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2-09-08 12:22:1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九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九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教材第84-85页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并借助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能够结合情景,发现数学信息,提出解决数学问题,深化学生对除法运算的认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直观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信息,提问选择信息,思考解决问题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

  2、小兔安家的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白兔吗?好,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到小白兔的家里去看看(电脑出示小兔安家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图中有什么?

  生1:图中有大树、房子、许多小兔。

  生2:图中有12只小兔,他们正在快乐地做游戏。

  生3:一共有四间房子。

  通过创设小白兔安家的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积极地在情景中获取数学信息。

  问题探究

  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小白兔现在累了,要到后面的房子里去休息,你们能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整理(重点解决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小结:同学们能够提出这么多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下面请同学们接着想办法,你喜欢解决哪些问题就解决哪些问题,我们比一比,看哪一组解决的问题最多?

  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进行个别指导。

  生1:有4间房子,每间住几中小兔子?

  生2:如果12只小兔要住3间房子,每间住几只小兔?

  生3:如果12只小兔要住2间房子,每间住几只小兔?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并把算式写下来。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体验感悟

  好,下面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 样列式的?

  隨着各组学生的回答,老师整理板书如下:

  12÷2=6(只)12÷6=2(间)

  12÷3=4(只)12÷4=3(间)

  12÷4=3(只)12÷3=4(间)

  12÷6=2(只)12÷2=6(间)

  下面我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争着进行回答。

  各小组讨论汇报:

  每间房子住的小兔少,用的房子多;每间房子住的兔子少多,用的房子少。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一是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二是让学生从中体会在小白兔只数不变的前提下,每间房子住兔子只数与房子的间数中相对的。

  实践应用

  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84页,我们看“填 一填 ”请根据我们刚才说把这们表填 完整。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每间房子住5只小兔,3间能住下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引导学生明确,如果每间房子住5只兔子,3间可以住15只小兔,而现在只有12只小兔,所以可以住下。

  1、请同学们打开书84页,我们看练一练第1题,同学们独立做在书 上,做完后组长负责检查下,全部做对的由小组长奖励一朵小红花。

  教师巡回指导。

  2、我们看第2题,请同学们把第2题做在书上,我们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好,下面谁愿意把你填 的结果读给大家听?

  3、电脑出示第85页第3题:

  二(1)班有36人参加体操比赛,请你们帮他们设计一下,怎样排队,请画出相应的图,并列出算式,看哪组想出的办法最多。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一组一问一答。

  学生集体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完成在书上。

  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方案,并把图画下来,列出算式。

  一题多变拓展思维,有利于学生对除法意义的体验和感悟。

  学生通过说一说,算一算,画一画,让学生亲自感悟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反馈,及时对讨论好的小组发放小红旗,并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补充小结。

  4、请同学们打开书上85页,看第四题,谁得第一。小组之间展开比赛。

  5、电脑出示第85页的第5题,谁来说说图的意思。

  请同学们完成在书上,然后教师订正。

  教师小结。

  学生说图意

  板书设计: 小兔安家

  12÷2=6(只)12÷6=2(间)

  12÷3=4(只)12÷4=3(间)

  12÷4=3(只)12÷3=4(间)

  12÷6=2(只)12÷2=6(间)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和象形统计图,对已经分好类的事物进行计数,填写统计表不太困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和整理数据,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决定,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2:让学生通过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3: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

  2:难点:会把统计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

  教具准备:

  卡纸、口算题、彩笔。

  教学方法:

  以情景教学为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情景,以组织学生出游为导学和学生活动的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3尊重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师:同学们“六 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大家想去什么地方玩?(播放公园、淘气猫乐园、香陈湾游乐园的美丽景色。)

  生:答┄┄。

  师:刚才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只能去一个地方,怎么办呢?为了让去的地方使大多数同学满意,我们必须对大家的想法进行调查。(板书课题:统计)。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了解大家都愿去什么地方游玩?谁帮老师出出主意?

  (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意见和想法)

  师:大家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同的情景,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身边,不再感到枯燥乏味,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的情景。]

  二:引导交流,探究新知。

  师:下面发挥集体的力量,小组合作、探究,小组长记录调查结果并汇报调查的方法,大家比赛一下哪一组讨论的好,回答的正确,速度快。注意每人只选一个地方。

  师:听到小朋友们的精彩的发言,老师感到特别高兴。动动小脑筋想一想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调查小组成员的意见呢?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调查小组成员的意见的!

  (得出:逐一问、做标记、举手表决、“正”字统计法等)

  师:大家真是爱动脑筋的小机灵,向同学汇报你们组的讨论结果吧!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就挑出你们最喜欢的方法和你的同桌说说吧。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给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探索统计的方法,此时并没有最优方法,而是放手让他们相互沟通交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优方法,并在实践中逐步修正,让学生多中选优,择优而用。]

  师:同学们的统计方法有很多,今天,咱们学习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一个统计图。让我们先欣赏别人绘制的漂亮的、规范的统计图。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小学一、二年级的课堂小手如林、小口常开;而到高年级学生则是金口难开,可是下课时,同学之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可谓是一常见的怪象。那在我们的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善于表达,金口乐开、金口善开呢?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之间的思维与表达存在差异,要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课上,真心诚意地善待每位学生,即便是学生问出了、说出了自己没有准备的,不愿听到的话,教师也要耐心的、认真的倾听。课后,要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各种情感倾向。

  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宽容、友好、真挚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并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可谓一石多鸟。

  2、营造开放的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种双向交流的双边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关系着学生言语意向和表达欲望。

  在学生叙述自己发现问题、思考过程、得出结论时,教师决不插嘴打断或表示出不耐烦情绪。因为循规蹈矩的学生不会插嘴、胆小怕事的学生不会插嘴、不动脑筋的学生不会插嘴,只有那些上课精力集中,思维敏捷,具有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的学生才会。

  3、开展积极有效的小组合作

  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是以平等为主要特征的人际交往。同伴交往的平等性使得双方都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他们自发地相互模仿、交流、评判,可丰富自己的思维箱,充实自己的言语库。

  通过讨论,对于养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思维的缜密性将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课后,老师也可布置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题目引导学生交流、合作。

  二、培养表达的有效技巧。

  语言的表达需要讲求一定的方式、方法,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规则,虽然言无定法,但也不得无法。教材的语言严密精练,逻辑性强,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和简洁性,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自学教材,自悟教材中语言的精辟点,多提供一定的句式为学生引路、导航。

  1、为学生开表达之源。

  如果学生按照阅读小说的方式较少分析思考的话,收获甚微,久而久之就会失去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是很重要的。

  (1)教给学生一套符号。

  如规定条件用、问题用?、重点词用▲、公式用□、注意的词和句用。。。。。。等。

  (2)精心设计阅读提纲。

  要使学生较好地领会和理解教材,教师还须精心设计阅读提纲,开导学生的阅读思路。如教学《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教师可设计这样阅读提纲:⑴书上怎样举例说明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⑵能否找到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⑶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区别?

  设计阅读提纲时,教师要注意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把握教材的实际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

  2、为学生辟表达之径。

  在教学概念时,引导学生用,叫做、统称为来表达。当概念为属加种差时,可用的图形(四边形,式子)叫做。

  在公式推导时,教师也应适时提供词语及其表述方式。如归纳推理:是是它们都是;类比推理:有有它也可能有。

  在应用题教学中的说思路:根据和可求加上最后可以求出;要求需要知道和已经知道,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出来。

  三、拓宽评价的形式渠道。

  通过适当有效的学习评价,可以调控教学,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言语一发而不可收。传统单一的教师一锤定音的评价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泯灭了学生自身的沉睡着的力量。小学生年龄小,但他们上进心强,荣誉感强,因此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予以评价,可使每位学生都得到满意。

  1、强化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同学之间进行的评价,可以培养他们判断、选择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可以激发学习语言的兴趣,纠正语言实践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可以使他们听得更明白,更深切地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巨大魅力,这给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及他们能力的发展带来教师讲解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2、淡化封闭的总结性评价。

  传统的封闭式问题的评估比较强调考察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并以此作为考察学生能力的基础。因此存在着诸多缺陷:记忆性的问题多,思考性的问题少;靠程式化和技能化解决的问题多,需要高层次、开放性思维来解决的问题少长此以往,学生会偏重记忆能力,颓废言语表达能力。

  所以教师应淡化这些考试中学生取得的成绩,摒弃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做法。教师可增加听、说、读等的口试、面试等考察形式:口算题可利用直接说得数、写得数;概念题、图形题,应用题等也可利用说意思、答过程、提条件、补问题等方式进行口试。

  3、细化教师的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贯穿教学始终的评价,因此每次提问都可以看作是考察的机会。

  如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流利时要表示赞扬、肯定,为下一次的出色发挥和全班同学的踊跃发言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如学生的回答或学生的学习行为出现一些问题时,教师要点出其中的不足,如:你分析得很有道理,但是老师要给你纠正个词儿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但你表达得还不是很清楚。如果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教师不要横加指责,而是感谢他为自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判断正误的题例,并就此开展讨论。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只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培养学生表达方法、拓宽评价的渠道,我相信,小学数学课堂不仅会小手如林,还将金口乐开、金口善开!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教材第136页复习第24、2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

  2、使学生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明确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是最后一节复习课。我们要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

  二、复习复式统计表

  1、出示本年级3个班人数统计表,学生调查后填写。

  _______小学四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______年_____月

  人 性别 数 班级 合计 男生 女生

  总计

  一班

  二班

  三班

  (1)哪个班男生多?哪个班女生多?哪个班总人数多?

  (2)哪个班男女生人数差最大,哪个班男女生人数最接近?

  (3)三个班共有多少人?

  2、师说明编复式统计表时,先要写表的名称及日期。表中表头分哪几项要设计好。

  三、复习求平均数

  1、怎样求平均数?(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如果题里总数是未知的,就要先求出总数。总份数有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根据条件,找出总份数。

  2、练习:

  (1)在一次射击练习中,小刚投中的环数是9、8、8、9、10、10,小明投中的环数分别是10、7、7、8,两人谁的表现更好?

  (2)学校气象小组一天中测得的气温分别是:16℃、24℃、28℃、32℃、35、26℃、21℃、18℃,求今天的平均气温。

  学生练习说一说第一题怎样比较两人谁的表现好?第2题要求平均气温总度数如何求?次数是多少?

  3、练习:做期末复习第24题、第25题。

  第24题。

  (1)学生先填合计数。再计算平均每月下雨多少天?

  (2)讲解:题中已知每个季度下雨的天数,要求的却是平均每月下雨的天数,因此应该除以12而不是除以4。

  第25题。

  (1)这是一个什么统计表?第一组7个同学,第二组8个同学的体重分别是多少?

  (2)要比较哪个组同学的平均体重重一些,应该算什么?怎样计算?

  学生算第一组、第二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注意算总重量时不要加错。

  比较:哪个组同学平均体重重一些?重多少?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1、 先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再回答问题:

  红旗镇图书馆少儿书籍借阅情况统计表。

  20xx年4月

  人 日 数 期种类 总计 18日 19日 20日 21日 22日 23日 24日

  合计

  连环画 8 16 15 6 0 24 32

  童话书 7 20 14 16 9 58 56

  科幻书 10 7 8 4 12 50 60

  (1)哪一天借阅连环画的人最多?

  (2)哪一天接待少儿读者最多,有多少名?

  (3)从18日~24日共接待多少名少儿读者?

  2、小明从家到学校走了5分钟,每分钟走的米数分别是60米、49米、46米、44米、51米,4、明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先估计一下小明速度的范围,再计算。)

  3、文具店有两种牌子的钢笔,5天内雄鹰牌的销量分别是24支、18支、23支、24支、21支,中华牌6天的销量分别是16支、12支、17支、11支、10支、12支。哪一种牌子的钢笔平均每天的销量大?下一次文具店进货时,应选用什么牌子的钢笔?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相遇问题(教材第71、72页)

  教学目标:

  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一说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2、应用。(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200千米要行几小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要找出题中的什么?,再根据找出的什么列出方程。

  二、探索新知

  1、揭示课题。

  师:数学与交通密切相联。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相遇问题。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2、创设结伴出游的情境。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的情境图。

  从图中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生1:淘气的步行速度为7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为50米/分。

  生2:淘气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米。

  生3: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根据信息进行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

  因为淘气的速度快,笑笑的速度慢,所以估计相遇地点在邮局附近。

  第二个问题: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第二、第三个问题。

  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学生找出等量关系。

  淘气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840米

  第三个问题: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解:设出发后x分相遇,那么淘气走的路程表示为:70x米,笑笑走的路程表示50x米。则方程为

  70x+50x=840

  学生独立解答。

  3、在这个相遇问题中,除了用方程来解答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试一试。

  根据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列出算式

  840(70+50)

  三、应用新知,拓展练习

  1、如果淘气的步行速度为8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为60米/分,他们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请写出等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89~92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描述,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2、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能从统计图表中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体验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4、让学生受到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观看主题图(制成的动画)——环保站的工作人员工作的情景:

  ①环保站工作人员工作的情景——监测空气质量。

  ②小丽爸爸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对话——昨天和今天的空气质量状况。

  (2)教师:看到些什么、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例1

  下面是张叔叔整理的某地4月份空气质量情况:

  某地区4月份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

  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度污染合计

  天数(天)717630

  (1)学生观察统计表。从表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习统计图。

  ①教师:谁来说一说我们过去都学过了哪些统计图?(用作记号等方法来制作统计图等)

  ②出示教科书第90页的统计图

  教师:这是条形统计图,谁来说一说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③小结:像这样用条形来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我们就叫它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从统计图中找一找天数最多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气等级,天数最少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气等级。

  让学生明白:在条形统计图中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

  (二)教学例2

  (1)学生观察四(1)班男同学身高记录表。

  教师:你从表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全班男生合在一起统计,人数太多,男同学身高的状态比较混乱,可以分段整理数据。

  (2)学生完成统计表。

  ①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分别按身高段统计一个部分。

  ②将5个组的数据汇总。

  ③要想得到全班的数据,该怎么办呢?(求出合计)

  (3)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4)回答第92页的两个问题。

  学生还可以根据统计图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练习

  完成第92页的课堂活动。

  统计(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93~95页例3、例4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

  2、能将表格进行完善,并能完成复式统计表,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明明到三(2)班作“最喜爱的电视节目”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新闻:8人动画片:22人体育7人

  电视剧:8人其他:4人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一)尝试制表

  1、教师:要想制作成统计表,应该做哪些方面的考虑呢?

  学生:要考虑表应画几列和几行。

  根据“节目类别”和“喜欢的人数”应画两行;“节目类别”有5类,要画5列,加上“合计”要画6列。

  2、学生动手画一个2行6列的表。

  3、填写相关内容。

  (1)写上统计表的名称。

  (2)填写表中的内容和数据。

  4、检查统计是否准确。

  可将各类别人数之和与合计数、合计数与调查总人数进行比较,看是否一致。

  (二)出示例4中男生、女生体重情况统计表

  1、观察表,说说表中有哪些信息?

  2、教师:如果将两张表交给班主任老师,老师想知道某个体重范围内的男女生人数,就要看两张表,挺麻烦的。

  能不能想办法将两张表合成一张统计表,让老师看起来更方便一些呢?

  3、学生自主讨论,完成复式统计表。

  教师: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怎样改进统计表?

  (老师出示复式统计表)

  介绍表头:体重、人数、性别。

  教师:你能将表格填好吗?(学生尝试完成)

  反馈:展示学生做好的统计表。

  教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课题:复式统计表)

  教师: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与刚才的两张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张统计表?为什么?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完成第95页课堂活动。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应用这个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应用这个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应用这个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课时:1 总课时

  教学思路: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积极回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复习准备 1倍嗝教蹇渭出示:用小数和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中的阴影部分。

  2(1)0.3里面有3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2)0.12里面有12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3)0.016里面有16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3卑严旅娓鞲龇质写成除法算式。

  2/3 5/6 8/4

  师:前面我们分别学习了分数和小数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苯萄Ю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把3/4,11/25,23/8化成小数。

  师:怎样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呢?对照前面复习的内容,你觉得可以用前面学习的哪些知识来把分数化成小数呢?

  引导学生分析出可以把分数写成除法算式来计算。

  师:我们可以试着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把分数改写成除法,再求出它的小数商。

  师:用这个方法,自己选一个分数试一试。

  学生完成作业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3/4=3÷4=0.75 11/25=11÷25=0.44 2/38=23÷8=2.875

  师:能说一说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吗?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先把分数改写成除法算式,再求商。

  师:用这个方法试一试,在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哪些新的问题?

  要求学生完成第28页课堂活动第2题,完成后抽学生回答。

  师: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时你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

  生:把这些分数改写成除法算式后,有些算式除不尽。

  师:这些能除尽的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不能除尽的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你能具体说一说哪些分数能除尽,哪些分数会出现除不尽这种现象吗?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能除尽(能化成有限小数)的:1/4,3/5,7/10。

  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1/12,6/7,11/15。

  师:把上面每个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你会发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有什么特征吗?

  学生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以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

  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4=2×2 5 10=2×5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12=2×2×3 7 15=3×5

  师:根据上面的分析你能作出哪些猜测?

  引导学生说出:我猜想分母只含质因数2和5的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除了质因数2和5,还含有其他质因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师:这个猜想对不对?请同学们自己写几个分母只含质因数2和5的分数来试一试。

  学生试后,肯定这个猜测是对的。

  2苯萄Ю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把0.4,0.8,0.85,1.125化成分数。

  师:怎样把这些小数化成分数呢?我们可以联系小数的意义来想:0.4是几分之几?0.85又是几分之几呢?

  师:你能联系小数的意义在下面的直线上填上合适的分数吗?

  学生填后,问学生是怎样填的,引导学生说出0.4就是十分之四,0.8就是十分之几,0.85就是百分之八十五,1.125就是千分之一千一百二十五。

  师:现在大家知道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了吗?

  生:0.4是十分之四,把它写成分数就是4/10,化简后是2/5。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4=4/10=2/5。)

  师:这样想对不对?

  生:对。

  师:请同学们像他那样思考,把0.85,1.125化成分数。

  学生思考解答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0.85=85/100=17/20 1.125=1125/1000=9/8

  师:你是怎样想的呢?

  生:我是这样想的,0.85表示百分之八十五,写成分数是85/100,把这个分数化简后是17/20。

  师:(抽第二个学生回答)你又是怎样想的呢?

  学生回答略。

  师:你们赞成他们的想法吗?

  生:赞成。

  师:我也赞成他们的想法,谁来归纳一下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指导学生说出:把小数化成分数时,先想这个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再把这个小数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够化简的要化简。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对口令游戏:由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小数,另一个同学迅速地把这个小数化成分数,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联系复习题来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突出原有知识对新知识学习的推动作用,用“分解质因数”作一个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数化小数时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深化学生对分数化小数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分数化小数方法的掌握水平

  三、课堂小结 略

  练习设计 练习七第1,2,3题。

  板书设计 小数化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 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3.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准备

  彩笔、白纸、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激发学习热情

  活动

  一:同学们喜欢看特技表演吗?请同学们欣赏空中特技表演.

  1.出示图片:飞行表演

  2.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飞行员在表演,有红色队和黄色队;

  我想到了红色队比黄色队多多少人?

  黄色队比红色队少多少人?

  红色队和黄色队共有多少人?

  我还想到了长大后要像他们一样学习飞行表演.

  ……

  二、探究解题策略.

  (一)活动二:寻找生活中数学问题.

  1.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上.

  2.学生汇报,说明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分类、整理.

  (二)活动三:重点研究11减几的算式.

  1.学生汇报,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方法1:出示图片:圆片

  从11个当中去掉7个,从图中看出结果是4.

  方法2:出示图片:小棒

  用小棒一根一根地减,从11根当中减去7根,还剩4根.

  方法3:把11拆成10和1

  10一7=3 3+1=4

  方法4:把7拆成1和6之后再连续减.

  11-1-6=10-6=4

  方法5:把减数7凑成10,多减后再加.

  11-10+3=1+3=4

  方法6: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得出结果.

  因为:4+7=11

  所以:11-7=4

  课间游戏:小朋友们,累了吧?咱们一起说个歌谣吧.

  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三)活动四:培养思维有序性

  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11-2=9 11-9=2

  11-3=8 11-8=3

  11-4=7 11-7=4

  11-5=6 11-6=5

  11-6=5 11-5=6

  11-7=4 11-4=7

  11-8=3 11-3=8

  11-9=2 11-2=9

  三、培养数学技能.

  (一)看图列式(出示图片:小鸟和小鸭子)

  (二)看图列式(出示图片:松鼠和小兔子)

  (三)出示图片:小猫钓鱼

  教师谈话:周末了,小猫欢欢和笑笑到池塘去钓鱼,它们俩在为谁钓的鱼多,谁钓的鱼少争吵呢?小朋友们,快来帮帮它们呀!

  (四)出示图片:小熊射门

  教师谈话:森林运动会上,其中一项比赛是足球射门.看图回答问题,看谁填的数最多,时间3分钟.

  教案点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获取学习资源。

  入课时,通过观察空中飞行表演,让中国学习联盟胆猜想、想象。提出一些现实问题,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列出相关算式。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同时用事实印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探索解答策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及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节课在解决11减几的问题上,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平台,准备了图片、小棒等等。为学生提供了宽泛的学习材料和充裕的学习时间。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画一画、摆一摆以及逻辑推理,从不同角度通过多种方法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整理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通过让学生整理11减几的算式,并讨论从中发现了什么。既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四、变“书本”中的作业 为“情境”中的作业 ,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数学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在设计一节课时,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实践证明:情境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注重情境设计在教学过程 中的作用。课伊始,以精彩的飞行表演入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结尾,变“书本中”的作业 为“情境中”的作业 ,使学生兴趣浓厚,乐于探究。

  探究活动

  接力赛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过程

  1.以班级为单位活动.

  2.教师任意说一个20以内的数,第一个学生任意说一个运算符号(加号或减号)第二个学生再说一个数,第三个学生根据前面所说计算出结果.

  3.以第三个学生所说的结果作为加数或者被减数,第四个学生再任意说一个运算符号,第五个学生任意说一个数,第六个学生根据前面所说的计算出结果.

  4.后面的学生照此继续进行游戏.

  游戏说明

  1.学生计算错误或者出的题目超出目前所学范围(例如出现19+9或者6-7这个错误)都要为同学表演节目.

  2.要灵活使用这个游戏,变化着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⒈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6=4+6=25+10=80+(3+9)=

  4+9=20+14=13+20=23+(4+6)=

  2+8=5+8=17+30=(7+5)+26=

  二.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今天我们将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三.新授。

  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指名说说题意。提问:根据这幅图你可以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你会列式吗?

  生答老师板书:

  紫衣男孩和小姑娘一共有多少张?24+6=

  蓝衣男孩和小姑娘一共有多少张?6+9=

  两个小男孩一共有多少张?24+9=

  三个人一共有多少张?24+6+9=

  这4道算式题你会算哪一道?你是怎样算的?

  (板书:6+9=15)

  2.计算24+6。

  (1)24+6先算什么呢?得多少?(4+6=10)

  (2)先算4+6=10,接下去该怎样算呢?我们还是请小棒来帮忙,用摆上棒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摆小棒,想算法,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操作的情况。

  (3)学生汇报摆小棒的过程。(把4根和6要合在一起是10根,捆成一捆,把2捆合起来是3捆,所以24+6=30。

  (4)谁能说一说24+6你是怎么想的?

  先算4+6=10,再算20+10=30

  生答老师板书:24+6=30

  204

  同桌同学互相说说24+6你是怎么想的?再指名说说。

  3.计算24+9

  (1)24+9得多少呢?也请小朋友摆摆小棒来想一想。

  学生摆小棒,想算法,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想法。

  (2)学生汇报说说你是想怎样计算?为什么这样算?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把24分成20和4

  把24分成23和1

  把9分成6和3

  (一)(二)(三)

  24+9=3324+9=3324+9=33

  (三)选择一种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你是怎样算24+9的?(同桌互说)

  :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时方法不是唯一的,同学们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8+42=5+39=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书上填空。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计算8+42和5+39的?

  4.完成“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圈一圈,算一算”。

  1)出示第一题,老师说明题意。

  2)自己圈一圈,算一算。

  3)集体交流,对于25+8这道题学生会不同的圈法,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通过圈把25+8转化成几加几?

  2.想想做做2。

  1)先计算,再交流比较,看看每一组的后三道题与第一题有什么联系?

  3.想想做做3。

  2)出示第3题图,指名说图意,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图书馆借出48本书,还剩8本,求图书馆原有图书多少本?)

  3)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怎能计算的?最后作集体口答。

  4.想想做做4

  1)出示第4题图,仔细看图并提问:说说图中各种物品的价钱?三名小朋友各买了什么?题中“每人各付多少元”是什么意思?

  2)学生分别列式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怎样计算的?

  3)最后指导学生用三句话回答三个问题。

  全课。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该怎样计算?

  三.作业布置。

  1.《练习与测试》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2.想想24+6+9怎样算?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一填,算一算。

  45+7=□36+4=□

  二.连一连。

  45+6

  18+5

  78+7

  39+9

  23

  85

  48

  51

  29+6

  73+8

  85+6

  37+5

  42

  35

  81

  91

  四.看谁都算得对。

  35+8=15+21=71+20=85+5=

  27+6=32+8=31+14=36+7=

  34+9=39+5=78+8=39+8=

  教学后记:效果好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8-24

小学数学教案08-22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08-27

【精】小学数学教案06-16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06-16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6-17

【荐】小学数学教案06-25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