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故事

时间:2024-06-12 13:27:28 好文 我要投稿

红色经典故事13篇【热】

  红色经典故事 篇1

  周五下午,我们二(2)班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讲“红色故事”PK赛。

红色经典故事13篇【热】

  三点整,比赛在一阵阵激昂的《共产儿童团歌》声中,徐徐拉开了序幕。首先,由两位主持人隆重介绍了今天的到场嘉宾,校领导以及二(2)班全体师生和家长。紧接着,十五位小演员踏着欢快的步伐,穿着整齐的小军装登上了舞台,他们手中拿着一对闪闪的红五星,摇晃着……你猜对了,他们跳的舞蹈就是《红星闪闪》。听着音乐,看着台上的演员舞动,我心里别提有多羡慕了,真希望此刻能有双水晶鞋,飞上台去与他们共舞。接下来是由张舒怡的爷爷讲述《林小虎的故事》,张舒怡则在一旁古筝伴奏,听着这舒缓的音乐和动人的故事,我却静不下心来,因为,下一个上台演讲的可是我了,虽然已是胸有成竹,可事到临头,还是不免有一丝丝紧张呢!脑海浮现出妈妈常对我说的四个字“重在参与”,想到这里,我便定下心来,在主持人的报幕声中,在小队的助威呐喊声中,在爸爸妈妈鼓励的眼神中,我自信地迈开脚步走向了舞台中央,看着张老师颖切的目光,我讲的《鸡毛信的故事》脱口而出了………我想,今天的六位选手可能都是和我一样的心情吧!在台下看着别的`选手演讲,我便没了开始的自信,一会儿觉得声音不如彭驿稀洪亮,一会儿又觉得自己的紧张影响了今天的表情,并没发挥出平时最好的水平,心里真是遗憾极了……正胡思乱想着,一阵悠扬的乐声把我的思绪带上了台,原来是唐超的葫芦丝独奏,他吹得轻松自如,引得台下的观众不约而同的随他的音乐左右摆动。当他的独奏表演完毕后,主持人宣布了今天讲红故事比赛的获奖名次,我屏住呼吸,瞪大了眼睛,当听见宣布一等奖梅晓林的时候,我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虽然妈妈常说重在参与,可我认为任何事情要做就应做到最好。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我登上了领奖台,由黄校长为我颁发了奖品。当我面对此荣誉的时候,同时也面对着考验,荣誉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但它并不等于成功,它只能激励我们,更努力地向成功迈进……下面的节目更加精彩,由张老师带领几位家长表演了《红色娘子军》的舞蹈,看她们个个英姿飒爽,雄纠纠气昂昂的气魄,还真有些许像娘子军呢!

  欢乐的时间总是过得短暂,在《明天会更好》的歌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讲《红色故事》比赛!

  红色经典故事 篇2

  一户青瓦白墙的老宅,院里的柳树下倚坐着一大一小两个身影,蜜色的茶桌边小男孩托着腮,全神贯注地听奶奶讲述着一个尘封已久的关于太爷爷的英勇故事……

  太爷爷出生在松江郊区,年轻时是个意气风发,身强体壮的精神小伙。他以捕鱼为生,是村里出了名的游泳健将,人送外号“水耗子”。太爷爷虽然没读过书,却有颗赤诚的爱国心,他一心想当兵,想穿上帅气的绿军装。刚和太奶奶结婚那年,抗日战争还没胜利,村口的38号洋桥被日军的炮弹轰断了,太爷爷为了帮助解放军渡河,就偷偷用自己捕鱼的小船载他们过河。担心太奶奶被日本人迫害,太爷爷就把太奶奶的脸用碳灰抹的黢黑,遮个破棉被躲在船舱里。每日捕鱼,只要捕到甲鱼或者螃蟹,他都不舍得换钱,背个篓子送去大队里给解放军。自己烟瘾犯了没钱买,他就让年幼的奶奶去集市里捡烟蒂子回来“解馋”。抗战结束了,可往后平凡的日子里太爷爷也怀着英雄的豪情生活着。

  1981年的这个腊月,寒风刺骨,河岸上结着厚厚的冰层。由于当时的医疗物资紧缺,每一项医用品都弥足珍贵。可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一辆往市区医院运送氧气瓶的拖拉机在过桥时因为颠簸,一个氧气罐穿透冰面沉入了湖底。运送的人员接连下水打捞都因为水性不佳而失败了。镇领导接到求援消息,即刻在周边的村里物色水性好的村民赶去支援。于是,太爷爷首当其冲被选中了。他们许诺,如果太爷爷能顺利捞起氧气瓶就推荐他入党。一心向党的太爷爷满心欢喜,连其他条件都没听完就满口答应了。当时和他一起去的还有村里的另一个村民,太爷爷负责入水捆绳子,岸上的负责拉。原先氧气罐砸穿的.冰面早就又结冻了,太爷爷用锤子凿开冰面,脱了上衣光着膀子,腰上栓了两根绳子就一头扎进了河里。我很难想象,冰冻的河水我连沾一下手都透骨的凉,太爷爷是怎么有勇气跳下去的。奶奶说,太爷爷摸到氧气瓶的时候已经浑身僵了,他大概是用的最后丁点的意志力才把绳子拴在了氧气瓶上,随后便失去了意识。氧气瓶被顺利打捞出来了,可太爷爷捞起的时候已经全身硬化,当时的医疗条件太差,他们只是用厚厚的棉被包裹着太爷爷等他回温,等他恢复。可是……他却再没有恢复……苏醒后的太爷爷意识不清,他不记得太奶奶是谁,也不记得自己的孩子们,僵死的身体让他在床上瘫痪了一年多,他只是豪横的觉着自己是一名党员,是一个英雄。而他不知道的是,太奶奶为了照顾太爷爷的病情,在党员名额和抚恤金里选择了后者。没有了生活来源的太奶奶哪里还能顾及到太爷爷的英雄梦。在终日卧床,神志不清的第二年,太爷爷还是走了,那一年他才54岁。

  奶奶讲着讲着眼里泛起了泪光,那是深深的思念。而我却被太爷爷的传奇故事所震撼,更为他感到骄傲。我也明白奶奶为什么退休了还坚持做社区志愿者,烈日寒冬也四处奔走为民服务。因为这是一种坚毅的传承,是从小耳濡目染的家国情怀感染着她。

  五星红旗随风飘扬,祖国的强大和盛兴不仅是伟大的英雄筑起,也是有无数太爷爷和奶奶这般的平凡者用爱和奉献拥托着。而我在这个没有硝烟却充满竞争的时代,也会秉承太爷爷的刚毅,努力学习,做一个有使命的旗手,将这鲜红的旗帜高高挥扬。

  红色经典故事 篇3

  时间:抗日战争时期“百团大战”间的一天

  地点:晋察冀根据地八路军指挥部

  人物:聂荣臻、八路军战士、警卫员、美穗子姐妹、炊事员

  (刚工作过之后,略带倦意的聂荣臻将军正在指挥部院中散步,两名满身征尘的八路军战士抱着两个日本小姑娘来到院子)

  战士甲:报告聂司令,我部昨晚在攻克敌一据点时发现了两名日本小女孩。

  聂荣臻(略感意外):哦,就是这两个小女孩吗?

  战士乙:是!

  聂荣臻(对警卫员):快把那小女孩抱过来。

  (警卫员从战士甲手中抱过小女孩,递给聂荣臻)

  聂荣臻(看了看小姑娘,见是一个不满周岁的小姑娘,手上包着洁白的纱布,此刻睡得正香。问战士甲):怎么,她受伤了?

  战士甲:发现她们时房子已经着火,估计时抢救时划伤的,卫生员已经处理过了。

  聂荣臻(点了点头,对警卫员):快把她抱到老乡家给她找点奶喝。

  (警卫员接过小女孩下)

  聂荣臻(对另一名约两岁的日本小姑娘,亲切地):小妹妹,到伯伯这儿来。

  (战士乙把满脸惊恐的小女孩领到聂荣臻跟前)

  聂荣臻(抚摸着小姑娘,亲切地)小妹妹,别害怕,告诉伯伯,你叫什么?

  小姑娘(满脸惊恐,不停地哭泣,用日本话不停地说)妈妈死了,妈妈死了……

  战士乙:报告司令员,她听不懂中国话,听日本俘虏说她叫美穗子。

  聂荣臻:(从桌子上拿起一只梨,和蔼地对小姑娘说):小妹妹,这梨洗干净了,吃吧。

  小姑娘(哭泣着,慢慢地接过梨,吃了起来。)

  聂荣臻(对两战士):这事你们处理得很好,小女孩放我这里,你们回去吧。

  (八路军战士下,警卫员上)

  炊事员(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上):司令员,开饭啦。

  聂荣臻(抱起美穗子):吃饭喽。

  (聂荣臻将美穗子抱到饭桌前,慈祥地拿起小勺给美穗子喂饭,美穗子已稍稍平静,乖乖地吃起饭来。)

  警卫员(不解地):司令员,日本鬼子杀了我们那么多人,你干吗对这日本女孩这么好?

  聂荣臻:那照你说我们该怎么办呢,也象鬼子似的?

  警卫员:那可不行。

  聂荣臻:是呀,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如果滥杀无辜,不也成鬼子了吗?这个小女孩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有责任照顾好她。

  警卫员(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第二幕

  时间:几天后

  地点:晋察冀根据地八路军指挥部

  人物:聂荣臻、八路军干部、美穗子

  (工作之后的聂将军正与美穗子游戏,美穗子已全无刚来时的紧张害怕,此刻正拽着将军的马裤跑前跑后。这时,一八路军干部上。)

  八路军干部:报告, XX奉命赶到。

  聂荣臻:你来啦,坐。

  (八路军干部坐下。)

  聂荣臻:叫你来有一个任务,想让你去华北日军司令部去一趟。

  八路军干部(疑惑地):日军司令部?什么任务?

  聂荣臻(对着小女孩):把她们姐妹俩送还日军。

  八路军干部:是!保证完成任务!

  聂荣臻:我这还有一封信,你带给他们指挥官,准备一下,明天上路。

  八路军干部:是!

  第三幕

  时间:两天后

  地点:石家庄华北日军司令部

  人物:日军司令官、日军哨兵、八路军干部

  (日军司令官正坐在办公桌前批阅文件,一日军哨兵上。)

  日军哨兵:报告,抓到一支八路军小分队,他们带着两个日本女孩,八路军指挥官说有封信带给您。

  日军司令官(疑惑地)有封信?带上来!

  (两名凶恶的日军士兵押着八路军干部上)

  日军司令官(高傲地):你就是指挥官?来这里干什么?

  八路军干部(从容镇定地):在几天前的一次战斗中,我方战士从火场中救出了两名日本小姑娘,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予以救治,现奉我八路军晋察冀根据地聂司令员之命,送还贵方。

  日军司令官(惊讶):聂司令员?就是聂荣臻将军?

  八路军干部:不错!聂司令员还让我带来一封亲笔信。(拿出信,日军勤务兵接过,交给日军司令官)

  日军司令官(展开信纸,看着看着,高傲的神情逐渐消失,满脸庄重,不由自主念了出来)……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意,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

  (司令部内一片寂静,凶神恶煞似的日军士兵也低下了头。全剧终。)

  红色经典故事 篇4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喜爱上了阅读红色故事和革命诗歌,从这里我了解了近代中国历经磨难的风雨沧桑,感受了中国成长壮大的曲折历程,也明白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热血豪情。

  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夏明翰,每个熟悉的名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长征、抗战、解放、改革,每段历史都给我们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故事。从红色经典中我读懂了万里长征的艰苦卓绝,读懂了林海雪原的孤胆雄心,感悟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激情豪迈,也感悟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大气磅礴。长征路上的严峻险阻,八年抗战的艰难困苦,白色恐怖下的千回百转,南征北战的荡气回肠,一篇篇感人的故事,一首首雄壮的诗篇,是镌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朽丰碑,是见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历史画卷。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感慨万千,展望祖国的明天,我们信心满怀。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高山仰首,大海扬波,大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要感谢历史的选择……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归依,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人——中国。在的领导下,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解放后的中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又带领我们走进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几代中华儿女聚集在鲜红的旗帜下,挥舞着银镰披荆斩棘,奋发进取,为铺就强国之路,用实践的巨笔描绘出一幅幅崭新的画卷,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九十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亚洲睡狮已经雄起,东方巨龙正在腾飞,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还是少先队员的我们是党的接班人,稚嫩的双手要勇敢地承担起历史重托,我们是跨越世纪的新一代,是21世纪的真正主人。革命的精神不能抛弃,它依然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制胜法宝,我们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祖国、时代的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良好品德,发扬创新精神,掌握实践能力,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共同谱写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崭新篇章!

  谢谢大家!

  红色经典故事 篇5

  今年暑假期间,我看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红色少年故事》,里面是讲革命时期很多与敌人斗争的少年的故事,我看了以后深受启发。

  这本书里面有很多的故事,比如我们熟悉的《王二小》、《小英雄雨来》。王二小是讲少年王二小给敌人带路,然后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死伤无数,但最后王二小自己也英勇就义;《小英雄雨来》是写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而不顾自身危险,与鬼子抗争到底,最后巧妙地在敌人的枪口脱险。虽然他们故事不同,但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宁死也要与敌人抗争到底。 我看完这本书后,觉得这些少年非常勇敢,视死如归,而且非常爱国,当他们英勇就义的时候还在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万岁”。

  相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来讲,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中。我要好好学习。因为这样才对得起英雄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红色经典故事 篇6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这是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贯长虹的就义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他的故事。

  吉鸿昌18岁加入冯玉祥的队伍,开始戎马生涯,他有胆有谋,作战勇敢,他所率领的部队被称为国民革命军的'“铁军”。 吉鸿昌不愿替打内战,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共产党工作。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抢,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浑身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红色经典故事 篇7

  这个暑假,妈妈为了让我在姥姥家多待几天,也为了让我能在暑假沉浸在书香中,就从书店买回来了几本书,有两本是曹文轩的;有一本是《卫斯理》系列的;还有一本是《红色经典?海迪姐姐的故事》,虽说两种书都很好看,但从《红色经典:海迪姐姐的故事中我受益相比略多一点。

  曹文轩的《野风车》和《狗牙雨》都是经典的美文,对提高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特别是描写景物的。而《卫斯理》呢,是科幻系列小说,最近正在写科幻系列的小说,这个对写作也有很大帮助。当我看到《红色经典?海迪姐姐的故事》时,想起以前王老师说过的张海迪,这是不是那个自学针灸、自学课程的海迪姐姐呢?想到这里,我便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当读完三遍之后,我对这本书有了大体的认识,也能感受到海迪姐姐的艰辛。虽说我也是一身的病(别管大病小病,反正一身病),但没有像海迪一样坚强,在海迪自己一个人住院时,妈妈也没有陪在身边,自己度过了漫长的'几个月。我看到张海迪事例后,不禁想起了自己,这个暑假快结束了,虽说妈妈出差在外,从6月最后一天开始,直至现在妈妈都没回来,虽说中途有几次回来过,但都没到1天就又走了。我以为自己很厉害了,但比起海迪姐姐,我自愧不如。

  当一个老师难!当一个让同学们喜欢的老师更难!当一个既让同学们喜欢又让家长喜欢的老师难上加难!可海迪姐姐就做了这既让孩子喜欢又让家长喜欢的老师,但这些在海迪姐姐面前都是浮云,缝扣子、医治一些发烧、拉肚子的同学在海迪姐姐看来都是一个老师应做的,这样的老师,能不让同学和家长喜欢吗?

  另外,海迪姐姐还是医生呢!她自学了针灸,医好了很多人的病,但这些都不收费,村民们也很喜欢海迪。海迪姐姐不仅能治小病,那村里的耿大爷,患脑血栓后遗症,六年不能说话,瘫痪3年,海迪姐姐为他针灸,还查阅资料,与此同时,她还要鼓励耿大爷,不让他失去信心,在海迪姐姐的精心治疗下,瘫痪了3年的耿大爷能够直立行走了,也能说一些简短的句子了。就这样,“张大夫”的名气越来越大,十里八村的人都慕名赶过来。

  读完书后,我受益匪浅,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向海迪姐姐那样,一切困难都是浮云!

  红色经典故事 篇8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怕死不当共产党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中,记载着许多不同凡响的人物,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刘胡兰。

  她15岁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5岁啊,正是人生最灿烂的时候啊!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她呢,小小年纪,却肩负起“国家”的重任。

  1947年的冬天,刘胡兰为了处理一些事情和机密文件,没有及时转移,不幸落在了国民党狗子军国民党特务手里。这时,一个认识刘胡兰的叛变民兵,恶狠狠地说:“刘胡兰,今天你要当心,呆会儿向你问话,你可得老实说,否则就别想过关。”

  刘胡兰被带进一个大庙,一张条桌后面坐着一个匪军官,中等个,长着满脸络腮胡子。

  审问开始了:“你是胡兰子?”“我是刘胡兰。”

  “有人供出你是共产党员!”“对,我是共产党员!”“你们村还有谁是共产党员?”“就我一个!”

  “你们区上还有多少共产党员?”“就我一个!”

  “不可能吧!怎么只有你一个呢?你不说我们也知道!”“你都知道了,还用得着问我吗!”“你给八路军办过什么事?”“只要我能办的,啥事都办过。”

  “你难道不知道做共产党员要杀脑袋吗?小小年纪就不怕死!”

  刘胡兰瞪着眼说:“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了!”

  大胡子看硬的不行,就来软的,说:“我看你年纪轻轻,怪可怜的。这样吧,你只要把你了解的说出来,我就不为难你,还给你地,给你钱。”

  “你就是给我个金娃娃,也甭想让我告诉你们!”审问的匪军官又换了一副腔调说:“这样吧,等会儿开大会,你只要在乡亲面前认个错,说你参加共产党是受骗的就行了。”刘胡兰听了,气得满脸通红说:“呸!办不到!”这下,大胡子恼羞成怒了,对匪兵一挥手说:“带出去!”

  刘胡兰被带到庙前的广场上。“抬家伙。”匪军官一声令下,几个匪兵抬上来三口铡刀,上面还流着革命者的`鲜血。

  “你才17岁,难道就不怕死?”

  “怕死不当共产党员,死也不说,决不投降!”

  刘胡兰毫不畏惧,在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前,她从容地躺到铡刀下,顷刻间只见鲜血喷洒,染红了白雪掩盖的黄土地那年她才17岁啊!

  刘胡兰以短暂的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道理。

  xx年后的今天,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国家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我们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踏着先烈的足迹,好好学习,增长本领,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更加富强!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红色经典故事 篇9

  很多革命故事,我们都是从长辈们口中听到的。

  记得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红军长征的队伍中,有一个小女孩。她入军时才有11岁,所以人们叫她红小丫。在她还没有满12岁时,便开始了漫漫长征之旅。红小丫是一名宣传员,在艰难的行军途中,一边做着宣传工作,一边为战士们加油打气。当战士们打完仗后,宣传队的人便去救助伤员,小小的红小丫便扶着轻伤的人。红小丫不仅会打快板唱歌,还会讲笑话。一路上,她就是战士们的快乐源泉。只要有她在的地方,就充满了欢笑。

  可是,没过多久,大家就没有听到她的欢笑了。原来,红小丫染上了风寒。一连许久都躺在担架上,她怕自己拖累大家,想让大家把自己留下。可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抛弃红小丫,纷纷鼓励她。搬家上的红小丫听着大家温暖的话语,慢慢的振作了起来。奇迹发生了!在大家的`细心照料下,红小丫,慢慢的好起来了。她又能打快板唱歌,同大家一起前进了。

  不知经历了多少的生死磨难,革命的队伍终于来到了雪山下。于是红小丫又开始打快板,鼓励战士们向前走。红小丫跟着大部队,翻过了大雪山,走过了大草地,最终胜利的来到了陕北。

  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红小丫还没有12岁,就已经开始了长征旅行。回想我们,同为12岁,我们却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这一切,不就是无数的红小丫的奉献和牺牲换来的。

  总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不辱使命,振兴中华!

  红色经典故事 篇10

  大家好,我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红色故事,故事的主人翁名叫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宜宾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

  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很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的珠河县处死“示众”。

  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人为纪念她,把东北烈士纪念馆门前的街道命名为了一曼街,20xx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赵一曼同志为民族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表现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和共产党员的高贵品格。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不仅要学习她不怕牺牲、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更要践行她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强烈历史担当,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要有扑下身子、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情怀和精神,兢兢业业做好每一项工作,精益求精做好每一件事情,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

  红色经典故事 篇11

  说起红军,大家都想到万里长征。是的,今年暑假我读了《长征的故事》这本书,里面讲了很多红军们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历程的故事。那些都是我们现在这些“小皇帝”们无法想象的。今天,我要讲的是这些故事中的一个。

  故事情节是这样的,长征途中,一位女战士叫王新兰,才11岁,当时爬雪山时,红军战士们实在是太饿太饿了,又弄不到粮食,整天饿着肚子。雪山上又冷,每个发一个辣椒,怕冷时肚子饿就嚼一口,王新兰怕辣,没带辣椒。她刚爬到半山腰就冷得瑟瑟发抖,队员们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了”。王新兰实在又冷又饿,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终于的`成功翻越了一座又一座雪山。

  看完这个故事,王新兰让我懂得两个字,坚持!是啊,她才11岁,应该是在父母的保护下成长,可她却那样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坚持,勇敢。所以,我一定要学习王新兰的精神。

  红色经典故事 篇12

  自古以来红色便隐含着鲜血。那张扬而又赤烈的鲜艳原色,曾带给我们无数震撼,它鲜明的颜色诉说着它的由来,汇集了多少热血青年的高涨呐喊声,熔融了多少奋不顾身的战斗牺牲,包含了多少希望、期盼与红色精神。

  贯穿历史过往的红色精神,直至今日,仍高举旗帜,挥舞着旗摆,指引方向。

  跨越时空的隧道,穿越时空之门,我们回到过去,在祖国壮丽的河山中,无处不闪烁着革命红色的光芒,无处不印记着红色革命的脚印,我们被这红色所征服,感叹他们的伟大,感叹英雄们的红色精神。

  “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一位15岁女孩坚定的声音回荡在耳边,一个花季少女的年龄,诠释了坚强的深刻含义。她——刘胡兰,面对敌人的严刑拷问,不顾自身安危,无畏中包含着多大的决心与毅力,毛泽东亲自为这位少女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各地的抗敌战争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了,广大人民一呼百应,刘胡兰倒下了,夏明翰撑起了红色革命的一片天。还有万里长征、卢沟桥事变的无数流血牺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和平是一切外交关系的基调,虽没有纷乱的战争,没有血流成河的牺牲,却也有无数的红色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历史长河中孕育的新生命,他们的“钉子”精神成为引领当今社会的.旗帜,他们的坚韧、不辞辛劳的奉献,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当浸进骨子里的东西,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是这种精神的承载者、传播者、践行者。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中国梦的实现也是如此,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去建造中国梦的基石。

  王峰,火海救人英雄。纵使浓烟埋没了整栋楼房,纵使一千多度的高温,王峰依然在发现火情之后义无反顾的三次冲进火场救人,在他三次从浓烟滚滚的火海出来时,王峰已快被烧成“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邻近的路口,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因为王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从火海中逃生,二十多位邻居无一伤亡。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烙下你的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盘,红色精神在人们心中永生。

  支月英,扎根乡村三十六年的最美教师,1980年,只有十九岁的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千米,离乡镇四十五千米,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三十六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她跋涉了很多路,吃了许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她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时光花白了你的麻花辫,但红色精神始终坚守在深山。

  正是这些无畏的英雄,撑起了整个中国梦的进程,这些舍己为人的优秀精神,正如数十年前一场场的红色革命般汹涌,无论十年、百年,这些红色精神依然在我们心中永驻,在我们血液中流淌。

  面对未来,我们应当继承这些红色精神,为中国梦的实现尽我们所能,让红色精神永远传承。

  红色经典故事 篇13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四年级二班的王国宁,我演讲的题目是《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王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山顶的'报社武装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我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

【红色经典故事】相关文章:

红色经典故事03-12

红色经典故事.03-13

红色经典小故事06-10

红色的作文01-27

红色的作文(热门)02-22

红色足迹作文03-23

红色之旅作文12-10

红色的日历作文10-21

红色中国作文10-01

那抹红色作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