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教案

时间:2022-08-28 10:31:42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数学的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数学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数学的教案

关于数学的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1-7页。具体内容: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以一位数。

  2、经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乘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乘法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2、使学生通过对口算乘法的学习,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2、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难点:

  理解口算乘法的过程,并能运用口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表内乘法。

  1、引导学生回忆乘法表,并请一位学生背诵乘法口诀表。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必要的补充,重述乘法表的内容。

  二、通过实例引入整十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1、引入教材第2页上的实例。把问题由一位数乘法2×3扩展到整十数与一位数的乘法。

  2、提问:怎样计算20×3?

  3、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比较这两上算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对学生的结论作出评价,并给予相应的肯定和鼓励。

  三、讲解整十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做练习巩固知识。

  1、讲解:先计算2×3=6,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从而得到20×3=60。

  2、在例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计算20×4,20×5。再进一步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由学生自己去类推。

  3、引导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自行提出问题,并讨论解答。

  4、总结、分析学生的问题和答案,以书中的“试一试”为练习,让学生独立计算。

  5、布置“练一练”的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认真地完成。

  第2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必要的补充。重述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二、通过实例引入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1、举出教材第4页的实例。

  2、提问:怎样计算12×3?

  3、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思考,看能否想出其他的解题方法。

  三、讲解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做练习巩固知识。

  1、讲解算理,并给出12×3计算过程。

  2、在例题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计算12×4。

  3、对学生的解答作出肯定,让学生举实例,提出问题,并讨论回答。

  4、回答并总结学生的问题和答案,以书中的“试一试”为练习,让学生独立计算。

  本课总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方法,通过经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乘除法

  第1课 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

  一、复习表内乘法

  列出九九乘法表

  二、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写出具体实例以及具体解答过程

  三、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写出具体实例以及具体解答过程

关于数学的教案2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说出总数。

  2、尝试5以内的排序,并进行点子和食物的匹配。

  3、乐意参与活动,体验帮助毛毛虫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人手一块垫子,贴成半圆形,并在后面对应摆放小篓子,里面是一张排序操作卡和1—5的点子卡;

  2、展板上布置:毛毛虫图片;

  3、毛毛虫图书,排序卡,大的食物和点子卡一套。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帮毛毛虫找食物的兴趣。

  孩子们,有一条毛毛虫醒来了!它的肚子好饿好饿,好想吃东西呀,你们知道毛毛虫喜欢吃什么吗?(幼儿借助已有经验回答,然后老师梳理给予拓展知识经验)

  二、开启食物大礼包,感知5以内食物的数量。

  孩子们,瞧!老师呀给毛毛虫带来了一个食物大礼包,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打开来看看吧。

  1、出示苹果:这是什么?有几个?

  2、出示黄梨:呀,这是黄梨呀,看看有几个?

  3、出示青菜:这绿绿的是什么?数数有几棵?

  4、出示叶子:瞧,这又是什么呀?这么多叶子有几片呢?伸出小手指一起来数一数?

  5、出示葡萄:这圆圆的又是什么呢?有几颗葡萄?伸出小手指一起来数一数?

  毛毛虫可高兴了,瞧,有这么多的好吃东西。一个苹果、两个梨、三棵青菜、四片叶子、五颗葡萄。(按数量的顺序念,为孩子们下面的排序做准备)

  三、根据食物的数量,尝试1—5的食物排序。

  为了让毛毛虫看得更加清楚,我们把这些食物卡片按数量的多少来排个队吧。

  (出示贴有小红旗的排序底卡):瞧,老师带来了一张排序卡,有上下两层,我们把这些食物卡片在楼上排个队吧。

  师:这些食物中哪个最少?最少的应该排在哪里?

  师:那谁最多呀?它排在哪里?

  师:还有三张片片怎么排呢?

  师:孩子们,把后面长长的排序卡取出来,从小红旗开始,把你们的食物片片也来排个队吧。注意哦,从小红旗开始,最少的在前面,最多的在后面。

  幼儿自主进行排序操作,老师随机观察引导(允许孩子们操作的错误)

  师:孩子们,都排好了吗?你们是怎么排的?谁来告诉我呀。

  师:先请操作对的孩子带着操作卡进行集体前的讲诉:一个苹果、两个梨、三棵青菜、四片叶子、五颗葡萄,谁也是这样排的?举起来给老师看看,真棒。

  师:谢谢孩子们帮忙,老师也来完成它(在展板的操作卡上贴入剩余的三张卡片)

  (请一个不正确的孩子)这张排对了吗?哪里排错了?然后操作改正。

  看看边上的好朋友排对了吗?要是错了,一起帮个小忙吧。(再次给孩子们改正的机会,巩固5以内的排序)

  四、尝试食物和点子的匹配,帮毛毛虫制定食谱计划。

  师:这么多的食物毛毛虫一天可吃不完,怎么办呢?(幼儿发散思索)

  师:对呀,可以让毛毛虫分成几天来吃,现在我们就来帮毛毛虫制定一份食谱计划吧。(出示1—5的点卡)

  一个圆点表示第一天,看看它跟哪张食物片片一样多?第一天它应该吃什么呢?(在幼儿的回应中将一个圆点对应贴入操作卡上)

  师:那么第二天呢?毛毛虫该吃什么?我们把后面小篓子里的圆点拿出来,一一对应地贴到食物片片的下面,注意哦,圆点的数量要和食物一样多。

  幼儿进行操作,老师随机观察指导。

  先好的孩子可以先贴到展板上,送给毛毛虫。

  五、分享食谱计划,体验帮助毛毛虫的乐趣。

  师:孩子们,我们给毛毛虫做了一份食谱计划,都做对了吗?一起来看看。(要是有错误,请幼儿上前操作改正)

  师:孩子们真棒,不仅帮毛毛虫找到了好吃的食物,还给它们做了食谱计划,瞧,它呀可开心了,为了谢谢我们,还给我们送了一本毛毛虫的书呢,让我们一起回班级里看看吧。(活动自然结束)

关于数学的教案3

  重点领域:图形与空间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2、激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学会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分类。

  活动准备:

  1、黑板

  2、用彩色纸剪成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数个。

  3、幼儿知识准备:(小班上学期已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课前让新入园的幼儿认识这三种图形。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做《小手拍拍》的游戏集中幼儿注意力。

  2、做《手指头变魔术》引出小点点变魔术。

  基本部分:

  (一)、认识三角形

  1、知道3个点连成三角形

  A、在黑板上点上三个点。把不在一条直线上的3个点用三种颜色的彩笔连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图形。

  提问:三个点连起来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三角形)

  B、再画上两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C、在同一条直线上点一3个点.

  请幼儿想一想在同一条直线上的3个点会不会连一个三角形?

  小结:把不在一条直线上的3个点连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2、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师告诉幼儿:三个点连起来的直线是三角形的边,小朋友们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

  告诉幼儿尖尖的部分是三角形的角,(边说边用笔标出来)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有三个角

  小结: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反问幼儿: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二)、空画三角形(操作)

  1、将准备好的三角形拿出来,请幼儿用手沿着三角形的边画线,用手指头亲亲3个我。以体会三角形的外形。

  2、请幼儿比一比你和小朋友的三角形一样大吗?

  告诉幼儿无论尺寸大小,无论是什么颜色的,凡是3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三)、归类游戏:送图形回家。

  1、出示正方形娃娃和圆形娃娃

  A、出示正方形娃娃:我是正方形,我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

  B、出示圆形娃娃:我圆圆的,我是圆形

  师:小朋友们欢迎圆形、正方形娃娃和我们一起玩好不好?

  2、看谁举的对(教师和幼儿一起玩图形)

  3、让幼儿自由玩排图形的游戏

  4、送图形娃娃回家

  A、图形娃娃累了,想回家了。小朋友们送图形娃娃回家好不好?

  我给小图形准备了三个家,看看是谁的家?(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B、教师先把娃娃送回家

  C、现在我请小朋友们将图形送回家。(注意提醒幼儿有秩序)

  (幼儿送完图形,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

  结束部分:

  谈话: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什么图形?(三角形)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小朋友回家后,请爸爸、妈妈帮你找一找什么东西是三角形的,再上课的时候,老师用三角形和小朋友们一起画画。

关于数学的教案4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上下楼的经验。

  教具:楼梯图片,1-10的数卡。

  学具:《幼儿用书》6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目标

  初步学习和掌握10以内数的顺数和倒数的排列规律。

  积极、大胆地回答问题,养成仔细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

  对生活中运用顺数、倒数的事例感兴趣,并尝试迁移到活动中。

  活动过程

  一、上楼和下楼的感受

  1、请幼儿说说自己家住在第几层?每天上楼和下楼时,自己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到上楼时越爬越高,下楼时越走越低。

  2、请幼儿介绍上楼和下楼时是怎么数的,引导幼儿发现下楼时大家有两种不一样的数法,如:有的数1、2、3、4、……,有的数10、9、8、7……。让幼儿感知倒数和顺数。

  3、给楼梯贴数字

  (1)教师出示楼梯图片,请幼儿观察这个楼梯有几层?并用数卡从下往上标出楼梯的每一层。

  (2)师幼一起从下往上数,引导幼儿思考:上楼的时候是怎么数的?这些数有什么变化?让幼儿知道这样数叫顺数,顺数时一个比一个多。

  (3)师幼再一起从上往下数,思考:下楼时是怎么数的?这些数有什么变化?让幼儿知道这样数叫倒数,倒数时一个比一个少。

  二、小组操作活动

  (1)画路线。观察篮子里苹果的数量,画出小刺猬从少到多吃苹果的线路图。

  (2)请用笔从多到少的连线画出浇花的路线图。

  (3)帮小动物找家。请幼儿观察线路图,启发幼儿按从1-10的顺序,连点帮助小动物找家。

  (4)看标记填空格,引导幼儿看标记变化,说说这些点卡和数卡是倒数还是顺数。要求幼儿画点卡和写数字填空格,进行顺数和倒数活动。

  三、活动评价

关于数学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熟练计算乘数中间有0及末尾有0的乘法。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有耐心地做题。

  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熟练计算乘数中间有0及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教学对策:结通过一些鼓励手段,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教学准备:补充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完成p82第1题。)

  9×300 31×2 2×22 800×8

  33×2 5×200 130×3 2×210

  2、指名说出计算思路。

  例:9×300

  9×3=27

  9×300=2700

  二、教学第3题。

  1、出示第3题。

  2、先让学生分类。

  小于4000的:

  906×4 380×9 6×610 5×790

  大于4000的:

  504×8 7×710 6×802 9×510

  3、再让学生说出理由。

  三、解决问题。

  1、p82 第4题

  要求“新建的楼一共能住多少户”就是求几个几?

  指名学生回答。

  2、p82 第5题

  (1)看着表格,你获得什么数学信息?

  (2)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计算并集体订正

  四、思考题:

  补充:

  有40个学生去划船,大船每条可以坐6人,租金20元;小船每条可以坐4人,租金15元。如果你是领队,准备怎样租船?怎样租船最省钱?

  (1)读题后引导学生思考:1、可以怎样租船?

  2、怎样租最省钱?

  (2)交流思考结果,师板书成表格形式,列出租船的情况和所用的租金

  比较:怎样租最省钱?

  五、课堂作业。

  p82 练习八

  第2、4题。

  板书设计: 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小于4000的:

  906×4 380×9

  6×610 5×790

  大于4000的:

  504×8 7×710

  课前思考:

  这部分内容主要练习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以及用两步连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进行口算和笔算时,要引导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和反思,看看算法的选择是否恰当、计算的过程有无疏漏、计算的结果是否合理。也要组织相应的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逐步形成计算技巧。

  课后反思1:

  本课主要教学练习八的1~5题,主要练习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和估算。在教学中,我先帮助学生复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的口算方法,然后进一步强调了在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时的注意点,并回顾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从学生练习、回答的情况来看,学生掌握的还可以,可能在笔算中,学生对于这种简便计算的竖式一下子还没法完全的适应。

  课后反思2:

  这节课主要复习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和估算。口算和笔算学生练习的比较多,计算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这节课主要再帮他们整理一下,让他们更好的掌握乘数中间的0与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形成计算技能。对于估算这部分内容,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方法,只是估算速度还有待提高。

  课后反思3:

  三位数乘一位数,学生基本都能掌握其算法,只是在计算中稍有产生错误,那也是因为乘法口决不熟练所造成的。只要以后能经常地练习,相信在这方面肯定会有所改善的。而这一节课我主要是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他们的估算能力。应该说在实际生活中,估算是用得很多,平时计算也是一样。有时末必会对每一题进行验算,那有多麻烦,但是如果学会估算的话,那不是可以节约很多时间,,而且还可以提高75%的计算正确率。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计算这一类题时,可以不会每题都进行验算(再算一遍),但必须是每一题进行估算性质的验算,这样即可以提高计算正确率,又可以养成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而从实际课堂上来看,学生确实也可以做到,收到的效果也是较好的。

关于数学的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

  负数的大小。 (2)、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运用“| |”来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达到发展学

  生抽象思维的目的(2)、通过探索求一个数绝对值的方法和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学会通过

  观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通过对“做一做”“议一议” “试一试”的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有条理地用语言

  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用绝对值或数轴对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让学生学会尝试评价两种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数轴解决数学问题,有意识地形成“脑中有图,心中有数”的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做一做“议一议”“试一试”问题的思考及回答,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发展学生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合作交流、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三、教学过程:

  1、教师检查组长学案学习情况,组长检查组员学案学习情况。(约5分钟) 2.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交流。(约5分钟) 3、小组分任务展示。(约25分钟) 4、达标检测。(约5分钟) 5、总结(约5分钟)

  四、小组对学案进行分任务展示

  (一)、温故知新: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数轴和数轴的三要素,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什么叫数轴?数轴的三要素什么?

  (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五组完成)

  大象距原点多远?两只小狗分别距原点多远?

  归纳: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一个数a的绝对值记作:.

  4的绝对值记作,它表示在上与的距离,所以| 4|= 。

  2、做一做:

  (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四组完成) -1.5,0,-7,2 (2)、求下列各组数的绝对值:(一组完成)

  (1)4,-4; (2) 0.8,-0.8;

  从上面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3、议一议:(八组完成)

  (1)|+2|=,

  1=,|+8.2|= ; 5(2)|-3|=,|-0.2|=,|-8|= . (3)|0|= ;

  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正数的绝对值是它,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0的绝对值是。

  4、试一试:(二组完成)

  若字母a表示一个有理数,你知道a的绝对值等于什么吗?

  (通过上题例子,学生归纳总结出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的关系。)

  5:做一做:(三组完成)

  1、( 1 )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 3,- 1

  ( 2 )求出(1)中各数的绝对值,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 3 )你发现了什么?

  2、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

  (1) -1和– 5;(五组完成) (2) ?

  (3) -8和-3(七组完成)

  5和- 2.7(六组完成) 6五、达标检测:

  1:填空:

  绝对值是10的数有( )

  |+15|=( ) |–4|=( )

  | 0 |=( ) | 4 |=( ) 2:判断(1)、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 (2)、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 (3)、一个数的绝对值不可能是负数。( )

  (4)、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的绝对值一定相等。( ) (5)、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它的点在数轴上离原点越近。( )

  六、总结:

  1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2.绝对值的性质: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因为正数可用a>0表示,负数可用a<0表示,所以上述三条可表述成:a="">0,那么|a|=a (2)如果a<0,那么|a|=-a (3)如果a=0,那么|a|=0

  3、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七、布置作业

  P50页,知识技能第1,2题.

关于数学的教案7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能说出总数。

  2、初步学习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按物数数的方法。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兔子、猫、狗图片、点子卡小红旗(两面点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数量不等)若干、小红花等。

  活动过程

  1、学习按序点数的方法

  (1)学习从左到右按物数数

  师:今天,教师请了很多小动物和我们一起学本领。我们一起来看看、说说有哪些小动物。(分别演示猫、狗、兔的图片。)

  师:每种小动物各有几只呀?

  幼:一只猫、一只狗、一只兔。

  师(一边指着图一边说):对,是一只猫、一只狗、一只兔。合起来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呀?

  幼:三只。(有的幼儿伸出三根手指头)

  师:我们再一起来数一数。从哪边开始数呢?

  师(边说边伸出右手指向小猫):我们数数时一般先伸出右手,小动物横着排队时,我们可以从左到右数。(请小朋友举起右手,从左到右一起数。。当幼儿数到3时,教师可围着三个小动物画一个大圆圈,并大声说:“一共有3只小动物。”

  (2)学习从上到下按物数数

  师:小动物们觉得小朋友本领学得很快,它们决定回去请更多的小伙伴来和大家一起学本领。

  师:喵喵,谁先来了?(教师出示4只小猫的图)

  师:它们是横着排队还竖着排队的?

  师:我们该从哪边数呢?

  师:小动物竖着排队时,我们可以从上到下数一数。举起我们的?(教师略带迟凝地晃动着双,等待幼儿接着说。)

  师:好,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在图的右上方演示从上往下的箭头标记。)

  (3)巩固练习数数方法

  师:汪汪汪,猜猜我是谁?(演示小狗图)

  师:长耳朵、短尾巴,走起路来蹦蹦跳。你们猜是谁?(演示小兔图)

  师:小狗、小兔排着不一样的队伍来和小朋友一起学本领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数小狗有几只、小兔有几只?请小朋友想一想,再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看点卡数数,巩固数数方法

  师(演示点子卡):点子朋友也知道小朋友爱动脑筋了,它们也赶来了。有的点子是横着排的,有的是竖着排的,它们都藏在小红旗里。(出示学具)现在我来考考大家呢,每个小朋友拿一面红旗(学具),先把反两面都看一看,然后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数,想好后,可以数给教师看,也可数给客人教师看,数得好,说得对的,教师还会奖励小红花呢。

  3、游戏“找朋友”,巩固5以内数量的感知

  师:今天我们做游戏老师有个要求,我说2个朋友拉拉手,你们就2个朋友拉拉手,我说3个朋友拉拉手你们就3个朋友拉拉手,看看谁最能干会找对朋友好不好?(教师说数字幼儿玩游戏)一遍游戏后停下来检查找对了没有,再继续游戏。

  幼儿园数学活动教案。数学它逻辑性强,能训练人们的思维能力,让孩子的思维更加敏锐,还可以帮孩子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用问题,也可以孩子增加孩子的严谨性,让孩子的大脑更加聪明。

关于数学的教案8

  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八册和第十册已经初步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统计表的制作和条形统计图的初步认识,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本小节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编制和分析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受到国情的教育,数学教案-统计表。

  在学生掌握了一般的复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这一节教学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这里没有重复教学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而是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教材通过一个例题教学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启发学生想,只要在原来的统计表中再增加一栏,算出题中所需的百分数,依次填上就可以了.同时,在每一个统计表的后面,教材还通过填空让学生看表回答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根据统计图表提供的数据分析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合计”和“总计”是小学阶段学习简单的统计知识中常用的两个数学术语,这两个术语常常在同一张表中同时出现,两者虽一字之差,但含义不同,容易混淆.“总计”与“合计”是根据表的性质和需要来确定的.一般来说,单式的统计表只有合计.在复式的统计表中,一般既含有合计,又要有总计.“合计”是各个分类事物的统计数据之和,“总计”是反映各类事物的总数量.

  教法建议

  学生在第八册和第十册已经初步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统计表的制作和条形统计图的初步认识,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本小节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编制和分析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受到国情的教育.

  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可以采用迁移法进行教学.通过“1、复习旧知:教师出示表格,学生分别说出每个数据表示什么和计算方法.2、质疑引新:现在的表格能反映出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吗?应该怎么办?3、小组讨论:只要在表格的右侧增加一栏,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填入表中即可.4、对比深化:合计与总计有什么不同?5、分析表格: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这五个步骤进行教学.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统计表。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旧知.

  我们已经学过,把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加以分类整理,请看下面表格(下表),你能说出每个数据分别表示什么吗?

  2.计算.

  教师提问:表格中“合计”的数据怎样算?

  3.引新.

  统计表不仅反映某一类事物的具体数据,而且还能说明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表中合计的数据表示了三年同类项目收入的总和,现在的表格,还能反映出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的总收入的百分比吗?(不能)

  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

  二、探求新知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下面是1998~20xx年东山村每年的总收入与村办企业收入的统计表.如果要使这个统计表表示出这三个年度中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白分之几,应该怎样做?

  教师提问: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2.增加栏目,扩展统计表含量.

  教师提问:

  (1)计算每个年度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比比较容易,计算出的三个百分数写在表格的什么位置?

  (表格右侧旁边)

  (2)能不能把表格向右侧扩充一下,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也纳入表中?

  (学生扩充表格,并计算百分数,填入表内.)

  (3)我们再纵向观察,这组百分数表示什么?

  (村办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4)你们能概括地讲一讲我们是怎么做的?

  (把原来的统计表右边增加一栏,再把每一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数填写过去,这样就成了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3.强调“合计”中“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我们以后在计算统计表中百分数时,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一般百分号前的数只需取一位小数.“合计”项目中的百分数如何计算?

  学生回答:用村办企业三年收入总和去除三年全村总收入的总和,三年“合计”项目的百分数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和,也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平均数.

  4.看统计表回答问题.

  (1)20xx年全村总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2)20xx年村办企业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3)20xx年该村其他收入(包括粮食、副业等)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4)20xx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_________%.

  教师提问:

  (1)通过看表回答问题,你发现全村总收入和村办企业总收入是怎样逐年变化的?

  (逐年增长)

  (2)其中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怎样?

  (很大)

  教师讲述:仅通过1998-20xx年三年的收入,我们不难看出,坚持改革开放,农村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之大,说明要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不仅要抓好农业,还要大力发展村办企业.

  (二)反馈练习

  某洗衣机厂第一季度生产洗衣机情况如下.分别算出每个月完成计划的百分数,并制成统计表.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原来有关统计表知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学习了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这就使统计表中反映数据之间关系的内容更充分,更丰富.

  四、课堂练习

  1.陈庄三户农民1999年和20xx年平均每人纯收入的情况如下:

  陈志刚1999年2186元,20xx年2274元;

  李卫民1999年2140元,20xx年2261元;

  陈世昌1999年2205元,20xx年2313元;

  完成下面的统计表.(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下面的统计表.(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六、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统计表

关于数学的教案9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谁愿意告诉老师,平时你最喜欢做什么游戏?

  生:喜欢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生:喜欢跑跑抓。

  ……

  师:你们喜欢的游戏可真多!平时你们在游戏中会听、会说、会合作吗?更重要的是你们愿意从游戏中了解许多的奥秘吗?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了解游戏中的数学奥秘。(教师出示一元硬币)师:看,这是什么?

  生:一元硬币。

  师:玩过吗?怎么玩?

  生2:猜正面、反面。

  师:怎么规定正面、反面?

  生:印有1元的为正面,另一面是反面。

  师:注意看,老师把硬币向上抛,落下后,猜猜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师抛后,生猜正反面)

  师:谁上来把结果大声地告诉大家?

  生:正面。(部分学生高兴地叫起来。)

  师:再来一次。这次大家先猜,然后我再抛。

  生:正面。

  生:反面。

  教师抛后,生验证是反面。

  师:想不想自己玩?

  生(齐):想!

  师:现在老师满足你们。游戏之前请先听游戏规则:一会儿,小组长拿出硬币来抛,等硬币落下后,组长用小手把硬币盖住,让其他同学来猜。每个小组玩两次。开始!

  (生非常投入地玩游戏)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小组抛的结果?

  生1:我们小组第一次抛是正面朝上,第二次是反面朝上。

  生2:我们小组两次都是正面朝上。

  生3:我们小组第一次上反面朝上,第二次是正面朝上。

  师:从刚才的交流中,你们发现硬币落下后会有什么情况出现?

  生1:会转。

  生2:会响。

  生3:有时正面朝上,有时反面朝上。

  ……

  师:也就是说,硬落下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这就是生活中的可能性。

  教师板书:可能性

  二、尝试探索,体验新知。

  师:还想做游戏吗?猜一猜,这里面可能装的是什么?

  生:鞋子。

  生:乒乓球。

  ……

  师(打开):空的,什么也没有。看,老师把什么放进去了?

  生(齐):3个白球。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从纸盒里摸出一个球,大家来猜,他会摸到什么球?

  生(齐):白球

  师:真聪明,都猜对了。为什么大家能很快地判断出他每次摸到的都是白球?

  生1:因为老师刚才放进去的都是白球,摸出的当然是白球了。

  生2:因为老师放进了3个白球,所以,摸出的一定是白球。

  师:刚才这位同学在说的时候用一个词……

  生(齐):一定

  师:说的真好。

  板书“一定”。

  师(拿出另一个盒子):老师这还有一个盒子,里面也装了一些球,谁愿意上来和老师一起玩?(指名学生)我们3人合作,你来摇,你来摸,老师来猜好吗?其他同学为老师鼓鼓劲。

  教师猜3次黄球。

  师:你们说,老师为什么每次都猜对了呢?

  生:老师知道里面装的是黄球,所以猜每次摸出的一定是黄球。

  师:我的确知道这里面装的是黄球,所以我猜一定是黄球。请问大家,从这盒子里可能摸到白球吗?

  生:不可能。

  师:你们都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齐):同意。

  师:为什么?

  生:盒子里装的都是黄球,所以不可能摸出白球。

  师:说的真棒!这盒子里装的是黄球,所以不可能摸出白球。板书“不可能”。

  师:看,老师把什么都放进去了?

  生(齐):3个白球。

  师:谁愿意上来和老师一起玩?(指名学生)你来摇盒子,老师摸,你们来猜,好吗?

  生:黄球

  生:白球。

  出示答案:白球

  师:再来一次。

  生:白球。

  生:黄球。

  师:请问大家从这盒子里能摸出白球吗?一定是白球吗?为什么?

  生:因为盒子里有白球和黄球,所以我猜摸出的可能是黄球。

  生:因为盒子里有3个白球和3个黄球,所以我猜摸出的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说的真好。盒子里有白球和黄球,所以摸出的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板书:可能

  师:通过游戏,你们发现,在什么情况下从盒子里摸出的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是黄球?

  生:盒子里只有白球的时候,摸出的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是黄球。

  师:如果盒子里有白球、黄球,任意摸一个,会是什么颜色的球?

  生: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

  三、尝试应用,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在游戏中知道,有些情况可能发生,有些情况一定发生,有些情况不可能发生,同样,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事件是可能发生的,有些事件一定发生,有些事件不可能发生。(出示课件)你们看,老师带来了生活中的六个小例子,先听老师说要求:如果你们认为哪个事件是一定发生的,就在方框里用表示;哪个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就用×来表示;哪个事件是可能发生的,就用○表示。下面请小组拿出答题卡,试着解决解决,一边判断,一边说理由,看哪个小组快?

  学生讨论,音乐响起。

  师:现在我想听结论了,你们选一个喜欢的例子来解决,哪个小组先来?

  生1:我们小组想解决第六个问题,“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我们小组认为是不可能的。因为世界上有十几亿人,但不可能每天都有人出生。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们小组认为是可能的。因为世界上有十几亿人,每天可能有人出生。

  师:还有不同意见的吗?

  ……

  师:老师这有个小资料,你们看完后还有什么想说的吗?(课件出示)

  生:“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这是一定的。

  师:南平市每天都有人出生,世界上有那么多人,每天有更多的人出生了。哪个小组还想再来解决?

  生:我们小组想解决第2个问题,“月亮绕着地球转”,我们认为这是一定的。因为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了。

  师: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哪个小组接着来?

  生1:我们小组想解决第3个问题,“三天后下雨”,我们小组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三天后不可能下雨。

  生2:我们小组认为是可能的,三天后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

  师:对,这也是一种自然现象。下一个问题。

  生:我们小组想解决第5个问题,“人吃饭时用左手拿筷子”,我们小组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世界上很少人用左手。

  生2:我反对。刚才他说很少人用,很少人用,也就说明有人用左手拿筷子。所以这个事件是可能的。

  师:大家同意吗?

  生:……

  师:说的真好。

  生:我们小组想解决第1个问题,“太阳从东边落下,”我们小组认为是不可能的,因为太阳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师:说的真棒。最后一个问题,哪个小组来?

  生:那个小组一直都没回答,最后一个问题让他们回答。

  师:好,就让你们小组回答。你们组哪个同学来?

  生:“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是错的,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果没吃东西,就不可能长大。

  师:就在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六个小问题时,森林里进行紧张的跑步比赛。听,这是什么声音?(课件出示声音)仔细观察,你自己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句话吗/

  生1:我认为小猫一定得第一名,因为他说得第一名了。

  生2:小狗可能得第二名。

  生3:狐狸也可能得第二名。

  生4:小狗一定得第一名,因为小狗很会跑。

  师:你们同意吗?

  ……

  师:你们看,谁说自己得第一名了?小狗有说他得第一名吗?

  生:没有。

  师:第一名是小猫。所以小狗不可能得第一名。

  生:狐狸也不可能得第一名。

  生2:狐狸和小狗都可能得第二名。因为他们可能并列得第二名。

  师:大家都很聪明,都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句话了。不过,这只是说说,现在让你来画一画,涂一涂,你会吗?

  生:会。

  师:请你们拿出答题卡,按要求涂一涂,并把自己为什么这样涂的理由告诉你的同桌。

  生涂,小组互相说。

  师:谁愿意把你涂的结果告诉全班同学?

  实物展示学生作业。

  生:第一题,要求摸出的一定是红正方体,所以我把正方体全部涂成红色。

  生2:第2题,摸出的不可能是蓝球,所以我涂的是黄色。

  生3:我涂的是红色。

  生:只要不涂蓝色就可行了。

  师:第三题呢?谁来?

  生1:摸出的可能是黄色三角形,所以我涂了3个黄色的,两个红色的。

  生2:我涂的是4个黄色的,1个蓝色的,这样摸出黄色三角形的可能性更大。

  生:……

  师:摸出的可能是黄色三角形,涂上的一定要有黄色的,但又不能全部是黄色的。

  四、归纳总结,课后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身边的事件。其实,在生活中只要大家认真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一定能了解到更多的数学奥秘,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回去后,大家去作个小调查,收集身边的可能性事件,下节课,我们开个交流会,比一比,看谁收集的多。

关于数学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

  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计算,用家到学生经过的时间来组织教学。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得出计算的时间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细致引导,通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实际应用巩固所学。通过不断地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3课时《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关于数学的教案11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新课

  1、自学解比例。

  (1)学生自学教材35页的解比例。

  (2)学生交流解比例的意义。

  (3)教师归纳:(出示课件)

  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出示例2。

  (1) 学生读题,理解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

  (2) 学生试着解答此题,一名学生演板。

  (3) 师生共评。

  (4) 归纳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

  A. 设出题目中要求的未知量为x;

  B. 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

  C. 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D. 检查、写答语。

  (5)试一试:完成练习六第8题。

  3、自学例3。

  (1)学生独立把例3补充完整。

  (2)学生口述解答过程和解答依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就得出方程,再解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求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4、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提问:

  (1)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2)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3)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5、完成第35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六的第7、9、10题。

  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第12*、13*题。

  傲第12*题的第(1)题。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这道题需要逆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现在这道题是知道两个积相等,如果我们把左边的两个数当作比例的外项,那么右边的两个数就应作为比例的内项。这样就能推出比例式了:如果把左边的两个数当作比例的内项。那么右边的两个数就应作为比例的外项。世可以推出比例式。然后让学生自己写出比例式。写完后,教师板书出来。如果把3、40作为外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

  3:8=15:40 40:15=8:3

  3:15=8:40 40:8=15:3

  如果把3、40作为内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

  15:3=40:8 8:40=3:15

  15:40=3:8 8:3=40:15

  可能有的学生写比例式时是按照数的排列规律来写的,有些可能没什么规律性。 学生做完后,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才能写全所有的比例式。

关于数学的教案12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篇有关初中数学教案之公式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示例一——公式

  教学目标

  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

  三、知识结构

  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四、教法建议

  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与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达到对公式的灵活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新公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观察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明确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规律,依据规律列出公式,再根据公式进一步地解决问题。这种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二——公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公式与代数式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利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已知的公式推导新公式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生产实践.

  (四)美育渗透点

  数学公式是用简洁的数学形式来阐明自然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多种数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公式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数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以复习提问小学里学过的公式为基础、突破难点

  2.学生学法:观察分析推导计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利用旧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的计算公式.

  2.难点:同重点.

  3.疑点:把要求的图形如何分解成已经熟悉的图形的和或差.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者投影显示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完成例1解答;教者启发学生求图形的面积,师生总结求图形面积的公式.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有很多应用,公式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小学里学过许多公式,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公式,教法说明,让学生一开始就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后面利用公式计算感到不生疏.

  在学生说出几个公式后,师提出本节课我们应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公式

  师:小学里学过哪些面积公式?

  板书:S=ah

  (出示投影1)。解释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

  【教法说明】让学生感知用割补法求图形的面积。

  (二)探索求知,讲授新课

  师:下面利用面积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出示投影2)

  例1如图是一个梯形,下底(米),上底,高,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求这个梯形的面积S。

  师生共同分析:1.根据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要计算梯形面积,必须知道哪些量?这些现在知道吗?

  2.题中“M”是什么意思?(师补充说明厘米可写作cm,千米写作km,平方厘米写作等)

  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予以指正并指出,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教法说明】1.通过分析,引导学生在一个实际问题中,必须明确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已知哪些量.2.用公式计算时,要先写出公式,然后代入计算,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出示投影3)

  例2如图是一个环形,外圆半径,内圆半径求这个环形的面积

  学生讨论:1.环形是怎样形成的.2.如何求环形的面积讨论后请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育巡回指导.

  评讲时注意1.如果有学生作了简便计算,则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没有学生这样计算,则启发学生这样计算.

  2.本题实际上是由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出环形面积公式.

  3.进一步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教法说明,让学生做例题,学生能自己评判对与错,优与劣,是获取知识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测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4)

  1.计算底,高的三角形面积

  2.已知长方形的长是宽的1.6倍,如果用a表示宽,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当时,求t

  3.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C和面积S

  4.从A地到B地有20千米上坡路和30千米下坡路,某车上坡时每小时走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千米。

  (1)求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公式。

  (2)若千米/时,千米/时,求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

  学生活动:分两次完成,每次两题,两人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好后同桌交换评判,第一次可请两位基础较差的同学板演,第二次请中等层次的学生板演.

  【教法说明】面向全体,分层教学,能照顾两极,使所有的同学有所发展.

  师:公式本身是用等号联接起来的代数式,许多公式在实际中都有重要的用处,可以用公式直接计算还可以利用公式推导出新的公式.

  八、随堂练习

  (一)填空

  1.圆的半径为R,它的面积________,周长_____________

  2.平行四边形的底边长是,高是,它的面积_____________;如果,,那么_________

  3.圆锥的底面半径为,高是,那么它的体积__________如果,,那么_________

  (二)一种塑料三角板形状,尺寸如图,它的厚度是,求它的体积V,如果,,,V是多少?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课本第xx页x、x、x第xx页x组x

  (二)选做题课本第xx页xx组x

关于数学的教案13

  活动目标:

  1、探索6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 能按顺序进行操作,初步感知数的互补关系。

  3、专心自己的操作活动,初步学习检查自己的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习过5以内个数的组成

  2、物质准备:教具:小鱼六条,记录纸,笔

  学具:(1)小篓子若干,内放数量为6的小鱼片片,记录纸,笔

  (2)6个玩具串在一根绳子上,记录单,笔

  (3)《幼儿用书》38-39页,彩色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小鱼游走了

  1、教师出示一群小鱼:河里游来了一群小鱼,你知道一共有几条小鱼吗?引导幼儿将小于排成一排,并数出和记录总数

  2、教师将一条小鱼拿开放在面前:几条小鱼游走了?现在小鱼分成了两份,每一份是几条?引导幼儿根据小鱼的位置说一说小鱼分成了1和5,并记录。

  3、请个别幼儿移动小鱼,引导幼儿继续按小鱼的位置进行分合并记录

  二. 小组操作活动

  1、小鱼游游游。幼儿先将小鱼排成一排,记录总数,然后演示小鱼游来了或游走了,说一说每次分合的结果并记录

  2、分玩具。将6歌玩具穿在一根绳子上,引导幼儿现数总数并记录,然后再将玩具分成两份,波导绳子的两头,并记录下分的结果

  3、看房子图写分合式,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P38页),看房子分类图,请你先将6个圆点分成两份,再用数字记录,最后写分合式

  4、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5、给铅笔排序,观察铅笔的长短,在圈中写上相应的序号

  三.活动评价

  1.请幼儿介绍“小鱼游游游“活动,教师记录幼儿分合的结果,师生共同检查6的分合是否有重复或遗漏,得出6分成两份有5中不同的分法,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发现数的互补关系:总数不变,两个部分数,一边数越来越大,另一边的数就越来越小。

关于数学的教案14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合作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想得奖吗?老师这里有很多智慧星,只要你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就一定能得到它。

  二、 教学新知

  1、 出示例题

  (1)、先出示方格图,让学生数一数每一行有几个空格,一共有几行。

  (2)、出示第1行星。提问:共有几颗星,是几个9,1个9比10少几(闪动1空格),是几。

  (3)、出示第2行星,提问:一共是几个9,比20少几,是几。

  挂出小黑板,问:这个表格你们会填吗?

  (4)、依次出示第3行、第4行、5行、6行……9行星。让学生填写第72页表格。

  (6)、指名学生口答,教师板演,学生共同订正。引导学生说出几个9就是比几十少几。

  (7)、引导学生自由地读一读表上所填结果:1个9是9,2个9是18……

  (8)、让有所发现的小朋友自由发表见解。

  奖励表现出色的小朋友。

  问:大家猜一猜,接下来我们将要干什么?

  (1)、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填表的情况编出9的乘法口诀?把书中的口诀填完整,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9的乘法口诀、求商》。

  (2)、指名学生口答口诀,电脑显示结果。

  (3)、齐读一遍口诀,问:9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这么多的口诀怎样才能很快记住呢?

  (4)、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好方法。

  (5)、做小游戏。

  三、 巩固深化

  1)、对口令

  2)、做“试一试”

  3)、做“想想做做”第1题。

  4)、出示“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提问:这首儿歌大家熟悉吗?那么你们知道这里面的“一九”“二九”是什么意思吗?

  问:1)、“一九”有多少天?算式:1×9=9

  2)、当“二九”结束时,一共过了多少天?算式:2×9=18

  3)、81天之后,几九结束?算式:81÷9=9

  四、 总结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能跟大家说说吗?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诀板书:9的乘法口诀、求商

  五、 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

关于数学的教案15

  教学内容:教材49页例1

  目的要求:使同学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同学安排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假如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 )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 口诀:

  (1)启发同学想一想,写出两道动身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同学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

  第1~4题。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 7× 8=56

  56 ÷8=(7)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 ÷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数学的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的教案08-27

《数学广角》数学教案11-28

数学匹配教案11-26

数学活动教案08-22

小学数学的教案03-29

数学优质教案12-29

数学花园教案12-29

教案数学反思01-17

数学复习教案01-07

《数学广角》教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