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学实录

时间:2024-03-02 00:53:39 好文 我要投稿

《荷花》教学实录

《荷花》教学实录1

  师:把描写荷花的句子读一读。

《荷花》教学实录

  生:(读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出示)

  师:你们仔细读读这句话,觉得这荷叶怎么样呀?

  生: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荷叶怎么样啊?

  生:荷叶很多。

  师:从哪里感受到荷叶很多?

  生:挨挨挤挤。

  师:什么意思呀?

  生:就是一个挨着一个。很多。

  师:大家想像一下这个画面,“挨挨挤挤”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到荷叶一片挨着一片,一片叠着一片,一点缝隙也没有。

  生:我感到荷叶长得很茂盛。

  师:还从哪里也感受到荷叶的茂盛?

  生:一个个,说明很多很多。

  师:好像是我们学过的哪个诗句?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这荷花多得怎么样?

  生:好像接到天边了一样。

  师:你们体会的真好呀。再看看这句话,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它很大。

  生:我感到它很圆。

  师:是呀,形状很美丽。

  生:我还感受到它很绿,颜色很好看。

  (师板书:叶:多、绿、圆)

  师:这么美的荷叶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读句。

  师:作者明明是写荷花,为什么先写了荷叶呢?

  生:如果没有这些荷叶,怎么会有美丽的荷花呢?

  师:对呀,荷叶是衬托荷花的。正因为有了这么茂盛的荷叶,才会生长出美丽的荷花来。

  那荷花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们自读描写荷花的句子,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生划句,交流)

  生:我喜欢花骨朵儿的句子。(读句)(出示: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我觉得这个花骨朵儿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那是怎样的花骨朵儿?我们来用手做一做。

  怎样做才叫“饱胀”?

  生:就是马上要开放了。

  生:就是含苞待放。

  师:是呀,它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呀?

  生:它好像吃饱了肚子,肚子要破裂了一样。

  生:好像里面有个娃娃正想探出头来看看呢。

  生:好像手脚都要伸出来了。

  师:是呀,这多荷花好像一个初生的娃娃一样,蕴藏了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恨不得马上要看看这美丽的世界一样!

  生:“马上”还说明它心情很急切!

  师:对呀,那谁来读读看,能把这急切与强大的生命力表现出来?

  (生读句)

  师:还喜欢哪朵荷花?

  生:我喜欢才展开两三片花瓣的。

  师:(出示)为什么呀?

  生:它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很娇嫩。

  师:哪个字让你感受到了娇嫩?

  生:才

  师:什么是“才”?

  生:就是刚刚。

  师:用手做一做这朵荷花,你感受到它怎么样?

  生:非常美丽。

  生: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还没有全展开来。

  生:非常的美好。

  师:你能读一读吗?

  (生读。轻轻的。)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它太娇嫩了,不忍心打扰它。

  (生齐读)

  师:还有喜欢的荷花吗?

  生: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师:(出示)你喜欢它什么呀?

  生:喜欢它嫩黄色的小莲蓬。

  师:具体说说。

  生:它那嫩黄色的小莲蓬很可爱,嫩黄色又显得很娇嫩。

  生:嫩黄色看起来很新鲜,一个“小”又显得很可爱。

  生:老师,我感觉到“露出”好像是一个刚刚生出来的小孩子露出了手和脚来一样。

  师:我明白了,你是感觉这个小莲蓬是多么新鲜,多么娇嫩,有多么富有生命力啊。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生读)

  师:再看看前半句,你还有什么感受吗?

  生:这些花瓣全都展开了。

  师:你们比较一下这个“全”和上一句的“才”。有什么区别。

  生:“才”是刚刚,“全”是很充分的'展开了。

  师:你们伸出手臂来做一做,你们感觉怎么样啊?

  生:我感觉好舒服啊。

  生:我感觉自由自在。

  生:我感觉无拘无束。

  师:是呀,多么自由,多么舒展,你们能将这种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读句。)

  师:在来看看,还有一句描写的很好。(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里有个字用得特别好!

  生:“冒”。

  师:“冒”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些词?

  生:冒就是探出头来的意思。(板书:探)

  生:是长出来的意思。(板书:长)

  (分别板书:钻、伸、露)

  师:比较一下哪个词好?为什么?

  生:“探”字好像偷偷摸摸的样子,可是白荷花不需要偷偷摸摸,她是光明磊落地长出来的。

  生:什么东西都在长,用“长”字太普通了。白荷花是高高地长在荷叶之间,用“冒”好。

  生:“钻”出来的东西总是要削尖了脑袋,如果用这个“钻”的话,显得白荷花一点也不美丽。

  生:“露”是因为荷叶太少才会露出来的,但上文说荷叶挨挨挤挤很多,不可能是露。“冒”字就说明白荷花主动从荷叶里长出来,也可以说明荷叶很多。

  生:我觉得“伸”字是从侧面伸出来的,可是,白荷花是笔直地长在那里。

  师:同学们,你们体会的真好,一个“冒”字让我们感受到白荷花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一样纯洁美丽,站在碧绿的荷叶之间,你们能用这样的练习来说话吗?(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她仿佛___________。)

  生:……她仿佛在看看这大自然的美景。

  生:……她仿佛在和荷叶亲切地交流。

  生:……她仿佛在尽情地呼吸新鲜的空气。

  师:真美呀,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她美丽多姿的身影。

  师:交流了这么多的荷花,书上用了哪个关联词连接了起来?(有的……有的……有的……)

  刚才出示的这些句子,谁能按课文中的顺序重新排列一下?

  (指名一生上来重新排列)

  生:老师,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描写这些荷花的时候没有按照花骨朵—才展开—全展开这样的顺序来写呢?

  师:你真爱思考,是个肯动脑筋的小朋友。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都摇摇头)

  师:你们想想,当时作者看到的荷花多吗?放眼望去怎么样?

  生:哦,因为荷花太多了,他来不及观察。

  生:用这样的方式想说明荷花很多。

  师:是呀,荷花很多,不用一定的顺序来写也可以给人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这美妙的感觉。

  师引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你们瞧,作者对这一池的荷花是多么——喜爱呀!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读到这里,学生情不自禁问):老师,哪个画家能把这幅画画下来呀?

  (很多学生说):我觉得没有一个画家可以画下来。

  都是大自然的杰作。

  师:是哪个画家能有这个本事画下这一大幅活的画呀?

  生:是大自然,是大自然,只有大自然有这个本事。

  师:对呀,这都是大自然的魅力,赋予了我们这么生机勃勃的画面,是大自然的神力,创造出如此曼妙无比的世界,是大自然给予了我们亲信可爱,充满活力的一切。就让我们带着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再来美美地读课文吧!

  (点评:本来以为,对“画家”的理解可能会有些难度,但现在知道了,只要课堂教学组织得好,很多问题学生都可以理解、解决,什么叫“呼之欲出”就是这样来的吧。)

《荷花》教学实录2

  师:今天咱们上《荷花》这篇课文。哪些同学看到过荷花?看过的请举手。还真不少,还想不想再看看荷花?

  生:(齐答)想。

  师:好!咱们一起来欣赏。看完以后,大家再来交流交流,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师:(播放荷花的课件。)

  生:(欣赏课件。)

  师:都陶醉了,是吧?来,跟大家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生1:我看到了美丽的荷花。

  生2:我看到正在开放的荷花,还没有开放的荷花,和全部开放的荷花。

  师:你看到的是各种形状的荷花。

  生3:我看到了白色的荷花。

  师:你注意到了荷花的颜色。但老师有个建议,能不能为荷花的颜色换上一个美美的词语?

  生3:雪白的荷花。

  师:雪白,哦!比普普通通的“白色”这个词可美多了。要是再加一个雪白,那就更美啦!

  生3:我看到了雪白雪白的荷花。

  师:听!多美的一个词语。也只有这样的词语,才配得上荷花呀!

  生4: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美丽的荷花。

  生5:我看到了千姿百态的荷花。

  师:好一个“千姿百态”!比刚才老师说的那个“各种形状”要强一百倍!

  生6:我看到了绿油油的荷叶像大圆盘一样,托着美满的荷花。

  师:好花要有绿叶衬啊!你不但关注了荷花,还注意到了碧绿的荷叶,看得真够全面的。

  生7:我看到刚开的荷花露出嫩黄色的小芽。

  师:噢,那不叫小芽,叫小莲蓬。(板书“小莲蓬”,组织学生正音。)谁还有话想说吗?

  生8:我看到了亭亭玉立的荷花。

  师:“亭亭玉立”,太好了!请教一下,这个词语你是从哪儿学来的?

  生8:从课外书上。

  师:好!只要做个有心人,哪儿都能学到语文。这么美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

  生:(齐答)想!

  师:打开书本,咱们到书本上去看看荷花。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觉得写这篇文章的作者,他是怎样看荷花的。

  生:(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前后巡视。)

  师:(在巡视中插话)哪些地方、哪些段落让你体会到他是这样看荷花的,找出来可以再读一、两遍。

  生:(自由选择段落朗读。)

  师:老师在巡视中发现,俞××同学读得特别投入,咱们先请她来交流交流。你读了课文之后发现,那个“我”是怎么样看荷花的。

  生1:我觉得他是在有滋有味地看荷花。

  师:有滋有味地看荷花。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生1:(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荡。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师:作者是有滋有味地看荷花,你呢,是有滋有味地读荷花。还有谁也想有滋有味地读读这段话?

  生2:(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荡。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师:谁听出来了,他有几个词语读得特别有滋味?

  生3:雪白的衣裳,微风吹来,翩翩起舞,还有随风飘荡,我觉得他读得特别好。

  师:愿意见好就学吗?好!咱们一起来欣赏欣赏他的朗读。

  生3:(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荡。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师:嗯!连老师都被你读得想翩翩起舞了!好!他们几位体会到了有滋有味地看荷花,你们呢?

  生4:我觉得他不光是有滋有味地看,也是如痴如醉地看荷花。

  师:哪儿让你体会到了如痴如醉?

  生4:(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荡。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师:哪儿看出他痴了,他醉了?

  生4:他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而且在翩翩起舞。

  师:人成了花,花成了人。这不就是如痴如醉吗?来,咱们一起跟着作者再痴一回、醉一回,好吗?

  生:(齐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荡。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师:太好了!除了这段话,谁从别的.地方发现了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

  生5:我从第二段中发现,他是在仔仔细细地看荷花。

  师:读给大家听听,咱们一起体会体会,他是不是在仔仔细细地看荷花?

  生5:(朗读)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一段话生字多、新词多,非常难读,是不是?你们自己先练读练读这段话,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生:(自由练读这段话。)

  师:谁有信心读好这段话?谁有?老师期待着你自信的小手——

  生6:(朗读)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不简单呐!每个字都读得那么清晰、那么准确,为她的自信和水平鼓掌。(掌声响起。)向她学习,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生:(齐读)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真好!刚才他就是从这段话中发现,作者是在仔仔细细地看荷花。何以见得呢?何以见得作者是在仔仔细细地看荷花呢?

  生1:因为他看到了千姿百态的荷花。

  生2:因为他连花瓣儿中的小莲蓬都发现了。

  生3:因为他不但注意了荷花,还看到了挨挨挤挤的荷叶。

  生4:因为他对每一种荷花都做了仔细的观察。

  师:说得好!作者对每一种荷花都做了很仔细的观察。现在老师来读一段话,看看从中你能发现作者是在怎样看荷花的?(朗读课文)“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好!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觉得作者也是仔仔细细地在看荷花。

  生2:我觉得作者是带着想象在看荷花。因为他把一池荷花看成了一大幅活的画,还表扬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生3:我觉得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来看荷花的。他看任何一朵荷花都觉得很美。

  生4:我觉得作者也是津津有味地在看荷花。

  师:说得都很有道理。对课文,不仅要说得好,还要读得好。谁来读读这段话?

  生5:(朗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师:谁还想读?想读的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师:其实,我更想说,你们的本领也真了不起!你看,才读了几遍课文,就读得这样准确、流利,还能读出自己的感情了。读了几遍书,我们体会到文章里的那个我,他是在认真地看荷花,仔细地看荷花,想象着看荷花,身临其境地看荷花,如痴如醉地看荷花,有滋有味地看荷花。是吧?这样看荷花那才叫美啊!我想,看荷花是这样,读荷花更需要这样。就这么仔细地、投入地、有滋有味地来读,先读一读二、三两个自然段,好吗?一边读一边找,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划下来,体会体会,这句子美在什么地方。

  生:(默读,找最美的句子)

  师:我发现同学们在书上划了很多,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很美,那个句子写得也很美。是不是?咱们交流的时候,就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那个句子挑出来,先读给大家听,然后说说你觉得这个句子美在什么地方,好不好?

  生1: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很美:“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美在哪儿呢?

  生1:“碧绿”,“大圆盘”,我觉得写得都很美。

  生2: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很美:“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花骨朵儿好可爱的。

  生3: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很美:“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我觉得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写出了每一朵荷花的美丽。

  生4:我最喜欢这句话:“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师:那么多的句子,为什么最喜欢这个句子?

  生4:因为我特别喜欢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

  师:噢,你是喜欢那个小莲蓬呀,而且还是嫩黄色的,是不是啊?雪白雪白的花瓣儿,跟嫩黄嫩黄的莲蓬配在一起,真的很美!

  生5:我觉得这句话最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他是用幻想的方法来看这一池荷花。

  师:他是展开了自己的想象,把它看成是一大幅活的画。画是活的,谁见过?嗯,这句话是写得挺美的,我也有同感。老师也来读个句子,你们体会体会,这个句子美在哪里?(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句子很简单,不仔细品味,你是很难发现它的美的。

  生1: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生2:我也觉得“冒出来”很美,让我感觉到荷花长得很茂盛。

  生3:我也认为“冒”很美,就是说荷花正在拼命往上长。

  师:好!既然大家都觉得这个“冒”字很美,那我们就来好好的体会体会。你们觉得,这个“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生1:露出来。

  生2:钻出来。

  生3:长出来。

  生4:顶出来。

  生5:穿出来。

  生6:伸出来。

  师:但是,你们说的这些字眼作者用了没有呢?没有!尽管意思差不多,但作者什么都没用,就用了这个“冒”字,是不是?为什么?为什么呢?(学生都没有反应。)不着急,好的字眼,美的字眼,是需要用时间慢慢去嚼的。这样,你们先读读这段课文,体会体会,你觉得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怎么样地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生:(自由朗读)

  师:谁嚼出“冒”的味道来了?你觉得怎么样地长出来才叫冒出来。

  生1:我觉得比较快地长出来是冒出来,不是很慢地长。

  师:迅速地长出来。好,这是你的感觉。

  生2:悄悄地钻出来。

  师:悄悄地长出来。有点害羞的味道,嗯,这是你嚼出来的味道。

  生3:争先恐后地长出来。

  师:争先恐后地长出来。这一朵急着要长出来,那一朵也急着要长出来,谁也不让谁。我们从中体会到了荷花的一种心情,什么心情?

  生4:急切的心情。

  师:冒是怎样地长?冒是急切地长。

  生5:迫不及待的心情。

  生6:非常高兴的心情。

  生7:非常激动的心情。

  生8:欢天喜地的心情。

  师:太好了!迫不及待地长,兴高采烈地长,非常激动地长,欢天喜地地长,这就是冒出来呀!你们还有别样的体会吗?

  生9:心花怒放地长出来。

  生10:快快乐乐地长出来。

  生11:亭亭玉立地长出来。

  师:是啊,同学们,作者不用“长”、不用“伸”、不用“钻”,就用了“冒”这个字眼。为什么?因为,“冒”让我们嚼出了荷花的急切、荷花的激动、荷花的争先恐后、荷花的迫不及待、荷花的心花怒放。想不想看一看这样冒出来的荷花?

  生:(齐答)想!

  师:(播放课件,随着音乐和画面,教师旁白)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那么急切,那么激动,那么争先恐后,那么心花怒放。看看这一多,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白荷花们仿佛想说些什么?仿佛又想做些什么?

  生:(欣赏摇曳多姿的荷花。)

  师:同学们,尽情地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你就是一朵白荷花,白荷花就是你自己。现在,你最想说些什么?最想做些什么?请写在练习纸上。

  生:(音乐响起,学生独立写话。)

  师:白荷花们,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想说些什么?你想做些什么?

  生1:(读话)我是一朵美丽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想让前来观看的游人们更早地看到我美丽的面孔。

  生2:(读话)我是一朵洁白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骄傲地说:“瞧!我长得多美呀!”

  生3:(读话)我是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小姑娘,穿着洁白美丽的衣裳,穿着碧绿的裙子,在随风飘舞。

  师:荷花仙子来了!真是三生有幸啊!(笑声)

  生4:(读话)我是一朵招人喜欢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想要跟别的荷花比美,你们谁也没有我这样美丽动人。

  师:我欣赏你的自信!自信的荷花才是美丽的荷花。

  生5:(读话)我是一朵姿态万千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想说:“我终于长成一朵美丽而漂亮的荷花了,可以让许多游客来观赏我。”

  师:将自己的美献给游客,你不但有一个美丽的外表,更有一颗美丽的心灵。

  生6:(读话)我是一朵快乐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想说:“夏天可真美,我也要为夏天添一些色彩。”

  生7:(读话)我是一朵孤独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多想找几个小伙伴跟我一起捉迷藏啊!

  师:谁想跟这朵荷花交朋友?

  生:(纷纷举手。)

  师:不孤独,孩子,不孤独。你有朋友,瞧!他们都是你的朋友。

  生8:(读话)我是一朵充满希望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希望自己变得越来越美丽,这样我就可以成为花中之王了!

  师:同学们,其实呀,每个人的心目中都绽放着一朵美丽的荷花。你们心中有,老师的心中同样也有。(播放视频,随着轻柔的音乐和唯美的画面,老师深情地朗诵——)

  荷花啊

  我只能在诗歌里模仿你的

  皎洁 素雅

  用含苞欲放的语言

  伴你一夏

  我要让蛙声

  像唢呐一样

  大声呱呱

  我要叫醒那些叫做泪水的

  露珠

  和你一起告别晚霞

  荷叶 绿水

  那是没有尽头的夜晚

  荷花啊

  我要送你回家

  回到你我

  秋天那边

  繁华褪尽的家

  荷花啊

  你原本就是因

  皎洁 素雅

  而从池塘的古诗中

  出韵的

  光华

  (掌声,下课。)

《荷花》教学实录3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读过的书刊、看过的电影电视思考一下,中国人和以美国人为代表的西方人,在感情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特别是在亲人离别和亲人久别重逢的时候。哪位同学来说说看?

  生:我认为中国人久别重逢或再次见面时一定会哭得唏哩哗啦的,认为这是挺难过的感觉。如果是美国人再次见面时首先会拥抱,然后再互相询问一番;在离别时绝对不会拖泥带水,说走就走。感觉美国人比较豁达,但中国人就比较含蓄。

  师:你后面概括得太好了!文化方式不同,表达感情的方式也不同。要是在美国,在西方大街上,一位男士看见前面有一位小姐很漂亮,他会直接对小姐说:Beautiful!(笑声)这位小姐往往会怎么说?

  生:Thank you!

  师:但是你要是在中国大街上,比如在深圳大街上,你看见一个小姐很漂亮,你要是走上前去对他说:“小姐,你很漂亮!”往往会有两种反应:要是碰到胆子大一点的,她可能会反手给你一耳光;如果是文雅一点的小姐,会怎么样呢?(学生说:跑了)不是跑。她会对你说:“你走不走?你不走我叫警察的!”(笑声)在奥斯卡发奖大会上,美国的演员,也是女演员,她拿到金像奖后说:“我是最好的!”台下掌声雷动。但是在中国有一个演员,曾经说过“我是最好的中国演员”,是谁呀?(有学生回答:刘晓庆)这句话被骂了20年,还在骂。这是为什么呢?文化不同。有些话在美国可以说,在中国不能说。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大家看一看。大家读过《西游记》吧?我小孩比你们大一点,她上高二。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我说跟你讨论一下《西游记》,唐僧带领几个徒弟到西天取经,假设唐僧在路途上得了重病,病治不好,因为没有什么药,你说他会选谁当接班人,去完成西天取经的重任?

  生:(众说纷纭,说沙僧,孙悟空的都有。)

  师:我女儿跟你一样也是说:“孙悟空”,我说,不是;她说:“猪八戒 ”,我说,还不是;她说:“是沙僧哪?”我说,很可能是他。她问为什么,我说你长大了就知道了,我也说不清楚。我解释说:中国文化是讲究共性的文化,太个性化的人,哪怕你能力再强,不受欢迎。你说这种文化是不是不好?不能那么讲。讲究共性的文化有它的好处,讲究个性的文化也有它的好处。

  那么,我们看孙犁的小说。孙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当然算不上伟大的作家,但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在文学界影响非常大,五六十年代曾经有一个流派叫荷花淀派。中国的文学青年及文学界都很喜欢他的作品,觉得很雅,艺术品位很高。但是,很多在中国学习的西方留学生,不喜欢孙犁的小说,甚至觉得他描写的细节不可思议。

  我也曾经调查过一个学校,问高二的学生,问他们学过《荷花淀》没有?他们说学过。问他们喜不喜欢?他们说:“不喜欢。”问为什么,他们说,老师讲《药》的时候就是买药、吃药、什么药什么药;讲《项链》就是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讲《荷花淀》,就是夫妻话别,送夫出征、助夫杀敌什么什么,老师还在上面读呢。有句话,丈夫和妻子分别的时候说:“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他说他们觉得很搞笑,我说有什么好笑的?他说:“男人都走了,女人还怎么生产?”(哄堂)我说这个小孩儿有点调皮哟!但他的语文还不错,他知道“生产”有两个意思。我说你们不喜欢还有一个原因:你们对中国文化不了解,有时代的隔膜。所以我说,我今天就跟大家用一种新的眼光来讲《荷花淀》,我教给大家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读《荷花淀》,乃至来读其他的文化色彩、民族色彩很浓郁的小说,我今天最主要的目的就在这里。

  (老师板书:“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从《荷花淀》看中国文化”)

  师:中国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种文化,是世界几大文明文化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所以随便说这种文化不好,是一种无知的表现。我们刚才说了,孙犁的小说,西方人说读不懂或者不喜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对中国文化不了解。

  这篇小说,从情节来看,没有很复杂的情节,人物也不是很多,也没有很多悬念,但是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一个作品。在20xx年即上个世纪末《亚洲周刊》选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100强”(长篇中篇放在一起)之中,孙犁的小说被选入两篇,一篇就是《荷花淀》,另外一篇是《铁木全传》。铁是钢铁的铁,木是木头的木。写的是土地改革时期的一个铁匠和一个木匠。大家有兴趣,课外去买来看看,书店有卖。一个作家被选两篇作品在“二十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中,这是很不容易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课题,“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我们以前用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眼光读得比较多,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通过什么什么描写,刻画了什么什么人物,反映了什么什么现实,歌颂了什么什么主义或精神,鞭笞了什么什么丑恶现象等等;或者说,情节是怎么怎么样,人物形象是怎么怎么样等等。这些东西也是要的,但是我们今天将用另外一种眼光,把这些东西融合进去,在文化的视野的关照之下,来读这篇小说。我们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在以后读小说的时候,也要学会用这样一种眼光来读小说,既要钻进小说读小说,同时要跳出小说读小说。

  首先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第1段到第3段写自然风光的部分,齐读一下。“月亮升起来”,预备读。

  生 :齐读1~3段。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读得很好。因为我听了很多公开课,有的是著名特级老师上的,同学们都不肯读,叫读读不起来。深圳中学的同学是深圳最好的同学,读得很好。下面我请个朗读能力好的同学读一读第1段。昨天我了解了一下,有位叫张晶的同学读得不错。张晶,你来读一下第1段,老师用的教学参开资料,已经印给了大家,上面说这篇小说有诗情画意,是诗化小说。张晶,把诗的味道读出来。

  (张晶音质柔美、充满深情地读第1段)

  老师:你的朗诵水平很高。你是哪里人啊?

  张晶:祖籍天津,也算是深圳人吧。

  师:但稍快了一点,如果你节奏稍慢一点,那就更好了。你再读一遍。

  (张晶放慢节奏,充满深情地又读了一遍。听课师生鼓掌)

  师:很好很好!听说前几年龙岗区教研员钱老师的女儿从深中考到北京广播学院去了。你的素质很好,可以考广播学院,当播音员或主持人。(笑声)

  下面同学们再自由地朗读1~3自然段,你们什么都不要思考,仔细体会一下它的韵味。不是说像诗一样的美吗?你们仔细品味它怎么样像诗,怎么样美。

  生:(自由朗读)

  师:好的,大部分同学读完了。昨天晚上,我在家把第一段编排了一下。不是说孙犁的语言像诗吗?我一个字也没有加,把它编排成诗的样子。(老师放投影,第1段被改写成了诗歌)张晶啊,你带领大家读一下,领读。

  张晶:(带学生逐句读诗)

  月亮

  升起来

  院子里

  凉爽得很

  干净得很

  白天

  破好的

  苇眉子,湿润润的

  正好编席

  女人

  坐在

  小院当中

  手指上

  缠绞着

  柔滑修长的

  苇眉子

  苇眉子

  又薄又细

  在她怀里

  跳跃着

  师:孙犁的这篇小说开头是非常有名的,我读了大学以后还不知道它怎么好,别人说好,我也跟着说好,我怕我不说好,别人说我没水平。(笑声)后来慢慢慢慢的读多了,才知道它好在哪里。它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纯粹是白描,像铅笔画的素描,但有内在的诗情和韵味,要慢慢地品味,要多读才能体会,所以我就不讲它,你们多读它。有人说,前面这些景物描写没有必要写它,我认为是要的,不能不要的。这个等一下再说。这三段里集中写的什么东西呢?我认为写的是两个大的问题

  (老师板书:“人与环境(风光)”)

  写的什么呢?一个是人——水生嫂,再一个是自然风光,写的很美。我想写这种美的用意何在?有什么特点?读了半天以后,请大家简单地说一下。哪位同学?首先说他的用意何在?抗日战争这么严酷,有这么恬静优美的环境吗?作家这么写是不是违反现实的呢?如果不是违反现实的,他的用意何在?哪位同学说一下?你们可以互相交流一下,不想交流就不交流,自愿,不想交流,就思考一下。好,这位同学,你报一下姓名。

  生:王一杰。我觉得作者把景色写得这么美好,突然让我联想起艾青的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是:“为什么我眼里常含着泪水?”

  师:(充满激情地衔接)“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嘿,很好

  生:(深受鼓舞)我觉得孙犁把这个土地写得这么美好,就会让人觉得这么美好的土地会有谁不爱?生长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理所当然会对她有很深的感情。(老师插话:地灵人杰)我觉得这应该是所有抗日战士战斗的动力之所在。

  师:嗨!说得好,说得非常好!(充满激情地)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山河如此多娇,岂容日寇践踏蹂躏?就是这个用意嘛!她说得太好了,所以作家一点都不是违反现实,所以这几段不能不要!

  那么,在这里,我再提个问题,这里写到这么美丽的环境,其中有水生嫂,这里人和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你用一个词概括一下,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对高一的同学来说,深了一点。(学生议论纷纷)好,你说。

  生1:和谐。

  生2:融洽。

  张晶:我觉得好象有很多种,有一种就是互相渗透,给人的感觉。它这里好象那种环境,很甜美,然后在里面也很平静的感觉;有时候我觉得这个女人很中国情调。还有,看张爱玲的文章中,说一个女孩子在那个社会,她说如果哪个人会来找她,她可能身体已经深深地嵌在她处的这个环境中,拔也拔不出来了。感觉环境应该是渗透吧,不只是人影响环境,这个环境会给人一种很特别的气氛。

  师:这个张晶太优秀了!(笑声)我觉得一般的中学生答不出来。她说这几段写人和环境之间是渗透关系,渗透关系在中国古典哲学里面叫什么呢?(板书: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天”是什么呢?“天”是自然,“合一”就是她刚才说的渗透关系,她没有说到这个词,但意思说出来了。人和自然之间呢,有很复杂的关系,但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刚才大家讲的融合渗透的关系,一种是对抗的关系。高尔基的《海燕》,哪位同学记得?来,给我背几句。(学生杂言背诵)海燕是俄国革命者的象征,它是写人的,谁来背?背一句也行,不会背乱背一句也可以好。(笑声)好,你来背。

  生:我只记得最后一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笑声)

  师:“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在孙犁的小说中喊是喊不出来的。那个海燕和乌云是一种什么关系?对抗对立关系。在传统的中国文学当中,典型的中国意境当中,一般来说,不出现这种意境,而是强调一种融合的关系,在人和自然之间。月亮升起来,他写的月白风清。我改一改,我随便改的,我这么改:“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忽然一声炸雷,女人慌慌张张跑到屋子里”,(笑声)或者这样,写女人很坚强也可以:“一声炸雷,几个雨点敲打在女人的脖子上,女人仍然在屋檐下编着她的席子,席子在闪电的照耀下就像刺向日本鬼子胸膛的刺刀。”(哄堂)孙犁的小说民族色彩浓郁,他不喜欢写那种和大自然急剧对立的环境,他所有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这种风格。所以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人和大自然间是什么关系呢?就是同学们讲的和谐。(老师板书:和谐)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特点。现在西方还在学中国这个特点,包括成立环保局。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是大自然的产儿,所以,污染了大自然,糟踏了大自然,就是污染糟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污染糟踏了人类自己。

  这里,我穿插一下,写芦苇,中国自古以来是个很典型的意象。大家知道,写杨柳,代表什么?

  生:送别。

  师:杨柳依依,随风起舞,好像缠绕着你,不让你走哇!写水的时候,那种水的柔情,是一种意象;另外,水也载舟,水也覆舟,势不可当,也是一种意象。中国古典文学当中,有许多基本定型的意象。芦苇在古代叫蒹葭,《诗经》中有一首《蒹葭》——

  生1(主动站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学生鼓掌,笑声)

  师:哎呀,太好了,太好了!深中的学生,就是不一样!(学生欢呼)后来琼瑶写了一本小说叫什么?

  生:(齐答)《在水一方》。

  师:《在水一方》的电视剧主题歌,琼瑶是根据《蒹葭》这个意境来改编的,有两句,我会唱,唱给你们听听。我唱得不好。(老师深情唱道:“绿草苍苍,白雾茫茫…”,学生高兴,鼓掌,欢呼)

  (充满激情的)从《诗经》到琼瑶,芦花在中国文化当中象征着爱情。芦花的圣洁,芦花的凄幽,在芦花荡,发生了多少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在这篇小说中,孙犁写了芦花荡,荷花淀,通过飘落在、跳动在女人怀中的'洁白的苇眉子,飘落在发际之间的芦花,我们可以看见,它交织了多少当时中华民族的妇女们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对正义战争的支持,一一凝成了一曲回肠荡气的战火中的爱情。

  我们这一部分用的时间是比较多了。

  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那么,我们再看,这篇小说写了很多人,写了很多人际关系。那么,写了哪些人际关系呢?这个问题很简单。我来说。写了父子关系。水生回来说:“爹哪去了?”“爹已经睡了。”写了父子关系吧,写了夫妻关系吧,还写了那些女人之间的关系吧,也写了男人和男人即战士和战士之间的关系,对不对?也写了那些战士和他们妻子之间的关系。但是,我现在要同学们具体地通过语言的品味,来说一说这篇小说写人和人之间关系有什么特点。各种人和人之间关系有一个共性,我们要用具体地说。大家先看教材,看对话。

  (学生翻阅教材)

  师:首先我们看一下夫妻之间,水生和他的媳妇之间的关系。大家看第2页。水生和他媳妇之间的对话,特别是他媳妇和水生之间的对话,非常简洁,但是又情意绵绵。是吧?我们看第2页,“水生笑了,女人看他笑得不平常,‘怎么了,你?’”这句话很多资料上都有。我把它改一改,两种改法。一种是把“你”字去掉,改成:“怎么了?”另一种是把主语“你”提到前面去,改成:“你怎么了?”它有什么不同,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生:少了一种夫妻之间的关怀,还有她对丈夫一种挂心的感觉。

  师:比较焦急,是吧?所以她先把一种状态问出来,然后再问“你”怎么样。如果不要“你”呢——“怎么样?”“怎么了?”啊,张晶说挺陌生的,好象不是很亲切。这位同学说硬了一点,这样说比较温柔,而且比较急切,这个你们自己体会一下。大家去问老师问题的时候,有两种问法。“老师,请问这个问题,我不大懂。”这是一种问法, 这比较好。还有一种问法是:“这个问题我不大懂,老师。”这也可以,强调的是问题。但是不能说:“这个问题我不大懂。”行不行?不大好。

  再往下看,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我有两种改法,丈夫要上前线去了,我这么改,女人说(撒娇地):“不嘛,你不要走嘛!”(笑声)这样可不可以?(学生答:不可以)那为什么不可以?那是个什么形象?小女人,不关心国家大事,这是现代概念,过去是不明大义。

  我再改一改,女人这么说(耍泼地):“行啊!你走,我搬回我妈妈家!”(笑声)可不可以?也不可以呀,耍泼也不行。

  接下来我们再改一句:“女人鼻子有些酸,但是她并没有哭。”我把它这么改:“女人的泪水直往下淌,她咬了咬牙。”可不可以?(笑声)中国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学生说:忍!)忍,也是对的。孔子在编《诗经》时说了句话:“乐而不淫,哀而不——(学生齐答:“伤”)。”对,还是深中的同学知道。“乐而不淫”是“富贵不能淫”的“淫”,这里意思是乐而不过度,哀伤的时候也不过度, 在这个地方也是一样的,主要是表现觉悟了的中华民族的女性的精神状态。

  再看第3页,“水生说:‘不要让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这是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忠贞。我觉得我们现在的人还是要学习这些传统美德。因为有时候,似乎看到在有些地方,有些场合有的人表现得太随便了。这句话,我把它这样改一改,看行不行?看是不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要求的。水生说:“我走了,很可能回不来,因为要打仗了。要是我回不来,你看着办吧。你也不要太死心眼,你看着办吧。”(哄堂)这样也可以,也不是不可以。或者说:“要是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也不要跟他拼命,好死不如歹活。”(哄堂)这行不行?不行。中华儿女,中华民族文化,不是这样。宁为——

  生(齐答):玉碎,

  师:不为——

  生(齐答):瓦全。

  师:宁可站着死,

  生(齐答):不可跪着生!

  师:对了,说得很好!我再改一句,第3页,“全庄的男女老少出来给他送行”,改成“大部分人出来给他送行”行不行?全庄人出来说明什么?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历来如此。虽说中国人内部打,(笑声)但一旦有外敌打进来,我们是全力以赴,神州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还有好多,你看这些女人之间的关系。有一则幽默,女同学听了不要生气,是个笑话。有个老师说:“女同学喜欢说话,一个女同学等于500只鸭子。”第二天上课时,有位女同学报告:“老师,外面有1,000只鸭子来找你。”会是谁?找他的是他妈和他妻子。(笑声)三个女人一台戏,女人有时候在一起容易闹矛盾。但是,我们小说中的女人闹矛盾没有?(学生答:没有)她们之间的关系,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夫妻之间,人与人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生:和谐的关系。

  师:还是和谐。(老师板书:和谐)

  师:非常好,非常好!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么,我们再接着往后看。人和自然的关系很和谐,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很和谐。但是,人有时和自己闹别扭。我们人,不尊重自然规律的时候,一味地征服大自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我们和别人闹别扭,别人会害我们,去告我们的状。有的时候,我们会自己跟自己闹别扭,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没人跟他过不去,他自己还会喝药,拿刀片划自己——前段时间报上登的。这篇小说中,我们来看,人和自我心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老师板书:人和自我之间(心灵)的关系)

  师: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地有痛苦、有孤独、有彷徨、有空虚、有寂寞。有一本书叫做《向死而生》,是说人生下来就是往死那儿走的。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经常就是引用这半句,并且把它解释为: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所以要努力学习。其实庄子后面还有半句,是:“以有涯度无涯,殆矣!”就是说用我们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太危险太蠢了的。(哄堂)庄子在这里有点消极。中华民族的文化,像所有的文化一样,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儒家是比较积极的,道家比较消极。人有时候需要一点阿Q精神,特别是在受挫折的时候。中国人对待自己内心痛苦的时候,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课文中妻子送丈夫上前线,丈夫不知是死是活,回来的时候可能缺条胳膊,断一条腿,是很痛苦的事情。但是我们看不看得出来,他们内心痛苦得不得了?

  生(齐答):看不出。

  师:怎么看不出?举个例子说说看,在课文中找个例子证明一下。在课文中,看出她们有点舍不得,但还比较乐观。

  生:第3页,最后一段,“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自己的狠心贼。可是青年人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痛快。”

  师:还有很多例子,由于时间关系,不一一列举了吧。有痛苦,也有孤独,但是不是那种呼天抢地的苦。我不知道你们看电影电视时怎么样,我看电视,比较喜欢那种大悲大苦时欲哭无泪,我最不喜欢那种电视里一个人很痛苦的时候,大风大雨,在闪电之中跑啊跑啊,在天地间大喊:“天哪………”我觉得他不怎么痛苦,他还喊得出来。最大的痛苦是他喊不出来。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中国人对待自己内心痛苦,有一种特殊的方式,中华民族强调的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华民族很会调节自己内心世界和情绪,很会找到心理平衡,他们很乐观的——小小日本帝国主义奈我何?八年打不走打十六年。(笑声)那么,我们实际上已经讲了,人和内心的关系,也是和谐。

  我们再穿插说一个例子。这里面讲女人去找她们的丈夫的对话,有的比较忸怩,有的比较坦率,有的找借口,说是婆婆叫的,实际是她自己想看丈夫,很正常的,这是人之常情。要是丈夫走了妻子都不思念,那就不正常了,那就糟糕了,那丈夫就不消打仗了,那日本鬼子来了,来了就让他来吧!(笑声)正是由于日本鬼子破坏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才把他们赶走。但这些女人说的很含蓄,包括水生和他的妻子之间。为什么要含蓄?含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我举个例子大家看一下。

  (老师放投影:“世上狮子爱麒麟,阿哥阿妹结同心。哪个先上黄泉路,望乡台上喊三声。”)

  师:一个民歌。“世上狮子爱麒麟”,麒麟传说中的一种动物,美的动物,比喻小伙子追求漂亮姑娘。“阿哥阿妹结同心”就是俩人很好啦,“同心”就是要好,很可能已经同居了;“哪个先上黄泉路,望乡台上喊三声”,这表示海枯石烂永不变心嘛。我把它改一改。我把这四句改成:“我们两个下决心,马上登记去结婚。结婚以后不变心,哪个变心不是人。”(整个过程中听课师生笑声不断,全场沸腾)意思一样,味道呢,味道差些。是不是?含蓄、蕴藉,有味道,这是中华民族艺术的一个追求。含蓄也是适中和谐。

  好,那么我们大家再往黑板上看一看。我们通过这一篇小说的研读,大致上带领大家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和谐;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它强调的也是和谐;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它也强调要注意调节,心理平和,没有大悲大喜。所以中国古典戏剧都是大团圆的结局比较多。悲剧,真正的悲剧,比较少见,即使是像《窦娥冤》那种悲剧,最后六月愿天下大雪,把那个坏人惩罚一下子。像《哈姆雷特》那样的西方那种悲剧是很少见的。这个,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点。

  那么,我们现在回过头来归结一下,什么叫文化,这个我来说。

  (打出字幕:“文化的定义很多,简单地说,文化就是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即怎样想和怎样做”)

  文化学里面讲文化的时候,定义是很多的。每个文化学家都有他的定义的。但是,最基本的思想就是:文化就是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比如说我们看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不是看他读多少书,拿什么学位,是看他怎么思考。会思考我们就说他有文化,比如说你们会思考,你们是深圳最好的中学生,你们是深圳最有文化的中学生。其实文凭是一样的,你是高中文凭,他也是高中文凭,是吧。行为方式,即怎么做事。我举个例子。你比如说,在西方,我们到澳大利亚去,那些外国人跟我们讲,那个翻译跟我们讲,他说,外国人中的那些老太太,他们是先花钱先借贷款买房子。然后到退休,到老了她的贷款也还完了,她也住了一辈子房子了。而中国的老太太不一样,她先攒钱,攒攒攒攒攒,攒到最后,等她已经可以买房子了,她已经进医院了,快死了,她住不了了,结果不是她住房子,是房子住她。这是两种文化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一样。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我们吃饭,吃饭本身不是文化,饮食本身不是文化,我们叫饮食文化是一种习惯的说法。其实吃饭本身不是文化,因为动物也吃饭。但是怎么样吃才是文化。你看中国人吃饭,我都经常跟年轻人讲,我说有些年轻人,一上菜,他就先夹一筷子。我说你干吗要先夹呢,我说我跟你讲,这个餐桌是转的,大家都有一筷子,少不了你一筷,我说你干吗要先夹?有领导,有长辈,还有,还有女士嘛(笑声),还有小孩,要他们先吃,然后你后吃,这就是文化,中国人特别讲这个,是不是啊!这就是行为方式,就是怎样想怎样做。

  我们在这里讲这三个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自我之间的关系,都是讲的怎么样思考,怎么样做的问题,它都是文化的问题。

  那么,我们把这节课小结一下。

  (打出字幕:“小结:中和(适中和谐)精神与中和之美,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审美观念,它的基本思想是教人处理好人与自然,人和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使之处于协调状态,即教人学会诗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

  我提出了一个哲学、美学的概念。刚才我们讲了“天人合一”,中和就是适中和谐,就是做什么事情做得恰如其分。感情也是这样子的,各种关系都要处理得恰如其分。这种精神,这种强调中和之美,是我们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审美观念,它的基本思想是教人处理好人与自然,人和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使之处于协调状态,也就是教人学会诗意地生活。今天我带了本书来,叫《人,诗意地栖居》,是外国人海德格尔写的,书城就有。他是受了东方文化的影响,就是我们怎样活得象诗人一样——我也没做到,我也在学——,人和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和人的关系处理好,人和自我的关系处理好,那么,你的生活就会充满诗意。

  我今天给大家提出一种新的视角读小说,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读小说:从孙犁的小说看中国文化的基本的精神。

  最后,给大家留一道题,研究性的,今天不是提到研究性学习吗?请大家记一下。这个题目完成以后,班长,你们送到对面,我们领导当主编,我当执行主编的《深圳教学研究》。有一个栏目,就叫《学生习作》,我在你们习作中挑,八百字左右。先给你们老师看,然后老师写个评语,再送给我,我们来挑十来篇,到时我们来发表一下。什么题目呢?就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看过吧?(学生回答:看过。)看过就好,没看过的就赶快去买。(打出字幕:“作业:《老人与海》与西方文化精神”)“《老人与海》与西方文化精神”。这里头有一句话,我提供给大家。

  (打出字幕:“人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就是打不败他。——海明威《老人与海》”)

  这句话是我最喜欢的,我在20年前背下来了,到现在还背得。我写文章用这一句,我女儿说:“你怎么就记得呢?”我说:“喜欢的话,就要记得。”(充满激情地朗诵):“人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就是打不败他。”一种硬骨头精神!这句话是最有名的,它的主人公讲的。刚才题目记下来没有?《〈老人与海〉与西方文化精神》,一个小论文。研究性学习的。没有看过的要去看,没有的到图书馆借,最好是买一本。到书城去,一个月总要去逛一下书城呀!不买,那去翻一翻,翻一上午也能看很多书啊。咱们同学的爸爸妈妈,买几本书都负担得起的,特别是深中的同学。对不对啊?你爸爸妈妈肯定会。

  来,现在,同学们,一起站起来,跟我读读这几句话:

  师(充满激情地领读):“人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

  生(齐跟读):“人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

  师(领读):“你可以消灭他,但就是打不败他!”

  生(齐跟读):“你可以消灭他,但就是打不败他!”

  师:好,谢谢同学们,下课。

  生:谢谢老师!

  (全场热烈掌声)

《荷花》教学实录4

  教学目标:

  1、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了解有关描写荷花、荷叶的文字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乐曲《出水莲》,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想象音乐带给你画面!

  师: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我,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画面?

  生:听了刚才的音乐,我好象看见一个仙女在亭子里弹琴,亭子旁边是满池的荷花!

  生:我好象看见有一大池荷花在随风飘舞!

  生:我仿佛就在荷花池里采荷花!

  ……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

  (板书课题:21、荷花,齐读课题)

  师:想看看荷花吗?

  生:(齐答)想!

  师:那就跟着我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时,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和你身边的伙伴交流、议论。

  (课件播放荷花录象,播放背景音乐《采莲》,学生在观看时指指点点,交流议论,当不同的荷花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惊喜地叫起来,都急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与老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你们看得都入迷了,能给你们带来美的享受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好了,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刚才看到的荷花吗?

  生:亭亭玉立的荷花!

  生:千姿百态的荷花!

  生:洁白无暇的荷花!

  生:冰清玉洁的荷花!

  生:含苞欲放的荷花!

  生:翩翩起舞的荷花!

  生:争奇斗妍的荷花!

  生:相看两不厌的荷花!

  ……

  师:你说得太好了,相看两不厌,只有白荷花!同学们,我觉得你们就是最伟大的诗人,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叶老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还是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师:刚才同学们学的很认真,我为你们认真的态度而鼓掌!这么多人想说呀,我可不急着听,我觉得好的东西应该在第一时间让好朋友与我分享,赶快找到你的`朋友,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他听,告诉他你的感受,在他分享你的快乐的同时你也可以分享他的快乐,这样你就收获了双份的快乐!

  (学生下位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互读课文,互说感受)

  师:和朋友在一起总是很快乐的,能把你的快乐让我们一同分享吗?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读给我们听一听,把你的感受告诉我们!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表现了荷叶很多,“碧绿”不是一般的绿,是比绿色还要绿,说明荷叶颜色很美,“大圆盘”是写荷叶形状象个圆盘,而且很大,也很美。

  师:你真会读书,体会得很好,也很会说话!还有哪位同学也喜欢这一句的,也来读一读!

  生:我也觉得这一句写得最美!(生读)

  生:老师,我觉得这一句最美“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我很喜欢小莲蓬,所以我觉得很美!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读)我喜欢吃莲蓬,所以我喜欢!

  生:我也喜欢!(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喜欢“嫩黄色”这种颜色,说不清楚,反正我喜欢!

  师:喜欢就是喜欢,不需要理由!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似乎马上要破裂似的。”我很喜欢那种饱胀得要破裂的感觉!

  师:你的感觉就是最美的!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读)这一句是写荷花含苞欲放,所以我喜欢!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谈到的其实是荷花的不同姿态,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

  (生自由读书)

  师:除了课文中写到的这几种荷花的姿态,你还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态吗?

  生:我能想象到荷花从荷叶中长出来,歪着脑袋的样子!

  师:你能模仿一下吗?

  生模仿,其他学生都笑了!

  生:我还知道荷花翘着嘴巴的样子!

  师:你能学学吗?

  生做翘嘴巴的样子,教室里又是一阵笑声!

  师:荷花的姿态这么多,多美呀!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体会到荷花的美?

  生:我还能想象荷花的姿态!(又一阵笑声)荷花的花瓣都张开了,就象一张花瓣床,小莲蓬就象个调皮的孩子,在床上玩耍!

  师:你的想象真是太丰富了!真佩服你!还有你觉得能体现荷花美的句子吗?

  生:我也想象到荷花的一种姿态!(笑声)好多荷花挨挨挤挤的靠在一起跳舞!

  师:你的想象很美!还有能体现荷花美的句子吗?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很美,好象荷花……荷花……

  师:你说不清楚了,是吗?不要紧,说不清楚是很正常的,你能体会到“冒”字很美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师:我也觉得这个冒字用得特别美,同学们,请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想想,怎样的长才能叫“冒”呢?

  生:使劲地长!

  师:那你能读出使劲的感觉吗?

  生:能!(读)

  师:你还觉得怎样的长叫“冒”?

  生:快速地长!

  师:那你能读出快速的感觉吗?

  生读。

  生:老师,我觉得黄爽同学读得还不够快速!

  师:好样的,那你来读读!让我们感受一下快速是怎样的感觉!

  生读。

  师:果然快!同学们,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你准备在这里用什么字呢?

  生:我可以用“跳”!

  师:(竖大拇指)把“跳”字带到原句中读一遍!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跳出来!

  生:我可以用“探”!

  师:带到句子中读!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探出来!

  生:我想用“蹦”!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蹦出来!

  生:我用“伸”!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伸出来!

  生:老师,我用的是“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钻出来!

  师:好一个“跳出来”、“探出来”、“蹦出来”、“钻出来”!同学们,我要为你们喝彩,我想如果今天叶圣陶爷爷也在现场的话,他也一定会你们而骄傲的!

  师:(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同学们,这就是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

  生:荷花想到外面来透透气!

  生:她想向人们展示她的美丽!

  生:她想让人们都来观赏她!

  生:她想和我们交朋友!让我们欣赏她的美丽!

  师: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

  (师生齐读第二段)

  师: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淡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于是,面对这满池的荷花,作者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生:叶圣陶!

  师:再想想?

  生:(恍然大悟)大自然!

  师:真聪明!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有感情朗读第三段)

  (在学生结束读书后,教师立即播放音乐,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

  师:美吗?喜欢吗?想读吗?那就美美的读吧,可爱的荷花仙子们!”

  (学生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我感觉大家都陶醉了,谁来做我们第一朵荷花!

  生:(自己站起来)我做第一朵荷花!

  师:你真勇敢!我为你配上音乐吧!其他同学,你可以和她一起舞蹈、飞翔、游动。

  生读,学生跟随着进行即兴表演,有的学蜻蜓飞,有的学小鱼游,有的翩翩起舞!

  师:第二朵、第三朵在哪里?

  生:(很多学生一起站起来)在这里!

  师:哇!这么多荷花!好吧,你们就都做荷花吧!

  站着的学生边做动作边读书!坐着的同学也跟着表演!

  师:还有更多的荷花吗?

  (几乎全班站起来)

  师:这一次,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灵去看、去听、去感受荷花荷花的世界吧!

  学生轻轻闭上眼睛,教师播放背景音乐《采莲》,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想象,教室里显得很安静!直到音乐结束!

  师:你们看到了吗?听到了吗?

  生:(齐答)看到了,听到了!

  师: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我!

  生:我看到了我们就是荷花,在荷花池里跳舞!

  生:我看到了荷花在阳光下翩翩起舞,非常好看!

  生:我看到蜻蜓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

  生:我看到小鱼从我的脚下游过!

  生:我看到了王老师在荷花池边给我们上课!

  师:你真会想!听到什么呢?

  生:我听到有人在荷花池边弹古筝!

  生:我听到蜻蜓在对我说,早上空气真好,飞来飞去真快乐!

  生:我听到小鱼在对我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美梦,你想知道我做的什么梦吗?

  生:我好象还听到青蛙在叫!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叫我佩服!这么美的画卷,这么美的文字我们真应该把它记下来!你们觉得呢?

  生:我已经会背了!

  师:再练习一下,等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背得好!

  生练习背诵!

  师:谁先背?

  生争着都站起来!

  师:你们都想背呀?那就满足你们,一起背吧!

  生一起背诵第四自然段!

  师: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你们就背得这么好!表扬表扬自己!

  师: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吧!边看边想,大自然不用笔、不用纸,就给我们描绘出这么美丽的画卷,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荷花或歌颂大自然!

  (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

  生:我想说,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生:我打算这样赞美荷花:荷花你真迷人呀!

  生:我想对大自然说,你太了不起了,你再多给我们创造美丽的荷花吧!

  生:我做了一首诗来赞美荷花!

  师:来,念给我们听听!

  生:荷花!西瓜熟时荷满池,荷花荷叶龙凤配……(教室里一阵哄笑)

  师:你在我心中一直就是一个诗人,现在多学习,多积累,将来成为一名真正的诗人!

  (还有很多学生想说)

  师:我知道同学们还有好多话要对荷花、对大自然讲,这样吧,下课后,把你要说的话,写成信寄给荷花姐姐,寄给大自然,好吗?

  生:(激动)好!

  师: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人类!也让我们热爱生活吧,热爱生活的人,她的人生将是美丽而精彩的!

  师:这节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精彩合作!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能这么愉快!下课!

《荷花》教学实录5

  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体验应该是浪漫独特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因此,文学教育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

  教学设想:

  《荷花淀》是传统名篇,被赞誉为“诗体小说”。相对于主题美、情节美、景物美和细节美,作品中简洁传神、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是更大的亮点。但是,作品所反映的时空背景离现代的学生毕竟较为久远了,如何在一教时内让学生走入文本,品味人物语言?我认为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是朗读。因为文字的静默无声天然使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隔阂,而朗读的声情并茂本身就有利于沟通。因此,本课将把朗读作为探究人物的主要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用文字、声音、情感和想象构筑起来的诗意的语文世界。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个性化的语言,领会水生嫂及其他荷花淀妇女形象。

  2.通过赏析人物,陶冶学生性情,涵养学生心灵。

  3.尊重学生在阅读欣赏中的独特体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展示课题):

  师:同学们一定读过不少小说,能列举几部印象深刻的,并且说出它们的主人公吗?

  生:《乱世佳人》中的郝思嘉。

  生:《简。爱》中的简。爱。

  生:《苔丝》中的苔丝。

  二.目标定向:

  师:昨天,老师也请大家阅读了一篇小说《荷花淀》,大家都读过了吗?你认为课文的主人公是谁?

  生:水生嫂和其他荷花淀的妇女。

  师:但是,这群女人却和以上大家提到的主人公有所不同,我们找不到有关她们的外貌描写;甚至,她们连名字也没有。这是为什么呢?说说看。

  生:可能因为她们太普通了吧。

  师:哦,普通人就连名字、外貌也不需要啦?

  生: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她们的语言在头脑里想象她们的形象。

  生:大概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吧。

  师:两位同学的观点是说,作者这样处理给我们留下了阔大的空间,可以驰骋我们的想象。究竟哪一种看法更为准确客观,还是让我们走近这群荷花淀妇女,走进水生嫂的内心世界,来寻求解答吧。

  分析和理解小说的人物,有多把钥匙,如,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今天我们应该动用哪一把呢?

  生(齐答):语言。

  师:哦,很一致嘛。为什么呢?

  生:文中有很多处人物对话。

  生:言为心声,语言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

  师:说得很对。那么,把握人物语言的最便捷最有效方法是什么?

  生:我想┄┄是朗读吧。

  生:应该就是朗读。

  师:这么肯定?为什么?

  生:因为人物语言是说出来的。我想不会有比朗读更好的方法了。

  师:很好,那就照你说的办。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来到水生家的小院,去读一读水生嫂和丈夫之间的那一段对话。

  三.朗读品味夫妻话别中对话,探究把握水生嫂形象

  师:请同桌两人分角色读,从“女人抬头笑着问”读到“女人留着眼泪答应了他。”

  生:朗读(略)。

  师:读完这段对话你对水生嫂的印象如何?你认为这些语言反映出水生嫂怎样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找一句你认为最简洁,最传神,最动人的话,来给大家说一说。

  生:我认为是“你走,我不拦你。”表明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杀敌。

  师:好,你把原句中“家里怎么办?”给落下了,那么加上以后是否就表明水生嫂不支持丈夫了呢?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还是支持的。只不过提出实际困难,真实地反映出矛盾心理。

  师:是啊,水生嫂是人而不是神,丈夫走了,生产任务、生活重担、服侍老人、照顾孩子,这一副副担子全都得压到自己的肩上,没有顾虑是不现实的。不过,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水生嫂还是毅然决定挑起家庭的重担。同学们能在文中找出这个句子来吗?

  生找,齐答:“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师:对。从这句话里我们看到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杀敌。只要丈夫理解自己,再苦再累也愿意承担;体现了中国妇女纯朴善良、任劳任怨的传统美德。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说当年有个印刷厂粗心地将句号印成了逗号,变成“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孙犁得知后认真地说:“这是原则性错误!”现在你能理解孙犁的话吗?

  生:用句号更能反映出支持、理解丈夫的明确态度,突出不阻拦;用逗号则强调了“家里怎么办?”,突出依赖性。

  师:说得真不错,你能通过朗读把用句号和用逗号的不同感觉区别开吗?

  生:我试试。(朗读,有意识地突出了小鸟依人和深明大义两种风格。)

  众生笑。

  师:看来,你不仅准确地理解,还能准确地传达。其他同学还找了什么句子?

  生:“你总是很积极的。”体现出水生嫂对丈夫的行为感到骄傲自豪,引以为荣。从这句话里我觉得她是一位思想进步的妇女,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

  师:理解得很准确,你也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准备读,其他同学充满期待。

  生读(略)。

  师: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

  生:不是很满意。

  师:那你能不能给大家推荐一位,来读出你所体会到的感觉?

  生推荐,生朗读(突出“积极”,读得很成功,得到了热烈掌声)。

  师:请同学们继续找。

  生:“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丈夫这一去,有可能会牺牲,但这一句表明水生嫂已经能够比较平静的面对这生离死别。

  生:我认为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水生嫂对丈夫的依恋。

  师:同学们都找了水生嫂得知丈夫要上前线以后的话,再请大家注意在丈夫说出“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之前的富有个性的话。

  生:我觉得水生嫂还是一位体贴聪明的妻子。你看“‘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可见对丈夫非常关切、体贴。

  生:还有 “怎么了,你?”问这句话是由于水生嫂看出水生笑得不像平常,反映出她的聪慧。

  师:那我能不能把 “怎么了”后的逗号改成句号?

  生:不好,用逗号更能反映出急切、体贴的心情;句号显得有点冷冰冰的。

  师:说得有理。你也能把用逗号和句号的不同读出来吗?

  生朗读,传达了急切和冷淡两种态度。

  师:同学们都尝试着读过了,也对水生嫂的个性、心理作出了自己或深或浅,但都独具个性的理解。受了大家的启发我也想用我的声音我的情感来传达我对水生嫂的理解。我想找一位男生来合作一下,大家给我推荐一位。

  生兴奋,推荐。

  师生朗读

  从“女人抬头笑着问”到“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的对话部分。

  生热烈鼓掌。

  师:我想知道同学们鼓掌的理由。

  生:因为我觉得你读得蛮不错的。

  生:你让我透过水生嫂的这些语言能想象出水生嫂的形象。

  师:哦,真谢谢你的鼓励。那你给我说说水生嫂是怎样一个人?

  生:理解支持丈夫,吃苦耐劳,淳朴善良。

  生:还有舍小家为大家,深明大义,任劳任怨。

  四.朗读商议探夫、归途说笑两个片段,领悟以水生嫂为代表的荷花淀妇女群像

  师:也许,我们用这些词语还不足以形容她。因为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颗朴素的爱国心,一份深厚的爱乡情;却把自己的丈夫送上了生死难料的前线,这一切水生嫂做到了,荷花淀的其他妇女们也做到了。在那个年代,千千万万个解放区妇女都是这样做的。正像孙犁自己说的:“《荷花淀》所写的,就是这一时代,我的家乡,家家户户的平常故事。”可是,丈夫们上了前线,到底也带走了女人们的心。这不,“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商量什么呢?

  生齐答:探望丈夫。

  (一)、商议探夫

  师:这里的五句话应该推荐几位同学来朗读?五位还是四位?

  生:(经过阅读)四位。

  师:言为心声,什么人说什么话,大家来判断一下哪两句应该是同一个人说的?自己先读读看。

  生:第一句和第五句。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两句话都表明自己本身不想去。(此回答引来许多反对之声)

  师:看来你的想法很独特,很多同学有不同的见解。

  生:说第一句和第五句的人其实都是想去的,她们都在找借口(其他同学频频点头)。我认为是第一句和第四句。因为说第四句话的人最急切,那么也应该是她第一个提出要去的。

  生:我不同意。应该是第二句和第四句。从语句的顺序看,第二句说完以后,水生嫂提出了一个顾虑,于是她又紧接着再说。

  生:我也认为应该是第二句和第四句。因为各人的语言反映出个性不一样。比较起来,说第二句和第四句的人最为直爽,显得心直口快。

  师:说得好。那么说第一句、第三句和第五句的又分别是什么性格?

  生:第一句,先说探望的可能性,又表明自己不拖尾巴的立场,再找借口,显得很精明乖巧。

  生:第三句是水生嫂说的,她说出了一个事实,表现出一种顾虑,是稳重谨慎的性格。

  生:我觉得第五句是在说假话,说不想去其实很想去,说没看头其实大有看头。(众笑)说明她言不由衷,很怕难为情。

  师:作为男同学,对女人的心理把握得如此准确,实在难能可贵。那我就请你帮我推荐四位女同学来朗读这五句话。

  四个女生朗读,其中读第五句时引来一阵笑。

  师问读第五句的同学:刚才同学们的笑声表明你读得很有意思。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

  生:还可以。

  师:你很含蓄,很谦虚。你认为你表达出的感觉是什么?

  生:一种不好意思直说的忸怩羞涩吧。

  师:看来,出色的朗读是建立在准确的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看出,这些人物语言非常个性化,或乖巧或爽快或稳重或羞涩,跃然纸上。那么,她们的语言中有没有透露出共同的心理?

  生齐答:有。

  师:好。请一位同学来说出这种共同的心理。

  生:都表现出对丈夫想念牵挂,情愿冒着危险去看望丈夫。

  师:有共性就能达成共识,于是这几个女人带上小包裹,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探望丈夫去了。不巧的是,丈夫们已经在前一天半夜里离开了。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就在她们摇着小船回家途中,却意外地遭遇了敌船。怎么办?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她们急中生智,把小船摇进了荷花淀,也碰巧把敌船引入了丈夫们的包围圈。就在荷花淀里,女人们找到了日夜思念的丈夫,也目睹了丈夫们神勇歼敌的全过程。丈夫们打捞完战利品,就又出发了,女人们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因为刺激和兴奋,她们又说笑起来。一起去听一听她们正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注意37页上的文字。

  (二)归途说笑

  师生听录音,从“‘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到“‘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师:这些话中,大家能分辨出哪一句是由水生嫂说的吗?咱们来读一读,品一品,辨一辨。同桌间讨论一下。

  生交流讨论(略)。

  生:我们认为是第七句,因为这一句显出说话者不甘落后,与前面我们对水生嫂的理解比较接近。

  生:我再补充一点,前面水生曾打趣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水生嫂说“谁比谁落后多少呢!”显得合情合理。

  师:你的说法确实合情合理,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生:好象应该是第五句。因为说这话的女人很能干,比较符合水生嫂。

  生:我认为这里没有一句是水生嫂说的。

  师:哦?说来听听。

  生:第六句首先可以排除;第一句是撅着嘴说的,有点撒娇的味道,气质不像;第四、五、七句充满了不服气,与水生嫂深明大义的特征不符合;第二、三句有可能,但这两句与她沉稳的个性也不能完全匹配。

  师:我很赞同这位同学的想法。其实,这时候,究竟谁是水生嫂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因为亲身经历了战斗,亲眼目睹了丈夫的歼敌过程使这群妇女的内心起了显著的变化。此时,她们的心理体现出更多的共性,那就是:既有对丈夫不在自己身边的无奈又有对丈夫勇敢抗敌的自豪;同时也激起了自身投入战斗的意愿和信心。

  由被动旁观到主动投身战斗反映出这群勤劳能干、淳朴善良,平日里守着家、编着席对丈夫想念牵挂显得真挚多情的荷花淀妇女在斗争中逐步成长起来,显出了乐观勇敢、自尊自强的一面。一起来看最后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从对丈夫理解支持到与丈夫并肩作战,从狭隘的家庭投身抗战的洪流,我们似乎听到了妇女们前进的脚步声。有一部电影叫《战争,让女人走开!》,而今天我们从《荷花淀》里看到,一旦女人也武装起来,哪里还会有打不赢的战争呢?

  五、结束语

  师:对于这群没有名字,也淡化了肖像,却能和男子一样保家卫国的荷花淀妇女,我们怀有的只能是深深的敬意。这恰如孙犁自己说的:“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这群朴素得如同淀里随处生长的荷花一般的妇女,她们的心灵像荷花般高洁美好,她们的容貌也一定像荷花般端庄美丽。感谢孙犁,给我们品尝了这样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荷花淀的女人们,让我们感受了人情人性的纯美,也看到了中国妇女的成长。

  六、个性化研读题:

  任选以下各题中你感兴趣的一题,课后作研究性阅读:

  1.作为有“诗体小说”之美誉的《荷花淀》,除了语言美、情感美、人物美,景物美和细节美也很突出,同学们课后可以细读课文作些品赏。

  2.今天我们通过品味语言赏析了《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形象,同学们还可以阅读孙犁的短篇小说《嘱咐》,理解其中的“水生嫂”形象。

  3.如果你有兴趣,课后可以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家孙犁及其创作风格(“荷花淀派”)

  板书设计:

  人物 语言

  水生嫂 体贴聪慧,深明大义,任劳任怨

  荷花淀妇女 真挚多情,乐观勇敢,自尊自强

《荷花》教学实录6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荷花吗?

  生1:我看见过荷花,荷花是在夏天开放的,有的红,有的白,(多媒体出示荷花)

  师:原来荷花留给你的印象是这样的,那其他同学呢?

  生2:我见过,荷叶就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花朵很大,开放时,就像一张张笑脸,

  师:说得真美,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他也很喜欢荷花,他还用优美的文字描写了公园里满满的一池荷花呢,文章的题目就叫《荷花》,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作者到文中去细细地欣赏吧。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读一读生字新词。遇到难读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读课文

  师:刚才同学们都自学得很认真,那么我们看看这些词语是不是都会读了,谁读给大伙儿来听听看。

  生1读:饱胀,翩翩起舞,挨挨挤挤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饱胀,翩翩起舞,挨挨挤挤

  师:你别看这儿只有三个词语,但是有的词儿却特别难读,谁给大伙儿来提个醒。

  生1:翩不要读成扃,

  师:翩翩起舞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在字典中查一查翩的意思,

  生。

  师:谁来说一说

  生2:字典中翩翩的意思就是形容很轻快的跳舞,我想,翩翩起舞的意思应该就是说跳舞的姿势很美,很好看吧。

  师:你说得没错,跳起优美的舞蹈来,就叫作翩翩起舞,那在什么时候,你们看到过谁在翩翩起舞啊?

  生3:春天,万紫千红,百花齐放时,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师:是啊,蝴蝶是大自然中的舞蹈家呀,

  生4:艺术节开幕那天,同学们随着优美的音乐在舞台上翩翩起舞,

  师:说得真好,看样子,大家不仅已经明白了翩翩起舞的意思,而且,还会用上这个词语了,我们再来看看,还有没有你们不懂的词语,

  生1:挨挨挤挤的意思我不太明白,

  师:谁来帮助他。

  生3:挨挨挤挤的意思就是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课文中就是形容荷叶很多很挤,

  师:你说得不错,课文中是说,在荷花池中,荷叶一片紧挨着一片,在风中,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挨挨挤挤。

  师:还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

  生1:我想知道饱胀是什么意思,

  师:怎么样的花骨花才是饱胀的。谁来做个动作表示一下,

  生2:这个动作就是饱胀,

  师:大家看仔细了吗?花骨朵这样鼓鼓的,很饱满的样子我们就可以用饱胀来形容。好,下面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些词语。

  生齐读:饱胀,翩翩起舞,挨挨挤挤

  师:读得真好,在课文中,还有两个词语我们也要注意它们的读音,大家请看(多媒体出示词语:莲蓬,衣裳)这两个词的后一个字都要读成轻声。我们一起试试,好吗?

  生齐读:莲蓬,衣裳

  师:词语都学得不错,接下来我们要读读课文了,请五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请你们认真听,听他们是否读得正确。

  五位同学们读课文。

  师:好,课文读完了,我们来评价一下,刚才这五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1:我觉得他们读得比较好,特别是XX,他在读的时候,表情特别丰富。

  生2:我觉得第三段中的第三句读得还不够通顺。这句话确实比较长,请大家先自个儿来试一试,看看在哪里需要停顿,还可以拿出笔来在书上注上停顿符号。

  生自读这句话。

  师:来说一说你们在哪儿注上了符号,

  生1:我在一池荷花后面画上了停顿符号,

  生2:我在画家的本领后面画上了停顿符号。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样吗?好,就让我们再把这句话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这句话

  师:这样读就好多了,我们继续评价一下刚才同学的朗读,

  师:好,那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一下,

  生自读课文。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课文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生1:我觉得课文把荷花写得太美了,就像一幅活的画。

  生2: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荷花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有的……)

  师:这些内容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生3: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师:好,让我们拿起书本,把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大家读得可真好,我们继续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3: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把自己都当成了荷花,与荷花一起翩翩起舞,

  师:这些内容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生3: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师:好,让我们拿起书本,把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作者笔下的荷花清香,美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来还要来学习书写十二个生字。你们看,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大伙儿来注意。(多媒体出示生字)

  生1:我发现这几个生字中,有三个字是草字头的,他们是荷莲蓬,它们都属于植物类,所以就是草字头。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还能总结汉字的造字规律,你们还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生2:我还要提醒大家,蜻蜓的蜓字右半边的笔画很容易和延长的延字提错。

  师:那这样吧,我们一起拿出手来,把蜓字书写一下。

  师生书空“蜓”。

  师:先写虫字旁,再写撇横竖横,然后再写建字底。还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吗?

  生3:我用换偏旁成字的方法记住了蹈,只要把稻田的稻的禾木旁换成足字旁就行了,

  师:这两个字确实很像,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

  多媒体出示:蹈( )稻( )

  生1:蹈是足字旁,因为跳舞是用脚来跳的,可以组词舞蹈,稻田里种着禾苗,所以稻是禾木旁,它可以组成稻谷,水稻等词语。

  师:说得不错,我们再看看这儿还有一组形近字,请大家再来组组词。

  多媒体出示:裳( )常( )

  师: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1:第一个字是裳,它的下半部分是衣服的衣,第二个字是常,它的下半部分是毛巾的巾。

  生2:我给这两个字来组组词。裳(衣裳)常(经常,四季常青)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抄写一下这些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生抄写词词。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了,在下节课中我们将细细地体会荷花的`美丽,好,同学们再见。

  《荷花》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好,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第三课,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的词语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拼音写词语吧。

  多媒体出示拼音

  生写词语:饱胀,荷花,清香,碧绿,凉蓬,破裂,仿佛,衣裳,舞蹈,蜻蜓,翩翩起舞,挨挨挤挤。

  师:同学们,请你和同桌相互地批改一下吧。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感受到了荷花的美丽,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体会千姿百态的荷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二段和第三段,把你觉得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再说说你对它的体会。

  生自读第二第三段。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说说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的体会。

  生1: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荷叶挨挨挤挤的……大圆盘”挨挨挤挤写出了荷叶一片连着一片,我很多很多,

  师:这句话写得非常生动。还有吗?

  生2: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很美,而大圆盘写出了荷叶又大又圆,我觉得这个句子特别美,

  师;这句话写出了绿色的荷叶又大又圆,你们看,这里的荷叶挨挨挤挤的,看过去满目都是绿色,就像唐朝诗人杨万里在诗句当中所说到的“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你们体会得可真好,还有没有觉得写得特别好的句子。

  生3:我觉得“有的才展开两三瓣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个句子写出了荷花的不同姿态,也写得很美,

  师:你们看,这儿的荷花姿态各异,(多媒体出示荷花图)写看看这一朵,它是怎么样的?

  生4:我看到了才展开两三片花瓣的荷花,

  师:我们再来看一朵。

  生5:我觉得这一朵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的荷花。

  师:这句话写得多美呀!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1读这句话。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2:我觉得他读得很好,他把嫩黄色的小莲蓬读得特别可爱。

  师:是吗?还有补充吗?

  生3:我给他提个建议,全展开了的全还可以再强调一些。

  师:你提醒得很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吧。

  生齐读这句话。

  师:读得真美,我们再来看看这一朵,这幅图上画的荷花,又能用哪一句话来表示呢?

  生1:是这句“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这一句也来有滋有味的读一读。

  生齐读这句话。

  师:你们还画下了哪些自己觉得写得特别美的句子。

  生2: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冒也用得特别好,把白荷花写活了,

  师:你体会的很好,生机勃勃的白荷花从荷叶中冒出来,我们还可以说它是怎么样的长出来呢?

  生3:冒还可以换成钻出来,

  师:我觉得还是用冒更好一些,因为冒让人感到荷花有一种向上冲的力量,

  生4:我也觉得冒更好,这儿冒一朵,哪儿也一朵,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小孩子,探着头张望,师:说得真好,你们能说说这么多可爱的荷花是怎么样从荷叶间冒出来的吗?谁试着说一说

  (多媒体出示:( )地冒出来。)

  生1:白荷花从荷叶之间争先恐后地冒出来。

  师:争先恐后这个词语用得不错。

  生2:白荷花从荷叶之间生机勃勃地冒出来。

  生3:白荷花从荷叶之间喜滋滋地冒出来。

  师:这个冒字用得实在是太妙了,既然大家都那么的喜欢,我们就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句。注意要把冒字读得特别的有精神。

  生齐读这句话。

  师:读得真好,除了课文中讲到了,荷花还会有哪些千姿百态的身影呢?请同学们看着插图大胆地来想象一下,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师:谁来说说

  生1:有的荷花含苞待放,就像害羞的小姑娘一样

  生2:我觉得这两朵荷花挨得很近,头靠头,好像在说悄悄话一样。

  师:也许这两朵荷花就是姐妹花呀。

  生3:那朵荷花盛开了,它低着头,好像在欣赏自己在河中优美的倒影。你们说得可真棒,把这一池荷花都说活了。学了这两段以后,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生4:第三段中有一句话。“如果……可真了不起”这句话我不太明白。

  师:对了,小文提出的问题也就是课后思考题中要我们来讨论的。为什么这一池荷花看上到就像一幅活的画呢?请你和同桌讨论一下。

  同桌相互讨论。

  师:知道问题的答案了吗?

  生1:我想,画是非常美丽的,而荷花也是很美的。所以说一大池荷花就像是一幅活的画。

  师:你体会到了荷花的美,还有吗?

  生2:我觉得荷花不仅美,而且散发着生命活力。充满了朝气,所以看上去就像一幅活的画。

  师:这幅活的画到底是谁画出来的呀?

  生3:这幅画是大自然画的,是它画出了荷花的姿态万千。

  师:对了,大自然就是最伟大的画家。它画出了最美丽,最生动的画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二,三自然段,

  生齐读第二第三自然段。

  师:看着看着,作者被这一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他会看到些什么,又会想到些什么呢?

  生1:作者想到自己也是一朵荷花,穿着一身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生2:作者看到了满满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师:他还看到了什么?

  生3:作者还看到,蜻蜓飞过来,告诉他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游过来,告诉他昨夜做的好梦。

  师:现在你们就是这一池荷花中最美丽的一朵。你穿着雪白的衣裳,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摆,请你闭上眼睛,听老师来读一读第三段。

  师范读第三段。

  师:美吗?

  师:好,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来读一读这一段,

  生齐读这一段。

  师:我觉得刚才大家在读的时候,把这一句读得特别的好,“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了那儿”老师的眼前仿佛也出现了那幅画面。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这池荷花中最美的一朵,你又会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同学们,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起来写一写吧。

  生写想象的句子。

  师:谁能把写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1:我看到了蓝蓝的天空,初升的太阳温暖的照在我身上,小鱼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正开心地捉着迷藏,

  生2:我听到了青蛙呱呱地唱着,像是在赞美我们的美丽,

  师:你看,连青蛙都来为你伴奏了,

  生3:我还看到了一颗颗透亮的小露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好像在为我们伴舞,你们看,除了伴奏的,还有伴舞的呢?

  生4:我想到了,过会儿我和蜻蜓还有个约会,它会飞到我们身边,说说我们的小秘密呢。

  师:是啊,我们都好像沉醉在其中了,过了好一会儿,作者才想到自己并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呢,作者怎会忘了自己是在看荷花的呢?谁来说说自己的意见。

  生2:我想作者一定是太入迷了,他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所以忘记自己在是看荷花呢,

  师:还有别的理解吗?

  生3:荷花实在是太美丽了,作者在欣赏荷花的时候,被这幅美丽的景色深深陶醉,所以才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

  生4:我觉得不光是荷花美丽,小池,蜻蜓,青蛙都是大自然最美丽的画面,作者才会这样的着迷,

  师:是啊,作者这会儿已经被美丽的大自然深深地陶醉了,他感到美的不仅仅是荷花,还有整个大自然呀,真是到了忘我的境界呀。同学们,让我们有感情地把这两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这两个自然段。“我忽然觉得……”

  师:这池荷花在我们眼里是那么的楚楚动人,生机勃勃,作者怎能把这池荷花写得那么美呢?

  生1:因为作者观察得很仔细,写出了荷花不同的姿态。

  师:是的,因为他观察得仔细,还有吗?

  生2:作者还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当成是一朵美丽的荷花。

  师:是啊,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把它看到的,闻到的,还有想到的景色都描绘了下来,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仿佛闻到了那淡淡的荷花香,也仿佛看到了那一池亭亭玉立的荷花香,请同学们把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内容来背一下,行吗?

  生试背课文。

  师:谁来试着背背看

  生1背。

  师:谁再给大伙儿背背。

  生2背

  师:他俩背得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

  生3:我觉得他俩背得非常流利,非常有感情。

  师:这篇课文写得非常的美,作者观察荷花也非常地仔细,那我们也要做一个有心人,今天回去以后,请同学们细细看看,写一种自己最喜欢的花,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荷花》教学实录7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3课——荷花(板题)一起读,你们见过荷花吗?荷花在我们这里并不多见。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几幅荷花图,怎么样?

  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你看到什么,可以描述出来,可以是一句话、一句诗,还可以是一个词。[播放课件:荷花图片欣赏]

  (学生发出阵阵赞叹声,师边播放图片边与学生交流)

  生1:这朵欣然怒放。

  生2:这朵含苞欲放。

  师:这几幅怎么样?

  生:千姿百态。

  师:看见这一幅,想起了什么?(荷花花苞上有蜻蜓)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又想起什么?还应该想起一句诗。(一池火红的荷花)

  生: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这幅怎么样?

  生:美。

  师:像什么?

  生:像翩翩起舞的少女。

  师:这幅呢?

  生:两朵在一起,还吸引了小蜜蜂呢。

  师:对,这是并蒂莲,红得耀眼,白得纯洁,连小蜜蜂也喜欢他们呢。

  师:(继续播放荷花图)一个词。

  生:亭亭玉立。

  师:一朵荷花就是一首诗,一池荷花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请打开课本,我们去欣赏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

  二、初读。

  师:老师给你们8分钟时间读课文,最少要读到3次,一定要做到读懂、读通、读顺。

  (生自由读)

  师:好,时间到,大家都坐好了。那么,请这一行同学一人一段分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不是读准了、读通了、读顺了。

  (生分段读)

  三、赏读。

  师:真不错,不仅声音响亮,而且把字音读准了,句子读通了,但这还远远不够,读书还应该怎样?

  生:读出感情。

  师:对!要读出情,读出意,读出感觉,读出味道,怎么就做到了?小窍门一个,边读边想,把文字想象成一幅幅画面,如果感觉你就是画中一员,那就是真正入境了,我们来试试。

  第一步,先默读,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

  生:(边默读边勾画。)

  师:第二步,大家亲自去看荷花,怎么看呢?

  生:读。

  师:对,把文字想成画面,仔细地读,当你把文字想成画面的时候,把你想到的画面描述给同桌。师:

  生:(读,互相交流)

  师:从大家刚才的交流中,我感觉大家已经看到了荷花,看到了吗?把你看到的情境描述给大家吧。

  生:老师,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平淡地读)

  师:花开得大吗?

  生:大!

  师:小莲蓬的颜色美吗?

  生:美!

  师:我怎么感觉不到?

  生:老师,我来告诉您,有得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师:老师眼前出现几朵欣然怒放的白荷花了,洁白的花瓣,嫩黄的莲蓬,真漂亮。还有别的样子吗?

  生1:老师,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生2:老师,我觉得他的“有的”说得很好,但听不出饱胀的感觉,我来试一试。(读)

  师:好!一个饱胀,我感觉到了那种含苞欲放得姿态。还有吗?

  生1:老师,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那两三片花瓣充 满了生机。

  生2:老师,我也喜欢这种样子的荷花,那展开的两三

  片花瓣在展示它们的美丽,没展开的还紧紧包在一

  起,正在攒足劲准备展呢!

《荷花》教学实录8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语言,领会水生嫂及其他荷花淀妇女形象。

  2.通过赏析人物,陶冶学生性情,涵养学生心灵。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话题是我们不愿意提及的但是又不得不面对的话题——战争。大家知道,战争意味着分离,战争意味着残酷,战争意味着悲剧。战争是残忍的,是恐怖的。从古至今,战争似乎永远是男人的大舞台,战争让女人走开,而女人一旦介入战争,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孙犁的《荷花淀》

  二、作者简介,渗透学法。

  孙犁,原名孙树勋。1913年生,河北安平县人,20xx年7月在天津去世。在他去世后,曾经有这样的评价:二十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浪漫主义作家,离开了我们;一个性格清淡如水的人,一个文字清丽如水的人,走完了一生,完成了他诗化的一生。昨天,我让大家预习了文章,对文章有了整体的把握,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浮光掠影”法。那我们今天用第三种方法“蜻蜓点水”法,即撷取文章中某些重点片段、章节,作仔细的鉴赏和研究。

  三.朗读品味夫妻话别中对话,探究把握水生嫂形象

  师:请同桌两人分角色读,从“女人抬头笑着问”读到“女人留着眼泪答应了他。”

  师:读完这段对话你对水生嫂的印象如何?你认为这些语言反映出水生嫂怎样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找一句你认为最简洁,最传神,最动人的话,来给大家说一说。

  生:我认为是“你走,我不拦你。”表明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杀敌。

  师:好,你把原句中“家里怎么办?”给落下了,那么加上以后是否就表明水生嫂不支持丈夫了呢?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还是支持的。只不过提出实际困难,真实地反映出矛盾心理。

  师:是啊,水生嫂是人而不是神,丈夫走了,生产任务、生活重担、服侍老人、照顾孩子,这一副副担子全都得压到自己的肩上,没有顾虑是不现实的。不过,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水生嫂还是毅然决定挑起家庭的重担。同学们能在文中找出这个句子来吗?

  生:“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师:对。从这句话里我们看到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杀敌。只要丈夫理解自己,再苦再累也愿意承担;体现了中国妇女勤劳善良的传统美德。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说当年有个印刷厂粗心地将句号印成了逗号,变成“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孙犁得知后认真地说:“这是原则性错误!”现在你能理解孙犁的话吗?

  生:用句号更能反映出支持、理解丈夫的明确态度,突出不阻拦;用逗号则强调了“家里怎么办?”,突出依赖性。

  师:说得真不错,你能通过朗读把用句号和用逗号的不同感觉区别开吗?

  生:朗读,有意识地突出了小鸟依人和深明大义两种风格。)

  师:其他同学还找了什么句子?

  生:“你总是很积极的。”体现出水生嫂对丈夫的行为感到骄傲自豪,引以为荣。从这句话里我觉得她是一位思想进步的妇女,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

  师:理解得很准确,你也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师:那你能不能给大家推荐一位,来读出你所体会到的感觉?

  生推荐,生朗读(突出“积极”,读得很成功,得到了热烈掌声)。

  师:请同学们继续找。

  生:“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丈夫这一去,有可能会牺牲,但这一句表明水生嫂已经能够比较平静的面对这生离死别。

  生:我认为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水生嫂对丈夫的依恋。

  师:同学们都找了水生嫂得知丈夫要上前线以后的话,再请大家注意在丈夫说出“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之前的富有个性的话。

  生:我觉得水生嫂还是一位体贴聪明的妻子。你看“‘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可见对丈夫非常关切、体贴。

  生:还有“怎么了,你?”问这句话是由于水生嫂看出水生笑得不像平常,反映出她的聪慧。

  师:那我能不能把“怎么了”后的逗号改成句号?

  生:不好,用逗号更能反映出急切、体贴的心情;句号显得有点冷冰冰的。

  师:说得有理。你也能把用逗号和句号的不同读出来吗?

  生朗读,传达了急切和冷淡两种态度。

  师:同学们都尝试着读过了,也对水生嫂的个性、心理作出了自己或深或浅,但都独具个性的理解。受了大家的启发,同学们能不能改写水声嫂的语言。

  例:改写了“夫妻话别”:“你走,我不拦你,咱们一起走。”

  “我们去打鬼子,你一个娘们去干什么?不成。”

  “那咋不成?我可以帮你们做饭、洗衣服……”

  “不成,我不同意,队上也不会同意。”

  “不嘛,就是不嘛。”

  把一个顾大局、识大体的水生嫂改成了一个娇滴滴的女人。

  小结:说说水生嫂是怎样一个人?

  生:她织席子又快又好,可以看出她能干与勤快;丈夫又是游击队长,党的负责人,大部分家务又她来承担,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生:对丈夫端饭,听说丈夫参军,手指震动了一下,体现了温柔体贴。

  生:丈夫参军,她并没有脱丈夫的后退。舍小家为大家,深明大义。

  板书:勤劳善良、温柔体贴、深明大义。

  四.朗读商议探夫、归途说笑两个片段,领悟以水生嫂为代表的荷花淀妇女群像。

  师:也许,我们用这些词语还不足以形容她。因为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颗朴素的爱国心,一份深厚的爱乡情;却把自己的丈夫送上了生死难料的前线,这一切水生嫂做到了,荷花淀的其他妇女们也做到了。在那个年代,千千万万个解放区妇女都是这样做的。正像孙犁自己说的:“《荷花淀》所写的,就是这一时代,我的家乡,家家户户的平常故事。”可是,丈夫们上了前线,到底也带走了女人们的心。这不,“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商量什么呢?

  生齐答:探望丈夫。

  (一)、商议探夫

  (1)推荐五位女同学来读。我们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五位女人唱的是哪一台戏?(生朗读)

  (2)请男生做做导演评议一下?她们读的怎么样?你满意吗?为什么?

  (3)逐句分析:战争中的女人是什么样的性格?

  (4)生:第一句,先说探望的可能性,又表明自己不拖尾巴的立场,再找借口,显得很精明乖巧。

  生:第二句“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表现出该女人直爽开朗的特点。

  生:第三句是水生嫂说的,她说出了一个事实,表现出一种顾虑,是稳重谨慎的性格。

  生:我觉得第五句是在说假话,说不想去其实很想去,说没看头其实大有看头。(众笑)说明她言不由衷,很怕难为情。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个羞涩忸怩而又十分可爱的形象。

  师:看来,出色的朗读是建立在准确的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看出,这些人物语言非常个性化,或乖巧或爽快或稳重或羞涩,跃然纸上。那么,她们的'语言中有没有透露出共同的心理?

  生齐答:有。

  师:好。请一位同学来说出这种共同的心理。

  生:都表现出对丈夫想念牵挂,情愿冒着危险去看望丈夫。

  师:有共性就能达成共识,于是这几个女人带上小包裹,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探望丈夫去了。不巧的是,丈夫们已经在前一天半夜里离开了。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但青年人总是朝着愉快的方向去想,不久,她们又说笑起来了,她们说些什么呢?又表现了她们的什么性格特点呢?

  (二)归途说笑

  师读“你看说走就走了”到“又唱起来了。”

  生讨论评议。

  正当她们说笑之时,却意外地遭遇了敌船。怎么办?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她们急中生智,把小船摇进了荷花淀,也碰巧把敌船引入了丈夫们的包围圈。就在荷花淀里,女人们找到了日夜思念的丈夫,也目睹了丈夫们神勇歼敌的全过程。丈夫们打捞完战利品,就又出发了,女人们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因为刺激和兴奋,她们又说笑起来。一起去听一听她们正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注意30页上的文字。

  女生齐读:从“‘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到“‘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师:这些话中,大家能分辨出哪一句是由水生嫂说的吗?咱们来读一读,品一品,辨一辨。同桌间讨论一下。

  生交流讨论(略)。

  生:我们认为是第七句,因为这一句显出说话者不甘落后,与前面我们对水生嫂的理解比较接近。

  生:我再补充一点,前面水生曾打趣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水生嫂说“谁比谁落后多少呢!”显得合情合理。

  师:你的说法确实合情合理,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生:好象应该是第五句。因为说这话的女人很能干,比较符合水生嫂。

  生:我认为这里没有一句是水生嫂说的。

  师:哦?说来听听。

  生:第六句首先可以排除;第一句是撅着嘴说的,有点撒娇的味道,气质不像;第四、五、七句充满了不服气,与水生嫂深明大义的特征不符合;第二、三句有可能,但这两句与她沉稳的个性也不能完全匹配。

  师:我很赞同这位同学的想法。其实,这时候,究竟谁是水生嫂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因为亲身经历了战斗,亲眼目睹了丈夫的歼敌过程使这群妇女的内心起了显著的变化。此时,她们的心理体现出更多的共性,那就是:既有对丈夫不在自己身边的无奈又有对丈夫勇敢抗敌的自豪;同时也激起了自身投入战斗的意愿和信心。

  由被动旁观到主动投身战斗反映出这群勤劳能干、淳朴善良,平日里守着家、编着席对丈夫想念牵挂显得真挚多情的荷花淀妇女在斗争中逐步成长起来,显出了乐观勇敢、自尊自强的一面。一起来看最后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女人眼中的战争是怎样的?

  从对丈夫理解支持到与丈夫并肩作战,从狭隘的家庭投身抗战的洪流,我们似乎听到了妇女们前进的脚步声。有一部电影叫《战争,让女人走开!》,而今天我们从《荷花淀》里看到,一旦女人也武装起来,哪里还会有打不赢的战争呢?

  师:对于这群没有名字,也淡化了肖像,却能和男子一样保家卫国的荷花淀妇女,我们怀有的只能是深深的敬意。这恰如孙犁自己说的:“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这群朴素得如同淀里随处生长的荷花一般的妇女,她们的心灵像荷花般高洁美好,她们的容貌也一定像荷花般端庄美丽。感谢孙犁,通过女人的视角,让女人参与这次战争,通过她们的语言,展示了荷花淀女人的成长历程,也看到了中国妇女的成长。

  五、研究诗化的语言与环境的描写

  作为有“诗体小说”之美誉的《荷花淀》怎么体现出来呢?

  1、语言美、情感美、人物美。

  2、诗化风格的浓郁的地方特色环境描写。

  提供思考方向:这个故事题目《荷花淀》,孙犁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荷花淀的故事,这篇小说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这个故事发生荷花淀的故事?那些地方能够题材显出浓郁的地方色彩?这是不是又是构成孙犁先生诗化的风格呢?

  六、延伸:

  讨论:

  1、回头想想,有女人参与的战争作品有哪些?或者从女人的视角描写的作品有哪些?

  《红色娘子军》《花木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2、读了这片荷花淀,联想一下《红河谷》、《黄河绝恋》等等以女人为主体的战争题材文学,我们有什么感触呢?(浪漫化)

  结束语:只要世界上还有女人,那么世界将会有许多色彩;只要世界还存有美丽,我们不应该失去浪漫。

  描写战争的题材很多,但从女人的视角方面描写,把女人当作战争的主体描写对象,读荷花淀,不是读一篇作品,而要去读一类的作品。

  板书设计:

  人物语言

  水生嫂勤劳善良、温柔体贴

  深明大义。

  (战争中的女人)坚贞勇敢

《荷花》教学实录9

  一、

  师:今天学哪篇课文知道吗?——第三课《荷花》。(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喜欢这篇课文吗?(生:喜欢)我和你们一样也十分喜欢这篇课文,我已经读了好多遍了,我还想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师范读课文)

  (注:师范读的过程中把下面指导朗读应重视的重音、断句,准确而到位地表达出来了。)

  师:想读吗?(生:想)自己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了,把你的这种感受融入到文章中试着去读一读。

  生:自读课文。

  二、

  1.

  师:喜欢这篇课文吗?还想不想再读?

  生:指名读课文。(生读第一段)

  师:闻到荷花的清香了,多么急切地想看到荷花是什么样呀!谁再来读读。

  生:再读第一段。

  师:心情真急切,还有谁想读读。

  生:读时,最后一句断句不准确。

  师:唉,最后一处这样读“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生:再读。

  师:这么急切的心情跑到荷花池边了,我们看到荷花了没有?

  生:看到了。

  师:荷花什么样子,谁再来读读第二段。

  生:读第一句。

  师:看准了,不要丢字落字。

  生:再读。

  师:你看这一句,我想知道那荷叶那么多、那么密,读时,哪个词应该突出出来呀?

  生:再读读。

  师:你看那颜色多美呀!碧绿的大圆盘哪,再读读这一句。

  生:再读课文。

  师:听出来了,荷叶又多又密,可我没看到那么美丽的颜色。什么样的?(生:碧绿的大圆盘)。

  生:再读句子。

  师:多美的荷叶呀!多美的颜色呀!(师再读)

  生:齐读。

  生:接着读文。

  师:这句话不大好读是不是?“是”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自己在下面读读这句,谁再读读这句?

  生:读句子。

  师:你看,他把“饱胀得”读得多么饱满,马上要破裂似的。还有谁再读读这一句,不太好读的句子,我们要反复多读几遍。

  (这处的处理要比我追问孩子,哪个词要重读好?孩子们转而注意“破裂”。)

  生:再读。

  师:马上要破裂似的,马上要开放了,这么饱满的样子,谁再读读。

  生:再读。

  师:“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一起读。

  生:齐读。

  师:这么多白荷花呀!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不同的样子,我们再来读读,看看谁的眼前就会出现这么多不同样子的荷花。自己再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自读文。

  2.

  师:我们一起合作着来读读,好吗?

  师生合作读文。(师发现学生读得不到位的地方,就及时纠正。)

  师:“嫩黄色的小莲蓬”你瞧那颜色那么鲜艳,那么可爱,引读: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生:嫩黄色的小莲蓬。)这回的色彩就可爱多了,再读,引读“有的”一句。

  师:同桌两个人也这样合作着来读一读。

  师:男女同学合作着读一读。(男女生交替读两遍)。

  师:现在把书扣到桌面上,和老师在一起再来欣赏这美丽的荷花图,看看谁的眼前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

  师生合作背诵课文

  (背诵不说背诵,单说欣赏,这也是在学,也是在引学生入境呀!)

  3.

  师: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谁来读读这一段。

  生读:第三段。

  师:你看这一池荷花仿佛成了一大幅——(生: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师:不过读到这儿,我可有问题了,谁读到这儿也有问题了?(生:没反应)

  师引导:他说这么一大池荷花看作一大幅——(生:活的画)。

  (仙人指路法)

  生(突然发现问题):为什么是活的呀?哪儿有活的呀?没有活的画呀?

  师:难道是神笔马良来了?他的画活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呀?

  (明知故问法)

  生:如果能画出这幅活的画,那画家又是谁呀?

  师:你看,他又冒出这个问题,为什么说这是活的画,画真的能活吗?

  生:因为这幅画画得非常像,所以,这幅画儿才是活的。

  师:画家画得太像了,栩栩如生,所以是活的?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画儿不是真的?

  生:(已然有学生在说‘大自然’了,但老师好像并不急于得到问题的答案。)

  生:这画家是大自然。

  师:喔。

  (缓评价的作用体现出来了,此处,教师并不是让学生一定要说出这画家是谁,而是要引着学生展开想像,先理解什么是“活的画”。)

  师:这画之所以是“活的”,说明我们眼前的画会——

  生:会动。

  师:想一想我们刚才看到的荷花,想想我们眼前的池水,我们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了?一阵风吹过,你仿佛看到什么在动?(生:荷花)什么样的荷花?

  (这样的引导语比我的要好得多,使得“象”更清晰,也更易感知。)]

  生:洁白的荷花在清澈的,水池边摇动/摆动。

  生:我仿佛看到了荷花在风中翩翩起舞。

  师:哦,还有谁看到了什么?除了荷花,你还看到什么了?

  生:我还看到荷叶也在风中翩翩起舞。

  师:多美呀!荷叶上的露珠呢?

  生:摇来摇去。

  师:像睡在摇篮里。还看到?

  生:小鱼在水中游。

  师:游来游去,自由自在的。

  生:威武的小虾也好像在水中巡逻。

  师:小虾挥舞着钳子游来游去像巡逻似的。

  (王老师,真成了孩子了,小虾都长钳子了。)

  生:蜻蜓和荷花跳舞。

  师:如果说蜻蜓是飞行的舞蹈家,那一池的荷花都在给它伴舞呢?

  生:我看见一些蝴蝶,因为荷花的美丽把蝴蝶吸引过来了,荷花好像在给她伴舞一样。我看见蝴蝶和荷花一起翩翩起舞。

  师:多美呀!看眼前的这一切都在活动着、飘舞着、飞舞着,真是太美了,美得简直就像是一幅——活的画!这画家就是——(生:大自然),所以,我们不得不赞叹这画家的'本领可——(生:真了不起。)谁再来读读这一句?

  生:读文。

  师:是呀,可真了不起。谁再读?

  (为什么老师在前面教学想像的部分,教学得那么生动,孩子却在朗读的一瞬间,没了感觉,没了感情,还要老师再次引导着读呢?)

  生:再读文。

  师:活的画,再来。

  生:再次读文。

  师:这么多的白荷花——生齐读。

  三、

  1.

  师:看着这么美的画,仿佛我们走进了画中呢?看看,我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生:读第四段。

  师:听着她的朗读,仿佛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了一朵荷花。我突然觉得每个人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每个人都这样想像着读读这一段,自己读自己的。

  生:自读第四段。

  师:谁现在成了这一朵白荷花了?这么多,我要问问了,这朵白荷花,一阵微风吹过,你在做什么呢?

  生:我在跳舞。

  师:舞姿非常优美,这会儿谁来了?(生:小鸟)它在告诉你什么?

  生:清早飞行的快乐。

  师:它怎么快乐,它怎么跟你说的呀?

  生:告诉我看见了许多的东西,云彩就像彩色的彩虹。

  师:问问这朵荷花,小鱼在你的脚下悄悄游过,它和你悄悄说什么了?

  生:它悄悄跟我说自己做的好梦,水草长得非常茂盛,小伙伴在水底下快乐地嬉戏,无忧无虑地生活。

  师:看看,小鱼的生活原来这么美妙!再来看看那些白荷花,都穿着雪白的衣裳。也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你们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有谁给你打招呼呢?现在,一池的荷花都静静地站在那儿不动了。

  (此时的孩子也静静的,没人举手,孩子是想像不出,还是不知怎么描述?其实,这应是孩子最拿手的童话般的语言呀,问题出在哪儿了呢?)

  师:一阵微风吹过,哪一朵荷花看到什么又听到什么了?

  师:你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师在引导孩子“入境”,在引导孩子用童话般的语言叙述,孩子不是想不到,而是说不出。我想,此时,老师为什么不也变成一朵花,先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生:我好像看见了清澈的泉水,上面翻起了轻轻的波浪,我听到了那些小动物跟我说起的那些特别快乐、开心的事儿。

  师:谁跟你说了些什么?

  生:它好像跟我说,我昨天跳了一场非常漂亮的舞蹈,我想让你欣赏一下。

  师:这是你看到的,还有哪朵荷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云彩,一会我变成狮子,一会儿变成兔子,我还听到池水为了荷花的到来奏响了好听的音乐。

  师:泛起了很美的波纹是吧,很美的波纹。

  生:我看到了小鱼在水下嬉戏玩耍,我还看到蝴蝶在为我伴舞。

  (孩子是会模仿的,在这里雷同的答案到底好不好呢?)

  师:你还会看到调皮的青蛙从水中跳到荷叶上,在那儿“呱呱”着,他在说。

  生:春天来了。

  师:荷花是夏天盛开的。

  生:夏天来到了。

  生:我看到了青蛙蹦到桥上了,他说水里面的太阳太热了,我到桥上来凉快凉快。

  师:看来这小青蛙确实很与众不同。

  2.

  师:我们看到这么多,听到了这么多,其实,我们真的是那朵荷花吗?

  生:不是。

  师: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们不是——(生:荷花)我们是在看荷花呢!

  师:我怎么会忘了自己是在看荷花呢?(学生很踊跃)。

  生:他看荷花太着迷了,所以以为自己也是一朵荷花了。

  师:哦,是这样呀。

  生:他看得太投入了。

  师:太投入了。

  生:因为荷花很美,所以他看得入了神,全神贯注来看这朵荷花。

  生:他觉得荷花特别美丽,他自己也想变成荷花了。

  师:他恨不得自己也变成一朵白荷花呢。

  生:因为荷花太美了,它随风翩翩起舞,小鱼在脚下游过的情景,所以我才把自己想像成一朵白荷花。

  师:仿佛自己和这自然和这美景融为一体了,多美的想像,多美的画面呀!

  (此处相当精彩,此处的精彩基于前面教学中扎实的朗读训练以及对画面的想像,精彩在孩子既能够运用文中的语言来表述自己想法,潜意识里完成了语言内化的过程,为下文“欣赏”课文打下基础。另一处精彩来自老师的缓评价,没有这样的缓评价,课堂就不会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

  四、

  1.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么美的荷花,哪一部分已经印在你的脑海里了?

  生:回顾课文。

  师:不看书,你也能回忆起这个画面,把这个画面叙述给别人听。

  (欣赏画面是外显,积累语言才是真意。)

  师:如果觉得还差那么一点点,我给你一段时间,把它记下来,读给别人听。自己读一读,记一记吧!

  (淡化背诵的概念)

  师:当然,如果你能扣过书,现在描述给我们,再合适不过了。

  生:试着背诵课文。

  师:我相信,一定有好多同学记下了这美妙的画面,描述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在这儿一一背诵了。

  2.

  师:这篇课文生字比较多,我们从中挑那么一个你认为最难写的,我们来写一写。

  生:“翩”羽要写得小一些,要不写不下了。

  师:是呀,“羽”字要写得窄一些。

  生:“蹈”下面应该先写撇再写竖。

  师:“舞蹈”的“蹈”右半部下面要特别注意写法,两个小短竖。

  生:“蓬”,上下结构。

  师:对了,“蓬”要先写草字头,再写下面的逢,(师边说边板书)。

  师:现在拿起笔,在蓬字上方工工整整地写好,就可以下课了。

《荷花》教学实录10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学会了本课的生字新词,还划分了文章的段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欣赏这篇优美的文章和那美丽的荷花吧。

  二、教学第一段,感受爱花情。

  师:(出示小黑板)请大家齐读第一自然界段,看看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了作者看荷花时的时间和地点。

  师:时间是多久?(生:清晨)在哪儿?(生:公园)再具体些。(在公园的荷花池边)

  师:从这段话中你们能体会到些什么?

  生:我体会到荷花很香。

  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师:(板书:闻香)是啊,老远就能闻到荷花的香味,这真是清香四溢,扑鼻而来。

  生:我还体会到作者很喜欢荷花。

  师:(故作惊喜状)说说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我是从“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体会到的。

  师:(在“赶紧”和“跑”下划上着重符号)你说得太好了!能把你的这种感受读给大家听听吗?(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了那种喜爱之情。哪些同学有相同感受?(生齐举小手)让我们带着这份喜爱,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教学第二段,欣赏荷花美。

  师:作者那样迫不及待地去看荷花,那他看到的荷花花美吗?(生:美。)

  师:(板书:看美)下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阅读课文2、3自然段,从中选取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或是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然后美美地多读上两面三刀遍,用心体会体会,再把你的感受和你的同桌或是你的好朋友交流分享。

  生自读课文,体会、感受、交流,教师画荷花简笔画,然后引导学生品味欣赏。

  师:谁能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或是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然后把你感受谈一谈?

  生:我认为这两句话最能表现荷花的美: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师;谈谈你的看法。

  生:这两句话直接写荷花很美。

  师:这两句话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

  生:“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姿态各异”、“姿态不一”。

  师:妙!

  生:我觉得这一句写出了荷花的美: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因为我喜欢小莲蓬。

  生:我觉得这一句也写出了荷花的美: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我觉得花骨朵看起来很有生机,写得也很具体。

  生:这一句写得也很好: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

  生:我很喜欢这一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为什么?

  生:它运用了比喻,写得也很形象。

  师:(出示这一句)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看看除了上节课我们所体会到的荷叶长得多而茂盛之外,还写出了荷叶的哪些特点?

  生:写出了荷叶大的特点。

  生: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碧绿的。

  生:写出了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师:简短的一句话,却写出了荷叶的多、绿、大、圆等特点。你们喜欢这生机盎然的荷叶吗?

  生:喜欢!

  师:谁能怀着这种喜爱之情读一读。(抽读、指导读、齐读。)

  师:还有不同感受的吗?

  众生不语。

  师:(出示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一句写得也美。特别是这个“冒”字用得特别好。请大家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想一想,怎样地生长出来才能叫“冒出来”?

  生读文后有所感悟:使劲地、很快地、笔直地、高高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长出来才能叫“冒”出来。(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如:能读出使劲的.感觉吗?)

  师:同学们,假如这篇文章让你来写,你准备在这里用上一个什么词呢?

  生:跳。(师板书跳字,读出跳的感觉来,生换词朗读。)

  生:钻。(同上。)

  其余的有:蹦、挤、冲、伸、长、露、探等,教师都一一板书出来让学生换词朗读体会。

  一个跳出来、钻出来、蹦出来、挤出来、冲出来……同学们,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我想,如果今天叶圣陶爷爷也在场的话,他老人家也一定会为你们感到骄傲的。把掌声送给我们自己!(生热烈为自己鼓掌。)

  师:(出示投影片启发学生想象)这就是那些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仿佛想干什么?

  生:仿佛想向人们展示它们的美丽。

  生:仿佛想迎着微风跳舞。

  生:仿佛想让人们来欣赏它们。

  生:仿佛想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

  生:仿佛在和空中的蜻蜓比美。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是太丰富了。(出示第二自然段)是啊,白荷花不仅美丽无比,而且富有生机。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白荷花吧。(生齐读)

  师:荷花实在太美了,真可谓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所以,面对满池清香的荷花,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生:(齐读)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师:在作者眼中,这一池荷花就如同什么?

  生:一大幅活的画。

  师:(板书:一大幅活的画)这个画字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荷花很美,就像画一样。

  师:这是怎样的一幅画?

  生:一大幅活的画。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大幅活的画?

  生思索无果。

  师:(出示课文插图)请大家想一想,这荷花美吗?(生:美。)有香味吗?(生:有。)它还会怎样?(师作荷花向上生长和慢慢开放的动作。)(生恍然大悟:它还会不断地生长和开放!)有风吹来时,它们还会——(生:翩翩起舞。)所以说,这是——(生:一大幅活的画!)

  师:那画家又是谁呢?

  生:叶圣陶爷爷。(师微笑着摇头。)

  生:荷花自己。(师依然摇头。)

  师:请大家想一想,这荷花长在什么地方?

  生:公园里。

  生:我知道了,画家就是大自然。

  师:对。正是大自然。是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家为我们造就了如此美丽的画卷,是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荷花那充满向上的精神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不由得你不去热爱它,不去赞美它。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朋友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后,分男女生比赛读第三自然段。

  四、教学第三段,体验陶醉感。

  师:看着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作者不由得如痴如醉,浮想联翩。(在《献给爱丽斯》钢琴曲中,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看着看着,作者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什么?

  生:一朵荷花。

  师:在微风中怎样?

  生:翩翩起舞。

  师:(板书:这是一种多么令人神往的境界啊!人荷一体、物我两忘。你们也想去体验一下吗?

  生:想!

  师:就请大家把这两段话美美地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去想象。你可以自由读,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读;既可以在心里默默地读,还可以根据内容配上动作边演边读。我们要看看哪些仙学仿佛也真的就是一朵荷花。

  在优美的钢琴曲声中,生自读自悟,尽情陶醉在美妙的意境中。

  师:(出示4、5自然段)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看看你是否变成了荷花。

  抽读、指导、示范、再练读、齐读。

  师:请大家再想一想,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一朵荷花,又会有哪些小动物来跟你交谈,它们又会告诉你些什么呢?

  生:会有小蝌蚪游过来,告诉我他找到妈妈了。

  生:会有小蜜蜂飞过来,对我说:“荷花姐姐,你们真香!”

  师:小蜜蜂,那你就多在这儿采些蜜吧。(众生笑。)

  生:会有小鸟飞过来,告诉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生:会有蝴蝶飞过来对我说:“荷花,你可真漂亮!”

  师:谢谢你的夸奖,你比我更漂亮呢!(生笑。)

  生:会有小表蛙跳到荷叶上,告诉我他捉害虫的事。

  生:会有蜻蜓飞过来,他会对我说:“荷花,我可以在你的花瓣上歇一下吗?

  师:非常欢迎!快请坐吧!(众生大笑。)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叫我佩服。这么美的画卷,这样美的语言,我们真该把它记下来,你们觉得呢?

  生熟读、试背。

  五、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师:(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让我们再次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吧,大自然不用笔墨纸,就给我们描绘出了这么美的画卷。你打算用一句怎样的话来赞美荷花或者歌颂大自然?(出示句子:我想说:“————————”)

  生:我爱你,荷花!

  生:大自然真神奇!

  生:大自然就是一幅活的画。

  我:要是我也能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那该多好啊!

  师:同学们,荷花是美的,大自然是神奇的。大自然中像荷花这样的美景还有很多很多。老师有一句话想送给大家: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并板书。)我相信,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同时善于从生活和自然中去发现美,创造美,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更加精彩,也一定能够写出更多更美的诗篇!

  附第二课时板书设计:

  21荷花

  闻香

  看美

  想舞

  一大幅活的画

《荷花》教学实录11

  生课前唱歌

  师:多美妙的歌声!相信你们的读书声也一定很好听,让我们在今天的课堂上尽情的畅读!课前同学们积累了描写荷花的古诗吗?谁来背一背?

  生1:背白居易的《池上》。

  生2: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生3:背《江南》(汉乐府)

  师:还有我们学过的一首诗-----

  生:《小池》

  师:一起来背背。(学生齐背)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不仅是因为荷花的美丽与清香,还因为它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你们想看看这样的荷花吗?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时,不要拘束,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喊出来、说出来!(课件播放荷花的精美图片)

  师:从同学们看荷花的那种惊喜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有很多的发现和感受,来,勇敢的站起来说出你的发现和感受!

  生:我觉得荷花非常的美丽。

  生:我发现了荷花的生长过程,荷花先是一个花骨朵,然后长出两三片花瓣,最后全展开了。(边说边用手做动作)

  生:我看到了荷叶挨挨挤挤的。

  生:我看到了荷叶上有水珠,就像晶莹剔透的珍珠一样,非常美丽!

  生:我看到了有的荷花还是花骨朵,有的已经完全绽开了,绽开的荷花里面有嫩黄色的小莲蓬(f?ng)

  生:(齐说)小莲蓬(p?ng)

  师:(对刚才那位同学)你再把这个词读一读。(生读了两遍)

  生:我发现了有的荷花饱胀得要破裂似的。(听课老师露出惊讶、赞叹的表情)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所以有这么多美好的发现,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曾经观察过荷花,并且把他的发现和感受写成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课。板书:《荷花》

  师:你们喜欢这篇课文吗?

  生:喜欢,因为课文把荷花写得很美。

  师:哪些地方写出了荷花的美呢?请你们自己读课文,把你觉得荷花美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读出荷花的美。(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荷花美的句子,练习朗读)

  (师指名朗读,一生读第二自然段,生自评没感情,一点都不美。再请一生读,读得较好,师评价:这是一朵比较美的荷花,还有更美的荷花吗?生继续读第四段,第二段。最后齐读学生认为美的二、三、四自然段。整体效果还是很好的)

  师: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荷花呢?

  生:因为作者仔细观察,并发挥了想象。

  师:那作者是怎样观察和表达的?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先读读第二段,边读边体会哪些词句用的特别好!想好了,可以和旁边的同学互相说说。

  (学生读课文,边读边说,有的和旁边的同学议论)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

  生:我觉得这一句写得很好,“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因为这句话写出了荷叶的样子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作者写得好,你也读得不错!还有觉得这句好的吗?

  生:这句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的,就写出荷叶多,长得很茂盛,而且还把它当成人来写了。

  (师板书:挨挨挤挤)

  师:你能从挨挨挤挤这个词中体会到荷叶长得多,长得茂盛,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挨挨挤挤的现象吗?

  生:在公共汽车上,人特别多,挨挨挤挤的。

  生:在火车上。

  生:我们在食堂打饭的时候也是挨挨挤挤的`。

  生:在广场上,有一次我在广场看到好多的人挨挨挤挤的,原来他们在看打狗。(众人大笑)

  师:谢谢你,带给我们一个幽默笑话。同学们挨挨挤挤这个词在这里是形容荷叶长得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播放荷叶视图)

  生:我觉得这句也写得很好“白荷花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因为……因为……

  (学生说不出来,气氛有点紧张)

  师:觉得它就是写得好,没有理由,是吗?哦,你喜欢它是不须要理由的!

  师:还有觉得这句好的吗?

  生: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冒字用得好!因为它写出来了荷花是怎样长出来的。(师板书:冒)

  师:那荷花是怎样长出来的呢?

  生:慢慢的长出来的。

  生:不对,应该是很快的长出来,一下子长出来的意思。

  生:老师,我们刚才不是说荷叶是挨挨挤挤的吗!所以荷花就在荷叶的之间长出来了!

  师:(鼓掌)你说的太棒了!正是因为荷叶挨挨挤挤的,所以白荷花就在荷叶之间冒出来了!你们还可以换上哪些词呢?

  生:探出来

  生:像小草一样,从泥士中钻出来。

  生:荷叶已经在那展示自己的碧绿的衣裳了,荷花也赶紧探出头来张望着这个美丽的世界。(鼓掌)

  师:还有觉得好的吗?

  生:老师我觉得这句也好: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白里透红的花瓣本来已经很美了,再加上嫩黄色的小莲蓬就更迷人了。

  师:老师觉得你正像那迷人的荷花一样。

  生:我觉得这句写得很好: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句话写出了花骨朵儿很饱,就像人吃得太饱了,像要爆炸似的。(用手比画了一下肚子,引得老师发笑)

  师:那这里是形容花骨朵儿快要-----

  生:快要绽放了。

  师:同学们用心去品味了,才能有这么多感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生齐读第二段)

  师: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同学们荷花池中的白荷花会有哪些不同的姿势呢?就像后面听课的老师一样,有站着的,有坐着的……荷花也会有不同的姿势吧,(学生思考)你看,有的荷花低着头,弯着腰,好像在欣赏自己的美丽。还有哪些姿势?你能用有的……仿佛……说说吗?(课件播放荷花情境图)

  生:有的荷花昂着头,挺着胸,像一个哨兵站在那儿一样。

  (边说边挺直着自己的腰杆,好像她就是那哨兵一样)

  生: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在欣赏自己倒映在水里的影子。

  生:有的荷花躲在荷叶背后,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生:有的荷花舒展自己的双臂,好像在晒着温暖的太阳。

  ……

  师:哇!这么多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呀!怪不得作者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生:叶对陶

  师:再想想,是叶圣陶吗?叶圣陶是来欣赏荷花的,那这一池荷花是哪位画家的作品?(生想了一会,忽然有一个学生低声的说大自然)

  师:刚才老师好像已经听到了一个学生说对了,这位画家是谁?

  生:大自然(很多学生一齐说)

  师: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第三段)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你们也像作者一样被荷花陶醉了,你们就像那一朵朵美丽的荷花一样,绽放自己的美丽的笑脸,你们愿意变成一朵荷花吗?

  生:愿意!

  师:闭上眼睛,让我们静静的在荷花池中听听会有什么动人故事。

  (师范读第四段的内容,学生闭眼静静地听)

  师:可爱的荷花仙子们,睁开眼吧!能说说你们刚才在荷花池中听到了什么吗?

  生:我听到了蜻蜓对我说他清早飞行得很快乐!

  生:我听到了小鱼在我脚下游过时,对我说他昨夜做了个好梦!

  师:那除了听到蜻蜓和小鱼说说,在荷花池中你还听到了哪些悄悄话呢?

  (生想,一会儿,陆续有几个学生举手)

  生:我听到岸上有人说话的声音,他们说:“多美的荷花呀!真想采回家去。”“不能采,荷花是让大家欣赏的!而且它以后还可以结成莲子!”

  生:我听到风姑娘说:“哇!多么美丽的荷花呀!让我再让她们跳上一支欢快的舞蹈吧!”于是荷花跟着风姑娘一起翩翩起舞。

  生:我听到池中水的说话声:“看!长在我上面的荷花多么美丽呀!”

  师:哪位荷花姑娘和这位水先生对话呢?(一女生有点羞怯的站起来)

  水先生:

  荷花姑娘,你长得可真美,真让我羡慕!我每天在你下面看着你的倒影。怎么也看不够!

  荷花姑娘:我能长得这么漂亮,也多亏有了你呀!是你让我每天吸收那么多的营养!

  谢谢你了,水先生!(众人露出喜悦的笑容,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

  师:同学们丰富的想象真是让老师敬佩!看得出来你们对大自然的喜爱。现在你们就用你的声音,你的情感,加上你的动作来表达你对荷花的喜爱,表现你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学生齐读课文)

  师:课后同学们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写一种你喜欢的花卉。

  (下课)

《荷花》教学实录12

  语文课的紧要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所谓语感,是指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简言之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认为,阅读课堂的整体建构必须以培养学生语感为核心,否则其它任何语文素养的发展都只能成为一句空话。笔者在《荷花》(浙教版6册)一文的教学中,尝试以指导学生读书活动为“经”,以语言操练为“纬”,着力培养学生语感素养,“一课一题、重锤敲打”。现将主要流程剪切如下。

  一、通读预览,激活语境

  1、创设语境。揭题导入后,教师首先让学生自由交流所见到过的荷花。之后,教师以课件呈现配乐荷花图景(图景取材自杭州西湖名胜“曲院风荷”)供学生观赏品评,以进一步入情入境。

  2、充分诵读。学生交流品赏后,教师引入:“刚才大家看荷花时很投入,那么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好好读书后说说你的感受。”让学生边读边思,整体感知。其中,第二段可组织发散性读,鼓励其以各自喜欢的方式读书品味;第三段可组织竞赛性读,让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第四段则组织示范性读,让学生在教师引领下习得读法。读书至此,学生已能水到渠成地理清本文思路:闻香→观赏→赞美→想象→回归(现实)。

  [课文中规范、精美、鲜活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精力、智力、心力等的主要投放地和施展区。课堂上要不折不扣地让学生做到读书为主,读原汁原味的课文,最终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越读越会读。]

  二、潜心会文,品味语辞

  1、自由感悟。在学生对文本从“通读”到“读通”后,教师顺势切入:“作者眼中的荷花很美,请大家仔细读后想想,哪个句子写得最美?”对学生的个性化感悟,教师不宜平均用力,只对重点词句作必要展开。如研读“荷叶挨挨挤挤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一句时,交流片断如下——

  生:我认为这里的“冒”字很不一样,但到底好在哪儿,我一时说不上来。

  师:噢,那就请你先读读这句话,把你心中的感受读出来。(生读此句)

  师:一时说不清楚不要紧,你们先想“冒”还可以用哪些字来替换呢?

  众生:露、探、钻、伸、长……

  师:那为什么作者不用这些字而独用“冒”呢?

  生:只有迫不及待地长出来的样子才叫“冒”。

  生:我想,这白荷花可能是在一夜之间突然长出来的吧。

  生:这“冒”出来的白荷花一定显得亭亭玉立、与众不同。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你们看,一个“冒”多传神啊!

  2、情境渲染。教师点击课件,学生欣赏喜气洋洋“冒”出来的荷花。同时,允许学生在观赏时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甚至可以手舞足蹈、欢呼雀跃,尽情体验“自主发展、享受课堂”之无穷乐趣。

  [教师以文眼“冒”字切入,意在让学生潜心会文、尝试探索,虚心涵泳、切己省察。古人把读书时的品味揣摩喻为春雨润花、清水溉稻、鱼入水中、溪水濯足,可见唯有全身心浸染于语境之中,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

  三、互动表演,积淀语感

  第四段是本文又一重点,教师引入课堂表演形式。先将全班按座位划分为若干个四人小组,组中各人分别扮演文中“荷花”、“小鱼”、“蜻蜓”、“风儿”等,再让学生根据文中描述边推敲边表演,以求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教师在此时不必指点过多,只间或以手势、眼神、体态语等略作调控。如——

  蜻蜓(挥动双臂):荷花姐姐,我们能在你身边享受清香,别提有多快乐了。

  荷花(随风摆动):谢谢你们来陪伴我。你们给小蜜蜂带个信儿,让它也常来好吗?(蜻蜓:行啊。)

  小鱼(轻轻游来):荷花姐姐,真羡慕你住的地方。昨晚我去了别处,但我后来梦见这儿月光明亮,池子里又静又美……

  风(柔柔吹拂):荷花姑娘,你的舞姿真的`特别迷人。

  ……

  [学生对文本的研读和体会,绝不仅只是一种单纯“发现”和“吸收”,更是一种加工再创造的过程。此处引入的情境表演形式,力图让学生“情动于中而形诸于外”,在动态生成的表演中强化主体感受性并积淀语感。]

  四、抒情表达,丰富语言

  学生表演完毕后,教师再次提示:“现在,让咱们再津津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一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心中的荷花,就请写下来(随之播放荷花图景)。学生练笔(确切说属情境性造句)举例——

  生:荷花,你的清香是这样的迷人,你的身姿是如此美妙!

  生:荷花,美丽的荷花,你的动人魅力将令我终身难忘。

  生:荷花,你真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好想好想让你做我的姐姐。

  生:荷花,你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们都喜欢你。

  [培养学生语感,自然应高度重视积累和运用语言,积累者,在于“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结课阶段的抒情表达环节,力图让学生在积累语言材料、内化语感图式的过程中丰富语言,累积语感。]

  【执教感言】

  叶圣陶先生曾言“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教者以文本为媒,力图抓住文章重点,引导学生在精读细赏之后使课文烂熟于心,自然融入其原有语言背景,直至渗入潜意识之中。此种状态貌似雪泥鸿爪,无迹可寻,但若假以时日,学生稍有近似的情境诱发,便会瞬间“唤起”,巧妙串联,浑然一体,达到“天成的直觉、直觉的天成”般的语感境界。

《荷花》教学实录13

  上课。

  一、导入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唱的这首歌里,我们是什么?

  生:荷花!

  师:咱们一起来写一写我们的名字好吗?

  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点评:用歌曲导入,创设了一种优美和谐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荷花,有利于学生设身处地的阅读。注重书写的示范作用,三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板书感受到书写的重要。〕

  二、创设情境,带领孩子们整体感知课文。

  师:荷花们,快,作一下自我介绍吧。让我们大家先了解你。

  生:我叫××,来自三年级一班。

  师:你介绍得很流利,只是你现在是荷花了呀?

  生:我是一朵美丽的荷花。

  生:我是一朵白荷花,我穿着雪白的衣裳,天天在湖中舞蹈。

  师:好美丽的荷花呀!你们的家在哪里?

  生:我们家在池塘里。

  师:孩子们,把你们的家搬到这里来好吗?

  (师在黑板上画了湖水、小亭子和垂柳的枝条。)

  〔点评:学生以自我介绍的形式,走进课文的世界。教师通过绘画创设一种诗情画意,给学生美的感受和想象的空间。〕

  师:作家叶圣陶来到你们的身边,看到你们的时候,他被你们的美丽惊呆了,情不自禁地夸起你们来了。快来看看,他是怎么夸你们的?(用手势示意孩子们看书。)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快来说说,他夸你们什么了?

  生:他夸我们很美!

  生:他夸我们很香!

  师:所以,当他闻到你的香味时就赶紧……

  生:(抢答)向我跑来。

  师:他这么夸你们,你有什么感觉?

  生:很高兴!

  生:开心!

  生:脸上露出了高兴的笑容。

  师:孩子们,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来读读课文吧!要读出自己的滋味!谁来读?

  (学生依次接读课文,教师及时做出适当评价。)

  〔点评:教师始终引导学生进入荷花的角色进行阅读。两次阅读都有明确的目的,第一次读是整体感知,看作者写了荷花的什么特点,同时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第二次读要带着“荷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滋味,同时又是对第一次读的检验。这样的安排要明显的层次,有利于孩子体会到应该如何读书。〕

  三、品读课文,指导朗读。

  1、自主学习,品读课文

  师:如果让你给课文配上一首曲子,你会配上一首怎样的曲子?

  生:优美的曲子。

  师:为什么?

  生:因为荷花太美了,我都想变成一朵荷花了。

  生:我想给他配上一首动听的曲子。因为荷花太美了!

  师:老师也给荷花配上了一首曲子,你们听听,看满意吗?

  (教师放音乐,学生静静地听。)

  师:满意吗?

  生:满意。

  师:好,那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配乐的感觉或者老师听着提供的音乐再来读课文吧。在读课文前老师能对你们提一个要求吗?

  生:能。

  师:看屏幕。

  屏幕出示:

  品读课文:

  (1)画一画

  把你认为好的字、词、句、段画下来,细细的多读几遍。

  (2)写一写

  在你画下来的字、词、句、段的旁边写写你的感受。(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

  (3)通过朗读把你品到的滋味表达出来。

  师:(解释)就像品尝你最喜欢吃得最喜欢喝的东西一样,细细的、慢慢的去读课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

  生:(读三个要求。)

  (学生按要求品读课文。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点评:以配乐的要求激发学生内心的感受,感受语言与音乐的和谐统一。教师出示读书要求,让学生能够细致的去品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滋味,也就是读出个性化的理解和感受。关于“品读”,不是给学生一个空洞的不可执行的概念,而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像品味美味的食品饮料那样去读书,给学生一种可以意会的读书要求,有利于学生深入阅读。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有利于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把读书习惯的`引导与学习语言结合起来。〕

  2、交流感受,指导朗读。

  师:孩子们,说说你用心画下的词句吧。

  生:“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

  师:读读你写下的感受吧。

  生:说出了荷花和荷叶的样子,我觉得荷花特别的美!

  师:好,有自己的感受。能让我们大家共同来分享一下你刚才读书的快乐吗?

  生:嗯。(点点头)

  师:来,看这儿。(教师指着大屏幕)大家都去读读吧,品出自己的滋味。

  生:(自由读这一段。)

  师:想去看看荷花吗?

  生:想!

  师:闭上眼睛吧。把你听到的变成一幅画面展现在自己的眼前,“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得,像一个个……”(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这一部分。)

  师:睁开眼睛吧,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有许多的荷花,有的还是花骨朵,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片儿”。

  师:(纠正)你能跟我读一遍吗?“花瓣儿”。

  生:“花瓣儿”。

  〔点评:纠正学生读书的错误,不是告诉学生哪里错了,而是让学生跟老师读,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来自心灵的,这样非常自然的帮助学生改正,没有给学生造成任何心理压力。〕

  生: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生:我看到许多的白荷花在那儿舞蹈。

  师:你还加上了自己的想象,很好!

  生:我看到了一大片荷叶,挨挨挤挤的。

  师:老师这儿有一些荷叶,谁来当荷叶?

  生:(许多学生上台表演,孩子们把荷叶顶在头顶上,站成了直直的一大排。)

  师:你们眼前的荷叶是这样的吗?

  (学生有些不知所措。)

  师:找一个导演来指导一下。

  (小导演上台,拽了拽几个同学。想让荷叶错综复杂一些,可是荷叶们太老实了,不轻易动自己的原有位置。)

  师:(走到荷叶中间去。)快,荷叶们,让我们凑得再近一点!

  (孩子们明白过来,都往中间挤了挤。)

  师:好,看看荷叶,送她们一个词,荷叶……

  生:(齐说)挨挨挤挤。

  师:(板书:挨挨挤挤)快,让我们的荷叶长在我们的湖中吧!

  (学生把荷叶贴在教师画的湖中,荷叶确实是挨挨挤挤的。)

  〔点评:对于词语的理解,教师巧妙的设计了一个现场,让学生扮作荷叶去表演,通过导演的排练,学生最终明白了“挨挨挤挤”的意思,

  并且建立起形象和意义之间的联系,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把荷叶贴在教师前面画好的“湖中”,又让学生运用了一次“挨挨挤挤”。〕

  师:再请我们的荷花出场吧!寻找三朵聪明的荷花。

  (三名同学上场,分别拿到了样子不同的荷花。)

  师:这次,我们可要考考三朵荷花了,看屏幕,先认清楚你自己。

  屏幕出示: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对下面的学生)我们喜欢哪一朵就读哪一朵,如果荷花听出是她,她就会把荷花贴到荷叶之间去。不过,(转向三朵荷花)三朵荷花,如果他们读得咱美,咱就贴,如果读的不美呢?

  生:就不贴。

  生: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一朵荷花贴了上去。)

  生: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另一朵荷花贴了上去。)

  生: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朵荷花却不贴。)

  师:(问)你为什么不贴呢?

  生(“荷花”):她的声音太小了。

  师:(看着读的孩子)你听到荷花的话了吗?

  生:(点点头)听到了。

  师:咱俩合作试试好吗?争取让她贴上。

  (师生一起来读这一句。)

  (荷花贴了上去,教师向读这一句的孩子竖起了大拇指。)

  师:荷花都贴上去了,看来咱们读得可真不错!一起来试试好吗?

  生:好。(齐读这三句话。)

  〔点评:三朵不同形状的荷花,通过“图”“文”对照,让学生明白了那些语言刻画出的是什么样的荷花。让学生读这些句子,巧妙的给出了读书要求,就是要读出荷花的形态美。把荷花贴上去,亭子、柳枝、荷叶、荷花,一幅优美的图画慢慢呈现在学生眼前,随着读书的深入,学生对于课文语言所传递的美的感受也在一步步加深。〕

  师:快看,荷花已经从荷叶之间冒出来了。(板书:冒)

  师:老师有一个疑问想请教一下你们,说荷花从荷叶之间长出来不就是了吗?为什么要用“冒”出来呢?能帮帮我吗?

  生:用“冒”说明荷花长得很快。

  师:那你能读读这个字吗?

  生:冒(读得比较快。)

  生:因为荷叶太挤了!嗯……(不知怎么说了。)

  师:荷叶太挤了,所以荷花从它们之间怎么样?(作了一个由下往上伸的手势。)

  生:冒出来。

  ……

  师:谢谢孩子们!你看看,读书的时候啊,遇到了问题,在头脑中画一个问号,然后大家一讨论,问题就……

  生:解决了!

  师:是啊!还有时候,我们把看到的或听到的变成一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就会很容易得把它给记住了。你们信吗?

  生:信。

  师:好,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记住的同学请你看着老师的眼睛来背,没记住的也不要紧,可以看着屏幕,好吗?

  (学生一齐背诵这一部分)

  〔点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必须注重对词语的理解,教师抓住了“冒”字,提出疑问,引导学生理解,这样坚持下去,学生会慢慢养

  成读书要注意重点词语的习惯。文章的很多重要信息是通过一些词语传递出来的,就是一个个传神的词语构成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对于词

  语的理解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点,但是这种理解是多样的,完全可以从这样的处理中获得启发。在阶段学习以后,教师及时总结了学习

  方法,一是提出疑问,二是要通过文字建立画面。让学生背诵这个自然段,从背诵的效果看,多数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说明这一段的学习给

  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为学生积累语言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师:(和提出这一部分的孩子握手。)谢谢你,让我们共同分享你学习的快乐。谁还想把你学习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生:(又读了上边那一部分,教师听他读完,她继续向下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

  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的站在那儿。蜻蜓飞过

  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师:看来你品的句子可真不少,能读读你写的感受吗?

  生:我觉着写得很美!

  师:前边这部分我们已经共同欣赏了,能让我们分享一下后半部分吗?

  生:(点点头)好。

  师:看大屏幕,(出示孩子读的这一部分)自己去读读吧。

  (生自由读这一段)

  师:从你们的读书声中,老师听出来了,你们肯定也非常喜欢这一部分,是吗?

  生:是。

  师:孩子们,如果你变成了荷花,你会穿上什么颜色的衣服?

  生:我想穿上白色的衣服。

  我想穿上粉红色的衣服。

  ……

  师:你站在湖中,会看到哪些有趣的事情?

  生:一阵风吹来,我在那儿舞蹈。

  师:一阵风吹来,我们就会……(出示词语:翩翩起舞)

  生:翩翩起舞!

  师:我们的衣服就会……(出示词语:随风飘动)

  生:随风飘动!

  生:我看到许多的白荷花,她们都在舞蹈。

  生:有一只小青蛙蹦过来告诉我它捉了许多害虫。

  师:它在和你……

  生:聊天呢。

  生:一只蜜蜂飞过来,停在上面,告诉我它昨天采的蜜。

  师:它采了多少蜜?

  生:(用手势比划了一下,但一下子说不出来。)

  师:(也用手比划。)那么多那么多的!是吗?哈哈!

  生:嗯。

  师:你看看,你们说的是多么有情趣呀!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趣再去读读吧,肯定有不同的感受。谁来读?

  生:读。

  师:好,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肯定还有好多感受很深的句子,剩下的我们下节课再交流好吗?

  生:好。

  〔点评: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始终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一会是荷叶,一会是荷花,引导学生站在荷花的角度去体会文

  章,让学生有一种切身的感受。难度在于学生是否能真正进入教师营造的这种氛围。教师自己的投入程度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深入体会。教

  师注意改变自己的角色,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自由和轻松的学习场景,有利于学生全身心去体验文字描绘的情景。〕

  四、回归整体,进一步感知荷花美,语言美。

  师:孩子们,我们就要走了,想不想再回头看一眼荷花?

  生:想!

  师:好,老师想通过音乐和画面把美传递给你们,老师还有一个希望——希望你们能通过朗读,把美传递给在座的每一位,行吗?

  生:行!

  师:你们来推荐三名同学。

  (学生推荐了三个学生,学生配着录像朗读课文。)

  师:谢谢你们三个!

  〔点评:对课文的整体感受通过配乐配画面的形式来进行,这个教学和谐统一,到最后达到一个高潮,是语言、音乐和画面的综合呈现,给学生以美感,同时感受到课文是在努力把荷花的形态美、自然美传递给读者,从而和作者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相信这里对语言美的感知强调了整体,在第二课时中还会有更多的更深入的体会。〕

  师:为了让你们体会到大自然的更多的美,老师为你们提供了一本书和两篇文章。来看大屏幕。

  屏幕出示:

  书: 《人与自然》

  文章:《云海日出》

  《济南的冬天》

  师:课下希望孩子们多去看看。

  下课

  〔点评:为孩子提供课外阅读的资料是一种好的做法。从这里来看,《济南的冬天》对三年级的孩子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介绍读物还是要贴近孩子,不单纯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这种推荐不应该是教学的一个步骤一个环节,而确实应该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延伸,是引导学生到更广阔的语言海洋里去畅游。还需要研究大多数孩子的阅读水平和阅读兴趣点,并且根据年级的不同形成一定的阅读序列。有推荐还要有读书的时间,还要有读书的交流,这样才会真正促使学生读书。〕

【《荷花》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荷花淀教学实录02-28

(经典)荷花淀教学实录02-28

《比尾巴》教学实录12-18

《风筝》教学实录12-07

项链教学实录12-07

《春》教学实录12-08

《台阶》教学实录02-28

《锦瑟》教学实录12-18

新版《aoe》教学实录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