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例1及练习十一的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1.10根小棒
2.实物图形卡片
3.多媒体课件
4.装钱的信封。
教学设计
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小明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今天,她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小明在干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明在喂5只小鸡)请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运用多媒体课件,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来开始上课,学生比较感兴趣,能很快地投入到学习的状态。同时也进行品德教育。]
操作探索,学习新知
1.引导观察。
请同学们看屏幕观察。(小明在喂5只小鸡,接着出示跑来2只小鸡,停顿一下,最后出示跑来1只小鸡)
[观察动画,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交流、汇报。
a.问:你从屏幕上看到了什么?
b.小组交流。
c.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小明在喂5只小鸡,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共有几只小鸡?也可能说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3只小鸡,共有几只?提醒学生,跑来的学生说出算式,5+2+1,教师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一样吗?不一样。3只是一起跑来的吗?)
[小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生的发言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也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
d.引导
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加。
板书课题:
lin jiā
连 加
3.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
a.提问:5+2+1=8,你是怎样算出数的?
b.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c.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来3只,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教师让学生说,但并不限制学生的说法,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算法多样化,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d.教师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板书5+2+1=8
应用拓展
1.动手操作:
a.教师谈话,拿出小棒,跟老师这样做:先拿出4根,再拿出2根,最后拿出3根。共拿出了几根?列算式说得数。
b.学生活动。请照老师的样子,和你的同位,来试一试:拿小棒、说算式、说得数。
[学生并不是简单重复老师的动作,而是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理解了连加的顺序,深化了新知。]
2.巩固练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十一的第2题,学生先说题意,再填在书上,指名学生说,集体订正。
3.变式练习:游戏:从信封内拿出8分钱。
[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
a.教师提要求:1.信封内有6个1分、4个2分、1个5分,请你拿出8分钱,看有几种拿法,填在表里。2.同位合作,一人拿,一人记。
b.学生展示拿法。
5分2分1分
第一种( )个( )个( )个
第二种( )个( )个( )个
第三种( )个( )个( )个
第四种( )个( )个( )个
第五种( )个( )个( )个
第六种( )个( )个( )个
第七种( )个( )个( )个
[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课堂小结
问学生: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教学设计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特别强调要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要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体现这几方面。
教材提供的是一幅小朋友喂鸡的图,利用这幅图抽像出连加计算类型的题。连加对于刚上小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因为它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在计算中要先记住前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才能完成计算任务。一年级的学生往往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忘记,因此第二步的计算也就不容易了。因此我设计了连动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了2只,停一下,又跑来了1只,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的动画过程,理解5+2+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计算顺序。
首先让学生观察连动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意思。通过学生的探究得出连加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先加前面两个数,再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能先加后面的两个数,再同第一个数相加,都可以,只要学生能从中体验出连加的意义就行。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再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连加的意义和顺序,加深对连加的理解。
最后通过一个拿8分钱的游戏,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并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专家评析
本节课借助多媒体技术,在学生观看动画的过程中,突破重难点。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比较弱,因此教师创造了许多动手操作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但教师没有仅仅限于知识的教学,更注重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后,及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为今后学习数学鼓足了劲。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26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7页练习三第5、6、7、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减法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在波光粼粼、美丽的小湖里有3只美丽的鹤在快乐地歌唱,过了一会儿,1只鹤展开翅膀飞走了,湖面上还有几只鹤?
教师出示3只纸鹤,再慢慢移走1只纸鹤)。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体会。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3-1
1、(教师出示3只纸鹤,再慢慢移走1只纸鹤)。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体会。
2.学生跟随教师拿出自己折好的3只纸鹤,动手操作演示,3只鹤飞走1只鹤,就是从3只里面去掉1只,要用减法计算,用“-”号表示去掉,去掉后剩下是几就用数字几表示,也就是得数是几。教师边说明边板书等式:3-1=2。(学生体验减法的含义,也可用摆图片操作,并表述含义。)
3.学生试读算式。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其他能用3-1=2表示的事例。学生举例说说其他能用减法表示的事例。
【设计意图:在教师语言描述的优美情境中,用纸鹤实物演示,学生感觉更直观亲切,并能亲自参与演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的认识。】
(二)、4-2
1、教师出示4只气球,慢慢放走2只气球,还剩下几只气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尝试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说出4-2=2的含义,齐读算式。
(三)、动手操作,体验减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③说明图中表示去掉的方法。(虚线、划线)
(2)做一做的右图(2、3)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四)、5-2
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草地上雨后长出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让学生叙述情景,并试着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提出“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的问题。学生提问题时教师应多给与鼓励。接着问: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5-2=?教师提问:5减2得几?你是怎样算的?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不同想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算的过程。
(3)、汇报、展示、交流。不论是点数法还是用数的组成计算,教师都给与鼓励。接着提问:如果不看图,不数指头,你会算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喜欢的小白兔采蘑菇的形象,这样学生很高兴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师启发引导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在小组内交流,形成集体的智慧。最后在全班展示交流,共同优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究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多种算法都给与鼓励,保护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然后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用数的组成计算减法较简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第26页做一做让学生说出减法算式的含义
2.出示课件1,动态显示:荷叶上原来有4只青蛙,“扑通”跳到水里1只。草地上原来有4只羊,一会儿跑走2只,草地上还剩下几只羊?
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式,交流算法。
3.出示课件2,学生说图意:1、架上原来有4只丝瓜,摘下2只,架上还有几只?2、消防池里有5把铁楸然后学生列式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4.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5只纸鹤,你能用这5只纸鹤,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吗?摆摆试试,看谁摆的多。
5.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减法算式表示。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中的第1题,是基本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减法的认识。第2、3题采用课件演示,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练习第4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让学生尝试用5只纸鹤摆不同的算式,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减法的认识。第5题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说一说这节你都学到了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表现对本课作小结。回家想一想,看一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减法
板书设计:
减法
3-1=2
减号
3减1等于2
4-2=2
5-2=3
教后反思:
在本次课中,我首先设计了三个让学生动口、动手的对口令活动,学生很有兴趣,积极参与,复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为本次课运用数的组成计算5以内减法做好准备。然后我用语言描述,并用纸鹤演示:“湖里的3只鹤飞走了1只,还有几只?”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小数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教具、学具准备:
积木块、两朵红花。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在黑板上方贴一朵红花,下方贴一朵红花。
问:谁愿意将黑板上的红花摘下来?
请一名学生上台摘红花。
学生拿到了下方的红花。怎么也拿不到黑板上方的红花。
这时,老师轻松地将黑板上方的红花拿下来。
问:老师为什么能拿到这多红花?
生:因为老师的比小朋友高。
师:为什么小朋友没能拿到这朵红花呢?
生:因为小朋友个子矮。
指出:下面我们共同研究比高矮。
板书课题:比高矮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
找两个高矮相差较大的小朋友上台。
师:你能看出谁高谁矮吗?
生:能。
师再请两位高矮差不多的学生上台,并让两人分开站在讲台的左右两边。
师:大家能看出谁高谁矮吗?
生:不容易看出。
2.小组合作
各组同学讨论比高矮的方法。
3.汇报交流
以组为单位,汇报不同方法 鼓励合作活动肯定方法
脚跟并拢,站直,背靠背,就能比出来了。
还可以靠墙作记号,比一比谁高。
三、排队游戏
1.3人一组说说谁最高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第三高。。。。。。
3.判断并说明方法 组间互评,肯定鼓励
四、反馈练习
1.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反馈
同桌纠错汇报,独立判、并改正 鼓励互查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
用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比高矮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认识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本单元第一课时是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材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立体图形中分离中平面图形,从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面从体上来”,并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
教学目标:
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设计拼组图形的动手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对图形产生好奇心,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学生用:四种立体图形、四种平面图形、剪刀、纸。
教师用:四种平面图形、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感知“面在体上”
1.导入新课。
(出示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小汽车。)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辆漂亮的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吗?请你来认一认、指一指。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师将学生回答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今天我们就是要来认识这四个图形。
据了解,虽然没有正式的学习过平面图形,但是学生们在生活中都已经认识了这四个平面图形。因此在设计时,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并考虑到他们现有的起点,出示了一辆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汽车,让学生找出自己认识的图形。引入新课。
2.感知“面在体上”。
A、分给每组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现在这四个图形就藏在你们桌上的那些物体里,请你把它们都找出来好不好?并说给你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你从哪里找到了这些图形?
各组合作操作。
小组汇报。
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课件演示──面从体上分离的过程。
教师小结。
课件演示。
师: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这一过程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平面图形”这一抽象的概念,对他们而言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充分感知到今天学习的图形原来是从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中来的,是立体图形中的一个面。
B、师:老师想把这四个图形从这些立体中搬下来放在纸上,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生:沿着表面的边缘描出图形。)
师:那就请你们画一画,四人小组中,一人画一个图形。画完后,请你把它剪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
师:那你说这四个你刚剪下的图形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立体图形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生:立体图形不只一个面,这些图形只是一个面;立体图形能站立,平面图形不能站立。)
这一过程的设计是在前一环节“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面从体上来”并且在想办法搬的思考过程中,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具体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之处。
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图形只是一个薄薄的面,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数学”不如“做数学”。学生对动手操作都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以上设计的操作情境,是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帮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面在体上”。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我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更好的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帮助这一环节的教学。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1.认识长方形。
师:我们先来认识长方形,请你从学具袋中找出长方形。请你看一看、数一数、折一折,组内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生: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其中两条边较长,两条边较短。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
课件演示长方形的这些特征,老师进行小结。
这一过程通过看数、折、看等活动,让学生自已发现长方形的特征。
老师改就手中长方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了,得出,无论怎么放都是长方形。
让学生认识各种位置上的长方形,让学生感知具有以上特征的就是长方形。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吗?(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长方形,课件演示。
让学生感知图形就在身边,从生活中来。
请你用6根小棒搭一个长方形。
学生展示。
进一步帮助学生感知长方形的特征。会用6根小棒搭长方形的学生一定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正方形。
出示正方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正方形。
师:请你用刚才的方法试一试,然后说一说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生:有四条边,四个角,四条边都相等。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
课件演示正方形的这些特征,老师进行小结。
老师改就手中正方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正方形,得出无论怎么放都是正方形。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吗?(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正方形,课件演示。
请你随意用几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
3.认识三角形。
出示三角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三角形。
师:请你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生:有三条边,三个角,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
课件演示正方形的这些特征,老师进行小结。
老师改变手中三角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三角形,得出无论怎么放都是三角形。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吗?(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三角形,课件演示。
4.认识圆形。
出示圆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圆形。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吗?(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圆形,课件演示。
出示一个球,这个是不是圆呢?这是一个球,它跟我们今天学的圆有什么不一样呢?(摸一摸:圆是平平的,球是鼓鼓的;球还可以拍,圆不能拍。)
这一过程设计中的小组活动在本课中非常重要。,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动手操作在这一过程中也必不可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很具体形象,只有让他们自己动手去试,去发现,那样得到的知识才能被他们所接受和更好的理解。
(三)巩固深化,进一步加强认识。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的图形,请你在看见它时,大声的喊出它的名字。
课件出示各类图形(平面的与立体的)。
这一过程的设计为了避免练习的枯燥,我采用了这一形式和方法。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熟练认识这四个平面图形,同时学生在练习时也很有兴趣,就好像在喊自己的朋友一样。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你又认识了哪些图形?下面我们要和这些图形朋友说再见了。老师报一个,请你找到它和它再见,把它放回学具袋里。
这一过程是检验学生是否已认识了这四个图形,同时也养成学生整理学具的良好习惯。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进一步正确地数出5以内物体的具数;识田字格,能按要求正确、规范、整洁地书写1—5各数;进一步理解基数和序数的联系与区别。(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正确、美观地写出1—5各数)
教学重点
1—5的书写
教学难点
1—5的书写格式,2和3的书写。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各小组准备一些玩具、主题图、1—5数字卡片、田字格黑板。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和同桌说一说。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指名说
2、每说一种在练习本上用圆圈表示。
3、指导写1-5各数。
形象记忆:1象小棒 2象鸭子 3象耳朵 4象小旗 5象秤钩
要求学生对数1-5的书写逐步达到整齐、匀称、熟练。
三、 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写数:理解题意,第一行,仔细数一数,认真写出数;
第二行通过观察发现要写涂色的三角形的个数。
2、练一练第2题:看数画线,画的方法不唯一,但尽量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3、第3题:数一数,填一填
(1)一共有几节车厢/
(2)挡住的是第几节车厢?
(3)用数字表示出来。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如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和3相邻的数是几?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5各数的写法,请大家要注意认真书写。比一比看谁写的好。
板书设计
1——5的认识
1 2 3 4 5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课后反思
整节课设计了四个活动来达成教学目标,数玩具是低年级小朋友所喜欢和熟悉的,我选取了这一学生感兴趣、熟悉的材料,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让学生将具体物体的个数转化为图形来表示,再对图形抽象出数字,通过“直观操作―图形符号―数字符号”的转变,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体会数的意义。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和认数情况。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学校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类方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三幅教学图及1~10数字卡片。
(二)学具:1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谈话 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上数学课。我们在数学课上会学到好多好多知识,比如:认识数字、认识图形、会计算等等。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二)学习新课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图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边是什么?
右边是什么?中间是什么?
数一数:图的上面有几架飞机?下面有几辆汽车?图的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棵白菜?中间有几只灯笼?
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认真看图,还能分清上、下、左、右。今后我们看图、看书、做事都用得上这些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做认识新朋友的游戏:说一说:你座位四周的同学都是谁?(要说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谁)
2.学习数数:
出示学校新学年开学图。
师说:这幅图画的是开学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大家仔细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数数:
图上有几位老师?几个同学?(一组一组地数)一共有几个人?
图上面有几朵向日葵?几棵树?几只小鸟?(从左往右数)
(2)数周围的实物:
数一数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数一数教室里有几盏灯?几扇门?几扇窗户?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衣服上有几个扣子?
3.学习分类。
(1)看书上图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铅笔和球)
为什么大球小球圈在一起?(大球小球都是球)
师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所以圈在一起。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所以不和球圈在一起。
(2)出示图片:
请你们分一分,哪些是同类物品,学生回答后,教师圈上圈。
(3)学生看书上图:
师问: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书包、小鸡、母鸡、公鸡和气球)
可以把哪些东西圈在一起?(可以把小鸡、母鸡、公鸡圈在一起)为什么?
师说:你们说得对!小鸡、母鸡、公鸡都是鸡,所以把它们圈在一起。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圈一圈。
4.了解学生认数的情况。
(1)看图回答问题:
师问:每个圈里画的是什么?有多少?它旁边的数是几?
(2)指名几名学生分别数出1~10实物的个数。
(3)教师带领学生打乱 1~10各数的顺序数数。
(三)巩固反馈
(1)看数摆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5根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7根小棒。
(2)做拍手游戏: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3)做练习一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以内的数。学会了把物品进行分类。这是为我们以后学习数学的一节准备课。(板书课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在这节课里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通过看图、数数、游戏、动手摆实物来激发学习兴趣。
二、在这节课的开头设计了分清方位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会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逐步分清方位。
三、在练习数数上,除了数课本上的图片还设计了数周围的实物。目的是不仅了解学生是否能抽象的数数。还要了解每个学生能否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四、在学习分类这个环节,不但要求学生能把同类的圈起来。而且还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圈。从而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教学第18页购票图
1.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初入学的小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
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d。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易于接受。]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谁排第一?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的两位叔叔呢?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b。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巩固练习,强化对自然序数的理解
1.多媒体演示:全家福照片(教材第18页做一做),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思考,然后汇报结果。
2.出示第21页的第4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共寻规律,完成填空。
[适时安排两道基础性的练习,强化和巩固了学生对第几的感知和认识。]
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说一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师说要求,学生摆学具。
a。让学生试试把圆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放?
b。学生摆,教师观察、巡视。
c。对学生的以下两种摆法,提出讨论:为什么把○放在第2位会产生两种不同摆法?
□○□□□□□□○□
引导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第几是相对的。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其在具体的操作中感知和体验第几的相对性,使知识得以向纵深发展,同时鼓励并肯定学生丰富多样的拼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寓教于乐,拓展应用知识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开火车。选出几名学生跟在教师身后,组成一列火车,围绕教室内的过道缓慢行驶。
1.其余学生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及教师和每位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并与同桌交流。
2.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观察并说出这时老师和每个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
3.引导学生明白: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以游戏为载体进行教育,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愉悦,从而实现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深化感知。]
全课小结(略)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统计这一单元是学生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有关的统计知识,而《买气球》又是本单元的第二节课,它是前面内容的扩展,同时又是今后学习统计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统计意识、学习统计过程的重要阶段,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会直接影响到今后有关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意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统计意识。
2、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继续学习收集与整理数据,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通过统计结果,进行判断与决策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统计的过程及完成统计图。
【教材处理】
(一)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买气球》是《组织比赛》之后的一节课,不同的是它是横向统计图,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所以学生学起来难度会相对减少。但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会有重复或遗漏的现象,为了学生收集数据的过程能顺利进行,要向学生渗透有序思考及数学的科学性,严谨性。
(二)教学方法及选择的依据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有效地组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注重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三)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及实用性
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师要针对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取个别辅导、启发、引导、讲解等方法来调控课堂教学,达到教学方法灵活性和实用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
四种颜色的气球,不同颜色的磁铁,记录表,横向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前播放音乐:《蓝精灵》。)
1. 谈话导入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每个班级的小朋友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都正积极准备着呢。你们喜欢用什么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呢?
【方案一】
2. 引出课题
师:五颜六色的气球既经济又实惠,我们就去买一些气球来布置教室,那你们想买什么颜色的气球呢?(板书:买气球)
(学生会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找寻方法
师:同学们的意见都不一致,这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表意见,提到统计,师适时导入)
师:那我们就一起用统计的方法来看看同学们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陈老师就能知道买哪种颜色的气球多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内部需求,引起学生的思考,在回答中使学生感到必须进行调查才能得出结果,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目的,从而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二、讲授新课,自主合作
1.活动一:全班参与收集数据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陈老师想给大家买这四种颜色的气球,你瞧气球好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你最喜欢的颜色的磁铁贴在黑板的气球下面。
(每个学生手中都有磁铁,把他最喜欢的颜色的磁铁贴在黑板上,分小组上讲台,全班参与,提高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2.活动二:自主探究记录方法
师: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你能不能用你喜欢的记录方法记录上面这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呢?
师:现在请你拿出我们的记录表,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上面的结果。
(教师巡视,引导部分学生进行记录)
师:请哪位小朋友上台展示他的记录方法?(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时,让学生评价记录方法是否简便)
师(小结统计方法):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最喜欢的气球颜色,都很有创意,而陈老师发现画“√”,画“○”,还有用“正”字表示的,这几种方法都是比较简便,美观。
师:如果再完成一张统计图,刚才画“√”和写字两种方法,你会选择哪种方法呢?
(插入课堂休息环节:拍手游戏)
3.活动三:小组合作制作统计图
师:今天我们的小朋友都表现很不一般,那陈老师有个问题,选择红色气球的人数有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板书:每种气球下面写下人数)
师:你们表现可真棒!为了能让大家更清楚看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的多少,我们可以画统计图。(在黑板展示统计图)
师:每个格子就代表一个同学的意见,喜欢红色的同学有10个,我就在这个统计图上涂上10个格子。
师:每个小组都有一张横向的统计图,请小组长组织小组内的组员先一起讨论用什么方法制作出一张漂亮的统计图,然后在方格中涂一涂。哪个小组先完成统计图就贴到黑板上。
师:请大家欣赏每个小组的作品。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统计图是长方形的直条,也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师:从这幅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师问:(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XXXXXX名同学.
(2)喜欢XXXXXX色的人数最多,喜欢XXXXXX色的人数最少.
(3)布置教室,什么颜色的气球要买多些?
师(小结):现在陈老师就知道该买什么颜色气球多一些,谢谢大家一起合作,这样的活动体现我们公平并关注多数人的愿望。你们是用什么知识来帮助陈老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师:统计知识真了不起,帮助我们做了决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交流,获取更多的信息,听取不同的意见,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不同,所以通过合作交流、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助,让不同的学生都有表达的想法、表现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压抑学生的思考,要注重个性思维的发展,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调查和记录。因为创新意识要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才可能产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展示其独特的想法与构思]
三、感受本课,说说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用调查统计方法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正确进行决策,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需要进行统计呢?下课找一找。
【方案二】
2. 引出课题
师:五颜六色的气球既经济又实惠,我们就去买一些气球来布置教室。(板书:买气球)
师:售货员阿姨说只剩下红,黄,绿,蓝四种颜色的气球,陈老师不知道要买哪种颜色的气球多一些,所以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来调查一下你们最喜欢哪种颜色。请你在纸上写下你最喜欢的颜色,每个同学只能选择一种颜色哦!
二、讲授新课,自主合作
1.小组长收集纸条,自主探究记录方法
师:现在陈老师手中有你们写的答案。可是我不知道到底哪种颜色喜欢的人多一些。我来念,你们拿出记录纸,用你喜欢的方法帮陈老师统计一下。
(教师边念边巡视,引导部分学生进行记录)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10各数。
4、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
1、 正确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和顺序。
2、能初步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3、能认识和理解0的产生和意义。
4、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1、数数中手口一致,渗透综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思考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倾听、提问、操作等良好学习品质。
5、教会学生美观、漂亮地书写数字。
课时安排:9课时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初步体验对应思想。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能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判断生活中具体物体之间的大小与多少。
教学重点:
1、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
2、学会比较1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用>、<正确表示10以内数比较大小的结果。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动物头像图片、三角形和正方形各5个、0~10的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
三角形5个、正方形7个、0~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你们在动物园看到过什么动物?你们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
生1:我喜欢大象,大象鼻子长长的,可以举起很重的东西。
生2:我喜欢小猴子,小猴子聪明、爱动脑。
生3:我喜欢孔雀,孔雀开屏很美丽。
师:你们还想看看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吗?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去帮忙了。可热闹了!我们也一起去看看。
二、发现问题,自主探索
1、数一数
课件出示动物乐园情境图。
师:你从图中都看到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先在自己心里数一数,一会儿再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教师出示动物图片,并出示相应的数量。
师:你们数的这么快,是怎么数的呢?
生1:我用手指着一个一个数的。
生2:我是数一个就在旁边做个记号。
生3:我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数的。
生4:我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数的,树上一只小猴子,洞里一只小猴子,还有一只小猴子在地上跑。
生5:我是先数跟前的小熊,再数远处的小熊。
师: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数出了每种动物的只数,真不错!学习数学就应该掌握方法,学会有序的观察。
2、比一比
⑴、学习谁与谁同样多
①、情境导入
师:小动物们忙活了半天,老师想送4朵小红花奖励它们,但是只能送给一种小动物,使这种小动物每只都能得到一朵,你认为送给哪种小动物最合适?
生1:给小猴,它最机灵了。
生2:4朵红花3只小猴,还多出了一朵花。应该给小鹿,小鹿正好有4只,一只一朵,不多也不少。
生3:还可以给小熊,小熊也是4只,一只小熊一朵正好。
师:为什么送给小鹿合适,送给小熊也合适?(或小熊有4只,小鹿也有4只,说明它们的只数怎样?)
教师贴出4张小熊头像图,问:怎样贴小鹿图片才能清楚地看出小熊和小鹿的只数一样多呢?
生:一个对着一个贴。让学生上台演示贴法。
师:这个方法不错,这就是一一对应的方法。第一只小熊对应第一只小鹿后面再没有多余的小熊或小鹿时,我们就说小熊和小鹿的只数一样多。一样多还可以怎么说?
生1:小熊和小鹿的只数同样多。
生2:它们的只数不多也不少。
②、认识=
师:4和4同样多,能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或谁能创造一个符号来表示同样多?)
师:同学们虽然没有想出来,但老师知道你们已经动了脑筋,科学家为我们发明了一个符号,它就是=。
教师板书:4=4。
师:这个符号叫等号,学生跟说1遍。这个式子读作4等于4,学生齐读2遍。
师边示范边讲解:等号表示一样多,在田字格的中书写时要写在中间位置,两根横线要写的直直地,一样长。表扬看得认真的孩子:只有看得认真才能写得漂亮。
师带领学生举起手来一起写,再让学生在P12田字格中书空。
③、举例
师:我们学会了用等于号表示4=4,你还知道几等于几?根据汇报,教师板书。
师:看黑板上这些式子,你发现了什么?(等号两边的数一样)
师小结:两边相同用等号表示。
⑵、学习谁比谁大
①、尝试比较
师:刚才我们比较了小熊和小鹿的只数,你还想比比哪两种动物的只数?
生:小X和小Y比。
师贴出小X和小Y头像各1张。
师:小X有几只?如果我用三角形代表小X,应该贴几个三角形?师贴出三角形。
师:小Y有几只?如果用正方形代表小Y,应该贴几个正方形?问:怎样贴正方形才能很清楚的看出谁多谁少?师对着三角形一一贴出正方形。
师:它们谁多?谁少?你是怎样知道的?
②、认识>
师:a比b多,在a和b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
师:这时左右两边的数字不一样大了,我们就把这个等号变一变, 把等号左边的口张大点,右边的口合拢,就成了大于号。课件演示等号变大于号。
师:这个数学符号就是大于号,学生跟说1遍。这个式子读作a大于b,表示a比b多。学生齐读2遍式子。
师边示范边讲解在田字格的中书写大于号。
师带领学生举起手来一起写,再让学生在P13的田字格中书写。
③、比一比
师:你还想比较哪两种动物的数量?拿出学具来向刚才那样摆一摆,看一看谁比谁多?
学生独立摆、比。
同位交流,说说:比的哪两种动物,各有几只,几大于几。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课件演示。
师:观察这些式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1:左边的数字大,右边的数字小。
生2:>一边有个尖角,一边有个开口,尖角对着小数,开口对着大数。
师小结:左边数字大,右边数字小,用大于号表示。
⑶、学习谁比谁小
①、认识<
师:a只小X比b只小Y多,还可以怎么说?(b只小Y比a只小X少)板书b、a。
师: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b比a少呢?有谁会写小于号吗?指名板书<。
师:这个式子怎么读?指名读,再齐读2遍。
②、辨别>与<
思考:大于号与小于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1:大于号与小于号是相反的。
生2:大于号开口朝着左边,小于号开口朝着右边。
生3:大于号左边数字大,右边数字小;小于号左边数字小,右边数字大。
生4:大于号开口对着数字大的,小于号开口也对着数字大的。
师小结: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符号开口总是对着大数,尖尖角总是对着小数。出示儿歌:大口朝大数,尖角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同用等号带学生朗读,并教学生用手势表示大于号与小于号。
教师强调小于号的写法,并带领学生举手书写<,再在P13田字格中书空。
③、填一填(P13、⑵)
火眼金睛,比一比,看谁填的又快又正确。
学生独立填符号,教师巡视。
指名回答,课件展示。
⑷、认识最多和最少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比较两种动物的数量,那你知道在这所有的动物中,哪种动物数量最多?哪种动物数量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练习巩固,学以致用
1、游戏
⑴、排排队游戏
请5位学生上来当数字娃娃0、2、4、6、8,小朋友们,你们能给他们排排队吗?
按从小到大排或按从大到小排,排后读一读。
说说是几个几个数的,谁最大?谁最小?
⑵、数字卡片游戏
请一个学生与老师示范玩抽数字卡片游戏,老师出一张,小朋友也出一张,看看两个数的大小,说说几大于几或几小于几,并用手势做出相应的符号。
同桌同学一起做数字卡片游戏。
⑶、摆图游戏
①、教师出示3个三角形,学生摆正方形,要与三角形个数同样多。
②、教师出示4个三角形,学生摆正方形,要比三角形个数少。
想想:有几种摆法?
③、教师出示5个三角形和8个五角星,学生摆正方形,要比三角形多比五角星少。
想想:有几种摆法?
学生摆后,指名回答,课件展示。
2、数学故事
出示P15谁喝得多情境图,学生看图编故事。
思考:谁喝得多?你是怎么想的?
3、独立练习
《课堂作业》P6、3、4。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1:今天我认识了三个新朋友:=><。
生2:用>和<时,只要记住儿歌大口朝大数,尖角朝小数就行了。
师:今天我们把动物乐园里的小动物数量进行了比较,在我们生活中也会常用到比较。下课后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有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是可以比的?谁的数量多,谁的数量少?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几等于几?然后说给你的好朋友听,或跟爸爸妈妈说一说。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借助情景,感知“0”的真实含义,知道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
2、会正确书写“0”
3、知道生活中0所表示的几种常见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0”的含义。
教学手段:数字卡、多媒体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示范、探究体验、交流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1)多媒体出示小猫钓鱼图,讲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3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几条鱼呢?
一条都没有怎么来表示呢?
2、自主探索,体验0的含义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得出: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
0是一个数,比1、2、3、4……要小。
(4)指导“0”的书写。教师一边示范,一边提醒学生,要写好“0”应注意什么?
学生书写,再在书本上描写“0”。
3、实践体验
(1)学生“分铅笔”
师:老师手中现在一共有几枝铅笔?(3枝)
老师把手中的铅笔全部放入文具盒中,问:现在老师手里还有铅笔吗?用几表示?
生:没有,用0表示。
理解“0“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请学生利用学具两人一组模仿老师进行的猜数游戏。
4、说一说,哪里还有“0”?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电话上有0,开关上有0,温度计上有0,尺子上有0)
4、拓展巩固
(1)数一数有几朵花,并写下来。
(2)读一读,写一写。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0”
5、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6、作业:练一练1、2、3题
板书设计:
小猫钓鱼
0(电话上有0,开关上有0,温度计上有0,尺子上有0)
—
END
—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理解加法的含义。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能发现计算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桌合作的能力。
教育学生要热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2重点难点
学生正确理解加法的含义。
学生能掌握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5的加法
一、复习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五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准备好你的小手。认真听1和2组成几、2和3组成几、3和2组成几、4和1组成几、3和1组成几、1和3组成几、2和2组成几、1和1组成几。
生边拍手边回答。
二、导入
师:同学们的倾听能力有进步,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一次动物园之旅。快看,谁来欢迎你们了
三、新授
认识加法
师:仔细看小丑拿出了什么
生:汇报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那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生:汇报
师:你真是一个注意听他人说话的好孩子,这回你又发现了什么小丑又拿来了一个气球,一个气球用数字几来表示
师: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师:谁能把两次发现连起来说一说
生:把观察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师:你表达的真完整。
师:根据你两次的发现,你能提出一个有关的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师: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3+1=4读作3加1等于4(贴在黑板上)
师:这个符号“+”叫什么这个算式怎样读呢
师:你们为什么用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加号”表示什么(课件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用加法来计算。
师:真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
师:在什么情况下用加法来解决问题呢(开火车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
师:小丑看大家这么聪明,在动物园里出了几道数学题,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那我们快快进去吧(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课件2只小鸡2只小鸡2+2=4
课件3只小鸟2只小鸟3+2=5
师:这些小动物可爱吗当你面对这些小动物时,应该怎样做呢当它们遇到危险时,你会怎样做呢
生:汇报。
师: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爱护小动物的好孩子。
师: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用加法来解决的问题
生:结合教室里的物品进行汇报。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处处藏着知识同学们累了,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放松过后,小丑又来了,他想知道为什么3+2=5呢
师:谁能再来说一说。
生:因为5可以分成3和2,所以3加2等于5.
师:总结,那么我们把这种方法叫组合法。
师:你还有什么方法
生:从3往后数2就是5,所以3+2=5同学们我说的对吗
师:谁听见他刚才说了什么(板书点数法)
师:你认为这两种方式,哪种方法更快就用你熟悉的方法算一算
4+1= 1+1= 2+1= 1+3= 1+4=
1+2= 1+3= 2+3= 3+1= 2+2=
师:帮小丑解决问题很高兴,为你竖起大拇指。
五、总结
学习加法计算方法3+1=4读作3加1等于4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教学内容:教科书40、41页练习六1~6
教学目标:1.能按某一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依据。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图片、学具盒、纸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
1.小朋友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还记得吗?
2.揭题:今天我们要进行比赛继续来给物品分分类,看看哪一组分得对,分得快?
二、基本练习:
1.同类的圈起来。
3顶草帽和一双袜子 3种水果和一支笔
说说你是怎么圈的?依据是什么?
圈对的得一颗五角星。
2.这儿有许多交通工具,你能分分类吗?
分成汽车、飞机、轮船,你为什么这样分?(地上、天上、水上)请把汽车涂上颜色?
3.独立完成练习六第三题。
反馈,为什么?
对的得一颗五角星。
三、加深练习
1.想一想:怎么分?
练习六第4题
说说为什么怎么分,依据?
一束一束分、颜色分、种类分
小结:分类的依据不同,分得结果也不同。
2.练习六第5题
小组讨论交流―― 组内小结记录――派代表全班交流――小结方法
(大人小孩、男女、家人、爸妈孩子)
对得多的小组得一颗五角星。
3.练习六第6题
独立练习 (可以同桌进行)
小组讨论 (分类方法汇总)
全班交流 (各组反馈)
小结 (平面几何、滚动、各种形状等等)
4.请把教室内的物品分类。
蔬菜、水果、文具、餐具等物品的卡片放在纸带里请学生分一分。
说说你为什么怎么分?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应如何分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P1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对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颗星组成的)的星星计数。
2. 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3.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星座知识。
能力目标
1. 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2. 在画点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
重点难点:
按给出的数在纸上画出星图。
教学准备:
1. 教师方面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小圆片
2. 学生方面的准备:课前有关星座的知识探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 播放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
师:夜晚悄悄地来临了,美丽的月亮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可爱的小星星在对你调皮地闪动着大眼睛,这些星星用直线连接起来,就形成很多的星座。请学生分组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星座的知识。
2. 个别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吗?星座对于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3. 出示课题:美丽的星座
二、新授实施
1. 教师边操作多媒体课件,边介绍:天鹅座、狮子座、猎户座,北斗七星座。
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同样是7颗星星,可是由于排列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2. 请你用7个小圆片模仿摆出以上的四个星座,教师巡视辅导。
3. 你还能用7个小圆片摆出其他的形状,并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组织评比:谁的星座最可爱、最美丽?
4. 小结:奥妙无穷的宇宙世界等着小朋友长大以后去探索、去求知。
三、练习尝试
1.我们可以把这些星星看作是一个小圆点,然后我们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星座。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画画看呢?(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星座带领小朋友尝试画)
师:先画4个圆点,将点与点用线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图。
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画4个圆点来画出星座。
2. 想一想,画一画:用4个圆点、5个圆点创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组内交流评比。
3. 教师指导写数:7的写法
四、探究巩固
1. 比一比,赛一赛:我是小小天文家。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来发明星座,并展示学生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2. 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呢?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第一单元
课时:1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教学过程:
a)创设情境,b)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c)认真观察,d)小组讨论,e)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1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第二单元
课时:1
教学内容:比多少(第6―――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师: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免卡片各一张,录音机
生: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
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
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怎么说?(放录音:小朋友,我和小免正准备去参加义务劳动呢!)小朋友,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
(学生数一数)
B: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4=4学生书空并齐读
老师介绍等号
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A:问: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B: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C: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
师:小免比小猪多。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4>3老师介绍大于号,学生书空
2
问:你能读这个算式吗?
师:小免比小猪多还可以怎么说?
板书:3<5介绍小于号
学生书空,再齐读,
4、小于号与大于号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5、现在,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
三、巩固
1、说一说
问: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可以不举手,谁先站起来谁就先说)
2、猜一猜
A:老师从1―――10的卡片中任选一张,请学生猜卡片上的数是几,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直到猜对为止。
B:指名一学生拿卡片,老师猜,方法同上。
C:同桌互猜,看谁猜得对
3、填一填:
A:7○34○93○35○810○1
B:2>□6>□6=□□=8□<9
(学生抢答)
4、试一试
模拟活动:把4块同样的糖放入相应的4杯水中,让糖溶化。请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5、学生完成第11页的1――――4题。
课时:2
教学内容:比长短、高矮
(第9――-10页,完成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
教学目标: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师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
一、情境导入
(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3
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主动探究
1、活动之一
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活动之二
A: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B: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
3、活动之三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板书:一样长
4、活动之四
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
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
(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活动之五
1、比较谁喝的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
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友:
(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
(2)小组讨论: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什么?
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三、独立思考:(学生评价)
A: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B: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到一张小笑脸。
1、自我评价。
2、学生互评
3、全班进行评价。
4
第三单元
课时:1
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面――――第16面)
完成第21页的第1题――――第4题
教学要求: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上册教案12-25
数学上册教案12-25
一年级上册数学《10》教案03-2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19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2-22
一年级上册数学左右教案07-05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08-04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2-22
小学数学上册教案08-26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几》教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