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知识点

时间:2024-03-04 10:21:39 好文 我要投稿

化学知识点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化学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学知识点

化学知识点1

  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在不显电性的粒子里: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注意

  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化学知识点2

  (一)钠的反应

  1.钠跟氧气常温下一般认为生成氧化钠,加热(或点燃)生成过氧化钠。(钠的保存)

  2.钠跟硫研磨能剧烈反应,甚至爆炸

  3.钠跟水反应(现象)

  4.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

  5.钠跟乙醇反应(与跟水的反应比较)

  (有机物中的醇羟基、酚羟基、羧基都跟钠反应生成氢气,但剧烈程度不同。)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都是固态物,颜色不同。氧化钠是白色,过氧化钠是淡黄色;

  2.氧化钠是典型的碱性氧化物,跟酸、酸性氧化物、水反应都符合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3.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电子式,阴阳离子个数比)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用作供氧剂):※作呼吸面具上述两个反应均存在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强氧化性)

  (三)氢氧化钠的性质

  1.白色固体,易潮解,溶解放热,强腐蚀性(使用中注意安全、称量时应注意哪些)

  2.强碱,具有碱的通性:跟酸中和;跟酸性氧化物反应;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沉淀;跟铵盐反应生成氨气(实验中制取氨气用消石灰)

  3.氢氧化钠跟两性氧化物(Al2O3)反应;跟两性氢氧化物[Al(OH)3]反应

  4.氢氧化钠与金属铝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

  5.腐蚀玻璃、陶瓷等硅酸盐制品,特别是熔融态的氢氧化钠强腐蚀性。(保存中注意避免在有玻璃塞、玻璃活塞的容器中时间过长;熔化氢氧化钠的容器选择等)

  7.氢氧化钠跟氯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用NaOH溶液吸收残余氯气);实验室制得的溴苯有红褐色(溶有溴单质),可用氢氧化钠除去。

  8.氢氧化钠跟苯酚(酚羟基)反应(用于苯酚与苯等有机物的分离)(醇羟基没有酸性,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9.酯的碱性水解;油脂的.皂化反应(制肥皂)

  根据生成沉淀的现象作判断几例:

  ①、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氢氧化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镁盐

  ②、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白色沉淀逐渐消失—常见为铝盐

  ③、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亚铁盐

  ④、加盐酸(或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逐渐消失—偏铝酸钠

  ⑤、加盐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硝酸银或硅酸钠或苯酚钠

  ⑥、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银(或黑褐色沉淀—氧化银)继续加,沉淀消失—硝酸银(制银氨溶液)

  ⑦、加氢氧化钠生成红褐色沉淀—铁盐;生成蓝色沉淀—铜盐

  ⑧、石灰水中通入气体,能生成沉淀,继续通时沉淀逐渐消失,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

  ⑨、通二氧化碳能生成白色沉淀,继续通,沉淀能逐渐消失的溶液:石灰水,漂白粉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继续通二氧化碳时沉淀不消失的有硅酸钠溶液,苯酚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

  (四)、既跟酸反应又跟碱反应的物质小结

  1.金属铝

  2.两性氧化物(氧化铝)

  3.两性氢氧化物(氢氧化铝)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

  5.弱酸弱碱盐(如(NH4)2S;NH4HCO3等)

  6.氨基酸、蛋白质

化学知识点3

  物质的除杂方法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_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化学知识点4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1、化学反应是怎样进行的

  (1)基元反应:能够一步完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分几步完成的。

  (2)反应历程:平时写的化学方程式是由几个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反应。总反应中用基元反应构成的反应序列称为反应历程,又称反应机理。

  (3)不同反应的反应历程不同。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也可能不同,反应历程的差别又造成了反应速率的不同。

  2、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减小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反应的快慢,即反应的速率,用符号v表示。

  (2)表达式:

  (3)特点

  对某一具体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所得的数值可能不同,但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

  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反应速率常数(K)

  反应速率常数(K)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反应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减小。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增大,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3)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压强只影响气体,对只涉及固体、液体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

  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际上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为压强的改变是通过改变容器容积引起的。压缩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增大,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增大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减小;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4、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经验公式

  阿伦尼乌斯总结出了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

  式中A为比例系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R为摩尔气体常数量,Ea为活化能。

  由公式知,当Ea>0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常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大。可知,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与活化能有关。

  (2)活化能Ea。

  活化能Ea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不同反应的活化能不同,有的相差很大。活化能Ea值越大,改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越大。

  5、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

  催化剂大多能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催化剂能通过参加反应,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有效提高反应速率。

  (2)催化剂的特点: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而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催化剂具有选择性。

  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

  二、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1、合成氨反应的限度

  合成氨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同时也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熵减反应,故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将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2、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1)高压既有利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又使反应速率加快,但高压对设备的要求也高,故压强不能特别大。

  (2)反应过程中将氨从混合气中分离出去,能保持较高的反应速率。

  (3)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进行得越快,但温度过高,平衡向氨分解的方向移动,不利于氨的合成。

  (4)加入催化剂能大幅度加快反应速率。

  3、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在合成氨生产中,达到高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条件有时是矛盾的,故应该寻找以较高反应速率并获得适当平衡转化率的反应条件:一般用铁做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在700K左右,压强范围大致在1×107Pa~1×108Pa之间,并采用N2与H2分压为1∶2、8的投料比。

化学知识点5

  1、化合价实质之歌

  化合价实质要记准,金正非负单质零;

  氢一氧二应记住,正负总价和为零;

  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注:“金正”指金属的化合价通常显正价:“非负”指非金属的`化合价通常显负价。

  2、化合价之歌

  氢氯钾钠一价银,二价氧钡钙镁锌,三铝四硅磷五价,

  二四六硫都齐啦。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

  三二四五氮都有,二四六七锰来占,铜汞二价最常见。

  氟氯溴碘本负一,特殊情况为正七。

  3、书写化学式之歌

  先念后写再标价,约分之后相交叉。

  4、书写化学方程式之歌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

  写对化学式,式子要配平;气体和沉淀,箭号标分明。

  5、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6、物质溶解性之歌

  钾钠_铵盐溶,盐酸不溶银亚汞;硫酸铅、钡沉水中,碳酸、硫酸镁微溶;

  溶碱有五位,钾钠铵钙钡。

  7、关于元素周期表可以每五种元素为一句去记忆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8、化学、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不难辨,没有新物质出现;

  化学变化则不然,物质本身已改变;

  两种变化有区别,有无新物作判断;

  两种变化有关联,化变中间有物变;

  变化都由性质定,物性化性是关键。

  9、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10、化学式

  一排顺序二标价,价数交叉写右下;

  约简价数作角码,化合价规则去检查。

化学知识点6

  1、 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1) 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 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 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 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6) 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2、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 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 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 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4)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性”

  3、 熟悉阿伏加德罗常数NA常考查的微粒数目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4、 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

  5、 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 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而不能大量共存

  (2) 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3) 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4) 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5) 题设中的其他条件“酸碱性、颜色”等

  6、 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1) 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 (电荷守衡、物料守衡、质子守衡)

  (2) 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7、 pH值的计算

  (1) 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 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 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8、 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

  (1) 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 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3) 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4) 利用“等效平衡”观点来解题

  9、 电化学

  (1) 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2) 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3) 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4) 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10、 盐类的水解

  (1) 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2) 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 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4) 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5) 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1、 C、 N、O、S、Cl、P、Na、Mg、Al、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1) 容易在无机推断题中出现,注意上述元素的特征反应

  (2) 注意N中的硝酸与物质的反应,其体现的酸性、氧化性“两作为”是考查的的重点

  (3) 有关Al的化合物中则熟悉其两性反应(定性、定量关系)

  (4) 有关Fe的化合物则理解Fe2+和Fe3+之间的转化、Fe3+的强氧化性

  (5) 物质间三角转化关系

  12、有机物的聚合及单体的推断

  (1)根据高分子的链节特点准确判断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2)熟悉含C=C双键物质的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3)熟悉含(-COOH、-OH)、(-COOH、-NH2)之间的缩聚反应

  1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请按官能团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和条件限制异构顺序一个不漏的找齐

  (2)本内容最应该做的是作答后,能主动进行一定的检验

  14、有机物的'燃烧

  (1)能写出有机物燃烧的通式

  (2)燃烧最可能获得的是C和H关系

  15、完成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机代表物的相互衍变,往往要求完成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注意方程式中要求表示物质的结构简式、表明反应条件、配平方程式

  16、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 (“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

  (1)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团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17.化学实验装置与基本操作

  (1)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2)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3)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

  18、化学计算

  (1)近年来,混合物的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90%),务必熟悉有关混合物计算的一般方式(含讨论的切入点),注意单位与计算的规范

  (2)回顾近几次的综合考试,感受“守恒法“在计算题中的暗示和具体计算时的优势

  化学计算中的巧妙方法小结:

  得失电子守恒法、元素守恒法、电荷守恒法、最终溶质法、极值法、假设验证法等

化学知识点7

  1、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和估算法。

  (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2、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3、体的熔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Si、SiC、SiO2=和金刚石。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金刚石>SiC>Si(因为原子半径:Si>C>O).

  4、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5、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6、氧化性:MnO4->Cl2>Br2>Fe3+>I2>S=4(+4价的S)

  例:I2+SO2+H2O=H2SO4+2HI

  7、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8、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NH3、HF、CH3CH2OH。

  9、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0、子是否共存:

  (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

  (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

  (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等];

  (5)是否发生双水解。

化学知识点8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

  1、单质:非惰性气体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F2,O2,H2,Cl2

  2、惰性气体:一般由一个原子组成:He,Ne,Ar,Kr,Xe

  3、化合物:氢化物居多:H2S,HCl,H3P,HF,HBr,HI

  二、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

  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五、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

  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

  (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六、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七、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NaCl):食盐

  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化学知识点9

  常用的除杂方法

  1.杂质转化法

  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苯酚钠,利用苯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

  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

  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

  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

  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

  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两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

  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将萃取后的碘单质和苯分离可采用蒸馏法。

  8.分液法

  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

  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

  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化学知识点10

  (1) 盐酸:①金属表面除锈 ②人体胃液,帮助消化 ③制药 ④重要化工产品

  (2) 硫酸:①金属表面除锈 ②实验室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农药、火药、燃料 ④精炼石油

  (3) 氢氧化钠:①重要的化工原料 ②可以与油脂反应,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就含有NaOH) ③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

  (4) 氢氧化钙:①实验室鉴别CO2 ②砌砖抹墙 ③改良酸性土壤或废液 ④工业上制取NaOH(Na2CO3+Ca(OH)2=CaCO3↓+2NaOH) ⑤配制波尔多液

  (5) 碳酸氢钠:①制汽水 ②焙制糕点(蛋糕饼干等,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反应为NaHCO3+HCl) ③治疗胃酸过多

  (6) 碳酸钠:①蒸馒头 ②工业上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生产 ③洗碗(洗涤)

  (7) 氯化钠:①调味品 ②配制生理盐水 ③除去公路上的积雪 ④农业上溶液选种 ⑤工业上制取碳酸钠、氢氧化钠、氯气、盐酸等 ⑥作食品防腐剂

  (8) 碳酸钙:①建筑材料 ②补钙剂(治疗佝偻病等)

  (9) 硫酸铜:①杀虫剂 ②配制波尔多液

  (10) 治疗胃酸过多可以用:①氢氧化铝 ②碳酸氢钠 ③碳酸钙(胃溃疡者不宜)

  (11) 高锰酸钾:消毒(注意和硫酸铜杀虫区别)

化学知识点11

  化学的基本守恒关系

  质量守恒:

  ①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任何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一定不改变。

  化合价守恒:

  ①任何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一定等于0

  ②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和降低总数一定相等。

  电子守恒:

  ①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总数一定相等。

  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串联电路中,通过各电极的电量一定相等(即各电极得失电子数一定相等)。

  能量守恒:

  任何化学反应在一个绝热的环境中进行时,反应前后体系的总能量一定相等。

  反应释放(或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为负则为放热反应,为正则为吸热反应)

  电荷守恒:

  ①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②任何离子方程式中,等号两边正负电荷数值相等,符号相同。

化学知识点12

  1、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展性,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2、铁生绣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红棕色)。全世界每年因生绣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1/4。

  3、防止铁制品生绣的方法: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②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具体操作是:①在其表面刷油漆,②在其表面涂油,③金属制品表面镀上其它金属,④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4、Cu---紫红色、金---黄色、汞----常温下液态

  5、合金(混合物):是由一种金属与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铁的合金有:生铁和钢(混合物)

  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间,钢的含碳量在0.03%-2%之间。

  6、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空气和石灰石。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

  (溶液)

  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①加水②升温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熟石灰例外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3、分离:Cl和MnO2方法为过滤,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NaCl和NO3方法为结晶,步骤:溶解、冷却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O3)

  4、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中溶质是HCl气体,石灰水中溶质为Ca(OH)2,食盐水中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硫酸锌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锌。

化学知识点13

  一、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

  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4. 化学用语

  (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 某一种元素。

  ② 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 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 、S、P等。

  (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注意书写原则、步骤、配平、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使用。

  (6)化学反应类型

  (7)质量守恒定律

  5. 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在溶液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3)特征:溶液是均一性、稳定性。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

  一般规律: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5) 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 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② 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 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② 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化学知识点14

  1、SO2能作漂白剂。SO2虽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机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剂如石蕊试液。SO2使品红褪色是因为漂白作用,SO2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是因为还原性,SO2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为溶于不生成酸。

  2、SO2与Cl2通入水中虽然都有漂白性,但将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则会失去漂白性,

  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出现浑浊的物质:

  第一种可能为与Cl-生成难溶物。包括:①AgNO3

  第二种可能为与H+反应生成难溶物。包括:

  ①可溶性硅酸盐(SiO32-),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

  ②苯酚钠溶液加盐酸生成苯酚浑浊液。

  ③S2O32-离子方程式:S2O32-+2H+=S↓+SO2↑+H2O

  ④一些胶体如Fe(OH)3(先是由于Fe(OH)3的胶粒带负电荷与加入的H+发生电荷中和使胶体凝聚,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若加HI溶液,最终会氧化得到I2。

  ⑤AlO2-离子方程式:AlO2-+H++H2O==Al(OH)3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

  4、浓硫酸的.作用:

  ①浓硫酸与Cu反应——强氧化性、酸性②实验室制取乙烯——催化性、脱水性

  ③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催化剂、吸水剂④酯化反应——催化剂、吸水剂

  ⑤蔗糖中倒入浓硫酸——脱水性、强氧化性、吸水性

  ⑥胆矾中加浓硫酸——吸水性

  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

  ①醛;②甲酸;③甲酸盐;④甲酸酯;⑤葡萄糖;⑥麦芽糖(均在碱性环境下进行)

  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

  ①显两性的物质:Al、Al2O3、Al(OH)3

  ②弱酸的铵盐:(NH4)2CO3、(NH4)2SO3、(NH4)2S等。

  ③弱酸的酸式盐:NaHS、NaHCO3、NaHSO3等。

  ④氨基酸。

  ⑤若题目不指定强碱是NaOH,则用Ba(OH)2,Na2CO3、Na2SO3也可以。

  7、有毒的气体:F2、HF、Cl2、H2S、SO2、CO、NO2、NO、Br2(g)、HCN。

  8、常温下不能共存的气体:H2S和SO2、H2S和Cl2、HI和Cl2、NH3和HCl、NO和O2、F2和H2。

  9、其水溶液呈酸性的气体:HF、HCl、HBr、HI、H2S、SO2、CO2、NO2、Br2(g)。

  10、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有漂白作用的气体:Cl2(有水时)和SO2,但两者同时使用时漂白效果减弱。检验Cl2常用淀粉碘化钾试纸,Cl2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化学知识点15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不一定是纯净物。因为可以是同种元素组成的几种单质的混合物。如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石墨等同素异形体的混合物。

  2。用同一化学式表示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因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学式相同,它们混合时则是混合物。如正丁烷与异丁烷的混合等。

  3。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因为溶质可能不同,如KNO3的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因KNO3的溶解度较大。

  Ca(OH)2的饱和溶液浓度很小,因Ca(OH)2微溶于水。

  4。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

  5。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如Ca(OH)2随着降温溶解度增大,其饱和溶液就变成不饱和溶液,故没有晶体析出。

  6。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NaHSO4、H2O、苯酚等。

  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Mg(OH)Cl、H2O等。

  7。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Na2O2是过氧化物,Fe3O4是特殊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H2O、CO、NO等。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CrO3等。

  8。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有机酸的酸酐:乙酸酐等有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酸酐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有机酸酐等。

  9。碱不一定都有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如NH3·H2O以及有些含氮元素的有机物碱就没有相应的碱性氧化物。

  10。酸分子中的氢原子个数不一定就是酸的“元数”。如CH3COOH不是四元酸,而属于一元酸。

  11。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是盐,不是离子化合物,属于共价子化合物。

  12。能透过滤纸的不一定是溶液。如胶体可透过滤纸。

  13。常温下收集的NO2气体不一定是纯净物。因为气体中存在化学平衡:2NO2N2O4,故所收集到的是混合气体。

  14。由不同原子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是化合物。如HD、HT等则是单质。

  15。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CO、CO2、H2CO3以及碳酸盐等均含有碳元素,属于无机物。

  离子共存的“四不能”

  有关溶液中离子能否共存问题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问题。近几年高考几乎每年都设置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的试题。题不难,但这类题上能否得分差异较大。

【化学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二化学知识点12-19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03-03

高一化学知识点12-18

化学氧气性质知识点02-29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03-02

高中化学氯知识点02-28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03-04

高二化学知识点【优】03-04

化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