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导学案

时间:2024-03-14 01:06:42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个人的生活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2.了解词作中各意象的特定属性;

  3.体会词人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教学重点:

  1.了解作家个人的生活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2.了解词作中各意象的特定属性。

  教学难点:

  体会词人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PPT播放:

  1、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二、易安词简介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

  三、诵读全词,感受婉约词风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学生自读、齐读

  2、听李维康演唱《声声慢》

  四、整体感知

  1、思考:

  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个字?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分析意象

  (1)酒——三杯两盏淡酒

  思考:为何说是“淡酒”?

  提问:请从学过或读过诗词中找出以酒写愁的句子。

  结论:酒是

  (2)风:怎敌他、晚来风急?

  提问:请从学过或读过诗词中找出以秋风写愁的句子。

  结论:秋风

  (3)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提问:请从学过或读过诗词中找出以过雁写愁的句子。

  结论:过雁象征。

  (4)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提问:请从学过或读过诗词中找出以黄花写愁的句子。

  结论:黄花比喻

  (5)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提问:请从学过或读过诗词中找出以梧桐写愁的句子。

  结论:梧桐是的象征。

  (5)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提问:请从学过或读过诗词中找出以雨写愁的句子。

  结论:雨是的象征

  3.小结

  思考:

  以上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五、高考链接,鉴赏诗句

  (一)思考:

  以上通过描绘意象而抒情的方式,叫间接抒情,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直接抒情?

  (二)思考:

  如何鉴赏诗句呢?这是高考诗歌鉴赏的一种常见题型,叫做“炼句型”。这类题目应该怎样作答?

  (三)思考:

  请从学过或读过的诗文中找出使用叠词表情达意的句子或段落,并体会叠词的表达效果。

  (四)思考:

  寻寻觅觅(寻觅什么?为什么而寻觅?寻觅的结果如何?)

  寻觅什么、为什么而寻觅?

  寻觅的结果是什么?

  六、知人论世——李清照生平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历城(济南市)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自幼受文学艺术熏陶。十八岁适金石家赵明诚,夫妇感情甚笃,家庭生活平静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难后,经历了离乱,丈夫赵明诚病逝,本人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流落异地,无依无靠,在孤寂凄苦中度过了晚年。

  思考:

  李清照晚境的凄凉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七、迁移训练,感受李清照人格魅力

  思考:

  让我们走近(走进)李清照,你想对她说什么?

  示例:

  你也曾是十七八妙龄女郎,因误入藕花深处而争渡争渡,惊起了一滩鸥鹭;你也曾“赌书消得泼茶香”,嘴角边的酒窝溢漾出幸福。可颠沛流离之后,破镜却难以重圆,清清河水照影,“人比黄花瘦”。

  红尘滚滚,沧海桑田,如今,还记得你对霸王说过:“死亦为鬼雄”!

  八、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插上想像的翅膀,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500字以上。

声声慢导学案2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知人论世)

  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 研读 赏析 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分组品读】

  提示:1、抓住词中抒情性的句子来品读

  2、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3、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来品读

  4、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5、可对比前期的作品来读

  【听读思考】

  1. 请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内容

  2. 词中哪一句最能表现词人的心绪?

  二:【解读愁情】

  1. 找出直接表现词人别样愁情的句子并做赏析

  2.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之感,词人主选了哪些意象?3.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举出本首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并分析词人是怎样借助这一意象表达愁情的。(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

  三【自主表达】统观全文,词人是如何表现“愁”的?谈谈你的认识

声声慢导学案3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气势,感知诗歌中的形象美和境界美。

  2.分析词中的意象,鉴赏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诗歌融情于景、情中显志的特点。

  3.感受主人公的博大胸襟,学习作者心系天下的豪迈气概。

  自主学习案

  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前照,清泉石上流。

  作家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写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积蓄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合作探究案

  1。诗人为何说是“淡酒”?

  酒未必淡,而是愁太浓,此人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

  2。为什么词人看到“雁”过就“伤心”?

  因为“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勾起了词人对故国、故乡、故人和往昔生活的无限向往;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3。本诗的词眼是哪一个?

  愁

  4。“黄花”,“黄花”在诗词中有何象征意义?

  明确: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在诗词当中,我们写花常有两种状态,第一种是花开得繁盛,一种是花儿凋零。花儿凋零,以花喻人,写人的容颜逝去,有时候也会表达时光易逝。——正衬

  还有一种是写花盛开的,但心情并不佳。例如“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中写花盛开,是为了衬托诗人漂泊在外,有家难回的羁旅之情。这里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5。“梧桐”“细雨”,“梧桐”这一意象在诗词中有何有何象征意义?为何是“细雨”?

  明确:梧桐,牵愁惹恨,凄凉悲伤的象征。细雨绵长,尤其是秋雨,细雨与愁绪相似,是悲伤、愁丝的化身,更能体现作者的心境。

  5。请问词中运用这些叠词有什么作用?

  形式上:①音乐美、音韵美②增强感情。

  内容上:奠定了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课后巩固案

  双调清江引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明确:这首诗选取西风、啼雁、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第一步:分析意象)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浓烈(第二步:渲染意境),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愁情。(第三步:抒发情感)

  诗歌常见意象积累

  古典诗词中传统的意象有着特定的内涵。请结合下列诗句,探究意象的内涵。

  有关酒的诗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得出结论:总结:酒是“愁”的象征

  “雁”意象的诗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和思乡

  “黄花”意象的句子: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得出结论:黄花喻憔悴的容颜,孤苦伶仃的晚境。

  有关“梧桐”意象的诗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得出结论: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声声慢导学案4

  学习目标:

  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提高审美情趣。

  3、初步感悟作品所达到的重现凄凉情境和凄愁情感的抒情效果。

  学习重难点:

  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

  学习过程:

  一、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1、走近词人——古今第一才女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十八岁时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

  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然后金兵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再后来,清照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后期多悲叹身世,怀旧悼亡,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氛围。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2、写作背景

  本文是李清照晚期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仇家恨,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这首词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3、名人评价:

  ①明代陈宏绪:古今才妇第一人,不虚也。

  ②清代沈谦: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③作家梁衡称李清照: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以平民之身,

  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她情超脱于女人,义超脱于平民,是“乱世中的

  美神。”

  4、诗词鉴赏方法;知人论世显个性,背景提示莫可忘。一景一物皆关情,多种手法细思量。一字一句讲锤炼,醒句标题概全章。熟读成诵记心上,修养感悟为鉴赏。

  二、诗歌常见意象积累

  古典诗词中传统的意象有着特定的内涵。请结合下列诗句,探究意象的内涵。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提高审美情趣。

  3、初步感悟作品所达到的重现凄凉情境和凄愁情感的抒情效果。

  学习重难点:

  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

  学习过程:

  一、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

  (1)凄凄惨惨戚戚戚戚

  (2)乍暖还寒时候乍

  (3)最难将息将息

  (4)有谁堪摘堪

  (5)怎生得黑得

  (6)梧桐更兼细雨更兼

  (7)怎一个愁字了得了

  二、整体感知,理解内容,把握情感

  1、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将不理解的句子提交小组讨论。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词的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探究

  1、这首词的词眼是?词中还有哪些直接抒情的句子?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请找出来,并加以赏析。

  3、《声声慢》选取的意象有哪些?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统观全文,词人是如何表现“愁”的?谈谈你的认识。

声声慢导学案5

  【学习目标】

  1、通过鉴赏本词,让学生初步归纳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2、通过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让学生体会词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3、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词作,来体会词作表达的感情,能够当堂成诵。

  4、通过学习,能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词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朗读.讨论.拓展阅读.

  【课前预习】

  一.走近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派女词人,号。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词作有《》。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二、本词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三、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敌:对付、抵御。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憔悴:指诗人面容愁苦黄瘦。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怎生:怎么能够。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时候。

  四、《声声慢》一词中主要是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梧桐、细雨等深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

  【课堂探究】

  《声声慢》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2、《声声慢》表达感情的方法是什么?

  3、《声声慢》选取的意象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4、《声声慢》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5.《声声慢》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当堂检测】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人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便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现实生活的空虚,使她寻求着某种慰藉,内心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无主。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作者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而晚风,却是“急”的。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风急、愁多,怎不悲戚?

  C.伤心的时候,飞来了雁行,这就使她更加伤心。雁“却是旧时相识”,有两种含意:一、看到雁想起“鸿雁传书”,想起曾与她书信往来的丈夫。二、靖康之难以后,诗人虽流落在江南,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被金人占领的家乡。现在又看到了飞雁,“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她的天涯沦落之感。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黑”字是作者的叹息,无奈而又凄迷。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这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黑”字在此处安放极为稳妥自然,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

  【拓展阅读】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1.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红润的荷花正在凋谢,只剩下一镂残香。玉簟,簟是竹席子,因其清凉光滑,故称玉簟。这“玉”字给人一种温度感和触觉感,与红藕之“红”也产生色彩上的对照和联想。这里点出凉秋季节。

  2.雁字:群雁飞行时,常常排列成“人”字或“一”字,故称雁字。大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飞。秋天正是“雁字回时”。相传大雁能为人传书。词中出现雁的意象,同时也暗含渴望收到丈夫来信的心情。

  3.花自飘零水自流:花在独自孤寂的自飘自落,水在独自孤寂的自流自逝。它们无法违背自然界规律,又有谁去关心它们的命运,去怜惜它们呢?这句话貌似平淡,实际有很深的感伤和寄寓,含有对一天天飘逝的青春和美好的年华的依依怀恋之情。

  4.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分离的双方都在为同样一种相思而愁苦。

  5.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即使眉头刚刚舒展,却又涌上心头。言相思之情的深挚难排,真是“无计可消除”。

【声声慢导学案】相关文章:

《老王》导学案03-07

枣儿导学案12-16

《秋天》导学案12-17

(精选)《秋天》导学案02-29

《背影》导学案02-29

《太阳》导学案02-28

梅花魂导学案11-02

《春望》导学案12-07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03-06

《忆读书》导学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