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名师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时间:2024-10-07 16:38:18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邹忌讽齐王纳谏》名师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疏通文义。

  2.理清行文思路,复述情节,背诵课文。

  3.体会邹忌的劝说方式,并从中得到启发。

  4.培养正确认识自己、谦虚听取意见的态度。

  学习重点: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疏通文义。

  2.理清行文思路,复述情节,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1、.体会邹忌的劝说方式,并从中得到启发。

  2、.培养正确认识自己、谦虚听取意见的态度。

  学习方法:诵读法、品读法、小组合作探究

  预习案

  一、导入新课

  二、【链接材料】

  邹忌战国时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能言善辩著称。善鼓琴,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几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卓有远见、关心国家的政治家。

  三、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注意句子的节奏。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读音、停顿。

  3、学生再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

  4、小组展示朗读。

  四、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积累疑难点。

  展示方案提示:

  1.参照课下注释,解释句中关键词,理顺句意,积累疑点组内交流。(谨记:切不可对照译文一字一句地看。)

  2.两人对译,多人分工译,专人讲解重点词、易错词。

  五、课堂检测

  1、文学常识

  《战国策》又称()、(),是一部()总集,其体列为国别体,由()编订,反映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和()。全书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共()。为所作。

  2、给下面的字注音:

  昳()丽窥()镜 谤()讥()皆朝()于齐

  间()进期()年 朝()服衣冠

  3、解释加横线的词的意思

  昳丽:服:窥镜:旦日:不若:孰视之:暮寝而思之:

  美我:私:诚知:地方左右蔽甚矣:皆以美于徐公:

  面刺:善:市朝:期年: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

  4、词类活用

  ①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美。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

  ④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5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省略句:1)()与()坐谈

  2)皆以()美于徐公

  3)()问之客曰

  固定句式: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吾与徐公孰美?

  这两句都是表选择的句子,也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被动句: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7、翻译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忌不自信。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④王之蔽甚矣。

  探究案

  探究一: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

  的道理。

  第二段写邹忌巧妙运用设喻说理(类比说理)的方法,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第三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探究二:走进文本深入理解文意。(第二课时)

  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明确: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

  能正视自己。

  2.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

  相同点:赞扬邹忌比徐公美。

  不同点:妻子热情赞扬邹忌,反映了妻的偏爱。

  (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妾在家中的地位卑微,心中害怕,回答比较敷衍。

  (如“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客因为有事相求,所以回答用了一个陈述句,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

  4、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

  答:一是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美我的不同原因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说明了“私”、“畏”、“有求”可以导致听话人受蒙,所以不能轻信奉承话的道理。二是抓住私事与国事之间的相似点,把家事同国事类比.妻私臣—宫妇左右私王;妾畏臣—朝廷之臣畏王;客求臣—四境之内有求于王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使齐王接受纳谏.

  5、“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答:一是说明邹忌艺术的进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说明齐威王善于纳谏

  6、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7、“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答:“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7、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

  ①邹忌巧妙设喻、类比推理,委婉劝谏,使齐王从中受到启发后明白了事理,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劝谏。

  ②齐威王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

  8、概括邹忌和齐威王的形象。

  邹忌:头脑冷静、有智慧、目光敏锐、有自知之明、有魄力

  齐威王:从谏如流、心胸宽广、有气度

  9,邹忌劝谏齐威王的高明之处在于: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课文的故事情节有六个“三”,谁能找出来?

  三问三答三思三比三赏三变

  探究三:理解课文主旨,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1、这篇文章讲述了邹忌讽喻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结果使齐国政治修明、国势强盛的故事。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同时告诉人们: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蒙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补返货少犯错误。

  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劝解问题时,也要采取恰当的方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邹忌讽齐王纳谏》给你什么启示?

  明确:作为领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听偏信;作为群众,提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对方,又要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作为普通人,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

  本课总结:教师或学生总结。

  《邹忌讽齐王纳谏》对话精彩,结构精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的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

  拓展案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邹忌讽齐王纳谏》名师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录12-17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03-08

[精华]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4篇03-09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导学案03-07

《背影》导学案02-29

枣儿导学案12-16

(精选)《秋天》导学案02-29

《老王》导学案03-07

《秋天》导学案12-17

《散步》的导学案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