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张久中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4-03-03 22:05:39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曾巩《张久中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原文

  君姓张氏,名持,字久中,初名伯虎。庆历三年来自曲江,入太学。当是时,天子方诏学官岁献士二人,学者以数百千人,独献君,会学散,不报。于是时,予盖未尝识君也。后二年,过予之所居临川,始识之。

  君为人深沉有大度,喜气节,重交游,一时所与之游者甚众。而君所尤称者,广汉张贲;以为年少可进以学者,莆阳陈惇。盖君之学多贲发之,而于惇以师友自处也。凡君之与人交,喜穷尽其得失,其义足以正之,而其直未尝苟止也。至其与众人接,尤温以庄,不妄与之言。与之言,必随其材智所到,不病以其所不为。故君之友皆惮其严,而喜其相与之尽。众人之得君游者,亦皆喜爱而未尝有失其意者。其语曰:“士生于今,势不足以持世,而游于其间,当如此也。”于临川,出其文章,因与予言古今治乱是非之理,至于为心持身得失之际,于其义,余不能损益也。后二年死于兴国军,某月某日也。

  明年,其弟来江南,以力之不能,将独负君之骨以归。是时陈惇方以进士得出身,约君之弟曰:“吾忍不全归吾友邪,明年吾得补为吏,力能以君之丧归。”其弟乃止。

  君年若干。祖某,考某。君幼孤,养于兄嫂,尝曰:“嫂之于吾犹母也,妇能以姑之礼事吾嫂者,可以为吾妇矣。”然卒亦无也。君固难交,然不易其好。而陈惇者,与君交尤深也。予尝视惇与君之相从,忧穷龃龉,无不共之,其中心岂有利然也。世之交友道废久矣,其有之,或非此也。然则君之事,其有取于世教非邪?惇以某年某月某日归君之丧葬地,而属予铭。其辞曰:

  呜呼久中,不如其志。孔孟以然,何独于子?生而不大,天固为之。其长在人,于此观之。(选自《元丰类稿》)

  译文

  张先生姓张氏,名持,字久中,一开始名为伯虎。庆历三年,从曲江来,进入太学府。在这时候,天子正诏令学官每年推荐读书人两人,求学的有成百上千的人,只推举你,恰逢太学府解散,没有批复。在这个时候,我大概还不认识你呢。二年后,路过我居住的临川时,才认识你。

  先生为人深沉大度,喜好气节操守,重视交往游历,一时间是与你交往的人很多。而你特别称道的人,是广汉张贲,认为年轻可以接近并学习的,是莆阳陈惇。大概你的学问大多是张贲启发的,而和陈惇以师友身份相处。凡是您与人交往,喜欢追究其中的得失,他的正义足够用来使人品行端正,而他的行为正直不曾随便停止改变。至于他跟一般人交往,尤其温和而庄端,不随便与他们谈论。和别人说话,必须根据其才智所到,不说他做不到的事情。所以先生的朋友们都害怕你的严厉,却喜欢倾其所有与之相处。那些与先生一同游览各地山川的人,也对先生很敬爱却从未有过失望的。先生说道:“士人活在今天,没有威望可以维持社会,只能游览于世间,应当这样做。”在临川,拿出他的文章,就与我谈论古今治理天下是非的道理,一直到修身养性人生得失的关系,对他的观点,我不能改变。后二年死在兴国军职任上,某月某日。

  第二年,先生的弟弟来江南,尽管没有能力,还是要将你的骨头带回。这时陈惇正以进士出身,阻止你的弟弟说:“我难道不想让我的朋友落叶归根吗,到第二年我补任为吏时,我一定尽我能力让他回家。”先生的弟弟才停下。

  先生年纪不详。祖辈不详,父辈不详。先生年幼的孤儿,被兄嫂抚养,先生曾说:“嫂子对我如同母亲,能够用对待婆婆的礼节侍奉我嫂子的女子,就可以做我的妻子了。”但最终也没有了。你本来就很难结交,但不改变自己的喜好。而陈惇,和你交往最深的。我曾看惇和您的相处,忧愁不得志遭遇挫折,没有不共同分担的,在他们内心难道有利益使他们这样吗,世上的交友之道被废弃了很久了,就是他们有,或许不是这样的。既然这样,那么久中的事迹,难道有从世俗的教育中获取错误的交友之道吗?惇在某年某月某日回到您的丧葬地,而嘱托我写铭记。他说的是:

  唉,久中,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孔子、孟子都是这样,难道仅仅是你一人吗?活着却没实现大志,上天本来就让你这样。这种事常发生在人身上,从这里可以看到的。

【曾巩《张久中墓志铭》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张五悔猎原文及翻译07-28

南涧中题原文、翻译02-29

《宋史·张商英传》原文及翻译12-17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剑门道中遇微雨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原文、翻译12-17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原文赏析及翻译12-18

酹江月·驿中言别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