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传统故事

时间:2024-03-09 15:27:38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革命传统故事

革命传统故事1

  20世纪初期,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人们都过着衣不遮体,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民不聊生,祖国的土地也正一步步地被资本主义家吞噬,这时的中国急需一大批英勇的革命战士把祖国从水深火热当中解救出来。《革命英雄的故事》就讲述了一个个在这个时期诞生的救世英雄。

革命传统故事

  就像本书封面上写的:信念不是铁锤下缭乱纷飞的火花,而是炉中熊熊燃烧的烈火;不是夜空中闪瞬即逝的流星,而是西西里岛上彻夜不息的明灯,信念让你为了摆脱饥寒交迫的日子,而发愤图强……这些革命英雄的内心无不蕴含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或是为民族的崛起而奋斗,或是为人民的'解放而努力,抑或是为探索宇宙的奥妙而孜孜不倦,不管他们的信念是什么,但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这些信念已经深深的扎根在他们的心底里,流淌在他们的血液里,他们要付出毕生的心血为这个不灭的信念而不懈努力。在这其中既包括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身经

  百战敌胆寒的张云逸,劫法场抢出来的将军刘志坚,出奇制胜的“旋风”司令韩先楚,地主阶级逆子农民运动领袖彭湃,我党的杰出女革命家向警予,平民的“劳工律师”的施洋,为革命斗争到最后一刻的王尽美……这些英雄人物是我国千百万先驱英杰的代表,为了心中的信念,他们不惜在敌人的狱中忍受各种酷刑而严守党的机密,不惜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扞卫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千百万疾苦大众的幸福。他们宁死不屈,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通过阅读这些英雄的人生经历,让我仿佛看到了这些革命英雄们不畏困难险阻,生命安全,努力地扭转当时不堪入目的局面,实实在在地为百姓服务的场景,也感受到了我们现在那安逸,丰衣足食的生活的来之不易。在此,我向这些革命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革命传统故事2

  鏊子山的传说

  很久以前,梁山的大小山头都是光秃秃的,老百姓砍点柴烧也挺难。

  梁山西北脚下,住着一户人家,娘俩儿,还有刚娶来的一个媳妇。

  婆婆好吃懒做,有馍馍不吃窝窝,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媳妇很勤快,白天干活,夜里纺棉,养了鸡、又养鸭。不几年,日子过得红火起来。有了吃、有了穿,有了存粮有了钱。街坊邻居都夸她是过好日子的好手。

  日子过好了,婆婆的脸也白胖了,可是却嫌弃起媳妇来,吃鱼嫌有刺,喝汤嫌不鲜,整天横挑鼻子竖挑眼,媳妇当面不吱声,只有夜里偷偷地哭。没有法子,只好求丈夫劝劝婆婆。这一劝不要紧,婆婆更凶了,她说是以小犯大,眼里没有婆婆,于是便抠着点子要撵媳妇出门。

  这天傍黑,婆婆对媳妇说:“明儿我要找人做活,给你些面,夜里得给烙出饼来,要是误了事,那可别怪我。”

  媳妇知道婆婆是在找茬,又有啥法呢?只好接过面。她到后院去抱柴,后院关了门,想去厨房,厨房又上了锁。她噙着泪水,抱着面盆出了家门,也不知上哪儿去,迷迷糊糊地上了一个小山头,坐到了山顶上,放声哭起来,一哭哭到了大半夜。哭也没用呀,空手烙不出饼,婆婆抓住这个岔,准得撵出家门,还有啥脸面在世上活呀!横竖是个死,她眼一闭,心一横,就要往山崖下跳。就在这时,耳边有人说:“哎,可使不得,不就是为了烙饼吗?”她回过头来看,见一位白发老奶奶站在面前。只见老奶奶用手一指,山顶上长出一块光滑滑的大石头,通红通红的,就象个火烧的大鏊子,老奶奶笑着说:“这不是烙饼的鏊子吗?”

  媳妇高兴了,擦了擦眼里的泪水,正要谢谢老奶奶,可老奶奶转眼不见了。媳妇取来泉水和面拍成饼,放到那块石头上,一会就烙熟了,烙出的饼又香又软。天才亮,媳妇就把饼烙完,回家送给了婆婆。

  婆婆吃了惊,忙问是怎么烙的,诚实的.媳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婆婆。婆婆一听,感到挺奇怪,忙让媳妇领着她去山上看看。

  到了山头,果真不假,有一块光滑滑的石头。媳妇一到跟前,石头便火烘烘的,婆婆高兴得了不的,心想,这下子做饭不愁柴禾了。可她一到跟前,火便灭了。婆婆丢了脸,很生气,上去给石头一脚,只听“喀嚓”一声,随着一道火光,婆婆不见了。

  媳妇见婆婆叫热石头化掉了,又哭了起来,眼泪一滴滴落在山上的石头上,石头变成了土。从此,山上长了草,长了树,梁山周围的百姓不再缺柴烧了。

  后来,人们把这个山头叫做“鏊子山”,那光滑滑的石头还在,只不过中间裂开了几道缝,人们说,这时那个心狠的婆婆那回用脚踩坏的。

  拼命三郎不怕土地爷吗

  土地爷被神州儿女誉为万物之神,多少年来人们对他传奇船的色彩加以描述,使得妇孺皆知有土地神。这样就使一些人利用人们对土地爷的信仰做些偷鸡摸狗、捞取不义钱财的勾当。这里要讲述的是石秀打土地爷,百姓面前审贼的故事。

  石秀是个流汉。这天他来到荆州的翠屏山。刚到山脚下,忽然听到路边的树林子里有动静。他跑去一看,见是一个壮年汉子寻绝路上吊。石秀慌忙地救下那汉子,一问,原来这汉子欠了人家的钱,出外做短工刚回来,谁知回来晚了,村上锁了寨门,他只好睡在村外的土地庙里,临睡时他看了看钱包又把它寨到了包裹里枕在头下。谁知天明,钱却不见了。他左思右想没有法子,便走了绝路。石秀一听非常生气,他想了想,对那汉子说:“你不要伤心啦,这事俺石秀给你想法子。”

  当天,石秀请人写了很多告示,上面写道:“土地爷盗人财物,定于明日痛打土地爷,请父老乡光临。”写好后,石秀把告示贴到了附近村子的大街小巷。

  这告示一贴不要紧,惊动了四乡八邻的百姓。第二天,小小的土地庙前挤满了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来了,大家都想看看这开天辟地的稀罕事儿。石秀见来的人不少了。忙让人在院中央放了张桌子,他把衣裳一扒,跑到庙里,一把将土地爷抱出了庙门,又把它轻轻放在了桌子上。随后,他嗖地一下子跳到桌子上,对乡亲们说:“乡亲们,神仙都应以慈善为本,尽力尽心去解救黎民的困若,可是这土地神竟然盗取别人财物,欺负百姓。我们今天烧香,明天磕头,去侍奉这种东西有什么用处?”石秀说着,抄起身边的一个棍子便朝土地爷打去。可是棍子刚要落下的时候,他又收住了。只见石秀笑嘻嘻地走到土地爷跟前,把耳朵贴到了土地爷的嘴边,停了一会儿,石秀的脸色突然变了。他又向大伙说道:“乡亲们,刚才土地爷对我说,他没有偷人的钱财,他说偷钱的就在咱们这些人里头。”石秀的话刚落音,大家都你看我,我看你,小院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这时石秀又说:“大家不要慌,土地神答应一会儿就把那人给说出来。”石秀一边和土地神说着话儿,一边仔细地看着院里的每一个人。这时,他忽然发现有一个人神色慌张,并慢慢地退出人群。那人看了石秀一眼,扭头就要跑。石秀一见,忽地站起,指着那人厉声说道:“土地爷说啦,偷东西的就是他!”石秀说着,嗖地跳下去,一把揪住那人。经过审问,果真是那人偷的。那人只好乖乖地把钱交了出来。石秀把钱还给了壮年汉子,那汉子千恩万谢,好生招待石秀。石秀在那汉子家住了几日,又去江湖上游荡去了。他巧打土地爷的故事便很快传开了。

革命传统故事3

  财主与穷汉

  很久以前,有一年腊月,有位姓张的财主到厢房的佛堂上香,忽然发现供桌底下的布帘在瑟瑟地抖动着,张财主觉得有些纳闷,定睛一看,原来是布帘的后面,有一只穿着破旧单鞋的人脚在哆嗦。张财主明白了,有小偷藏在里面。他定了定神,对着供桌底下说道:大兄弟,出来吧,里面怪冷的,咱哥俩到上房喝两盅去。

  躲在供桌底下的小偷只好出来了。原来,这小偷姓李,原本是邻村的一个老实本份的庄稼汉子,只因老婆常年生病,家里又有一大堆小孩子,日子过的很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眼看到了大年根,家里又揭不开锅了,看着可怜巴巴的孩子们,老李咬了咬牙,动了邪念,就想到财主家偷点儿东西,好给孩子老婆过年。趁天黑,他偷偷溜进张财主家的院里,却不敢进正房,一转身进了厢房,打算从供桌上拿些馒头果品之类的供品。不成想,还没动手,却被张财主发现了。

  这可把老李吓得够呛,浑身哆嗦着给张财主跪下了。张财主赶忙弯腰扶起他:起来,起来,这大冷的天,你穿的又这么单薄,咱到上房喝几盅,暖和暖和,边吃边唠。

  老李只好硬着头皮跟随张财主来到上房,张财主把老李请到炕上,让家里人下厨,一会的功夫,摆上一桌好酒好菜款待老李。吃完饭后,张财主又让家人给他准备了一些米面肉菜,又拿出一些银子,让他带回家去过年。老李带着一肚子愧疚和感激,千恩万谢地告辞回家了。

  就这样,老李一家的孩子老婆一起过了个快快乐乐的好年。大年一过,老李就用张财主送给他的银子做本钱,做起了走村串户的小买卖。由于他老实本份,货真价实,不坑不骗,童叟无欺,买卖干的越来越红火,这样一来,家里的日子也好过多了。也有钱给老婆请大夫看病吃药,这病也一天天好起来了。

  老李的日子好过了,他的心里却一直惦记着张财主对他的恩德,他知道,如果不是张财主宽宏大量,乐善好施,他老李一家也不是过上好日子。为表感激之情,他时常买些时鲜果品给张财主家送去。可是张财主从来不收,说,老李呀,你的心意我明白,你起早贪黑的赚点钱也不易,我什么都不缺,你好好把你自己的日子过好了就行了。

  老李也是个知恩重义的人,面对着张财主的婉言谢绝,他只好利用每次起大早赶集前的`功夫,把礼品偷偷地张财主放在大门口,然后悄悄地离去。常常是张财主的家人早起一开门,就见一堆时鲜果品之类的礼物放在那里。这张财主一猜就知道是李老汉送的,于是,干脆收下了,可转过来,他就三番五次地给老李捎这捎那,就这么着,俩人的交情越来越厚。

  一年很快过去了,转眼又到了年根腊月。这天一大早,天还没亮,老李就起来了。因为今天他不光要去赶集卖货,他还有一件在他看来很重要的事儿要办。前些日子,他托在关外做生意的刘掌柜买来一棵贵重的百年老参,他要在今天早上悄悄地放在张财主的大门外,算是对恩人的一个报答。老李推着独轮小货车,摸着黑儿,来到张财主家门前。他从怀里掏出裹着老人参的小包,刚想往大门口放,猛然发现:大门前躺着一个人。老李吓了一大跳,他揉揉眼,仔细观瞧:是个冻死在外边的叫花子。老李心想:谁这么缺德呀,把个死人放到恩人家大门上,这不明显是要坑人吗?这老李也不敢多想,赶紧上前儿弯腰背起那具死尸就跑,一口气跑出有一里多地,老李实在跑不动了,才把死尸给扔了,然后又赶紧折回来,把那个装着百年老参的袋子放在大门口,这才推起小货车赶大集去了。

  第二年的大年初一,老李来到张财主家拜年。一阵寒暄之后,张财主唠起本村东头有个王姓财主家年前被人被人在大门外扔了个冻死的叫花子,结果摊上了人命官司,爷几个全被县衙门抓去了,连年都没过好。这村里人都说这是报应,因为这家父子平日欺人太甚,积怨太多。老李听了,笑了笑,也没说啥儿。

  又过去了有一个多月,老李正在家中预备盖新房,找上门来了。他说:“兄弟!你替我免了这么大灾,到现在你还瞒着我!”

  老李还在装傻充愣:“我没干啥事呀!”

  张财主说:“你还不说实话?我们村王财主出事那天一大早,我在大门外捡着了一个百年老参的袋子。细一看,门口有两行脚印,直奔村东头去了。门前还留下两行小车轱辘印儿。我一想,准是你来过又走了。今年大初一,你上我家拜年,我跟你提起这事儿,你也不言声儿,我这心里就犯了嘀咕。昨天在家门口碰上了从关外回来过年的孙掌柜,听他说了你托他买参的事儿,我就拿出那棵捡来的参让他看,他认出来,这就是你买的那棵。兄弟!你……”张财主说到这里,再也说不下去了。

  事情到这个地步,老李也只好实话实说。最后,张财主出钱帮老李盖了一处新宅院,俩人结拜成了真正的好哥们儿。

  流传地区:河北冀东一带

  行者轻松:姓名李洪波原创写手。供职于北京中艺文化传媒公司。从事年会晚会庆典活动服务工作,提供灯光音响舞台特效设备的租赁服务。文字作品见于《京华时报》《新京报》等报刊纸媒。

革命传统故事4

  施耐庵之墓”的故事

  很久以前,苏州西北角的那座河阳山上,出产一种质地坚硬、颜色乌黑的石头,可以用来做砚台,刻石碑,人称阳山石。山上永庆寺的门口,有个卖砚台的小摊点,专卖各种砚台,当地人称他"石公公"。凡是来烧香拜佛的文人墨客,都要在他的摊上买一块砚台带回去作个纪念。石公公的生意也就越来越好。

  有一天傍晚,石公公正在吃晚饭时,突然进来一个人,仔细一看,原来是寺门口那个测字的阴阳先生。石公公赶忙让座端茶,一边问道:"先生今天怎么有空儿呢?"

  这位先生手提一把酒壶,往桌上一放,在椅子上坐了下来。两个人本来就认识,就不拘礼节,一面唠家常,一面喝起酒来。喝了一会儿,先生开口说道:"石公公,您能刻石碑吗?"

  "能呀!我本来就是做石碑生意的,后来年纪大了,刻砚台用力轻,赚钱容易,所以才改刻砚台。""我想刻一块墓碑。"

  "好,好,先生什么时候要?""今天夜里就要,来得及吗?""来得及,来得及。老规矩,凡是刻死人碑,总是急三火四地等着用。"石公公赶忙说,"先生,您要多长的石碑?如果要长一点、大一点的,我好上山去选料。"

  "不要大的.,有一尺来长就行了。"

  "那我这里就有。"说完,石公公在床底下翻出一块二尺七寸长的阳山石,问道:"这块行不行?"

  先生一看,见这块石头磨得光亮,就说:"就要它了。"石公公又问:"先生,上面刻上什么字?"

  "让我写在石头上吧!"于是,先生用手指蘸了点酱油,在石碑上写了"施耐庵之墓"五个隶书大字,说:"就这五个字。"

  "可要写上落款和日期?"

  "不用了。这块石头二尺七寸,正好是二十七年。"先生用手把了一把石头的长度后说。

  于是,石公公拿出钢凿、铁锤,再点上一支蜡烛,把火芯拨亮,就的的笃笃地凿刻起来。先生继续喜笑颜开,一面喝酒,一面看着公公刻碑。不到一个时辰,碑上的字就刻好了。先生看了很满意,就说:"有劳公公了!"说完抱起石碑就准备走,回头对石公公说:"公公,这石碑的价钱顶得上二十七只砚台,刻工和石碑钱,等午时来拿。"说完就走了。

  这时已经是三更天了,石公公也十分劳累,就上床睡了。不知怎么搞的,石公公这一觉整整睡了一天一夜,等到醒来,已经是第二天的傍晚了。心想:我怎么这么糊涂,一天的生意都给睡过去了。转念一想,管他呢,昨天夜里还做了一笔大买卖呢,就算是今天的吧。他站起身,来到永庆寺来找先生。一问,说先生一天没露面。石公公想:坏了!先生约我午时来,现在早过了。时间一过,他人早走了。心想:阴阳先生整天算时间,时辰一过,人家是不认账的。石公公想到这里,垂头丧气地回到屋里,看到台上还放着一把酒壶,仔细一望,来气了!只见这把酒壶是:前面缺嘴,后面断把儿,上头盖子也是后配的,壶底已经裂了,是一把破酒壶,实在没有什么用。气得石公公随手把酒壶往门外一扔。只听见当啷一声响,石公公听着不像是破壶的声音,再一看:金光锃亮,被天上的月亮照得耀眼。赶紧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锭金元宝。算算价值,正好做二十七只上等砚台。再一想:哦!午时午时,原来是在壶里。石公公顿时开心起来。

  过了三天,突然城里来了一群官兵,铁盔铁甲,钢刀雪亮,把永庆寺围得水泄不通,说是要捉拿朝廷钦犯。石公公一打听,原来这阴阳先生就是钦犯。心里很是替他着急。过了一会儿,官兵走了,石公公便悄悄走到永庆寺东园里,转了一会儿,发现一个坟墓。再一看,这墓碑就是自己刻的那快“施耐庵之墓”。

  这个故事显然是为了弥补施耐庵的墓碑上没有年月官职记载的缺陷,当然不足为凭。可是从中可以看出当地人们对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文学家的崇敬和仰慕之情。

革命传统故事5

  青龙救义军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梁山周围是茫茫的大海,梁山是个孤零零的小岛。东海龙王整天吃喝玩乐,一天三喝,喝醉酒天天昏睡,什么海事民事,他一概不管不问,还常常兴风作浪,往往弄得海内船翻人亡。他有个三儿子叫青龙,青龙对父王不满,劝说父王不要整天泡在漕里。老龙王听后大怒,将青龙贬到水泊湖内。青龙来到水泊湖内,为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

  水泊梁山周围的海,正巧是人渤海的海口处。黄河泥沙大,一年年一月月,年复一年,泥沙填啊填啊,水泊梁山周围渐渐要变成陆地了。青龙可就忙活开了,他一天天地搅啊搅啊,别处都变成了陆地,只有水泊八百里还是茫茫大水。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青龙看着黄河流入渤海,平时黄水不再入水泊,他感觉累了,就躺在梁山北边睡开觉了。这一睡不要紧,再也醒不了啦,好像变成了一条死龙。

  到北宋末年,宋江占据梁山,掣起"替天行道"的大旗,赵宋王朝把宋江看成眼中钉、肉中刺,一次次派兵围剿梁山,回回都失败了。徽宗皇帝封高俅为帅,率十万大军,想再次剿灭梁山义军,在水泊边上大战数次,由于义军不善陆战,就退守梁山上不再出战。高俅不敢人泊攻战。急得他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心神不安地想啊想啊,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妙计。

  高俅扎营水泊湖外,进行水军操练,打造战船。宋江、吴用派人探知官军大造战船,训练水军,知道不久将有一场水内恶战,就派出小股义军,多次焚烧官军造船场,同时命水军头领修水寨,下暗桩。这样一来二去,说话间到了初冬。

  高俅安营扎寨水泊湖外,一下造成船数百只,操练水军一百多天后,命令官军如此这般地行动。只见有一小帮船只东游西转,像似打鱼一般。另一边锣鼓喧天,官军数百只战船,向梁山方向急进,此时义军也义旗漫湖,和官军大战水中,战鼓咚咚,杀声震天,杀得天昏地暗,义军越战越勇。高俅一看时机已到,忙传令官船后撤,有的故意弃船逃跑,义军紧紧追赶。追啊追啊,官军在前边逃,义军一个劲地追,离梁山越来越远。突然,梁山寨上大火熊熊,浓烟滚滚,这是咋回事?

  原来,高俅派小帮官军船,备足火箭,乘泊中大战,官军后退,义军猛追,靠近梁山,火箭射上山寨,树木落叶,遇火还有不着之理,顿时火光冲天,山上的草着火引烧树木,着火烧山,立时山上大乱,梁山上变成火海。

  高俅一见火攻梁山之计得逞,立即下令返杀义军,擂鼓呐喊,惊天动地。说时迟,那时快,霎时间水荡山摇,狂风大作,风吼电闪,大雨倾天而倒,立时将山火浇灭。

  正在此时,只见长睡的青龙翻身摇头摆尾,顿时水泊巨浪数丈,一艘艘官船如同翻斗车倒土一般,一只只底朝了天,官兵个个变成了落汤鸡。高俅坐在指挥船上,吓得脸无血色。他忙命船靠岸逃命,只见官兵多半淹死泊内,头一昏栽倒地下。护卫们一个个吓得呆呆愣愣,不知抢救。泊内如江倒海翻。只见青龙急如闪电,在泊里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长卧在梁山北边,死在了那里,变成一座青龙山,身上带了许许多多的泥沙。直到如今,梁山北的青龙山下堆着厚厚的黄土。梁山山上的'水纹清晰可见,谁若不信,到梁山一看便知。据传说是青龙救义军,淹官兵形成的。

  梁山为啥树木很少,没有大树呢?相传就是高俅那次偷袭梁山用火箭射烧的呢。山上时而可见一块块石灰,相传是高俅那次烧山,碎石被烧成的,谁若不信,到梁山一看就明白了。有一好事者编了这么一个顺口溜:

  梁山北侧青龙山,二目如灯望上天;

  义军忠魂何处游?青龙招手让回还!

【革命传统故事】相关文章:

懒蜜蜂肥肥的故事少儿故事05-14

我家的故事04-11

家风的故事04-12

小猫的故事11-22

成长的故事09-13

鲸鱼的故事09-15

小白故事03-14

西瓜的故事03-14

感觉的故事09-17

蒲公英故事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