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故事 推荐度:
- 《论语》故事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论语》故事[必备15篇]
《论语》故事1
《在陈绝粮》是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主要讲的是孔子刚进陈、蔡边境之时,忽然鼓声四起,杀出一队不攻、不杀、不放路的人马来,堵住孔子的路。原来陈君得知孔子走了,为自己没中庸孔子追悔莫及。于是决定派兵围困,比孔子一行返回陈国。被围困的第二天,孔子师徒的粮食便吃完了。到后来的几天,孔子师徒就地拾柴,烧开水充饥。在这饥饿难忍的日子里,子路问孔子为什么贤才不得志、善良遭恶报?又问君子处境困窘时应该怎么办?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是什么?孔子一一做了答复,告诉弟子要坚定不移地追求信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通向成功的道路布满了荆棘,充满了数不清的艰难与困苦、辛酸与煎熬、最要紧的关头、最危险的.时刻、最难以忍受的折磨往往就是成功的临界点,放弃它,就是放弃了成功;超过它才能柳暗花明。
克洛克创办麦当劳的故事又向我们表述了每一个人都要有一颗恒心,只要坚定自己可以做一个强者的信心,树立远大理想,做到失败面前不低头,挫折面前不气馁,为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你一定会活得更精彩!
《论语》故事2
【拼音】bàn bù lún yǔ
【典故】参见“半部论语治天下”。
【释义】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用法】作宾语;强调学习儒学的重要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半部论语治天下
【同韵词】一丝半缕、一介不取、羊肠九曲、檀郎谢女、离魂倩女、班师振旅、唯才是举、红男绿女、重规迭矩、三千珠履、......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赵普为太祖出谋划策,发动兵变,拥立太祖赵匡胤,被任命为宰相。宋太祖死后,赵匡义当皇帝,别人认为赵普一生只读《论语》,不学无术,当宰相不恰当。赵匡义问是不是,赵普说我是以半部《论语》帮助治天下的
【示例】况且从前古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半部亦何妨。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四回
《论语》故事3
久违的阳光格外灿烂,在这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地来到永州森林植物园赏花。
一到植物园,我和妹妹就像刚出笼的小兔子一样,东奔西窜,一溜烟来到了池塘边喂鱼,而妈妈和姨妈她们陪着爷爷慢慢地赏花。我们把植物园游览了一遍之后,我兴奋地跟妈妈提出去踩脚踏车,妈妈欣然同意了,可是爷爷却说:“我不去了,我坐在树下休息,等你们。”
我不解地望着妈妈,妈妈摸着我的头说:“爷爷年纪大了,走不动了。”我问:“爷爷几岁了?”妈妈说:“八十多岁了。”我沉思了一会儿跟妈妈说:“我不想长大了。”妈妈问:“为什么呢?”“我不长大爷爷就不会变老呀,如果我继续长大爷爷就会变得更老,我怕爷爷会生病,永远的离开我们。”我望着妈妈认真地说道。
妈妈说:“你不长大,爷爷也会变老,爷爷这么大年纪能跟我们一起出来游玩是大家的幸福,可我也担心他的身体,我们现在的心情就是《论语》里所说的‘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必惧。’你要尊敬爷爷,听爷爷的.话,不要惹爷爷生气,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我认真地点了点头,说:“我一定会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论语》故事4
【拼音】huì rén bù juàn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瓜菜。
【出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耐心教导别人
【近义词】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循循善诱
【英文】betirelessinteaching
【示例】圣人说:“诲人不倦”,你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的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成语例句】
◎ 提倡"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体系。
◎ 刘仙洲教书素以勤奋、严格、诲人不倦而著称。
《论语》故事5
1.道听途说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随便听来的话,又随便传说出去,那是不能修德的事。)
2.患得患失 《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未得到官位时,处心积虑谋取官位,得到官位则忧心失掉官位,那便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3.里仁为美 《论语.里仁》选择风俗淳朴的居所,人才会如沐春风,德行才会有进步。
4.见贤思齐 《论语.里仁》遇到比自己贤能的人不应嫉妒,学习对方的优点,使自己改进向善,成为贤能的人。
6.先难后获《论语.雍也》有仁德的人凡事总比别人先尝苦头,而对于应得的利益从不斤斤计较,这便是仁者的风度。
7.知者乐水《论语.雍也》有智慧的人欣赏流水悠然自得的姿态,他的心灵也如同水一般清莹透澈。
8.仁者乐山《论语.雍也》仁者的心如同山岳的万古坚贞,绝不因一时的利害和荣辱,而动摇自己的意志。
9.见义勇为 《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被利益所诱感或为保护自己而畏缩不前是没有勇气的人。)
10.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对于己经成为过去的事,不要再苦苦追究、或说些悔不当初的话。
11.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遇到困惑难解的事情,恭敬地请教比自己年轻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并不是不件可耻的事。
12.闻一知十 《论语.公冶长》回也闻一以知十。(形容颜回十分地聪慧,有推演事理的能力。)
13.文质彬彬 《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后天修养的文彩与天生朴 素的本质,两相调和适当的人,才是名符其实的君子。)
14. 六尺之孤 《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做人应该达到这种地步,把年幼的孤儿托附给你,而你能使对方放心完全信任你。)
15.温故知新 《论语.为政》追溯过去并研讨当时的情状,作为发掘将来新思想、新方式的基石。
16.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立志成为伟大人物,应避免自己变成像器皿一般只有单一用途的人。
17.行不由径《论语.雍也》选择快捷方式的人,往往因操之过急而走头无路。
18.箪食瓢饮《论语.雍也》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形容颜回饮食简单安贫乐道。)
19.任重道远《论语.泰伯》背负沉重使命,迈向遥不可及的旅程,以贯彻仁道作为自己终身的任务。
20.后生可畏《论语.子罕》年轻人只要肯发愤苦读努力工作,将来的前途无可限量,是令人敬畏的。
21.苗而不秀《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幼苗虽然发芽,不抽穗不开花,有的虽已抽穗但却不结果实。喻人人称其神童的人,长大成人后,可能变得平庸无能)
22.功亏一篑《论语.子罕》未成一篑,止,吾止也?(堆聚一座山只差一笼土沙即可完成,但半途而废,则前功尽弃。)
23.过犹不及《论语.先进》道理应该力求中庸,不偏不倚,过与不及,同样不合理。
24.非礼勿视《论语.颜渊》对待没有礼貌的人,应当避免接近他,一但人适应了非礼的事,便会渐渐失去坦白公正的心,不能主持公道。
25.克己复礼《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尽力克服私欲的诱惑,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作法,凡事保持适度与社会民众的精神合一,这就是实践仁道的善政
26.暴虎凭河 《论语.述而》暴虎凭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赤手空拳与猛虎相搏斗,泅手渡河,死了也毫不悔悟,我不能和这种胡作非为有勇无谋的人同进同出。
27.举一反三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用一个四角形作譬喻,列举一个角而不能推想其余三个角的人,我是没有兴趣再教导他了。)
28.巧言令色 《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口头上说些甜言蜜语奉承谄媚的话,是缺乏德性修养的人。
29.过勿惮改 《论语.学而》贤者勇于认错勇于改进,并时时警惕自己不再犯同样的过错。
30.三十而立 《论语.为政》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孔子言他三十岁的时候,不论在精神或物质上都能独立自主,且合乎礼节的要求。)
31.知者乐水《论语.雍也》有智慧的人欣赏流水悠然自得的.姿态,他的心灵也如同水一般清莹透澈。
32.近悦远来《论语.子路》近者说,远者来。(治理国家道先使周遭的人士,对您的政绩满意欢愉,远方的民众也会感佩您的仁政来归顺你。)
33.行己有耻《论语.子路》对自己的过失,有羞耻反悔的心,随时自我警惕。34.刚毅木讷《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公正无欲、果敢坚忍、性情质朴、言谈迟钝,是接近仁者的风范。
35.怨天尤人《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不埋怨上天对我苛薄,也不责怪别人不能体谅我。)
36.以德报怨《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应该以公正报答仇怨,以恩惠报答恩惠。)《老子三章》报怨以德。(对于自己有怨雠的人用德来回报他,最后也会被感化。)
37.言不及义《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一群人整天聚在一起,没讲一句正经的话,好卖弄小聪明,这种人不会有什么成
38.当仁不让《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在为仁的大道理上,虽然面对师长,也不必谦让。)
39.驷不及舌《论语.颜渊》一旦失言犯了过错,纵使鞭策四匹马的快车去追,也追不上了。一言即出四马难追,讲话宜特别注意,免得祸从口出。
40.升堂入室《论语.先进》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升堂入室喻研究学问,已达高明精微的境界。但此句言子路未入室,即说明子路尚未达到孔子的理想境界。)(同豋堂入室)
《论语》故事6
我一进入小学,就开始按学校要求背诵《论语》。可我也不知道上面说些什么,读起来别扭,听也听不懂。
古人说:半部《论语》就能治天下。我听了就觉得天下很大,《论语》应该是一种很有用的学问吧。我去问老师“《论语》怎么治天下呢?”老师说:那只是一种比喻,如果你能够把它背熟,并结合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按照《论语》的要求检查自己的行为,你就能治理好自己的“天下”了。
我很好奇,一有空闲,我就读《论语》,慢慢的我就能把一些《论语》背会,背好之后并无感觉。爸爸就和我讨论《论语》中《子路篇第十三》中,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对,亦奚以为?”然书读得多,并未读透。也没有读上身去。违背了《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特别喜欢看武侠动画片,经常是看得如痴如醉。爸爸就说:“那些武侠小说都要武功秘诀什么的,学了以后,马上就可以增强自身能力,就可以打败坏人,其实这些秘诀都是从中国的经典里抄出来的',例如《论语》,《老子》等。”我听了之后,背诵《论语》的兴趣大增。
今年五一放假,爸爸给我买来了画板,画笔。我准备画一幅可爱的小熊猫,我画了两天终于画完了。累得我腰酸背疼,看到我的劳动成果,我高兴极了。我决定买一只雪糕慰劳一下自己。等我回来一看,邻居家的小妞妞正在看我的那幅画,桌子上的那瓶颜料倒在我的画上!两天劳动成果全毁了,我气坏了。我冲了过去对小妞妞大声哼道:“你为什么把颜料倒在我的画上!”她吓得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边哭边说“不是我干的”!我怒道:“不是你干的还能有谁!”她哭得更厉害了。我突然想到《论语》上有这样一句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说的就是凡事太过火自以为是。我忙平息自己的怒火。我轻声对妞妞说:“妞妞不哭,不是你干的就别哭了吧!”后来才知道是弟弟干的。弟弟干了坏事就躲了起来,所以当时没有发现。
爸爸知道这件事情后就对我说:“王凤至,你背诵《论语》没有白背啊!”
《论语》故事7
[成语拼音] bàn bù lún yǔ
[成语解释] 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典故出处] 参见“半部论语治天下”。
成语故事
赵普,原先是赵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陈桥兵变。赵匡胤做了皇帝,建立了宋朝,史称宋太祖。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统一了全国,做了宰相。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
宋太宗时,赵普仍然是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学识浅,所读之书只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当宰相不恰当。
有一次,宋太宗问赵普:“有人说你只读过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
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我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分。过去我用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我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天下太平。”
后来赵普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论语》二十篇。
《论语》故事8
[拼音]: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
[释义]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出处】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
【解释】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用法】作宾语、定语;强调学习儒学的重要
【近义词】半部论语
[成语故事]:
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赵普为太祖出谋划策,发动兵变,拥立太祖赵匡胤,被任命为宰相。宋太祖死后,赵匡义当皇帝,别人认为赵普一生只读《论语》,不学无术,当宰相不恰当。赵匡义问是不是,赵普说我是以半部《论语》帮助治天下的。
[造句]:
(1)当真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么?大圣孔子尚被两小儿所难,何况我等愚鲁之辈。
(2)我大宋半部论语治天下足以,又如何要去学那些邪术奇巧淫技!朝廷应当取消新学恢复旧制科举!
(3)宋朝宰相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但如果你仅仅是要赚钱、买房子和娶媳妇,那对不起,我浪费了你半个小时的时间。
(4)这就是著名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的来历,这一点倒很像王明前世宋朝的时候。
(5)赵普这个人,年轻时虽足智多谋却不好读书,年纪大了,名言却变成了半部论语治天下,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6)赵铮早就认出了赵普就是那日的中年文官,不过到此刻才知道,他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
《论语》故事9
一天,妈妈买回一本《论语》书送给我。
我打开书一看,咦,这本书我怎么看不懂呢?妈妈告诉我:“《论语》收录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他的弟子说过的话,里面的`学问可大了!”
那天,妈妈带着我从《论语》里面选出了八句话并打印了出来。因为多多读书俱乐部的好朋友们明天要来我家读书,我和妈妈决定就带小朋友们读《论语》。
第二天,好朋友们都来了。我把打印好的《论语》发给好朋友,妈妈让我们自己先读一遍,把不认识的字标上拼音,然后妈妈又带着我们读了两遍。大家都会读了,可是我们都不懂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爸爸妈妈们就轮流来讲解这些句子。妈妈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你们现在都在学乐器、学英语,你们喜欢吗?可是不管学什么本领,光喜欢是不够的,要以学习为乐才是最棒的。”青青爸爸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总是忧愁不安。你们愿意当君子,还是愿意当小人呢?”……爸爸妈妈们的讲解,把我们逗乐了,也让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些话的意思。后来,我们又一起来背诵,孔子的话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很快就会背了,比爸爸妈妈还要背得快。
从那以后,我认识了孔子和他的许多弟子,也喜欢上了读《论语》。孔子众多的弟子中我最喜欢的叫颜回,《论语》中孔子这样夸奖他:“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坚强、乐观、好学,我们要向他学习。
《论语》故事10
暑假里,我读了《论语故事》这本书,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齐襄公失信致死》这篇故事,读后,让我深有感触,深受启发。
故事中,齐襄公说话做事很不靠谱儿,发布政令反复无常,对大臣和百姓不讲信用,齐国民众被他弄得不知所措。他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纠和小白早早逃到外国避乱去了。有一年,齐襄公派大臣连称、管至父驻守葵丘,并答应他们一年后就会有人来替换。到了第二年,他们没有接到回家命令,向襄公打报告,襄公却对他们的要求置之不理。大臣们对言而无信的襄公十分恼恨,于是决定发动叛乱,派人去刺杀襄公。在宫中,无知等人与侍卫经过一番搏斗之后,终于将襄公杀死了。
齐襄公的失信不仅使国家遭受动荡,自己还丢了性命。你们看,失信的危害是多么大呀!这让我想到了现在社会上的一些失信的事情:三鹿违规添加违规物品,导致很多婴儿食用后双目失明、甚至早早夭折,最后是厂家倒闭,相关人员进了监狱;还有些企业从进口的'“洋垃圾”中将受到严重污染的衣服经过简单处理后冒充“外贸尾单”在市场进行销售,导致购买使用的消费者身体受到病菌感染,出现严重疾病住院……每当我从电视里,报纸上看到这些新闻,看到父母失去子女、患病无法医治病人的痛苦流泪的情景,我为他们感到悲伤难过,同时也非常气愤,气愤这些厂家的不道德,不诚信。如果厂家能够讲诚信的话,怎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
我身边也有一些同学存在不讲诚信的地方:比如,我们都在队旗下宣誓过,要遵守社会公德,遵守交通规则,可是有些同学还是乱扔垃圾、横穿马路等等。同学们,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现在不从平时点滴做起养成讲诚信的好习惯,等我们长大了,怎么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呢?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还能做得成什么。就像大车没有安横木的輗,小车没有安横木的軏,车子怎么能行驶呢?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我们是学生,更应该从小养成讲诚信的好习惯,坚决反对不讲诚信的行为。
《论语》故事11
《论语》是一标记录孔子跟他的兄子言言的语录,是儒野教派的经典之息中邦现代的读书己皆将此书奉为经典,《论语》中的很多话也成替格言传播于世。
我的妈妈以为传统文明的陶冶对我的成长十分主要,为此,妈妈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顺便为我购了一本合适小友敌阅读的《论语》。这利书图文并茂,共时还有拼音和译文。讫始我只是对其中的.小故事和拔绘感兴致。妈妈睹我对这原书很感兴趣,就请求我将其中的条纲腹下去。匆匆地,我在违诵它们的同时,也让我懂得了其中的最沉要的情理,就是尊敬师长。从子贡的语言中咱们晓得子贡是如许尊敬他的老师。而在古代生涯中,良多同窗不知怎么去尊敬老师,甚至还会顶嘴老师,基本不把老师抬在眼里。在学校,老师实在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学育我们断定对与错,是与非。但有时我们却由于被老师批驳而责备老师,不去找本身起因。我盼望同学们都应当尊重师长观后感,做为一名学生,连基础的尊师都做不到,那学习又有什么用呢?
《论语》就像老师,时刻提示我应当作到哪些。应读到"事父母,能竭其力",意思是:侍奉父母,能努力而为。就会提醒我辅助父母干些力不从心的家务。该读到"取友人接,言而有信。"意念是:和敌人来往,谈话要老实道信誉。想伏,在学校面,我许可给冤家什么货色老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迁延时光,最后罗唆说我没说过算了,对这个弊病,它也提醒我要矫正。
古我说,半部《论语》乱地下,这话虽有些夸大可我通功浏览《论语》后学到了许多尔从未交触过的常识。翻开《论语》往读,像是穿梭多少千年的时间地道望到了年龄时代这个多才多艺,巨大的思维家、教导家——孔子。
《论语》故事12
【释义】指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北宋名相赵普原先是后周节度使赵匡胤的手下。
公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
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宋太祖。
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
后来,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
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
赵普仍然担任宰相。
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是山东人,不学无术,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他不适合再当宰相。
宋太宗不以为然地说:“赵普读书不多,这我清楚得很。
但说他只读一部《论语》,这我就不相信了。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微臣确实只读过一部《论语》。
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使天下太平。
赵普逝世后,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仅一部《论语》。
《论语》故事13
论语》是我国古代典籍中语录体著作的典范,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在政治、哲学、伦理、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思想及言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本书是必读的。《论语》的语言质朴无华、寓意深远,包含了很多宝贵的处世经验和人生智慧,后来逐步发展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对后世语言文字的影响很大。以下是论语成语故事,汉英阅读。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一天,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子路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事后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何不这样说,他这个人,一发愤学习就忘记吃饭,内心一快乐就忘记忧愁,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呢。”这个故事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正是有了这种勤奋不倦的为学精神,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并授徒讲学,成为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天道酬勤,一个人如果有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精神,再配合科学的工作、学习方法,一定会取得成功。
君子成人之美
“君子”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的一个词语,如“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在孔子心目中,“君子”是理想的人格标准,仅有两万余字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君子”呢?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这个典故出自《论语颜渊》,原文是: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关于君子的标准,孔子还有一些名言。如,《论语里仁》里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论语宪问》里的“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意思是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不要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过犹不及
子贡问老师说:“子张和子夏哪一个更贤德?”孔子说:“子张做事总是过头,而子夏总是做得还不够火候。”子贡说:“那么是子张要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与不够是一样的。”这段话出自《论语先进》: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师”即子张,“商”指子夏,两个人都是孔子的学生。成语“过犹不及”就出自此处。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了头和没有做到位效果都是不好的。“过犹不及”这个成语提醒我们,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把握好“度”。比如在人际交往上,过于冷漠不行,过于亲密也不行。保持一定的距离是对对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便在亲近的人中间也该保留。无论对待朋友还是对待亲人,都应该把握好分寸,适度最好。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曾经教导他的弟子说:“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原文是: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在工作中并非总是事情做得越多越好,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清楚地知道“我是谁”。只要把你应该做的做好就可以了,越俎代庖反而会把事情搞砸。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仲弓问孔子怎样做才称得上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要做到在诸侯统治的国家里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统治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这段话出自《论语颜渊》,原文是: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卫灵公》中也有这个成语,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回答道:那不就是“恕”吗?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施加给别人。这段话的原文是: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的弟子中,子贡才华很高,不但生意做得好,在外交、政治方面的才能也都十分突出。孔子对子贡讲的这席话,很有针对性,是提醒子贡不要恃才傲物。与人交往时,我们要善于换位思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欲速则不达
子夏要到鲁国的莒父当地方官,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说:“不要一味求快,不要只顾眼前小利。如果一味求快,往往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反而使得大事不能成功。”这个故事出自《论语子路》,原文是: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急功近利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大忌,凡事要有长远眼光、长远打算,该慢的.地方不要求快,该放弃的小利不要贪图,成功方可水到渠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教导学生,喜欢用“设喻”的方法,利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奥的道理。子贡问推行仁政的方法,孔子说:“工匠想要顺利完成工作,必须先把工具磨锋利。居住在一个地方,必然选择这个地方有贤能的大夫为师,结交有仁德的士人为友。”这个故事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是: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孔子对子贡的教导,意思并不是说把贤德者作为工具来使用,而是说要充分吸取他们的优点,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敏锐,策略更加明智。现在我们使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往往是说在做某项工作之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逝者如斯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是朱自清《匆匆》一诗里开头的几句。古往今来,对光阴易逝的感叹在文学作品中不胜枚举。南宋儒学家朱熹在《劝学》中也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其实,这种感叹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论语》里就出现了。
孔子在河边感叹说:“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息地奔流。”这话出自《论语子罕》,原文是: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后人从中提炼出一个成语“逝者如斯”,用来比喻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见贤思齐
人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从朋友身上往往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如果交到好的朋友,获益匪浅;但如果交友不慎的话,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我们遇到的人总有“贤”与“不贤”之分,那么在交友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努力向他学习,做到和他一样;看见德行有亏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是否有同样的缺点。”这段话出自《论语里仁》,原文是: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其实,“贤”与“不贤”这两种人,为我们朝不同的方向打开了两道门,而“思齐”和“自省”,则是我们自身不断进步的动力。唐太宗李世民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他知人善任,举用贤良,能够从贤者身上汲取优点。他有著名的“三镜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意思是说,以铜镜自照,可以整理好衣帽;以历史为镜子,可以从中看清楚朝代兴衰的缘由;把别人当成镜子,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优劣得失。
《论语》故事14
以前,经常听爸爸说:“数学是锻炼我们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是需要动脑筋的”。听大人们说:“男孩们大多数都喜欢数学,女孩们大多数都喜欢文学”。可能是这个原因吧,我平时也喜欢动脑筋。
可是,爸爸、妈妈和老师都经常让我背古诗文,可我不喜欢背,因为古诗文里的许多词语我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有一天,我读《论语》,读到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这句话,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于是我就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准确,然后我们就去新华书店寻找答案。从那里知道了这句话的含义:把学来的'知识默默的牢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也知道了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坚持的过程。
知道了这句话意思的同时,我也慢慢的喜欢上了古诗文。
《论语》故事15
【成语】: 半部论语
【拼音】: bàn bù lún yǔ
【解释】: 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人言普山东人,所读止《论谱》.....太宗尝以此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赵普,原先是后周当节度使的赵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宋太祖。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后来,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
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是山东人,不学无术,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当宰相不恰当。宋太宗不以为然地说:“赵普读书不多,这我一向知道。但说他只读一部《论语》,我也是不相信的。”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
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分。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箧,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
【《论语》故事】相关文章:
《论语》故事03-27
《论语》故事通用[15篇]03-27
品读《论语》03-03
论语的作文10-19
论语原文及翻译05-06
关于论语的作文07-28
漫谈《论语》作文12-14
走进《论语》作文11-16
论语原文及翻译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