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灯的作文

时间:2023-09-17 22:05:44 好文 我要投稿

点灯的作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点灯的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点灯的作文

点灯的作文1

  又到了周一的班会课,今天学校没有统一的主题,于是,我就很想和孩子们探讨一下读书的事,就这样,我在黑板上很随意地写了醒目的四个美术字——我爱读书,我们班的班长赵婷又为这四个字勾了勾边,看起来挺好!这样“我爱读书”主题班会就拉开了帷幕。

  孩子们看着这四个醒目的“美术字”,觉得挺新奇,我问道:“孩子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孩子们齐声回答道:“爱读书!”“那么你会读书吗?”我又追问道。这个问题可“难”住了孩子们,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一个大胆的孩子站起来发问:“李老师,您要求我们每天至少读一个故事,我们都读了一年的书了,你怎么问我们这样‘幼稚’的问题?”“噢!”“是呀!是呀!李老师,我们怎么就不会读书了呢?”的确,从一年级学完拼音以后,我要求孩子们每天至少读一个故事,每个故事要求孩子至少读上三遍,每一遍都要详细的要求。下面是我给家长发送的有关读书要求的信息,争取取得家长的配合:家长您好,孩子的拼音已经学习完了,已经具备了阅读的条件,所以,从今天开始,要求孩子每天至少读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要求孩子至少读上三遍,第一遍的要求读下来就行;第二遍读完后,能说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第三遍读完后,能说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也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年级下期一开学,我又开始辅导孩子写读后感。从我给家长发送的信息中可以看出我是怎样辅导孩子写读后感的:我指导孩子们写读后感的方法:什么时间你看了什么故事?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喜欢故事中的谁?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

  难怪问题一提出,孩子们都没人吭声,我赶紧对孩子们解释道:“这是李老师对咱们全班同学的统一要求,李老师现在问的是除李老师要求的以外,你——是怎样读书的?也就是让你介绍一下你读书的好方法。”孩子们恍然大悟,争先恐后的要站起来介绍自己读书的好方法。

  赵彦竹说:“我在家里读书,每次都要按照老师的要求读三遍,然后我就会让妈妈针对我读的故事给我提问题。我回答过这些问题之后,我们会把她的想法说给我听,我可以和妈妈交流故事的内容。”

  苏文慧说:“我每次读书,我都要手握笔,因为遇到不认识的字,我要用把它圈起来,然后问妈妈。”

  赵婷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除了问妈妈,我们还可以查字典,帮助解决不认识的字。”

  (我们学过两种查字典的方法——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

  于是,我问道,不认识的字,我们用什么查字法呢?孩子们齐声说道——音序查字法。

  另一位同学站起来说:“也可以来学校问老师或同学,如果是带拼音的读本还可以借助拼音。总之,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一定要把它解决了。”

  苏文慧接着说:“看书时,我除了圈生字,我看到一些好词我就会把它划下来,这样,我在写日记的时候,我就可以用上它了。”

  王月恒说:“我每次读书都是和妈妈一起读的,我会和妈妈讨论书中的情节、人物,每次妈妈都要求我说出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什么?让我懂得了什么?今后我要怎么做?”

  通过孩子们的交流让更多的.孩子学会了读书,同时也让我觉得孩子们真的很了不起,个个落落大方,声音响亮,叙述清楚能表达自己的意思,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自信的样子,让我再次懂得了读书的重要,如果孩子们没有读那么多的书,他们交流起来不会这样出口成章,不会这么自信。是读书让他们不凡,是读书让他们自信。

  “朋友有这么多、这么好的读书方法,我们也读了许多书,那么,谁能说说读书的好处?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苏文慧说:“读书丰富了我的词汇,让我积累了许多课文上没有的词语、句子,可以帮助我写日记,写博文。所以,我爱读书。”

  张尧升说:“读书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

  杨金潮说:“读书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因为每读完一个故事妈妈都要求我说出故事所隐含的道理,所以,我现在写起读后感来得心应手,完全不用妈妈辅导,所以,我爱读书。”

  董可歆说:“我爱读书,因为书不但交给我许多知识,而且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所以,是书让我变聪明了,所以,我要读书。”

  赵婷说:“李老师,我爱读书,因为读书让我很快乐!”

  ……

  孩子们稚嫩的话语,传递着他们对书的认识、读书的益处、读书的体会、读书的快乐!是的,读书是快乐的,所以,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领引孩子们尽情的畅游在书海之中,让我们班更多的孩子爱上读书,乐于读书,让书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不,是重要的一部分!做好阅读的点灯人。

点灯的作文2

  那是一盏古老的灯,从古至今,有无数人在黑暗中,在迷茫中将它点亮。它的光照到山间去,照到树林去,照到深渊去,照在中华大地上,照在每个人的脸上......

  在幽幽的黑暗中,穿行着一位穿着中式长衫,留着浓密的“一”字胡,目光炯炯有神的学者——鲁迅,向那盏灯走去,他向着黑暗的旧中国旧封建发出响亮的吼叫,凭借自己的小身板扛起中国新文学的大旗。他用赤裸裸的文字勾画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现实图景,呕心沥血地创作出一篇篇发自肺腑的救国文章,他一次次地接近那盏灯,手握中国希望与觉醒的火种,向它走去......

  然而黑暗太黑,深渊太深,中国人民的劣根性牢牢扎根在血液中,还有些所谓的学者文人,伸出他们罪恶的藤蔓,缠绕住先生的双腿,一圈圈,越来越紧,他们的刺深深扎入先生的身体,发出阴险的笑声,回荡在悬崖深处——可鲁迅先生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是真正的勇士,是民族的战士。终于,他挣脱困境,用笔杆子敲碎恶人的面具,揭开他们丑陋的真面目......

  他终于成功的来到灯的面前,他身后,是成千上万的爱国学生与正义的人民,他点亮了灯,将那希望与光明的火种延续了下去,他在黑暗中开辟了一条光明的道路,让灯在黑暗中指引着青年人,战胜恶势力,为自己的国家与民族奋斗下去。

  他在石头中点灯,让全中国看到了,那在山顶上生生不息的火,灿烂夺目的光。他点亮了热血之灯,希望之灯,觉醒之灯,也点亮了青年人内心的光明之灯。灯光照亮了那个时代,也照亮了今天迷茫的人们。这束光,还将持续几百年几千年,去照亮更多更多的,中国人。

  时光的这边,灯已被点亮,时光的那边,灯还是死的,有一群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们,他们飞驰在沙场上,用血肉之躯对抗无数的子弹与军舰,他们不怕死,不怕牺牲,只怕不能完成保卫国家的.任务,只怕那盏胜利的灯不能被点亮,他们就是永远值得敬佩的中国军人。只要一声令下,他们便二话不说地奔去危险重重的战场,在战场上,他们唯有彼此,唯有信念,唯有国家。

  他们前仆后继,冲过无数的战场,向着灯的方向勇敢的奔跑。可子弹无眼,炮火无情,多少军人来不及向战友说再见,便永远的离去了,他们到死也没能见到家人,孤独的死在了异乡,死在了敌人的枪子儿下。又有多少军人,被敌军俘虏,关在阴冷潮湿的地牢,每天受尽折磨,却坚守国家的秘密、军人的尊严。他们一生都在为点灯奉献着,每一滴汗水,每一滴鲜血,都激励着后继者更加坚定点灯之心。

  最终,他们成功的来到灯前,将心中那盏属于国家属于人民的英雄之灯点亮,他们在灯光中流泪,为死去的生命,为战友的分离;他们在灯光中拥抱,为来之不易的胜利,为彼此的真切话语。这灯光中闪耀着壮烈的誓言与血红的泪光,将勉励着更多更多的人们,带给他们无穷的力量。

  “你看不到黑暗,是因为有人为你挡住了黑暗。”军人,是永远的英雄,他们中每个人,都是伟大的。他们在黑暗中点灯,点亮胜利的希望,点燃奉献的火苗。他们在江水中点灯,映照出血红的落日与热烈的火鸟,让敌人们看到,中国的腾起与中国人的骄傲。

  跨越了悠久的岁月后,黑暗中多了许多盏灯,世界变得更加明亮了些。新中国在世界上也拥有了一盏雄起的灯,这盏灯需要我们每个中国人共同守护,共同点亮。此时此刻,在这片广阔的大地上,不论天南地北,不论男女老少,不论各行各业,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奋斗着,为了明天为了自己,为了小家为了大国。我们每个人都是点灯人。

  也许在漫漫人生路上,我们会经历挫折与失败,有些人会因此被打败,被迫沉沦,只能苟且地生活。但我相信,一定有一些,每个一定有一些人,他们有勇气挑战生活、坚定打拼,他们诠释了自己的价值、绽放了自己的光。

  终有一天,我们内心的光越来越亮,奋斗的烈焰越烧越旺,那盏灯,会亮起最美的星星,一颗颗闪耀的星星汇成银河,汇成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之魂,它的名字叫奋斗、坚毅与不屈。我们会让世界看看,在北风之后、峡谷之间,那流淌的中华之血,书写出的灯一样的、光一样的,中国语言。

  这是一盏全新的灯,从今往后,还会有许多人,踏着清风或乘着烈焰一次次地点亮它,它的光照到石头里、高山上、江水中,照向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

点灯的作文3

  “孙儿,今儿是你爷的大日子,点灯!……”

  奶奶干瘪的唇齿间,吐出的字音已辨识地不清了。十三年前,她第一次讲出了这句话,之后每年此时,她都要记起这一天。那副爷爷留下的锡灯,已经点燃了整整十三年。

  爷爷是村儿里唯一的灯匠,如此他便肩负起全村人在黑暗里寻找光亮的使命。他能得很,煤灯、锡灯、以至于后来的电灯,他都精得很,玩儿得转。后来那年头人都兴新,都赶起了时代的步伐,渐而来找他讨灯的就少了。可还有一样那外边买不着的——那是我们当地人的习俗——“残灯”。

  不知道是何时留下的传统,好似说家乡已经延续了数十余代,便是要在亲故百年时候,打一盏“残灯”,引着他来去的道路——这灯是要供在他牌位前的,相传每到亡灵的祭日,他便要循着灯亮回家来的。

  爷爷的一生数不清替亡灵打了多少盏这样的“引路残灯”。他只道“打一盏灯,讨一份生计”。制灯的材料向来是讨灯人生前备好下的,多以银饰熔铸,抛光打磨的精致美观。也有不少别的质料,有钱富饶的人家备下金锭,贫乏朴实的人家留好铜铁。无论是什么料,只须都先拿烈火熔了,筑进早已经塑好的泥胎,待其冷却下来,取小锤敲碎胎壳,再做修饰妆点。这是种极其古老的技法,却适用于各类金属,那时候每一盏残灯,在它们还是半成品的时候,除过焚烧冷却后的颜色不同,瑕疵劣质都还是一样的。只有在修饰点缀之后,才显示出的雍容华丽,亦或是典雅朴素。我一直说,爷爷的手是一双神奇的手,他在咫尺之间,铸造出一盏盏“残灯”,那灯是长有性格的。

  一年四季,村里总有几处火光通明,不必说,自当是引路的灯火。小时候,我记得熟识的,这村里有一家的灯是从来不灭的。那家只住了一个老太,我同辈的孩子都叫她“疯老太”。说是日本人来的时候,她们全家为了躲避日本人的迫害,四处逃难,她那年长些的丈夫和大儿子在路上被国军抓去了壮丁,老二找到了队伍投了共,她和小儿子留在了我们村儿,一直是寡言少语的。后来日本人扫荡村庄,知道了她家的事,硬要她说出国共的队伍藏在何处,她一个妇道人家哪里晓得这些,那挨千刀的鬼子就以小儿子为要挟。她家的男人死的死、亡的亡,最终,她也免不了自己受了玷污。现在统一流传的说法是——她终于被“奸疯”了。

  纵使外面的风言风语是不少,但是村里没有不尊敬这位“疯老太”的,能从战乱时期挺过来,如今只能守着四壁空房和四台窄窄的牌位……她家的灯,是后生们凑足了铜铁质料,请爷爷替她家打的。自从那几个后生抬了四盏“残灯”送给她起,她每日都要将灯点燃,冲着那摇摆着的'火苗默默抽泣,自言自语,我们知道,她那是在与离开的男人们述说着自己,延续着未来。

  现在想想,她家的灯从我出生就一直亮着。我十几岁离开家,亮着,我几次回家探亲访友,还亮着,到我二十八岁回来与爷爷最后的那段日子,那灯不知何时,灭了。天晓得她坚持了多久,几年前,她家的桌上,多了一盏从来没有被点燃的“残灯”,那也是爷爷打的。她实在不该再回到这个村子的,这里对她来说恐怕只有噩梦。不知是哪家的孩子吧,五盏残灯围成一个圆圈,至今还摆在她家那张早已布满蛛网和灰尘的桌上。她也许已经和家里的男人们在另一个世界团聚了吧。

  二十八岁,我即将走向而立之年的时候,回到家乡,他已走到最后……我踏进家门那时候,他已经准备好了一副“残灯”的半成品。我本以为他会选用上好的金属,亦或者是寻常人家的银器、铜铁。天晓得他打出了一生唯一的一副锡灯——一方灯座,两盏灯台——他是为奶奶也准备好了的。金银铜铁,那锡在我们农村算是最贱的一种,我质问他何苦这样作践自己,他只道“这锡合了我的性情,那金银留给你们年轻人作首饰去,我只顾得我们老两口子喽”。他用锡将两盏灯台牢牢地焊在一起,密不可分。

  这副锡灯,是他最后完成的作品。曾经,我也常常看他为别人家打“残灯”,笑话他是联通阴阳的灯匠,和阴阳先生没什么两样。他从来不反驳,也不说笑。阴阳两界通过他手中这样或那样的一盏灯相联通,使死者重来了生的希望。后来,我亲手点燃了那盏属于他的,只为他引路的“残灯”。

  他离开那天,奶奶不叫我们哭,她从我手中取过了那微微的火光,蹒跚着步伐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光照亮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角落……她召唤着,她召唤着,她说她牵着爷爷的手,带他回家。那盏锡灯的火即使灭了,两个灯台仍然连在一起,永不分开。

  前年,我终于在城里安了根,把一家老小都接进城。离开故土前的几夜,奶奶默默地从邻家讨来火柴,划出一道道火光,她冲着那盏滚烫的残灯,对爷爷说了许多。我偷偷地去打探,只在房檐下听得,“就要进城啦,你可别走丢了……别怕,我领着你进城,进了城,也是咱家……”那火光忽的灭了,我知道爷爷一定听到了奶奶的叮嘱,也猜到了我在偷听他们的悄悄话的。

  现在,那副残灯还摆在奶奶卧室的阳台上。村里也还保有着点灯的习俗。

  十三年过去了,他走了十三年,灯燃了十三年,每次灯燃起的时候,那盏小小的锡灯上微弱的火苗,照亮了整间屋子,我们都知道,他回来了,他在笑,他在与我们交谈,他在抚摸着我们每个人的脸庞……

  我知道,这盏灯,是他送给自己,和他所爱的人的,最真挚的礼物。

  我也知道,这世界上所有的亡灵,都留有着一盏“残灯”。

  那灯守着他们,虽灭犹燃。

【点灯的作文】相关文章:

水中点灯作文07-06

水中点灯的作文07-25

星星点灯作文07-27

【热门】星星点灯作文07-30

(优秀)水中点灯作文7篇08-30

水中点灯作文合集6篇07-27

星星点灯作文3篇(优秀)08-16

水中点灯作文集锦[5篇]08-18

作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