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随文练笔例谈范文
阅读与写作是紧密联系的。在阅读中,我们如能很好借助语文课本上的范例“随文练笔”,这对提高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一、燃烧激情,在情感聚集处创写
所谓“情动方能辞发”。表达是一种需要,当学生对文本有了充分体验与感悟之后,练笔也就成为表达情感、表达自我的自然而然的需要了。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感情,让学生的心灵与文字直接对话,。在阅读教学中,当我们引领着学生走进文本,他们对文本有所感悟时,我们都会发现他们特别兴奋,很想一吐为快。但是,学生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若没有凝结成文字,过不了多久,就会消解,会淡散。捕捉这种情感的聚集处,及时练笔,使他们把语言的内化、情感的积淀、思想的领悟喷薄而出。能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凝结成学生的思想。
此如《生命生命》一文的教学,学生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心脏跳动”三个事例中初步感悟了作者杏林子光彩而又充满韧性的生命力。教师引入杏林子的相关资料,从小病魔缠身,但她残而不废,凭着坚强的毅力,笔耕不辍,成为台湾最有影响力的作家。学生由感知到感染,由感染到感动,情感体验“更上一层楼”,此时,教师让学生拿起笔写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情动致心动,心动致笔动,学生都按捺不住写下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我无法延长我的生命,但我要让有限的生命变得更有价值。”“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不停地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无论命运多么对不住你,你都要善待它。命运其实是个调皮的娃娃,看到你的一路顺风难免会有点眼红,绞尽脑汁刁难你,看到你的投降,它会欣喜若狂。我们绝不能让它得逞,用我们的智慧与不屈与它对弈一生,让它知难而退。”……“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此时学生的情感表达之火、认识倾吐之水已被点燃、被激活,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只听着此时的心潮,自由奔放,从脑中流到指上,从指上落到笔尖。
二、涵泳佳句,在语言典型处仿写
语言的学习说白了,其实就是对课文规范语言的吸纳后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所以,让语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丢弃文本的语言示范作用。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和典型的句子,我们就不应该错失学习和模仿的机会,而应该安排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比如我在教叶圣陶先生的《荷花》一文时,就提取了“这么多的白荷花,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这一句话,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我看着,看着,看着,我仿佛()。”于是,一句句充满生命灵动的句子出现了:“我看着空中飞翔的风筝,看着,看着,我仿佛就是一只在辽阔的天空中飞翔的风筝,飞到我想去的地方,白F自在,无忧无虑……”此处安排小小一练,孩子的心灵在练笔中得到润泽,孩子的情感在练笔中得到体验,孩子的生命在练笔中得到涅粲。
三、放飞想象,在意犹未尽处续写
有些课文结尾戛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种“余音”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这些语言的空白赋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的财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故事结尾是什么样的,写写作者没有言尽的故事,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已经接近尾声的情节再掀波澜。如学完《穷人》,学生的动情点还处于亢奋状态,沉浸于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热心淳朴的场景中,顺着作者思路去想:
(1)渔夫看见西蒙的两个孩子后,他的言语、动作、表情会怎样?
(2)第二天,这两个孩子醒来后,发现妈妈不在自己身边,孩子们有什么反映?
(3)桑娜和她的丈夫是怎样关心这两个孩子的?这时,抓住这一契机进行练笔,既活跃了思维,又开拓了思路。
四、扩充内涵,在文本空白处补写
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插入填补,让学生们充当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填补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语言的空白处,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直接进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的练笔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是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与主人公的融合,这样的练笔带动的是孩子们真实的感悟和思考。笔者在教《老人与海鸥》一文的最后一段时设问:“老人生前视海鸥如亲人,从他十年如一日般坚持给海鸥喂食中,从他对海鸥一声声熟悉而亲切的呼唤中,可见他对海鸥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鸥们十多天找不到这位与它们相依相随十多年的老人,它们心中是多么的焦急、忧虑啊!当它们眼前出现老人的遗像时,它们翻飞盘旋,连声呜叫。当它们意识到人们要把遗像带走,它们要与老人永别了,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呜叫又想对老人说什么呢?请同学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此情此景,海鸥们的伤痛、无奈、焦虑,千言万语让学生们流泻于笔下,有的写道:“亲爱的爷爷,虽然人禽不同类,但你在我们心目中是我们最亲的人。”有的写道:“亲爱的爷爷,虽然您走了,但我们忘不您十几年如一日喂养的恩情,我们忘不了您那洗得发白的衣着,我们忘不了您那慈祥的面庞。”此处一练,人鸥情深的一幕便永远定格于学生的脑海中,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陶冶了情趣,又提高了表达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五、学以致用,在技能迁移处改写
教师指导学生对这类文章进行恰当的“改写”,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运用课文的好词佳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改写要针对课文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一定要争气》中有一段描写童第周刻苦学习,我们就可以以童第周的身份进行角色换位改写,写一写童第周是怎样刻苦学习的;另一种形式是转换体裁,常见的就是把古诗改写成一段现代文。于永正老师的《新型玻璃》教学令人历久弥新,于老师在讲完了五种玻璃的作用和特点后,让学生自己选一种写“玻璃的自述”进行改写练笔。于老师以“我的自述”成为情感的联络点,仿写以“我的视角”为支撑,调动起学生的心智。结合课文内容的改写,因为有了浓浓情感的融合,就有了别样的味道。学生改变了人称,语言生动、活泼,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有仿到创,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有机结合,自身情感的融合恰到好处,读写能力相互转化,上出了语文课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