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

时间:2022-07-26 17:34:57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7篇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1

  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已经在细心观察,他们会进行一些初步的比较分析,如:在餐后活动时间,小朋友喜欢聚在一起讨论外面横着竖着的栏杆,有的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说明幼儿对同类事物开始作比较了,但还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数学活动《比粗细》的教育目标在于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会用多种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粗细,并能用语言正确表达,通过分层投放材料的操作,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2.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3.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知物体的粗细。

  活动难点:

  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粗细。

  活动准备:

  1.图片:粗细不同的茄子、大树、萝卜。

  2.粗细不同的纸棒、水彩笔、吸管、旺仔瓶等实物。

  教学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一、通过玩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1.教师出示两根纸棒,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一个粗一个细。)

  2.请幼儿将纸棒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纸盒,请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小盒子上有什么?(有两个洞洞。)这两个洞洞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大一个小。)你能看出哪个是粗宝宝家的房门,那个是细宝宝家的房门?

  (2)介绍活动规则。

  (3)幼儿动手操作,感知纸棒的粗细。

  请个别幼儿在藏宝袋中拿出一个粗的和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了解粗细必须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指认)

  二、启发幼儿感知物品的粗细,并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所比较的物体的图片。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细。

  师:出示两根茄子,请幼儿仔细看看,这两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一根粗,一根细。)

  师:出示两棵大树图片,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这两棵树有什么不同呢?(一棵粗,一棵细。)

  3.启发幼儿将物品按粗细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类呢?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操作,其余的幼儿观察。

  三、幼儿集体操作。

  师:请小朋友完成数学课本中第29页的内容,看一看图中的物品,哪个粗,哪个细,请你把细的物品圈出来吧。

  四、游戏:说相反。

  幼儿跟老师玩“说相反”的游戏,加深幼儿对粗细的认识和理解。

  五、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通过比较能够知道哪个物体粗,哪个物体细,物品的粗细是相对的,同类物品,不同类物品,除了粗细不同,在大小,颜色,长短等方面也有区别,小朋友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找出它们不一样的地方。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找出粗的物品和细的物品,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活动反思:

  本次三课活动,我上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比较粗细),活动一开始我通过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因为,粗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在出示两根粗细不同的纸棒时,有的幼儿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但幼儿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物体的粗细。在这一环节上应该多出示些粗细不同的物品为幼儿作比较,通过比较得出其结论。在操作过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几种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笔、旺仔牛奶盒、彩笔盒等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并正确表述物体的粗细,幼儿们在表述的时候大多数能明确说出物体的不同,还有部分幼儿不能准确的表述。在展示图片上时间有点长,到了后面的环节就有些显得时间有些仓促。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粗细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粗细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2

  活动目标:

  1、通过画一画、比一比,使幼儿进一步理解7的实际意义,能熟练地将数物进行匹配,并能较顺利地感知自然数列中前后两数的量的关系。

  2、培养幼儿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幼儿作业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数卡1——7,数群卡1——7。

  学具:幼儿用书、笔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认识7以内的数。

  1、给数字画像。

  2、拍手游戏复习7以内数的形成。

  3、游戏——会变的数卡,进一步感知数列中前后两数多1少1的关系。

  二、幼儿作业。

  1、(出示范例)教师引导幼儿审题,并示范做题目。

  2、幼儿翻开书,和老师一起读题目。

  3、幼儿做建构书P6的作业——数物体,写相应的数字。

  4、P12看数字画礼品。

  5、P24用添1或去1的方法让数字和圆点一样多。

  三、展示、评价幼儿作业。

  四、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三课活动,我上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比较粗细),活动一开始我通过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因为,粗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在出示两根粗细不同的纸棒时,有的幼儿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但幼儿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物体的粗细。在这一环节上应该多出示些粗细不同的物品为幼儿作比较,通过比较得出其结论。在操作过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几种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笔、旺仔牛奶盒、彩笔盒等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并正确表述物体的粗细,幼儿们在表述的时候大多数能明确说出物体的不同,还有部分幼儿不能准确的表述。在展示图片上时间有点长,到了后面的环节就有些显得时间有些仓促。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粗细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粗细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3

  活动目标:

  1、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2、愿意用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3、在活动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粗细、宽窄不同的物品(纸棒、长方形纸条)若干。

  2、PPT课件、操作材料打印。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难点:愿意用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儿歌,请仔细听:"草儿细,萝卜粗,马路宽,小道窄。"儿歌里讲到了什么?

  二、比较粗细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比较粗细。

  图一,大象和小鹿的腿,谁的粗?谁的腿细?

  图二,黄色的绳子和红色的绳子,哪一根粗,哪一根细?

  图三,三棵树桩,哪一棵最粗?

  图四,红色的铅笔、黄色的铅笔、蓝色的铅笔,哪一根最粗?

  三、感知宽窄

  师:生活中的物体,有的大一点,有的小一点,有的粗一些,有的细一些。除了这些,物体还有其它的特点呢?

  1、听儿歌,我们在儿歌中找一找。

  教师说儿歌:"马路宽宽汽车跑,小道窄窄田间绕。"

  师:你听到什么是宽宽的,什么是窄窄的。

  师:宽宽的马路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让小朋友用动作表示出宽宽的)

  师:在宽宽的马路上,比如我们家乡南北大河的路,有很多汽车在路上都可以一起开。

  师:出示小路,可是这条路呢,车一多,一挤,就要倒在旁边的田里了。

  一起说一说,哪条路宽,哪条路窄。"马路宽宽,小道窄窄。"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比较宽窄。

  出示图五,两部手机:哪一部手机宽,哪一部手机窄?

  出示图六,两本书:哪一本书宽,哪一本书窄?

  出示图七,三张椅子,哪一张最宽?

  出示图八,三把尺子,哪一把尺窄?

  3、巩固。听口令举纸条。

  师:请小朋友从小椅子底下拿出彩色的纸条,先看看这两个纸条有什么不同?(一个宽,一个窄)下面我要请小朋友来听口令举纸条。老师说,请把宽(窄)的纸条举起来。看看小朋友能不能举对!

  将宽的纸条放到宽的篓子里,将窄的纸棒放到窄的篓子里。

  四、练习巩固(操作材料)

  1、请1、2、3、4组的小朋友圈出每组中最粗的物体。

  2、请5、6、7、8组的小朋友圈出每组中最宽的物体。

  3、使用铅笔请注意安全。

  幼儿分组进行习题巩固,教师巡回指导。

  五、结束活动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品比较宽,比较窄,比较粗,比较细,请小朋友们到外面去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活动反思:

  在本课的设计中,情境的创设、游戏的开展,都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的发言精彩、准确,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4

  一、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已经在细心观察,他们会进行一些初步的比较分析,如:在餐后活动时间,小朋友喜欢聚在一起讨论外面横着竖着的栏杆,有的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说明幼儿对同类事物开始作比较了,但还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数学活动《比粗细》的教育目标在于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会用多种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粗细,并能用语言正确表达,通过分层投放材料的操作,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活动目的:

  知识与技能: 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物体的粗细。

  难点: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粗细。

  四、活动准备 :

  1.图片:粗细不同的茄子、大树、萝卜。

  2.粗细不同的纸棒、水彩笔、吸管、旺仔瓶等实物。

  五、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

  六、活动过程:

  (一) 通过玩游戏“粗宝宝、细宝宝” 引出主题,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1.教师出示两根纸棒,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一个粗一个细。)

  2.请幼儿将纸棒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纸盒,请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小盒子上有什么?(有两个洞洞。)这两个洞洞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大一个小。)你能看出哪个是粗宝宝家的房门,那个是细宝宝家的房门?

  (2)介绍活动规则。

  (3)幼儿动手操作,感知纸棒的粗细。

  请个别幼儿在藏宝袋中拿出一个粗的和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了解粗细必须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指认)

  (二) 启发幼儿感知物品的粗细,并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所比较的物体的图片。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细。

  师:出示两根茄子,请幼儿仔细看看,这两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一根粗,一根细。)

  师:出示两棵大树图片,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这两棵树有什么不同呢?(一棵粗,一棵细。)

  3.启发幼儿将物品按粗细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类呢?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操作,其余的幼儿观察。

  (三) 幼儿集体操作。

  师:请小朋友完成数学课本中第29页的内容,看一看图中的物品,哪个粗,哪个细,请你把细的物品圈出来吧。

  (四) 游戏:说相反。

  幼儿跟老师玩“说相反”的游戏,加深幼儿对粗细的认识和理解。

  (五) 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通过比较能够知道哪个物体粗,哪个物体细,物品的粗细是相对的,同类物品,不同类物品,除了粗细不同,在大小,颜色,长短等方面也有区别,小朋友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找出它们不一样的地方。

  (六)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找出粗的物品和细的物品,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活动反思:本次三课活动,我上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比较粗细),活动一开始我通过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 ,初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因为,粗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在出示两根粗细不同的纸棒时,有的幼儿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但幼儿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物体的粗细。

  在这一环节上应该多出示些粗细不同的物品为幼儿作比较,通过比较得出其结论。在操作过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几种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笔、旺仔牛奶盒、彩笔盒等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并正确表述物体的粗细,幼儿们在表述的时候大多数能明确说出物体的不同,还有部分幼儿不能准确的表述。在展示图片上时间有点长,到了后面的环节就有些显得时间有些仓促。

  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粗细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粗细这些概念的理解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5

  目标:

  1、教幼儿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2、要求幼儿听清老师的问题,并在集体面前大声地回答。

  准备:

  教具:贴绒蓝色大圆片5个,红色圆片从大到小6个,桔黄色小圆片7个(图一),贴绒数字5、6、7,实物卡(图二"八)。

  学具:第一、二组:3排点图卡(图九)若干张,数字印章,印泥,幼儿用书画面25;

  第三组:看标记贴图形纸卡,糨糊,各种图形纸片;第四组:填空格图卡,点子印章;第五组:添、去点作业纸,铅笔;第六组:印比6、6少的点子纸,印章。

  过程:

  1、集体活动。

  (1)逐一出示图二"八,“请小朋友仔细看,说说卡片上有几个什么?”

  (2)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

  出示图一,“黑板上有什么?”“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多?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我看时觉得红圆片最多,橘黄圆片最少?谁能想个办法,换一种排法让我们一看就清楚,谁的数目最多,谁的数目最少。”启发幼儿将每种颜色片片排成一行,“现在看看谁最多、谁最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将三排圆片一一对应比较)请小朋友说说每一排有几个圆片,谁来给每排圆片送数字朋友。

  (3)小结。

  ”要想知道谁多谁少,不能看物体大、小,也不能看排队长、短。而是要数一数每排有几个,才能比出谁多谁少。“

  2、小组活动。

  一、二组,给最多的点子印数字。三组,看标记贴图形。

  四组,按序填空格。五组,添、去点子。

  六组,印比6、7少的点子。

  教师重点指导第一、二组的活动小组。

  3、活动评价。

  表扬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并提醒幼儿将游戏材料整理好。

  活动反思:

  根据新《纲要》中的第二条目标“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及第四条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为了能提高本班幼儿各方面能力水平及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针对本班幼儿存在的情况设计了本次活动。为了让本次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根据幼儿的特点及活动内容,我采用了以下组织教学方法:

  1、观察讨论法

  在活动导入部分设计了让幼儿观察,发现问题,产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欲望,启发幼儿思考解决数学问题。讨论法是让幼儿去说,更好地发展幼儿的表述能力。

  2、演示验证法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采用此方法。演示验证法是通过进行实际操作演示,验证结果。

  3、尝试操作法

  采用此方法能够让幼儿动手操作,在此过程中幼儿是主体,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因此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以发展。

  4、记录法

  对测量的结果作记录,是对记忆的延长,并能让幼儿学会做事情的记录方法。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6

  活动目标

  (1)能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2)愿意用语言讲述比较的结果,获得探索的乐趣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重点:

  学会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难点:

  讲述比较的结果

  活动准备

  准备一些粗细、宽窄不同的物体,如:铅笔、毛线、积木、宽窄卡纸等

  活动过程

  (1)导入,孙悟空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老师:小朋友们知道孙悟空吗?。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孙悟空的金箍棒让它变粗可以变粗,变细可以变细,今天老师也来教你们这种本领幼儿:…………

  (2)观察物体,出示毛线和铅笔,区别粗细老师:看老师手里拿的东西,我们比较一下哪个粗?哪个细?

  幼儿:……(引导幼儿说xx比xx粗,xx比xx细)

  (3)出示彩色卡纸,区别宽窄老师:宝贝们,看下老师手里拿的卡片,我们观察比较一下,哪个宽?哪个窄?

  幼儿:……(引导幼儿说xx比xx宽,xx比xx窄)

  (4)比一比,说一说A、玩游戏,请小朋友找物体,比一比,说一说,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粗的或细的?

  B、再请二组小朋友比较宽窄(引导幼儿说通过比较知道的)

  C、总结:我们小朋友都很棒,都学习到了像孙悟空一样的本领,知道了我们是通过比较知道粗细、宽窄,能掌握辨别粗细、宽窄的本领

  活动延伸

  我们小朋友以后在游戏过程中,也可以对物体的粗细宽窄作出对比,回到家里也可以并做好记录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7

  活动内容:

  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轻重》

  活动目标:

  1.通过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幼儿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并初步学会记录。

  2.使幼儿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大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天枰、记录纸、笔、大皮球和小皮球、泡沫积木、磁铁、梨、苹果等

  *幼儿每组一份材料:天枰、幼儿记录表、笔、实物若干份(塑料蛋壳与铁质小汽车、磁铁与橡胶玩具、橘子与香蕉、积木与乒乓球)

  活动过程:

  一、了解天平秤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出示天平秤:让幼儿观察,并知道天平秤的塬理。

  二、探究新知识

  1.看一看,猜一猜,比一比:(两个物体的轻重)

  师:出示一个大皮球和一个小皮球,你知道谁轻谁重呢?

  用句子"……重,……轻"和"……比……重轻"来说明物品的轻重。

  你们又是怎么标记的轻重的呢?(箭头)

  2.掂一掂,比一比:(两个物体的轻重)

  (1)教师出示1块泡沫积木和1块磁铁,让幼儿分组用各种方法比出它们的轻重。(你们都认为不能用眼睛看出来)那么,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比较它们的轻重呢?

  (2)师:现在请一个幼儿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泡沫积木和磁铁的轻重。老师这还有好多东西,你们用什么方法分出它的轻重?(端一端、提一提、掂一掂)

  (3)有幼儿说,他反复掂了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它们的轻重不是很明确,你们想一想,该怎么办呢?(对了,我们可以借助秤这种工具称一称,现在,我们用天平这种秤称一称。

  4.称一称,比一比。

  (教师示范称一称苹果和梨)师:谁轻谁重呢?你怎么看出来的?(很多同学都看出来了,放苹果的这边矮,说明苹果重垂下去了,放梨的这边高,说明梨轻翘起来了。(这边是垂、这边是翘)叁、幼儿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两种物体轻重。

  (1)"要想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还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请幼儿每两人一组从篮子里拿两样东西比轻重,轮流操作。

  (2)请幼儿与同伴交流操作结果。

  四、活动小结:

  师:小朋友们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比较物体的轻重一般用哪些方法?在哪种情况下用哪种方法?

  (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的办法,一眼就能看出轻重的物体,我们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当看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当掂不出又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相关文章: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03-21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07-26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教案04-06

数学教案小手比一比07-29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说一说教案04-18

数一数,比一比中班数学教案设计11-29

小班数学教案:小手比一比07-06

幼儿小班数学教案《裤子比一比》08-23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画一画、比一比》含反思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