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个这样老师》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一、设计理念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课程,学习教材,应当以教材为例子,使理解内容与感悟方法并重。同时,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同行者,应当深度理解教材,找准教学目标,把握准重难点,把有限的课堂时间用在刀刃上,运用恰当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边读边批注,边读边交流,在学习过程中透过文字,感受思想,习得方法,提升语言文字的学习能力。
二、学情分析
对于习惯以书本、老师为正误判断标准的孩子们而言,怀特森老师与他的学生们无疑带给了大家不小的冲击。什么是“新怀疑主义”这是孩子们想知道,也应当理解的要点内容之一。另一方面,对六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读内容的同时,有了一些揣摩文章特点、写作方法的意识,在本课的学习中,应当继续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意识,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三、教材分析
本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我”,记叙了怀特森老师采用与众不同的方法,让我们明白了“新怀疑主义”的精神,并运用此精神学习的故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具体生动地刻画了怀特森老师睿智、幽默、严谨、负责的形象。通过详略得当的讲述怀特森老师交“我”的第一课,我们对“新怀疑主义”的认识和运用,以及邻居对老师的误解,让读者理解、感受到科学精神的含义和价值,是怀特森老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什么是“新怀疑主义”,感受科学精神,唤起对反科学精神的传统、习惯、做法的警惕。
2、练习独立阅读,写批注笔记,写出自己对怀特森老师的认识,并与同学有据、有理、有情地交流。
3、透过文字和内容,体会作者抓住细节塑造人物形象和围绕主题选材的写作方法。
五、课时重难点
理解“新怀疑主义”的含义,对怀特森老师有自己的认识,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
六、师生课前准备
完成第一课时的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理解“凯蒂旺普斯”的含义。
七、教学实录
(一)复习引入明确目标
设计缘由:开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从而引发对本课所学内容的思考,让学生自发地思考、明了学习目标,有的放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众生:齐读课题——一个这样的老师。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了解了什么?
生1: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层次。
师:不错,整体上把握了课文。
生2:这样的老师是个特别的老师。
师:这位老师的名字叫——(写板书:怀特森)
众生:怀特森。
师: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对文章有了大概的了解,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什么呢?
生1:透过句段,去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师:这是深入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内容。
生2:我觉得应该解决上节课提出的“这是个怎样的老师”的问题。
众生:嗯。
师:有了学习目标的引领,我们就能有的放矢。接下来,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主学习。
设计缘由:
(二)深入文本感知人物
设计缘由:让学生在思考与交流中,走进文本,与人物对话,感悟人物品格。老师需要做的是找准议题,适时引导,推波助澜,将思考引向深入。
师:接下来,就请大家自读思考。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默看课文,抓住词句、标点、写法体会怀特森在“我”眼里,从开始到后来是位怎样的老师,在相应的地方批注要点。
众生:齐读学习提示。
师:明白要求了吗?
众生:明白了。
师:开始自学。
众生默读勾画批注,师巡视,个体指导。用时约5分钟。
师:接下来,请同桌交流自己的思考所得。请先看交流提示。
出示课件交流提示:
说时,请以书为据,以理服人,以读动人。
听时,请关注对方,侧耳倾听,听清意思,等别人说完再做评价。
众生:齐读交流提示,后开始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用时约3分钟。
交流一:
师:好了,现在我们开始交流。请大家有序地谈谈怀特森老师从开始到后来,在“我”的心目中是怎样的老师?
同桌1:请大家看到第二段最后一句“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我从这里看出比利觉得他是位博学,有才识的老师。
同学1:我觉得你说的大多是对的,但我有提醒。第一,这个人不是比利,是作者大卫欧文。第二,你应该说为什么是这样的。因为从前面看到怀特森老师知道很多同学不知道的东西。
师:请把你找到的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
同学2:“噢,没有人知道。”怀特森老师笑了笑,“那是一种夜行兽,在冰川期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迹了。”
师:你找得准确,读得清楚。对同学的回答点评很细致。
开始部分还有补充吗?
同桌1:我们还找到了“说着,他从讲桌里拿出一件动物头骨,向我们描述起这种动物的特征来。”从这看出老师知道得真多。
师:在开始部分,同学们抓住了老师和同学的言行等细节体会到了怀特森老师是位博学的老师。(板书:博学)
同桌2:我们还想谈谈怀特森老师为什么是位博学的老师。因为他知道同学们都不知道的动物——凯蒂旺普斯。
同学2:我也有补充。老师不仅知道动物的名称,还详细地描述了它的特征,所以是博学的老师。
师:你们透过文字,思考得清楚,有深度。怀特森老师不仅知道得多,知识面广,而且了解得深入,这样就是博学的老师。我们一起来读相关语句,感受这位博学的老师。
众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交流二:
师:后来,怀特森老师在我的心里还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吗?
众生:不是。
师:那是怎样的老师呢?
同桌3:我觉得一般老师都是教我们知识的,而怀特森老师欺骗自己的学生,是位不可理喻的老师。
师:这词用得贴切。(板书:不可喻理)欺骗学生的老师真有点不可理喻。
同桌3:读句“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头,我紧紧抿住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嚷出来。”我觉得这个老师不算老师。
师:很多同学都找到了这段话。(大屏幕出示语段)一起边读边感受。
众生:齐读句子。
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头,我紧紧抿住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嚷出来。
师:我这段内心的感受大多是用什么句式来表达的,为什么要这样表达?
同桌讨论一下。
众生:讨论问题。
同桌1:我们认为这里用了心理描写和问句,这样表达的原因是为了表达心里对老师的不满。
同桌1:这样还能写出老师的不可理喻,表达对老师的强烈不满。
师:是的,这是一段心理描写,我们思考的正是这段心理描写大多用到了什么句式来表达。
同桌2:我们觉得有反问的句式。读句“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
师:这个问题需要回答吗?
生1:这句不需要。
生2:我同意你的看法,但有补充。前两句是一般疑问句,后一句是反问。
师:两位同学言之成理。疑问也罢,反问也好,都是什么句式?
众生:问句。
师:这段内心的感受大多是用问句来表达的,是吧?
众生:嗯。
师:我可不同意你们的看法。
生1:我觉得不是问句。因为这里问“为什么”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凭什么”,感觉这位老师不是老师。
师:你在质问这位老师,其实想据理力争,表明这里主要用到了问句来表达,是吗?
生1:嗯。
师:可是我不同意。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2:请问老师为什么不同意?
师:不知道。
众生:大笑!
生3:请问老师不同意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生4:请老师向我们说明原因,应当言之有理。
师:我不同意,我的说法就是对的,因为我是老师。
生5:从第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老师说的不一定是正确。老师说的应当有道理。
师:我感到你对我不满了。
生6:其实,老师也可能犯错误。当别人的意见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以理服人,而不是生气。今天老师没有用道理说服我们,我觉得老师您说的是不正确的。
生7:老师您看,前两句话是疑问句,后一句是反问句。这里就是主要以问句的方式在表达。
师:你坚持以理服人。可我还是不同意。
生8:虽然你是老师,但老师说的不一定是对的,孔夫子也有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应当相信事实,相信真理。
师:以事实说话,有道理。可是,老师还是不同意,此刻你们内心有什么感受?
生9:愤怒,这算什么老师啊?
师:这样笑着说太客气了。
生9:愤怒,这算什么老师?
生10:我感到十分无奈。老师硬要这么说,我们能怎么样呢?
生11:我感到无助。怎样才能说服老师呢?
生12:我明白了,老师是想让我们体会他们的感受。
师:嗯,你真有悟性。
这会儿,同学们能理解他们的感受了吧?
众生:嗯!
师:请读出这感受。
生13:激动,愤怒地读。
师:你愤怒得声音都变了。
生14:大声,愤懑地读。
师:为难你了,愤怒中还克制着声音。
联系刚才的过程,我们并没有商量,都不约而同地用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强烈、激动、愤怒的情绪。咱们一起来读出这种感觉。
众生齐读。
师:此时此刻,怀特森老师在我眼里是位不可理喻、欺骗学生的老师。他真是这样的老师吗?
众生:不是。
师:请以书为据,以理服人,继续谈自己的理解。
交流三:
生:请大家看到“上怀特森老师的课,每一节都是不同寻常的探索”,我们觉得学生喜欢上老师的课,说明老师的教学能吸引人,有特点。请其他同学谈谈看法。
生:我觉得这还是一个奇怪的老师。他开始骗了大家,后来又让大家喜欢上了自己。这真是个神奇的老师。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请教同学。
生:请大家看第九段“怀特森老师”,老师已经回答了前面的问题,说明他们没有自己思考,一味听老师的。这是个聪明的老师。他用不同的方式来教学生。
生:请大家看到第十段“怀特森老师说试卷上的分数是要登记在成绩册上的,他也真这么做了。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他希望我们从事上学会思考,是很关心学生的老师。
师:他是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而努力。想请教大家,在文章中,怀特森老师想交给大家什么?
众生:新怀疑主义。
师:什么是新怀疑主义呢?请大家在文中勾出相应的句子。
众生:默看勾画。
生:请大家看到第十二段,“逐渐地,我们懂得了,书本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并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我认为这就是新怀疑主义。
众生:同意。
师:找到了几句话,都是写新怀疑主义吗?大家一起再读读、想想。
众生:齐读思考。
生:我觉得第二句话才是解释新怀疑主义。这里告诉大家应该怎么做。第一句话是说我们从新怀疑主义上懂得了道理。
师引读:我看见不少同学在修改刚才自己的勾画了。勾画句子,需要思考清楚,找准句子。请大家用书上的语句齐声说出什么是新怀疑主义。
众生:齐读“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并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
师:你能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谈谈什么是新怀疑主义吗?
请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生:我主讲她补充。我们不能只看表面的意思,还要看看外面的意思。(众生笑)还要多看里面的意思。听了我的发言,大家有什么补充?
师:你的同桌还没有说呢?
生:我的想法和他的一样。
生:请其他同学补充。
生:我同意你们的观点。我想补充自己的观点。你跟别人谈论的时候,要坚持自己的观点,要用科学的方法纠正对方的错误,说服对方。
师:这就是要用事实、用道理来说服对方,这是方法。这就区别于盲目、无理由说自己对的旧怀疑主义。这便是什么的不同?
众生:方法不同。
师:请记住这里。
生:个读此处。
师:请大家继续这样侃侃而谈。
生:我的理解有三点。第一是我们不应该迷信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要相信事实,要有坚持真理的毅力;第二是学习东西的过程是探索的过程,我们应当用实践去确定结论,不应当妄下结论;第三是要有纠正错误的勇气。
师:理解深入,表达清楚。你真会思考问题。请你读读这里,加深我们对新怀疑主义的印象。
生:个读此处。
生:我还想补充一点,新怀疑主义告诉我们对待知识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盲从。
生:对,要时刻保持警惕,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去纠正错误。
师:对新怀疑主义,大家都做了深入的思考、理解。一起再读读,记住它。
众生:齐读此处。
师:其实,许多科学家身上都有这种精神。(出示故事)这是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故事,谁来给大家读读。
生:个读故事。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是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亚里士多德向柏拉图学习了20年,由于他勤奋刻苦,涉猎广泛,很受老师柏拉图看重。一次,亚里士多德对老师柏拉图的一个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原来,柏拉图认为我们看见的树木、花草等只不过是脑子里想象的树木、花草的模仿,是不真实的。其他所有学生都认为老师说的是正确无疑的。但随着知识的积累,思考的深入,亚里士多德认为这种认识是不对的。一棵树,一朵花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怎么就不是真实的呢?终于有一天,他向老师,提出了这个问题,面对别人指责他不尊重老师,他坚定地说:“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后来亚里士多德就凭着这样的精神,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学问家。
师:谢谢你。(众生鼓掌致谢)听了这个故事,围绕新怀疑主义,谈谈你的想法。
生:我觉得在当时柏拉图是伟大的哲学家,呀还不是大学问家,但他敢于提问,很有勇气。
师:勇气可嘉、可敬。
生:我觉得亚里士多德提出新观点,加深了理解,最后成就了自己。这都得益于新怀疑主义。
师:其实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怀疑、解疑的过程。
(三)品味选材感知构思
设计缘由:透过板书所学内容,诱发新的疑问,通过思考,让学生对文本的选材、构思有一定的理解。最后,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交流各自的感悟。
师:今天,我们透过文字,品味细节,感受到了这样一位老师,(生齐读板书)
生:这“不可理喻欺骗学生”好像不对?应当加引号。
师:这个提议有道理。其实怀特森老师是位特别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如果请你用一个字来概括,你会用什么?
生:好老师。
师:我也想到了。可我对文章内容有点纳闷:这样一个好老师,为什么在前面要详写他欺骗学生的这一部分呢?
生:我觉得这是欲扬先抑。开始写不好的,后面写好的,更能凸显老师的特点。
师:言之有理。这欲扬先抑的构思独特。(板书)
还有什么想法?
生:用对比的方式来凸显老师的聪明、好。
师:这个构思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样一来就对材料做了合理的选择。
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位老师,他是——
众生:怀特森老师。
师:这篇文字的作者大卫欧文后来成为了一名作家,他曾深情地感念到
众生:齐读——怀特森老师是我最好的老师。
师:如果有机会让你选择,你们愿意让怀特森成为你的老师吗?请同学们课后思考交流。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众生:起立,下课。
八、板书设计
一个这样的老师抓住细节
博学
不可理喻、欺骗学生
神奇、聪明、好
怀特森老师构思独特
九、教后反思
课堂教学有预设,更有生成。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心中有目标,教学分步走,抓住文章的重难点设计学习要求:默看课文,抓住词句、标点、写法体会怀特森在“我”眼里,从开始到后来是位怎样的老师,在相应的地方批注要点,以此引领学生思考。学生在静静地思考中,与文中人物对话,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主人公的精神境界。这个时候,课堂上没有声音,但孩子们的内心却涌动着情感。在随后的交流中,交流的学生思路清晰,表达清楚,有理有据;倾听的学生一面听,一面思考判断,待同学表达完想法后,能进行点评、补充。
在此过程中,我抓住学生的疑点,进行引导,让他们明白了“新怀疑主义”的含义,并巧妙地创设课堂情境,学生先是不知不觉,后是豁然领悟“新怀疑主义”的精神,并适时补充资料,学与教相融相长,相得益彰。
一节课不足以囊获所有,走入课堂,我和孩子们带着思考,走出课堂,我和孩子们也带着思考。思考,让我们共同进步。思考,让我明白在引领学生感悟文章写作特点方面,还可改进设计,追求水到渠成,自然之道。
【《一个这样老师》第二课时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皇帝的新装》第一课时课堂实录03-08
一个这样的人作文10-01
这样一个姿态作文10-16
这样一个我作文09-08
一个这样的人作文03-21
《观潮》第二课时的教学04-25
像你这样一个女孩作文08-23
一个这样的人作文【荐】12-26
我是一个这样的人作文01-0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堂实录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