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精选)年味儿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年味儿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年味儿作文1
我家乡在华亭,在我们家乡进入腊月门,传统节日一个连着一个,年味一天浓过一天,传统地方民俗文化活动也就更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了。
腊月初八这是华亭过年前奏,这天要吃腊八粥,还要在腊八粥中放用肉馅包成“雀头”饺子。腊八粥用大米、谷米、玉米、红豆、黄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之意;“雀头”饺子用大肉作馅包成圆形雀头状,表示能消灭危害庄家麻雀(据传说腊八这天见不到危害庄家麻雀)。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奏事日子,传统小年,又名辞灶。华亭人对过小年非常重视,这天早饭要吃搅团,有盼望团圆之意。街面上有售卖用麦芽糖汁做成灶糖,又甜又粘,相传送灶时给灶王爷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状了。送灶时间大约在傍晚,家家都要摆祭品,放鞭炮,意味着过年开始了。
腊月日子长了翅膀,一飞而过。转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贴对联,挂红灯,张灯结彩;户户围着餐桌、抱着电视守岁,放开肚量喝酒吃肉,毫无顾忌纵情欢乐,一年中所有辛劳、烦愁在这晚烟消云散,所有丰收、喜悦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
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家乡人都有“迎喜神”传统,吃过“拉魂面”之后,村中人个个穿戴一新,喜笑颜开,牵着或赶着身上披挂了彩纸折叠纸扇牛羊骡马,浩浩荡荡向预先估算好喜神方位进发。这是为了驱除凶煞与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没病没灾。
元宵节那天,大街小巷马社火、高芯子、车社火排成了长队、绵延不断,鞭炮、锣鼓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又一次将过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户户点燃用玉米、荞面捏灯盏,小孩挑着纸糊灯笼尽情玩耍,灯光、月光、星光融为一体,相映成辉。
正月二十三日已是过年最后一个节日,这天华亭农村有“燎疳”习俗。妇女们使出浑身解数提早用鸡蛋壳、五色纸糊好“疳娃娃”,男人们则割足枯蒿茅草为“燎疳”做准备。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谁“小媳妇”、“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门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当第一堆疳草点燃,听到有人大喝“燎疳喽——”,家家户户便都点燃疳草,霎时间熊熊焰火映红了村子,照亮了天空。人们争抢着从火焰上一跃而过,以求燎去病灾,燎红日子。
年味儿作文2
每忆起那座小村庄,总会闻到丝丝缕缕的家乡味,从我的记忆深处传来。
家乡味这就是秋日清晨荡漾在空气中的桂花香。爷爷家院子的一角有一株银桂静悄悄地生长。一早,一股浓烈的桂花香幽幽地,不知不觉地,从门缝里挤出来,从未掩好的窗户里钻进屋里,似乎无孔不入。桂花香很素雅,并不腻人,只会让你一夜好觉后倍感神清气爽,还夹杂着一点点早晨的湿润空气,毫无遮拦地直直地钻进你的鼻孔。这香味时常会使你忍不住顺着香味去寻它的出处,好让你尽情地享受一番。
这香味,是约莫在清晨可以闻到的,那就是它最香的时候。也许还在梦中朦胧着,只听见姑父的雨鞋“啪嗒啪嗒”踩在水泥地上,准备去剪枝。我便时常忍不住下了床,拾起一枝被剪下的.,插在花瓶里供养起来。这花香没有城市里的有时香的冲鼻,花朵也没有城里的迫不及待地想从绿叶中凸显,它们只是隐在叶子中,星星点点的,不显山不露水的,只由你顺着味道探寻。
家乡味就是猪圈草棚里臭烘烘的,阴冷的味道。这味道虽不好闻,但时常伴随着我愉快的童年回忆。草棚里几头小猪挤在一起取暖,那臭烘烘的味道大概就是源于墙角那堆黑漆漆的东西吧。偶尔会有几只睡过了的鸡从草棚里不紧不慢地踱着步过来。有一次,姐姐带我到后院摘了白菜,一起喂猪。不好闻的味道始终弥漫着,可乐趣却丝毫未减。白菜一扔进猪圈,几只窝在墙角的小猪慢悠悠,摇摇晃晃地走进,只听得一声声嚼白菜的脆响,欢乐极了。
家乡味就是大铁锅里炒出的饭菜的香味。黄昏时分,池塘边、小山坡上,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冒出来白烟,有时候会有些发灰,如同水墨在洗净的天空上勾勒出淡淡的线条。一走进厨房,大锅里翻炒着菜,香味总会让我肚子咕咕直叫。五颜六色的食材在锅里跳跃着,仿佛就是害怕自己被烫到而跳着脚。锅里还冒着点点火星,如同夜空中的火焰般璀璨发光。厨房里当然还会有呛人的浓烟味。姑姑总是端着板凳,坐在灶台后,一面添着柴火,一面与我们聊天。香味与烟味混杂在一起,让我一边流着泪一边仔细嗅着各种菜的香,既满足却又难以忍受。可每当菜端上桌,一股温暖的香味扑鼻而来,只让人心生对家的眷念。
家乡味,就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味道,即使吃遍了再多的山珍海味,闻过再多的花香,也抹不去我心中这一缕浓浓的家乡味。
年味儿作文3
打芝麻嘞,葫芦儿,冰糖儿嘞!每当听到这样地吆喝,我就知道快要过年有盼头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鸭。那时侯的天似乎也没有老舍先生说的那分寒冷,我也不是什么信女,但腊八粥是一定要喝的。记挂一下,这是一种习俗,更是一厢怀旧的情结。听母亲说,打小我就爱喝腊八粥,那时候家里也算不上是富裕,我们兄弟姊妹几个都抢着要,母亲每次都佯装没有了,到了夜里在偷偷拿给我喝。花生、莲子、桂圆、薏米粥里带着臻香,带有母亲身上的朴香,细皙的非有非无,化成了回忆里的几缕清烟,惹人恋家。所谓年味,就是游子乡心念的家母吧!
年将至,前面总归有个小年,小年是要买年货的。这时候,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银雪布满,好像在临年争喜。小年没有腊八的那分仪式感,却也不乏乐趣,家里人都会放了假,一起作伴买买东西,厚迎归子。到了那时,家里人都爱说:大孩子坐上火车了没,什么时候回家。说着,还要再买些什么孩子爱吃的小吃食品。与此,鞭炮和新衣也是年的硬角色,两者缺一不可。如果是本命年,要穿些大红的`衣服,象征的是红红火火,福气满盈。所谓年味,就是这美盼吧!
鞭炮声声辞旧岁,瑞雪纷飞迎新年。除夕清晨,家家早起,都迫不及待地揭下了旧的对联子和窗花,这等同于辞旧迎新。先前的时候,对联都是找人写的,然后用浆糊粘上。现在便捷了,总是感觉失去些什么。小时候,过了午,母亲总会和隔壁的杨婶作伴去赶集买些大鱼大肉,我总是缠着母亲带我去,但母亲却怕人多,我走丢而拿几块糖果哄我在家待着。到了傍晚,就是年的重头戏了。在外的人都在那一时回家了,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成为了乡土里最美的一道晚景。年夜除夕不是几束灯光,不是络绎不绝的鞭炮声,也不是一桌年夜饭,而是一家人团圆的热乎气啊!所谓年味,就是这阖家的闹意吧!
新年伊始,爆竹齐燃。没有我想象中的盛大欣喜,却依旧是记忆中不染浮尘的美谈,依旧是谈笑间的小时候。所谓年味,就是这干净简单的回忆吧!
我一直执念年味究竟是何,却不想忘记了珠光宝气,只留一拈乡意。
年味儿作文4
城里人永远享受着便利,过年过节也一样,或去超市里采购些袋装盒装的速成食品,或举家到大酒店聚一聚,或干脆借机潇洒地跟着旅行团外出旅游。乡间就不同了,特重视过节过年,就像春天播种插秧、夏天灌水施肥、秋天收割打场一样,每一桩每一件都做得非常认真,非常仔细。
乡间的“年”来得特别早。进入腊月天,外出务工的人们便计划着返回家乡,接着便陆陆续续地拎着大包小包,带着老婆孩子,赶了火车,搭了汽车,匆匆忙忙行走在乡间的道路上。带着切切的思念,带着殷殷的期盼,也带着一年收获的喜悦,他们要与家里的老人孩子、十里八乡的亲朋相见,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年味儿洋溢在那声声的笑语中,在那紧紧的拥抱中……
乡间的“年”过得特积极。腊月才过一半,集市便日渐热闹起来,一大早就攒动着人头,大姑娘、小媳妇们一拨一拨地挤在肉摊前、百货店里,买几条鱼,提一箱酒,置几套新衣,扛一台电暖气……每个人的手都不闲着。平时难得展开老脸的李婶、刘三姑见了面也笑靥如花:“哎呀,俺家臭小子回来了,带着个漂亮媳妇,还抱着个大胖小子呢!”“恭喜,恭喜啊!俺家老大就爱瞎作弄,买个什么车,这不,一小家子开车回来过年了!”……集市的热闹一直延伸到乡下,家家的门前都挂出大嘟噜大嘟噜的腊物,鹅呀,鸡呀,鱼呀,腊肠呀,简直成了又一个农贸市场。
乡间的“年”过得特殷实。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家家就准备操办大年了,女人们把买来的吃物分类存放,杀两只鸡,宰两条鱼,炸些圆子豆腐泡。过年的前一天,就更忙活了,所有的腊物都要提前煮熟,灶台前弥漫着腾腾的热气,散发着浓浓的香味,这家的与那家的混在一起,在整个的乡野里飘溢着。
乡间的“年”过得特喜庆。年夜饭摆上桌,家中老人点燃香烛,外面的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一家人围桌而坐,烛光映照着一张张开心的脸。你敬我一杯白酒,我敬你一杯果汁,你祝我“万事如意”,我祝你“新年发财”,其乐融融,好不热闹!
年夜饭后,大人们围火而坐,叙家常,谈打算,畅想未来,看看春晚节目;孩子们更是乐开了怀,放一阵烟花,玩一会“地老鼠”,又嘴里衔着糖果,给大人磕头辞岁,当然小脑袋里打着小算盘——得到大人的压岁钱。大大的红包到手了,一个个脸上乐开了花,给大人们唱歌,逗大人们一阵一阵地笑……
乡间的“年”意味深长,它衔接着收获与梦想,酝酿着来年更幸福的团聚,更浓更浓的年味儿。
年味儿作文5
春节的到来,让缙云的人啊兴奋不已!家家户户早就在腊月中旬忙碌着。准备年货、整理衣物……真的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啦!大街小巷人山人海,家家商店琳琅满目,挤得水泄不通。
灯笼早已成为缙云人的喜庆象征,每当夜幕降临,街道上仿佛变了个样,漆黑的一片顿时亮了起来,照亮了全世界,灯火通明,把大地装扮得绚丽多姿,人们漫步在这灯的世界……细细观察,红艳艳的,远看像一团团热烈而不失礼的熊熊大火,仿佛释放了一个不完美的自己,近看便是一个个小太阳,温暖人心。街上一眼望去,灯笼连成一片,望不到边,好像一只中国龙在摆动陶醉其中。寒冷的风也抵不住灯笼的热情,还让夜晚多了些色彩。缙云的灯笼就是不一样,总带着年味儿!
缙云的巷,是一支清远悠扬的笛曲,韵味深长。但在过年那时也是别有一番风趣。一入小巷,似乎整颗心都离开了城市,慢慢融入了静谧的世界,偶尔有落叶从风中飘下来,落在石板桥下,发出轻微的声音。但过年的气氛还是感染了巷。雨――嘀嗒嘀嗒地下着,眼前是一幅烟雨迷茫之景,不知何时墙角的.青苔越发得亮,油油亮亮的,仿佛是正在伸展的生命,墙角的杏儿探了出来,颇有“一只枝红杏出墙来”的味道,远处的几株藤萝早已打起蔫儿,风一来便摇摇欲坠,远远望去,如同一扇屏风,恬淡又不失自然之美,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新年的喜悦,我仿佛感受到安静中的一丝丝热情,也许这就是他们想表达的……我喜欢这种感觉,纯粹的感觉,却总能引起人的万种情思,平缓中却有一份小小的欢快。这就是缙云的巷。
缙云的小村,过年时也是和谐的。县里的水泥路只铺到村口,通往村里的路面上铺着细沙。隔老远就看到小村里的红瓦房,七转八弯,在胡同里“瞎转悠”,你会发现新年里胡同口总有那么三四个老人在聊天,旁边也总会有几只小动物,安心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也不妨拉拉家常。那边,则是一些妇女在聊天,有的坐在河边洗菜,有的在阴凉下绣花,过了一会儿,他们不约而同的回家,家家屋顶飘起缕缕炊烟……
年——最美缙云。
年味儿作文6
大年三十那天,只见母亲与奶奶在不停地忙碌着。原来,这天里,要去各个地方“拜神”与“奉身”,并且今年搬了家,所以还要把家乡的观音请到家里去呢。母亲是家里的大媳妇,所以这些事,由母亲来传承。而我是家中的长女亦长孙,也是家中的一份子,当然要帮母亲的忙,所以要跟着一起去“拜神”。
我跟着母亲,首先到家乡的庙里拜拜。庙里香火鼎盛,每家每户都会有人来拜,这也成为了家乡的'一传统习俗。拜神注重的是诚心诚意,但是,烧香、添灯油钱、烧纸钱、放爆竹,却缺一不可。这一步步都是竟然有序的,为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们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万事胜意。小孩们快高长大,学业进步。庙里拜完了,我们接着要去祖屋“奉神”。步骤与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讲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了家乡的房子,只见汽车一列列的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车前都点了蜡烛烧了香,接着烧纸钱,放鞭炮。保佑父亲母亲叔叔婶婶们开车平安无事,路路畅通。一转眼,下午了,这时候把菩萨接到家里去了。将菩萨像安放好,母亲一边边开车,我一边洒米,说是为了给菩萨指路,回到了家里,再次烧香、点蜡烛、烧纸钱、放爆竹。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家人欢聚一堂,吃着与众不同的汤圆。用玉米粉捏成的斋汤圆与白菜、虾米、干鱿鱼,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锅,味道鲜美,把汤圆那团圆之意的味道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有说有笑。这晚,全家老少一齐放烟花。看着那应接不暇的烟花,对新一年的憧憬与期待的心情已经像烟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帮父亲发着祝福的飞信,那一条条信息,飞到了每个人的心坎里,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初一,全家人都已经“装备“好向家乡出发了。家乡,每家每户都杀鸡烧鹅。而我们家,也已经准备好了招待亲戚朋友们的美味佳肴。叔叔和父亲去了远方亲戚家拜年,而我们这些小孩收红包收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亲戚朋友们都到齐了,我却见到了许多陌生人。但却因为那股浓浓的年味儿,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种喜悦,抛陌生感于脑后,像亲人一样招待着。这种感觉,是幸福的,无可代替的。后记:这就是我的家乡,即使没有过人的文化魅力,但却有着无可非议的人情味儿。家乡的年味儿,是隐于财富间那一股股渗透人心的暖流。
年味儿作文7
新年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我每天都看着日历,掐着指头数着、盼着,离过年还有几天,八天、七天。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四,晚上,我缠着母亲,撒着娇说:母亲,我们一起去大润发采购年货吧!她爽快地答应了。
行,既然过年了,今天让你潇洒走一回,随你买什么,总额也不限,只要袋子里的钱够,呵呵!
那平时不让吃的垃圾食品呢我试探着问。
也行!
来到大润发,嘈杂的说话声,不时的叫卖声,欢笑声不绝于耳,传入我的耳边。人流如潮,一眼望去,黑压压的一片,人好多啊!我定神一看,还真有点儿过年的味道,到处张灯结彩,红色的灯笼挂满了各处、喜庆的福字贴满了货架、红色的招牌、红色的纸蛇,到处都是红色的,真是红红火火呀!
真是人挤人!我们随着人流一起往前走,五花八门的东西映入我的眼帘,吃的、用的、玩的,琳琅满目,比平时的货源多了好多呢,好热闹啊!
瞧!那边围了好多人我探了探头,一股好奇的感觉迫使我挤到了那里,噢!原来是在买喜庆用品,我和母亲也加入到了里面,五颜六色的',好漂亮啊!我一眼就看中了一个漂亮的门贴,上面有一个卡通版的小蛇,手上拿着一个倒福,我又环顾四周,还有好多我喜欢的,有大的,有小的,我站队在中间,一会儿摸摸这个,一会儿又摸摸那个,犹豫不决,唉,该选哪个呢。
这时,母亲走过来,好像看明白了我的心思:今年是蛇年,而且你又属蛇,你就选个关于蛇的吧!我听了母亲的建议,连忙选了一个刻有小蛇图的门贴,可喜气了!
渐渐地,购物车里的东西越来越多,接下来就是零食区了,我迫不及待地冲了过去,两眼直放光,嘴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哇!又脆又香的薯片、又甜又辣好多鱼这些全都是我的最爱。我一会儿跑到这边选几种,一会儿又奔向那边挑几样,没多会儿,就装满了整整一购物车的东西,我真是太高兴了!
最后,我们来到了结帐区,哇噻!几十个收银台全都开放了,而且每个收银台后面都排成了一条长长的蛇队。我环顾了一下周围,几乎每个人手里也都推着装得满满的购物车,每个人都露出了欢乐的笑容,他们都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好不容易,我挤进了一个队伍里,终于轮到我结帐了,我兴奋地取出一样样狂购的物品,心里不禁喜滋滋地想道:要过年了,就能随心所欲,买自己所喜欢的东西,我真希望每天都
过着这样的日子该多好啊!
年味儿作文8
春去春又来,又到了过年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来,当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身为东莞人,自然会懂得一些东莞的过年风俗。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在这一天,灶王爷就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由此就有了“送灶”的仪式。在这一天,我们家就会烧香拜佛,在桌子上摆上许多小吃,像糖冬瓜之类的。
农历腊月二十四就要贴对联了,在这一天,我们家都会将准备好的对联贴上,其实不止是对联,还有在房子的各个地方贴上写有“老少平安”、“招财进宝”等等的或红或橙的字条。
农历腊月二十八则是大扫除,在这两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动起来,将家里里里外外的打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孩子们在这一天都特别开心,因为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团圆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饭,等待着新年的钟声响起。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为生活外出奋斗的人们,享受幸福的夜……
到了农历的大年初一,我们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按照书上说的,一出门向什么方向出发,出门行大运,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顿大概是不吃的,这一天,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了,他们可以收到父亲母亲和亲朋好友的.红包,这一天的红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为我们都会到处去拜年。
到了农历的大年初二,就是开年了,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虽然现在禁止放烟花爆竹,但人们违背不了习俗。也把大门大开,在门前放一桌的食物,旁边还放凳子,据说是给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圆”,这应该是他们处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传统节日元宵节,这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还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们和父亲母亲一起,把过年期间收到的红包都拆开,看看都收到了多少,这或许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了。
这是我们家乡的过年,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好像越来越感觉不到过年的气氛了,我们都希望,过着最有气氛的年,心里奔放着一朵朵希望的花。
年味儿作文9
每忆起那座小村庄,总会闻到丝丝缕缕的家乡味,从我的记忆深处传来。
家乡味是秋日清晨荡漾在空气中的桂花香。爷爷家院子的一角有一株银桂静悄悄地生长。一早,一股浓烈的桂花香幽幽地,不知不觉地,从门缝里挤出来,从未掩好的窗户里钻进屋里,似乎无孔不入,桂花香很素雅,并不腻人,只会让你一夜好觉后倍感神清气爽,还夹杂着一点点早晨的湿润空气,毫无遮拦地直直地钻进你的鼻孔。这香味时常会使你忍不住顺着香味去寻它的出处,好让你尽情地享受一番。
这香味,是约莫在清晨可以闻到的,那是它最香的时候。也许还在梦中朦胧着,只听见姑父的雨鞋“啪嗒啪嗒”踩在水泥地上,准备去剪枝。我便时常忍不住下了床,拾起一枝被剪下的,插在花瓶里供养起来。这花香没有城市里的有时香的冲鼻,花朵也没有城里的迫不及待地想从绿叶中凸显。它们只是隐在叶子中,星星点点的,不显山不露水的,只由你顺着味道探寻。
家乡味是猪圈草棚里臭烘烘的,阴冷的味道。这味道虽不好闻,但时常伴随着我愉快的童年回忆。草棚里几头小猪挤在一起取暖,那臭烘烘的味道大概是源于墙角那堆黑漆漆的东西吧。偶尔会有几只睡过了的鸡从草棚里不紧不慢地踱着步过来。有一次,姐姐带我到后院摘了白菜,一起喂猪。不好闻的味道始终弥漫着,可乐趣却丝毫未减。白菜一扔进猪圈,几只窝在墙角的小猪慢悠悠,摇摇晃晃地走进,只听得一声声嚼白菜的脆响,欢乐极了。
家乡味是大铁锅里炒出的.饭菜的香味。黄昏时分,池塘边、小山坡上,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冒出来白烟,有时候会有些发灰,如同水墨在洗净的天空上勾勒出淡淡的线条。一走进厨房,大锅里翻炒着菜,香味总会让我肚子咕咕直叫。五颜六色的食材在锅里跳跃着,仿佛是害怕自己被烫到而跳着脚。锅里还冒着点点火星,如同夜空中的火焰般璀璨发光。厨房里当然还会有呛人的浓烟味。姑姑总是端着板凳,坐在灶台后,一面添着柴火,一面与我们聊天。香味与烟味混杂在一起,让我一边流着泪一边仔细嗅着各种菜的香,既满足却又难以忍受。可每当菜端上桌,一股温暖的香味扑鼻而来,只让人心生对家的眷念。
家乡味,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味道,即使吃遍了再多的山珍海味,闻过再多的花香,也抹不去我心中这一缕浓浓的家乡味。
年味儿作文10
春去春又来,又到了过年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来,当然,不同地方有着不同文化习俗,身为东莞人,自然会懂得一些东莞过年风俗。
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日子,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负责管理各家灶火,被作为一家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在这一天,灶王爷就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一年中应该得到吉凶祸福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由此就有了“送灶”仪式。在这一天,我们家就会烧香拜佛,在桌子上摆上许多小吃,像糖冬瓜之类。
腊月二十四就要贴对联了,在这一天,我们家都会将准备好对联贴上,其实不止是对联,还有在房子各个地方贴上写有“老少平安”、“招财进宝”等等或红或橙字条。
腊月二十八则是大扫除,在这两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动起来,将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干净,迎接新一年。孩子们在这一天都特别开心,因为感受到了劳动快乐。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团圆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饭,等待着新年钟声响起。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夜,是多少为生活外出奋斗人们,享受幸福夜……
大年初一,我们早早起床,放鞭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按照书上说,一出门向什么方向出发,出门行大运,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顿大概是不吃,这一天,孩子们是最开心了,他们可以收到爸爸妈妈与亲朋好友红包,这一天红包大概也是最多,因为我们都会到处去拜年。
大年初二,就是开年了,这一天也少不了放鞭炮,虽然现在禁止放烟花爆竹,但人们违背不了习俗。也把大门大开,在门前放一桌食物,旁边还放凳子,据说是给逝去祖先吃。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与水弄成丸子,与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圆”,这应该是他们处理剩菜最好方法了。
元宵节,这是过年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还有芝麻味,到了晚上,孩子们与爸爸妈妈一起,把过年期间收到红包都拆开,看看都收到了多少,这或许是孩子们最期待了。
这是我们家乡过年,但是随着时代变化,我们好像越来越感觉不到过年气氛了,我们都希望,过着最有气氛年,心里奔放着一朵朵希望花。
年味儿作文11
一缕月光从窗外洒进来,举杯浅酌,留下一清影慰籍心头。
除夕夜,一桌子的菜,门外是孩童在放鞭炮的喧嚣,墨色的夜空不时的被烟花撑开,浓浓的年味儿从中溢出。一股香气充斥着鼻腔,看着桌子上正中的糖醋排骨,久久失神。
除夕当天,母亲早早的叫醒我换上新衣服,便开始走街串巷,小时候最喜欢这样跟着母亲,穿的“红红火火”的讨年糕。那天,每家每户都会准备很多火红色的年糕,象征着对他人的祝福,放一块入口,清香酥润,心里口中,皆是满满的年味。回家后,草草吃完午饭便开始准备年夜饭。我跟在母亲身后,静静的期待着。
窗外不时有孩童的嬉笑声和狗吠声。母亲脸红红的,不知是太热了还是兴奋呢?看着锅内渐渐起了白沫的排骨,我的思绪从窗外拉了回来。母亲熟练地倒掉白沫的水,开始油炸。看着锅内以糖色的白糖搅在一起的排骨,不觉得凑到了灶边。
“小心!”母亲拦住了我那要下锅的小手,有着不悦,我尴尬的笑了,只好“循规蹈矩”的看着,舔了舔干燥的嘴唇,“偷”了一份祝福,让清香溢满唇齿之间。窗外的一朵小花悄悄开在了墙角。
排骨一点一点的染上了糖色,“哐”一声,母亲盖上了锅盖,宠溺的'摸了摸我的头,转身又去忙别的了。我似做贼一般试探着想去打开锅盖,突然窗外一阵狗吠,我吓得退到了旁边,生怕被发现。有三只狗围到了窗前,我逗着它们。母亲打开锅盖一瞬,一阵阵热浪扑来,其中夹杂着些许诱人的香气,那么可口又那么不真实。“啊!”,一滴油溅到了我的脸上。母亲忙用冷水帮我擦拭,无奈的笑着。当糖醋排骨出锅的一瞬,心头有什么落了,是的,这个年,有年味了。
糖醋排骨是每年的“头等大菜”,少了哪道,都不能少了它。
看着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我悄悄摘下墙角的无名花,站在板凳上,为母亲戴上。一缕阳光洒进橱窗,照着母亲脸上的汗珠晶莹,用袖子为母亲轻轻擦拭,母亲抬头与我对视了一瞬,我在她眼里看到了星辰大海。
“吃啊,怎么发呆呢?”母亲和煦的声音将我从回忆中拉回。我跑到院里摘下一朵无名花,再次戴在母亲头上,母亲则塞一年糕于我口中,眉眼弯弯,如清风拂面。全家人欢笑着,浓浓的年味溢满心头。
愿每年都能执一份年味儿,以月光相掺。花好月圆年,味儿满院。
年味儿作文12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同时也是人们最重要的一个节日。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我家的春节吧。
年味儿浓,浓在煮腊八粥。刚进入腊月,我就开始盼着过年。腊八是我盼年的第一站。那天一早,母亲便开始煮腊八粥。腊八粥香醇可口,热气腾腾。喝一碗暖到了心窝。
年味儿浓,浓在贴春联。过了二十三,春联什么的呀就要贴起来了。我与父亲、奶奶拿着春联与透明胶开始贴春联了。父亲揭去了旧年的春联,选中了一块偏右的地方贴了上联,我在旁边递透明胶,没过一会儿,春联就在我家门上安家落户了。春联一贴,过年的气氛立刻就有了,我的心里充满了喜悦。
年味儿浓,浓在买年货。快要过节了,我便打起了如意算盘,计划着该买什么好。集市里卖年糕的、卖春联的、卖水仙花的都是这一段时间才有的特色。吆喝声也比平时更加高亢、复杂。我买了许多的烟花爆竹,母亲则买了瓜子、干果之类的`供家人享用。东西拿回家后,原本就不宽敞的家立刻狭小起来,再加上公司发的、朋友送的、亲戚给的,把我们家堆得像一个食品专卖店。大人们的脸上个个都洋溢着笑容。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情。
年味儿浓,浓在吃年夜饭。终于盼来大年三十儿,晚上我们一家人来到了饭店。开吃了,我狼吞虎咽地与表弟、表哥把桌子上的肉类洗劫一空。饭桌上自然少不了有寓意的菜。如发菜寓意发财,红烧鱼寓意年年有余、羊肉饺子寓意发洋财 ……..大家开始互相敬酒,说吉利话,我顿时感觉自己很幸福,一种团圆的气氛包裹着我。在饭香酒香中,我们迎来了新年的钟声。
年味儿浓,浓在拜年。大年初一,我向长辈拜年,拜完年自然有红包拿,不管有多少都是长辈对我的一种希望、祝福。但多少钱也压不住岁月的脚步,一步步、一年年把孩子们推向成年、晚年。
年味儿浓,浓在逛庙会。庙会现场人山人海,一眼望去,头顶满是那大红灯笼在寒风中舞蹈,庙会里卖吃的、卖小玩意儿的数不胜数。人群中的孩子分外引人注目,他们一个个拿着一两串大糖葫芦在人群中奔跑着,他们尽情地笑,尽情地喊,享受着美好的童年。
春节是一锅美味的饺子,春节时贴春联,春节还是令我们难以取舍,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年味儿作文13
记忆中仍有很小的时候在山西老家过年的琐碎片段,只记得每天人来人往,热闹非常。后来断断续续也回过几次,都是匆忙赶脚,直到今年我终于体验了一把北方的年味儿。
几经辗转,我跟着妈妈终于回到老家,和姥姥一起坐上了前往乡下的汽车。开车的是我的老姑父,大人们在车上说着话,而我则把好奇的目光投向车外。渐渐地,车窗外不再高楼林立,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一大片层层叠叠的梯田,还有一簇簇低矮紧凑的平房。这里虽比不上城市的繁华热闹,却多了一分宁静与淳朴的味道。只见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大红的灯笼,贴着喜庆的对联,不时地还有人儿走家串户,好像是在互相拜年,唠唠家常……我心里不觉就有些期待了。
走过凹凸不平的一段小路,车子终于停下。我们在一群“七大姑八大姨”的迎接下下了车。看着一张张半生不熟的面孔,听着大人们七嘴八舌地说着一些我半懂不懂的话,随着姥姥的指引一一叫着面前的人们,我在些许的羞涩中感受着家乡亲人真切的温情……
经过大人们一下午的忙碌,老舅做的北方特色火锅终于端上了桌。锅一上桌我就呆住了,这锅怎么像装了烟囱似的,正中间兀自立自一个空心柱,外圈儿一层层码着整整齐齐的.排骨、火腿、各种蔬菜,有白嫩可人的白菜、晶莹剔透人人爱吃的粉条儿、肥而不腻的五花肉……姐姐在一旁告诉我:“白菜粉条就肥肉,越吃越有味儿!”再淋上几滴正宗的山西老陈醋,啃上一口枣花儿馒头,别有风味儿!只见二舅端起碗来胡乱扒了几口,随即拍着身旁的哥哥说道:“今天大年初二,大家吃好,明年我们好好儿干!上班的赚钱翻一番,上学的成绩更上一层楼!”大家听到这话,都随声附和着“好好儿吃!”“多赚钱!”……这一刻,锅碗勺筷的碰撞声悦耳动听,就像一支交响乐,在我的心中升腾;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充满着整座小院儿……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亲朋们围坐在炕边热聊,在宽敞的院子内外放鞭炮,还有那一个个压岁的红包,我的春节就在这欢腾的北方年味儿中度过!
年味儿作文14
今年春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外婆家度过的。外婆家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的一个小山村里。那里群山环绕,山是绿绿的,水是蓝蓝的。别看那里很偏僻,其实可热闹了!就像一首古诗里描述的那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这里,对于我们孩子们来说,最热闹、最开心的日子,要数大年初一了。妈妈早就告诉我,这个村庄的孩子们在大年初一,早早的就起床,背上自己心爱的小包包,和小伙伴们三五成群,挨家挨户的去拜年。家家户户会准备一些好吃的和好玩的,送给孩子们,俗称“拿果子”,是预祝来年能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大年初一的清晨,我的小表妹欢欢“心急火燎”叫我起床,我马上一骨碌爬起来,急急忙忙地抹了把脸,我们就出发了。和我们结伴的还有玲玲姐姐和“麦芽糖”姐姐。一开始我有点点担心和害怕,因为这里的很多人家我都不认识,很陌生,觉得难为情。所以我们决定先去家门前的小店里。我想:“会不会有我最喜欢的玩具呢?”我们四人一起走进小店,小店里的婆婆笑眯眯地说:“你们可真够早的!”我们大声说:“新年好!”果然,我们每人得到了一个孙悟空玩具,摇一摇还可以发出“哐哐哐”的响声,真好听,就像一首新春的乐曲。这为我们接下来的“旅程”开了个好头,我也对自己有了信心,也有了更多的期待。一路上,我们拿到了烟花、鞭炮、气球、糖果、花生、水果……不仅包里装得满满的,手里也快那不下了,心里真是无比的激动。
回到外婆家,我们向大家展示了我们的.“战利品”,妈妈一个劲儿的夸我们真能干。我们把“战利品”一一归类,我最喜欢的还有那一根根像金箍棒一样的烟花了,等晚上让爸爸放给我们看。时间过得如流水般,那绚丽的夕阳就这么落下了,夜空被黑色的幕布遮了起来,等着我们给它打扮打扮。吃好晚饭,我们一大家子聚在一起,看我爸爸放烟花,那一朵朵烟花在空中轻盈地绽放,把夜空装扮成了花的海洋。
这真是美好的一天,这真是最美的年味儿,让我铭记在心,久久回味。
年味儿作文15
什么是年味?记忆中的年味是佛山叶问故居中彩灯高挂,威武的狮子表演吗?不是。是热闹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还是穿着新衣服走家串户的拜年开开心心的收红包压岁钱?也不是。心目中,年味最多的节目恐怕还是吃美食,舌尖上的美食最具有杭州特色的是自制酱鸭。
别看酱鸭表面是乌漆嘛黑的,它的制作过程极其讲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首先是选择主材,一般选呆头嫩鸭子,要大个子,肉多体肥皮肤白相貌美,这样说明它充满了年轻的活力才是好鸭,辅材需要湖羊牌酱油。一般一只鸭子需要五斤酱油,外加料酒少许桂皮葱姜香叶。喜欢吃辣的小伙伴可以加花椒辣椒,但杭州人一般都不辣啦。其次,把鸭子洗净挂干,放入调料酱油中酱制。每12个小时翻面一次,经过48小时后,就可以挂起。注意挂起时鸭子的肚子在剖开处,要称一个15或20厘米的小竹片儿,让鸭子的肚子可以充分得到阳光的滋润。一般挂钩都选在脖颈处挂绳。接下来的过程很简单,但是一定要老天爷的帮忙,如果天公不做美,鸭子是阴凉干的那就失去了独特的太阳香味。挂起的鸭子需要阳光,充分暴晒三天。鸭子周身享受过日月的光华后才能够修成正果,成为盘子中最具有香味的酱鸭!
晒干后的酱鸭收起,在阴凉处存放,想吃的时候切半只洗净,放入盘中,在鸭身边加少许冰糖一起蒸,即可以增加口感和鲜味,也可以去除点酱过后的浓郁的咸味,淋少许加饭酒去腥,蒸制时需要半个小时针后凉透,切成小块即可开吃。
我一般会挑鸭子的`腿肉吃。皮油而不腻,咸中带甜,肉块紧纹理分明,入口喷香四溢。此乃人间美味啊!配上稀粥那就是绝配!这道菜因为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低温,又要阳光,所以一般杭州人只有过年冬天的才制作,物以稀为贵!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西湖之声玩互动节目,问什么是年味儿,我心血来潮的给电台发了一句话:我心目中的年味儿就是整个房间都挂满酱鸭!哈哈哈,没想到几分钟以后,我那充满了磁性而又魔力的嗓音竟回荡在杭城的上空!电波在流转,声音在回荡,酱鸭,酱鸭,酱鸭……这就是杭州人的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