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的孩子总喜欢摔东西怎么办
我们时常看到小孩摔东西,不管是吃的还是玩的的东西,拿在手里就往地上摔,很多妇女很着急。两岁的孩子爱摔东西,怎么办呢?
心理学家李子勋回复:人类总是遗忘自己稚幼时会干的事。2岁的孩子把东西扔在地上,或者拉扯一些可搬动的东西在地上是一种行为探索,他会很开心,觉得好玩。问题是家长应该做些什么来应对,不能期望孩子的改变。比如把易碎、贵重的东西不放在孩子能及的地方,家具,电视,花瓶,养的植物也要固定好,以免伤着孩子。这样的行为可能要延续到接近3岁,孩子的兴趣会转向其他方面。2岁孩子的行为训练是可以的,告诉他这个可以,那个不可以,不过,要他真正理解父母的意思还得等他稍大一些。
这个时期最担心的是受伤和乱吃东西。比如被抽屉/柜门夹着手,被有火的炉灶/开水烫伤等。一般小孩到4岁后才能真正识别危险并有逃离能力。2岁小孩什么都要尝一尝,所以有小孩的家里一定要干净,一般药品/农药都要锁起来。父母说我小时候也干过一些很可怕的事,比如登高从高处摔下来,吃过兔子拉的屎,4岁左右贪玩还走失过。这些都是孩子成长必然要经历的风险。仔细想来,人类可能也正处在两三岁的生命探索成长期,我们一点都不知道危险,不知道敬畏,不知道满足,把大自然把玩到满目疮痍。谁可以来让我们节制,谨慎,收敛呢?没人做得到,所以,对2岁的孩子的行为重要的是教育成人,而非针对孩子。
2岁的孩子爱摔东西是一种探索世界的行为,他们喜欢东西摔下去之后发出声音的感觉,会觉得很好玩,当孩子过了这个时期就会明白有些东西不可以摔了。
滑雪板天才少女陨落带给我们的沉思
少年时成为滑雪板天才少女,14岁摘得全国桂冠,今井梦露早于大多数普通的女孩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然而2006的冬奥会却使她备受挞伐。对一个未经多少世事的女孩子来说,人生的急转直下是始料未及的。
从心理学上来讲,每个人的自发行为,都反映了TA的内心需要。今井梦露流连于夜店,未必意味着这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对夜店有多么感兴趣,但一个正值青春的女孩子遇到困境时,不是寻求父母的帮助,也没有向朋友倾诉,而是选择了继续充大头,用出卖肉体的方式,填补经济的亏空,可见她的内心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无助、迷茫与空虚。这些淌着血的伤疤,她不知道要如何包扎,也没有勇气呈现给任何一个可能会帮助到她的人,她只想选择一个能完完全全接纳她的人--牛郎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在她失利时,她所在的团队能够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如果她的家人能够给她足够的安全感和支持;如果她自己能够勇敢向好朋友吐露心事,寻求精神上的抚慰……也许这一切就不会发生,而当初那个滑雪板天才也不会就此陨落,取而代之的,或许是一个发奋训练、自我超越的坚强女孩。
时代发展到今天,不断有更多的童星在涌现,他们可能来自体坛,可能来自演艺界,可能来自科技领域……,如果我们不能够在他们成名时予以更多的心灵关怀,不能让他们在享受荣光的同时,认识到人情的冷暖,学会如何理性应对挫折,或许日后还会有许许多多的今井梦露,还会有许许多多的悲剧重演。
心理解读:在这个功利化的世界上,我们学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更好地赢,而很少有人教我们怎么更体面地输。赢了,万世瞩目,不仅是名誉、地位、金钱的获得,更能给一个人的内心带来极大的满足感。输了,你就会由头戴光环的明星瞬间沦为穷光蛋,原本孤傲的内心也很可能随之一败涂地。
请不要这样夸孩子
你真聪明
现在说这句话最多的算是隔代人了,“你看,我们家××多聪明呀!”他们觉得自己家的后代都是绝对聪明的,甚至有时候还拿来和别的小孩比较。
孩子撅着小屁股一通忙乎,跑到奶奶旁边说,奶奶你看,我把鞋带系好了。奶奶夸赞,多聪明呀!又跑到我身边,说妈妈我把鞋带系好了。就在昨天,她还因为系不好鞋带不耐烦,直接说我不会系,妈妈帮我系。
我告诉她,一只手把硬硬的鞋带头捏紧紧的,另一只手把洞洞翻出来拿稳,就能系好了,然后示范一遍。“妈妈都没帮忙,是你自己努力系好的,快给妈妈看看怎么系的呀?我也学学。”
要点:夸努力不夸聪明
孩子的每一次努力都被简单的一句“你真聪明”覆盖,他或许更想知道,到底是哪里聪明。时间久了,聪明的他,在遇到一些小挫折之后会变得沮丧。如果,告诉他,你在某方面努力,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成果,让孩子明白我通过努力可以实现,去探索这个世界,孩子的自信更容易树立。
你真漂亮/帅
女孩夸漂亮,男孩夸帅,现在带孩子出去,人人见了都这么夸,这成了见面最好的开场白,也成了打招呼的客套话。孩子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好的礼貌性问语,也被淹没在这一片夸赞声中。
上小学的同事的孩子长得像混血儿,就是如此被一路表扬过来,她曾很骄傲地跟妈妈说:“妈妈,他们都说我漂亮,我们同学也这么夸我。”同事镇定并坚决的告诉她:“漂亮我只希望你更自信,不自卑,但不是炫耀的资本,漂亮的孩子更努力,才是人们最喜欢的。”
作为家长,我其实更在意,我的孩子正在跟你礼貌地打招呼后,夸她有礼貌比夸她漂亮更会让她进步。
因为,漂亮或者帅,他只是遗传了比较好的基因,并非他后天努力获得。我不想他因为“不劳而获”而沾沾自喜,把这个当做他生存的能力,这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莫让“表扬”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她懂得“扬”长避短。
要点:夸礼貌不夸漂亮
夸礼貌比夸漂亮更会让她懂得,礼貌待人是原来会获得友善的回应。作为父母,即使干预不了别人,但每次带孩子出去,礼貌用语方面我格外注意,耳濡目染,我也希望我的孩子也会如此。
你真棒
这句夸奖算是殿堂级的使用语了,随处都用。我家孩子从小不怎么爱喝水,每次阿姨喂几口水,都夸孩子“真棒”,帮忙搬个凳子也说“真棒”,还时不时竖起大拇指。
我的天,喝个水都棒,这是她生存的必须生活资料,愿意了会喝,不愿意了自然会推开,孩子也感到莫名其妙,时间久了,都对这个用语无感了。
既然夸奖没起到激励的作用,还不如不用。
后来我明确跟阿姨说,以后别夸孩子棒。生活中我做了更多的示范。饭后,孩子趔趔趄趄帮我把盘子送到厨房,我并没有担心盘子会摔碎,只是告诉她,谢谢你帮妈妈干活儿,妈妈看到你送盘子的时候手抓的紧紧的,盘子安全回家啦。孩子回应,这样抓紧紧的就不会掉。
要点:夸细节不夸大概
孩子也居然意识到父母对自己做事过程中细节的关心,得到肯定后,细节方面会做得更用心。
你是个大宝宝了
很多时候孩子对这个会很迷惑,孩子做了一些事情后,有人夸长大了,是个大宝宝了。反过来,禁止孩子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又说,等你长大了就能干了。
换我也非常苦恼,我到底长大没?
要点:夸孩子力所能及的
孩子在干好一件事情的时候,别用“大宝宝”一类的词语,夸他会了某种技能会让他更有成就感。也可以角色转换,在自己需要做的时候,请孩子来帮忙,向孩子请教。这样,他觉得这种技能也会有用处,更有动力学习新的技能。
心理解读:
夸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他有个好的品质,但是夸的方法还是很讲究的,作为父母,不泛泛而夸,从具体、细节和努力方面夸,更会让孩子受益终生,这才是有利孩子杜绝自卑心理的方法。
家庭阅读应该要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一、家庭亲子阅读的好处
现今父母都非常忙碌,与子女在家庭中接触的时间减少,但是无论时间再怎么紧缩,陪伴孩子阅读的时间,绝对要空出来,因为亲子共读的魅力是非常大的,并且有很多好处:
1、增进感情
孩子自从懂事以来,最先接触的人,就是父母,双方经由书籍的阅读,必能分享彼此的感动,在无形中增进了感情。
2、增强语言能力
喜爱阅读的孩子的语言能力特强,在听、说、读、写方面,远较不爱阅读的孩子高,孩子从书中领悟复杂的意念,欣赏语言的美妙。
3、学习协调沟通能力
自小培养与同侪或亲长间的协调沟通能力,对于孩子而言,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事情,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点滴学习外,透过书本的阅览,从其中获得启示,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4、增加知识
阅读可以使孩子涉猎多方面的知识,例如:文学、历史、地理、科学、政治等,增广见闻,对学习大有裨益。
5、提升写作能力
喜欢阅读的中小学生掌握了语言文字的能力,往往超越同级同学,不必背诵、强记课文而能取得好成绩,在校外考试也能取得佳积,因为阅读提升了写作的能力。
6、经验传承交流
亲子间共读以彼此的生活经验做分享、交流及共同讨论,从中获得想法与心得,同时相互解决问题与困惑。
7、独立思考
阅读可培养批判性的思考能力,书中复杂的论证及情节,孩子都能边读边吸收,边分析边理解,阅读让孩子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细腻疏导能力。
8、休闲娱乐
经由阅读培育出亲子间的正常的休闲娱乐能力,因而避免花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在不当的活动之上,达到健全身心之目的。
二、亲子阅读的方式
书,对孩子而言,是认识外在世界的重要管道,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喜欢阅读,也期望孩子把这种愉快的经验,延伸到未来的`成长阶段,亲子共享阅读的乐趣,是引发“爱书”极为重要的种子。
儿童在不同的年龄和发展阶段,需要各种不同的书籍伴着他们成长,因此,父母为孩子挑选适合其认知程度与兴趣的书籍,将是吸引子女喜欢阅读的关键。
材料选定之后,亲子间可以开始阅读,共读只是一种形式,如果孩子太小无法阅读时,可以由大人用说的、用念的替代,例如:三岁以前的小孩由于手眼协调还没有完全成熟、稳定,因此这一阶段的引导,可让孩子看大图片,大人一面用手指着图片,告诉他图片的名称,一面让孩子看你的嘴型,同时速度放慢,咬字要清晰,并且多重复几次,这样等于同时教孩子阅读和发音。幼儿因年纪小,注意力、兴趣等无法集中,又还不认识字,这时父母应选一些情节单纯、故事短的故事书或是图画书给他,并且在旁陪他一起看书,讲解书里的内容给他听,使孩子在无形中潜移默化。
孩子到了四、五岁时不再完全依赖图画,文字、情节、人物均可增多,故事要更活泼、有趣,而一些他不完全熟悉的事物也会给他带来新鲜感,父母在陪读时不必照本宣科
讲述,而未讲之前可以让他自己“看图说故事”,或讲完让他重述一次,或问几个相关的问题,训练他们说话的能力;另外,也可以鼓励孩子将他熟悉的故事大意讲给大人听,这样做,一则能看出孩子的吸收力,再则亦可培养其表达能力。
根据有关“儿童阅读”的研究发现:六岁到十二岁是阅读的丰沛期,他们就像一块海绵,遇水即吸;不限题材,不拘类别,凡是新鲜的、有趣的,他们都喜欢,特别是能够表现人生种种考验的故事,更能够满足他们。当他们碰到感动人的文字,决不吝惜付出他们的热情,他们希望书能让他们看得又哭又笑。对于六、七岁的孩子,父母不要终止每天的朗读活动。相反地,更需要选择一些文字较深奥,句子多变化,情节较复杂和篇幅较长的故事朗读给孩子听。八至十岁的孩子,喜欢看有关学校和家庭生活的故事,透过这些故事,可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因此,父母应为孩子选择他爱看的书,情节和人物较复杂,不同种类的书。对于十一、十二岁的孩子,父母应该替他们准备一些能帮助他们探讨道德感与价值观的书籍,另外,非小说及小说的书,也很重要,父母与子女可以共同讨论。
三、家庭亲子阅读的阻碍
经由各种方法去培育读书风气,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师长的诱导和社会的鼓励固然重要;但是,家庭的合作与父母的努力也不可或缺。否则不是事倍功半,就是功亏一篑。父母对于子女读书兴趣的培养,家庭教育的责任既然如此重大,那么,我们在推动家庭亲子阅读活动时,即使遭遇到一些障碍,也不应该退却。现在,先阐述可能出现的障碍如下:
1、父母缺乏“以身作则”的观念
儿童喜欢模仿,且模仿的物件往往是大人,培养子女的阅读兴趣,可从树立良好的榜样开始。父母本身喜爱阅读,暇时一卷在手,陶醉其中,子女便在耳濡目染中,油然对书本产生一种喜爱的心情。假如父母自己对阅读毫无兴趣,一年之内难得摸上几回书本,则会造成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如何产生亲子共读的想法呢?
2、父母未能多读给子女听
学前儿童,自己还未有阅读能力,培养其阅读兴趣之道,在于多读给他们听。儿童富于想象,敏于感受,所读的范围应该广泛。上自书本如童话故事,下至说明书如新玩具的指示,都是现成材料。然而,许多家庭的父母常常借口忙着赚钱,以为只要替孩子购置书籍,就算已经尽到责任了,却疏忽了应该做好多读书给子女听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3、缺乏各式各样的阅读材料
阅读兴趣不能在书本的“真空”状态中养成,国内一般家庭通常无法购置各式各样的书刊,又不知道可向图书馆借阅或和邻居朋友们交换传阅,以弥补家里书刊之不足。
4、强迫孩子阅读
兴趣源自愉快的经验,强迫儿童去阅读,阅读本身即成为一种痛苦的经验,是惩罚而不是享受,与兴趣成长的过程背道而驰,致使儿童产生反抗的心理,最后对阅读非但不感兴趣,且恨之入骨,看了书本就怕。
5、贬低阅读的价值
父母或家人如果嘲讽孩子的阅读活动,把他的错误当作笑柄来取笑,伤害了他的自尊心。更不可去贬低读书的价值,父母若抱着“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态度,子女很快就会受到感染,认为与“书生”不可分离的书本贱如粪土,而视阅读为无聊的玩意。
6、喜爱看电视及迷上电动玩具
电视会在无形中控制了个人的说话、动作、行为,甚至思想;它还使人头脑简化,想象力迟钝,生活乏味,孩子的头脑变的只能接受变化快速的影像,缺乏思考和创造力。此外,紧张刺激的电动玩具,让小孩及大人着迷,其所以吸引人,在于它利用人们“不服输”的心理,过关斩将,欲罢不能,不知不觉中,大好的时光消耗掉了。由此可知:电视、电动玩具对于亲子间进行阅读兴趣的建立,危害甚大。
7、欠缺温馨宁静的阅读环境
现今的家庭,经常愿意花费大笔的金钱去装璜亮丽的客厅、舒适豪华的卧房,却舍不得用少许的费用布置实用的书房,致使孩子无法拥有温馨宁静的阅读环境。“孟母三迁”就是在于孟母要为孟子找到适合读书的环境,终于让孟子得以成为饱读诗书、名扬后世的圣哲。因此,倘若一个家庭无法提供温馨宁静的读书环境,却要求做好完善的家庭亲子阅读活动,这是一件“缘木求鱼”的事情。
【2岁的孩子总喜欢摔东西怎么办】相关文章:
孩子们喜欢抢玩具怎么办02-17
让孩子喜欢阅读的方法02-17
孩子叛逆家长怎么办02-17
关于孩子无理取闹怎么办02-17
孩子有厌学情绪该怎么办02-17
孩子啃手指的原因02-17
减轻孩子焦虑的方法02-17
引导孩子认错的方式02-17
孩子睡觉流口水的原因02-17
妈妈帮孩子买鞋的方法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