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技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口技》说课稿
一、说教材
林嗣环《口技》是沪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七单元“技艺超群”中的一篇课文。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现了我国口技艺术的无限魅力。本单元是文言单元,此课文又是精读课文,因此应注重文言字词的积累。此外,文章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口技表演者的精湛高超的技艺的写法很典型,比较适合于七年级学生的学习。
二、说学情
同学们已经学过了许多文言文了,有了一定学文言文的基础,学起来应该不太吃力。另处,本文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学生应该很感兴趣。
三、说目标
根据七年级学生学习《口技》前已有了一定学文言文的基础的学情和“课程标准” 要求初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本课制定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积累本文一些重点虚实词的用法。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表时间的词,数词的异用等。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并能在作文中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切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热情。
重点:1、通过理解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口技表演者精湛高超的技艺和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妙神奇。2、引导学生积累文言字词。
难点: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四、说构思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懂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利用1课时从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的角度入手来引导学生学习本文。
2、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出课文描写口技表演者和观众反应的相关语句,通过疏通难句,诵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口技艺术的精妙神奇和口技表演者精湛高超的技艺。然后,引导学生理解把握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导入:“口技”介绍(设置情境, 激发兴趣,让学生对口技艺术有一定认识。)
杂技的一种。
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
现代口技表演,演员不必隐身,改为借助扩音器发出各种声响,并且可以借助于动作、手势。
朗读:散读、齐读、抽读(朗读全文,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少顷(shǎo ) 犬吠(fèi ) 呓语(yì ) 夫叱(chì)大儿声 夫齁(hōu)声起
意少(shāo)舒 中间(jiàn) 曳(yè)屋许许(hǔ)声 几(jī)欲先走
整体感知:扫清字、词障碍。(学生有一定的古文基础,可利用工具书。)自由组合讨论,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原则。
研读课文:
1、从观众观看表演后的反应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课文描写(宾客)观众反应得相关语句。(让学生从观众反应的角度入手学习课文,初步感受口技表演的艺术魅力)
2、引导学生分组学习:学生分成两个小组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课文描写口技表演者表演的相关语句,而后全班进行交流。想想:口技表演者,模仿了那些声音呢?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从表演者的角度入手学习课文,感受口技表演者的精湛高超的技艺)
3、引导学生概括出文中口技表演者所展示的三个生活场景。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描写口技表演者模仿声音的相关语句。(通过概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诵读感受文章所描摹场景的氛围,完成表格)
4、理解把握文章的主旨。从口技表演者所模仿的这么繁多而又惟妙惟肖的声音我们可以感受到口技表演者的口技表演水平怎么样呢?请用自己的话说说。那么如果要请同学们用文中第一段中的一个字来加以概括,想想应该是哪一个字?“善”(这个字也是文章的“文眼”。)
5、理解开头和结尾重复交代口技表演者所借助的道具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口技表演者精湛高超的技艺。)
6、归纳文章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突破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1、 朗读法:“书读百篇,其义自现。”这是学文言文的好方法。
2、 发现法:本课难点的突破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得出结论。
3、 讨论法:和发现法配合使用,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六、说学法
1、 朗读法:反复朗读,明了意思,领悟写法。
2、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七、说媒体
(板书)
口技──-林嗣环
最精彩的表演=最复杂的内容+最简单的道具+最热烈的观众反应
表演精彩→善=复杂的内容+简单的道具+热烈的反应=妙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口技》说课稿】相关文章:
口技说课稿09-05
《口技》教案09-19
《口技》教学反思08-27
口技的教学反思10-25
《口技》教案最新07-03
《口技》教案14篇10-19
《口技》公开课教案03-12
文言文《口技》教案10-26
说课稿小班健康说课稿09-10
说课稿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