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后反思

时间:2023-08-15 08:47:43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桂林山水》教后反思

《桂林山水》教后反思1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是一篇传统教材。本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

《桂林山水》教后反思

  设计这堂课,我采用简笔画与文字结合投影的方法,紧扣本课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记忆、鉴赏等能力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桂林山水图,阅读全文,找出全文的总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投影“桂林”、“甲天下”。然后指导学生理解“甲”的意思及其领起全文,引入对比写景的作用。然后,我让学生选择“你想先去欣赏桂林的山呢,还是欣赏漓江的水?”学生大概是头一次能有自己的机会,积极性非常的高,学习效果也很好,通过品味漓江水的排比句和桂林山的排比句,使学生产生优美的语感,建立起语境形象。画出来的简笔画也各有千秋。

  总之,我认为这堂课尊重了学生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的.方式学习,少了统一,多了宽松,少了强求,多了自主。学生对文中的好词佳句都很欣赏,能方动一段一段地诵读课文,准确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课间学生还会互相观赏交流各自描绘桂林山水和漓江水的简笔画,调动了学生学习写景课文的兴趣,化枯燥为生动。

《桂林山水》教后反思2

  昨日第一次试课——《桂林山水》。今日静坐,细数收获。

  《桂林山水》是一篇著名的且很具有代表性的写景文章,在我上小学时,它就在语文课本里李,二十年来几经删改,依然在册,可谓是风雨屹立不倒。自然,是很有它的妙处的。文章脉络清晰,总分总结构显而易见。第二、三自然段分别描述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二三两段段式相仿,分别总结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排比与比喻相结合,将桂林山水之美描写的淋漓尽致,令人神往。作为一篇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写景范文,仿写自然显得很迫切了。

  课是在寒假里就开始构思的.,其实原本不喜欢这样的文章——老树难开新花。毕竟是公开课,上一节众人都上过的课,且上的完全没有新意,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但是考虑到还要延续上学期的讲学——仿写,不得不选择这篇文章。备课时查阅了很多资料,也借鉴了很多构思。最终,在一日日的琢磨中,这一课的设计,像是从指尖流泻,自然而然的就呈现了。

  我是这样设计的:一、导入,介绍桂林一名的由来,激发学生兴趣。紧接着复习词语。二、细细研读第二自然段。对于“静清绿”三个特点,我用了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原文好在哪。这样最容易惊醒那些躺在原文里不思考不品味的孩子了。用我们平时的俗话,来替换原文,原文之妙,则显而易见。三、仿写片段。学以致用,现学现用。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我们的校园。这样与本单元的大作文相结合,到写大作文的时候,会容易许多。

  想象总是美好的,但现实总不会是完美的。起初,很紧张,紧张到粉笔断了两次。作为上岗10余年的“老”教师,我有些汗颜。这也正说明,人都需活到老,学到老,实践到老。谁都不能躺在舒适区,不求上进,不屑奋斗,否则生活一定把你狠狠甩掉。上课伊始的紧张,到后来逐渐放松,适应了,也还觉得可以把控,至少头脑清晰,不至于语无伦次。另外,对于是否需要归纳段意、文章结构,大家都建议放在第一课时,决定采纳。赵主任提到的创设情境,也想尝试。还有王主任说讲解水的特点部分,太过迂回,下次也决定换个方式再尝试。所谓试,就是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那么,下周二见吧。

【《桂林山水》教后反思】相关文章:

《在家里》教后反思08-03

《海底世界》教后反思08-15

《爱如茉莉》教后反思08-01

《万以上数的认识》数学教后反思07-11

《丰碑》的教后札记02-28

《乌鸦喝水》教后札记02-17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后反思08-09

《一面五星红旗》教后反思07-11

《鲁滨孙飘流记》教后札记04-25

失败后的反思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