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班数学统计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统计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统计教案1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3.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1.记录纸4张、记录板8块、计数条4套、记号笔8支。
2.4个橱子内摆放4种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活动流程1.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分组记录。
"今天,请你们来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小结:你们用了数字、图画、表格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2.尝试用计数条进行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请你们用记录板和计数条再来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2)指导幼儿使用计数条再次统计。
(3)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结:用计数条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还会知道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一起说说看,需要进哪种货?"小结:你们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让我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还能很快知道哪种商品最多,哪种最少。
3.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分别观看幼儿身高、营养搭配、全年平均气温、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大班数学统计教案2
活动生成
作为一线教师,管理班级物品不丢失是常规工作。到了大班后,随着孩子们能力的增强,我们经常会请他们帮忙来数数量较少的东西。虽然每次都是请一两个孩子,可总会有许多孩子积极地来帮忙。看到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我便想到通过统计班级物品,让孩子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条形统计图浅显易懂,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便于比较多少,还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较为规范的统计概念及方法,对其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
设计意图
每个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和物质的、直观的现实世界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同时也就意味着开始了与隐藏在直观的现实世界背后的数学世界发生了这样那样的联系,也就意味着他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个由一定的“数”,按一定的“形”和“序”构成的数学的世界,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熟悉的自然资源和感兴趣的事,让幼儿获得数学经验。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每组桌面玩具:穿线板12个,小机器人9个,套筒7套;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白纸。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
师:好几天没有清点我们最喜欢的玩具了,今天我请全班小朋友都来帮忙数一数,愿意吗?
幼儿:愿意。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玩具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平时老师请一两个孩子帮忙数玩具就已经让多数孩子羡慕不已了,所以,我的这个求助马上得到了全班孩子的强烈回应,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感知探索,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1)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玩具的数量。
师:不过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请小朋友认真听好哦:每组小朋友数一数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几个,然后把你数的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2)交流统计结果,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请小朋友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记录结果:点点、照样子画下来、画对勾等。)
总结统计方法:先画出标记,再记录出数量。
(了解幼儿的前经验及当前的想法,是支持幼儿探究学习的基础。这个环节中让幼儿尝试记录玩具的数量,可以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正确判断幼儿的水平和需要。而幼儿在原有经验和想法上发展和建构的新经验或概念,往往更具有生命力。这个环节中幼儿的表现就有很大差别,有的幼儿可以较为完整地记录出玩具的数量,如:画出一个套筒,在它的后面点了7个点或7个对勾,这是来自中班时一节统计图形数量的活动的经验。也有的孩子将数学的记录概念表现为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如:在一张纸上满满地画了12个穿线板、9个机器人、7个套筒。也有的幼儿没有完成记录任务。陈鹤琴先生的教育观认为:儿童也可成为传授者,即“儿童教儿童”。在接下来的交流环节中,这些孩子从同伴那里获取到了新的`经验,为下一个环节打下了基础。)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同伴的统计方法。
我们刚刚的记录中哪种玩具最多?哪种最少?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今天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张图上记录了谁的数量?怎么看出来的?它们各有几个?你怎么知道的?谁的数量最多?谁最少?也没数怎么就能知道呢?穿线板比机器人多几个?谁能不用点数就看出了套筒有几个?
(2)讨论总结:这种记录表和你刚做的记录表有什么不一样吗?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记录表?这种记录表有个名字叫条形统计图。
(在师幼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对核心问题的明确和支解,将其放大抛给幼儿,聚拢幼儿的探究视点,把握幼儿活动的方向,引发幼儿进行新的探究。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由于孩子没有书写数字的经验和能力,对记录出的玩具数量还要再通过点数来比较数量,这时我的一个问题“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让孩子的探究欲望再次燃起,并将孩子的视点引入到条形统计图上。通过问题的步步深入,引导幼儿自己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的优点。通过讨论两种记录表的不同,自己找出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让孩子将学到的知识与原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说出自己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以促进幼儿养成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
4、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2)幼儿自由选择任务,动手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为幼儿提供统计的物品有:幼儿的男女人数和客人老师数,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
(以活动的形式学习数学,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主动学习,进一步感知、体验了条形统计,使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轻松获得简单的数学经验。真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们从中体验到数学的有趣和重要。)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5.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小朋友们很棒!回到家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帮助爸爸妈妈来统计一下家里的物品好吗?统计好了明天带过来贴到展示墙上,大家互相看看,讲讲。
(幼儿园的延伸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延续,为孩子更好地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提供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契机。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幼儿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活动反思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在幼儿的一日生活里到处充满数学。我们教师的数学教育目标便是,将幼儿在生活中零散的数学经验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具有严密逻辑的数学知识,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通过本节教育活动的进行,我得到以下反思:
1、选材贴近幼儿生活,并且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为幼儿生活问题的解决方式,让幼儿在尝试、交流、探索中快乐地学习,并从中体验到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在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记录的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统计方法的获得来自于孩子之间的交流,没有教师生硬的传授。幼儿在同伴的互动中学会了统计、记录的最基本方法。
3、本次活动中最成功的环节是认识、学习条形统计图。我的提问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让幼儿充分感知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优点和制作方法,让幼儿丝毫没有被动学习的感觉,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通过幼儿对一个个问题的思考,使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在他们的大脑中建构起来,为下一步动手制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4、课后的延伸活动再次体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孩子们带回的统计表展示在墙上,成为孩子们活动之余的交流焦点。更有孩子提出问题:“我们家里的筷子很多,一张纸上画不下那么长的条条,怎么办?”我把这个问题和小朋友一起来讨论,让幼儿更加深入地学习统计更多物品时条形统计图的运用。
大班数学统计教案3
活动目标
1、敢于尝试和探索,愿意与同伴分工合作。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初步了解制作柱式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柱式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学习制作柱式统计图
活动准备
集体准备:柱式统计图3张、玩具若干
自行准备:幼儿用书、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开一家小小超市,请你们当超市统计员。来统计超市物品的数量。首先来统计玩具的数量,看看有些什么玩具?谁多谁少呢?
二)自由探索,尝试统计
1、出示空白统计表,鼓励幼儿想办法来统计玩具的数量。
——师:这是一张统计图,可以帮助我们来统计玩具的数量。你们能想想用什么办法来表示玩具的数量呢?不能用数字宝宝哦,因为它们都回家休息了。
2、教师逐一用幼儿想的`办法来统计数量。
3、交流统计结果
——师:你们觉得这些统计方法好不好?为什么不好?
它能不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谁多谁少?
三)观察讨论,认识柱式统计图
1、引导幼儿感知柱式统计图的统计方法
——师:老师有一个办法就是涂格子来统计数量。请你们来看一看
2、比较几种统计方法,了解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师:涂格子的方法来统计数量好不好?为什么好?
3、教师小结:这种记录表叫做柱式统计图,用它来统计数量不仅速度快,而且大家容易看清,并能一下子比出多少,十分方便。
四)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柱式统计图
1、请幼儿翻到《我的数学》第8、9页并完成。
大班数学统计教案4
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
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大班数学统计教案5
设计意图:
幼儿在区角中、科学活动中,常出现将物品进行分类后,数了数量,比较了多少。由于没有记录,所以数了也会忘记。条形统计图浅显易懂,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通过不断点数记录,在形成完整的统计后可以清晰的看出数量、比较多少,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帮助其形成较为规范的统计概念及方法,对其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所在。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学习分类与统计,并通过看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 敢于尝试和探索,愿与同伴合作。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4个小货架、7个购物篮、条形统计图范例3张、投影仪。
2、 幼儿人手一份:水彩笔、白纸、条形统计图。
3、 小组操作材料:餐具、食品、服饰及其他类(钟、表、书、花)等实物。浆糊、字卡、条形统计图
活动过程:
㈠、以开“小朋友超市”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㈡、学做条形统计图。
1、尝试
⑴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统计超市中货架与购物篮的数量。
⑵、交流与讨论: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录下货架和购物篮的数量?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幼儿的记录方法。
2、观察条形统计图
⑴、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图上内容所表示的`意义。
⑵、教师小结。
3、探索、尝试自己制作条形统计图。
⑴、提出要求:先画好标记再数数货架购物篮的数量,最后再用直条表示数量。
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⑶、引导幼儿在屏幕上分别对照分类的标记、数量、表示数量的直条进行评价。
㈢、幼儿将所学的数量统计法,对货品进行分类与统计。
1、交代制作要求。
2、幼儿分小组合作、制作统计图,并将货品陈列到货架上。
3、汇报交流统计结果。
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大班数学统计教案6
活动目标:
1、喜欢这个故事情节,乐于解决问题。
2、初步理解实物图表和条形图表的形式,能看懂两种图表所表达的意思。
3、具有简单的统计、推理等数学逻辑思维。
习惯要求
培养幼儿按要求回答教师问题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初步理解实物图表和条形图表。
2、难点:能表达出两种图所表示的意思。
3、关键性语言:通过图表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故事《送给恶猫的礼物》、一张实物图表、一张条形图表、内容(同《幼儿用书》p35---36)
(2)幼儿准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
1、看图讲故事导入:地下仓库住着16只老鼠。仓库里温暖舒适。鼠爸爸管理着仓库,妈妈带着孩子们一起玩着游戏,幸福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今天。因为它们收到了一封信,看看上面的'内容,真是让人心惊胆战。
2、恶猫给它们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恶狠狠的写着:我要把你们一个一个全都吃掉!怎么办呢?
3、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简单说一下怎么对付恶猫的办法。
4、继续讲述故事——鼠爸爸听说在恶猫脖子上挂个会响的东西,那恶猫一走路就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小老鼠就不会再害怕它了。可是,挂个什么东西好呢?引导幼儿简单的讨论。
二、说一说:
1、引导幼儿观察实物图标。
(1)教师出示一个小铃铛和一个小闹钟图标,提问:这两种会响的物品你同意哪个呢?同意小铃铛的小朋友举手,同意小闹钟的小朋友举手。引导幼儿通过举手表决来比较。(图标贴在黑板上,统计数字)
(2)小朋友们的结果已经出来了,那小老鼠们是怎么来选择的呢?
(3)出示实物图表,教师引导:鼠爸爸请小老鼠们仔细想想,同意挂什么就在它后面摆一个石子。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实物图表,教师提问:铃铛下面摆了几个石子?小闹钟下边摆了几个小石子?你发现什么结果?
(4)小结:这是一种实物图表,是小老鼠们用石子表示了自己的不同选择。
2、引导幼儿学习柱形图表。
(1)故事继续:什么时候把铃铛送给恶猫呢?大家提出了三种选择:
A.清早农场主拿牛奶的时候;
B、中午邮递员送信时;
C、晚上大家都睡着时。
(2)请幼儿观察柱形图表,教师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图表上的内容:三个图表分别代表什么?竖线上的数字表示什么?你能看出三种选择分别有多少只小老鼠同意呢?
(3)小结:这是一种条形图表,图表上一侧是表示三种时间,另一侧表示的是同一人数。
(4)通过柱形的高度你能发现什么?大家最后决定什么时候送出铃铛呢?
(5)故事结局:第二天中午趁邮递员叔叔送信时,老鼠们将准备好的铃铛放在门口,农场主看到铃铛很高兴,马上为恶猫带上铃铛。从此,老鼠们一听到桄榔桄榔的声音就藏起来。他们又过上了安全快乐的日子。
三、做一做:
幼儿看《幼儿用书》p35-36,巩固理解两种图表的形式。
大班数学统计教案7
故事背景:
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要建一个自己的超市。他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物品。老师说:“小朋友们,我们要把这些物品分类摆放倒架上,请你们先将物品纷纷类,并数一数每种物品有多少件,然后统计出每种物品的数量。”老是说完后。小朋友们就忙碌碌起来。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按物体的名称用途和甚至进行分类,初步探索统计方法。
2.是幼儿愿意与同伴交流探索统计的过程和结果。
3.要用儿童过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故事挂图《我们见超市。》;食品,生活用品。玩具,统计表。
学具准备:
几个图形卡片组。玩具。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回忆去超市的经历。
2.教师出示故事挂图《我们见超市。》,讲故事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教师;小朋友们从家里带了了什么物品?
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每种物品有多少件
二,集体活动。
1.创建超市。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超市的构成。
教师:我们要见一个超市需要做哪些准备?
(2)教室引导幼儿用教室里的物品充当超市的货架。收银台。货物。购物筐。
(3)教师引导幼儿摆放物品。
1教师出示各种物品(玩具,生活用品。食品。)引导幼儿辨别。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我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
2.教室引导幼儿投入如何将物品分类摆放。
教师:想想怎么样摆放物品能够合理?让顾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呢。?教师提出分类要求:任意物品的归类摆放要整齐合理。要轻拿轻纺。与同伴商量。相互合作。
3.教师引导幼儿按物品的名称。用途性质进行分类规范。让幼儿尝试在总分类进行子分类。
4.教室组织幼儿观察超市。说一说物品的归放是否合理,为什么?
2.统计。
(1)教室引导幼儿观察超市中摆放的物品。并讨论问题。教师:超市里都有什么物品?
他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呢?该怎样统计呢?
(2)教师提出要求。统计时要认清楚你统计的是什么物品。数量是多少呢?
(3)教师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1.幼儿自由选择物品进行记录。(记录的方法有幼儿自己决定。)
2.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尝试。想出更合理的.统计方法。
3.教师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各自的统计情况。
3.讲述。
(1)教师请部分幼儿讲授自己的统计情况。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验证。
(2)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并想一些更为合理的统计方法。
(3)教师出事统计表。引导幼儿根据统计表进行统计。
三·操作活动。
第一组:教师引导幼儿分类统计玩具柜里的玩具。
第二组:教师引导幼儿分类统计学界中的各种几格形状。
四、延伸活动
1、园内延伸:
(1)教师引导幼儿分类统计班里的各种物品。
(2)教师引导幼儿分类统计幼儿园厨房里的各种食物。
(3)园内完成《操作侧》第47/48页。
2、家庭延伸:
(1)家长引导幼儿在家中分类统计各种物品,例如:衣服、食品等,并帮助家长整理房间。
(2)家庭完成《亲自册》第47/48页。
大班数学统计教案8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认识并掌握条形统计图的计数方法,知道用条形图进行统计更清楚。
3.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记录纸每组两份,每份4张;记号笔
2.4个橱子内摆放4种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进行记录。
师:“又到了超市需要进货的时候,请你们来帮经理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
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你统计的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
小结:你们用了数字、表格、画点点的.办法,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二、尝试用条形图涂色的办法进行第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条形统计图和记录方法。
师:这也是一个统计图,叫条形统计图。有横坐标和纵坐标,横坐标下代表统计什么东西,纵坐标上的刻度代表统计的数量。如果统计出来苹果有2个,那么就画两个格子。
2.师幼共同完成一份条形统计图
3.再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师: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小结:用条形图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三、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师: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我们来看看,还有什么时候会见到统计图。
大班数学统计教案9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构图特征:横坐标是统计的物品种类、纵坐标是统计的物品数量。
2.能根据前后统计图的对比,明白条形统计图一眼就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并能独立制作完成条形统计图。
3.体验统计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每组桌面玩具:齿轮积木8个、雪花积木5个、子弹积木7个、圆圈3个、聪明棒6个。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空白条形统计图。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在你们身后的桌子上有很多的积木啊?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桌上有哪些积木?他们有多少个呢?
小结:哦,像这种先把要统计的物品分一分类,再数一数,最后再把统计结果记录下来,就是统计。
2、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统计。
(1)幼儿按要求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物品的数量。
师:在统计的时候呢,一桌5个小朋友,担会请小朋友自己去选择,统计一下你们桌上的东西并把统计结果记录在桌上的统计图上。在统计的时候可要细心一点,别统计错了。
(2)交流统计结果,巩固、复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师: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的统计结果。(老师把他的统计结果记录在大的统计表里)
小结:从这张图上你们能看出统计了哪些东西?他有多少吗?(一起看图说一说)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记录方法,看,这里也有一张统计图,你能看懂这张图吗?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他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用?(重点引导孩子从横纵坐标上看出物品的数量)
(2)比较前后两张统计图。
师:这张统计图和刚才我们画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用条形来制作统计表呢?(通过观察条形的高矮可以一眼就看出哪种物品数量多,哪种数量少)
小结:小朋友们的眼睛真厉害。那像这种有横坐标、纵坐标,用条形来表示物体数量的统计图,我们就叫他条形统计图。在条形统计图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条形的高矮一眼就看出物品数量的多少。
4、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师:你们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吗?老师帮你们每个人准备了一张空白的条形统计图,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在这张条形统计图上该怎么记录呢?在记录统计物品的数量的时候我们该怎么记录呢?(要看纵坐标上的数字)
(2)幼儿根据原来统计图上的数据,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请小朋友拿出刚才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上的统计结果,把他们制作成一张条形统计图吧!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讲讲你的统计图,你统计了什么?你能从你的统计图上一下子就看出来什么积木最多?什么积木最少吗?谁也想来说一说?
5、活动延伸。
欣赏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条形统计图,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条形统计图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个条形统计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条形统计图统计了什么?有多少?你怎么看出来的?你能一眼就看出来什么东西最多?什么最少吗?
结束:原来条形统计图有这么大的用处啊,可以不用数数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也正是因为这个优点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所以很多地方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下课后,我们再去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条形统计图吧!
【活动反思】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尤其是条形统计图中横轴、纵轴表达的意义及制作条形统计图时直条对应数据是本节课着重要突破的知识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突破难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以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是真讨论真探究了
与以前类似教学相比,统计教学往往热闹有余,而思考不足,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多大提升。我认为这节课学生是有收获的。知识的难点真的是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的。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紧扣难点,围绕“1、你知道纵轴上的这些数量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2、标数据的直条该如何确定高度呢?3、为什么要在直条顶端标出相应的数据?”展开讨论先让学生再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发散他们的思维,让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完成后用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请同学互相观察“他画的好看么,符合要求吗,完美吗?”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让他们指出同伴们的优缺点,我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三、教师引领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展开思维碰撞
在大组交流中不断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纵轴上数量的设计,提供一组数据,请学生来设计纵轴数据,即一格表示多少数量,要参看原始数据,以及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准确定位直条的高度。沟通学生知识储备,运用平均分的知识准确把握数据,从而定位直条的高度。
大班数学统计教案10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记录纸8张、记录板8块、计数条8套、记号笔8支。
2.8个橱子内摆放各种物品:文具、点心、水果、蔬菜、玩具、日用品、饰品、乐器。
3.课件、电脑、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分组记录。
“今天,请你们来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
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
小结:你们用了数字、图画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二、尝试用计数条进行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请你们用记录板和计数条再来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
2.指导幼儿使用计数条再次统计。
3.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用计数条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还会知道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一起说说看,需要进哪种货?”
小结:你们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让我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还能很快知道哪种商品最多,哪种最少。
三、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
分别观看幼儿身高、营养搭配、全年平均气温、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大班数学统计教案11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
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
活动难点:
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感受统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分类整理到表格统计的过程。
活动准备:
动物面具四个、水果图片四个、统计表、方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了解统计
1.教师:昨天,老师收到了森林国王的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他们的化妆舞会,你们想不想去呀?不过我想看看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吗?请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方法,推出一种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
3.小结:原来这个统计图可以又快有准确的看出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教师:在舞会上每位小朋友都要戴上面具,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四种面具(教师出示四种动物面具,分别是:老虎、熊、兔子和青蛙),你们喜欢哪一种?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
3.小朋友们喜欢的面具都不相同,老师不知道每种面具要做准备多少个,怎么办呀?
4.请幼儿在喜欢的面具下面贴方片,再数一数,就可以知道每种面具各有多少个了。
5.师生共同整理,教师画出统计表。
三、操作练习,巩固游戏
1.教师:舞会上还得准备点水果,那我们带上一些吧!老师准备了四种水果,请小朋友们帮助老师统计需要各种水果的数量(教师出示四种水果:苹果、桔子、梨和西瓜)。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水果,找出小组最喜欢的水果。
3.整理并完成统计表,找出大家最喜欢的水果。
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在舞会的准备中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知识——统计(板书课题),填写的表格就叫统计表,我们通过统计知道了小朋友喜欢什么面具,喜欢吃什么水果,统计的用处可真大呀。
大班数学统计教案12
活动目标:
1、学会分类记录"9"以内农庄里的农作物和动物数量,认识统计表。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统计,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农庄动物、蔬菜ppt,填有答案的蔬菜统记表ppt。种子统计表1份;
2、学具:每人一份种子、动物记录单,动物统计表每小组一份,农家菜园记录、统计表作业单每人一份;4个篮子里装有白果、花生、蚕豆、黄豆种子(数量在9以内),一次性杯子每人一个、记号笔每人一支,农庄小小统计员奖牌若干。每张桌上贴有水果标志2份。
活动过程:
一、农庄收种子,探索统计的方法
1、设置情景,"农庄里收获了许多种子,王爷爷不小心把种子混在一起了,今天我们学做农庄小统计员帮助王爷爷把种子分一分,记一记。"
2、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
出示种子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统计表。明确统计时要找到相应的标志,在它对应的格子里记录数字。
3、师幼共同完成种子统计表。
二、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
1、幼儿观看农庄小动物ppt,初次尝试记录小动物数量
2、小组分工合作记录动物数量。
讨论:有什么方法把这么多动物又快又对的记录下来?教师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记录小动物。
小组商量,幼儿自主选择统计的小动物。
观看ppt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交流分享记录的.方法
3、小组合作统计农庄里的小动物。
4、师幼共同检查每组统计情况。
三、独立完成蔬菜统计小统计员们,你能一个人独立的统计农庄里其它物品吗?那我们挑战一下吧!统计的又对又快、细心认真的小朋友活动后将颁发"农庄小统计员"奖牌。
1、幼儿观看农家菜园ppt。
2、教师提出比赛的要求。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自主评价统计表
四、颁发奖牌,结束。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的数学活动,这节活动有30名幼儿参加,分成三个小组,每组10人。第一个导入图片环节,动物是由不同形状的图形组合而成,每个图形外边框是不同颜色沟边,图形本身是白色,这样从视觉上很清晰的观察到每个图形。活动一开始,幼儿兴趣浓厚,每当提问某种图形有几个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有的幼儿伸出手指头,有的站起来,都抢着争当第一个说出答案的人。到了操作环节,幼儿自选一幅图片进行按两个特征统计。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满足了孩子的不同需求。在操作中,孩子们很认真的观察统计,因为提供的图片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图案,如机器人、小公主等等。在最后和幼儿一起检验结果时,有的幼儿还在低头统计着。可见孩子们很喜欢这节活动。大家参与的兴趣很高,到最后都完成了统计,虽然有的幼儿的统计结果不对,当得知漏数时,孩子们脸上认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表情,是那么美好。
大班数学统计教案1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难点: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活动准备:
水果图片,统计图,展示板,多媒体课件,彩色即时贴。
活动过程:
一、探索新知1.创设情景。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四种水果,看看是那四种水果?
(视频出示水果图片:草莓、梨、西瓜、菠萝等)师:你能一眼就看出每种水果有几个吗?
师:每组的操作盒里也有这些图片,请给它们排排队,数一数,比一比。
(排队的方法有很多,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张表格,从这张表格可以看出来,我们给水果排队应该是从哪边开始?
(从下往上排队,水果标识在下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讨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并把表格贴到黑板上。
师:你是怎样摆的?哪种方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水果的.多和少?
幼:一个格子摆一个水果就能帮助我们比出多和少。
师: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幼:按从少到多排或从多到少排的方法比较好,一看就知道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2.介绍统计图。
师:你们在摆图片时有没有碰到困难?
幼:西瓜图片太大,一个格子放不下。
师:谁有好办法?
幼:也可涂颜色来表示。
出示多媒体课件(教师展示涂颜色的方法。)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
师::涂颜色的看起来非常清楚。这时就会出现四个柱子。我们只要比较柱子的高低就能知道水果的多少。
(出示统计图展示板)想一想,图中的四个柱子、数字、水果标识都告诉我们什么?。
师:如果我们还想知道这种水果有几个,草莓比梨多几个,这图能告诉我们吗?我们该怎么办?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张图,底下的图片可以告诉我们是什么水果。数字可以告诉我们哪种水果有几个,像这样的图叫统计图。
3.看图提问题。
师:请你说说从统计图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幼:统计图告诉我西瓜最多,梨最少。
幼:统计图还告诉我苹果有5个,比草莓少1个。
二、应用知识1.创设情景。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班要开联欢会,可是老师不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所以我们以组为单位,统计一下最爱吃的水果,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即时贴贴到最喜欢吃的水果那栏里,统计好之后,讨论一下,什么水果是你们组最爱吃的?
2.小组讨论结果展示。
师:请每组出一名小朋友,拿着统计图说一说。
3.分析应用。
师:根据这些统计图,我们知道了哪些水果该多买一点,哪些水果该少买一点?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数学练习册》统计练习题。
大班数学统计教案14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
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
【活动重点】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
【活动难点】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感受统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分类整理到表格统计的过程。
【活动准备】动物面具四个、水果图片四个、统计表、方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了解统计。
1、师:昨天,老师收到了森林国王的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他们的化妆舞会,你们想不想去呀?不过我想看看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吗?请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方法,推出一种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
3、小结:原来这个统计图可以又快有准确的看出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师:在舞会上每位小朋友都要戴上面具,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四种面具(教师出示四种动物面具,分别是:老虎、熊、兔子和青蛙),你们喜欢哪一种?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
3、小朋友们喜欢的'面具都不相同,老师不知道每种面具要做准备多少个,怎么办呀?
4、请幼儿在喜欢的面具下面贴方片,再数一数,就可以知道每种面具各有多少个了。
5、师生共同整理,教师画出统计表。
三、操作练习,巩固游戏。
1、师:舞会上还得准备点水果,那我们带上一些吧!老师准备了四种水果,请小朋友们帮助老师统计需要各种水果的数量(教师出示四种水果:苹果、桔子、梨和西瓜)。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水果,找出小组最喜欢的水果。
3、整理并完成统计表,找出大家最喜欢的水果。
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在舞会的准备中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知识——统计(板书课题),填写的表格就叫统计表,我们通过统计知道了小朋友喜欢什么面具,喜欢吃什么水果,统计的用处可真大呀。
大班数学统计教案15
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国庆出外旅游的情况,激发幼儿对旅游景点的向往,培养幼儿(幼儿食品)热爱祖国的情感。
2、对已有的简单资料进行汇总,学习用最初步的统计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前一阶段都在进行“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
2、国庆放假以前发过一张旅游去的统计表,国庆过后资料已回收。
3、前一次活动中幼儿对去过的地方进行过交流,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旅游景点。对每一个旅游景点都统一了标记。
4、幼儿操作用的统计表、笔等。
活动过程:
一、问题讨论,集体探索
1、提出问题:今年国庆节,很多小朋友都跟着父母外出旅游去了。隔壁班的老师问我,你们班到底有几个小朋友出去了,有几个人没去?都到哪几 个地方去过了?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我一下子回答不出,小朋友,你们帮帮忙,你们能帮我算一算吗?
2、展示幼儿有关旅游去的绘画作品以及交来的表格。告诉幼儿凡是旅游去的孩子都交来了一张表格,请幼儿用自己的办法统计。
(1)逢双数
(2)5个5个数
(3)逢单数
(4)6个6个数
(5)一个一个数
3、我们班共有35个小朋友,外出旅游的`有26个,那么没有出门的有几个呢?
(1)减一减
(2)数用来表示没去的人的花片等
4、26个出去玩的小朋友当中,有的去的地方是一样的,那么26个人一共去了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
(1)教师出示空白统计表格。告诉幼儿小格子里表示旅游景点,用标记表示,大格子里用画勾的方式统计去过的人数。
(2)按着顺序统计,从第一张第一个景点开始统计,再一张一张往下。
(3)统计人数时,也要挨着顺序往下找,有1个人打一个勾。
(4)不重复景点,也不重复人数。
5、观察得出结论:一共去过18个地方,到杭州去的人最多。验证:看一共有几个勾,是否是26个?
二、提出问题,小组积累资料
1、现在我想知道,我们在座的小朋友中,弟弟朋友一共去过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妹妹朋友一共去过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
2、分成弟弟组,妹妹组,分别把自己旅游去的景点和弟弟妹妹的标记做出来,分别帖到两块黑板上去。
三、个别探索,集体交流,了解统计小方法
1、弟弟拿着表格,统计妹妹去过哪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
2、妹妹拿着表格,统计弟弟去过哪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
3、两个两个交流检查,看统计结果是否一样。
4、小组绘制成一张大统计表。
5、交流弟弟组和妹妹组的统计结果。若发现不同答案,则及时寻找原因:景点重复记或去过的人重复统计等。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数学统计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统计教案03-14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统计教案08-23
大班数学有用的统计教案03-17
大班数学教案:有用的统计01-05
大班数学教案:分类统计07-28
《统计》大班教案10-23
大班数学 统计08-04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08-21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用统计x09-07
大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有用统计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