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的行孝形式

时间:2022-05-02 18:37:27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人的行孝形式

  了解古代中国的行孝形式。其实,如今简化了的日常生活,都可以从中找到根源。以此,我们也好继续抛弃那些粗鄙的,而珍视或重拾那些美好的。

  孝敬长辈

  发肤受之父母

  《孝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毁伤。”割肉毁身有损生命的尊严,对自身的珍爱,正是孝的表现之一。这样的理念,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庆贺寿诞

  古人五十岁之后开始做寿,四十九岁之前,叫做生日。

  男虚女实,是计算寿岁的方式。做寿仪式有的放在生日这天,有的则放在生日的前一天,叫做暖寿。

  假如父母生日相同,或者父母与祖父母生日相同或者在同一个月,则合并起来做寿。

  两个人同时做寿,叫做双寿;三个人同时做寿,叫做合庆联亲。做寿还有许多说法,七十七岁叫喜寿,八十八岁叫做米寿;而一百零八岁叫做茶寿。

  尊称

  令尊、尊公、尊大人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令堂、太君是对对方父母的尊称。

  对对方妻父称泰山、冰翁。对自己岳父岳母尊称为泰山、泰水。

  向老人问年龄要用“高龄”。长辈的询问为垂问,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叫做垂爱。

  用“先”称谓已故的长辈,去世的父亲尊称为先父,去世的母亲尊称为先慈或先妣。

  尊老

  古代文献中,老年人一般指五十到七十岁。当然,这个年龄界限,已经不适应于当下的社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们真心爱护自己的父母,当然也要把这种爱推及到所有老人的身上。

  跪拜稽首

  在古代,向长辈行跪拜之礼,表示尊敬。

  跪拜是行孝道的礼法之一,伸腰及股(大腿)为跪,以头着地者为拜,跪时前身往前略屈,将头部垂下至地面为稽首。

  对父母要施稽首礼和跪拜礼,跪拜礼从汉代沿袭而来,并被传至日本、朝鲜、韩国等地。

  直到现在,这些国家还是严格遵循这些仪式。

  东向为尊

  古人住的是堂室结构的屋子,堂在前,室在后,他们之间用墙间隔,墙西边有窗,东边有门,出来就登堂,进门就入室。

  室内,以东向为尊。在民间,东向而坐,一般为最尊贵的。而在堂中,一般是面南而坐最为尊贵。

  父母坐在堂中,背部向北面朝南。而且,古代吃饭时,父子是不能同席的。

  晨省昏定

  子女每天要向父母行请安之礼。“省”就是探望,“定”就是要休息。

  早晨父母醒了,要扶持他们下床,晚上父母睡下,要侍奉他们躺下。这是最根本的孝道礼节。

  晨省昏定在《周礼》、《礼记》中规定得十分具体而细致。

  传统节日

  除重阳节外,实际上中国的许多节日都与孝有关,如春节、清明、端午等,他们承担着团聚或者纪念的意味。

  清明节实际上是一个孝节,这天祭扫先人的传统沿袭至今;而重阳节则与父老一起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期望父母长寿。

  追思之礼

  “事死如生,事亡如故”,这句话是说,对去世的父母长辈,要像生前那样尽孝。丧葬之礼是孝道文化的重要部分,它的许多仪式至今仍在沿用。汉语中,有披麻戴孝一说,孝服的不同,体现与死者的亲疏以及辈分关系。

  丁忧之说

  居丧三年这个礼节,最早是孔子提出来的。中国古代,在朝廷里当官的人,要请假回家服丧,这就是“丁忧”。“丁忧”期间,除了不能做官,更不能应酬,只能在父母坟前搭个小棚子守墓,素衣粗茶,不能洗澡、剃头、刮胡子。

  而朝廷如果有特殊原因强行要求官员继续做官的,叫做“夺情”。明张居正父亲去世,但他在丁忧期间担心朝廷被政敌控制,指使亲信给自己开出了“夺情”的圣旨,遭受朝野抨击。

【中国古代人的行孝形式】相关文章:

及时行孝作文08-12

古代人是如何拜年的呢12-10

百行孝为先作文08-02

行孝不容一时耽作文09-06

古代人什么时候开始吃月饼的02-21

浅谈德育的形式02-24

说课形式初探04-26

相对新颖省钱的婚礼形式05-02

西式婚礼有哪些形式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