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时间:2024-03-12 14:01:38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1

  1、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时期。当时出现了、、、、等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其中最先称霸的是。

  2、稳定内政以后,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公元前651年,在葵丘举行的诸侯盟会上,周天子派代表参加,正式承认在中原霸主地位。

  3、楚军在打败晋国,楚庄王跌升为霸主。

  4、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历史上的时期。晋国分裂成、、三个国家,与原有的、、、并称“战国七雄”。

  5、称为“合纵”;称为“连横”。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1、人们通常在贵族的田地中集体耕作,古书中把这种大规模的集体耕作描写为“”。

  2、铁器的`广泛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的发展。铁梨铧的出现,是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

  3、,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全生产成为可能。

  4、“”、“”,反映个体生产取代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

  5、公元前356年,开始变法。

  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以及意义。

  这篇初一上册历史第七课知识点: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是小编精心为同学们准备的,希望大家认真对待!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本课纪录了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和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的社会局势和重大事件。前接夏商西周的社会体制,后引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思想。引导学生了解了春秋战国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状况,有利于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建立全局的观念,更好地把握本单元知识。因此,学好本课知识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对各种事物、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及探索的。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喜欢了解各种历史事件、人物典故。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尤其是当有所收获并有机会当众展示时,他们就会获得极大的满足和信心,进而对学习历史产生更大的兴趣。然而,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对历史概念、历史事件之间联系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给予恰当的引导、讲解。

  三、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是“能够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鉴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接受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快而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说出并记住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举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②能从材料中归纳出齐桓公能够称霸的原因;③借助书中材料讲述“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卧薪尝胆”、“朝秦暮楚”等历史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④识读地图,说出战国七雄名称及具体位置。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快速浏览找出春秋战国的时间段和具体成员,反复强调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②阅读文字及相关材料,提炼有效信息,进而归纳出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学习并提高从资料中获取相关信息的方法与能力;③讲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历史故事,加深对当时社会局势及历史人物的理解;④识读“战国形势图”,并与“春秋形势图”进行区分,找出战国七雄的具体位置,编制口诀帮助记忆;⑤借助地图理解“合纵”、“连横”策略及功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了解与分析,逐步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竞争,对这一时期斗争的复杂性形成感性的认识,认识到这些竞争对历史的进步具有的推动作用;通过讲述历史人物典故,学习齐桓公、管仲等历史人物身上的闪光品质(如任人维贤、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等优秀品质),初步了解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学会论从史出,逐步建立用历史的眼光认识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4、确定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能够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难点是对“合纵”、“连横”策略的理解。

  四、学法、教法

  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创新探索的广阔空间。在保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统优势的前提下,采用直观法、比较法、演绎法(如讲故事、演小品)、互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打造课改新思维,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五、教学过程

  下面我说一说我的设计思路。本课整个教学流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次做到:进入情境—熟读教材—思维跟进—个性展示—小组PK—点题总结

  (一)进入情境(产生强烈的求知)

  展示上节课所学的西周分封制示意图,并提问:“假如你是西周分封制度下的诸侯,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这时,学生开始快速进入角色,加速思考,踊跃发言。鉴于初一学生正处在心理叛逆期,部分学生提出了“造反”的主张(上节课已有疑问),所以进一步提问:“有的诸侯想“造反”,那么他必须在哪些方面做出准备呢?”学生进一步从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等方面进行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同学们的猜想是有一定道理的,西周分封制存在着极大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实力不断增强,甚至超越周天子的实力,于是他们不再听从周王号令,成为了地方的割据政权。而这些诸侯之间又存在着诸多矛盾,于是战争不断,产生了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点题)”

  这样设计能够联系上节西周实行分封制,照顾到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让学生对春秋战国战乱局势的根源有了初步的理解。还能解答学生在上节课中提出的疑问,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熟读教材(为进一步参与课堂打下基础)

  1、我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快速浏览正文,找出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春秋五霸指的是谁,战国七雄指那些国家。(启发诱导、自主参与)

  学生快速翻书马上能找到答案,并争相汇报成果。这样他们就能对本课内容大框有了直观、准备的了解。因为起止时间、春秋五霸名称和战国七雄成员国是本课的基础的、常识性的知识,所以同一问题我让几位同学反复做出回答以便加深印象。接着,我带领全体学生进行一分钟记忆。学生马上兴致高涨,争分夺秒地来背诵。这种方式既强调了重要的知识点,明确了主要学习内容,又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全班学生都能马上进入历史学习的节奏,焕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也为以后各环节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阅读新课,看看春秋战国时期曾经发生过哪些大事。问题简单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很容易完成。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目的性强,而且能激发他们自主尝试着感知学习内容,借助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无形中强化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了他们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进行语言处理的能力。

  (三)思维跟进(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展示)

  1、 “春秋五霸”

  (1)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中第一位霸主,重点让学生了解齐桓公争霸成功的原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字和观察书中和齐桓公相关的图片、地图,分组探寻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各抒己见,然后再汇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适当、及时的鼓励、点拨。引导学生对汇报上来的较为零散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口头归纳之后,我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讨论结果,独立完成书中问题框的问题,用自己的话去解释“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该环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如果积极思考、认真倾听,很容易完成。我这样设计的用意是让学生逐渐养成集中注意力按老师的要求去想去看的好习惯,并能体会到通过自己主动学习、思考而解决问题的极大满足感。

  “尊王攘夷”这一概念较难理解。学生可以结合书下注释,谈谈自己的认识。这也能提高学生看待历史现象的角度和方法。

  齐桓公称霸中原的标志性事件是葵丘盟会,教师点到即可,不需多做探究。

  (2)春秋五霸中,还有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相对比较重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书中材料讲讲“退避三舍”的典故,让他们对晋文公这个人物有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为晋楚争霸,了解楚庄王争霸的艰巨性和持久性埋下伏笔。秦穆公书中没多言,他为秦国的逐步强大做出了极大贡献,教师点到即可。

  (3)此外,“春秋五霸”还有另一种说法,结合书下注释让学生了解即可,如有时间可在学习完新课之后,引导学生讲讲吴越争霸、卧薪尝胆等故事。

  2、“战国七雄”

  同时出示“春秋形势图”与“战国形势图”,让学生明白时间的过渡,并引导他们去发现两幅地图的不同,这一做游戏的学习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他们有了印象深刻的发现,还让他们在老师的讲解之下明白了三家分晋、长城的修建等史实,过渡到关于战国七雄的学习。

  战国七雄的成员国及其具体位置是重要知识点,我让学生观察“战国形势图”,学生找出七国所在位置,然后根据方位学生自行编出快速记忆的口诀。学生编的可能是五花八门,但这并不要紧,重点是要让他们有一个思考记忆并自主发现的过程,从而靠自己的力量突破这一重点。选出最佳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合纵”“连横”是本课的难点,可以采取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来突破。结合“战国形势图”各国位置,秦国位于西部,相对比较强大;其它六国位于东部,实力相对较弱。于是形成了纵向和横向两种关系,于是产生了“合纵”“连横”两种策略。然后让学生阅读书上文字,对“合纵”、“连横”概念形成初步了解。再以讨论形式探究秦国为什么实行合纵政策,而其它六国实行连横政策,谈谈他们的作用。最终点出秦国的连横政策,远交近攻,取得成效,最终灭掉了东方六国。

  为了使学生对战国形势有个深入的理解,可以引用学生较为熟悉的成语“朝秦暮楚”来解释,东部各国为各自利益,立场不够坚定,不能团结起来共同抗秦,最终被秦国逐个分化,又一一消灭。课后材料阅读中给了《史记》中秦国应对东方六国联合抗秦的策略及功效的文字记载,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想一想,六国合纵抗秦的'策略为什么没有成功。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书中的资料帮助学生的理解。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同学之间的讨论,完成该问自然水到渠成。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分析、归纳、整理材料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四)个性展示(为学有余力者提供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空间,活跃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和创造的。课前我已经安排学生分组收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及相关成语,引导他们用生动的形式将其展现出来。在完成了课堂新授之后,学生可以拿出来汇报,可以采用讲故事、演话剧、手抄报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起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的精神。

  (五)小组PK(在良好的竞争机制下共同提高)

  本课知识虽多,但不难掌握,所以学生检测主要侧重于知识部分。学生先采取各组互相问答的形式强化已经认知的部分。教师再有选择性的就学生认识模糊或容易混淆的地方出题,供学生抢答。

  随着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的盛行和凤城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我越来越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于是,我在课堂上也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小组的划分,在每节课上提供给他们加分的机会,学生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在做练习的环节也更为认真,各班级内部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机制。

  (六)点题总结(时时关注本课重点)

  经过多年历史教学,我发现本套北师大版历史教材的亮点之一就在于每单元及每课都有一个非常合适恰当的题目,本课由题目导入,指导学生阅读,并由学生进行点题总结,时时提醒学生关注本课重点,且首尾呼应,连贯完整。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印象与了解。

  1、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了解到了很多历史人物,你最喜欢的是谁?说说原因。(学生喜欢某个历史人物的原因大多在于人物身上的闪光品质,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2、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把人们带进了战乱,对社会起了破坏的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在战斗中成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你的观点如何呢?(培养学生在论证问题时做到有理有据,论从史出,逐步建立用历史的眼光认识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3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课,事件多、涉及到的人物也多。竹西中学的王老师在讲本课时是以成语连线题导入:

  一箭之仇齐桓公

  退避三舍晋文公

  一鸣惊人楚庄王

  采用成语故事导入,方法很新颖,既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又可吸引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以后我上课时可以借鉴此种方法。

  在讲授新课时,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平王东迁,东周建立。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221年)两个时期。补充“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春秋”名称的由来是孔子整理编订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而“战国”名称的由来始见《战国策》,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春秋五霸是哪五霸呢?让学生根据书本来回答。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老师补充了史学上的另一种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让学生找出两种说法中相同的3个人物即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很自然地过渡到讲解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过渡极为自然。老师提问:“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他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

  学生讨论回答,最后教师总结:1、地理位置优越;2、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3、重用管仲,进行经济改革。

  在讲晋文公和楚庄王两位霸主的时候,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来描述城濮之战的惨烈和体会楚子问鼎的别有用心。

  在讲战国七雄这一标题时,首先介绍战国七雄的由来:(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在幻灯片上打出战国形势图。由学生根据形势图,归纳巧记的方法。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各式各样的口诀应有尽有,最后老师给予肯定并总结:“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最后一个标题是:合纵连横。就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讲,对于他们而言,太过于抽象。所以王老师在处理时,是结合地图解释:什么是合纵?(六国联合对抗秦);什么叫连横?(秦利用各国矛盾,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原则),使学生一目了然。以张仪的故事为例,让学生自己说出什么地方体现合纵?什么地方体现连横?学以致用,及时巩固。最后及时复习本课的内容以一条讨论题“东周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战争?”落幕。

  听后感: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课的处理,王老师采用的方法极其独特,大都采用成语故事,然后再将这些成语故事串联起来,就构成了本课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教师始终处于引导的位置,采用探究、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说出并记住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举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 ②能从材料中归纳出齐桓公能够称霸的原因;③借助书中材料讲述“退避三舍”、“问鼎种原”、“卧薪尝胆”、“朝秦暮楚”等历史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④识读地图,说出战国七雄并称及具体位置。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快速浏览找出春秋战国的时间段和具体成员,反复强调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②阅读文字及相关材料,提炼有效信息,进而归纳出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学习并提高从资料中获取相关信息的方法与能力;③讲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历史故事,加深对当时社会局势及历史人物的理解;④识读“战国形势图”,找出战国七雄的具体位置,编制口诀帮助记忆;⑤借助地图理解“合纵”、“连横”策略及功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了解与分析,逐步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竞争,对这一时期斗争的复杂性形成感性的认识,认识到这些竞争对历史的进步具有的推动作用;通过讲述历史人物典故,学习齐桓公、管仲等历史人物身上的闪光品质(如任人维贤、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等优秀品质),初步了解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逐步建立用历史的眼光认识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确定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能够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难点是认识齐桓公称霸的实质和作用,“合纵”、“连横”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

  下面我说一说我的设计思路。(导入—整体把握—学习新知识—拓展升华—自我检测—小结)

  (一)导语:

  “西周建立初期,为了加强自己的通知,周天子实行分封制,初见成效。但分封制存在着极大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实力不断增强,甚至超越周天子的实力,于是他们不再听从周王号令,成为了地方的割据政权。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贡赋,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于是战争不断,,最终产生了“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二)整体把握。(启发诱导、自主参与)

  1、找出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春秋五霸指的是谁,战国七雄指那些国家。进行一分钟记忆。

  学生快速翻书马上能找到答案,并争相汇报成果。强调了基本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阅读新课,看看春秋战国时期曾经发生过哪些大事。(点拨授法、自主尝试)

  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激发他们自主尝试着感知学习内容,借助自己得力量解决问题,无形中强化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了他们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进行语言处理的能力。

  (三)学习新知识。(鼓励释疑、自主探究)

  1、 “春秋五霸”

  (1)齐桓公称霸。

  1)称霸原因。

  阅读文字和观察书中和齐桓公相关的图片、地图,分组探寻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先讨论,再汇报,然后完成问题框: “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

  意图:让学生逐渐养成集中注意力按老师的要求去想去看的好习惯,并能体会到通过自己主动学习、思考而解决问题的极大满足感。

  2)称霸实质。结合书下注释,谈谈对“尊王攘夷”的认识;联系葵丘盟会的史实,体会齐桓公的召集力,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诸侯争霸的实质。

  意图: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了解历史实质的能力。教给学生看待历史现象的角度和方法。

  (2)晋楚争霸

  1)结合书中材料讲讲“退避三舍”的典故,

  意图:让他们对晋文公这个人物有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为晋楚争霸,了解楚庄王争霸的艰巨性和持久性埋下伏笔。

  2)晋楚争霸的关键之战是什么?城濮之战(晋胜楚败。是我国历史上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晋文公一跃成为中原霸主)

  3)楚庄王问鼎中原。楚国称霸之心由来已久。“王”的称呼、问鼎中原的典故(学生讲故事)

  意图:帮助学生认识楚庄王意图称霸中原的野心,交代使楚庄王越升为中原霸主的关键战役。

  (3)“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结合书下注释让学生了解即可,如有时间可在学习完新课之后,引导学生讲讲吴越争霸、卧薪尝胆等故事。

  2、“战国七雄”

  1、具体位置。

  观察“战国形势图”,找出七国所在位置,根据七国方位自行编出快速记忆的口诀。(最佳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独立完成课后自我测评的填图题,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

  意图:牢记战国七雄的具体位置,让学生体验付出劳动后收获的快乐。

  2、“合纵”“连横”策略。(外交攻势)。

  1)什么是“合纵”?什么是“连横”?

  阅读文字,了解“合纵”、“连横”的概念。看地图,结合秦和东方六国的地理位置和实力对比,以讨论形式分析秦国为什么实行合纵政策,而其它六国实行连横政策,谈谈这两种策略的作用。最后点出秦国的连横政策,远交近攻,取得成效,最终灭掉了东方六国。

  2)“合纵”抗秦策略失败的`原因。课后材料阅读:要求学生看材料,然后结合课文想一想,六国合纵抗秦的策略为什么没有成功?(成语“朝秦暮楚”——立场不坚定,不能团结抗秦)

  意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书中的资料帮助学生的理解。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同学之间的讨论,完成该问自然水到渠成。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分析、归纳、整理材料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四)拓展升华 自主发展

  课前排分组收集春秋战国成语、典故,并以你喜欢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现出来。(如:卧薪尝胆、寒食节的来历、完璧归赵、荆轲刺秦王、围魏救赵、宴子使楚……)

  形式灵活,鼓励发挥创造力:

  1、讲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2、编排小话剧。

  3、制板报、宣传画。

  意图: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空间,活跃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和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的精神。

  (五)课堂小结

  如何看待春秋战国这种战乱的局面。

  从战争的性质看,春秋无义战,其实质是各分裂势力、地方割据政权为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而进行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丁深重的灾难;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在争霸战争中大国兼并小国,实现了区域性统一,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加强了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也客观上使华夏族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

  (六)检测评价

  1、在教学课程中的评价:问题框、材料阅读、自我测评穿插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教材。

  2、课后检测。巩固强化知识

  1)学生互问互答。

  2)教师设计问题抢答。猜猜他是谁? 连线题

  3)练习卷。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5

  教学目标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的起迄年代;“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与城濮之战;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战国七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通过学生对齐国强大、称霸的过程的学习,让学生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从而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的具体分析,使学生逐渐理解诸侯争霸的作用,认识诸侯争霸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虽然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具有加速统一步伐、促进民族融洽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齐国、晋国称霸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根本原因。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齐桓公称霸: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其称霸的背景、手段和活动教材中介绍的比较详细,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其称霸过程的分析,了解到诸侯争霸的实质认识到齐桓公称霸的根本原因是改革,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诸侯称霸的历史作用:这是本课的落脚点,学好它对于后面历史学习作了铺垫。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作用,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从战争的性质看,"春秋无义战",其实质是奴隶主贵族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丁深重的灾难.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争霸战争中大国兼并小国,实现了区域性统一,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它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丁奴隶主集团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发展,它客观上使华夏族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这些问题相对比较抽象,理论难度又比较大,而且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对于初一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析争霸战争的实质和结果,要明白这个问题比较困难。

  教学方法: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地位分析: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本课是这段大变革时期在政治上的表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地位十分重要。学好本课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的变迁,可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为以后要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学生不能够比较深入地理解本课,对于以后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学习不利。

  教法建议

  关于"春秋五霸"。教师应指导学生回忆上几节课所学的知识,提出夏、商、西周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并引导学生回答出三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先后是奴隶社会的确立和繁荣时期,时间大约从公元前20xx年到公元前771年。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西周过了是东周。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那么为什么要把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呢?从而导入新课。

  关于"齐桓公称霸"。建议教师首先从诸侯争霸的背景讲起,出示有关西、东周的直接管辖的土地、人口、兵力、财力、物力等对比图。使学生通过对比明白,此时周王室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已经严重削弱,因而周王室与诸侯的关系发生了完全相反的`变化。就是说,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这成为诸侯争霸的背景原因。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霸主——诸侯首领。这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也是诸侯争霸的实质。在这种情况下,诸侯纷起,先后出现了五位霸主,历史上称?“春秋五霸"。在讲到齐桓公称霸的条件和活动时,建议教师提问学生:假如你是一个诸侯国的国王,为了成为霸主,你会如何做呢?然后在学生答案中,找到相关内容,再让学生先阅读教材有关内容,使学生明白齐桓公能够首先称霸,雄厚的实力、有利的条件,提供了可能性;任用人才和进行改革是根本原因。葵丘会盟是称霸的标志。

  关于"诸侯争霸的历史作用"因为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初一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建议教师以战争的后果为基点,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总结的方式。在讲授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由历史现象到历史实质的提炼过程。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

  教法设计: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复习提问在前上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哪个朝代?这些朝代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怎样?在学生能回答正确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并导入新课。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西周过了是东周。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一、东周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

  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春秋五霸

  1、诸侯争霸的实质

  教师首先出示有关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

  名称

  土地

  兵力

  财力物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西周

  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是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东周

  东周初年王室直接近辖的土地有方约600里的土地,往后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方约百里的土地。

  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

  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分析,对东周的衰落景象一清二楚,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东周初年,王室力量削弱,天子和诸侯的地位变化的理解。在学生看对照表的基础上,教师提问: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什么?估计学生能够说出表面原因,但是对深层次的原因概括不清,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正是在周王室的日益衰微的背景下,诸侯争霸的热闹场面一场接一场地出现了。作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虽然名存实亡,但是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权威,却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所朝思暮想的。于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贡赋,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诸侯首领—霸主。这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也是诸侯争霸的实质。

  2、春秋五霸

  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出春秋初期,诸侯国有100多个,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指出“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同时让学生在春秋列国形势土上画

  出“五霸”(实际应该为7个国家)的相应位置。

  3、齐桓公称霸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

  ⑴齐在山东,得渔盐之利,富庶,为东方大国。

  ⑵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管仲为相。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齐国实现国富兵强。

  ⑶齐桓公依仗实力,有管仲谋略“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势力。(东周初年,王室衰微,但天子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仍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强大的诸侯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4、晋楚争霸

  在阅读教材之后,教师提出问题:晋楚争霸的关键之战是什么?晋文公称霸同齐桓公称霸相比,有什么相同之处?估计学生可以回答出城濮之战。教师先作介绍:晋国出动的兵力约2万人,楚国出动的兵力约4万人,结果却是晋胜楚败。所以,城濮之战在我国历史上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解释退避三舍这一成语的来源。)“齐桓公晋文公称霸有什么相同之处”关键要让学生明白齐、晋之所以可以成为霸主,其根本原因是两个国家的君主都进行了改革,使国家得以强壮。(吴越争霸:建议教师指导学生自己以讲故事的方式学习)

  5、争霸战争的作用

  教师提问:这么多争霸战争,会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什么影响?估计学生可能会回答出战争的破坏性,但对于战争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恐怕回答的不会很到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如:春秋开始的时候诸侯国林立,由于争霸战争到春秋末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一些大国,这能说明些什么问题?(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发言。

  二、战国七雄

  教师首先出示《战国形势土》边指图边向学生介绍战国七雄,建议教师按方位向学生介绍七个国家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在中间。教师再提问:请同学对照《春秋列国形势图》后指出,在七雄中哪些国家是春秋时就存在的,而哪些国家是战国时新出现的?在学生正确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指出:其实除了新出现韩赵魏之外,此时的齐国也与春秋时期的齐国有所不同了,教师讲解“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事件。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握,但是一定要强调长平之战的作用,即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对抗秦军的进攻了。

  板书设计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6

  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2、春秋五霸

  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出春秋初期,诸侯国有100多个,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指出“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同时让学生在春秋列国形势土上画出“五霸”(实际应该为7个国家)的相应位置。

  3、齐桓公称霸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

  ⑴齐在山东,得渔盐之利,富庶,为东方大国。

  ⑵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管仲为相。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齐国实现国富兵强。

  ⑶齐桓公依仗实力,有管仲谋略“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势力。(东周初年,王室衰微,但天子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仍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强大的诸侯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4、晋楚争霸

  在阅读教材之后,教师提出问题:晋楚争霸的关键之战是什么?晋文公称霸同齐桓公称霸相比,有什么相同之处?估计学生可以回答出城濮之战。教师先作介绍:晋国出动的兵力约2万人,楚国出动的兵力约4万人,结果却是晋胜楚败。所以,城濮之战在我国历史上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解释退避三舍这一成语的.来源。)“齐桓公晋文公称霸有什么相同之处”关键要让学生明白齐、晋之所以可以成为霸主,其根本原因是两个国家的君主都进行了改革,使国家得以强壮。(吴越争霸:建议教师指导学生自己以讲故事的方式学习)

  5、争霸战争的作用

  这么多争霸战争,会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什么影响?估计学生可能会回答出战争的破坏性,但对于战争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恐怕回答的不会很到位,春秋开始的时候诸侯国林立,由于争霸战争到春秋末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一些大国,这能说明些什么问题?(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二、战国七雄

  首先出示《战国形势土》边指图边向学生介绍战国七雄,建议教师按方位向学生介绍七个国家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在中间。教师再提问:请同学对照《春秋列国形势图》后指出,在七雄中哪些国家是春秋时就存在的,而哪些国家是战国时新出现的?在学生正确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指出:其实除了新出现韩赵魏之外,此时的齐国也与春秋时期的齐国有所不同了,教师讲解“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事件。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7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

  2.知道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名称。

  3.知道齐桓公称霸及其条件,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等历史事实。

  4.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

  【预习检测】请你认真阅读教材34—35页“齐桓公称霸”一目的内容,回答1-4题:

  1.春秋时期指的是______________年到_____________年。

  2.春秋五霸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秋时期,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1)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2)任用_______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富强起来。

  3)以〝_________________〞为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4)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公元前651年,在举行诸侯会盟。

  请认真阅读教材35页“问鼎中原”一目的内容,回答5-6题:

  4.①晋楚争霸:大战,成为中原霸主。成语典故:

  ②楚庄王在之战中问鼎中原。成语典故:

  请认真阅读教材P37-P38“合纵连横”一目的内容,回答7-11题:

  5.战国时期:公元前年至前年

  6.战国初年,晋国分裂成韩、赵、魏三个国家。史称:

  7.战国七雄是指、、、、、、

  8.什么是合纵、连横?

  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是。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结果:合纵被瓦解,秦国日益强大。著名的纵横家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重难点突破】(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当我们打开电视,看到伊拉克的炮火连天,看到巴勒斯坦的恐怖袭击,看到非洲的内战纷争,就会更加珍惜我们今天的和平安宁的生活。但是两千多年前的我国春秋时期,也是战乱不断。有人说,“春秋无义战”即春秋时期没有没有正义的战争,因为残酷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有人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你如何看待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呢?

  2.学习小组疑点、难点:

  【归纳整理】

  请你写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2.关于春秋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②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③争霸的实质是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④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3.问鼎中原的诸侯王是()

  A.齐桓公B.宋襄公C.秦穆公D.楚庄王

  4.下列历史事件或典故与成语“朝秦暮楚”有关的是( )

  A.围魏救赵 B.纸上谈兵 C.卧薪尝胆 D.“合纵”“连横”

  5.下列哪些国家既属于春秋五霸,又属于战国七雄?

  A.齐国、秦国、晋国B.齐国、秦国、楚国

  C.宋国、晋国、齐国D.韩国、赵国、魏国

  6.某班手抄报设计历史辨析栏目中有下列四句话,请你找出反映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的句子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B。国力强盛,社会安定C。王室D

  7.战国时期实行“连横”策略的是()

  A.秦国B.楚国C.燕国D.魏国

  (二)材料解析题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①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②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③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课外延伸:1、请利用书本或者网络读读以下与春秋战国时期有关的成语故事:

  管跑之交,老马识途,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三家分晋,朝秦暮楚,完璧归赵,围魏救赵,图穷匕首见,众横捭阖,孙庞斗智,远交近攻等。

  2、记忆七雄方位的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相关文章:

春秋的作文09-21

春秋景作文05-08

乱舞春秋作文10-06

春秋家园作文11-27

春秋论作文12-03

游春秋乐园作文09-12

梦回春秋作文10-18

游春秋乐园作文09-07

游春秋乐园作文(精品)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