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三国作文 推荐度:
- 品三国作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品《三国》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品《三国》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三国》作文1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整个三国时期最厉害的军师就是司马懿和诸葛亮。到底谁更聪明呢?可能大家会受罗贯中尊刘贬曹的思想影响,认为诸葛亮更聪明,其实不然。今天,我就来一场魏蜀军师大pk。
首先说诸葛亮,三国时期有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诸葛亮就是其中的卧龙,由此可见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了。但诸葛亮一生中也犯过许多错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马谡失街亭”。罗贯中在书中写到,是因为马谡骄傲自大,在山上扎营,导致蜀军被断了汲道,全盘皆输。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诸葛亮过于相信自己的计划,而没想到魏军反应如此之快,打得马谡猝不及防。而马谡在山上扎营也是有原因的,当时魏军的士兵是蜀军的.数倍,谁敢把营扎在路中间呢?
说完诸葛亮,再来谈谈被后人骂为“奸臣”的司马懿。其实他却有让我欣赏的地方。首先,诸葛亮对司马懿使用过“空城计”,司马懿被骗,被后人说“太多疑”。其实不是这样,你以为司马懿没有识破“空城计”吗?那是不可能的,就连司马懿的两个儿子都发现了不对,堂堂司马懿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呢?而且司马懿当时有几十万士兵,再不放心也可以先派一支先锋军去查探啊?我个人认为,司马懿没有揭穿诸葛亮,是因为他深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诸葛亮死了,那魏国还要他干什么呢?他的后代更没有可能统一三国。由此可见,他确实是一个深思熟虑、心思缜密之人。
虽然我更喜欢“忠臣”诸葛亮,但是不得不说,“奸臣”司马懿才是三国最终的赢家。他有长远打算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这便是品鉴历史的精髓!
品《三国》作文2
上周,我们到富乐山,进行了“看天下”的活动,知晓了三国人物,感受了三国文化。但在战火纷飞的三国,又有什么美味佳肴呢?这不禁让我这个吃货浮想联翩。
回到家中,我立马和妈妈收集了三国菜式,各种菜品多不胜举。我心想:“太难了,我也不会做呀!”最后,经过精挑细选,我对一道“关公豆腐”极有兴趣,就做这道菜吧!
我和爸爸去市场采购了食材,有豆腐,皮蛋,青菜等,下面就是“万事俱备,只欠动工”了。我拿起一块中等份的豆腐,望着那白白嫩嫩的豆腐,忍不住去摸了又摸,它犹如白玉一般细腻,弹指可破。我一只手轻轻压在豆腐上,另一只手拿着刀,把握好厚度,再慢慢往下按,生怕把这白嫩的豆腐弄得不成形。开始一两片的确不像样,在爸爸的指点下,我掌握了技巧,手法慢慢娴熟起来,切得更快了。一片薄薄的豆腐就“出炉”了。
我按这样的方法切第二片、第三片........不一会儿,就切好了所需豆腐片。关公豆腐当然也少不了皮蛋,我将两个皮蛋剥了壳,露出光溜溜的身子,然后将它们切成大小一致的.小块。最后,我将豆腐放入锅中小火煮,一片片豆腐像顽皮的小娃娃似的,在锅中舞蹈着。趁着煮豆腐的这几分钟,我在碗中放入油、花椒、盐......调好味,豆腐就熟了,我小心翼翼的夹起豆腐放入盘子里,一层压一层,再将切好的皮蛋放在盘子中间,为了让这盘豆腐更有看相,我在四周放上青菜,摆好样式,一盘环形叠状如圆口瀑布般的关公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我端起这盘热乎乎的豆腐,心里美滋滋的,偷偷地夹了一块,蘸了点调料放进嘴里。哇!入口即化,再加上酱汁的香辣,美味极了!
细细地品尝着这美味的“关公豆腐”,让我不禁想起了那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关羽,他忠厚,仁义,诚信,追求真善美,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
品《三国》作文3
一直以来曹操都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历史对他的褒贬不一,在三国演义中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曹操被刻画成了一个奸诈狡猾之人,但是他卓越的才能并不能被历史给抹杀,在多年的东征西战中,曹操大军攻占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甘愿臣服于他,能在乱世之中成就一番霸业,曹操毕竟有着超人的能耐,有着许多让人欣赏的优点。
读完《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最欣赏曹操以下两个优点。
我觉得曹操最值得欣赏的地方,首先是它对人才的渴求。为了选拔更多优秀的人才,曹操坚决破除了根据封建德行和门第高低选拔官吏的标准。推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曹操首先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所有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都是因为有优秀的人才帮助他共同治理天下,而这些优秀的人才往往是执政之人从民间寻访来的。借鉴古人的经验,曹操指出现在天下未定,动乱频仍,正是最需要人才的时候,他希望身边的人要摒弃考虑出身的封建旧观念,帮他把那些没落或者出身贫贱,但是非常有才能的`人都找出来。
曹操反复强调唯才是举的方针,并且一再强调选拔人才时千万不要求全责备,只要有才能有本事,即使身上有些缺点也无所谓,曹操这种重视人才的态度,令很多有识之士前来投奔他,当时他麾下可谓是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除此之外曹操对人才心胸非常宽广,能够不计前嫌。举一个例子,陈林本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辱骂了曹操的三代,袁绍兵败后,陈琳归顺曹操,曹操非常爱惜陈琳的文采,不但没有因此而怪责他,反而十分重用他。
除了善于招揽人才,我还很欣赏曹操面对挫折和失败时豁达的胸襟。在赤壁之战遭受惨败时,曹操并没有陷入苦闷停滞不前,而是十分乐观地说,今北方仍由我占据,他先后的三次大笑表现了他乐观的态度。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曹操的所作所为充分的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成大事者所应有的气概。
品《三国》作文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
三国已走进了我的生活,他就像一位年长的智者不倦地教导我如何处世做人。
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做人要不耻下问,不可以貌取人。当初刘备兵败,若非他有着谦逊爱才的品质,博大的胸怀,如何得到卧龙孔明的出山相助?没有诸葛亮,后来怎么会有刘备的`雄起?当初庞统想投靠东吴失败后去投靠刘备,而刘备却因庞统相貌丑陋拒绝,若非刘备及时悔悟,以真诚打动庞统,恐怕永远失去了一位谋臣。没有了这两位决定刘备命运的谋臣,就没有了赤壁之战的胜利,也就不会轻易地取得巴蜀。
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做人要顾全大局,不要妄自尊大。当初关羽就是因为太过自负,没能顾全大局,结果激怒了孙权,最终不仅失去了荆州,更丢了自己的性命。
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对待他人要温和。这事可有来头,要由张飞说起。当初他醉打曹休为关羽报仇时,由于下手太酷,导致失去徐州,另外还丢了小命,哪一件都是坏事。“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在生活中与人要和平相处,否则最后落个众叛亲离,哭都找不到地啊……
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做人要隐忍,控制情绪,不可冲动。刘备为关羽报仇一事就是被冲动冲昏了头脑,率领几十万大军,硬是被人家东吴一把火烧了个一扫光。所以说,为人要常怀一颗平常心,“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是真谛。
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做人不要轻言放弃。赤壁一战,势单力薄的孙刘联盟,面对百万曹军,没有气馁,一把火将老曹烧得没了脾气;夷陵之战,同样是一把火,吴国把蜀国的家底全部烧光。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相信奇迹就会发生在下一刻。学习亦是如此。做人亦是如此。
读三国如品人生,它或甘或苦,书写着人生的大戏!
品《三国》作文5
吕布,字奉先,东汉末年著名将领,是董卓的义子。
吕布以勇武闻名,会使一把好戟,打仗多胜少败,没几个人是他的对手,素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说。在与袁绍的大战中,一个回合就把穆顺刺下马来,力气大得可以一戟砍断武安国的手腕,他常常把别人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节节败退。
《三英战吕布》的故事中,吕布与虎将张飞大战五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关羽上前助阵,战了三十个回合,仍战不胜吕布。最后刘备出马,三位英雄围住吕布,转灯似的和吕布厮杀,斗了一百多个回合,吕布最终招架不住,但却能毫发无伤地从八路人马中逃出去。
虽然吕布身手不凡,武艺出众, 但他忘恩负义,见利忘义,人品极差,总是心怀鬼胎,假装忠心耿耿,但总想着反咬一口。
一开始,吕布是丁原的义子,可被董卓派人用金钱和花言巧语骗了过去,他把十分信任自己的丁原亲手杀害,投靠了董卓,又成了董卓的义子。后来,王允使用了“美人计”,使得吕布和董卓的关系有了裂痕,结果吕布又把董卓杀害了。
接着,吕布投靠了袁术,被曹操打败后去投奔了刘备,可等自己壮大起来,竟又忘恩负义,把当时好心收留自己的刘备赶出了小沛。等曹兵杀到自己领地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军队只有几万余人,只得率领一队人马出战。可他怎么可能打得过百万大军的曹操呢?被曹操活捉后又假惺惺说会为曹操打下一片江山。可刘备早看透了吕布,提醒曹操,最后吕布被斩首。
看到这大快人心的结果,终于把我心里的一口恶气给出了。
品《三国》作文6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日品读三国,觉得回味无穷。
从桃园三结义到三国归晋,三兄弟: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言行在字里行间可以体现至微。刘备为人忠厚,颇有心计。从三顾茅庐请孔明可以看出,刘备三次去请孔明出山,次次可以表现出刘备的心计,第一、二次刘备无功而返,却不生气,第三次去请孔明,孔明不肯出山,刘备就哭得一塌糊涂,谁见此境不心软,自然诸葛孔明就答应出山相助。诸葛亮也确实了得,隆中对便料定三分天下,并在短时间内,帮助刘备成就了霸业。
当然,在天下大乱时,各路英雄豪杰纷纷上阵,袁绍、袁术、董卓、吕布……个个自称英雄,而在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却认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曹操逢太平则为能臣,逢乱世为奸雄。刘关张三兄弟都以义为准则,个个武功高强,能征惯战,但使“匹夫之勇,蛮夷之力”是不可以的,所以,只有玄德请出了孔明,刘备才如虎添翼,所向披靡。刘备用孔明之计,联合孙权,共讨曹操,赤壁一战,杀的.曹操丢盔弃甲。借荆州为根据地,取长沙、战桂阳,然后顺江而上,取汉中,得西川,屡战屡胜,真是八面威风,好不风光,刘备五虎上将,天下文闻名。
关羽刚愎自用,败走麦城之后,孔明劝众人不要意气用事,没有挡住张飞急性子报仇,被刺身亡,刘备起倾国之精兵,征讨吴国,黄忠战死,后被火烧联营八百里,刘备狼狈逃回白帝城,内疚与气愤,郁闷而亡,托孤与孔明。刘备一生没有风光几日,三兄弟便相继而亡,这一战,五虎上将只剩赵云和马超,使蜀国实力大损。
后主刘禅太过愚笨,孔明虽然尽心辅佐,但心力交瘁,最后秋风五丈原,累死在军帐之中,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主不问国事,不久被魏军擒获,还乐不思蜀,可悲!一代英雄豪杰竟落到如此地步。
最后,三国归晋,也真应了那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品《三国》作文7
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一部众所周知的名著——《三国演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画面,深深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刘,关,张桃园结义;刘皇叔马跃擅溪;诸葛亮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这本书是我国历史上一本流传极广的历史小说,它讲诉了汉朝末年到晋朝三国统一的故事。智谋惊人的诸葛亮,勇武过人的赵云,义气深重的关羽,爽直粗豪的张飞,仁义爱民的刘宠,奸诈阴险的`曹操,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才高量窄的周瑜,诚恳忠厚的鲁肃……这些人物个性鲜明,让人难以忘怀,深深底扎在人民的心中。
曹操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更是用兵如神,诸葛亮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法,更让后人叹为观止。最让后人敬仰的是他那博大的胸围,不像曹操宁错杀一千,不放过一个的残忍手段,也不像周瑜口吐鲜血还怪苍天“既生瑜,何生亮”的狭窄心胸。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吧!诸葛亮用诚心打动了孟获,使他心服口服,并为自己所用。他的博大胸怀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看到这个故事,不由自主的想起往日于弟弟争肥皂的事。
我和弟弟可是21世纪的“绝佳拍档”,关系相当的好。但也经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吵架。就说最近吧,我就和弟弟发生了一点小矛盾:我在洗澡时用了肥皂盒里一块“白白胖胖”的新肥皂,可洗完澡后,弟弟就对我大哭小叫的,说我用了他的肥皂,半天都拽着我的衣服不肯放手。当然,我怎么可能让他“胡作非为”呢?所以我也对弟弟大吼小叫的,最后我们还发生了“星球的碰撞”。唉!那时候,我怎么不学学诸葛亮博大的胸怀,谦让一下弟弟,做一个姐姐该做的榜样。总是气量那么狭小,为了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真是太不值得了。
自古以来,诸葛亮被当做智慧的象征,关羽被看成义气的代表,曹操被看做奸雄的典型。《三国演义》博大精深,想要读懂其中的精髓,就必须用心阅读。
品《三国》作文8
近来闲来无事,翻开尘封已久的《三国演义》品析起来。已经许久没看这部著作了,今日再见,果然有新的发现:书中许多人物的命运竟与“沟通”有着密切关系。
先来说说建立蜀国的“一把手”刘备吧。他从一个卖草鞋、草席的小摊商贩做到最后的蜀国皇帝,靠的是什么?是与人的沟通与和别人交往的密切,他刚起兵时,听说诸葛亮那人有能耐,便要去请来做他的“参谋长”。这段写他们三兄弟的不同反应的字句,足以看出刘备的外交手段有两下子。关公红着脸在边上咱先不说,单看张飞一句话:“怎能请哥哥亲自去?待我取一根麻绳将他捆来!”就足以看出张飞的鲁莽。接下来刘备登场,好说歹说平息了兄弟的怒火,接着拉着他们三顾诸葛亮的茅庐,可谓雷打不动。后来终于请到了他,为大蜀国建立了汗马功劳。后来刘备的队伍日益壮大,与他善于沟通,广纳人才的性格不无关系。
接下来说说黑脸张飞,这家伙可不好惹。也不能总一味说他的坏话,他对兄弟的义气与忠诚那是没得说的。但他对下属人可的确不怎么样,三国刚开头就有他的.“威武”一面:怒鞭督邮。在官场待人应谦逊和气,他却好,一点不懂为官之道,见到人家督邮傲慢一点,也不和人家好好沟通,直接拖出门去,捆在树上,用柳条抽得人家死去活来,后来害得刘备大哥乌纱不保,肚子里 还 忿忿不平。还有一次是关公辛辛苦苦过五关斩六将,把自己的两位大嫂救回。张飞却咬定关羽是叛国了,囔着要和关羽决一死战,关羽要和他讲明事实他也不听,差点闹得兄弟相残。张飞死时也是因为残忍对待部下,不休恤他们才被杀的,一代豪杰就因为不善沟通而弄个这样的狼狈下场。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三国演义的卷首语:“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分久必分。”当然现代国家很少这样了,那是因为外交家和联合国的存在,如果三国时期的君臣们,也能和和气气地与他国沟通,那就不会造成那么多悲剧了。也不会发现“分久必合、分久必分”的荒唐规律了。
品《三国》作文9
忽略的,有时是最重要的。
翻开《三国》,品读品读这由忽略创造的悲喜剧吧!
曹操平定袁绍以后,为了完成统一大业,挥师南下,收编刘表部众之后,号称八十万铁骑,直抵赤壁江北。江南,孙刘联军不过区区三万,但滔滔长江水,阻隔了南北的交通。曹军虽然个个晓勇却不识水性,如何一战?无奈,曹操听了“凤雏”庞统之计,孰不知已人陷阱。
串联起这几十艘大船,铺上木板,能从容作战了。但曹操身边谋士谏言,此举危险,若一处被敌方牵制住,整个大军都会陷于崩溃。本应一语点醒梦中人,但曹操忽略了,最终落了个火烧赤壁,败走华容的下场。真是无巧不成书,赤壁一战的胜者刘备也没料到,日后也会犯此等错误,落得个火烧连营七百里。
更有空城计。木案上轻烟萦绕,香烛也静静地燃烧着,轻轻摇动的鹅毛羽扇显出一份自信从容,也遮掩着孔明那流着虚汗的脸……远处马蹄踏起的尘烟漫天飞舞,司马大军兵临城下。司马菇本不相信探子的察报,此时一见,不禁心中大疑:“孔明一生行事谨慎,他如此泰然自若,城内必有伏兵,我如果贸然进击,不正中了他的诱敌之计?”他只是在迟疑,却没有细看,看孔明额头隐隐的'汗珠,看城门口挥舞着扫帚的军士的慌乱。
他最终引兵退去,因为“忽略”,以致日后后悔不迭、咬牙不已。
《三国》里“忽略”的故事很多,故事似乎让人惋惜。但试想,如果没有这些忽略,《三国》将变得乏味,佳话、美谈也成了历史泡影。
忽略的,有时是最重要的。既然我们不能避免大大小小的忽略,那么就让忽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些酸甜苦辣的滋味吧!
品《三国》作文10
看完三国演义,就想到这些……
有很多评价三国人物曹操的人,说他是奸雄,是枭雄,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不忠。如果以这个为出发点,曹操的确就是一个奸雄,可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平民不得不反,先是董卓篡位,汉献帝根本就是一个傀儡,如果说汉献帝还有些作用,那就是帮助曹操,使他成为乱世英豪,这样也算是为天下苍生造福,再者说,汉朝的昌盛时期已经过去,也该改朝换代了,与其让董卓祸害苍生,不如让曹操成就霸业,我是赞成曹操的,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曹操真的是一位乱世英豪,大家想一想,在哪一个战乱的时代,还会有诗词歌赋这些东西,诗词歌赋能代表什么?能代表曹操子民的'幸福指数。反过来说,如果曹操不挟天子以令诸侯,怎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这只能代表曹操是个有智谋的人,曹操更是一个有勇气的人,当时董卓在朝廷称霸,曹操手持七星剑,闯入董卓房间,虽然没有刺杀成功,但这足以证明曹操的勇气过人,像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的人,怎能不成就霸业!
再说关羽,他是我在三国演义中最崇拜的人物之一,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斩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刮骨疗毒,勇气过人,手拿青龙偃月刀,天下无敌,只是他太自大,失了荆州,丢了性命。
其实司马懿是三国人物中最有心机的人,利用曹丕斩除后患,不然后来三国怎能归司马家呢?
再说周瑜,他其实是三国中最完美的人了,有勇,不然怎能号令水师,有谋,不然怎能成为鲁肃的知音呢?只是肚量小,竟然被诸葛亮气死了,诸葛亮能做到这些也是本事啊……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欲知后事如何,请见下回分晓。
品《三国》作文11
对百家讲坛上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品三国的系列讲座的不屑来源于师长师兄们的影响,历史当作玩艺,人物成了Boss和CEO等,简直是在拿历史、历史人物开玩笑。
可终究好奇还是占了绝对上风,我倒不会傻B兮兮每天爬在电视机前看那一叹三涌,就直接买来一本《易中天品三国(全集)》来看了。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啊!还谈不上敬佩,但不屑全打消了,易中天绝对称得上一个学者,也让电视,准确地说,也就是这个百家讲坛更深刻了。易中天先生由人物牵出历史事件、牵出时势格局,而三国时代又岂是容你孑然独世的时代,于是从曹操谈起,揭起错综复杂的一张网,将三国众英雄一网打尽了。这与刘心武先生由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似有同曲同功之妙。再说,易中天先生是否扭曲历史或者言过其实,我看未必,最起码比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或者过于偏袒蜀汉的陈寿的《三国志》要更可信一些;不过说起来易中天先生可是偏袒曹操的,冠他以“可爱的奸雄”,新秩序的建立者加寒士加改革家等等,连诸葛亮也是下意识地继承了曹操的方向,曹操成了一个大大的代表历史一定方向的创新家了。
这一点,我倒觉得曹操只是出身(低贱),性格(暴而疑),经历(艰辛)决定的,而不是说他就承担了什么历史使命,即使承担了,那也是历史发展强加给他的,要不他早就当上魏帝了,还能等到曹丕。读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脑中原先模糊的三国的复杂统将清晰了一起,一张人物事件谱让它越发清晰;朋友说,别用你易中天的理论和我谈三国,看,他还在不屑呢!我倒认为,品出来的三国,更吸引人兴趣啊!
品《三国》作文1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的故事流传甚广,家喻户晓,三国的英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人们为他们的忠义,智谋,武艺所折服。我很早之前就读过《三国演义》了,却有囫囵吞枣之嫌,对许多章节不求甚解,等到第二次通读《三国演义》时,心中的感受发生了许多变化。
第一次读原着时,只顾好看,我就选取其中著名的故事翻阅,再加上对许多字义不理解,所以就只晓得关羽之勇,诸葛亮之智了。随着知识的积累,我对三国的故事更加熟悉,对其中的人物也有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当我第二次捧起原着时,看得极其认真,对许多文字都是与真实历史现实相对比,加以求证。读到“草船借箭”时,我知道这本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事情,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谋,故移花接木,描绘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读到“关云长义释曹操”时,我不仅敬佩关羽的仁义之心,更明白了“释”背后的玄机:倘若杀了曹操,北方必定群龙无首,群雄会再次纷争,中原大地又将经历一场浩劫。其次,当时刘备实力远不及孙权,倘若没了曹操的威胁,孙权能容得下刘备吗?我还从其它书籍中得知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越读到最后,心情越是无奈,一篇《出师表》可歌可泣,怎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真应了那句“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国苦苦纷争,谁料国土悉数落入司马氏之手,可悲可叹!
第一次读三国,只顾欣赏文字的妙处,故事的精彩,第二次读三国,学会了去揣摩人物性格,事物的因果关系,感觉大有不同。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真乃受益匪浅呀!
品《三国》作文1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翻开书页泛黄的《三国演义》,耳边回荡着杨慎那气壮山河的诗句。眼前历经沧桑的字字句句谱写着汉朝末年战火纷飞中英雄的搏斗与拼杀、战争与结盟、勇拼与智斗的诗篇。三国,你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你给后人留下了无限遐想,无限期待。现在,我终于揭开了你那神秘的面纱!
沉浸在书中的我眼前似乎浮现出官渡之战的刀光剑影,心中好像燃起了赤壁之战中的冲天烈火。这两次战役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它使我悟出人数的多少不是关键,有利的条件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士兵的强烈斗志,将军的英勇果断,智囊的足智多谋,统帅的`坚定决心和领导才能。一个杰出的领导者不能小看似乎不堪一击的对手,不能轻视好像势单力薄的敌军。只有做好一切准备,控制住军心,打探好敌人的虚实,朝正确的方向努力,成为笑到最后的赢家。
有志而不骄,有能而不傲,胜者也。
“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刘备败走白帝城。”刘玄德最后那令人惋惜失利的惨痛教训时刻提醒着我:不能因损失自己爱的人而被冲昏头脑,不顾一切去报仇。只能把悲伤与愤怒埋藏在心底,并把它转化成前进的能量,等到时机成熟,羽翼丰满时,再吹响进攻的号角。“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正是如此。越王勾践,大将军司马懿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能屈能伸,忍辱负重,有大局观。
能忍辱而不失其志,成者也。
《三国演义》中不光富有感情色彩的文字与那通俗的表达方式使我们啧啧赞叹;对各个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也使我暗暗称奇—义气的关羽,多智的诸葛亮,奸诈的曹操……这一切,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它使我们领悟了做人的道理与成功的秘诀,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永远在文学史中闪闪发光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品《三国》作文】相关文章:
品三国作文07-28
品三国作文10篇(优秀)10-25
品菊的作文09-27
品苦瓜作文07-10
[精选]品秋的作文09-03
品花生作文09-13
品“月”的作文09-09
品竹的作文09-09
有关品的作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