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时间:2022-09-06 08:04:28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中学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一、心理健康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关于中学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对个体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个体来说:

  1.心理健康有利于生理健康。健康的心理能够促进人的内分泌循环,增强人的免疫力,使人体增强对疾病和压力的抵抗力,促进个体生理健康。

  2.心理健康有助于促进个体个性和良好品质的形成。心理健康的人在心理上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暗示倾向,对于自己的个性特点有着比较客观的认识,能够努力地在各个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并且能够正视现实,展望未来;能够积极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挫折,这些特点对于个体个性及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3.心理健康有利于构建和谐、良好的社会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心情愉快、积极乐观,能够正视自己,也能够善待他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更容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心理健康的人乐观、积极、幽默、风趣,充满活力,这样的人的生活质量也会更高。

  4.心理健康对人的事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心理健康的人心态积极、精神乐观、精力充沛,在处事、求职、创业等方面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可,也就更容易取得成功。

  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另据有关心理学研究报告,13~18岁的青少年是心理障碍的初发期、易发期和多发期。具有心理脆弱、心理障碍等不健康心理品质的人数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情绪方面。表现为情绪不稳定,遇事急躁,容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兴趣来就兴奋、积极,兴趣一过,便消极、颓废。

  2.性格方面。孤僻、狭隘、自私、自卑,缺乏朝气,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同学之间一旦因小事闹矛盾,便长时间难以解脱,自责、忧郁、焦虑。

  3.自我意识方面。对自己缺乏全面的认识,缺少自我解剖能力,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强,自律性也很差。

  4.意志品质方面。胆小怕事,优柔寡断,缺乏毅力,容易动摇,畏惧困难,对家庭、社会缺乏责任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差。

  三、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

  1.家庭的过分溺爱或者过分严厉。过分溺爱在当今社会主要是由于子女太少,独生子女或者只有两个孩子,于是父母在很多时候让孩子任性而为,对孩子百般呵护、照顾有加,而对孩子的要求往往无条件满足。于是缺少独立生活能力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不断涌现出来,任性而脆弱,缺乏爱心、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

  2.社会的负面影响。社会现实和学校教育存在差距,再加上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过大,父母往往为全家生计奔走而疏于管理,而此阶段的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的急速发展时期,如果缺少有效的关注,对社会上的很多东西就会不分良莠,全部接纳。

  3.学校学习压力过大。现在,虽然提倡减负,但由于教育体制的评价标准依然是以分数决定成败,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家长也迫于社会压力不断给孩子增负———让孩子整天学这样、学那,孩子每天的时间都被排得满满的,孩子已经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

  四、在中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方法

  中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还处于可塑阶段,中学阶段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其个人以后在工作、事业、人际交往、生活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换句话说,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他们今后是否能够健康幸福地生活有着必要的关联,影响着他们的一生。下面我将浅谈一些我在中学教育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及经验:

  1.合理、有效地运用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生。通过积极的教育方式,融合相关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激发每个学生自身固有的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体验到幸福和快乐,从而树立起面对生活和现实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舍得赞美学生,需要赞美是人的本性,赞美具有不可替代的力量,但它却可以替代很多,莎士比亚也曾说:“赞美,即是我的薪俸。”可见,赞美对人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赞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或新颖的思维等等方面给予合适的、适时的、恰如其分的赞美,使学生的优点得到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

  (2)“包容”学生,在课堂上“不让敢于发言的学生带着遗憾坐下”“让每个积极发言的同学都画上圆满的句号”。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要有足够的宽容包容学生,不要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一味地指责和批评,否则学生会因此对自己失望,从而产生不良情绪。

  (3)鼓励和信任学生,美国最著名的一位小学老师雷夫先生的方法很值得借鉴。他倡导“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他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用自己发自内心的关怀和真爱教育学生。使得他的学生们,就算来自贫民窟,也同样充满自尊、自信、仁爱和责任。

  2.充分利用教材,根据学生心理发展,适当融入心理学知识,使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教育。我在教学《Whatwouldyoudoifyouhadamilliondollors?》时,让学生讨论“得到一百万,容易吗?”通过讨论,既教了虚拟语气的使用,也使他们明白:任何收获和成功都必须付出努力。

  3.对于有心理问题或者困惑的学生,应该利用心理学知识给予积极的帮助和指导。由于各方面的压力,现在的很多中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障碍。他们没有合适的倾诉对象,缺乏适时的心理疏导。长此以往,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难以评估的不良影响。现在的很多孩子都生活在功利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在教育只需要成绩的学校里,生活在只接受爱,不懂得付出爱的家庭里。他们缺乏感受善良的心态,缺乏学会爱别人的机会,缺乏为别人付出的责任感。在面对别的生命正在承受痛苦时,他们也根本无法感受到自己的善良。因此,找到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或者困惑的原因,并对之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是很有必要的。有人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习惯培养。有人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完善人格。有人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心智自由的人。也有人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改变一个人。我认为,教育的本质还在于能够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出积极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能激发出自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