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最大的麦穗》课堂实录
《最大的麦穗》课堂实录1
欣赏特级教师孙建锋的课,你一定会被师生间那充溢魔力的对话深深折服,孙老师如同一位语言大师,用自身饱含真情的隽永话语引领同学一起进到了由文本和师生所一起营造的精神殿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孙老师执教的《最大的麦穗》一课,去聆听他的声音、触摸他的智慧、感受他的风采。
【片断一】导引:一语天然万古新
(同学初读课文后)
师:接下去,请你们潜心地默读课文,与苏格拉底对话,有什么感想请写在书的边上,等会儿咱们交流。
(同学们边默读课文边圈画、批注,教师也与其中,时间约五分钟。)
师:请大家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让大家一起分享你“发现”的喜悦!
生:苏格拉底要求其弟子去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外表上是提出一种要求,实际上是告诉弟子们:时间不能倒流,生命不能重复!有句话说得好,“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人生的路上,我们要掌握住每一次机会,不要错失良机。因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师:(充溢激情地说)你理解透彻,语言精当,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孙老师非常欣赏你,咱们握握手!
生:苏格拉底是一位好老师,他教导弟子不在教室,而在麦地;不用课本,却用麦穗;不是直接告诉他们道理,而是让他们亲自实践,自身领悟。
师:你不是在批评我吧!(同学们都笑了)的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应该向苏格拉底学习,同时也应该向你学习,因为你会读书,能够读出文字背后的声音。(听课的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赏析: “请大家潜心地默读课文,与苏格拉底对话,等会儿交流。”话语如此轻灵、对同学又如此“放心”。孙老师以自然清新的话语为同学构筑起“星空月朗、襟怀若谷”的'场景,也为接下去师生间的“心灵对话、真情交融”作好了全部的铺垫。从同学的发言可知,他们的自读能力足以令人放心。
【片断二】点拨:一枝一叶总关情
师:苏轼有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时“读文如观山”,假如大家能从不同角度欣赏课文,相信一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
生:我认为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很笨,太听老师的话了,只知道去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结果两手空空。他们为什么不知道留下一穗呢?因为一大于零呀!
师:好一个“一大于零!”(教师从课本里拿出一片银杏叶,走到他的面前)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银杏叶!
师:这可不是一片普通的银杏叶,它是我从家乡百年的银杏树上采下的叶。我一直把它珍藏在书本中,假如有一天哪位同学的语言震动了我的思维,震撼了我的心灵,我就将这片叶赠给它。(说完,教师双手递过这片银杏叶。)
(生很激动地双手捧起这片叶,全体师生热烈鼓掌!)?
赏析: 没有“精心设计”的问题,也没有喋喋不休的讲解,孙老师对文本精要处的“传授”之法只是从苏轼诗中化出的“读文如观山”,同时他热切期待并且完全相信同学能在读书时“有许多美丽的收获!”在随后的互动对话中,教师出神入化的随机点拨更是显得“一枝一叶总关情”。
【片断三】评价:一片冰心在玉壶
生:书上说“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让我懂得:人要有远大的理想,但也应该注重实际。比方,我的追求是考上北大,假如南大录取了我,我首先上去,以后我还可再考北大的研究生呀!
师:这样,你既读了南大又读了北大,如此的大学经历,是美妙的,也是双赢的!(教师从书中取出一片竹叶)这是我去年从清华学校摘的,我想赠给你。看到这片竹叶,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由考北大改为考清华!
(台下大笑)
师:我希望六年后,能读到一封来自清华园的信,而这封信正是你写的。
生:一定会的!(同学激动不已地接过那片竹叶,信誓旦旦地说。)
师:我期待着那一天!
(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度过了美妙的四十分钟?我们一起走进了《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的殿堂,我们徘徊其间、留连忘返。不知不觉中,我们发现自身变了,变得更加聪慧、更加自信、更加个性,变得更加复杂也更加单纯,变得更加细腻也更加大气!谢谢大家!
赏析: 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孙老师深情款款、情真意切的评价语,真像诗一样精炼、含蓄、悠远,散发着无穷的魔力,既似导航的明灯引领同学不时地前行,又如明净的清泉荡涤同学柔嫩的心田。如此课堂,同学自然能流淌真诚,浸润情感,充盈希望,放飞理想。
【总评】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课堂上,教师用精妙的“片言只语”巧拨妙点、穿针引线,同学则“如听仙乐耳暂明”。正因如此,才有师生间“零距离”的“心灵对话”也才让课堂显得“一个世界、多种声响”, “百鸟朝凤、各鸣佳音”!
《最大的麦穗》课堂实录2
师:古希腊堪称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那里曾诞生过许多世界级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便是其中一位。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走近大师,领略他的风采,共享他的智慧。请打开课本,我们一同分享《最大的麦穗》带给我们的愉快的精神之旅。(板书:“最大的麦穗”)我相信你们经过反复练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约七八分钟后,学生自由练习把课文读了三遍。)
师:请大家推荐一位平时读书最棒的同学朗读课文。(一位女同学毛遂自荐,面带微笑地站起来。)
师:你就是咱们班读书最棒的?!
生:是呀!(她摇动着两条羊角辫,显得信心十足。)
师:你很有自信!现代人就需要充满自信,自信的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相信你一定能把课文读好。(生读课文1—5节,读得有声有色。)
师:课文的第6节将留给平时读书机会较少的同学朗读。(“唰”地站起来五位同学)
师;你们很诚实,也很勇敢。表面上看来读书机会是老师给予的,实际上是自己争取的,希望你们珍惜自己争取的读书机会。(站起来的学生都读得很投入,很卖力气。)
师:课文还剩最后一节,这次读书的机会还剩下一次,如果你愿意就请站起来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一时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站起来,顿时,教室内书声琅琅。)
师:经过四遍读书的练习,你们已经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下面请你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明白了些什么?(同学们仔细地默读课文,边读书、边思考、边圈画。教师也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读书活动之中。)
师:请你们自由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好吗?
生:我从中体会出一个道理:时间一去不回头,机会失去难挽留。我们要好好地把握每一次机会。
师:体会得很准确。
生:课文启示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
师:好一个“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你朴实的话语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生:人的一生仿佛是在麦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个最高的理想,犹如在麦地中寻找那一株最大的麦穗。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到头来只会落得两手空空。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语言很流畅!
生:我认为,人的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抓住面前的每一次机会却是最重要的。因为,通向理想的道路是眼前的每一次机会铺成的。
师:理想是需要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才是重要的……
师:读了几遍书后,你们基本上明白了所讲的道理。有时,读文如看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果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最大的麦穗》一文,譬如“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什么独到之处?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你有什么启发?”带着这样的问题再次与课文对话,你们肯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学生一听,兴趣盎然,再次潜心读书……五分钟后,师生对话。)
师: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人有什么启发呢?孙老师愿意分享你们“发现”的喜悦!
生:一般的上课是在教室里,而苏格拉底上课是在麦地里;一般的上课用课本,而苏格拉底却是用麦穗。
师:你善于比较,很快找到了“苏老师”教学的独到之处,很不简单!
生:他的“发现”对我启发很大——不仅麦地可以当教室,社会也可以当教室;不仅麦穗可以当课本,整个大自然都可以当课本。
师:说得好!你思路开阔!其实,宇宙就是一个神秘大课堂,生活就是一部无字大书。那里有广阔的天地,那里有丰富的知识。
生:苏格拉底教育弟子们不是直接告诉他们一个道理,而是让他们亲自实践、体会,最后悟出人生的道理。
师:直接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不是很省事吗?何必兜圈子,绕弯子?
生:直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时会记不住,如果是自己体验、悟出的道理,往往是刻骨铭心的。
师:你的回答很精彩!我赞同你的看法。有时靠着别人告诉的道理,就好像戴在自身的假发、假牙一样,看上去也很逼真,但却没有生命力;而靠自己体验悟出的道理就像扎根沃土的大树一样,生机勃勃
生:我认为,苏格拉底老师讲的很少,仅仅讲了三次话。第一次,“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这是提出一个要求。第二次,“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是进行一次提醒。第三次,“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这是进行一次启发。
师:是的,你很会概括!“苏老师”虽然只讲了三次话,但他讲得少、引得巧、点得妙,效果好。他不愧为一位大学者!
生: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实践很认真,这从课文的第三节可以看出,他们一边思考,一边行动。
生:他们虽然很认真,辛辛苦苦、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这样的结局太令人失望。
生:我不这么看,表面上他的弟子们是两手空空,实际上却收获多多。
师:“有失必有得”,表面上他们是没有得到麦穗,实际上他们却收获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生:孙老师,我认为苏格拉底的教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课文中他的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从“随手扔掉”可见他的弟子不够爱惜粮食,从而也可以说明苏格拉底的教育有疏漏之处。
师:你敢于向权威挑战,精神可佳!掌声鼓励!
生:我认为文中苏格拉底的第一句话是自相矛盾的.。“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所谓“最大的麦穗”,一定是有比较而产生的,“只许进,不许退”就导致弟子们没有办法进行全方位的比较,那么,这个“最大的麦穗”是没有办法找到的。所以,这种提法的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生:从中也能看出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有些太听话了,不敢怀疑老师,盲目行动,最后落得两手空空。
师:这些问题,我课前也没有想到。你们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有自己的见解,的确了不起!
师:同学们,这节课,咱们一同走进了《最大的麦穗》的“精神殿堂”。人人都收获了一株“最大的麦穗”,咱们不虚此行。
评析:
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就意味着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解读文本。阅读一篇篇的文学作品,就是进行一次次的精神探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新奇感、神秘感、无畏感走进一个个文学“迷宫”,迈进一座座文学“殿堂”,探索一块块文学“新大陆”,引导学生探究性阅读,可以根据学生需要,因文而异,适当地切换阅读视角。如果把目光投向文本,那只需获得作品的原义;如果把目光投向作者,那是要获得交往的意义;如果把目光投向学生自身,那理所当然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学生每一需要的具体满足,都源于对文本中相应精神因素的探究、占有和享用。这些精神需要的满足和自我实现,恰恰是学生向健全人格发展的条件。引导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咏、体味、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读出他人未曾有过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在《最大的麦穗》教学中,苏格拉底“以麦地当教室,以麦穗当课本。”“他不是直接告诉学生一个道理,而是让学生体验,悟出人生的道理。”“他讲得少,引得巧,效果好。”“但他的教学中没有注重爱惜粮食的教育。”这些都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成果。当然,学生个性化阅读得出的结论有时难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够完善的地方,甚至包含错误,但毕竟比那些老生常谈、人云亦云的观点好得多。在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容忍学生错误,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权利。让学生意识到“与其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试着说一句错误的话。”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要义还在于:让学生从小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习惯于倾听不同的声音,见识各种各样的观念,进而造就他们宽广的胸襟,培养他们民主的性格。
《最大的麦穗》课堂实录3
教学要点:学习课文第二、三段,总结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2'
读题后师述:上节课我们感知了课文,学习了第一段。请大家回想一下,面对满地是沉甸甸的麦穗(媒体出示图片),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生读:……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师述:要表达苏格拉底的意思是没有回头重选的机会或者说没有商量的余地,该如何读中表达,生再读(分2大组):……(突出读“只许进不许退”短句)
过渡:苏格拉底提出要求后弟子们摘到了最大的麦穗了吗?结果怎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二、三段。
二、读讲第二段 23’
1、提出你喜欢的问题。5'
师述:上节课,我们已初步把课文读得准确、流畅。你看现在大家多有信心,有信心是好的,扎扎实实地读书更好,这次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6节,遇到疑问动笔划一划,提出你喜欢的问题,给全班同学一个惊喜。
·同学们读得很投入好,你在朗读过程中提出了哪些喜欢的问题?(出示部分)(老师把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归纳了一下)
生:弟子们是如何摘麦穗的?结果如何?
苏格拉底是如何教育弟子们的?
……
2、带着问题再读。3’
你们的问题问得好,同学们产生了这么多问题有质量,好样的,具有代表性。这些问题该问谁?(问同学、问自己、问课文)“三问”都是好样的!
·带着这些问题再读2~6节,也许能解决这些疑问。动笔在书上划划。
……
·谁愿意展示一下读书成果,有信心的读懂的站起来读2~6节(指名或部分)。
3、在初步感知基础上,4人组合作学习,读中感悟。3’
师述:读书有声是个展示,合作讨论也是一种学习形式。这篇课文最大的麦穗如果是一个精神家园,那么,家园里应该是百花齐放的,我们每个同学走进这家园一定会留恋往返的,因为那里有姹紫嫣红的景色,只要你走进去,动脑去思考,用心地讨论,一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好,现在你就试试。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请4人组合作学习。
要求:⑴各自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词语,体会他们表达的意思,并在4人组里交流,⑵既要有感悟到的,又要把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达。⑶小组长作归纳,并作好全班交流的准备。⑷小组长交流时,同组同学可适当补充。
4人组学习……
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6’(请小小组长把讨论成果交流一下,我们共享,随机出示图、句)
⑴“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随机出示句子)(知道了摘麦穗结果。原因是……)
·抓住“两手空空”、“如梦初醒”体会。
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眼光不够开阔,这样是找不到最大麦穗的。(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埋头”、“低着头”)
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出示几株麦穗图〕,(是呀,面对眼前的麦穗。)(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摘了几穗……随手扔掉了”)
·读句子“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出示)
师:他们为什么这样?
生读: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师:正因为这样,谁能用“虽然……但……”说说你对这些弟子们摘麦穗的有什么看法?(虽然弟子们摘麦穗很认真,但是由于不愿过早定夺,最大的麦穗始终没摘到。……)
·师:他们的心情如何?(懊悔)读中表达。
生:……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嘲笑他们的无用,瞧,最大的麦穗就是我,你怎么没找到呀!)
【师:懊悔没过早定夺,你是如何体会这些弟子们不愿“过早定夺”的。
生: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未来,把应该完成的目标往后拖,而不能立足眼前,首先抓住“现在”。……】
【·读2~4节。
师述: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就走进了麦地,现在你不是自己,你是苏格拉底的弟子,请你读时再想一想,他们是怎么做,怎么想的。
生:……】
过渡,面
对弟子们的表现,苏格拉底有什么想法。请大家自由读读他说的话,就能体会出。
⑵学习5~6节 6’
·谁把读第5节苏格拉底说的话读一下,读后说出你要表达出苏格拉底的什么意思?(对弟子们的表现惋惜,方法的不对而不满意)“到头了”突出读。(启发,你这声音老师听上去不够苍老,“洪钟”的意思是声音浑厚、凝重、洪亮,练了再读)
·再指名读第6节,(接着苏格拉底又说了一句话,哪个小组的小组长来读一下)。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你还体会到什么?(对弟子们的教育是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出示书上的图〕
师:各自意味深长地练读。(各自再感受一下,哪些词突出读了,在最能表达句子的意思的词语下面加上·,再练读一下)。
生:读
师:小组长交流一下。谁意味深长地读一下。(谁有信心比他读得更好)。“有一穗是最大的”突出读。突出读的原因是什么?
生:这里是指的是真正最大的麦穗。
师:“最大的一穗”突出读。突出读是要表达什么?
生:弟子们摘到手的,后来又扔掉的就是最大的。(板书: 最大的'麦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师:集体语重心长地朗读苏格拉底的话。……
师:读到这,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用上“虽然……但……”、“即使……也……”说几句话。
生:虽然弟子们两手空空,但从师傅的话中弟子们一定受到了教育。
在人生路上,即使错失了良机,我们也不应叹息。
虽然麦地里有一穗是最大的,但弟子们未必能碰到它。
即使苏格拉底教训弟子们严格了一些,也是为了他们的成长。
·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
三、读讲第三段 10’
1、师述: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生读第七节)
出示并集体读“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读中大家能领悟到什么呢?联系实际再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人组合作学习,要求:⑴抓重点词语感悟到了什么?⑵把感悟到的用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2、4人组学习,再全班交流感悟到的。
·谁能把感悟到的用朗读表达。(要抓住机遇约)
“最大的”、“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突出读。
·“最大的”指远大的理想。
“眼前的一穗”指摆在眼前的机遇或任务。
“实实在在”就是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才能不会错失良机。
·人的一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当遇到机遇时就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这次机会,如果东张西望,就会错失良机。(板书:要抓住机遇)
·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事例,师随机出示名人名言。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尔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托马思·莫尔
…………
3、朗读句子,小结。
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名人名言告诉我们,一定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其实,我们的古人也说过这样的话,让我们共同回忆三年级学过的,《明日歌》(齐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四、总结课文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写一句凡人名言,写在书上。如,有追求的人,一定会有好机会的。机会对每个人来说是均等的……)再交流。
一晃,一课将结束,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的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往返,不知不觉当中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聪慧,变得有个性,变得更有创造性!
五、作业
1、造句。(做在书上)
2、围绕课文主题写一句自己的名言。
3、背最后自然段。
板书: 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要抓住机遇)
附:学生交流的事例。
·今天的上课,面对同学、老师,我想也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如果好好把握这个机会,向同学老师展示自己的风采,也是很实实在在的。(这个最大的麦穗被你摘到了。出示达尔文的名言)
·学校报名参加踢毽比赛,由于怕这怕那,结果未报名,而比赛的结果,连冠军的成绩还不如我。哎,……(出示查理的名言)
·高尔基说过,生活就好比打仗,他的规律很简单,不要错失良机,在现实生活当中多多少少有一些机遇,此时看的是你是否及时把握住,而不是让某些绝好的机会从你的身边白白地流走,也许他们是在忙碌地等待良机的到来,无限制地等待,浪费了多少次机会,与那些抓住一次又一次机会的人相比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
大队部改选,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打消了竞选的念头,后来就后悔了,我并不比别人差,如果竞选成功的话我的小学生活一定会更加灿烂。(如果我是苏格拉底我一定收你为徒)
·记得上周,老师让我们回去制作一件手工艺品,我花了不少工夫,又是做陶制品,又是做模型,一心想做件最棒的,可做出来又觉得不满意,一气之下,我把他们全扔了。到了学校,看见同学们都带了他们的作品,只有我两手空空,真是后悔!
(出示,巴尔扎克名言。有时教训对我们也是一笔财富。)
·谈谈你听说过的其他人的事
我的表哥大学毕业出来找工作,可到现在还待在家里,他不是嫌这个工作工资少,就是嫌那个工作太辛苦,总想找个最好的,很不现实。(你把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带回去,给你表哥读读)
我的大伯本来是做羊毛衫生意的,由于他能吃苦,大生意做,小生意也做,所以生意特别好,几年后,他就积攒了一笔钱,造了大厂房,现在……(你大伯抓住机遇真不赖!你理解课文也不赖)
《最大的麦穗》课堂实录4
师:同学们,今天是周六,你们和在座的老师一样放弃了休息日,来到这里与我见面。
我非常感谢你们!(真诚地鞠躬,同学和老师热烈鼓掌!)
想不想认识我?
生: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其中,有一位女同学高举着手并且站起来说。)
师:请你到前面来。(那位同学走到了前台,显得有些紧张。)听说盐城一小同学的字写得很棒,愿不愿意现场展示一下?
生:当然可以!(她很自信地说道。)
师:请你先写一个孙悟空的“孙”,再写一个建设的“建”,然后写一个雷锋的“锋”。(她的笔下立刻出现了“孙建锋”三个字,其他同学惊奇地看着黑板。)
师:你写下的就是我的名字。(她猛地愣了一下,又下意识地吐了一下舌头,鼻尖上闪动着几粒细小的汗珠。)勇敢地喊一声,好吗?
生:孙建锋!(她的声音清晰而又响亮。)
师:好样的!其余的同学尽情地喊一声!
生:孙——建——锋。
师:六年来,你当着一位老师的面,既写又喊他的名字,有什么感受?
生:不礼貌。(她不好意思地说)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感受?
生:(一个胖乎乎的男孩子“噌”地站了起来)你是在“师生互动”。(千余名听课的老师热烈鼓掌!)
师:真不简单你小小的年纪竟然知道如此深刻而又前卫的教学专业术语。我很佩服你!(我双手同时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听课的老师又一次热烈鼓掌。)
一、初读课文:
师:第一次来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盐城,听说这里有丹顶鹤自然保护区,还有历史景观“新、马、泰”。(同学们开心地笑了起来)
师:请为我导游一下“新、马、泰”,好吗?
生:“新”,是新四军纪念馆;“马”是铜马广场;“泰”,是原新四军指挥部所在地——泰山庙。师:谢谢“导游们”清晰地讲解。(笑声)孙老师也将带你们去旅游,去做一次精神旅游。我们将要到一座精神殿堂,与2500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进行对话,去聆听他的声音,去触摸他的智慧,去汲取他的营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最大的麦穗》。(板书课题)
师:这篇课文,共490字,只有两个生字。我相信经过认真地练习,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同学们自由练习朗读,约六分钟。)
师:有问题的请自由发问!
生:请问孙老师,“麦垄”是什么?
师:问题提得好!请大家看我写“垄”,你们跟着“书空”……这是课文中的一个生字,翻开课后练习,先认真地描红,再临写一遍。“麦垄”是什么?有问题先问谁呢?
生:问自己。
师:有道理。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呢?
生:问老师,问同学,问字典。
师:看来,解决问题的途径可真多!孙老师愿意和大家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见过麦地?
生:同学们都摇了摇头。
师:转过身去,看一看下面坐着的老师。如果说这就是一大块麦地,这样(我用手一行一行地比划着)坐着的老师就像是“麦垄”。
生:(豁然开朗)哇,我知道了,“麦垄”就是麦地里那一行一行的小麦!
(他那悠然的心会惊喜,宛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师:孙老师也像你们一样高兴,因为咱们的合作是成功的!
(同学们开心地笑了)……
师:孙老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一学生朗读一、二小节
师:你读得正确、流利。但你还可以发挥得更好!如果你是苏格拉底,给学生提要求,既要让他们听得清又要让他们记得住,那么,苏格拉底的话该怎样读?
大家都练一练。准备挑战这位同学.同学们练得有声有色!
师:我相信,你一定能比上一次读得更棒!
(这一次朗读,他把“最大的”“只许进,不许退”强调得很清楚,也很自然。)
师:真为你高兴,你一遍比一遍读得好!
(一生自愿站起来朗读课文的三、四、五节,他读得响亮、厚重。)
师:请你们转过脸来,让我们再次聆听他朗读的声音,欣赏他朗读的表情,分享他朗读的愉悦!学生热烈鼓掌!
师:大家的掌声是对你的认可与鼓励!
生:谢谢大家!
师:苏格拉底看到弟子们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地走到麦地的尽头,他是怎样开导弟子的呢?请朗读课文的第六小节。
师:看来你是严肃派的苏格拉底。(笑声)这一节谁再读一遍?一位女同学柔声细语地读起来.
师:你的朗读如春雨,润“心”细无声。看来,你是温柔派的苏格拉底。(同学们一听爽朗地笑了)
师:课文还剩下最后一节,愿意朗读的同学请站起来!(霎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站起来。顿时,书声朗朗。)
二、精读课文:
师:短短的十几分钟,你们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有的同学还能读得声情并茂,真是好样的!
接下去,如果你们能够潜心地默读课文,与“苏格拉底对话”,一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
(同学们仔细地默读课文,边读书边圈画,有时动笔写一写批注。教师参与其中,和同学们一起读书、思考。)
师:请你们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让大家共同分享你“收获”的快乐!
生1:苏格拉底要求其弟子去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表面上是提出一种要求,实际上是告诉弟子们:时间不能倒流,生命不能重复!有句话说得好,“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人生的路上,我们要把握住每一次机会,不要错失良机。因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师:(我充满激情地说)你理解透彻,语言精当,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孙老师非常欣赏你,咱们握握手!
生2:苏格拉底是一位好老师,他教导弟子,不在教室,在麦地;不用课本,用麦穗;不是直接告诉他们一个道理,而是让他们亲自实践,自己悟出一个道理。
师:你不是在批评我吧!(同学们都笑了)的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应该向苏格拉底学习,同时也应该向你学习,因为你会读书,能够读出文字背后的声音。(听课的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生3:我认为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很笨,他们太听老师的话了,只知道去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结果两手空空。他们为什么不知道留下一穗呢?因为一大于零呀!
师:好一个“一大于零!”(我从课本里拿出一片银杏叶,走到他的面前)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3:银杏叶!
师:这可不是一片普通的银杏叶,它是我从家乡百年的银杏树上采下的叶。我一直把它珍藏在书本中,如果有一天哪位同学的语言触动了我的思维,震撼了我的心灵,我就将这片叶赠给它。(说完,我双手递过这片银杏叶。)
生3很激动地双手捧起这片叶!(全体师生热烈鼓掌!)
生4:课文最后一句话——“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让我懂得: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但也应该注重现实。比如,我的追求是考上北大,如果南大录取了我,我首先上去,以后我还可以再考北大的研究生呀!
师:这样,你既读了南大又读了北大,如此的大学经历,是美妙的,也是双赢的!
(我从书中取出一片竹叶,说道)这是我去年从清华校园摘的,我想赠给你。看到这片竹叶,你想到了什么?
生4:我想由考北大改为考清华!(大笑)
师:我希望六年后,能读到一封来自清华园的信,而这封信正是你写的。
生4:一定会的!(他激动不已地从我的手中接过那片竹叶,信誓旦旦地说。)
师:我期待着那一天!(说完,我主动和他拥抱。)
【《最大的麦穗》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最大的麦穗》课后拓展及思考09-07
捡麦穗作文10-16
拾麦穗作文08-15
最大的财富作文09-13
最大的敌人作文12-30
《吆喝》课堂实录03-06
《春》课堂实录03-07
《背影》课堂实录03-03
《背影》课堂实录【精选】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