拿,顺手轻轻一带,让过对方,就势一脚将其踢得直飞出去。“轰隆”一声,那家伙连人带刀撞在墙上,昏死了过去。随着这一声响,客厅中的青石坚壁竟然向两旁分开,露出一个暗室来!一股冷风迎面吹来。
他大吃一惊,原来那人落到地上,撞倒墙边的那只香炉,而这只香炉正是机关之所在。香炉一倒,暗室便现了出来。这暗室之下,有一条长长的暗道,黑魆魆的,不知通向何方。冷风中路马又闻到妙心的气息,时断时续。妙心就是从这暗室中消失的,她现在到哪里去了?路马沿着暗室的阶级向下走去。
那暗道弯弯曲曲,左拐右拐多有岔道,好在有妙心的气息前导,走起来却也并不困难。也不知走了多久,妙心的气息忽然消失了。他正在犹豫,“梆”地一声,他一头撞在一扇铁门上!这铁门又厚又沉,发出一股锈腥味,门上有一把大铁锁,也是坚固异常。这对别人可能是无法逾越的屏障,对他却不值一提。他摸了摸头,掏出玉钩,一试即开。他暗自赞叹,施千手这只玉钩,作刀来用稍嫌太短,太险,若是开锁,实在天下无双!
穿过铁门,面前仍然是黑魆魆的暗道!这一次他再也闻不到妙心的气息,如今他最好的选择也许是原路返回,不过这对一个跟踪者来说,实在令人扫兴。他稍作思忖,还是硬着头皮走下去。一旦没有把握,你只能希望碰碰运气。他走呀,走呀,在无尽的黑暗里,一边走一边想:妙心在哪里?那些跟踪他们家伙的又是什么人?前面会遇到什么?会不会有人忽然从黑暗中向他捅刀子?他走了又走,却总也走不出无尽的黑暗,只不过,面前的暗道好像变得开阔起来了,甚至还有三五点苦涩的雨水打在脸上,他感到吃惊,抬起头来,竟用他那模糊不清的眼睛看到了瓦蓝色的夜空!
不知不觉地,他已经走出了暗道!叮铃铃,叮铃铃,他听到铜铃在风中摇响,他听到那匹老马在苦雨中喷着鼻息!原来他又回到了三贤堂的门口!这真是让人意想不到,暗道的出口就在大门口!他在黑暗中兜了一个大圈子,把妙心跟丢了。
他叹息一声,重新回到马车上端正地坐好,就好像他从未离开过一步。他摸出旱烟斗来,填好烟丝,打火。这只烟斗虽被阿紫劈成两节,不过也还能抽。他慢慢地抽着半截旱烟,想把整个事情理出一点头绪来。他后悔自己出手太重,如果在那八个刀手中留一个活口,也许会从其口里找到一点东西。整个事情变得复杂起来了,就像这眼前的黑暗。
忽然,他呆住了!浑身冷汗直冒!他的肩膀被人轻轻地拍了一下!
“路马,”那声音道,“你这该死的!”
经典民间小故事7
上世纪1979年9月,我高中毕业后,有幸考入慈溪县技工学校,专业为电子电器。学校座落在慈溪县周巷镇,经过二年的学习、充电,掌握了半桶水的电子、电器基础理论,但实践经验可以说一纸空白。
在校期间,我是校团总支宣传部长、班上的宣传委员(主要负责墙报、黑板报),同时我又是班级电子电器课代表,为此身挂三职,算重量级人物,非常夺目耀眼……)。少吹年,回归正题。
1981年4月20日(星期六下午),电子电器专业课老师——吴德明(家住周巷镇桥头村),叫我去他家维修一台钱江牌17寸电子管黑白电视机。当时我犹虑重重,皱皱眉头,吞吞吐吐地说:“老师,上门修电视机恐怕吃不消,修不好”,“没关系,老师会教你的。”听完,我心里不知有多么的高兴和自豪啊!随即,骑上吴老师的崭新永久牌28寸重磅自行车,带着吴老师,穿街越巷,快速行进。一路上,春风佛面,我和吴老师畅所欲言,谈笑风生,这样不知不觉到达了目的地。
进门时,师母娘和吴金玲(吴老师的独生女)满面笑容,热情招呼:“快请进,请进”。随即师母娘又吩咐吴金玲赶紧泡茶……。
吴金玲,年方十八,圆圆的脸蛋,长长的发辫,说不上十分俊美,但却楚楚动人,魅力十足,特别是那双微笑的大眼睛,纯洁中带着稚气,沉静中含着深情,此外还多少带有点揶揄人的神气……。
维修开始:电视机无光有声,当初,我是第一次触碰电视机,很不顺畅打开后壳,拉出线路板。哇里面这么复杂,电子元器件横七竖八,密密麻麻,一只只电子管象地对空导弹,井然有序,准备发射……。吴老师问我故障的大致范围,我答:“行扫描电路,”“对,那你对照图纸慢慢检查吧。”说完,走开了……。
吴老师走开,但吴金玲且始终站在我的身旁,注视着我的维修全过程。此时此刻,此时此情,我脸上直冒紧张的汗水,两手不停的抖擞,万用笔指针始终左右晃动。神不知,鬼不觉,放在电视机上方的一把老虎钳不知为何,突然掉了下来,不偏不倚,正好砸中电子管,只听“啪”的一声,型号为6P15的`功率放大管立即破碎,光荣殉职。
我目瞪口呆,半响无声。而旁边的吴金玲却不停地安慰我:“没关系,叫我老爸配一只便是。”我恍然大悟,缓过神来,说:“对,去街上买一只。”说完,我闪出房门,飞快地向街上电子配件店奔去。
我一边奔跑,一边悔恨自己,这叫顾前不顾后……。返回时,心里却平静很多。我暗下决心:必须尽快掌握家电维修技术,以实际行动全方位赶超吴老师。一只电子管是有价的,而精湛的维修技能是无价的……。
时间,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但这一幕却永远铭刻在脑海里。它激励着我不断磨练,不断突破,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从那开始,小岑变成岑师傅,岑师傅又变成现在的老岑师傅,最终变成老、老、老岑师傅,最后尘归尘,土归土,回到大自然,一切OK而结束!
经典民间小故事8
和我同住一个院子里的刘奶奶已经90岁了,然而她却有一个70岁的亲娘。她亲娘比她小了20岁,真真切切地生下了她。许多人都认为是无稽之谈,然而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
那是1961年,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当时才四十来岁的刘奶奶人称刘桂花。刘桂花上有公婆下有儿女,中间还有一个老实巴交的丈夫,家里粮食不够吃,很快就断了粮。断粮之后,刘桂花便把别人抛弃的糠壳和空玉米棒拾来磨细做成馍吃,或者到荒滩上挖来一种叫黄角粮的药材,剥皮泡三五天去掉麻性再吃。但这些都是具有危险性的食品,吃后无法排便,得用棍子掏。后来,树皮、草根、糠壳……所有能吃的东西都吃光了,刘桂花就去找枯野菜,用水泡泡,然后和着带壳的糜子面煮成一锅能照起人影的糊给一家人充饥。
刘桂花为了让家人多吃一点,她常常把“糊”煮好后就借故去做这做那地忙着,或者舀上一小碗躲到一边吃。实在饿得慌了,她便按照别人介绍的方法,把辣椒磨细,冲一碗开水喝下,让辣的感觉麻醉空空的胃囊,暂时忘掉饥饿的折磨。不到两个月,刘桂花饿得骨瘦如柴。
这天,刘桂花正在家里做事,突然饿晕在地。恍惚间,她站起身来,走出门去,感到神清气爽,肚子也不饿了。忽然,她看到前面有个人向她招手,她懵懂地走了过去,那人领着她进了城。她跟着那人走进城南一户人家的卧室,只见床上躺着一个隆着肚子的二十来岁的少妇正在分娩。她刚想退出去,那人从后面推了她一下,她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过了好长时间,刘桂花醒了过来,却发现自己身形已经缩小了,躺在襁褓之中,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妇人正苦着脸抱着自己。她想说话,一张嘴,才感到嘴里一颗牙都没有,只会“啊,啊──”地哭。
这时,就听老妇人对躺在床上的少妇说:“秀莲,孩子饿了,该喂奶了。”
刘桂花扭头看去,只见床上那个叫秀莲的少妇曾经隆起的肚子此时已经瘪了下来,显然自己就是她生下来的。秀莲为难地说道:“妈,我没奶呀!”
老妇人叹口气,说:“这孩子真命苦,赶上这个年代,又是个女娃,若是男娃就好了。现在粮食这么少,要不就把她送人吧!”
“那可不行。”秀莲急急说道,“怎么可以送人呢?咱家还算好的,养个小孩还养得起。”
听到这里,刘桂花总算明白过来了,自己这是转生了,转到别人家做女儿来了。很快,她想起自己那一大家人,此时没有了自己,他们怎么活呀!想到这里,她不禁嚎啕大哭起来,越哭越厉害。
老妇人一见,赶紧一边轻轻拍着一边叫道:“哟!这孩子饿得厉害,赶紧弄点东西给她喝……”
过了三天,也许是营养跟不上的缘故,刘桂花在又一次声嘶力竭地嚎哭之后,忽然失去了知觉。待到她再次醒来时,人已经在自己家的床上了。
家人见她醒来,惊奇不已,说她已经气绝三天了,只是因为四肢柔软,胸腹间还有温热,所以没有入殓。
刘桂花坐起身,把自己投胎转生的事情细说了一遍。家人听了,根本不信,都说她神智不清了,饿糊涂了。她见没人相信自己,也不强辩。
第二天一大早,刘桂花就拉着自己的丈夫进了城,熟门熟路来到县城南边那户人家。一敲房门,一个男人满脸凄苦地开了门。刘桂花认得他,他是秀莲的丈夫。那男人奇怪地问道:“你们找谁?”
刘桂花迟疑了一下,说:“我找秀莲,她在吗?”
男人点点头,说:“她在,进来吧!”
刘桂花便领着丈夫进了屋。屋里,秀莲正手拿几样小孩的衣裤呆呆地坐在椅子上。刘桂花仔细看了看秀莲,又看了看她手上的衣裤,没错,这些正是自己在襁褓里穿过的。她走过去,说:“秀莲,你生的孩子是不是昨天死了?”
秀莲抬起头茫然地看了看她,然后伤心地点了点头,说:“是的,昨晚已经埋了。大婶你是谁呀?你怎么知道?”
刘桂花叹口气,搬张椅子在秀莲身边坐下,轻声说:“我跟你说个事,你千万莫怕。”
秀莲奇怪地望着她,没说话。
刘桂花说:“你生的那个孩子其实就是我投生的.……”
秀莲和她丈夫一听,两人不由惊愕地望着她。
刘桂花见状,便把自己投胎的事情一五一十说了一遍,而且把秀莲卧室的摆设都一一指了出来,还有那个嫌弃自己是个女娃的老妇人长得什么样,说了什么话,全都说得明明白白,一丝不差。
秀莲和丈夫听完,两人不由面面相觑,半晌说不出话来。良久,秀莲才轻轻说道:“你说的那个老妇人是我婆婆,她今天回乡去了。你说的都对,确实是这么回事。只是,你真的投胎了,真的投胎到我家来了?”
刘桂花见秀莲和她丈夫还是不相信自己,便问:“秀莲,你生的那个女娃左脚是不是六趾?”
一听此言,秀莲和她丈夫全愣住了。因为那女娃一生下来,他们就发现孩子左脚长着六个趾头,当时对谁都没说,就拿衣服包了起来,现在面前这个妇女怎么知道?
刘桂花见两人不言语,便不声不响脱下自己左脚的鞋子,又脱下袜子露出脚趾。秀莲和她丈夫低头一看,不禁惊叫了起来。原来刘桂花左脚也是六趾。
这一下,两人不得不相信了,面前这个妇人曾经真的转生投胎过,她就是秀莲曾经生下来又死去的女儿。一时间,刘桂花和秀莲抱在一起又是哭又是笑,两人心里满是说不出的滋味。秀莲感到女儿没有死,现在又活生生地出现在自己面前;刘桂花则感到秀莲曾生下过自己,就是自己的亲娘。
从那以后,两家就有了来往,并认作了亲戚,只是这门亲有点糊涂。私下里,刘桂花一直喊秀莲为娘,可秀莲却比刘桂花小了二十来岁,而秀莲又喊刘桂花作婶子,两人的辈分真的乱了套。潜意识里,刘桂花认为秀莲就是自己的亲娘,因为毕竟秀莲曾经生下过她。
秀莲家比较富裕,靠着秀莲家的帮助,刘桂花一家总算磕磕绊绊渡过了那三年自然灾害。后来秀莲又生了一儿一女,都健康地活了下来。
如今刘桂花已经90岁了,可只要一提起秀莲的儿女,她总要说:“我那弟弟妹妹……”让人啼笑皆非。
对于这件事情的真伪,我曾问过同院的李大爷。李大爷叹口气,说:“那是什么年月?那是饿死人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呀!人为了活下去,什么法儿都想得出。只要能活命,只要有口饭吃,你让我喊你作爷都行。”
一时间,我有点懵了。李大爷睨我一眼,又说了这么一句话:“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说完,不再理我,独自走了。
经典民间小故事9
一百多年前,河南省西峡县军马河镇军马河村老街,有一户姓曹的人家。
当初他们从山西逃荒要饭跑过来,借住在人家的一间烂草棚里,靠给人种地,纺棉为生。那年代,人们还是用纺花车纺棉线织布做衣服。曹奶奶纺线,每天要纺到深更半夜,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总有一个穿白衣服的人,悄悄地从曹奶奶身边走过来,猛地用手指头把曹奶奶纺出的棉线勾断一截。还没有等曹奶奶转过身来,那人就迅速跑出门外,总也看不清楚到底是谁。时间长了,曹爷爷就帮助曹奶奶想出一个办法:她让曹奶奶趁勾线的人转身要走,还没有走开的时候,抢先用带着线的缝衣针插在勾线人的衣后,看他究竟跑到哪里去了?那天,夜深人静,勾线的那个人照例又来了。曹奶奶早有准备,他照着曹爷爷想的办法去做,趁勾线的人不注意,把带线的针别在勾线人的衣后,那人就带着长线跑开了。结果长线球末端刚好落在曹爷爷的小屋。第二天,天刚亮,曹爷爷就顺着白线往外找。走着走着,他看见了一个大石垅,发现那跟白线前端钻进石垅不见了。他俯下身子,慢慢地掀开石块,顺着白线往下扒。扒着扒着发现下面有一个棕色的小圆盖。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盖子一看,里面是一罐白花花的银子。一块一块的,每块上面都写着曹士举的名字——清清楚楚的三个字。
曹爷爷喜出望外的跑回家,告诉曹奶奶,曹奶奶平静地说:“那银子是曹士举的',咱可不能拿。”听了曹奶奶的话,那罐银子还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有个贪财的人听说后,就抢着去扒,他迫不及待掀开盖,手被狠狠地蜇了一下。回过神来仔细一看,里面全是蝎子。从此就再也没有人去扒那银子了。一晃几年过去了,曹奶奶有了孙子,又过几年,孙子开始上学,距离几十里的独阜岭沟小学,刚从千里之外的湖南请来一位教书先生。放学回家后,奶奶问孙子:“今天老师给你起个啥名字?”“曹士举。”孙子十分认真地回答说:“奶奶拿过书本,递给爷爷,爷爷十分惊奇,睁大眼睛一看,上面果真写着曹士举三个字。字的笔画原来给银子上面写的一模一样,就像出自同一人之手,一点也没有区别。
奶奶说:“搞了这么多年,这一灌银子原来是咱自己家的!”于是曹爷爷就把银子背回了家。
其实,我的家乡军马河还流传着许多民间故事,我喜欢家乡的民间故事。
经典民间小故事10
这事出在啥时候,没人记得清,这事出在啥地方?有人说得明。就出在曹州牡丹园。有个老花农,整天伺候牡丹;还是看不够。冬天咋看呢?他有办法:春天拿张纸,拿杆笔把牡丹画下来。从幼芽出土就画.一天画一张,一直画到落叶。因为他年年画,时间长了竞画了几箱子,地里没了社丹,就看纸上的。有人要买他的画,他
不卖,象宝贝似的保存着。这事惊动了花神,接着就出了蹊跷事:他头一天画个牡丹幼芽,第二天就长起棵来,再一天又开了花。不用培土浇水,它自己在画纸上会长,这事神了!
老花农有个独生闺女,名叫爱花;眼下要出嫁了,老头却不说办嫁妆的事,还是整天照护他地上的牡丹,纸上的`牡丹。爱花心里快急得生了疮,可是没法说呀[那时候的规矩多严阿,闺女家要敢提一句跟婚姻沾边儿的话,还不叫外人笑话死。
到了上花轿那天,老花农捧出了一个不大的梳妆匣.上着锁,贴着封条。他把钥匙小心地交给闺女。爱花心里凉到底了,真不想接钥匙。又一转念:也许里边是银票?有了银票到婆家雇人打嫁妆,买别的也行啊I
爱花娶到婆家,闹喜的人见了这么一个小匣的嫁妆,说啥的都有,爱花好象脸上挨巴掌。可她想想匣子里的银票,还是沉住气了。等到夜深人静,闹房的走后,爱花和新女婿关好房门,小心地搬出小匣,打开锁,撕去封条,轻轻掀开盖细瞅。里面是一叠折得方方正正的纸。爱花急不可耐地拿出一看,瞎!哪里是什么银票,却是一张青枝绿叶粉红色的牡丹画。你说爱花心里这个气呀! 她想:我的糊涂爹,就算您的画好,也不能让俺长远地当饭吃、当衣穿、当钱花啊”—”她超想越恼,一把抓过画纸就撕。新女婿紧拉慢扯拦不住,手被擦破了。呼吁地淌血。爱花慌了。赶紧用手中的烂纸给丈夫擦血。谁知只擦了一下,;血没了,连伤口也不见了。两人傻了眼,取开纸看看.是画的牡丹根;鲜鲜亮亮的,一点血也没沾。亦,想不到它能治伤。爱花忙招撕碎的纸往一块儿对.可哪里对得成,那些离了根的枝、叶、花眨眼工夫都枯焦了。爱花后悔得要死:这是无价宝,让自己白白毁了啊!她不等回门的日子就跑回娘家,让爹再绘画张牡丹。老花农说啥也没答应。
后来,爱花和丈夫就用这牡丹根给人治伤病,成了郎中。再后来,大伙儿都知道牡丹根有用了,丹皮也就入了药。
经典民间小故事11
明朝永乐年间,黄庄大洼深处有一个解家湾子村。村上有一个庄稼财主,叫解共起,他为人十分吝啬,常常昧着良心压榨长工,所以人们都不叫他解共起,叫他“铁公鸡”。
铁公鸡家有庄田几百亩,宅院四层,骡马成群,长工、短活长年不断,富得流油,是大洼最有钱的财主。贫苦人为了生计,明知到他家打长工、做短活有圈套,也得硬着头皮去。这一年春耕前,铁公鸡放出话说:“我解共起今年要雇全年的活,只要听话,勤恳干活,年底算账加工钱二成。”听了这个消息,本村王贵等几个人便来到解家门前求活。
铁公鸡走出门,看了看来的这几位,都是本乡本土的庄稼汉,寒暄了几句后板起面孔说:“谁要偷奸耍滑,工钱可就两说着。”
这几个人只想卖苦力养家糊口,根本没有其他的想法,就这样,王贵他们成了解家的短工,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地耕作。铁公鸡看到苗青禾壮、膘肥马壮,心里很是高兴。转眼间这份短活接近尾声,丰收在望,农活渐少。“不能让这些穷光蛋吃闲饭!”铁公鸡又打起了歪点子,他把早盘算好的“妙招”拿了出来。他先是对王贵他们横挑鼻子竖挑眼,后来干脆夜起拔苗、三更偷料来诬陷,说什么“垅大苗稀,庄稼不齐,缺苗断垄,收不够种,马无夜草,几天瘦倒”。王贵他们看出铁公鸡的心思,几个人一商量,干脆算账回家,从此不吃解家饭。他们去找铁公鸡,铁公鸡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板起面孔说:“当初我说过,谁要偷奸耍滑,工钱两说着!算账要钱,你们赔得起我的庄稼吗?”大伙一听,原来铁公鸡连工钱都不愿意给,没办法,只能干生气。当时,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别进来,王贵他们只能憋着一肚子窝囊气各自回家了。铁公鸡见占了这么大的便宜,自然好不欢喜。
转眼秋收季节已到,解家又放出了招工的消息,别人上过铁公鸡的.当,谁也不敢来,只有一个年轻人早早来到解家。铁公鸡一看:几年不见,王贵的儿子王小贵都长成棒小伙了,小伙子有力气,能吃苦,是他爸的儿子,不过我还是得提防他点。
铁公鸡一边想着,一边说道:“小贵呀,咱这秋收庄稼多,什么活都得干,你顶得住吗?”
“请老东家放心,碾磨耠子车,锄耪打轧活,我是样样能行。”铁公鸡心里有鬼,于是又说:“那我先考考你,我北洼有一处积水高粱地,你会划船吗?”
“讲划船我忒(推)会,走上几十里也不累。”
“旱地拉运庄稼要赶车,你行吗?”
“要赶车我就(舅)会,拴车套马样样会。”铁公鸡满意地笑了笑,接着又问:“场上打轧,你会扬场簸簸箕吗?”小贵也笑着说:“老东家那您说着了,扬场簸簸箕别提。”
“扬完场,粮入袋,那装八斗多的大口袋你扛得动吗?”
“八斗半的口袋一摸就走,老东家您连瞅都别瞅。”
“收完秋,咱还得种上冬小麦,你种得好吗?”
“提篓下种我保证走在前头,干上几天也落不后头。”
“我西院有一片(篱笆)已烂,你会重新夹好吗?”
“夹寨您别提,准让您过得将去。”
铁公鸡越听越高兴,心想这回可雇着好短工了,接着又说:“小贵啊,粮食随便吃,可水酒咱大洼少点,不见得够你量。”
“老东家,您说哪里去了,说喝酒呀,我一提就够了。”就这样铁公鸡满意地收下了王小贵。
第二天,王小贵与另外几个打短工的开始秋收了。早起后,铁公鸡带着王小贵等人先去西洼积水地划船收高粱。“小贵啊,划船的工夫就属你了,开船吧。”铁公鸡说完,王小贵接过桨,故意高一桨,低一桨,船在水中打转转,气得铁公鸡着急地问:“王小贵,你怎么不好好划呀?”王小贵不慌不忙地说:“老东家,我不是跟您说了吗?划船推会,就是会推着船走,不会划。”铁公鸡没办法,船上的其他短工都是外乡人,不会划船,他只得自己动手划船。
过了一天,铁公鸡又让王小贵赶车拉运庄稼,王小贵笑着对铁公鸡说:“老东家又忘了吧?我不是跟您说赶车舅会,要赶车我得去李庄找舅舅去,我舅舅那可是内行的老把式呀!李庄离咱这太远了,一天回不来,还得耽搁活,还是您先受点累吧!”
几天后,场上打轧高粱,要借风扬场,本来憋着一肚子气的铁公鸡指着王小贵大声道:“王小贵,你不是说你会扬场簸簸箕吗?趁风快扬吧!”王小贵又是故意东一簸箕西一簸箕地乱扬,真是皮连粒,粒掺皮。铁公鸡急得抢过王小贵手中的簸箕,干脆自己扬了起来。王小贵笑着对铁公鸡说:“老东家,好记性,您倒是记住了一样,扬场簸簸箕别提,就是我不会的意思。”再看铁公鸡,嘴撅得可以拴头牛。等粮食装入口袋,铁公鸡用夜猫子眼瞟了王小贵一眼,并指着粮袋不出好气地说:“王小贵,这回该你扛了,卖点力气,晚上有酒喝。”王小贵似乎也着急了:“老东家,您这不是难为我吗?一进门我就说了,八斗半的口袋我一摸就走,就是用手摸摸就走开了,得让别人扛,我可扛不动。”铁公鸡的脸气得由青变紫,由紫变青。
晚上吃饭时,铁公鸡端起酒盅自满自饮起来,王小贵笑呵呵地说:“老东家,您不是说晚上有酒喝?我也陪您两盅。”说着,从酒坛中舀上一提倒入碗中,一仰脖子咕咚咕咚,下去半碗。铁公鸡正窝着一肚子火没处发,一看王小贵喝酒,更是火上加油,冲着王小贵吼道:“你说你一提酒就够了,怎么比我还能喝?那是钱买的,不是大河的水。”王小贵也像生气似的说:“老东家,您一喝酒就犯糊涂了,我跟您说得多清楚,说喝酒,我一提就够,这不刚喝下一半吗?这一提差不多了,别害怕。”
转天,铁公鸡又想到王小贵说过提篓下种走在前头,是个快手,于是他领着小贵来到南洼种冬小麦。刚拴好马,铁公鸡就让王小贵快提篓下种扶耠子。可王小贵一下子跑到了前头,手牵马缰绳往前走。铁公鸡一看,吹胡子瞪眼地问:“王小贵,谁让你牵马呢?快提篓下种扶耠子!”
王小贵像是真着急了:“怎么?老东家又忘了,我不是说好了吗,担篓下种走在前头,干上几天不落后头,您看这不是走在前头吗?您要是看不上我干这活,那我明天给您西院夹寨子去。”铁公鸡明知上了王小贵的当,也只是冻豆腐——没法办啊。只好让王小贵牵马,自己提篓下种扶耠子,这真是奴变主,主变奴了。
第二天中午,铁公鸡来到西院,再看看王小贵的最后一个绝活——夹的寨子怎么样。到那一看,篱笆七扭八歪,大洞小眼,能钻过人,更是气得没半死。他戳着王小贵的鼻梁骨:“这是人干的活吗?”王小贵却笑呵呵地说:“老东家,您看,这样的洞眼,就您的身段准钻得过去,不信您来钻钻?”
这下,铁公鸡被气得死去活来,瘫软在地,变成了泥公鸡。
经典民间小故事12
清朝末年,小李村有个人叫李顺子,有一手好木工手艺,就有一样,胆小。天一黑就不敢出门,怕遇上鬼,人都叫他“李小胆”。
有一天,李小胆的舅舅来找他,说是儿子要娶媳妇,叫他去给表弟做几件家具。舅舅家离小李村有八里地。本来李小胆不到五里以外干活儿,可这是舅舅家的事,不能推辞。到了舅舅家,李小胆就急着破板、截料。到了后半晌,他对舅舅说:“晚饭早点吃,别叫我走夜路回家。”舅舅说:“你表弟的喜事快到了,晚上别回去了,省得把工夫都费在路上。我知道你胆小,晚上叫表弟陪你睡。”李小胆只好硬着头皮住下。
紧赶慢赶,五天以后家具做成了,眼看日头偏西了,李小胆一边收拾工具,一边对舅舅说:“活儿干完了,剩下的杂事叫我表弟拾掇拾掇。今天我早点回家,七八里地的路,我怕走夜路。”
舅舅说:“急啥,活儿干完了,我要犒劳你,特意割了肉,宰了鸡,吃了再走。”
李小胆只好急急忙忙地吃了晚饭。抬头一看,日头离西山不过一竿子高了。他把碗一扔,背起褡裢扛上锛锯,匆匆忙忙回家去了。
不料他刚出了村,就听见舅舅在村口喊道:“小顺子——小顺子——你把铜墨斗落在窗台上啦!”李小胆心里话:“唉!越着急越出事。”有心不回去吧,明儿干活儿还要用。再说了,这铜墨斗是老辈人传下来的,一色黄铜做的,有钱也没处买。他只好连踮带跑回去接过墨斗,慌慌张张往背后褡裢里一掖就往回走。
这时候日头已经落下山,天眼瞅着暗了下来,路上的行人也少了。李小胆走了二里路,漫荒野地里一片漆黑。他心慌意乱,总觉得身后有鬼跟着。他越想越怕,撒腿就跑,跑了一段,猛听身后“啪嗒”响了一声,好像谁朝他投了一块砖头。李小胆不敢跑了,也不敢回头看,只管快步朝前走。又听身后有“吱扭、吱扭”的声音,一会儿又变成“哧啦啦、哧啦啦”的`声音。他走得慢,“哧啦啦”的声音也慢,他走得快,那声音也快,反正紧紧追着他。李小胆心里想:我今儿真被鬼跟上了。就觉得,鬼很快要抓住他了,吓得他尿了一裤裆。
李小胆好容易到了家门口,推开门迈进来,喊了一声“快来打鬼!”一头栽到地上不省人事了。他媳妇端着灯过来一看,男人躺在大门里边,她扑到李小胆身上大哭。公公、婆婆听到儿媳妇哭喊也跑过来,见儿子背的褡裢上挂着铜墨斗线勾,顺着墨线一找,铜墨斗就在门外。原来李小胆身后的响声是墨斗拖在地上的声音。
经典民间小故事13
隋朝年间,在洛阳城外的邙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这户人家的夫妇俩十分喜欢养花种草,儿子沈峰从小耳濡目染,也深黯此道。沈峰常常上山采集花草,然后种植在房前屋后,每到花开之季,吸引了众多的人前来观赏,由于他们一家人的精心照料,百花开得分外妖艳动人,人们无对之啧啧称奇。
日月如梭,转眼之际,沈峰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也不知有多少人前来提亲,都被沈峰一口回绝了。那个时候成亲,皆为父母之命,媒妁之约,不可违背长辈的意愿。而沈峰却性格叛逆,偏偏不听别人的意见,不但自作主张,还说那些女孩不过是些庸脂俗粉,自己要找一个像鲜花一样美丽的少女。看着儿子呆似花痴,老两口无奈地摇了摇头。
晚春之际,村中闹起瘟疫,许多村民都染上病,而且这病基本无药可救,郎中也没见过此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村民一个个死去。后来,沈峰的父母也染了瘟疫,沈峰就照郎中的方子上山采药,可采来的药好象没有疗效一般,眼见父母的病情日渐加重,沈峰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这天晚上,他一个人坐房前伤心落泪,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花草听,不知不觉之中,他就睡着了。在梦中,一名白衣女子从天而降,对他说道:“欲治瘟疫,须求良药,而良药就在邙山北坡的悬崖之上,取其根须,药到病除。”说完转眼就不见了。
沈峰打一个冷颤,从梦中惊醒,他马上取来绳索和采药用具,依照梦中白衣女子的指引来到北坡。这里的山势极其陡峭,山间浓雾密布。沈峰取出绳索,一端栓在树上,然后顺绳而下,天已放亮,当他下到山腰时,发现有一个山洞,而山洞边有一丛不知名的植物,沈峰想着这可能就是白衣女子所指的仙草,他也不顾危险,纵身跃入洞口,取出采药的工具挖起仙草来,就在此刻,洞中响起了巨大的嗦嗦之声,一会儿爬出一条水桶粗的巨蟒,吐着蛇信子凶狠地向沈峰扑来,退无可退,沈峰拿起铲子就和巨蟒搏斗了起来,铲子的刃峰不停地落在巨蟒身上,地上留下一滩滩腥臭的污血。沈峰与巨蟒缠斗了一顿饭的功夫,已经筋疲力尽了,最后,他用尽全身的力量把铲子砸向巨蟒的七寸,巨蟒的身子一下子瘫软了下来,沈峰惧其不死,把它又抛下了山崖。
取回仙草,沈峰取了些根须熬了两碗药,当父母喝下之后,两个时辰内便可下床行走了。沈峰取了一颗仙草种下,剩下的全部分给村民治病,瘟疫慢慢地平息了下来。
一月后的一天清晨,沈峰推开门,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面而来,只见那株仙草开满了硕大的白花,花蕊呈淡黄,极其妖艳动人,雍荣华贵。沈峰又惊又喜,没想到此仙草不但可医治瘟疫,而且花开艳丽,非满园的花草所能比拟。沈峰见此花形似芍药,枝干为木本,便取名为“木芍药”。
沈峰极爱此花,更加精心照看,每日驻足看花,只看得如痴如醉。
一天晚上,忽然风雨大作,沈峰心系仙草,怕它受到摧残,马上起来看花,只见“木芍药”丛中缠着一条巨蟒,这分明就是沈峰在山洞中抛下悬崖的那只,仇敌当前,分外眼红,何况巨蟒正在践踏他最喜爱的“木芍药”,沈峰怒火中烧,操起一把斧头就朝巨蛇砍去,只听一声怪叫,巨蟒的'一条尾巴被生生地砍了下来,由于它曾败于沈峰,显得分外胆怯,掉头狼狈鼠窜。“木芍药”花落满地,沈峰黯然神伤,心痛不已。
次日清晨,沈峰早早起来,他要为心爱的“木芍药”修剪施肥。当他开门之时,忽见园中出现了一名白衣少女,只见她衣白胜雪,貌美如仙,这岂不是出现在梦中的仙子吗?沈峰恍惚如在梦中,他刚要开口,一阵香风过后,少女不见了,在那株“木芍药”旁边,只剩下一方雪白的罗帕。
沈峰拾起罗帕,一股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只见罗帕上绣着几行小字:
我本花中仙,深藏云雾间。
蟒虏噬我身,囹圄求生难。
伤心我落泪,见汝展笑颜。
侠胆薄云天,蛇蟒心胆寒。
此別惜珍重,难舍唯真情。
终须再相聚,待到花开时。
冬去春来,又到了“木芍药”开花的季节,这一年,“木芍药”开得更加瑰丽。当沈峰痴痴地看花之际,忽听到身后有女子在叫他的名字,沈峰转身一看,这不正是魂牵梦萦的白衣仙子吗?
白衣女子名为姚黄,乃花中魁首,掌管天下百花。一日,不幸被妖蟒虏去,要把她炼成仙丹,用来修炼人形。幸亏沈峰搭救,这才逃出蛇穴。姚黄心里十分喜欢沈峰,只是母亲不允,这才离去。一年来,在姚黄极力说服下,母亲最后终于同意了这门亲事。
沈峰终于梦想成真,娶了一位如鲜花一样美丽的女人。
后来,“木芍药”又被人们改名为牡丹,被洛阳民众广为种植,经历代培植,品种达五百多种,姚黄为牡丹中的上品,是我国唯一严禁出口的品种。
经典民间小故事14
拜祭文庙(民间故事)
“你怎么没信心了?”妻子看到丈夫不像以前那样下功夫苦读四书五经了,问;
“屡试不第,我这辈子看来与举人无缘了!”秀才垂头丧气地说;
“咱去拜祭文庙吧!”妻子说;
“拜文庙能管啥事?”秀才有摇摇头说;
“你没听说,想发财拜财神,要中举拜文神!到文庙去拜拜!”妻子说完和秀才来到文庙。夫妻焚香化纸,秀才跪拜叩头刚完。妻子一把拉起秀才急忙出了庙门。
“你这是怎么了?”秀才不解地问;
“你没听见文神说什么?”妻子十分神秘地说;
“没听到呀!”秀才吃惊回答说;
“你干啥就不操啥心,我明明看见文神嘴动了动,低声说你明年一定能中举!你就没听到!”妻子带有埋怨口气说;
“没听到!真的!”秀才黯淡无神眼睛仿佛亮了起来。
“真的.!我还能骗你。”妻子语气肯定地说;
“要是这样的话,我就再下一年功夫!”小秀才高兴地说;
一年后,秀才中举回家,对妻子新高彩烈地说:“看来文神说话就是灵!”
“文神就根本不会说话,那会儿我是骗你。让你鼓起信心,在心理上坚强起来。你没听说,信心是成事的百分之六十吗!”
经典民间小故事15
清康熙年间有两个著名的廉吏都叫于成龙,前者字北溟,人称“大于成龙”:后者字振甲,人称“小于成龙”,这里讲的就是小于成龙的龙门阵。
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于成龙被任命为河北乐亭县知县。这天,于成龙正带着几个衙役在大街上访查,忽听到悦来客栈门前人声鼎沸,一个头戴瓜皮小帽的老人和几个店伙计嘴里骂骂咧咧地将万盛钱庄的盛掌柜拳打脚踢,一直打出客栈。
“盛掌柜,发生了什么事?”于成龙让衙役将打得鼻青脸肿的盛掌柜叫来问话。
盛掌柜看着面前的于成龙,叹着气讲述了被打的经过——
昨天傍晚,万盛钱庄快打烊了,忽然走进来一老人,从一皮褡裢里掏出些银子对盛掌柜说: “掌柜的,我想换点零钱,你看我的银子成色不错吧?”
银子换零钱的事情,得用戥子称,计算起来很麻烦。如果不是熟人,钱庄一般不会换的,所以盛老板顺口说: “我们的银钱已经封存了,您老还是到别的钱庄看看吧。”老人心有不甘,刚转身要走,恰巧钱庄里走出来一个穿长衫的小伙子,他一见着老人,就上前深施一礼,说: “老伯,我和您的儿子都在扬州做生意,我回家时您儿子带给您一封信和一些纹银,我本想到您家去,正巧在这儿碰到您了。”说罢,小伙子就将信和纹银交到老人手中,然后作揖告辞。老人拆开信,对盛掌柜说: “掌柜的,我老眼昏花,已经看不清字了,麻烦你帮我念念儿子的信吧。”盛掌柜没有多想,接过信就念起来。信中说的都是些家长里短的琐碎事情,未了有一句话,说捎来纹银10两,给父亲大人补贴家用。
老人一听喜形于色,便对盛掌柜说: “掌柜的,你就好人做到底,麻烦帮我把儿子带来的10两纹银兑换成零钱,怎么样?”盛掌柜称了一下纹银,随口说: “你这人还真缠住我了啊!”说完便按照当日的牌价,兑换给老人9000零钱,将老人送出了钱庄。
今天上午,有一穿短衫拉人力车的小伙,在钱庄门口等客时笑着问盛掌柜: “掌柜的,你昨天是不是给一个戴顶瓜皮小帽的老人兑换过零钱?”
盛掌柜平日看不起言谈粗鲁的短衫打工仔,便皱着眉头,爱理不理地反问道: “你问这干什么?”
短衫小伙悄声说: “我昨天拉了个专门到钱庄兑换零钱的瓜皮帽老人,说从您这儿兑换的零钱。此人是个骗子,我只想提醒一下您老啊!”
一听这话,盛掌柜头都大了,他赶紧用剪刀将老人昨日兑换的纹银剪开,发现这纹银是用一层银皮包着块铅的“铅银”。
盛掌柜气得火冒三丈!他一心要抓住这个江湖骗子,便让短衫小伙说出瓜皮帽老人的住处。短衫小伙起初扭扭捏捏不肯说,盛老板给了他一些碎银子,短衫小伙才说出瓜皮帽老人住在悦来客栈。盛掌柜便领了一个钱庄伙计,急匆匆地赶到悦来客栈兴师问罪。
一进客栈大门,盛掌柜就看见瓜皮帽老人和几个人围坐在一起悠闲地喝酒打趣。他气不打一处来,上前一把抓住瓜皮帽老人,朝他吼道:“你这个老骗子,竟用‘铅银’骗了我的9000钱,咱俩今天到县衙去见于大老爷!”
“你说什么?我怎么骗了你的9000钱?”瓜皮帽老人一甩手,口气也很冲,和盛掌柜当场卷胳膊捋袖子理论起是非曲直来。
“你拿出我昨天兑换的10两纹银,让大家看看是真是假?”
“别急,在这儿,在这儿。”盛掌柜从随身褡裢里拿出了自己用剪刀剪开的“铅银”。
瓜皮帽老人将“铅银”拿在手里掂了掂,然后撇嘴说道: “嘿!这‘银子,根本不是我的。我儿子只捎给我10两纹银,我看这块‘银子’恐怕不止10两吧?”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众人纷纷嚷着让客栈老板找来戥子称一下,这块假银竟是11两4钱!
“还说我是骗子,你才是个骗子!”瓜皮帽老人大怒,上前一把揪住盛掌柜,当胸就是一拳!和他一起喝酒的几个人及客栈伙计一看盛掌柜果真是骗子,便不由分说,纷纷上前对盛掌柜拳打脚踢,将他轰出了客栈!
于成龙听完盛掌柜的讲述,对身边的'一个衙役耳语了几句,然后笑着说: “我说盛掌柜啊!没有证据,瓜皮帽老人领人打了你,不告你诈骗就算便宜你了啊!你还是好自为之吧。”说完带着衙役头也不回地走了。
盛掌柜本指望说出实情,于成龙会还他一个公道,没想反而受了于成龙的一番奚落,他一边往回走,一边恼怒地朝着于成龙的背影嘟囔: “嘿!什么于青天?还不是个徒有虚名的糊涂官!”
乐亭这地方近年盗贼骗子横行,社会治安不好,民不安生。为此,一年时间就撤换了两个知县,朝廷紧急调来政声极好的于成龙,本指望他很快扭转社会治安差的状况,但通过这件掉包骗银案,盛掌柜算是看透了于成龙,他只能自认倒霉。
不料半个月后,于成龙公开审理乐亭县盗抢骗银案,发签让盛掌柜务必到场。盛掌柜虽心里不愿去,却又不敢不去。到县衙一看,于成龙威风凛凛端坐在大堂之上,瓜皮帽老人和七八个小伙子身上插着或盗或骗的竹板标签,齐刷刷地跪在大堂之下,等待宣判。
原来,那日之后,于成龙让几个衙役埋伏在城里几个钱庄、当铺中,将故伎重演的瓜皮帽老人等骗子抓了现行。盛掌柜见骗他的瓜皮帽老人和一应“托儿”都被抓了,心里非常痛快,一口恶气总算出了,情不自禁地竖着大拇指称赞于成龙: “呵呵!名不虚传,名不虚传!于知县缉盗安民还真有一套啊!”
不料,于成龙宣判完毕,竟转头对盛掌柜等几个传签听审的受骗钱庄、当铺掌柜说: “其实,骗子的骗技并不高明,为什么他们能屡屡得手呢?主要是骗子起初换取零钱时,给你们这些掌柜的假纹银都比10两多,你们为贪便宜才被骗子牵着鼻子走,最后上当受骗!吃一堑,长一智,请你们以后记住,面对小利诱惑,少些贪欲之心,多点冷静思考,再狡猾的骗术也是不会得逞的!”于成龙的话说得盛掌柜等几个受骗者脸红红的,连连点头称是。
【经典民间小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民间小故事08-19
民间的故事03-12
民间传说故事03-14
民间传说的故事08-09
民间神话传说故事06-08
中国民间的故事03-25
经典小故事03-27
民间传说故事20个08-05
课前小故事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