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2-10-12 11:38:12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NO:1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第46页的第例1----------例4 (认识人民币)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3:1、2题

  教学要求: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CAI课件一套 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 (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

  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 )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电脑出示第49页的例4,让学生口答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

  (1)学生独立操作,订正 (学生上台操作)

  (2)说凑成的钱数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师: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我们回去吧!

  (课件出示第4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第49页的做一做)

  师:1元钱能买什么学习用品?10元呢?(学生先在小组里说,然后指名说)

  3、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

  (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四、全课总结

  (略)

  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老师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这部分知识。

  2、要给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操作和交流中,感知知识,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

  1、课前准备必须充分,其中包括课件和钱币的准备及后面游戏的准备工作。

  NO:2

  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例5、6、7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53:3、4、7、8、9)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例5、例6教学挂图,例7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1、3元=( )角 50角=( )元

  2、8元=( )角 70角=( )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

  出示例5的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再做说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2、教学例6。

  出示例6挂图。

  教师试问:谁知道0。50元是几角?2。00元是几角?你是怎么知道?以元为单位小数点左边是几就是几元,右边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右边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1。20元是1元2角。35。90元是35元9角。(这部分知识学生知道它表示几元几角就可以了,至于1。20元是个什么数,怎么读、写不需要学生掌握)

  3、教学例7。

  (1)课件演示例7第一小题。

  教师:0。5元是几角?(5角)0。80元是几角?(8角)学生回答。5角+8角是几角?(5角+8角=13角教师板书)教师问:多少角是1元?13角里面拿出10角还剩多少角?(3角)所以13角等于1元3角。教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

  (2)例7第二小题(课件演示,提出问题:我买这两个气球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的情况下,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0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本第51页“做一做”。

  3、练习九。

  第5题:两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例:一个同学拿7角,另一个同学要拿几角合起来才是1元?你是怎么想的?(1元=10角,7角+3角=10角)在操作过程当中,也可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NO:3

  教学内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P52:例8)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发挥个性,同时掌握最基本的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指导示范

  师:数学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开了一家聪明小超市,你们想去看一看吗?(电脑出示“聪明小超市)

  师:小超市里都有些什么呢?

  生:超市里有乒乓球、足球、花皮球、飞机、机器人和小熊。

  师:哟!这么多玩具,快看一看,它们的价钱是多少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开始同桌交流)

  师:谁来给说一说为玩具的价钱。

  生:乒乓球拍的价钱是6元,足球的价钱是3元,花皮球的价钱是2元,小熊的价钱是4元5角,飞机的价钱是8元,机器人的价钱是9元。

  师:看过这些玩具的价钱后,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口答)

  师:快看,小叮当也来了,它在说什么呢?

  (屏幕出示小叮当的话)

  生读:我买一个足球。

  生读:我有5元钱,应找我…………

  师:哟!小叮当遇到难题了,谁来帮他算一算?

  (学生口答)

  二、参与其中、主动探究

  师: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小叮当解决了难题。现在你也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了,不过最多只能买两件,在买之前,先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准备准备买玩具?怎么付钱?(同桌开始交流)

  (学生汇报)

  三、小组购物,实践体会

  师: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将你们的商品放在一起建一个小超市,然后选出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为顾客,可以去售货员那里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小顾客?

  (学生开展购物活动)

  师:哪些同学愿意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

  生1:我用3元钱买了一瓶鲜橙多。

  生2:我买了一寺钓鱼的东西,它的价钱是8元,给他10元钱,找了我2元钱。

  生3:我很喜欢那只音乐盒,可中它人价钱是20元,太贵了,我只有10元钱,还差10元钱,下次再买吧。

  生4:我买了一个跳跳盒,它人价钱是6元,可是我只有5元钱,我就请他便宜一点,5元钱就买来了。

  (师边笑边夸奖同学们)

  生5:我本来想买一个机器人和一本书,共需要14元钱,我只有10元钱,还差4元钱,所以我就只买了一本8元钱的书,找了我2元钱。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1:我学会了买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2:我学会了还价

  生3:我学会了买两件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4:我觉得做一名售货员真不容易。

  生5:我懂得了根据自己的钱来选商品。

  …………………………

  师:回家后,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去帮爸爸妈妈购物吧。

  实施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如:CAI课件及上课时让学生进行活动时需要的物品及每件物品的价格牌

  2、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说明购物过程及思维过程。

  3、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活动的过程当中,经历学习的全过程。

  NO:4

  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及一步加、减应用,并巩固已学过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地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准备:练习中试试看放大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元8角=( )角 12角=( )元( )角

  1元3角=( )角 15角=( )元( )角

  二、新授。

  教学例8。

  课件演示(小朋友购买皮球)。

  教师:看看哪一位小朋友最聪明,能用几句话把你看到的讲一遍。

  教师:10元钱习皮球用了6元钱,还剩几元?该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6=4(元)

  教师:机器人几元?飞机几元?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

  学生:机器人比飞机贵5元。

  教师:该如何列式呢?

  学生:45—40=5(元)(教师板书)

  教师:“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还可以怎么说?

  学生:飞机比机器人便宜几元?飞机比机器人少几元?

  机器人比飞机多几元?……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课本第52页。

  学生独立填,再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1)出5元,要买的东西3元,应找回2元。

  (2)出20元,要买的东西10元,应找回10元。

  (3)付出2元,要买的东西0。50元,应找回1元5角。

  2元=20角 0。5元=5角 20角—5角=15角=1元5角。

  2、练习九

  第9题:学生看图填书。

  第10题:

  (1)买一本练习本和一块橡皮,一共用多少钱?老师指定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3角+2角=5角。

  (2)“买上面3种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同一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列式计算?钱该怎么拿?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角+2角+6角=11角=1元1角

  (3)抢答比赛:付给售货员2元钱买以上3种物品,应找回多少钱?

  2元—1元1角=20角—11角=9角

  3、试试看。

  (1)可以买( )块这样的橡皮。

  (2)如果买一把尺子,应找回( )角。

  (3)要买一把小刀,还差( )角。

  (4)小明想买一块橡皮、两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他所带的钱够吗?

  (5)小丽只买了一个文具,就把钱花光了,这个文具是( )。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使学生正确区分、理解、掌握面积和周长这两个概念,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2、运用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周长或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饭店招牌的平面图【图片招牌】.教师说明:小明家的饭店要开张了,需要制作一个招牌.招牌的底色要漆成白色,四周还要装饰一圈彩灯.要完成这些任务,小明要告诉工人些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面积?什么是周长?

  3.面积和周长是两个有着根本区别的数学概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常常容易混淆,为了使大家正确区分、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我们今天就来对面积和周长进行比较.(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请学生拿出一个长方形的纸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它的周长和面积,并用手摸一摸.利用手中的学具测量周长和面积.

  2.学生分组活动,然后汇报自己的方法.

  (1)用线测量出周长,用面积单位测量出面积.

  (2)用尺子测量出长和宽,再计算周长和面积.

  3.例1 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教师:现在已经知道了长和宽的数据,请完成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4.思考:通过计算,你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周长和面积又有哪些不同呢?

  学生分组讨论.

  提纲:

  (1)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5.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写下表.

  长方形

  正方形

  意 义

  计算方法

  计量单位

  相同点

  三、巩固练习.

  1.分别指出手帕、桌面的周长和面积.

  2.计算饭店招牌的面积和周长.(单位:米)

  3.填表.

  图 形

  边 长

  周 长

  面 积

  长方形

  长18厘米,宽16厘米

  长方形

  长7米,宽4米

  正方形

  12 分米

  4.一块正方形地,边长是12米,面积是多少?如果在这块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新的收获?周长和面积有哪些区别?

  五、课后作业.

  1.学校操场的长是110米,宽是90米.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2.要给一个长方形的房间铺地板革,要买多少地板革才能铺满地面?需要哪些条件?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一、课时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二、课前预习导学:

  1、举例说明什么是负数?怎么读?怎么写?

  2、举例说明什么是正数?怎么读?怎么写?

  3、在日常生活中,在哪里用上了负数?

  三、课堂学习研讨:

  A、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B、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学会把总数看作1,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当堂检测

  1.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月季花和杜鹃花的面积一共占花园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你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月季花占的面积比杜鹃花少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二、交流共享

  1. 教学例2。

  (1)出示例2。

  指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尝试完成计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指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2.完成教材第81页试一试。

  谈话:先想一想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并在班级里交流。

  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并说说:算式中的1表示什么?你是怎样想到用1表示全国人口的?

  3.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独立解答,然后同桌交流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板书:1)

  3.你会列式求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吗?

  你是怎样想的?

  交流计算方法。

  你是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算法预测

  (1)先把前两个分数相加,再和第三个分数相加;

  (2)三个分数一次通分,然后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且十位计算有余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有余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西游记里的三个师兄弟遇到麻烦了,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

  二、探索新知

  1、利用分橘子这个情境,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算式。

  3、重点解决有48个橘子,平均分给3个师兄弟,每人分多少个? □ ○ □ = □ ( )

  4、学生独立计算483。

  5、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6、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不同的算法。

  (1) 10个 10个 10个 18个(10个 8个)

  每个人可以分1篮还剩18个(1篮8个),一人可再分6个,共16个。

  (2) 30 3 = 10 18 3 = 6 10 + 6 = 16

  (3)竖式计算(再次对比加减乘竖式)

  ①竖式的书写格式不同

  ②计算顺序不同(从高位开始)

  ③数位对齐

  7、讨论:为什么除法要从高位算起?

  三、拓展应用

  1、先估算再计算。

  382

  524

  723

  2、用竖式计算。

  81 3

  90 6

  98 7

  84 6

  96 4

  56 4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一、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内容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并学会了乘法竖式的写法,这些都为学习本课内容作了知识上的铺垫。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以后学习乘、除法的基础,也是本单元中重要的学习内容。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为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作好算理和方法上的准备,再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一位数乘几十是一位数乘两位数中最容易的,也是最基础的。教材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能很清楚地显示出求3个20是多少?引起学生对乘法的回忆。列出算式203后,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又能让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算法,然后组织学生交流算法,使采用连加或形象计算的学生学会比较抽象地思考,从而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在试一试中,继续口算8头大象能运多少根,把一位数乘几十的积扩展到几百几十,再次引导学生利用表内乘法联想一位数乘几十的积。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教学也充分依靠情境图启发学生思考。教材先安排学生自己想口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介绍笔算方法,这样安排,便于学生由口算方法联想到要把乘数分别与被乘数每位上的数相乘,然后相加,这就有利于学生理解笔算的方法。接着,教材简化了竖式笔算的中间过程,得出笔算的竖式的一般写法,使学生明确一位数乘两位数乘的顺序和每一步积的定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2、初步学会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三、设计思路:

  1、 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感悟算法。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通过教学内容引起学生主动地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本节课中,通过创设森林王国的情境,先引出一系列实际问题,然后依靠森林王国的情境图来启发学生思考多种算法,并通过讨论交流,结合情境图懂得算理,从而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感悟算法。

  2、 重视笔算与口算相结合,在掌握口算的基础上理解笔算。

  笔算乘法的算理与口算乘法是相通的。本节课在教学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先引导学生掌握口算乘法,让学生讲清思考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口算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笔算乘法为什么要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一个数各位上的数,这样就揭示了笔算与口算的联系,促进了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理解了笔算乘法的过程与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景导入,提出问题

  今天让我们到森林王国去游玩,高兴吗?好,我们出发吧!(出示课件1:笛)森林王国到了,森林里真美,有茂密的大树,野花遍地开放,小动物们在森林里高兴地玩耍。

  瞧,大象在干什么呢?(有3头大象在运木头)每头大象运了多少根木头?大象把运来的木头是怎么放的?(每头大象运了20根木头,每10根堆一堆)

  小猴在干什么?(有2只小猴在采桃子)每只猴子采了多少个桃子?(每只猴子采了14个桃子)14个桃子怎么放的?(先10个一筐,放了2筐,再4个一筐,也放了2筐)

  小朋友们,我们怎么玩呢?老师提议,我们一起来做看物编乘法算式的游戏,

  好吗?

  1、学生看图自编乘法算式,小组交流,再派代表汇报。

  2、学生交流:

  (1)你们编的哪些算式自己会口算的?

  (2)203=这道算式怎样算呢?142呢?

  (3)我们已学过哪些乘法呢?会算的同学将自己的计算方法说给大家听听?不会算的同学再想想,看能不能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把这些题算出来。

  【评析】由有趣的编题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主要的是富有童趣的画面,有利于学生探索不同方法,帮助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感悟算法。

  (二)分组讨论,寻找方法

  一)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组内推荐一人向大家汇报。教师巡回了解学习情况并参与学习比较困难的小组讨论、指导。

  二)学生汇报交流:

  1、汇报口算203这道题的口算思路。(可能会出现)

  方法一:20+20+20=60

  方法二:3个2堆是6堆,6堆木头就是60根。

  方法三: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就是60。

  方法四:因为23=6,所以203=60。

  2、引导发现

  (1)你喜欢哪种方法?我们现在来想一想,照这样算,8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呢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再小组交流,最后选出比较简单的方法汇报,汇报时,要求相同做法不重复说。

  (3)那么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时,用哪一种方法比较简单呢?

  (4)归纳小结:口算时,只要想几乘几等于几,那么,几个十乘几就等于几个十。

  【评析】这里注意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经验探索新的计算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念,倾听同伴的解法,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间的数学交流,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3、巩固: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师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4、汇报142的计算方法:(可能会出现以下口算方法)

  方法一:14+14=28

  方法二:210=20,24=8,20+8=28

  帮助学生看图理解:这就是把14分成几和几?先算几个10?(2个10)再算几个4?(2个4)合起来是多少?(28)

  【评析】笔算乘法的算理与口算乘法是相通的。这里着重帮助学生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意义及其结果所表示的数,以便通过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理解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及方法。

  这一计算过程我们也可以用竖式来表示。怎样列竖式计算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第82页的中间,看看白菜老师是怎样用竖式来计算的。

  5、学生看书自学。

  五、师生交流:

  (1)要先写出横式,再列竖式算得数。(板书:142=)

  (2)列竖式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和什么?谁和谁对齐?然后用尺画上横线,边说明边列出竖式。

  (3)想一想刚才口算142是分几步算的?

  引导学生明白为了计算方便,笔算要用2先乘4,再乘10,然后相加。

  先算2乘个位上4得多少?

  再算2乘多少?为什么这里的1是10?得多少?20的2写在哪一位上?0呢?

  最后要怎样算?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基本性质,把一个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及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难点:

  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长方形白纸、圆片,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到来了,你们刚入校园时觉得我们学校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换了新课桌,有了新的洗手间,有了文化走廊,有了开心农场),说到开心农场,还有一个小故事,开学初,校长决定把这块地的三分之一分给四年级,六分之二分给五年级,九分之三分给六年级,四年级同学认为校长不公平,分给六年级的同学多而分给他们的少,校长听了,笑了,谁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告诉老师校长笑什么?

  生1:四、五、六年级分的地一样多。

  生2:……

  师:到底校长分的公平不公平,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学具,按平时的分组习惯四人一组,用你们的学具来代替这块地,像校长一样来分地吧。

  2、汇报结果

  师生交流:你们是怎样做的?谁能说一说,请几个同学上台演示并口述演示过程。

  生1:用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的纸来代替这块地,分别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2:用三个同样的圆片分别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3:用三条线段分别画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4:把分数化成小数,他们的商也一样,所以三块地的面积一样大 。

  生5:……

  3、课件展示,得出结论。师:校长分的和你们一样吗?我们再来看看小电脑是如何拼的,(利用优质资源课件演示分地的过程,师生共同观察总结得到校长分的地一样多。)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学生主体个性的发挥,在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的潜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进行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由的猜想,使实验成为自己的需要,同时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验证,使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进入探究新的学习活动之中。)

  4、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三个年级分的地一样多,那么你们觉得、 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

  生:相等。

  师:同学们请看这组分数有什么特点?(板书 =)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了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请同学们从左往右仔细观察,第一个分数和第二个分数相比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一个和第二个,第二个和第三个呢?

  生:分子分母同时乘2,……

  师:谁能用一句换来描述一下这个规律?

  生: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师随着板书)

  师:同学们在反过来从右往左观察,分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规律?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

  师:像这样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板书 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结合我们的预习,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学们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生:0除外。

  师:为什么0要除外?

  生:因为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

  师:(补充板书0除外)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中,那几个词比较重要?

  生:同时 相同 0除外

  师:(把这三个词用红笔加重)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谁比较相似?

  生:商不变的性质。

  师:为什么?

  生:我们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所以他们是相通的。

  师:数学知识中有许多知识如像商不变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因此平时学习中我们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才会举一反三。

  三、应用新知,练习巩固。

  (一) 练一练

  (二)摸球游戏。老师手中有一个箱子,里面装有许多水果,水果上面写着不同的分数,如果你摸到一个水果,说出一个与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不同的新分数,这个水果就奖励给你。

  (二) 判断(抢答)

  1、 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过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2、 把的分子缩小5倍,分母也缩小5倍分数的大小不变。( )

  3、 给分数的分子加上4,要是分数的大小,分母也要加上4。( )

  (四)测一测

  1、把和都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把和都化成分子是4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的分子增加2,要是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几?

  四、总结。

  1、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棒,谁能说说你这节课你都知道哪些知识?

  2、把板书最后补充成一条鱼,希望大家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肚子里装满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完成板书)

  五、作业

  练习册2、4题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120-125页 数的世界、图形王国、统计天地、应用广角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

  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和笔算;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土地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⒈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数的世界(1)

  教学内容: P120 1—5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重点复习(板书课题)负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复习负数和小数

  1.提问:什么叫负数?什么叫小数的含义和小数的性质?请大家举例说明。

  2.完成P120第1题。

  学生反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再说出一些用正、负数表示的数量。

  3.完成P120第2题

  请学生讲清楚思考的过程,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4.复习数位顺序表。

  指导学生完整的说说小数点左右两边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5.完成P120第3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

  三、复习小数的大小比较

  1.提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2.完成P120第4题

  学生反馈。说说为什么4.3和4.300是相等的。

  3.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0.8 0.807 0.078 0.87 0.78 0.087

  4.学生板演。

  四、复习小数的改写和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

  1.提问:小数改写的方法是什么?再怎样求它的近似数?

  学生口答。

  2.练习小数改写的方法。

  引导学生比较“改写”与求近似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完成P120第5题

  反馈。

  五、作业:

  完成练习册“数的世界”

  第二课时 数的世界(2)

  教学内容: P121 6—9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小数加、减、乘、除法式题,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单计算,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混合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加、减法计算。

  (1)做p121第6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让学生说一说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为什么每组题里数字相同,得数不一样?这两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数点对齐相加减)

  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

  二.复习小数乘法计算。

  ( 1)做p121第9题前三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 2)提问:这两题先都看做什么数乘?都看做 48×67,为什么积里小数部分的位数不一样?

  小数乘法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小数乘法,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三.复习小数除法计算。

  (1)做p121第9题后三题。

  指名一人极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提问:这一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怎样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怎样算的?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板书:小数除法,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几位;商的小数点和转化后的被除数小数点对齐)

  四.小结。

  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按整数加、减法计算。小数乘法看做整数乘法算,因数里一共几位小数,积里就有几位小数。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按照整数除法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除数是小数的,移动小数点,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算。

  五、练习计算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验算方法的根据是什么。

  指出:要保证计算正确,每次计算后要进行验算。验算时可以根据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加法和乘法也可以根据交换律来验算。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的什么内容?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哪些和整数相同,哪些不一样?小数各种计算的关键谁再说一说?

  七、作业

  练习册相关练习

  第三课时 小数的四则运算

  教学内容 P121 第10-14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一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数四则运算,掌握了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关键,已经能熟练地进行小数的计算。这节课,继续复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复习,除了要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外,还要能正确地求积和商的近似值,能运用运算定律、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二、练习四则运算

  1.口算。

  (1)p121第12题。

  指名学生口算,结合口算,选择3~4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小黑板出示。

  0. 25× 4 12. 5 ×0. 8

  0. 2 ×0. 5 3. 74+ 6 26

  2.说出下面的得数比第一个乘数(或被除数)大还是小。

  2.6×9.3○2.6 1.02÷1.2○1.02

  3.做p121第10题。

  提问:怎样用“四会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两题。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积或商的近似值的。

  指出:求积与商的近似值,只要看要保留的位数后一位,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来。

  4.做p121第11题。

  学生练习,做在练习本上。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计算结果,老师板书。统计都做对的人数。

  三、复习简便算法

  1.根据运算定律或规律,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母,在圆里里填上恰当的运算符号,并说一说各表示什么运算定律或规律。板书:

  a十b=b+a

  (a十b)十c=a十(b+c)

  a×b=b×a

  (a十b)×c=a×c+b×c

  a-b-c=a-(b+c)

  a÷b÷c=a÷(b×c)

  追问:这里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整数和小数)

  2.做补充题。

  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各是依据什么来做的。

  指出: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根据数据和运算的特点,能简便运算的就用简便算法。

  (2)学生讨论:前面3题可以怎样简便计算?

  四、复习循环小数的概念

  1、2÷3的商用循环小数的简便形式表示是( ),保留两位小数是( ).

  2、2.3÷3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 ),循环节是( ),保留三位小数是( ).

  3、2.89,2.89,2.89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在小数乘法和除法里,怎样求积和商的近似值?应用哪些知识,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六、作业:

  练习册

  第四课时 图形王国

  教学内容:P122 第15—2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土地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先让学生说说各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再整理出来。两种方法:

  1、制表:

  3.做p122第16题

  请三位同学板书,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二、复习相关应用题。

  1.一个长方形菜地,长21.4米,宽13分米,这个菜园的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

  认真审题,找出其中的关键字,要注意些什么。

  (要将长与宽换算成统一的单位,面积计算方法“长乘宽”,周长的计算方法“长加宽的和乘2”。)

  2.做17题

  提醒学生按要求取近似值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以相互验证。

  3.做18题

  先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形状,再进行计算。

  三、复习平方千米与公顷

  1.提问:你能说一说不同计量单位的名数换算的方法吗?

  板书:

  乘进率(小数点右移)

  高级单位的数低级单位的数

  除以进率(小数点左移)

  说明:在乘进率或除以进率时,如果进率是10、100、1000的,只要按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或1000倍移动小数点

  2.感受平方千米和公顷的大小

  3.做15题

  学生反馈

  4.练习

  0.09平方千米=( )公顷

  120平方分米=( )平方米

  8.002公顷=( )平方米

  7吨50千克=( )吨

  40千米800米=( )千米

  5.006公顷=( )公顷( )平方米

  4.7吨=( )吨( )千克

  6.08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分米

  888小时=( )日

  2.2时=( )时( )分=( )分

  6.3世纪=( )年

  320秒=( )分=( )分( )秒

  2.5年=( )月= ( )年( )月

  8.5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 )公顷

  6米6厘米=( )米=( )分米=( )厘米

  20.08千克=( )吨=( )克=( )千克( )克

  5.做19题

  审题。完成后学生口答。

  6.做20题

  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四、作业

  练习册相关练习

  第五课时 统计天地

  教学内容: P123 第21—2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简单的统计,包括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同时复习用计算器计算。通过复习,要能比较熟练地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进一步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加深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复习计算器计算

  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计算后交流每题的得数。

  2.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混合运算。计算后学生说说每题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交流每题的结果。

  三、复习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

  1.这学期学过了什么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结果的?

  2.做第21题。

  统计表里统计的是什么数据?统计的结果如何?投票来选最受欢迎的学科,汇总填在自己的书上

  你能在本子上的横轴和纵轴上完成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表里的数据吗?

  请大家在本子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向学生提问题目下面的两个问题,指名回答。

  提问:你认为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可以直接看出数量的多少)

  从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从统计图中呢?

  3.做22题,投票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

  汇总填在自己的本子上并完成统计图。注意提醒男生,女生。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

  问题?

  五、作业

  第六课时 应用广角

  教学内容: P124-125 第23—2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本册教科书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本册教科书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交流活动体会

  谈话:同学们,你们前几天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吗?在调查过程中一定增长了很多见识吧?谁来给大家谈你的活动体会?

  学生交流活动体会。

  反馈

  从不同途径获得的信息在小组中交流。

  交流收集到的天气预报的信息,填在书上的表中。

  学生观察统计表提出一些问题,并选择一些自行解决。

  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在地图上找7个城市的位置:在我国,通常越往北方,气温越低。

  实际测量

  (1)第25题

  分工,明确要求及测量方法。

  小组合作并及时记录测量结果。

  填写统计表并交流体会。

  (2)第27题

  之前填好统计表。

  审题。

  计算结果,观察,推算,得出规律。

  实际应用,理解影长与实际高度的规律。

  四、完成相应实际应用题第28题

  读题。

  学生探索交流

  交流后独立完成

  如果不分等级出售,总收入为“2400×1.8”即4320元;如果分等级出售,至少可收入“1200×2.4+1200×1.6”,即4800元。所以,分等级出售比较合适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8-22

小学数学教案08-24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08-27

秋季小学数学教案10-10

【精】小学数学教案06-16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06-16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6-17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07-30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NO:1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第46页的第例1----------例4 (认识人民币)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3:1、2题

  教学要求: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CAI课件一套 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 (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

  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 )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电脑出示第49页的例4,让学生口答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

  (1)学生独立操作,订正 (学生上台操作)

  (2)说凑成的钱数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师: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我们回去吧!

  (课件出示第4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第49页的做一做)

  师:1元钱能买什么学习用品?10元呢?(学生先在小组里说,然后指名说)

  3、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

  (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四、全课总结

  (略)

  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老师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这部分知识。

  2、要给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操作和交流中,感知知识,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

  1、课前准备必须充分,其中包括课件和钱币的准备及后面游戏的准备工作。

  NO:2

  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例5、6、7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53:3、4、7、8、9)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例5、例6教学挂图,例7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1、3元=( )角 50角=( )元

  2、8元=( )角 70角=( )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

  出示例5的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再做说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2、教学例6。

  出示例6挂图。

  教师试问:谁知道0。50元是几角?2。00元是几角?你是怎么知道?以元为单位小数点左边是几就是几元,右边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右边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1。20元是1元2角。35。90元是35元9角。(这部分知识学生知道它表示几元几角就可以了,至于1。20元是个什么数,怎么读、写不需要学生掌握)

  3、教学例7。

  (1)课件演示例7第一小题。

  教师:0。5元是几角?(5角)0。80元是几角?(8角)学生回答。5角+8角是几角?(5角+8角=13角教师板书)教师问:多少角是1元?13角里面拿出10角还剩多少角?(3角)所以13角等于1元3角。教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

  (2)例7第二小题(课件演示,提出问题:我买这两个气球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的情况下,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0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本第51页“做一做”。

  3、练习九。

  第5题:两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例:一个同学拿7角,另一个同学要拿几角合起来才是1元?你是怎么想的?(1元=10角,7角+3角=10角)在操作过程当中,也可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NO:3

  教学内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P52:例8)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发挥个性,同时掌握最基本的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指导示范

  师:数学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开了一家聪明小超市,你们想去看一看吗?(电脑出示“聪明小超市)

  师:小超市里都有些什么呢?

  生:超市里有乒乓球、足球、花皮球、飞机、机器人和小熊。

  师:哟!这么多玩具,快看一看,它们的价钱是多少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开始同桌交流)

  师:谁来给说一说为玩具的价钱。

  生:乒乓球拍的价钱是6元,足球的价钱是3元,花皮球的价钱是2元,小熊的价钱是4元5角,飞机的价钱是8元,机器人的价钱是9元。

  师:看过这些玩具的价钱后,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口答)

  师:快看,小叮当也来了,它在说什么呢?

  (屏幕出示小叮当的话)

  生读:我买一个足球。

  生读:我有5元钱,应找我…………

  师:哟!小叮当遇到难题了,谁来帮他算一算?

  (学生口答)

  二、参与其中、主动探究

  师: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小叮当解决了难题。现在你也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了,不过最多只能买两件,在买之前,先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准备准备买玩具?怎么付钱?(同桌开始交流)

  (学生汇报)

  三、小组购物,实践体会

  师: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将你们的商品放在一起建一个小超市,然后选出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为顾客,可以去售货员那里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小顾客?

  (学生开展购物活动)

  师:哪些同学愿意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

  生1:我用3元钱买了一瓶鲜橙多。

  生2:我买了一寺钓鱼的东西,它的价钱是8元,给他10元钱,找了我2元钱。

  生3:我很喜欢那只音乐盒,可中它人价钱是20元,太贵了,我只有10元钱,还差10元钱,下次再买吧。

  生4:我买了一个跳跳盒,它人价钱是6元,可是我只有5元钱,我就请他便宜一点,5元钱就买来了。

  (师边笑边夸奖同学们)

  生5:我本来想买一个机器人和一本书,共需要14元钱,我只有10元钱,还差4元钱,所以我就只买了一本8元钱的书,找了我2元钱。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1:我学会了买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2:我学会了还价

  生3:我学会了买两件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4:我觉得做一名售货员真不容易。

  生5:我懂得了根据自己的钱来选商品。

  …………………………

  师:回家后,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去帮爸爸妈妈购物吧。

  实施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如:CAI课件及上课时让学生进行活动时需要的物品及每件物品的价格牌

  2、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说明购物过程及思维过程。

  3、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活动的过程当中,经历学习的全过程。

  NO:4

  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及一步加、减应用,并巩固已学过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地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准备:练习中试试看放大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元8角=( )角 12角=( )元( )角

  1元3角=( )角 15角=( )元( )角

  二、新授。

  教学例8。

  课件演示(小朋友购买皮球)。

  教师:看看哪一位小朋友最聪明,能用几句话把你看到的讲一遍。

  教师:10元钱习皮球用了6元钱,还剩几元?该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6=4(元)

  教师:机器人几元?飞机几元?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

  学生:机器人比飞机贵5元。

  教师:该如何列式呢?

  学生:45—40=5(元)(教师板书)

  教师:“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还可以怎么说?

  学生:飞机比机器人便宜几元?飞机比机器人少几元?

  机器人比飞机多几元?……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课本第52页。

  学生独立填,再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1)出5元,要买的东西3元,应找回2元。

  (2)出20元,要买的东西10元,应找回10元。

  (3)付出2元,要买的东西0。50元,应找回1元5角。

  2元=20角 0。5元=5角 20角—5角=15角=1元5角。

  2、练习九

  第9题:学生看图填书。

  第10题:

  (1)买一本练习本和一块橡皮,一共用多少钱?老师指定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3角+2角=5角。

  (2)“买上面3种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同一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列式计算?钱该怎么拿?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角+2角+6角=11角=1元1角

  (3)抢答比赛:付给售货员2元钱买以上3种物品,应找回多少钱?

  2元—1元1角=20角—11角=9角

  3、试试看。

  (1)可以买( )块这样的橡皮。

  (2)如果买一把尺子,应找回( )角。

  (3)要买一把小刀,还差( )角。

  (4)小明想买一块橡皮、两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他所带的钱够吗?

  (5)小丽只买了一个文具,就把钱花光了,这个文具是( )。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使学生正确区分、理解、掌握面积和周长这两个概念,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2、运用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周长或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饭店招牌的平面图【图片招牌】.教师说明:小明家的饭店要开张了,需要制作一个招牌.招牌的底色要漆成白色,四周还要装饰一圈彩灯.要完成这些任务,小明要告诉工人些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面积?什么是周长?

  3.面积和周长是两个有着根本区别的数学概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常常容易混淆,为了使大家正确区分、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我们今天就来对面积和周长进行比较.(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请学生拿出一个长方形的纸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它的周长和面积,并用手摸一摸.利用手中的学具测量周长和面积.

  2.学生分组活动,然后汇报自己的方法.

  (1)用线测量出周长,用面积单位测量出面积.

  (2)用尺子测量出长和宽,再计算周长和面积.

  3.例1 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教师:现在已经知道了长和宽的数据,请完成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4.思考:通过计算,你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周长和面积又有哪些不同呢?

  学生分组讨论.

  提纲:

  (1)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5.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写下表.

  长方形

  正方形

  意 义

  计算方法

  计量单位

  相同点

  三、巩固练习.

  1.分别指出手帕、桌面的周长和面积.

  2.计算饭店招牌的面积和周长.(单位:米)

  3.填表.

  图 形

  边 长

  周 长

  面 积

  长方形

  长18厘米,宽16厘米

  长方形

  长7米,宽4米

  正方形

  12 分米

  4.一块正方形地,边长是12米,面积是多少?如果在这块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新的收获?周长和面积有哪些区别?

  五、课后作业.

  1.学校操场的长是110米,宽是90米.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2.要给一个长方形的房间铺地板革,要买多少地板革才能铺满地面?需要哪些条件?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一、课时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二、课前预习导学:

  1、举例说明什么是负数?怎么读?怎么写?

  2、举例说明什么是正数?怎么读?怎么写?

  3、在日常生活中,在哪里用上了负数?

  三、课堂学习研讨:

  A、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B、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学会把总数看作1,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当堂检测

  1.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月季花和杜鹃花的面积一共占花园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你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月季花占的面积比杜鹃花少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二、交流共享

  1. 教学例2。

  (1)出示例2。

  指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尝试完成计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指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2.完成教材第81页试一试。

  谈话:先想一想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并在班级里交流。

  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并说说:算式中的1表示什么?你是怎样想到用1表示全国人口的?

  3.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独立解答,然后同桌交流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板书:1)

  3.你会列式求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吗?

  你是怎样想的?

  交流计算方法。

  你是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算法预测

  (1)先把前两个分数相加,再和第三个分数相加;

  (2)三个分数一次通分,然后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且十位计算有余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有余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西游记里的三个师兄弟遇到麻烦了,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

  二、探索新知

  1、利用分橘子这个情境,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算式。

  3、重点解决有48个橘子,平均分给3个师兄弟,每人分多少个? □ ○ □ = □ ( )

  4、学生独立计算483。

  5、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6、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不同的算法。

  (1) 10个 10个 10个 18个(10个 8个)

  每个人可以分1篮还剩18个(1篮8个),一人可再分6个,共16个。

  (2) 30 3 = 10 18 3 = 6 10 + 6 = 16

  (3)竖式计算(再次对比加减乘竖式)

  ①竖式的书写格式不同

  ②计算顺序不同(从高位开始)

  ③数位对齐

  7、讨论:为什么除法要从高位算起?

  三、拓展应用

  1、先估算再计算。

  382

  524

  723

  2、用竖式计算。

  81 3

  90 6

  98 7

  84 6

  96 4

  56 4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一、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内容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并学会了乘法竖式的写法,这些都为学习本课内容作了知识上的铺垫。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以后学习乘、除法的基础,也是本单元中重要的学习内容。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为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作好算理和方法上的准备,再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一位数乘几十是一位数乘两位数中最容易的,也是最基础的。教材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能很清楚地显示出求3个20是多少?引起学生对乘法的回忆。列出算式203后,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又能让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算法,然后组织学生交流算法,使采用连加或形象计算的学生学会比较抽象地思考,从而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在试一试中,继续口算8头大象能运多少根,把一位数乘几十的积扩展到几百几十,再次引导学生利用表内乘法联想一位数乘几十的积。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教学也充分依靠情境图启发学生思考。教材先安排学生自己想口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介绍笔算方法,这样安排,便于学生由口算方法联想到要把乘数分别与被乘数每位上的数相乘,然后相加,这就有利于学生理解笔算的方法。接着,教材简化了竖式笔算的中间过程,得出笔算的竖式的一般写法,使学生明确一位数乘两位数乘的顺序和每一步积的定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2、初步学会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三、设计思路:

  1、 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感悟算法。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通过教学内容引起学生主动地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本节课中,通过创设森林王国的情境,先引出一系列实际问题,然后依靠森林王国的情境图来启发学生思考多种算法,并通过讨论交流,结合情境图懂得算理,从而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感悟算法。

  2、 重视笔算与口算相结合,在掌握口算的基础上理解笔算。

  笔算乘法的算理与口算乘法是相通的。本节课在教学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先引导学生掌握口算乘法,让学生讲清思考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口算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笔算乘法为什么要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一个数各位上的数,这样就揭示了笔算与口算的联系,促进了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理解了笔算乘法的过程与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景导入,提出问题

  今天让我们到森林王国去游玩,高兴吗?好,我们出发吧!(出示课件1:笛)森林王国到了,森林里真美,有茂密的大树,野花遍地开放,小动物们在森林里高兴地玩耍。

  瞧,大象在干什么呢?(有3头大象在运木头)每头大象运了多少根木头?大象把运来的木头是怎么放的?(每头大象运了20根木头,每10根堆一堆)

  小猴在干什么?(有2只小猴在采桃子)每只猴子采了多少个桃子?(每只猴子采了14个桃子)14个桃子怎么放的?(先10个一筐,放了2筐,再4个一筐,也放了2筐)

  小朋友们,我们怎么玩呢?老师提议,我们一起来做看物编乘法算式的游戏,

  好吗?

  1、学生看图自编乘法算式,小组交流,再派代表汇报。

  2、学生交流:

  (1)你们编的哪些算式自己会口算的?

  (2)203=这道算式怎样算呢?142呢?

  (3)我们已学过哪些乘法呢?会算的同学将自己的计算方法说给大家听听?不会算的同学再想想,看能不能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把这些题算出来。

  【评析】由有趣的编题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主要的是富有童趣的画面,有利于学生探索不同方法,帮助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感悟算法。

  (二)分组讨论,寻找方法

  一)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组内推荐一人向大家汇报。教师巡回了解学习情况并参与学习比较困难的小组讨论、指导。

  二)学生汇报交流:

  1、汇报口算203这道题的口算思路。(可能会出现)

  方法一:20+20+20=60

  方法二:3个2堆是6堆,6堆木头就是60根。

  方法三: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就是60。

  方法四:因为23=6,所以203=60。

  2、引导发现

  (1)你喜欢哪种方法?我们现在来想一想,照这样算,8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呢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再小组交流,最后选出比较简单的方法汇报,汇报时,要求相同做法不重复说。

  (3)那么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时,用哪一种方法比较简单呢?

  (4)归纳小结:口算时,只要想几乘几等于几,那么,几个十乘几就等于几个十。

  【评析】这里注意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经验探索新的计算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念,倾听同伴的解法,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间的数学交流,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3、巩固: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师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4、汇报142的计算方法:(可能会出现以下口算方法)

  方法一:14+14=28

  方法二:210=20,24=8,20+8=28

  帮助学生看图理解:这就是把14分成几和几?先算几个10?(2个10)再算几个4?(2个4)合起来是多少?(28)

  【评析】笔算乘法的算理与口算乘法是相通的。这里着重帮助学生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意义及其结果所表示的数,以便通过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理解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及方法。

  这一计算过程我们也可以用竖式来表示。怎样列竖式计算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第82页的中间,看看白菜老师是怎样用竖式来计算的。

  5、学生看书自学。

  五、师生交流:

  (1)要先写出横式,再列竖式算得数。(板书:142=)

  (2)列竖式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和什么?谁和谁对齐?然后用尺画上横线,边说明边列出竖式。

  (3)想一想刚才口算142是分几步算的?

  引导学生明白为了计算方便,笔算要用2先乘4,再乘10,然后相加。

  先算2乘个位上4得多少?

  再算2乘多少?为什么这里的1是10?得多少?20的2写在哪一位上?0呢?

  最后要怎样算?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基本性质,把一个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及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难点:

  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长方形白纸、圆片,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到来了,你们刚入校园时觉得我们学校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换了新课桌,有了新的洗手间,有了文化走廊,有了开心农场),说到开心农场,还有一个小故事,开学初,校长决定把这块地的三分之一分给四年级,六分之二分给五年级,九分之三分给六年级,四年级同学认为校长不公平,分给六年级的同学多而分给他们的少,校长听了,笑了,谁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告诉老师校长笑什么?

  生1:四、五、六年级分的地一样多。

  生2:……

  师:到底校长分的公平不公平,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学具,按平时的分组习惯四人一组,用你们的学具来代替这块地,像校长一样来分地吧。

  2、汇报结果

  师生交流:你们是怎样做的?谁能说一说,请几个同学上台演示并口述演示过程。

  生1:用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的纸来代替这块地,分别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2:用三个同样的圆片分别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3:用三条线段分别画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4:把分数化成小数,他们的商也一样,所以三块地的面积一样大 。

  生5:……

  3、课件展示,得出结论。师:校长分的和你们一样吗?我们再来看看小电脑是如何拼的,(利用优质资源课件演示分地的过程,师生共同观察总结得到校长分的地一样多。)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学生主体个性的发挥,在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的潜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进行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由的猜想,使实验成为自己的需要,同时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验证,使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进入探究新的学习活动之中。)

  4、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三个年级分的地一样多,那么你们觉得、 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

  生:相等。

  师:同学们请看这组分数有什么特点?(板书 =)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了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请同学们从左往右仔细观察,第一个分数和第二个分数相比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一个和第二个,第二个和第三个呢?

  生:分子分母同时乘2,……

  师:谁能用一句换来描述一下这个规律?

  生: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师随着板书)

  师:同学们在反过来从右往左观察,分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规律?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

  师:像这样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板书 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结合我们的预习,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学们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生:0除外。

  师:为什么0要除外?

  生:因为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

  师:(补充板书0除外)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中,那几个词比较重要?

  生:同时 相同 0除外

  师:(把这三个词用红笔加重)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谁比较相似?

  生:商不变的性质。

  师:为什么?

  生:我们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所以他们是相通的。

  师:数学知识中有许多知识如像商不变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因此平时学习中我们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才会举一反三。

  三、应用新知,练习巩固。

  (一) 练一练

  (二)摸球游戏。老师手中有一个箱子,里面装有许多水果,水果上面写着不同的分数,如果你摸到一个水果,说出一个与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不同的新分数,这个水果就奖励给你。

  (二) 判断(抢答)

  1、 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过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2、 把的分子缩小5倍,分母也缩小5倍分数的大小不变。( )

  3、 给分数的分子加上4,要是分数的大小,分母也要加上4。( )

  (四)测一测

  1、把和都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把和都化成分子是4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的分子增加2,要是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几?

  四、总结。

  1、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棒,谁能说说你这节课你都知道哪些知识?

  2、把板书最后补充成一条鱼,希望大家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肚子里装满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完成板书)

  五、作业

  练习册2、4题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120-125页 数的世界、图形王国、统计天地、应用广角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

  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和笔算;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土地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⒈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数的世界(1)

  教学内容: P120 1—5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重点复习(板书课题)负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复习负数和小数

  1.提问:什么叫负数?什么叫小数的含义和小数的性质?请大家举例说明。

  2.完成P120第1题。

  学生反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再说出一些用正、负数表示的数量。

  3.完成P120第2题

  请学生讲清楚思考的过程,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4.复习数位顺序表。

  指导学生完整的说说小数点左右两边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5.完成P120第3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

  三、复习小数的大小比较

  1.提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2.完成P120第4题

  学生反馈。说说为什么4.3和4.300是相等的。

  3.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0.8 0.807 0.078 0.87 0.78 0.087

  4.学生板演。

  四、复习小数的改写和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

  1.提问:小数改写的方法是什么?再怎样求它的近似数?

  学生口答。

  2.练习小数改写的方法。

  引导学生比较“改写”与求近似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完成P120第5题

  反馈。

  五、作业:

  完成练习册“数的世界”

  第二课时 数的世界(2)

  教学内容: P121 6—9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小数加、减、乘、除法式题,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单计算,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混合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加、减法计算。

  (1)做p121第6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让学生说一说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为什么每组题里数字相同,得数不一样?这两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数点对齐相加减)

  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

  二.复习小数乘法计算。

  ( 1)做p121第9题前三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 2)提问:这两题先都看做什么数乘?都看做 48×67,为什么积里小数部分的位数不一样?

  小数乘法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小数乘法,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三.复习小数除法计算。

  (1)做p121第9题后三题。

  指名一人极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提问:这一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怎样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怎样算的?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板书:小数除法,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几位;商的小数点和转化后的被除数小数点对齐)

  四.小结。

  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按整数加、减法计算。小数乘法看做整数乘法算,因数里一共几位小数,积里就有几位小数。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按照整数除法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除数是小数的,移动小数点,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算。

  五、练习计算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验算方法的根据是什么。

  指出:要保证计算正确,每次计算后要进行验算。验算时可以根据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加法和乘法也可以根据交换律来验算。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的什么内容?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哪些和整数相同,哪些不一样?小数各种计算的关键谁再说一说?

  七、作业

  练习册相关练习

  第三课时 小数的四则运算

  教学内容 P121 第10-14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一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数四则运算,掌握了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关键,已经能熟练地进行小数的计算。这节课,继续复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复习,除了要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外,还要能正确地求积和商的近似值,能运用运算定律、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二、练习四则运算

  1.口算。

  (1)p121第12题。

  指名学生口算,结合口算,选择3~4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小黑板出示。

  0. 25× 4 12. 5 ×0. 8

  0. 2 ×0. 5 3. 74+ 6 26

  2.说出下面的得数比第一个乘数(或被除数)大还是小。

  2.6×9.3○2.6 1.02÷1.2○1.02

  3.做p121第10题。

  提问:怎样用“四会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两题。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积或商的近似值的。

  指出:求积与商的近似值,只要看要保留的位数后一位,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来。

  4.做p121第11题。

  学生练习,做在练习本上。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计算结果,老师板书。统计都做对的人数。

  三、复习简便算法

  1.根据运算定律或规律,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母,在圆里里填上恰当的运算符号,并说一说各表示什么运算定律或规律。板书:

  a十b=b+a

  (a十b)十c=a十(b+c)

  a×b=b×a

  (a十b)×c=a×c+b×c

  a-b-c=a-(b+c)

  a÷b÷c=a÷(b×c)

  追问:这里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整数和小数)

  2.做补充题。

  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各是依据什么来做的。

  指出: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根据数据和运算的特点,能简便运算的就用简便算法。

  (2)学生讨论:前面3题可以怎样简便计算?

  四、复习循环小数的概念

  1、2÷3的商用循环小数的简便形式表示是( ),保留两位小数是( ).

  2、2.3÷3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 ),循环节是( ),保留三位小数是( ).

  3、2.89,2.89,2.89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在小数乘法和除法里,怎样求积和商的近似值?应用哪些知识,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六、作业:

  练习册

  第四课时 图形王国

  教学内容:P122 第15—2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土地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先让学生说说各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再整理出来。两种方法:

  1、制表:

  3.做p122第16题

  请三位同学板书,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二、复习相关应用题。

  1.一个长方形菜地,长21.4米,宽13分米,这个菜园的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

  认真审题,找出其中的关键字,要注意些什么。

  (要将长与宽换算成统一的单位,面积计算方法“长乘宽”,周长的计算方法“长加宽的和乘2”。)

  2.做17题

  提醒学生按要求取近似值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以相互验证。

  3.做18题

  先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形状,再进行计算。

  三、复习平方千米与公顷

  1.提问:你能说一说不同计量单位的名数换算的方法吗?

  板书:

  乘进率(小数点右移)

  高级单位的数低级单位的数

  除以进率(小数点左移)

  说明:在乘进率或除以进率时,如果进率是10、100、1000的,只要按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或1000倍移动小数点

  2.感受平方千米和公顷的大小

  3.做15题

  学生反馈

  4.练习

  0.09平方千米=( )公顷

  120平方分米=( )平方米

  8.002公顷=( )平方米

  7吨50千克=( )吨

  40千米800米=( )千米

  5.006公顷=( )公顷( )平方米

  4.7吨=( )吨( )千克

  6.08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分米

  888小时=( )日

  2.2时=( )时( )分=( )分

  6.3世纪=( )年

  320秒=( )分=( )分( )秒

  2.5年=( )月= ( )年( )月

  8.5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 )公顷

  6米6厘米=( )米=( )分米=( )厘米

  20.08千克=( )吨=( )克=( )千克( )克

  5.做19题

  审题。完成后学生口答。

  6.做20题

  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四、作业

  练习册相关练习

  第五课时 统计天地

  教学内容: P123 第21—2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简单的统计,包括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同时复习用计算器计算。通过复习,要能比较熟练地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进一步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加深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复习计算器计算

  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计算后交流每题的得数。

  2.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混合运算。计算后学生说说每题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交流每题的结果。

  三、复习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

  1.这学期学过了什么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结果的?

  2.做第21题。

  统计表里统计的是什么数据?统计的结果如何?投票来选最受欢迎的学科,汇总填在自己的书上

  你能在本子上的横轴和纵轴上完成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表里的数据吗?

  请大家在本子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向学生提问题目下面的两个问题,指名回答。

  提问:你认为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可以直接看出数量的多少)

  从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从统计图中呢?

  3.做22题,投票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

  汇总填在自己的本子上并完成统计图。注意提醒男生,女生。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

  问题?

  五、作业

  第六课时 应用广角

  教学内容: P124-125 第23—2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本册教科书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本册教科书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交流活动体会

  谈话:同学们,你们前几天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吗?在调查过程中一定增长了很多见识吧?谁来给大家谈你的活动体会?

  学生交流活动体会。

  反馈

  从不同途径获得的信息在小组中交流。

  交流收集到的天气预报的信息,填在书上的表中。

  学生观察统计表提出一些问题,并选择一些自行解决。

  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在地图上找7个城市的位置:在我国,通常越往北方,气温越低。

  实际测量

  (1)第25题

  分工,明确要求及测量方法。

  小组合作并及时记录测量结果。

  填写统计表并交流体会。

  (2)第27题

  之前填好统计表。

  审题。

  计算结果,观察,推算,得出规律。

  实际应用,理解影长与实际高度的规律。

  四、完成相应实际应用题第28题

  读题。

  学生探索交流

  交流后独立完成

  如果不分等级出售,总收入为“2400×1.8”即4320元;如果分等级出售,至少可收入“1200×2.4+1200×1.6”,即4800元。所以,分等级出售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