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语的故事

时间:2022-11-04 15:35:17 四字成语 我要投稿

四字成语的故事

四字成语的故事1

  曹操有一次行军打仗,士兵们走得都很累,没有精神也没有斗志。曹操就骗他们说:“前面有个梅庄,梅庄里有个梅小姐,长得天姿国色,艳美无双,谁第一个到达战场,我就把梅小姐许配给他做老婆。”士兵们一听都来了精神,一个个口水都流下来了。终于在规定时间到达了官渡,打败了袁绍,后人称这个典故为“望梅止渴”。

四字成语的故事

四字成语的故事2

  成语解释残:残缺;不完整。缺:残破。指舍不得扔下破旧东西。也作“保残守缺”。

  成语出处东汉 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成语繁体抱殘守缺

  成语简拼BCSQ

  成语注音ㄅㄠˋ ㄘˊ ㄕㄡˇ ㄑㄩㄝ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抱残守缺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人守旧,不肯接受新事物。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抱,不能读作“bāo”。

  成语辨形抱,不能写作“报”。

  成语辨析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墨守成规”;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但抱残守缺偏重在不肯革新;不肯接受新事物;“故步自封”偏重在不肯上进;不求进取;“墨守成规”偏重在按老规矩办事。

  近义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故步自封

  反义词推陈出新、自我作故、标新立异

  成语例子这些似乎都是抱残守缺,汇集众说而成。(朱自清《经典常谈 周易第二》)

  英语翻译retain what is old and outworn

  日语翻译役にたたない古いしきたりをいつまで固守(しゅ)る;保守的で革新しようとしない

  俄语翻译ержáться за стáрое

  其他翻译<法>se cramponner,s'attacher à ce qui est désuet et défectueux

  成语故事

  西汉著名文学家刘向的小儿子刘歆在汉哀帝时任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他向汉哀帝建议派专人研究《左传》,同行十分不满意,他指责他们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最后被同行联合排挤出京城,只好去做河内郡太守。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四字成语的故事3

  【成语】: 嗟来之食

  【拼音】: jiē lái zhī shí

  【解释】: 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成语故事】:

  周朝时,齐国遭饥荒。有个叫黔敖的财主在路旁摆下些食物,等着饥民过来吃。不久,便有个饿汉用袖子蒙着面孔,跌跌撞撞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拿着吃的,右手拿着喝的,对他说:嗟(不礼貌的招呼声)!来吃吧!那饿汉张大眼睛看了看黔敖和食物,说:我正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吆喝着施舍给我的东西),才饿成这副样子的!

  嗟来之食,指带侮辱性的施舍。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征战,老百姓不得太平,如果再加上天灾,老百姓就没法活了。这一年,齐国大旱,一连3个月没下雨,田地干裂,庄稼全死了,穷人吃完了树叶吃树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眼看着一个个都要被饿死了。可是富人家里的粮仓堆得满满的,他们照旧吃香的喝辣的。

  有一个富人名叫黔敖,看着穷人一个个饿得东倒西歪,他反而幸灾乐祸。他想拿出点粮食给灾民们吃,但又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他把做好的窝窝头摆在路边,施舍给过往的饥民们。每当过来一个饥民,黔敖便丢过去一个窝窝头,并且傲慢地叫着:“叫花子,给你吃吧!”有时候,过来一群人,黔敖便丢出去好几个窝头让饥民们互相争抢,黔敖在一旁嘲笑地看着他们,十分开心,觉得自己真是大恩大德的活菩萨。

  这时,有一个瘦骨嶙峋的饥民走过来,只见他满头乱蓬蓬的头发,衣衫褴褛,将一双破烂不堪的鞋子用草绳绑在脚上,他一边用破旧的衣袖遮住面孔,一边摇摇晃晃地迈着步,由于几天没吃东西了,他已经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走起路来有些东倒西歪了。

  黔敖看见这个饥民的模样,便特意拿了两个窝窝头,还盛了一碗汤,对着这个饥民大声吆喝着:“喂,过来吃!”饥民像没听见似的,没有理他。黔熬又叫道:“喂,听到没有?给你吃的!”只见那饥民突然精神振作起来,瞪大双眼看着黔敖说:“收起你的东西吧,我宁愿饿死也不愿吃这样的嗟来之食!”最后那个人饥饿而死。

  本来,救济、帮助别人实意而不要以救世主自居。对于善意的帮助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面对“嗟来之食”,倒是那位有骨气的饥民的精神,值得我们赞扬。

四字成语的故事4

  【成语】: 破镜重圆

  【拼音】: pò jìng chóng yuán

  【解释】: 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成语故事】:

  南朝陈的乐昌公主与丈夫徐德言非常恩爱,本来过着幸福的生活。后来隋文帝派兵灭陈,徐德言便将镜子破成两半,一半自己收着,一半交给公主,并和她约好,如他们分散了,就在每年的元宵节,拿镜子到市场上去卖,以求有重逢的机会。后来,将军杨素虏去乐昌公主,使他们夫妇分散了。到了元宵节,公主派老仆拿镜子去市场上卖,结果真的遇到了徐德言。杨素被他们两夫妇的真情感动,便将公主还给徐德言,夫妇终于能够团圆。

四字成语的故事5

  事半功倍成语故事

  孟子对他的弟子公孙丑说:“齐国人有句俗语:‘纵有聪明,还得趁形势;纵有锄头,还是待农时。’趁当今的时势,推行仁政就很容易。统一天下的`圣君不出现的时间,历史上从来没有比这段时期更长久过(自周文王、武王至今几百年了);百姓在暴政下所受的折磨,历史上也从来没有这样厉害过。饥饿的人不挑剔食物,口渴的人不挑拣饮料。人民盼望仁政,如饥似渴。孔子说过:德仁的流行,比骚站传递政令还要快。’在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若施行仁政,人民喜迎仁政,就像被倒挂着而得以解救出来一样。所以说在人民极困苦时推行仁政,比古代君主要少费一半的力,而其效果却要大一倍。只有当今时机最恰当。”

  故事出于《孟子·公孙丑上》。原文阐叙推行仁政要抓紧解民于“倒悬”之时机,可“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怙恶不悛成语故事

  “怙恶不悛”怙:依恃,坚持。悛:改过,悔改。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坚持作恶,不思悔改。这则成语出自《左传·隐公六年》: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公元前740年,卫国联合宋、陈等国攻打郑国。为了挑拨卫国与盟国陈国的关系,郑庄公派使者去陈国要求和好,并希望两国能结为同盟。

  没想到,陈桓公竟然看不起郑庄公,拒绝与郑国结盟。陈桓公的弟弟五父劝道:“要立国,应该对邻国亲近、友善、仁爱。您应该答应郑国的要求才对。”

  但是,桓公不听五父的建议,说:“宋国和卫国都是大国,它们才是我们陈国的大敌。而区区一个郑国,能把我们怎么样!”

  郑庄公知道桓公拒绝与自己结盟后,非常愤怒。公元前717年,他率军攻打陈国,桓公仓促应战,结果大败。

  后来,史学家对这段历史作了评论,说:“友善不可以丢失,罪恶不能滋长,这是针对陈桓公而言的。一直做罪恶的事而不悔过,最终只会自食其果。”

  轰轰烈烈成语故事

  【出处】宋·文天祥《沁园春·至元间留燕山作》:人生翕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轰轰烈烈”原来是由“轰轰”和“烈烈”两个词组成的。“轰轰”形容车马众多之声,也形容各种爆发的巨响,有声势浩大的意思。晋朝大学问家左思在他著名的《三都赋》之一的《蜀都赋》中,曾有“车马雷骇,轰轰阗阗”的句子,这正是“轰轰”这个词的本义,意思是:车马众多,声震如雷。阗阗:指很多人行路的声音;车声;雷声;崩裂声;总之是声音盛大的意思。“烈烈”:一般用以形容猛火燃炽、火焰旺盛、火光灿烂的样子。早在《诗经》《商颂·长发》篇中便有“如火烈烈”的句子。

  “轰轰”、“烈烈”两个词之所以能联用在一起,不是偶然的;因为“轰轰”和“烈烈”都带有盛大、壮丽和威武的意思。宋朝文天祥在为唐代骂贼不屈而死的忠臣张巡庙所题的“沁园春”词中,有“骂贼张巡,同心许远,皆得声名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节,百炼之钢。人生翕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留芳?……”在这首词中,“烈烈轰轰”是文天祥对于张巡(以及许远)的威武不屈的正气的歌颂,也是文天祥自己的刚正光明、烈火似的民族情操的流露。

  后人用“轰轰烈烈”形容声势浩大,气象雄伟。

四字成语的故事6

  黔驴技穷

  过去贵州(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了一头驴,运来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驴放到山脚下。

  一只老虎看见了驴,以为这个躯体高大的家伙必须很神奇,就躲在树林里偷偷观察着,之后又悄悄走出来,留意翼翼地接近驴,不明白驴子的底细。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大虎大吃一惊,远远躲开,以为驴要咬自己了,十分恐惧。然而,老虎反复观察以后,觉得驴并没有什么特殊本领,而且越来越熟悉驴的叫声了。

  老虎开始走到驴的前后,转来转去,还不敢上去攻击驴。以后,老虎慢慢逼近驴,越来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断冒犯它。驴十分恼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里盘算着:你的本事也但是如此罢了!十分高兴。于是老虎腾空扑去,大吼一声,咬断了驴的喉管,啃完了驴的肉,才离去了。

  唉!那驴的躯体高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本事。假如不显出那有限的本事,老虎虽然凶猛,也会存有疑虑畏惧的心理,终究不敢攻击它。此刻落得如此下场,不是很可悲吗

  买椟还珠

  楚国有个人到郑国去卖宝珠。为了能卖个好价钱,他用珍贵的木兰木给宝珠做了一个十分精致的盒子,又用珍贵的桂椒一类的香料把盒子薰得芳香扑鼻,并且,还在盒子上面缀系上许多珠玉,用玫瑰色和翠绿色的宝石装饰起来。

  有个郑国人看见这个盒子十分漂亮,就把盒子买下来,而把珠宝还给了楚国人。

  寓意:一个素养不高、缺乏鉴别潜力的人,往往会丢掉真正宝贵的东西,而把那些价值并不高的东西当成宝贝。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望洋兴叹

  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辩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那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明白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概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我就是这样的人啦!

  杯弓蛇影

  乐广有个亲密的客人,分别了很久都没有再见到面。

  一次,乐广见到了他,问是什么缘故。

  这位客人回答说:上次在您家里做客,承蒙您赐酒给我喝。我端起杯子正要喝的时候,发现杯子中有一条蛇,心里感到个性不舒服,喝下去后就病倒了。

  乐广回忆,当时招待客人的河南郡郡府大厅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用漆画了一条彩色的蛇,客人杯中的蛇大约就是这张弓的影子吧!

  于是,他又在前次招待客人的地方重摆了酒,让客人还坐在他上次坐的地方。然后问客人说:在你的酒中又看到了什么没有

  客人端起酒杯看,回答说:跟上次一样,酒里面有一条蛇。

  乐广就指着墙上的弓告诉了客人真相。客人一下子明白了,治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治好的病,顿时全好了。

  杞人忧天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塌地陷,自己没有地方容身,因此愁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有个人看他这样忧愁,很为他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但是是很厚很厚的气积聚在一齐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从早到晚都生活在天的中间,怎样会担心天塌下来呢

  那人忧天的人听了,又说;如果天是很厚的气,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会掉下来吗。

  前来开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和星星,也都是会发光的气积聚而成的,即使掉下来,也不可能把人打伤。

  那个忧天的人又问:如果地陷塌了怎样办呢

  开导他的人回答说:大地是土块积聚而成,它充塞四野,无处不有,你在它上面随便行走、跳跃,整天在它的上面生活,怎样担心它会陷塌呢

  那人听了朋友的话,如释重负,十分高兴;那个前来劝他的人放下心来,也很高兴。

四字成语的故事7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在年轻的时候,就读过不少兵书,常常在人们面前谈论作战用兵的事情,即使父亲赵奢也难不住他。很多人认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亲却认为他夸夸其谈,不能承担重任。

  有一次,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大将廉颇采用了修筑壁垒坚守的方法。后来,赵王听信了秦国散布的流言,以为廉颇年老懦弱,不能低档敌军,就改派赵括代替廉颇。赵括到了前线,死搬兵书上的教条,完全改变了廉颇持久抗战的计划。秦将白起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便用计先截断了赵军的运粮后路,然后把赵军团团包围。赵军粮绝,赵括企图突围,被秦军一箭射死,四十多万赵军一下子尽被歼灭。

四字成语的故事8

  【成语】: 脚踏实地

  【拼音】: jiǎo tà shí dì

  【解释】: 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成语故事】: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曾编撰了我国最大的一部古代编年史--《资治通鉴》。他治学严谨、刻苦,为编撰《资治通鉴》,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工作到深夜。他对书稿精益求精,六百多卷的初稿,到定稿时只剩下80卷,而且全部用工楷字写成,没有写一个草字,剩下的废稿把两间屋子都堆放满了。全书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写了1360年的历史。他这种认真踏实的治学态度,受到人们的赞扬。一次司马光问他的朋友:你看我是怎样一个人?朋友答道:你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这个成语形容做事认真、踏实。

四字成语的故事9

  手不释卷这段故事,原文见《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的注文。

  三国时,吴国的大将吕蒙,行伍出身,读书很少。孙权见他年轻有为,而且身当要职,劝他要多读些书,以增长知识。吕蒙想:读书是文人学者们的事,领兵上阵的人只要能打胜仗就行,哪里要读什么书呢?便推托道:“军队里事情太忙,没有空闲时间读书

  孙权听了,很严肃地跟他谈了半天,说:“你说事情忙,难道比我还要忙吗?我少年时代,就曾读过一些经书,后来主持国家军政大计,又在百忙之中陆续读了一些历史和兵法的书箱,自己觉得很有长进,对做事情也很有益处5像你这样的青年,聪明,记性好,如果认真读书,特别是多读些历史和兵法,那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收获和成就。”孙权还举了两个好学的军人为例,说:“光武(即汉光武帝刘秀)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即曹操)也是老而好学,你为什么不能自求上进呢?"

  吕蒙很受感动,从此勤奋读书,努力自学,终于成为一代名将。

四字成语的故事10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四字成语的故事11

  三国时,刘备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打天下,于是就去陇中请他。刘备的老板刘表一向就对刘备不满,平日里给他准备的饭都是残羹冷炙。这天,刘备吃过饭,到诸葛亮那里坐了没一会儿,肚子就开始疼,一会儿工夫就上了三次厕所,诸葛亮心想,老刘今天身体不好,拉肚子还辛苦地跑到我这里来看我,很感动,于是就出山了。厕所在农村又叫茅房,茅厕,茅庐。于是后人就把这段典故形容为“三顾茅庐”。

四字成语的故事12

  【成语】: 井底之蛙

  【拼音】: jǐng dǐ zhī wā

  【解释】: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成语故事】:

  一只青蛙,住一口井里。它高兴时,在井里跳来跳去,天热了,在水中游上游下,觉得很快活:我是井里的主人,多么逍遥自在!

  它正在自得其乐的时候,忽然听见有人在叫它。它抬起头向井口一看,只见一只大海龟的头几乎遮去了井口上的半丬天。只听见大海龟问它:青蛙老弟,你见过大海吗?青蛙说:大海有我的井大吗?海龟老兄,欢迎你下井来作客。大海龟被它说动了心,真想下井去看看。可是,它左腿还没跨进井去,右腿的膝盖已被井栏绊住了。于是,大海龟只好伏在井口上,告诉青蛙,海有多大、多深、多广。青蛙这才知道,井外还有这么大的天地。它又惊奇又惭愧,感到自己的见识太渺小了。

  成语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却又妄自尊大。

四字成语的故事13

  1:威武不屈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有强有弱,强国想争霸天下,弱国则想自保,于是,说客应运而生。他们到各国游说,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

  在众多说客中,公孙衍、张仪称得上其中的佼佼者。因为他们代表着强国,所以弱小国家的国君看到他们两人都非常害怕,唯恐他们发动战争攻打自己的国家。

  有一个说客问孟子:公孙衍和张仪能令君主害怕,是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孟子回答说:他们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作为一个大丈夫,应该懂得礼仪法度,把仁义看得至高无上。得志的时候不脱离百姓;失意的时候也不屈从世俗,学习阿谀奉承之术。不能因为富贵而迷惑,也不能因为贫贱而失志,更不能因为受到暴力的威吓而丧失了气节。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能算是真正的大丈夫。

  2:百折不挠

  东汉灵帝时期,有一位叫乔玄的大臣,性情非常刚毅,疾恶如仇。

  乔玄在京城任职的时候,有一天,三个强盗在他府门外转悠,看见乔玄十岁的小儿子正在门口玩耍,就劫持了孩子作为人质,想狠狠地敲诈乔玄一笔。校尉阳球得知消息后,与河南府尹、洛阳县令统率军队,将乔府围了个水泄不通,但是不敢进攻,害怕强盗狗急跳墙杀害了孩子。

  乔玄赶到自己的府第,大声喝道:强盗如此猖狂,难道我会为了孩子而纵容他们的罪行吗乔玄还催促阳球立刻进攻。结果强盗全部被抓获,他的小儿子也因此遇害。

  乔玄担任尚书令时,发现同僚盖升有经济问题。盖升官至太中大夫,他和灵帝私交甚好,就仗着这层关系,毫无顾忌地收受贿赂,搜刮民财。

  乔玄非常气愤,就给汉灵帝上奏章,要求将盖升罢官,将他的家产抄没。可是,汉灵帝庇护盖升,不但不对盖升进行处罚,反而升了他的官。乔玄便以生病为由,辞职还乡。

  人们非常佩服乔玄这种刚毅果敢、勇往直前的精神,蔡邕为他写下了《太尉乔玄碑》,对他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3:枕戈待旦

  晋朝时期,出了一位名叫刘琨的英雄。他喜欢与一些有志气的年轻人结交,讨论天下大事,要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博得个青史留名。

  一天,他得知朋友祖逖已经当上了朝廷的官员,心里着急起来,就给亲属写信说:

  我每天都是枕着兵器躺在床上,一直等到天亮,一心想要为朝廷出力,杀退贼兵。可惜祖逖比`我先一步去建功立业了!

  刘琨到了二十六岁的时候,也被朝廷委任为官员,为司隶从事,一直做到着作郎、太学博士、尚书郎。

  在刘琨担任并州刺史的时候,晋阳闹起了灾荒,很多老百姓因为找不到吃的,活活饿死了。灾民没有办法,只得携儿带女逃往南方,剩下的人家不到两万户。贼寇也趁机作乱,百姓们吓得不敢出门。

  刘琨得知消息后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招募了一千余人,带领他们去晋阳平乱。平乱之后,刘琨派人将尸骨好好埋葬,重新修造衙门、庙宇,让百姓耕种土地,派军队对他们进行保护。不久,灾区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善,人口也增多了,又能听到鸡鸣狗叫之声了。

  不料,胡人想到晋阳劫掠财富,派兵将晋阳城团团围住。城内只有很少的一点儿军队,没有力量杀退贼兵。大家非常焦急,刘琨表现得非常镇静。到了夜间,他趁着月光,在城楼上吹起箫来。刘琨的箫声悲切凄凉,如泣如诉,城外的胡兵听了,一个个凄然长叹。

  到了半夜,刘琨又吹起了胡笳,那乐声使胡人暗生思乡之念。其实,胡兵来打仗实在是身不由己,他们之中,哪一个不想念亲人呢他们想着家乡,全都流下了眼泪。天快亮的时候,刘琨又吹起了箫,胡人再也受不了了,纷纷骑上战马,回家乡了。

四字成语的故事14

  释义

  杞国人担心天要塌下来。比喻没有根据的忧虑是不必要的。

  出处

  战国列御寇《列子天瑞》。

  故事

  从前,杞国有个人,一天到晚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整天提心吊胆害怕天要塌下来,地会陷下去。一天,他走在旷野上,心想这时候天要是塌下来,连个躲的地方都没有,肯定会被砸成肉饼的。他躲进房屋里,又想天要是这么一大块地砸下来,房屋不也被砸倒了吗?砸倒的房屋不也要压到自己头上来了吗?

  他像一头丧家之犬东奔西逃,突然,他发现路边有个山洞,赶忙爬进洞里躲起来,这下他彻底放心了,悠悠然地观赏洞外的风光。有蓝天、白云、绿树,心情舒畅极了。但他马上又想如果天塌下来不把洞口堵死了吗?暗无天日,不憋死,也一定饿死。他赶忙窜出去,连滚带爬地来到大路上。天瓦蓝瓦蓝的,几朵白云悠悠飘过。看见天离地面还很远,一时半时还塌不下来。这样想着,他才放心走起路来。

  走不多远,到了一块洼地,突然,他惊叫起来:“这块地不是陷下去了吗?”他拼命似地大声叫喊,就越觉得陷得深。他没命地往高处攀,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坐到一条路上,连连说:“真险,真险。”

  前面一条石子路,大风过处,尘土飞扬,他赶忙闭上眼睛,不料,脚踩着的石子滑了一下,他以为地动起来,所站的地方马上就要陷下去了,陷成一个洞,下面水冒上来,上面石子落下去,自己就会在中间活活埋葬,于是赶快挪开!可是每移到一个地方,他都觉得只有这地方才会陷,别的地方不陷,又胡乱地乱跑一通,看到一棵大树,猛地一跃,抓住树枝,谁知抓着的树枝承受不了他的重量,断了,他重重地摔到地面上,爬起来,一瘸一拐地往家里走去。

  当他看到自己那座破房子的时候,他眉头紧皱,如果呆在家里,地陷了,怎么办?最佳的办法是房屋要建得像一艘船,地陷了,还能飘在水面,再做几把桨,还能乘风破浪,哈哈,妙主意!可是,他转念又想,要是水面也塌了呢?和房屋一起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有始无终地坠落,怎么办?想着想着,他不敢睁眼,神情恍惚,到家就睡着了。

四字成语的故事15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简单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简单找到了。”因此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奉养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身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日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一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四字成语的故事】相关文章:

四字成语故事天罗地网成语故事02-28

成语故事大全四字成语03-07

四字成语故事06-24

四字成语故事11-21

寓言故事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10-26

寓言故事成语大全四字成语10-27

四字成语从天而降的故事06-12

四字成语势如破竹的故事06-12

四字成语小黠大痴的故事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