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4-10-24 14:37:33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关于数学教学计划模板汇总九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工作,是不是需要好好写一份教学计划呢?为了让您不再有写不出教学计划的苦闷,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数学教学计划模板汇总九篇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乘除法”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第三单元“千克、克、吨”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第四单元“乘法”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第六单元“除法”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学习乘除混合两步运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5.第七单元“年、月、日”

  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五单元“周长”

  本单元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可能性”。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交通与数学”“时间与数学(一)”“时间与数学(二)”四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一、教材内容的呈现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 。

  二、教材内容的呈现注重了层次性和思考性 。

  三、注重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四、努力形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多样化和专题化。

  五、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三)、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21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9人。这一届三年级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本册教材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创设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

  二、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三、积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五)、课时安排:

  一、乘除法———————8-9课时

  二、观察物体——————3课时

  三、千克、克、吨————4课时

  搭配中的学问————1课时

  四、乘法————————9-10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3课时

  五、周长————————5课时

  交通与数学—————1课时

  六、除法————————9课时

  七、年、月、日—————4课时

  时间与数学(一)——2课时

  时间与数学(二)——2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2课时

  八、可能性———————2课时

  生活中的推理————1课时

  总复习4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所任教的四年级,共有学生42人。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还比较好。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深入教材,认真备课,定好单元计划,提前一周备课。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侧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3、抓重点、难点、各个环节的突破。

  4、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抓好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课堂40分钟的利用,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5、对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教科书掌握例题、习题之间联系,举一反三,灵活学习,真正地把知识学会。

  6、精心设计作业,有层次,讲究目的性、科学性。

  7、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耐心辅导,因材施教。

  五、教学进度安排:

  一、 四则运算(5课时)

  二、观察物体(二)(1课时)

  三、运算定律(7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9课时)

  五、三角形(5课时)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4课时)

  七、图形的运动(二)(2课时)

  八、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3课时)

  九、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有关概念: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体会用方程来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过程与方法:能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会找相等关系来列方程。

  情感与态度: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二、学习路线:

  1、阅读课本

  2、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章前图中的汽车匀速行驶途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时间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两地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求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

  ①列算式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方程来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先画示意图:

  再找相等关系来列方程: (小组交流,讨论多种方法)

  (2)方程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以下式子哪些是方程?是的画“√”;

  3+1=4; ; ; ; ; ;

  (3)根据下列问题列方程:

  ①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设正方形的边长是x cm,则可列方程:________

  ②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x 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则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设这个学校有x 名学生,则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课本 的三道练习题: (完成后小组批改)

  (4)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是整式方程。

  (5)什么叫做解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什么叫做方程的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括号里的数( =3, =4, =-4)是方程 的解有____________

  归纳: 设未知数 列方程

  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三、反馈练习:

  1、(A级)下列四个式子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B. C. D.

  2、(A级)若 是关于 的方程 的解,则 _______

  3、(B级)若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 ________

  4、(A级)“某数 的一半比这个数的相反数小7”,用方程表达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B. C. D.

  5、(B级)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26cm,这个长方形的长减少1cm,宽增加2cm,就可成为正方形,设长方形的长为 cm,则可列方程( )

  A. B. C. D.

  6、(B级)某学生在做作业时,不慎将墨水瓶打翻,使一道作业题只看到如下字样:“甲、乙两地相距40千米,摩托车的速度为45千米/小时,货车的速度为35千米/小时(后面部分被墨水覆盖)”请你将这道作业题补充完整,并列出方程。

  7、(B级)(应用题)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甲、乙两队开展足球对抗赛,规定每队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甲队和乙队一共比赛了10场,甲队保持了不败纪录,一共得了22分,问甲队胜了几场?

  数学教学计划 篇4

  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人造地球卫星等等,都是人类数学智慧的结晶。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了解初三数学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计划。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活动一:观察

  我国射击运动员在奥运会上获金牌,为我国赢得荣誉,图是射击靶的示意图,它是由许多同心圆(圆心相同,半径不相同)构成的,你知道击中靶上不同位置的成绩是如何计算的吗?

  提示: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活动二:问题探究

  问题1:观察图中点a,点b,点c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a在圆内,点b在圆上,点c在圆外

  问题2:设⊙o半径为r,说出来点a,点b,点c与圆心o的距离与半径的关系:oa< r,ob = r,oc >r

  问题3:反过来,已知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圆的半径,能否判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 = d,则有:

  点p在圆内d<r< p="">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外d>r例题讲解 如图所示,已知矩形abcd的边ab=3cm,ad=4cm.

  (1)以点a为圆心,4cm为半径作⊙a,则点b、c、d与⊙a的位置关系如何?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活动三

  你知道击中靶上不同位置的成绩是如何计算的吗 ?

  射击靶图上,有一组以靶心为圆心的大小不同的圆,他们把靶图由内到外分成几个区域,这些区域用由高到底的环数来表示,射击成绩用弹着点位置对应的环数来表示.弹着点与靶心的距离决定了它在哪个圆内,弹着点离靶心越近,它所在的区域就越靠内,对应的环数也就越高,射击的成绩越好.

  活动四:探究

  (1)如图,做经过已知点a的圆,这样的圆你能做出多少个?

  (2)如图做经过已知点a、b的圆,这样的圆你能做出多少个?他们的圆心分布有什么特点?

  思考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做一个圆,如何确定这个圆的圆心?

  分析:如图 三点a、b、c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因为所求的圆要经过a、b、c三点,所以圆心到这三点的距离相等,因此这个点要在线段ab的垂直的平分线上,又要在线段bc的垂直的平分线上.

  1.分别连接ab、bc、ac

  2.分别作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l1和l2,设他们的交点为o ,则oa=ob=oc;

  3.以点o为圆心,oa(或ob、oc)为半径作圆,便可以作出经过a、b、c的圆.

  由于过a、b、c三点的圆的圆心只能是点o,半径等于oa,所以这样的圆只能有一个,即:

  结论: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做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

  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任意的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

  (2)任意一个圆有且只有一个内接三角形( )

  (3)经过三点一定可以确定一个圆( )

  (4)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 )

  2、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中, 边长为6cm,求它的外接圆半径.

  3、如图,已知 rt⊿abc 中 ,若 ac=12cm,bc=5cm,求的外接圆半径.

  (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总结:1、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2)不在同一直至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是数形结合

  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以七年能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升入初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七年级。通过调阅小六毕业会考成绩册和试卷,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从学生作答来看,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总体上来看,低分很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有理数的各种性质和运算法则,初步学会使用代数式探究数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基本几何图形,掌握基本基本作图能力和的`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发展几何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源自生活实践,最终回归生活。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第一章《有理数》: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2、第二章《整式的加减》: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3、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4、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1)角的比较与度量。

  (2)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3)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1、第一章《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结果符号的确定及对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的理解。

  2、第二章《整式的加减》: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

  3、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解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1)用几何语言正确表达概念和性质。

  (2)空间观念的建立。

  六、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课,阅好每一份试卷,搞好每一节辅导,组织好每一次测验。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向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喻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数学特长生。

  3、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七、教学进度安排

  (略)

  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学情分析

  四(1)、四(2)两个班的学生,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有很大的进步,本学期的教学,本人会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二、教材情况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

  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加强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3、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全方面深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4、狠抓双基教育,补缺补差,增加差生学习的信心,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为圆满完成新高一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必修一到四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我们高一数学组秉承高一决定高考,细节决定成败的思想,从初、高中衔接起认真分析学情,积极研讨,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基本状况:

  (1)本年级共12个行政班,学生860人。在中考数学成绩满分120分的基础上,我级100分以上的人很少,相对来说90分以上属于高分,绝大多数90分以下;学生数学底子薄弱,学习环节不完整,学习习惯不科学;另外,班级差异大,层次多。我们要加强集体备课力度,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由于初高中分别实施课改教学,高中教学内容与初中所学衔接度远远不够,存在较大断层,我们需制定并学习衔接材料,并且在新授的同时适时补充一些内容,势必挤占新课的授课时间,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要珍惜每一堂课,优化每一环节,提高学习效率,探索高效课堂。

  (3)高一作为起始年级,作为从义务阶段迈入应试征程的适应阶段,学生有的'是一份执着,期望值也较大。理想的期盼与学法的突变,难度的加强与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冲突伴随着高一新生的成长,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

  (4)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还停留在初中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以及对数学学习的散漫认识上,我们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过渡。从高一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领悟性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任务:

  本学期完成数学人教A版《必修1》和《必修2》两册内容。

  三、教学措施要求:

  (1)注意研究学生,做好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工作;加强自我学习,特别是两个纲领性文件《国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20xx年山东省高考数学科考试说明》的学习,吃透大纲,准确把握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效率,不做无用功。

  (2)加强集体备课,发动全组同志,确定阶段主讲人,集思广益,讨论优化教学方案;各班级统一进度,分层要求,分层作业,分层考试;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数学教学;注意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电脑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着眼于基础知识与重点内容,集中精力打好基础,分项突破难点.充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切勿忙于过早的拔高,上难题。同时放眼高中教学全局,注意高考命题中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趋势,这样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使高一的数学教学与高中教学的全局有机结合。

  (4)培养学生解答考题的能力,通过例题,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训练数学能力和培养数学素养。

  (5)让学生通过单元考试,检测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及时总结总结总结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准备。

  (6)精心组织教学,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重视数学学习能力培养;抓好尖子生与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提前展开数学分层培养和数学基础辅导。

  数学教学计划 篇8

  一、情况分析

  本班69人,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本册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和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具体措施:

  1、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和加减法 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分类 (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课时

  4、连加、边减、加减混合 4课时

  5、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课时

  (八)认识钟表(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1、9加几 3课时

  2、8、7、6加几 4课时

  3、5、4、3、2加几 3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 篇9

  一、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26人。全部进入学前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前班学生

  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一单元:可爱的校园-快乐的家园

  第二周玩具-文具

  第三周第二单元:动物乐园-比高矮

  第四周比轻重-第三单元:有几辆车

  第五周国庆节

  第六周摘果子-跳绳

  第七周可爱的企鹅-乘车

  第八周整理与复习至第四单元结束

  第九周第五单元

  第十周 期中考试、第六单元

  第十一周第七单元:捆小棒-有几瓶牛奶 第十二周有几棵树-买铅笔

  第十三周飞行表演-美丽的田园 第十四周 整理与复习和第八单元 第十五周复习

  第十六周第九单元:统计

  第十七周期末总复习

  第十八周期末总复习

  第十九周期末总复习

  第二十周 期末考试、

  第二十一周期末工作

【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计划05-18

数学教学计划07-27

数学教学计划【精选】07-06

数学教学计划(精选)07-06

数学的教学计划08-28

数学教学计划(经典)01-09

数学教学计划10-06

数学教学计划07-05

数学教学计划10-16

【荐】数学教学计划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