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美的陶冶中成长(教师中心稿)

发布时间:2017-11-1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四川剑阁县白龙中学  梁捷朝

    教学充满美。这是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审美实践领域逐渐扩大,审美的社会意义日益增加的必然结果。追求审美价值已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因此,发展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学的迫切要求。那种以单纯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为目的的教学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已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事实上,强调审美化教学的思想源远流长,古今中外有许多大方之家对此作过深刻的阐释。夸美纽斯曾在《大教学论》中说教育是“阐明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近代哲学家罗素说:“教育就是获得运用知识的艺术,这是一种艰难传授的艺术”。我国古代至圣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近代的俞子夷先生的论述就更为精辟:“教学方法既要把科学作基础,又不能不用艺术做方法。”还有现代的蔡元培、陶行之、叶圣陶等的教学的美学方法、创造方法,都说明教学是艺术,它具有美的因素,体现着美的规律。教学必须审美化,才能达到艺术化的境界。只是过去学校美育主要局限于艺术教育之中,其主要目的是强调培养训练学生相应的艺术技能、技巧,或者把美育当成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附属物,忽视其独立性,更没有认识到学科教学活动也存在美,没有认识到教学渗透着美育,对学生审美素质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因此,学科教学就成为在教师指导之下的纯认知活动,忽视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教学美育因素,这就自然的导致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生活的贫乏,情绪体验的消极。即斯卡特金在《现代教学论问题》所说那样了“我们建立很合理、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粮食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客观事实表明,教学越是重视其审美价值的追求,学生参与的审美活动就越多,审美经验就越丰富,一般心理能力和审美能力就更容易提高,教学效果就越好。教学中审美因素是多元的,既有教学内容的美,又有通过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表现出来的教学形式的艺术美。怎样才能使学生获得美的陶冶,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愿就教于大方之家。

    首先,教师要深入挖掘和科学揭示教材中蕴含的审美因子,让学生在“美”中接受“教”。蔡元培先生指出:“凡是学校的所有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艺术学科具有丰富的审美因子这是公认的,数理化等课程也含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的内容。如栩栩如生的人物,美丽迷人的景色,奔腾不息的江河,险峻陡峭的峰峦,闪烁多彩的霓虹,黄金分割的科学美等等。

    其次,优化教学过程,创设审美情场。教学必须进入情感领域,才能进入美的领域,实现教学美育,产生教学美育心理效应。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积极情感体验并引发上升到美感体验,这样才能对学生活动起内在的深层次的推动作用,达到“以学为乐”的境界。因此,教师应立美于教,在设计安排教学过程时,一定要做到教学过程要同教材的逻辑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谐统一,要能揭示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教学逻辑的清晰简练和教学活动中的认知、体验和评价有机结合。运用直观形象、生动优美、简练幽默的语言来传递信息,组织教学活动,以期达到控制教学过程的展开,提高教学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之目的。同时,教师必须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愉悦兴奋的饱满情绪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以增强教学信息的感染力,并激发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情感体验,促进情感发展。还有,教师善于运用各种动作、手势、表情等非言语符号来有效的传递教学信息,让学生受到视觉美的陶冶。的确,得当的举止、准确适度的手势、和蔼开朗的表情、亲切聪慧的眼神,这就自然而然的给学生润物无声的影响,会产生“以情动情”“以情激情”的效果,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此外,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板书,做到内容美、形式美和书法美。;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生动形象的表现教学内容发生发展,从而产生丰富的视觉 、听觉的审美效果。这是符合学生认识心理的,是教学审美化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此文获全国中语会首届“语通杯”论文大赛二等奖,收录于珠海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教师优秀论文集成》P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