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力量从未消失的作文

时间:2023-10-08 01:05:02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一种力量从未消失的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一种力量从未消失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一种力量从未消失的作文

有一种力量从未消失的作文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五年前,我坐在教室漫不经心念着诗的时候,从未想过这句来自百年前的话能够概括我与一个人这长达2840天的陪伴。这个人,便是我身在加拿大多伦多的闺蜜李孙安。虽然从我四年级转学算起,我俩真正见面的次数一只手都数的过来。但即便如此,近年来他与我的云陪伴也在我初转学及之后的日子里,不断给我力量。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转学后融入新环境绝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我绝不是例外。从公立学校转到国际班,学业上最大的`困难便是英语上课老师英语授课我什么也听不懂,选择题考试全靠单词在记忆中出现的频率。社交上,我与之前的朋友几乎断交,而我内向的性格与奔放而直率的新同学们格格不入,于是交朋友这点使我异常苦恼,愈发孤独。这一切都在消磨我的意志力,几近放弃。

  有些戏剧性的,一个机缘巧合之下,李孙安用电话联系上了我。我对老朋友异常想念,一阵大倒苦水之后,李孙安用他过人的情商与耐心,向我传授了各式社交技巧。之后,每个放学到家的下午,我们都不约而同的进行着视频通话,谁也没有打断过这个默契。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说话只是各写各的作业,却感到安心非常。在这种默契的陪伴下,我逐渐重拾自己的节奏,吸引结实了新朋友,并在期末的时候大显身手英语不比他人,却相比自己进步颇大。

  世事无常,四年级那年我的生活注定不能平静无波暑假里,我的姥爷,家里我最爱的亲人,毫无预兆的病逝了。一开始我根本不相信,在葬礼过后辗转反复了十天才终于接受现实。这是个沉重的打击,我知道这样不行,却无法静下心做任何事。我不敢告诉任何人,怕让他们失望。一天通话中,李孙安再次发挥了他惊人的洞察力。循循善诱之下,我开始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遭遇。我记不太清了,但那段日子里同一段内容我绝对反反复复重复了好多遍,他却没有表现出任何不耐烦的样子。一遍又一遍耐心地听,不厌其烦地开导。这给了当时那个神经敏感的我极大地慰藉。不知不觉,也不知什么时候,我就这样走出了亲人逝世的阴云。那之后,我冥冥中成长许多:学会担责学会反思,学会珍惜学会把握机会。那年初秋,雨过天晴,我不知何时达到了四年级设立的目标,成为了一个外向包容、自信坚定、名列前茅的人。但我自己最为清楚,若没有李孙安当时点点滴滴的陪伴与默契,我绝不会受挫之后那么快站起来,也不会在这么短短半年内成长地如此之快。简言之,没有他的陪伴和支持,我绝非现在这个我。

  后来的三个春秋,我们一起写过小说,画过连环画;互相教授自己的特长,也曾向对方寻求帮助和安慰。这八年来,即便李孙安自身便缺爱缺乏安全感,却仍用强大的耐心和包容心陪我从一个内向而尖锐的小屁孩成长为一个懂得爱与被爱、包容而自信的青少年。是他亦师亦友的陪伴,在我每次遇到挫折时都化身为一股强大的力量,给我坚持和愈挫愈勇的勇气。

  这股陪伴的力量,自从2840天前的那个夏日起,就从未消失。

有一种力量从未消失的作文2

  在我反复读过的那本最爱的《那不勒斯四部曲》里,两个小姐妹,一直在给予我力量。

  故事发生在那不勒斯一个破败、充满灰尘的小街区,那里充斥着贫穷的滋味。

  莱农和莉拉从小生长于此。乖巧勤奋的莱农和天才莉拉。她们少有的乐趣是那本被翻烂了的《小妇人》,上写着:贫穷太痛苦了有些女孩有那么多漂亮的东西,而其他姑娘什么都没有,真不公平。但这个街区贫穷的不只表露在外面,还深深扎根在无数人的心里,那种难以言喻的思维束缚了他们的命运,使他们和他们的孩子生生世世做着庶民。逃脱这里,是莱农和莉拉从小的愿望,这种渴望像藤蔓缠绕着她们。

  莉拉总是有着巨大的野心,而莱农也被这个危险的女孩牵制着。波光粼粼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两个女孩紧紧握着对方的手站在那个从街区通往外界的拱门前,她们准备逃课,去看看维苏威火山那里的大海。她们的面前是悠长的隧道,是一段未知的旅程。远处的海是充满希冀的,是广阔美丽的,它有着能把女孩们带离那个贫穷肮脏的地方的力量。莉拉和莱农放肆的奔跑在宽敞的土路上,头顶的天空依旧带着一丝灰色,但纯净的蓝却无法被遮盖。莱农发现,在莉拉的带领下,她发现了在这个破败的小城区里从未看到的东西。莉拉的不惧后果的勇气让她看到了一个无限精彩的世界,一股推着她勇敢进入大千世界的力量在她心中被点燃了。

  十多年的时光里,发生了很多事情。自从莱农去比萨上大学,莉拉已有四年没有见到她。在血腥的灌肠厂,衣着体面,面色祥和的莱农被裹着宝蓝色工服的莉拉紧紧拥抱着。眼前那个面色疲惫,双颊凹陷的莉拉让莱农简直认不出来,那个曾经放肆大胆,无畏,美丽的莉拉消失的无影无踪。

  莉拉,我写了一本书,要在四月出版,莱农说道。莉拉佝偻着背,眯了一下眼睛,嗓子里传出了两声干咳:我为你感到高兴。一本薄薄的小本子,封面上是一幅色彩鲜艳的画作。这是莉拉十二岁时写的小说《蓝色仙女》,是莱农永远难以启齿的秘密,是莱农创作的源泉,一本影响了她一生的书。贫穷的摧残下,莉拉早放弃了写作,但她没有放弃学习,当她说起自己与现在同居的`人一起学习计算机语言,提到布尔代数时,莉拉的语言依旧让莱农着迷。

  其他工人粗鲁地叫喊声打断了两人的谈话,莉拉得继续回去工作了。工厂的大门内外,两个人互相凝望着对方,莉拉低头翻了翻她儿时的书,把它丢进了火焰里。纸滋滋地燃烧着。在熊熊烈火下,莱农的新书出版了,一个人的牺牲托起了另一个人,两个人的宿命总与另一个人有关。

  而宝蓝色的工服也是让莱农永远无法挪开眼睛的莉拉,她人生如此坎坷,但她的野性与希望却又在泥潭中无数次为她送来新生。在渐渐熄灭的火焰中,又燃起了一阵更加耀眼的火光。

  这就是我在书中读到的那两个女孩。

  莱农与莉拉如此闪耀珍贵的生命中,我发现了一种力量,从未消失。

  它不仅是简单的互相扶持的友谊,又是互不相让的较劲,还是永远被对方点燃的不会泯灭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