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2-05-11 18:11:39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4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激发学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主动构建数学知识模型,并运用建构的规律解决问题,在建构、运用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2、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具学具:

  小黑板、计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注意了,我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里面的内容很精彩,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里面的孙悟空,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个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孙悟空西天取经回来后,就迫不及待的来到花果山看他的孩儿们,它给孩儿们带来礼物——桃子,他对身边的两只猴子说:“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2只猴子吧!”这两只猴子连连摇头:“太少了!太少了!”外面的猴子听说后又进来一些猴子。孙悟空就说:“那好吧,把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怎么样?”猴子们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点行不行啊?”所有的猴子都听到分桃子了,一起跑到孙悟空身边。孙悟空一拍胸脯,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就把8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猴子,你们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们笑了,孙悟空也笑了。

  [设计意思:通过学生喜爱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投入学习的兴趣,也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并引导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为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二、探究规律,发现规律。

  ㈠ 师:同学们,小猴子和孙悟空都笑了,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 预设) 生1:……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桃子的总数与猴子的总只数变了,但每只猴子分到的桃子个数没有变。

  生2:……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因为猴王把小猴子给骗了,每只小猴子还是分到4个桃子。

  师:你(们)是怎样看出来的?从哪儿看出来的?

  (预设) 生:……(计算的)

  师:能列出算式吧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结合板书把算式补充完整。

  板书 ①8÷2=4 ②80÷20=4 ③800÷200=4

  ㈡ 1、这些都是什么运算的算式,第一竖的数叫什么?第二竖的数又叫什么?第三竖的数又叫什么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意图 :这样预设,给学生创设发挥的空间,要比直接引导学生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观察预留的思维空间要大,课堂上观察学生反应情况,学生发现不了,再逐步引导。〕

  生独立观察思考。

  师:你有重要发现吗?把你的重要发现说一说好吗?

  小组交流,师巡视辅导。

  全班交流汇报。

  生:我发现它们的得数都是4,商不变。

  师:她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现象,商不变。(板书:商不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商不变的规律”。(板书课题)

  师:商不变,谁发生了变化?怎样变的?

  (预设) 生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了10(扩大10倍)。

  师:这个同学说了一个很好的词,你们知道是什么词吗?“同时”是什么意思?你能说一说吗?

  生:……

  师:“同时”指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了10倍。(而不是一个扩大,一个缩小,或一个扩大,一个不变。)

  (预设) 生2:②式和①式比较……

  师:他用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发现规律,用两个算式进行比较,这是多好的学习方法呀!你能像他这样去发现其它算式的一些规律吗?

  生:……

  师:同学们发现那么多的规律,真聪明!能用一句话概括你发现的规律吗?

  生:……

  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100,1000,商不变。(板书)

  师:同学们刚才是从上往下看,发现了这么重要的规律,那么从下往上看,有规律吗?

  生汇报,师板书。

  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100、1000商不变

  师:是不是只有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10,100,1000,商不变呢?那你能验证吗?请你多写几个商是4的除法算式,看看有没有这个规律。

  生写算式,师出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组算式,符合这个规律吗?

  生观察,汇报。

  师引导:看来这里扩大和缩小的不一定是整十整百,整千的位数,也可以是1倍、2倍、3倍、4倍等,那么我们就要把10倍、100倍……改成“相同的倍数”了。

  师在板书上改写。

  师:这里所有数都可以吗?

  (预设)生:……(零除外)

  师:为什么要零除外?

  生:因为零乘任何数都得零,零不能当除数。

  师:我们发现的就是重要的“商不变的规律”,这个规律在所有除法中都适用吗?

  师:请请同们列一组算式验证一下。

  生验证,指名汇报。

  师小结:看来这个规律对所有除法都适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三个层次,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商不变的规律”这一数学知识的模型,让学生经历“发现----探索----构建”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方法。]

  三、应用规律,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对这一规律理解了吗?智慧老爷爷想考考你到底掌握的怎么样?可以吗?

  1、 请你计算。

  8000÷20xx=

  80……0÷20……0= 在板书下补充

  100个0 100个0

  生做过后师:你们是一部高级电脑,比普通电脑快多了,看来这个规律的作用太大了,这么大的数同学们都能计算出来。

  2、 P75 T1 板书到小黑板。

  3、从上到下,先算出每组题中第一题的商,然后很快地写出下面两组的商。

  72÷9= 36÷3= 80÷4= 720÷90= 360÷30= 800÷40= 7200÷900= 3600÷300= 8000÷400=

  4、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为什么不对?

  14÷2=715÷3=5

  (14×2)÷(2÷2)=7( )150÷30=5( )

  (14×5)÷(2×3)=7( )150÷30=50( )

  (14×0)÷(2×0)=7( )1500÷300=500( ) 5、比赛。

  比一比,在1分钟内看谁写出相等的除法算式最多。 赛后,让第1名同学说说取胜秘诀。

  6、P75页,观察与思考

  感受规律的作用真大(可以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层次的变式练习,突破难点,让学生进一步能理解运用所探索的规律,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四、总结全课,概括梳理。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发现?数学有趣吗?

  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探索,发出了那么重要“商不变规律”,并且那么有用,同学们真了不起!下节课,你们的老师将带着你们把它运用到竖式计算中,还可以使竖式计算简便呢!

  五、作业

  列举出几组数学算式,说一说商不变的规律。

  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①8÷2=4 6÷3=2

  ②80÷20=4 24÷12=2

  ③800÷200=4 48÷24=2

  8000÷20xx=4 120÷60=2

  80……0÷20……0=4

  100个0 100个0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8~109页的第3~6题.练习二十六的第5~9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比较容易的三步式题.

  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能够比较顺利地分步解答一些含有三个已知条件和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

  1.做第108页的第3题.

  先出示第1小题,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再出示第2小题,也让学生说说怎样脱式计算.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练习机会.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做,先审题,再填空.可以让比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够按图示的每一步计算正确就可以了.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订正时对有错误的学生,让他们找出原因并改正.

  二、复习应用题

  1.做第108页的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然后让学生改变题目的问题,口头改编成一道两步应用题.

  2.做第108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题目里的数量关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然后,让学生改变第三个条件口头编成不同的两步应用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改编,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学生口头改编的应用题的要点写在黑板上.如:

  (1)一个粮仓存小麦85吨,存大豆60吨,存的玉米比小麦和大豆的总数多38吨,存玉米多少吨?

  (2)……总数多38吨……

  (3)……存的玉米是小麦和大豆的总数的2倍.……

  (4)……存的小麦和大豆的总数比存的玉米多38吨.……

  (5)……存的小麦和大豆的总数比存的玉米少38吨.……

  3.做第109页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做完后说一说是怎样分析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画出线段图加以说明.

  然后让学生把问题和已知条件调换,变成不同的两步应用题.改编后,可以再让学生说一说线段图怎样改,再解答出来.

  三、作业

  练习二十六的第7~9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第21*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白纸,圆规。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1,示四驱车,问这是什么?

  2,(课件)出示汽车的图片,问,你们发现它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追问:为什么车轮都是圆的,如果不是圆的会怎样?

  3,导入,板题:圆的认识

  4,你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回答)

  二,在画圆的教学活动中探索新知。

  1,任意画圆,体会什么是圆。

  (1)画一个圆

  (2)展示,比较哪个圆,哪个不圆?问:怎么就画圆了?

  (3)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用圆规画圆的?

  2.用圆规画圆,理解圆的构成及圆心。

  (1)让学生在白纸的四个角上分别画一个圆,边画边想:圆是由什么组成的?(圆周,圆心)

  (2)展示(圆的和不圆的对比)说说为什么有的同学画不圆?怎样就画圆了?

  (3)画圆时固定的一点谁知道叫什么?(板书:圆心)

  (4)标出你所画的圆的圆心。

  (5)圆心的重要性:你能说说你是怎样确定圆的位置的?

  3,通过画圆感悟什么是半径及特征。

  (1)请你在画一个比刚才再大一点的圆,边画边思考:怎么就比刚才大一点了?

  (2)在圆上表示出圆规两交叉开的长度。

  (3)师:这条线段也有名称,你能试着给它起个名字吗?(板:半径)

  (4)请你任选一个圆画出它的半径,边画边想:你能画多少条?你发现了什么?体会半径是什么样的线段?

  (5)汇报追问:你怎么知道半径长度都相等的?

  (6)判断,哪条线段是半径?

  (7)讨论:什么叫半径?(汇报)

  (8)再画一个比刚才小一点的圆,说说你认为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4,通过画圆感悟什么是直径及特征。

  (1)课件演示:问:看这两条半径怎样了?

  (2)你知道这条线段叫什么吗?(板:直径)

  (3)画一个圆,并画出它的直径,边画边想: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区别?

  (4)判断,哪条线段是直径?

  (5)说说什么叫直径?

  (6)观察直径有什么特征?

  5,画一个圆,并画出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

  观察讨论: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汇报)

  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说说为什么车轮是圆的?

  2,马路上的井盖为什么做成圆的?

  四,谈谈你的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一、观教材编排体系

  (老师们,我想首先对人教版教材关于统计这块知识的编排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和展望。)

  各册的目标定位:

  一年级目标:

  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会用画正字或自己喜欢的方法收集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图,并学会以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二年级上册目标:

  继续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以一格表示两个单位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二年级下册目标:

  1、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年级下册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二、本册教学内容编排思考

  我认为本册的教学内容有三大看点:

  看点一: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略:例1(教学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1)是在前面学习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设计了测量体重的情境,通过统计全班同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时的体重,先分别用单式统计表表示,再引出复式统计表。

  (2)由于学生已经学过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的填写可让学生自主探索后合作交流,最后全班进行讨论达成共识,明确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联系和区别。

  (3)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尤其是第3问,要让学生多发表想法,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同学提出合理的建议,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祥细说明:例1中出现了复式统计表,它是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设计了学生熟悉的检查身体的情境(如上页图)。首先统计学生刚入学时的体重情况和现在的体重情况,并把数据填入单式统计表中,然后提出:如何在一个统计表里表示呢?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设计的三个问题中有一个发散性的问题:你还能发现什么?学生可在观察的基础上独立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用正字记录法,本册教材中没有再出现提示,在学生收集两年的体重数据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点拨。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填写单式统计表的基础,在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张复式统计表中时,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有一定的空间,首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写,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全班集体讨论形成共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明确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根据统计表回答的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从统计表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如,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化建议等,从而明确统计的作用与意义。

  2、做一做安排的是对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人数的统计,可以组织学生互相交流,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在复式统计表中给出了一个班级参加四种课外小组活动的人数,其余的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本班或其他班级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然后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讨论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看点二: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

  略:例2(认识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1)通过统计某路口20分钟过往车辆的数量,使学生经历收集随机出现的.数据的过程,并学习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方法表示数量,并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

  (2)没有条件进行现场统计的学校,可通过放录像或做游戏的形式进行统计,统计时注意用画正字记录,便于用1格表示5个单位。学生可在教师引导下独立完成统计图,如果在统计过程中出现不是整5的数据,可在条形图上方把数据标明,条形图位置要基本准确。

  (3)回答问题,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第4小题要让学生多发表想法。

  教参详细说明:例2是在学习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某路口过往车辆数量,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与方法,同时使学生体验动态的统计过程(如上页图)。从数据来看,当在一条比较宽阔的马路上统计20分钟后,所得到的数据比较大,教材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用每个表示2辆汽车,最多要画几个呢?太麻烦了,怎么办呢?这是例2的一个重点内容。

  教材中虽然给出了过往车辆的数据,但教师可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做具体处理,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现场收集,也可以用播放录像的形式让学生记录、采集数据。在记录数据时,教师要明确要求用正字记录法,对得到的数据,教师可有意识地加以整理,便于用一个表示5辆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师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的制作。

  例2后面的做一做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提供的素材把统计引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如有条件可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从而加深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看点三:注意渗透根据统计结果进行预测的思想。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到这么一个细节,在例二中一共有四个问题,其中最后一个问题是:

  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这在以前是不曾出现的。这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我认为这是一种知识上的递进,它通过一步步的培养学生对统计的结果提出问题,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预测,逐步让学生明确统计的结果带来的对决策的意义和作用。统计不仅可以呈现事物的状况,而且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还可以发现事物内部的规律,预测事物发展的情况,指导以后的工作。不论国界和所从事的工作,一些基本的统计观念却是人们普遍应当具备的。

  英国的PeterHolmes在1980年提出统计观念表现在5个方面:(1)数据的收集;(2)数据的记录与表示;(3)数据的提炼;(4)数据与概率的关系;(5)对数据进行解释并作出推断。

  统计观念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的收集、记录和整理能力;(2)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并由此作出解释、推断与决策的能力;(3)对数据和统计信息有良好的判断能力。

  我想本册比较关注的就是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并由此作出解释、推断与决策的能力的培养。教材中对此的安排如例2及后面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2、3、4题,让学生根统计结果预测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什么车?根据五年级比二年级近视的人多,根据一周每天电视机销售情况和学生需要增添什么图书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在教学的时候可让学生大胆猜测,并说明猜测的理由,使学生明确根据统计图表可以进行简单的预测,以便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

  三、课时划分建议

  (1)可分三课时

  课时一:106页的例一和108页的做一做

  课时二:109页的例二和111页的做一做

  课时三:112、113页的练习二十二

  (2)各课时目标

  课时一:1、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方法。

  2、探索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3、让学生感知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课时二:1、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初步掌握绘制统计图的方法(1格表示5个单位)。

  2、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合理的预测。

  3、进一步体会统计图的决策作用。

  课时三:1、通过练习进一步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

  2、进一步掌握简单复式统计表填写和一1格表示5个单位的统计图的绘制。

  3、感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起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2.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3.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4.注意让学生体会统计对决策的意义和作用。(有待认真深入思考后写)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4篇】相关文章: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9篇05-09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三篇05-10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3篇05-09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05-07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四篇05-07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05-06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汇总7篇05-07

《观察物体》小学数学教案04-06

小学数学教案:《循环小数》03-31

小学精选数学教案优秀范文03-16