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时期的班主任工作

发布时间:2016-9-2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中国教师报     2003-05-28     龚明俊 

 

    学校对防治“非典”工作抓得很紧,一天一汇报,两天一开会,班主任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班主任要将相关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并在具体工作中认真仔细地落实好,不出任何差错。如何既让学生正常地生活、学习,又要打好一场“倒萨战争”,真是一道考验人的难题。笔者谈谈自己的经验,与同行交流交流。

    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引导他们科学认识“非典”。学生非常想多了解“非典”信息,而且大多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得多而杂。为此,我重点搜集3个方面的资料:一是搜集关于“非典”的较权威的科技资料,这是帮助学生确立科学态度的基础;二是关于本省本市的“非典”信息,不让不正确的信息误导学生;三是媒体和本地关于“非典”的信息与认识,使之确立正确的思想认识、了解科学防治方法。资料在班上的墙报中及时贴出,或在读报时间集中讲解,以消除学生不必要的恐慌心理,冷静面对这场灾难,并以积极的心态看问题,树立正确的防治观念。

    这几个星期,我们一线班主任的确太忙了。如果某个学生发了烧,我们得亲眼看着他们量体温,再细致地给温度计消毒,几乎是有一点点问题也得花十几分钟处理。如果学生的体温高于37.5度,还得带着他们去医院发烧门诊看病,所以时间的确非常紧张,神经也总是处于紧张状态。

    树立学生的科学观念,培养他们的攻关精神。人类科学面临困境,也正是教育学生树立科教兴国思想的好机会。利用读报时间,我向学生灌输这一思想,希望他们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有挑战科学难题的勇气和实力。一名学生在语文课前3分钟演讲中说:“‘非典’这样凶猛地进攻人类,我们引以为自豪的现代科技也无法及时应对。这说明什么问题?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难题等待降临,处处被动能行吗?但愿我们今天的努力,会使将来的社会不再出现灾难来临时匆忙攻关的尴尬局面。”

    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认识社会群体。老实说,教师的引导并不一定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他们还有父母和同学,还有社会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面对“非典”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正常的现象。我一方面通过各地的事实向他们表明,重大的灾难或事件带来社会性恐慌是自然的现象,但是,仅有恐惧是不够的,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就不能正确处理突发事件。只有冷静地看到事实的严重性,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科学地预防“非典”,才是最好的行为和方法。社会的局部混乱也可以理解,随着党和政府的管理,科学研究的深入,一切都会恢复正常的。同时结合考试心理、面对批评的心理等常见情况,结合当前情况开展多样化的心理教育。

    加强健康知识教育,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各种资料显示,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防治“非典”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像通风是目前认为最好的办法之一,还有不随地吐痰、勤洗手多洗澡、勤洗勤换衣服、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等等,都是学校要求的应有的行为习惯。但有些学生并不认真去做,甚至将“不干不净,吃了不生病”当做生活名言,还有以乱放东西为“荣”。这次他们认识到,这些平时不大注意的行为处处可能隐藏着危险,也就在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上特别注意了。平时督促的事情,现在主动去做了,由被动向自觉转化,令人欣喜。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劳逸结合提高效率。一些学生学习非常刻苦,几乎天天都在教室里读书做题。在防“非典”知识介绍中,我强调了加强锻炼、注意休息、调整心态等方面的重要性,将学习与休息有效结合作为重点讲解。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他们也更深入地认识到科学安排时间的意义,特别注重了学习的效率。教师们反映,班上的学生上课比以前更加活跃了。无形中,借用“非典”促使他们改变了自己的不太好的学习方法,让我格外高兴。

    作为班主任我感觉,“非典”确实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虽然我们不能走到非典型肺炎防治的一线,但在自己的岗位上,结合自己的工作做点事情,也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这次“非典时期的班主任工作”,我感到如果我们巧妙地利用一些社会性的事件教育学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问题的关键,就就是用心发现,科学地利用,从社会需要与学生成长需要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落实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一举多得的效果。

    现在我们又开学了,工作依然如故,好在今天下雨,得以利用晚自习时间回家拿点衣服。我们班主任都得在学校住,不能回家休息,而我的家离学校只有10站公汽路程。(作者单位系湖北省襄樊学院附属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