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拉萨的天空》教学实录
《拉萨的天空》教学实录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一台,轻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
(出示地图)老师游览过许多地方,去过秀美的江南,到过豪情的塞北,(边说边指地图上的位置)然而有一个地方,令我神往,却一直没有机会去。(指到拉萨所在地)——它在我国的最西部,海拔最高,离天空最近的地方,它就是我心中的圣地——拉萨。今天,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拉萨,用心去感受拉萨的天空。
板书课题:拉萨的天空。(齐读)
2、拉萨能成为老师乃至全世界亿万人心中的圣地,一半的功劳在拉萨的天空。请你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等我读完后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配音乐读)
3、学生自由交流。
4、老师总结,过渡:同学们是擅于欣赏美的小行家,听一遍优美的语言就能带给你无限的遐想,读一读优美的文字一定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收获。
二、初读课文。(10分)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多读读,体会体会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
(2)交流反馈。(这是全课的重点所在)
(一)第一自然段
1、请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把第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2、这小节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湛蓝透亮)(板书:湛蓝透亮)
什么是湛蓝、透亮?(深蓝透明发亮)
3、发现没有,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拉萨湛蓝透亮的天空比作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洗过的蓝宝石是什么样的呢?(也是湛蓝透亮的)。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蓝宝石和拉萨天空的图)瞧,两者都是那么湛蓝透亮,美吗?
4、你能把这个句子读好吗?(课件: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评价:在你的朗读中,老师看到了蓝宝石,但还不够湛蓝、不够透亮,这宝石是用清水洗过的吗?(重读“清水洗过的”)再指名读。
5、为什么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呢?告诉大家,这和拉萨的日照时间长有很大的关系呢,因为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谁来读好第一个句子?(课件: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
6、正因为如此,拉萨的天空才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谁再来读第二句,让我们看到总是湛蓝透亮的天空。(重读“总是”)。我们一起读第一小节。
(二)第二自然段
1、请喜欢第二节的读给大家听。
2、谁来说说,这一节,拉萨的天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纯净、明洁
1)书上哪个句子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是纯净、明洁的?生读。
(课件: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2)(课件演示有了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的天空,有了河畔草地对照的天空)师略加讲解:在白、绿的映照下,显得完美无暇。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想?
3)谁来读好这个句子?让人感觉到天空的纯净、明洁。
3、这一小节,拉萨的天空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离天空很近
1)你从哪里感受到的?(课件: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2)我们想象一下,我们现在就在拉萨,我们现在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我们伸出手,哇,能碰到蓝天了,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了,感觉怎样?指名说。是啊,多近哪,而那蓝天就像一池碧水,真是太美了,密老师带大家去掬蓝天洗脸,好吗?闭上眼睛,师范读。
3)谁带大家掬一捧蓝天洗脸?指名读。
4、喜欢这样的天空吗?是呀,这样的天空真是太美了,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
(三)第三自然段
1、请喜欢第三节的读给大家听。
2、这一节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蓝得让人神往)
3、我们一起看看这蓝得让人神往的天空。(课件出示拉萨天空的图片)
4、刚才不少同学在看的时候,眼睛紧紧盯着画面,还不时发出了“啊”的赞叹声,你想说什么呀?指名说。你被深深吸引住了,从心底里向往那拉萨的天空,这就叫“神往”。
5、所以,书上说——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6、来这里的游客回去之后,肯定在心里要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在向往着它。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四)第四自然段
1、请喜欢第四小节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2、这一节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总是——蓝晶晶的。
3、见过布达拉宫吗?学生介绍,师给予补充。
布达拉宫在西藏自治区,古时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宫内保存着大量珍贵文物。
(课件出示有蓝天映衬的布达拉宫的图,让学生感受一下,然后擦去蓝天,让学生比较)没有了蓝天映衬的布达拉宫怎样?(再恢复)所以说,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没有了这蓝晶晶的天空,布达拉宫定会失去一半的美。
4、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五)第五自然段
1、喜欢第五小节的读一下。
2、谁发现了,这里有一个什么句?(比喻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湛蓝的天比作圣地的窗帘。)
窗帘有什么作用?(装饰美化房间)
3、那这湛蓝的天空就是装饰美化圣地——拉萨的咯,多形象、贴切的比喻哪!我们一起来读读。
四、进行审美欣赏,陶冶审美情趣。
1.奖励课堂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配音乐朗读。老师和其他学生一起闭眼睛欣赏。
2.创设情境,配解说。
同学们,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同走进了拉萨,欣赏了拉萨天空无与伦比的蓝,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纯净明洁。
刚才“拉萨的天空”是我们在朗读课文时想象的,现在老师让你们睁开眼,亲自去看一看——(教师课件出示美丽的图片和音乐,并伴着动人的屏幕解说
《拉萨的天空》教学实录2
师: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可以读一遍,也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正确。
生:自由朗读。
师:同学们读的特别认真,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吗?要求读得同学认真读,其他同学仔细听。
生1:读第一自然段。
师: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师:谁愿意再正确地来读一读这段文字呢?
生:评价。(通过学生的评价纠正了:湛蓝、透亮两个词语的读音)
生:读第一自然段。(2人)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通过我们的努力,已把所有的生字词都读正确了,接下来还要请同学再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说说拉萨的天空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自由朗读后回答。
生1:读了这一自然段我知道了拉萨的天空好像用清水洗过一样干净。
生2:我知道了拉萨的天空像蓝宝石一样蓝。
生3:我认为这一段主要写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
师:这么多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说法各不相同,同学们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天空的特点吗?
生4: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师: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知道拉萨的天空很美,(多媒体出示图画)瞧,这就是那美丽的天空。这样的天空使人产生一种怎样的感想呢?请同学们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自由阅读、圈划,然后同桌交流。
生1:我觉得这句话写得特别美“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师:你觉得它写得美在哪儿呢?
生2:有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草地,所以我觉得很美。
师:(指图)是啊,拉萨的天空纯净明洁,令人神往。
生3:我的感受是蓝蓝的天空好像就在我们的头顶上,说话得声音能碰到蓝天,伸手就能摸到蓝天。
师:那“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是什么意思呢?
生:同桌合作探究。
生1:意思是说用水来洗脸。
生2:用蓝天来洗脸。
师:蓝天可以洗脸吗?
生3:是说蓝天很干净,就像清清的水,捧在手里洗一洗脸,多么舒服!
师:你说的真好,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生3:读。
师:多媒体出示填空:拉萨的'天空蓝得( ),它把你的视线( ),让你( )久久不忍离开。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同桌合作交流。
生1:我觉得拉萨的天空太美了。
生2:拉萨的天空美得令人神往,人们不愿意离开。
师:说得真好,听老师读读这句话,读出对拉萨天空的深深喜爱。
生:同桌互相读一读,读的好的你就表扬他。
生:读课文第三段。
师:大家读得很认真,透过简单的语言文字,我们品味出了拉萨天空的美,相信大家一定能将感受到的读出来,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老师为你配上音乐。
生1:配乐朗读。
师:现在提高点要求,请你来当当拉萨的小主人,将家乡的天空介绍给我们这些外地的游客。可以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先自己准备一下吧!
生:准备,说给同桌听,指名说……
《拉萨的天空》教学实录3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第一节课的教学进程继续学习《拉萨的天空》,看老师写课题,猜一猜,顾老师为什么这样写板书。
师板书课题,“天空”蓝色粉笔写。
生:“天空”用不同颜色的笔写,我猜这篇课文主要写得就是天空。
师:你猜得有道理。
生:““拉萨”两个字写得比较大,我猜是为了突出“拉萨”的天空,而不是写别的地方的天空。
生:“的”字写得比较小,提醒我们要读轻声。
师:你读一读题目。
生读题。
师:注意字体的颜色。
(适当的点拨给了学生观察思考的方向。)
生:拉萨的天很蓝,所以老师用蓝色粉笔写“天空”二字。
师:你真聪明。老师的板书都是有意图的,大家以后要注意看。
(二)
师:拉萨的天空很蓝,我们无锡的天空呢?
生:无锡的天空灰蒙蒙的,一眼望不到边。
生:无锡的天空是淡蓝色的。
师:40年前无锡的天空就跟拉萨的天空一样,很蓝,可现在却变成这样的了。而拉萨的天空却是40年如一日,作者40年到拉萨十多次,拉萨的天空一直是这样的蓝,给作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来细细品读拉萨的天空。
(三)
*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指名朗读。
师:你读得很流畅,但不叫朗读。
生动情再读。
师:第一自然段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湛蓝。
师:有不同的或补充的吗?
生齐:透亮。
师: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湛蓝”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顾老师没看过,谁能告诉我。
生:“湛蓝”就是很蓝。
师: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湛蓝这种颜色吗?
生:后面的黑板底色就是湛蓝的。
师:对,这种就是湛蓝。
出示一组图片:让我们尽情欣赏拉萨的天空吧!(配乐欣赏一组天空的图片)
师:读一读,让我们听出湛蓝、透亮。
指名读,齐读。
师:作者光用“湛蓝”、“透亮”形容拉萨的天空还觉得不够,还打了个比方——
生齐:像蓝宝石。
师:“蓝宝石”什么样子?
生:是非常蓝,闪闪发光。
师:这是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在拉丁语中,蓝宝石的意思就是折射天空的蓝。咱们一起在来读读。
生齐读。
师:谁能再说说,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还好像:
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拉萨的天空,倒挂在天空的一汪湖水。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无边的海洋。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清水洗过的蓝绸带一样。
师(竖起大拇指):了不起,才女。
生(男):拉萨的天空,好像一块巨大的蓝玻璃。
师(鼓掌):才子。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太阳照射下的海面。
师(热情地与其握手):握手是最好的赞许。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一望无边的海水一样。
师:是呀,那是一片像湖一样清亮的蓝天!真是个才女。
师:再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
师:“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两句我不懂,谁能给我说说。
生:“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拉萨的天空很蓝,作者把它比作海水了。
生:说话的声音碰到蓝天,伸手能摸到蓝天,说明拉萨的天空很低。
师:拉萨的天空为什么很低?
生:拉萨的天空很蓝,很干净,看上去很低。
师:对,拉萨位于海拔3700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那里离天空就比我们这儿近,也没有很多高大的建筑阻挡,声音能很快传到天上。说话、伸手就能碰到如蓝宝石般湛蓝、透亮的天空,那天空蓝得纯净、明洁,让人有冲动要掬一捧来洗脸。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读这两句话。指名读,齐读。
师:读这两句,顾老师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叫《夜宿山寺》,会背吗?
生齐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师:记得去年中秋节的晚上,我和家人去蠡湖广场赏月,站在湖畔,我看见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八月十六,我们一家人又在家中的阳台上赏月,那天,天上还漂浮着片片白云,看上去更美。明月在白云的映衬下更美!读下面一句,是什么把拉萨的蓝天衬得更美。
生自由读:“有了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师:红花虽美,还是需要绿叶相衬呀。读一读,体会体会。
有了白云、草地的映衬,拉萨的天空更美了。蓝天美,作者的语言也美。出示:
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
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
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
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师:读起来多像诗歌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诗歌般的语言,把蓝天的美、语言文字的节奏美都读出来。指名读,让学生打分。
生齐读
*第三自然段。
师:第三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谁来读一读?
师:什么叫“神往”?
生:拉萨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生:精神和灵魂前往。
生哄笑。
师:今天大家书读得好,明天跟顾老师一起去拉萨游览、欣赏湛蓝、透亮的天空,好不好?
生(大声):好!
师(笑):开个玩笑。拉萨的天空很美,大家心里都想去,这就叫“神往”。
* 第四自然段。
第四段:
师:拉萨的天空让人神往,在拉萨,还有一个闻名中外的建筑物,也让人神往。这就是——
生:布达拉宫。
师:蓝天下的布达拉宫,又是怎样的景象?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布达拉宫看看那里的'天空。(出示图片)
师:瞧,你看到了怎样的天空啊?(蓝晶晶的)
出示: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师:在最寒冷的冬天,布达拉宫的上空是( );在最炎热的夏天,还是( )的,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齐读)
(图片)你看,布达拉宫坐落在这山上,它依着山的地形而建,这就是“依山而建”。
师:布达拉宫头顶着蓝天,如果你就站在下面,会有什么感觉啊?
出示: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师:如果没有蓝天的衬托,布达拉宫有这么雄伟吗?(对比)就失去了一半的美。
师:在蓝晶晶的天空的衬托下,布达拉宫多有气魄啊!老师请男生来读,读出布达拉宫雄伟壮丽的感觉。
师:这湛蓝的天空不仅让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也给其他各种景物增色不少。不信,瞧——(多媒体出示一组图:蓝天映衬下的雪山、草原、湖泊等图)
语言训练:有了这蓝天,______ 显得 。
生:有了这蓝天,雪山显得更加晶莹透亮。
生:有了这蓝天,清澈的湖泊显得更加宁静美丽。
……
第五段:
师:蓝天让拉萨的每一寸土地都变得美仑美奂。作者对它有千言万语,在这里都汇成了一句话:“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课件出示)生齐读。
师:这句话中,作者把湛蓝的天比作什么?
生:作者把湛蓝的天比作窗帘。
师: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窗帘?
生:房间里。
师:窗帘把房间装饰得更加美丽。就像我们的教室,两面墙上的窗帘,给我们教室增添了亮丽和柔美。(出示课文中的最后一幅图)瞧,近处是献祭的羊头和表达祝福的经幡,远处的藏民们心中神圣、庄严的布达拉宫,谁把它装饰得更雄伟壮观?
生:天空!
师:对呀,巨大的蓝色“窗帘”,装饰着圣地。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妙的比喻呀!让我们把这“窗帘”永远敞开在心中,永远留驻在脑海里。
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
师:课文学完了,老师还想请同学们读课文,不过这一次读,不用嘴巴,用自己的耳朵,用自己的心去读。
(配乐范读)
师:听出来了没有,在作者王宗仁心目中,这拉萨的天空就是一首诗,还是同学们这节课共同写的一首诗呢,(指板书),齐读。
【《拉萨的天空》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风筝》教学实录12-07
项链教学实录12-07
《春》教学实录12-08
《春晓》教学实录03-06
前方教学实录03-07
《检阅》教学实录03-08
《家》教学实录03-08
《称赞》教学实录03-08
《北京》的教学实录03-08
《荷花》教学实录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