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2-07-27 17:34:31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7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的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的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领悟知识

  1.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一个牌子写着“门票每人48元”,有7名同学进入博物馆参观展览。

  (1)学生根据以上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性地解答。如:7名同学参观展览,门票一共多少元?学生列式:48×7,并说出怎样计算?

  2.改变情景,引出新课。

  改变条件:一共进72人。学生根据新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性地解答并板书:48×72

  (2)小组研究计算方法。

  (3)小组汇报

  (4)教师根据情况,重点指出以下两个方面:

  计算方法与前面的相同,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不同的是48×72需要连续进位,要特别注意。

  (5)练习: 6 8 3 7 4 5

  ×3 4 ×8 2 ×4 6

  2. 学习例4

  出示例题

  (1)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口头列出算式。

  (2)让学生独立试做。

  (3)请一名学生展示计算过程,并说一说算理。

  (4)其他学生补充完整,必要时教师给予指导。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第一单元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小鸡种禾苗。

  3、

  表示( )个( )相加

  答案:1、花图:4+4+4=12或3+3+3+3=12心形图:3+3+3=9

  买6个这样的苹果共( )元。加法算式为:

  教学准备

  7+7+7= × 6+6+6+6+6= ×

  (1)交流几个几相加

  (2)改写乘法算式

  答案:3×4或4×3;7×2或2×7;3×7或7×3;5×6或6×5。

  设计意图: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再一次回到情境图,体验乘法的意义,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达标反馈

  1. ☆☆ ☆☆ ☆☆ ☆☆

  ( )个( )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 )×( )=( )读作:

  ( )×( )=( )读作:

  2.解决问题。

  (1)每辆三轮车有3个车轮,5辆三轮车一共有几个车轮?

  (2)爸爸买了2个蛋筒,每个4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答案】1、4个2,2+2+2+2=8,4×2=8读作:4乘2等于8;2×4=8读作2乘4等于8。

  2、3×5=15(个)或5×3=15(个)答:5辆三轮车一共有15个车轮。2×4=8(元)或4×2=8(元)答:一共用了8元。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知道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生:我知道几个几等于几乘几。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1、填一填

  3+3+3+3=( )×( ) 5+5+5+5=( )×( )

  8×5=40读作_________________.

  2、看图列式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用整十数乘的口算算理及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

  用整十数乘的算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

  用整十数乘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53 182 125 144 162

  252 352 323 262 254

  1502 2802 2403 1606 2204

  2.1403可以怎样口算?

  二、探究知识

  1.教学例3

  (1)教师出示例3的乒乓球挂图,如下:

  用纸盖住最右边的一袋,提问:

  (2)这里有几袋乒乓球?每袋几个?要求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59=45(个)

  (3)接着露出盖住的那袋乒乓球,提问:刚才有9袋乒乓球,一共有45个.再增加1袋,是几袋?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10=50 师问:你是怎么想的?

  (因为9个5是45,45+5=50,也就是10个5就是50)

  (5)反馈:

  410= 610= 710= 910=

  使学生讨论后明确:一个数乘10,只要在这个数后面添一个0.

  (6)类推:

  1110= 1210= 2410=

  2.教学例4:口算640

  (1)出示投影,使学生明确:每盒有6个皮球,20盒共有多少个皮球?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每2盒是一摞,先求一摞是多少皮球;再求十摞有多少个皮球?

  即2个6是12, 10个12是120.)

  (3)反馈练习:1220= 3130= 1150=

  (4)小结:用整十数乘,先用0前面的数与这个数相乘,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一个0.

  三、随堂练习

  结合今天所学的新知识,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听要求,全体同学起立,手里都举着一张可写数字的卡片,老师举起一个算式,如果你写对得数,就可以坐下来,请周围的同学帮助和监督.好吗?(如果最后还有站着的同学,请别的同学帮助找到答案.)

  134= 432= 283= 2502=

  530= 1230= 93+8= 86+5=

  2120= 3420= 1170= 1250=

  同学们都重新坐到了自己的位子上,说明大家都掌握了今天所学的知识,为了我们的进步,给自己一个热烈的掌声.

  四、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用整十乘的口算乘法,大家通过乘法口诀,学会了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找到了口算规律.课后大家可以互相比赛,练习看谁的口算最准确.

  五、布置作业

  1、157+165 500-3422 (234+198)8

  8(27-7) 246630 430-(216-198)

  2、王老师买排球用了40元,买篮球用的钱数是排球的3倍.王老师买求一共用了多少元?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过程:

  一、在分析比较中引进中位数

  1.前不久,李老师参加了一次跳绳比赛,7位老师的平均成绩是120下,李老师排在第二名。猜一猜,李老师可能跳了多少下?

  学生各自猜测,并说出想法。

  2.你们都认为李老师的成绩应在平均数之上,一定是这样吗?板贴出示如下成绩:

  谁来先排一排,让这组数据变得有顺序、清楚些?

  学生移动板贴,并说明是按什么顺序排的,以及这样排的好处。

  板书:大与小再让学生验证一下平均数是不是120,并说明排名情况。学生惊奇地发现李老师的成绩虽然比平均数低,却排在第二名。

  3.为什么李老师的成绩比平均数低,却还能排在第二名呢?启发学生讨论、交流。

  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统计图: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分析原因,从而发现第一名杨老师跳得太好了,远远高于其他6位老师的成绩,把平均数大大提高了。7个数据中高于平均数的只有1个,低于平均数的却有6个,平均数已大大偏离了这组数据的中心位置。

  教师顺势说明238这样的数据对平均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是一个极端数据,并问:你们觉得,这时用平均数120代表这7位老师跳绳的普遍水平合适吗?

  [评析]教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精心设计认知冲突。学生亲历了数据排序的过程,感受到排序是必需的、有用的,为本课的教学埋下了伏笔。教者借助统计图中平均数与其他数据的比较,形象地表示出极端数据与其他数据之间的差距,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在一组个数不多的数据中,如果出现了极端数据,这时用平均数作为这组数据的代表已经不太合适,需要选用新的数据代表,从而激起学生寻找新的数据代表的心理需求。

  4.你能从中选择一个数据来代表这7位老师跳绳的普遍水平吗?

  学生充分地自主寻找,讨论交流,并说出想法。在有一些学生认为应选择102时,教者借助课件的动态演示,引导学生观察。

  统计图中120周围的数据集中情况,再观察102周围的数据集中情况,并回答以下问题:

  (1)在与平均数120上下相差5下范围内(115-125)的数据一共有多少个?(无)在与102上下相差5下范围内(97-107)的数据一共有多少个?(4个)

  (2)在与平均数120上下相差10下范围内(110-130)的数据一共有多少个?(无)在与102上下相差10下范围内(92-112)的数据一共有多少个?(6个)

  学生发现:102正好是这组数据中正中间的一个,比它大的有3个,比它小的也有3个。大部分学生觉得这时用102更能代表这7位老师跳绳的普遍水平。

  教者鼓励学生试着给这个数起名,并说说想法。

  5.揭示概念:一组个数不多的数据,如果它们的平均数受极端数据影响较大时,要用一种新的数来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特征。在把这些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正中间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板书课题)

  6.教师移动板贴,交换102和93的位置,让93位于正中间,问:现在的中位数是93吗?

  教者运用变式练习,让学生悟出在找中位数时,先要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然后再找正中间的一个数。

  7.现在用李老师的成绩107与中位数102比,你们觉得李老师的成绩怎样?(中等偏上)说明用中位数作为这组数据的代表既符合实际,又便于比较和判断。

  8.如果杨老师跳得更多,是258下或288下,其他老师的成绩不变,这时平均数会变吗?中位数会变吗?引导学生推想,逐步感悟到平均数会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而中位数不会。

  [评析]教者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经历寻找新的数据代表的过程,从中感悟中位数的意义。特别是教者借助统计图进行直观形象的分析,分别在平均数和中位数上下浮动,让学生充分比较平均数和中位数代表性的强弱,通过对比促其逐步体会到在数据个数不多时,平均数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较大,而中位数不受,且在中位数周围集中了很多的数据,这时选用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更合适些。教者还把李老师的成绩与中位数相比,使学生初步领悟到中位数的作用,获得认知平衡。他们还感受到进行数据分析的价值和乐趣。

  二、在自主寻找中体会中位数

  1.如果赵老师也参加了此次跳绳比赛,他跳了98下,这时你会找下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吗?教者板贴增加一个数98。

  学生先自主寻找,再讨论交流并比较合理性,最后创造出中位数:在把8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用正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作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即中位数是:(100+102)2=101。

  2.找出下列每组数据的中位数。

  (1)35、24、25、17、19

  (2)39、19、29、25、2l、1l

  学生自主寻找并交流,从而归纳出找奇数个、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的方法。

  3.现在你能说说怎样的数是中位数吗?

  [评析]教者再次设计认知冲突,巧妙地将数据从7个增加到8个,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促其积极思考,主动创造。学生主动运用刚获得的对中位数的认识解决问题,经历了再创造的过程,从中学会找中位数的方法,体会到中位数的意义,建立新的认知平衡。

  三、在实际运用中领悟中位数

  1.出示练一练:下面是第一小组9位同学家庭的住房面积。(单位:平方米)

  86、84、50、92、87、80、83、43、88

  (1)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各是多少?

  (2)用哪个数据代表这9位同学家庭的住房情况比较合适?

  (3)为什么这9个家庭住房面积的平均数比中位数低得多?

  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解决上述问题。在回答问题(2)时,还特意选择其中的83或80与中位数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这里选用中位数做代表是合理的、有价值的。在回答问题(3)时,顺势说明这里的43与50对平均数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是极端数据。

  2.出示李华同学5次数学测试的成绩:

  前四次分别是96分、99分、95分、92分,第五次他带病考试,结果只考了58分。

  (1)他5次考试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各是多少?

  (2)这时用哪个数据代表他的数学成绩比较合适?为什么?

  (3)如果他第五次考了91分,这时用哪个数据代表他的数学成绩比较合适?为什么?

  在回答问题(3)时,教者借助计算平均数和课件动态演示平均数的产生过程移多补少,引导学生感悟 到:如果一组数据未出现极端数据,当平均数与中位数又比较接近时,这时既可以用中位数,又可以用平均数作为这组数据的代表。相比之下,中位数只是其中的一个数据,而平均数集中了5次成绩,因而更精确些。

  3.张强同学参加跳远比赛,预、决赛中共跳了6次,成绩如下表:(表中的表示犯规,无成绩)

  你知道裁判用哪个数据代表张强的比赛成绩吗?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说明,这里既不选中位数,也不选平均数,而选最好成绩4.4。

  [评析]教者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具体数据,不断地让学生把平均数与中位数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多次经历寻找数据代表的过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各个统计量的意义和作用,感悟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逐步体会到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具体地分析数据,灵活地选择数据代表;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代表,做到具体数据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形成思维定势。

  四、在拓展延伸中深化中位数

  1.中国篮球明星姚明身高2.26米。假如他站在10名中国成年男子中,会对他们的平均身高产生较大的影响吗?(会)这时用哪个数代表这11名男子身高的普遍状况比较合适?(中位数)假如他站在一百名、一千名中国成年男子中,会对他们的平均身高产生较大的影响吗?(影响逐渐减小,直至无)这时用中位数作为这组数据的代表合适吗?应选用哪个数作为这些数据的代表更合适些?

  2.学生说说中位数的意义、找法和作用,谈谈感受。

  教者全课小结。(略)

  [评析]为打破思维定势,发展数学思维,教者又一次设计了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促使学生辩证地看待极端数据和中位数,合理地寻找数据代表。教者运用极限思想,引导学生逐步类比联想到:在数据个数很多时,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已不大,这时用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已不太合适,而用平均数就比较精确和合适,从而使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建立了认知平衡。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同学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同学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

  2、通过动手操作,使同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同学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具准备:投影仪、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小朋友们,上个周末我和聪聪、明明一起去了一个地方。想跟我一起去看看吗?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越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不同)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同学说分类方法)在游乐园里,像(点击出现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定格画面)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而(点击出摩天轮、穿越机、旋转木马现定格画面)摩天轮、穿越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齐读课题)

  二、 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明明想问问你们:(课件出现明明和声音。“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同学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学校的观光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想)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请坐。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生说怎么做的)

  假如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示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听!聪聪在邀请我们呢!(聪聪:“小朋友,快来移移看!”)

  2、移移看

  (1)图上有一所小房子,现在我们要把它向上平移5格,你知道该怎么移吗?(生说)好,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向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平移)移动了多远?(5格)(2格)

  你是怎么知道的?

  图形的每一条边都向上平移了5格。

  (2)现在小房子要向右平移7格,小房子又该怎么平移呢?(自身说说看)

  (生:小房子向右平移7格,也就是它的每一条边都要向下平移7格。)

  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向右平移7格,也就是它的每一条边都要向下平移7格。小房子向( )平移了( )格。

  平移时,我们先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条边确定平移的距离。

  (3)小房子又平移了两次(课件出示定格画面),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翻开书41页,填在书上。

  两生汇报,问怎么想的。(展示台)

  我们再来看看,(课件出示)小房子……一样的举手!

  3、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小朋友,不只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明明还想问问你们:“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小朋友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师在生中看说。)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课件欣赏)

  三、 小结:

  你能用你自身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又是旋转吗?

  四、练习、活动

  1、 区别平移、旋转。

  你能区分平移和旋转了吗P43、3

  2、老师想送给你们一条小船。请你把向右平移四格后得到的小船涂上颜色。P43、1

  3、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了──平移和旋转,下面就用我们的学具来拉一拉,转一转,去感受平移和旋转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同学活动,然后请上台展示。)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也,知道xxxx年全年有365天。

  2、使同学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年历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年是xxxx年,说一说这一年我们中国有什么重大的活动?

  生集体说:奥运会。

  师追问:那你们知道奥运会是几几年的几月几日吗?

  生xxx年8月8日。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板书:认识年、月、日)

  二、探究新知:

  1、师:你觉得这一年还有哪些日子对你来说是重要的?

  生回答(3~4人)

  问:是几月几日,假如不是特殊的,问:为什么?

  师:你能快速在xxxx的年历上找出这个日子吗?(跟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师巡视,找一个同学完整说说。

  你找的是几月几日?为什么这么快?

  生:只要找准那个月,在其中找那一天就行了。

  再找两个同学找一找。

  2、在这张xxxx年的年历上你有什么发现?告诉你的同桌。(认识大月、小月)

  生1:一年有12个月。(师板书)

  生2:(31天):1、3、5、7、8、10、12。(师板书)

  生3:(30天):4、6、9、11。(师板书)

  生4:(xxxx年)二月:29天。(师板书)

  师明确:我们把31天的这些月称为大月。(板书)

  我们把30天的这些月称为小月。(板书)

  因为这年二月只有29天称为特殊月。(板书)

  师:全班齐说大月有哪几个月,小月有哪几个月。

  3、师迅速擦掉大月、小月的月份(记忆大月、小月)

  指名问:你能马上说出大月、小月分别有几个月吗?(大月有哪些,小月呢?)

  师:谁有好方法能快速地记住大月、小月呢?(同桌交流)

  指名交流:介绍拳头记忆法。

  指名上台演示。

  师:大家一起来学一学。(生可以边模仿,边一起念)

  师:会了吗?好,和老师一起来练一练。

  师:念给你的同桌听听。

  生:1~7月中单数是大月,8~12月中双数是大月。(这也是一个好方法)

  师:老师准备了一首儿歌,也能协助同学们来记住大月、小月。

  补:师略介绍平年、闰年。

  师:老师来考考大家记的牢吗?介绍游戏。

  报大、小月:报到大月的男生站起来;报到小月的女生站起来。(最后一个报二月)

  师:那下面我们一起来说说大月有哪几个月?小月有哪几个月?(板书)

  4、计算全年的天数

  师:你们能快速计算出xxxx年有多少天吗?(那我们计算一下)

  生1:31+29+31+30+31+30+31+31+30+31+30+31=366(天)

  生2:317+304+29=366(天)

  生3:365+1=366(天)

  师:二月有29天,闰年时全年有366天,二月有28天时,平年全年有365年。(提问生答)

  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哪些年、月、日的知识?(论述知识要点)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正负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会解决正负相差的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运用抵消的思想处理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感知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

  1、师生游戏

  师:同学们,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玩过吗?(玩过)好,我们就来玩玩,谁愿意和我玩?

  (师生游戏,其它学生当裁判,并要求做好记录)

  师:谁来说说你的记录结果,你认为谁赢了?

  师:比赛的时候还要给比赛双方记录成绩,你认为怎样记录成绩好呢?

  (揭示课题)

  出示评分规则:胜一局记1分,平一局记0分,负一局记-1分。

  【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体验负数在生活中产生的必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师生共同记录比赛成绩)

  师:现在我俩的得分分别是多少?

  师:你是怎样想?

  生:+1和-1可以互相抵消?

  师:抵消是什么意思?抵消的结果是多少?

  2、生生游戏

  师:你们想自己玩一次吗?两人一组,3局定胜负,必须有一人记录成绩。

  (学生活动)

  (反馈比赛结果)

  3、深入了解抵消的应用

  师:如果老师想反败为胜,你认为老师至少还要胜几场?

  师:这时两人得分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师:除了像+1和-1,+2和-2这样的数相抵消结果为0,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师:+5和-3,-5和+3还能互相抵消吗?

  小结:意义想反的两个数,我们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把正数和负数合并起来,我们可以采用抵消的方法进行计算。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正负数的意义,理解抵消在正负数计算中的应用,从而使机械的数学计算变得有趣。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只是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二) 从时间轴上求正负数的相差数。

  (课件出示:天宫神八交会对接)

  师:从这张图片你看明白了什么?

  师:你知道太空人两餐相差多长时间吗?

  师:你还能提出新的问题吗?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正负数一》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正负数一》教学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现实的情境,并以别开生面的神八、天宫一号太空一吻的场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负数所表示的意义,并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合作交流、不断探索以获得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应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正负数问题

  师:生活中除了赢分和输分这样的量可以用正负来表示,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师: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只要你用心感受,那么它就在你的身边。

  (课件出示:一个11岁儿童的标准身高150厘米我们把它记作0,想一想你的身高是多少,应记作什么?)

  (学生思考后,全班反馈)

  出示表格: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8-22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08-27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热】07-04

秋季小学数学教案10-10

【精】小学数学教案06-16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06-16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6-17

【荐】小学数学教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