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语文教后反思

时间:2024-04-15 17:40:34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钓鱼的启示》语文教后反思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钓鱼的启示》语文教后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钓鱼的启示》语文教后反思

  《钓鱼的启示》讲的是在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一对父子到湖边去钓鱼。父子俩分别放好鱼饵,然后举起鱼竿,把钓线抛了出去。结果,一条漂亮的大鲈鱼上钩了,我和父亲都很高兴。好景不长,爸爸让“我”把鱼放回湖中。34年后,“我”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于是,“我”悟出了个道理: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文中的最重要的那句话:“但是,在人生的路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我想:这些诱惑人的“鱼”,对于艰苦的民工来说是金钱;而对于贪图小便宜的人来说,就是好处;还有,对于攀图高峰的人来说,地位就是诱惑人的“鱼”。但他们“尝”到美味的“鱼”时,丢掉的确是道德。

  所以,我要拥有道德,才能在其他方面有所作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作为一个小学生,能在学校不打架,不骂人,和同学和睦相处,并且尊敬老师,你就做到了学习道德上的第一步。而第二步便是坚持,坚持,再坚持。学习上的道德你就做到了。所以说,道德很重要。让我们不要忘记那句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想把钓到的大鲈鱼返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那么教学中,我想最重要的是应该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以及如何优选组合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释化疑点,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文章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钓鱼过程中的放鱼。把钓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熟读积累。

  “启示”,只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

  我用了优选组合浅教的教学方法,深奥的课文,起点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学生的学习才能比较顺利。揭题时,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还是“启示”,起点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开始就关注“启示”,抓住“启示”的语句学习,从理性到感性,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重重。所以在教学中应一开始从“钓鱼”入手,体会放掉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深奥的课文,更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体验。

  教学中读的引导,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感悟体验方法的引导力求符合文本特点。一是运用整体感受法。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

  二是角色体验法。课文对“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三是想象体验法。

  对父亲“盯”着大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引导学生想象:父亲在想些什么?我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对“启示”的理解。

【《钓鱼的启示》语文教后反思】相关文章:

读《钓鱼的启示》后感11-21

钓鱼的启示教学实录03-27

让遗憾成为进步阶梯—《妈妈的账单》语文教后反思03-14

失败后的反思08-09

大自然的启示反思03-26

散步教后反思12-16

《北京》教后反思09-29

秋天教后反思02-29

《散步》教后反思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