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的来历介绍

时间:2024-02-26 14:11:32 雪桃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元宵佳节的来历介绍

  元宵佳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佳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佳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元宵佳节的来历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元宵佳节的来历介绍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年--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而元宵佳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年--762年)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佳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佳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南北朝时代元宵佳节吃伴和肉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到宋代有盐豉汤印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了“圆子”,此后元宵佳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

  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佳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传统社会的元宵佳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注意事项

  一些地方的元宵佳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拓展:元宵佳节吃饺子的来历

  相传,在古代,玉皇大帝为了统一全国,派灶神菩萨到人间了解百姓的感受,每周三回禀。有一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报告说:“地球上的老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粗茶什么都不吃。我每天努力工作,从不休息。如果我继续这样做,我担心人民会因为过度疲劳而疲惫不堪,无法生产,这肯定会影响他们的贡献。”玉帝听了,命大臣商议良策。太白金星说:“国王可以命令李陀的祖先下凡,给百姓开些药,让他们慢慢得病,自然休息。”玉帝一定要打,李陀父亲的使命也会相应处理。

  夏历腊月初八的早晨,李陀神父偷偷把疯人药丢进了人们的饭锅里。吃药后变成了黄豆,豌豆,蒜苗,豆腐,肉。吃了之后,人真的慢慢“疯”了:女人缝新衣绣鞋,男人杀猪宰羊,不想下地干活。农历腊月二十四以后,疯人有很大的药性。人们在主人家里请人吃饭,在西方人家里喝酒。腊月三十的中午,人们拿出各种好吃的,围坐在餐桌旁,一家人开始吃喝。从正月初一开始,男女老少不仅吃好,还整天围着红绿玩耍。有的画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荡;有的用礼物请人,各方都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在天上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都疯了!吃了玩了就不行了。再这样下去,怎么得?”玉帝听了,非常惊讶,于是命令大臣们重新讨论最好的政策。太白金星又奏道:“若欲治民之狂,可令王耀菩萨试试。”玉帝一定要打,就是药王菩萨要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王耀菩萨把人民的夜宵做成甜汤圆,里面装着芝麻、核桃、白糖等解酒剂。人们吃了它们,第二天早上,疯狂完全被治愈了。每个家庭都像往常一样工作,并恢复他们通常的工作。

  就这样一直下去,形成了过年的习惯。

  吃元宵的习俗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元宵节吃的是“蚕茧”,“圈子不倒角”。南宋时期出现了“乳糖饺子”,应该是饺子的前身。宋代周必达《元宵节紫苑沸浮》诗中有“星辰云,珠浮浊水”一句。明朝来的时候,多叫“元宵节”。

  民间传说专家说,元宵节最初常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在烧开后漂浮在水面上,让人联想到一轮挂在云上的明月。天上的明月,碗里的饺子,家家户户的团团圆圆,象征着吉祥团圆。因此,吃元宵表达了人们对家庭团聚的热爱。调查还表明,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继承和热爱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热爱。吃元宵要有不一样的味道。

  元宵节吃饺子有什么含义?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一种风俗。专家说,饺子也叫“饺子”或“饺子”、“饺子”。南方人也叫“水饺”、“浮饺”。正月十五,几乎家家都吃元宵。另外,汤圆的名字和“团圆”类似,意为团圆,象征着全家人都是圆的,和睦的,幸福的。人们也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民间传说专家说,煮饺子的时候,饺子很美,因为煮好了浮在水面上,让人联想到天上挂着一轮明月。天上的明月,碗里的饺子,家家户户的团团圆圆,象征着吉祥团圆。因此,吃饺子表达了人们对家庭团聚的热爱。也体现了中国人对传统节日和中国文化的传承和热爱。

【元宵佳节的来历介绍】相关文章:

元宵佳节的来历02-23

元宵的来历是什么02-02

祝元宵佳节安康吉祥语02-18

武夷山的来历介绍05-01

吃粽子的来历介绍分享05-05

母亲节的来历介绍05-08

复活节的来历英语介绍05-05

名字的来历作文07-22

“年”的来历作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